更衬得满院的月光如同水银一般的洒了满地,凉彻入骨。

按理来说魏王府这般的动静,边上左右自是瞒不过的,只是如今正是半夜里,这般忽然闹了一出,若非有心人还真不一定就立刻知道了。

偏吴王与楚王却是个有心人。

王昭仪打听到了皇帝赐给魏王府的单子后便有了主意:她用了特殊的法子将那香粉掺入安神的香烛里——这安神的东西大多都有香气,故而加了一点似是而非的“香粉”却也容易掩盖气味。而且点香烛时火焰灼烧会加快香粉内的毒气升腾,寻常人或许闻了没关系,但是若是有孕的妇人闻了,恐怕就会…

王昭仪做完此事后便特意派人去和楚王说了一句,她本意是想要叫儿子放心,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太平王爷。此后无论有什么事,会不会被皇帝查出来,她这个做母亲的总也会替他担着。

只是,吴王和楚王得了消息后却更加坐不住了,立时便叫那几个原本就安插在魏王府的眼线认真盯牢了,若是一切顺利,今晚便能动手。

吴王先前早已打算好了,此时便也握着楚王的手,沉下声音:“二哥,如今就等宫里的消息了,只要父皇那边一出宫,我们这边也就可以立刻下手了。”他顿了顿,抬目看着楚王,“只是,此事第一关键便是时机,最要紧的便是一个‘快’字。必须要在天亮前,控制住父皇左右之人,让父皇写下立储诏书,让太子监国…”

临到关头,楚王才觉出自己内中的虚弱来——脊梁骨仿佛都已被人打断了,再无当初的傲气和自得,这会儿听到什么便怕什么,只听一点儿声响额上便有冷汗涔涔而下,嘴唇轻轻哆嗦着却没能发出声音,垂落两边的手掌却不由自主的握了起来。

吴王瞥了楚王一眼,紧接着就道:“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毕竟,太子立了之后马上就能废。只是,必须得先得了太子的名分,名正言顺。这样,咱们后头的事情才能成。”

其实,这些事吴王已与楚王说过许多遍,可楚王自小便对皇帝十分敬畏,如今想着自己竟要违逆君上,便是满心的忐忑与不安。然而,走到这一步,楚王也知道是没有退路了,只得咬咬牙用力点头,只是他心里虚,语声听上去也有些虚弱,只是轻飘飘的:“我知道了。”

吴王见着越发的瞧不上人:就吴王这般的胆子竟然也敢做逼皇帝禅位的美梦!真真是太好笑了!

要知道,此回之谋不过是胜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皇帝的手段与能力,倘若真留了皇帝的命,他们两人一个都别想活。所以,依着吴王的本心,得了太子的名分后,自然可以借着楚王底下的人解决皇帝,然后他再把事情全都嫁祸给楚王和王昭仪,面上便也能做一个“为父报仇”的孝子,名正言顺的登位。哪怕是萧明钰到时候带兵回来了又如何?他说不得都已登基了,便是萧明钰到了他跟前不也还得俯首称臣?

想到此处,纵然是吴王也不由激动的满面通红,不能自已——他已忍了许久、许久,久的都快让他以为自己早已没了指望。直到今日,他才真的感觉到了胸膛里那跳着的心脏和血管里流过的血液。这样的时候,便是他也不由有一丝的出神,想起纠缠了自己许多年前的旧事来:

吴王生母本就身份低微,好容易怀上了他又正好赶上皇帝攻打长安、高皇帝病重那会儿,自是没得多少重视。等他出生不久后,高皇帝便也跟着过世,前后相隔不到半月,这般一来难免有克亲之说,更是惹得亲长厌恶。

再大一些,王昭仪使法子弄死了他的生母,将他抱过去。那时候,他还不懂事,还以为王昭仪真就是自己的亲娘,还学着楚王模样撒娇卖乖,苦恼争宠,心烦为何母妃不喜欢自己。哪里知道,人家养他原就是想要替儿子养条“狗”,恐怕都没将他看在眼里。还记得六岁那年,他午睡醒来,懒洋洋的躺在榻上不出声,正好便听见了屏风后面那几个宫人的说话声,那些年轻的宫人心气颇高却被打发到了不得宠的三皇子身边,难免心不甘情不愿,闲话也就多了起来——

“要说起来,这三皇子还真是可怜,明明是皇子呢,正经的龙子龙孙。可真论起来恐怕连容修仪生得大公主都比不上呢…”

“哎呀,这这么能比?大公主到底是陛下的长女,又是出生在熹元元年,这兆头也算是好的了。三皇子呢?我听人说啊——当初高皇帝听说前头军情正好,心里高兴,眼见着就要病好了,结果三皇子一落地,不仅昭才人差点难产死了,就连高皇帝的病也立马就加重了,半月没过就…你说,这不是克亲是什么?皇上和太后心里头指不定要多想呢…”

“你还真信克亲这种事啊?”有个宫人笑了一声,压低了声音接着道,“别人都是昭才人就是被克死的,可咱们难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呵,昭才人病怏怏的成日里起不了身,要不是…怎么会傻到掉湖里头的?不过也好,至少她死了,三皇子也就到了咱们宫里,至少不必跟着她捱苦日子。”

“都赶紧住嘴,种事也敢说!你们是不要命了?”有个年长些的嬷嬷从外头进来,听见这些宫人嘀咕,连忙呵斥一声,把人拉出去教训了。

谁也没发现,屏风后面的三皇子正死死的抓着被子,捂住自己的嘴,好叫自己不哭出声来。他的眼睛早已哭红了,却依旧没有一丝声音的默默流泪,沾满泪水的双颊憋得通红,一副马上就要背过气的模样。

虽然自那以后,边上的宫人便被换了一通,再没有一句闲话叫他听到。可自幼早慧的他还是把那些话全都给牢牢的记在了心里,就像是揣着一把刀在心里,逼着自己记着、忍着。

直到那时候,他才知道为什么几个皇子里头,父皇最不喜欢自己;直到那时候,他才知道为什么王昭仪只喜欢抱二哥不喜欢抱他;直到那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屈辱和忍耐。

几个兄弟里面,独独他的运气最差,可他却最是不信命,心口的刀刃越磨越尖,恨不得立刻便叫那些曾经错待了他的人都跪倒他跟前,磕头认错。

就在吴王回忆往事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一阵的敲门声——咚咚咚,不轻不重的三下,在这样的静夜里就仿佛是敲在心头一般令人警醒。

吴王立刻便从自己的思绪里回过神来,转头与楚王对视了一眼,然后才轻轻咳嗽了一声,开口问道:“怎么了?”

门外的侍卫低声应道:“宫里传了消息,陛下已往魏王府去。”

吴王眸光一亮,仿佛是刀剑显刃一般的凌厉,他甚至微微笑了笑,薄唇一抿,淡定的应了一句:“知道了,你退下吧。”

那侍卫无声无息的退了下去。

吴王这才拉住楚王,开口道:“二哥,我们准备准备,也可以去魏王府看看四弟妹了。”顿了顿,又道,“我会让岳父那边把先前训好的人带上,二哥你那边也得把人带上。最好能直接在魏王府后院那边把父皇那些人控制住,只要能够不透出消息,便也算是万无一失了。”

他们自然也想过直接从半路上下手,省得魏王府那些人碍眼。可半路上若是惹出事来,更容易惊动城中兵马,反倒是束手束脚。倒不如把地方放在魏王府,只要内府隔绝消息,便能

说到底,他们也不过是个没有多大权的藩王罢了,虽有心争位,可能做的事情也太少太少了,而且这般大事也只能交给那些自己真正的心腹才能放心。

楚王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咬咬牙,点头应了下来,吴王这才稍稍放心,起身去见他的岳父姜嵘,打算临行前再商量几句。

姜嵘今日亦是留在了吴王府里头,只是他得了吴王的允许,总算是见到了已为吴王妃的女儿。大概是早年战场上受过许多伤,姜嵘看上去多少还是有些显老的,鬓角几缕银白,面色沧桑,只是他望着吴王妃这个女儿的目光却柔和的很。

吴王妃的病原就是心病,偏偏她又被吴王拿捏在手里,反抗不得,心里当然憋屈的得厉害,病得更重了。她如今在病榻上熬了几月,圆润的面颊也消瘦下来,露出尖尖的下颚,好似初夏时候的荷叶尖,惹人怜惜。

此时此刻,吴王妃躺在榻上见着父亲过来,眼里的泪水便是再忍不住。当着父亲,她也不必似对郑娥那般小心遮掩,一面垂泪一面哽咽着:“父亲何苦要与他们蹚这浑水?若有万一,恐怕便是姜家上下都要万劫不复。那岂不又是女儿的不孝?”

姜嵘见着素日疼爱的女儿这瘦成这般,到底还是心疼的。只是他是武人,不太会说话,这会儿也只能垂目看着吴王妃,沉默片刻方才低声安慰她道:“此事与你无关。当年陛下既是将你指给了吴王,咱们姜家便已脱不开干系,不进则退…”他原还要再说几句,可是听到外头沉稳的脚步声便知道怕是吴王来了,想了想只得说了一句,“你安心养病便是了,那些事情,父亲和王爷心里都有数。”

吴王妃想着:若是事败,姜家自是脱不了干系;若是事成,依着吴王那般心性,他们又能有什么好下场?这般一想,她更是气苦不已,泪如雨下,哽咽不成语。

倒是吴王从外头进来,淡淡扫了一眼,面色冷了一些,直接开口问道:“王妃这模样,可是想如姐儿了?要不,我让人把她抱来?”他与吴王妃夫妻多年,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妻子的软肋在哪里。

吴王妃虽早已不耐烦与吴王演那些个夫妻恩爱的戏,可听吴王提起女儿却也只能忍了下来,不敢说话去惹吴王生气,偏她又不愿与吴王低头,最后只能抱着被子转身去生闷气。

姜嵘站在一边,把这对夫妻之间的暗潮涌动看在眼里,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转头与吴王拱拱手算是行礼,低声苦笑道:“小女自幼便有些娇惯,脾气大,还望王爷莫要放在心上。”

吴王此时正要依仗姜嵘,自是很给面子,闻言便满面含笑的应了:“岳父不必担心,这几年来,王妃为我操持内务,生儿育女,夫妻这么多年,我又如何不明白她的性子。”他说到这里,瞧了瞧外头天色,知道时候不早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便给姜嵘递了个眼神,轻声道,“我们出去说罢,也好叫王妃能早些休息——这个时辰了,也不好打搅她。”

姜嵘立刻便明白过来了,知道吴王这是要动手了,他眸光微变,随即便点头道:“就依王爷您的意思。”

因着吴王和楚王紧赶慢赶,斟酌着时间,果真就恰恰好的卡在皇帝后头赶到了魏王府。魏王府的人这会儿正心急王妃的病情又见是两位王爷亲至,自然也不敢拦着,由着他们前呼后拥的进了内院。

倒是皇帝见着他们两人过来,微微抬了抬眉梢,眉心微皱,沉下声音:“你们这么这个时候过来?”到底没到产期,魏王府这边虽是急的很也只是派人去尚药局那边递了话,请人过来瞧。只是萧明钰还在北疆那边,皇帝难免要多操心些,听到消息便也连夜过来了。

楚王一对上皇帝的目光便有些怂了,垂下头,诺诺说不出话来。

吴王最是瞧不起楚王这没用的模样,眼神微冷,随即便又抿了抿唇,温声应道:“儿臣是听说四弟妹这里出了事,想着四弟不在府上,做哥哥的总也得替他多担待些。这才拉了二哥一起过来。”他面上带着真切的担忧之色,语声急切,“对了,四弟妹如何了?”

皇帝沉沉的眸光落在吴王身上,只摇摇头:“没事。”

吴王听到“没事”二字反倒有些犹疑,随即又反应过来——是了,王昭仪肯定是背地里斟酌调整了药量,真真是和楚王一模一样的心慈手软!吴王心中这般恨恨着,面上倒是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那就好!”他蹙了蹙眉,转头去看皇帝,“按理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左右,今日怎地就出事了?”

吴王这会儿问这些,自然不是关心郑娥而是要拖延时间,好叫手下那些人把门户看守好了,到时候动起手来也能不慌不忙,占尽先机。

皇帝却并没有应声,他黑沉沉的目光落在吴王面上,很快便又转到吴王右手边的姜嵘身上,忽然开口道:“既是来看阿娥的,怎么把姜爱卿也带来了?”姜嵘在兵部所管的南衙军中做事,皇帝认得人,叫一声“姜爱卿”也是有的。

楚王听到这个,生怕他们的筹谋会被皇帝戳破,两瓣嘴唇哆嗦的更厉害了,若非边上还有吴王撑着,他都快忍不住跪倒地上去给皇帝认罪磕头了。

吴王也没想指望楚王——他一贯都是看不起楚王那没骨气又愚蠢的德性,便是这一回也不过是利用对方那一头的势力来设局,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如何拿对方当替罪羊罢了。故而,吴王只摇了摇头,漫不经心的应道:“我家王妃也正病着呢,岳父是来瞧王妃的,听说这儿出了事,我便特意带了岳父过来。毕竟,父皇您乃是万金之躯,可万万不能有什么差错。岳父老成持重,正好也能带人来这儿守着。”说着,吴王又伸手推了推楚王,示意对方接话,按计划行事。

楚王面上最后一丝血色也都跟着褪去。他结结巴巴的道:“父皇,儿臣和三弟,有事想要与您商量。只是此事事关重要,不好入旁人之耳…”他盯着吴王递过来的神色,只得吞了一口唾沫,勉强把话说下去,“可否请父皇移步,去屋里头说?”

皇帝面上的神色已经冷了下来,声调更是冷得可以刮出冰粒子:“你们的人都快要把院子围起来了,这会儿难道害怕被人听见你们的话?”

吴王听到这里,知道已不能再拖下去了,索性他也不拿这里的人当活人看待。于是,他闻言便端正了面色,收敛起适才那点儿唬人的斯文模样,郑重其事的俯身对着与皇帝一礼,口上言道:“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太子被废之后,东宫仍空,朝中议论不止,天下舆论不休。今日儿臣与二哥来,也是想要请父皇为江山安定,早立太子,已安国本。”

此言一出,犹如雪亮的刀片显在月下,单刀直入,清楚明白。

皇帝一眼便看出了他这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语后背的心思,唇角一扬,直接反问道:“那,依你之见,何人可以为储?”

吴王抬眼对上皇帝的目光,他眼底神色深深,带着的是满满的自得和笃定。他微一颔首,面上不由自主的染了一丝从容的笑意,挺直腰身,沉声道:“儿臣不才,愿毛遂自荐。”

边上的楚王脸色彻底变了:这,这和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他转头去看吴王,一时间几乎忘了要如何质问,眼珠子都要被他瞪出来了。

吴王此时早已不讲楚王放在眼里,只是极冷静的看着皇帝,等着皇帝的回答。

皇帝似是被吴王的腔调逗笑了:“怎么,听你这语气——这大周太子的位置,只有你能坐?”

吴王眼角余光看见自己带来的那些侍卫已经在姜嵘的调动下守在门户处,面上神色更是从容,气定神闲的负手与后,笑道:“如不是儿臣,那父皇您又想要立何人?”

吴王眸光忽然凌厉起来,一字一句,缓缓的道:“倘若父皇想要立四弟,那么您恐怕是等不到他回来了。”

第119章

皇帝看了吴王一眼眸光沉沉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竟是不怒反笑,扬声反问道:“你在四郎身边安了人?”

皇帝的态度让吴王心中隐约觉出一些不对劲来, 可此时的大好局面确实是让人心动, 只要一想到他多年夙愿便要得偿,心头便有一阵阵的激动涌上来,使他根本无法冷静。

这样的激动, 使得吴王丢开了自己一贯的谨慎小心,反倒是迫不及待的回答了皇帝的问题:“是啊, 四弟现今应该还在玉山——自从听说四弟打算在玉山截杀阿史那思归之后,我便特意让人去神庙还有长宁的骨灰那几个地方动了些手脚, 他便是胜了阿史那思归恐怕也回不来了…”他顿了顿,抬眸看着皇帝,语声里是不可避免的讥讽与嘲笑, “若非父皇您偏心太过,一心想着要扶持四弟, 为他铺路。四弟此时恐怕正安安稳稳的呆在京城里, 又如何能有此劫?”

皇帝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似乎也并不惊讶, 面色不变的看着洋洋得意的吴王,竟也颔首应了一声:“朕是有些偏心。可对着你们兄弟, 朕自问也算是费尽苦心, 也是真心想要用心爱护。要不然,你今日又如何有机会带着这些人在朕面前说这些话?”

吴王喉中堵了一口气,好容易才咬牙咽下, 冷哼道:“父皇此时说这些,是想要劝儿臣收手不成?”这话却也有些假,他们都知道到了如今地步,吴王是万万不会收手的。

皇帝闻言摇了摇头,薄唇抿成一线,许久才道:“不,朕是想要你知道…”他忽而顿住声,目光往左右瞥了眼,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行了,有些话确实是要去屋里说。”

吴王本还要嘲讽几句,可眼角余光却瞥见站在不远处的姜嵘朝自己走来。

姜嵘伸手比了个手势,略带了些恭敬意味的垂下头,道:“既然陛下有命,那么殿下便请抬步吧。”另有两个人高马大的护卫一左一右的跟了上来,威逼之意无需言辞。

吴王的面色立刻便变了,他脸上清白交错,一半是羞恼一半是胆颤,好一会儿才咬紧了牙关,抬眼去看皇帝,竭力稳住自己的语声:“今晚的事,父皇你全都知道?”他只觉得从骨子里泛出寒意来,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能忍住忍住颤抖,“姜嵘他,是父皇你的人?”

皇帝却没理会他的问题,他已收起了适才那一丝极微妙的感伤,抬手轻一拂袖,似是漫不经心拂去袖上的尘埃,径自起身往边上的隔间走去。他今夜原就没有召幸妃嫔,连夜赶来时穿得甚是简单,只一袭半旧的玄色绣云龙纹的袍子,和那沉沉的夜色里几乎是融为一体,仿佛剑在鞘中,隐隐透着一股危险。

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的黄顺却没有跟着入内,而是留在了门外,抬眼去看吴王——显然,皇帝是要单独和吴王这个儿子再说几句话。

吴王斯文白净的面庞几乎狰狞起来,扭成一团,眼中既是惶恐畏惧又是愤恨不甘。到了这时候,他又如何不明白?这不是他给皇帝设的局,而是皇帝给他和吴王设的局。说到底,他在皇帝眼里恐怕连个跳梁小丑都比不上!不过是个随手就能解决的废物!

吴王站在原地不动,姜嵘却也不能不出声,他极冷静的开口道:“殿下,请进屋去吧?”说着,又抬手摆了个请的姿态。

吴王转过头,恨恨的瞪了眼姜嵘,他现今总算是明白姜嵘今晚和王妃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姜嵘当时和吴王妃说什么“此事与你无关。当年陛下既是将你指给了吴王,咱们姜家便已脱不开干系,不进则退…你安心养病便是了,那些事情,父亲和王爷心里都有数。”——姜家原就是皇帝吊在自己跟前的肉骨头,等自己忍耐不住去咬了,皇帝这骨头的主人便会伸手去把骨头捡起来。

姜嵘不卑不亢,面色不变的接着道:“殿下,请。”

站在吴王左右的护卫也紧贴着上来,仿佛吴王再不挪步子他们马上就要架着吴王去屋里了。

吴王自是不愿在这些“奴才”面前丢脸,哼了一声,推开边上那两个护卫,直接起身尾随着皇帝的步子往屋内走去。

楚王先是听到皇帝与吴王那一番对话,再是被这两人落下,心里不免更是忐忑惊惧,想了想便也打算跟着进屋去。

然而,姜嵘却拦住了楚王,低声道:“殿下,陛下和吴王还有话要说。请您在此稍候。”说着,他把手按在腰间的长刀上,神色冷定。

楚王本还想要强自的闯进去,至少能够知道些事情。可看着姜嵘与他身边那几个护卫腰间配刀的冷厉模样,最后还是咽了一口唾沫,咬牙站在了原处。

姜嵘见楚王识相,这才没有动手,可他的目光掠过楚王那茫然的面庞,心中却也隐约掠过一丝淡淡的怜悯:说起来,楚王也算是蠢的可怜。然而,他这样的身份,犯起蠢来几乎就是送命…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吴王入了屋内便见着皇帝坐在上首的榻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面色淡淡,显然已想好了要如何处置他这个“逆子”。

这般一来,吴王干脆也不遮着掩着,索性直接开口问道:“今日之事,想来父皇早已料到。四弟妹的身子大约也是真的无恙?”

“恩,”皇帝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温凉的茶水,似乎稍稍平静了一些,“王昭仪前头动手换了东西,朕后头便又把东西换了回来。阿娥会腹痛,是因为这一次的安神香和以往的不大一样,分量较大,多少会牵动腹中的胎动,第一次用的时候大概也会有些疼…”

皇帝神色沉静,语声亦是十分平静:“若不如此,你们肯定也不会放心动手。再者,阿娥心善、对人没有戒心,此回也算是得了个教训。现下,她应该是已经睡安稳了。”

吴王几乎忍不住的冷笑,随即他仿佛是想到了什么,抬眸去看皇帝,试探着问道,“您这般引着我和二哥动手,想来也是要给我们一个‘教训’?”

皇帝闻言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抬眼看着吴王,反问道:“教训是给活人的。你觉得这一回你要做的事,朕该给你留条命?”他细细的端详着吴王的面色,极冷静的接口继续说着,“而且,倘若今日你事成,难不成真会留下朕,让朕做安安稳稳的太上皇?”

有些话甚至不需要多说,无论是吴王还是皇帝,心里其实都明白得很——吴王今日既是打算逼宫,肯定也没想要留皇帝的命。

吴王面色微微一变,好一会儿才忍着那心头的惶恐,强自辩解道:“若非父皇您刻意引诱,儿臣又怎会做出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这般一说,吴王倒也寻回一些理来,心中亦是生出几分的不忿来:姜嵘明明就是皇帝的人,在他生出逼宫之心的时候,皇帝肯定也是早就知道的。可皇帝竟然没有阻拦他,反倒是纵容着他,看着他自以为是的犯下这些无可救药的大罪,方才出面揭露一切。这样的君父,何其的无情!何其的冷酷!

皇帝自是知道他的想法,轻轻摇了摇头,虽不耐解释可还是开口应道:“你既有此心,朕便是此次拦下了,也还会有下一次,反倒是留了更大的后患——倒不如在朕能控制的时候,看看你要做到哪一步。再者,朕纵容你到今日,除却想要看你能做到哪一步之外,最根本的还是想要给你收手的机会。你且想想,此次之前,姜嵘劝过你几次?”

姜嵘劝过你几次?

吴王被皇帝这话问的面色一白,任是他再巧的舌头一时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姜嵘自从知道了他逼宫的想法后,确实是劝过他许多次,可吴王从来也没有听进去,反倒是觉得姜嵘畏手畏脚,若非人手不够实在是不想搭理他。

皇帝只看一眼吴王神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面上显出一丝苦笑来,面上的神色却更冷了:倘若吴王最后一刻悬崖勒马,皇帝做父亲的多少也能忍下来当做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公主府的百日宴后便打发吴王回去,从此父子天各一方,两不相见,维持着面上的太平,也算是做父亲的最后一点慈心。然而,吴王这个做儿子的却毫无半点犹豫,甚至早早的就已经打算已打算好了要弑君谋位,再拿楚王做替罪羊…到了这般地步,皇帝便也知道吴王心性已然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若是真留了他一条性命,反倒是后患无穷。

皇帝确实是想要做个好父亲,可也不是要做圣父,再这般纵容下去。

吴王已明白过来,瞪眼看着皇帝,眼里满是血丝,带着些许的疯狂和绝望:“废太子做了那么多事,你还是饶了他一命。可我呢,不过是一念之差,你便连个改错的机会都不给我?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父皇您未免也撇得太清了吧?”

皇帝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嗤笑了一声:“废太子确实是做了许多错事,可他从来也没有起过弑君犯上的念头。更何况,他做的那些错事里面,或多或少,未尝没有你和二郎又或者谢氏在背后推动…朕废太子,不是因为他做的那些错事,而是因为他不堪太子之位,你明白吗?”

吴王没有说话,只是眼里依旧是满满的不服气。他隐约也知道自己是逃不过一死了,心下大恨,嘴里却道:“说到底,你不过是没拿我当儿子罢了。我生母昭才人在你左右伺候多年,为你生下了我,可她自死都不过是个没人瞧得起的才人。后来王昭仪下手害了她的性命,你竟还任由王昭仪将我抱走抚养。你算是什么父亲?!”

吴王咬着牙,只觉得满心皆是恨,喉间几乎梗着腥甜的血味,一字一句的道,“你前脚才废了太子,后脚便想要立萧明钰——出了出身,我又哪里比不上废太子和萧明钰…”若不是皇帝偏心,废了太子之后便立刻想要立萧明钰,从未考虑过他,他又如何会想要犯险去逼宫?他做这些,还不是被皇帝逼的?

皇帝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已偏激至此,多说无益。想了想,皇帝还是抬手指了指案上早已备好的匕首和毒酒,淡淡道:“事已至此,你便选一样吧。朕想,你也不会愿意让底下那些人伺候你上路。”他把吴王叫进来,不过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最后留他一些体面,让他能够死的安稳些。

吴王自有一分的傲气,闻言竟也扬了扬眉头,反笑道:“父皇隆恩如此,所以,儿臣是不是该磕头谢恩?”

皇帝没有应声。他移开目光,看向窗外,看着站在庭中坐立不安的楚王,额上的折痕仿佛刀刻一般的深:“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多有克亲之说,朕念及高皇帝,心中难免不喜,许多地方却也待你不公…可你到底是朕的亲骨肉,自你长大之后,兄弟之间,朕也已经竭力维持公平。便是废太子当初在位之时,朕也多次想着要让你们兄弟友爱。”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面上的五官犹如刀刻一般的线条凌厉,薄唇几乎抿成一线。他没再看吴王,而是直接起身便往外去,沉了声音道:“至少,今日这般情况,的的确确是朕从未想过的…”虎毒不食子,这世上又有哪个父亲会想着要杀自己的儿子?

吴王怔怔的看着皇帝离开的背影,好一会儿,他才满是讥诮抬步走到皇帝适才所指的案边,抬手端起酒杯,轻轻的抿了一口毒酒,仿佛是品尝甘露一般。

落子无悔,他既是想好了要逼宫,那么也早就想好了事败之后的结局。

死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吴王自嘲一笑,寻了一张椅子坐好,挺直腰板,便是死也要抬头挺胸的死。然而,毒酒的剧烈毒性随着他的动作开始蔓延开来,酒杯无声无息的自他手中滑落下来,滚落在地上,碎成一片一片的瓷片,上面映着淡淡的水光,满室的酒香。

皇帝从屋内出来后就站在门口处没有离开,所以他此时自然是听到了屋内杯落的声音。他凝眉顿足,微微出了一会儿神,忽而转头去看姜嵘,目中神色深深。

姜嵘立刻便会过意来,领命入内去看情况,好一会儿才从屋内出来,垂首在皇帝跟前,轻声禀告道:“陛下,吴王殿下已经去了。”他此时心绪也颇有几分复杂,好在吴王此时干脆利落的一死,皇帝大概也不会追究太过,吴王妃那头大概也不会跟着受罪。

皇帝闻言不由侧头看了姜嵘一眼,似乎有一瞬没有反应过来,面上尚有几分茫然之色。

反倒是一直站在边上默不作声的黄顺快步上前来,伸手扶住皇帝,连声道:“陛下!”他满面焦急担忧,压低声音,轻轻的劝慰着,“两位奉御先前特特交代了,您的病才刚好些,这会儿可万万不能大喜大悲,容易牵动心脉,不利病情…”

黄顺在耳边絮絮叨叨,皇帝很快便回过神来,他抬手把黄顺给推开了,抬步走到楚王跟前。

楚王现今已经明白过来,知道皇帝今晚来此,恐怕便是想要亲自处置自己和吴王。此时,他听到了吴王的死讯,立刻便吓得腿一软,跪倒在了皇帝的脚下,抱着皇帝的脚苦求道:“父皇,父皇,儿臣我是一时想歪了…”他说着说着,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是儿臣笨,被三弟引着,一路做了那些个错事,如今已是追悔莫及。可今日之事,真的不是儿臣的主意,儿臣都是被逼的…父皇,父皇您就看在母妃的份上,饶了儿臣一命吧。儿臣此后一定奉公守法,安安分分,给父皇和母妃尽孝。”

想着先前吴王那些翻脸不认人的德行,楚王更是悔不当初,哭得更厉害了。

皇帝垂首看着楚王那张涕泪交错的面庞,只觉得胸膛里的心脏沉甸甸的,喉中梗着一口气,可有些话却还是必须要说。

他沉默了许久,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朕出宫前,特意去看过你母妃了…”他的语调不紧不慢,仿佛是拿着刀的猎人在垂死的猎物身上比划,慢条斯理的把话说出来,“朕把事情前后经过与她说清楚后,她便在朕面前触柱。她临死前让朕留你一命——就当是看在她还有你皇祖母的份上。朕已应了她。”

楚王本已哭得满面都是泪水,听到这话却是彻底呆住了,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皇帝。

皇帝却把自己的袍裾从他手中一点一点的扯出来,轻声道:“朕知道,那些事大多都是你三弟怂恿你做的。是你总不甘心,偏听偏信,对着那些旧事耿耿于怀,这才一次次的被他挑唆怂恿。”顿了顿,皇帝轻声道,“可你不知道,当年高皇帝之所以要给朕和元德皇后赐婚,是因为朕暗地里的求情。”

“从一开始,朕想娶的妻子便是元德皇后,而不是你母妃。”

楚王整个人仿佛都跟着呆住了。他怔怔的跪在地上,看着皇帝的唇一动一动,耳边却是轰隆隆的,仿佛什么都听不到。

什么叫“她便在朕面前触柱。”

什么叫“她临死前让朕留你一命——就当是看在她还有你皇祖母的份上”。

什么叫“从一开始,朕想娶的妻子便是元德皇后,而不是你母妃。”

他这一辈子,都是替母妃和自己不甘心,到了最后放到是要母妃用自己的性命来填平那一点可笑的不甘,为自己这个不孝子赎罪。真是,真是太可笑了。

楚王满面都是泪,可是却忽然发疯似的伏在地上,一面用手捶打地面,一面似哭似笑的叫着“母妃”二字,那声音听上去仿佛都要哭出血来。

皇帝看了他最后一眼,许久方才收回目光,轻声开口道:“你既喜欢与你大哥斗气,那,朕便送你去黔州陪他吧?好不好?”这话虽好似询问,可言语之间皇帝却早已下定了决心。他顿了顿,他抬手一摆,示意边上的侍卫把楚王扶起来,“也快天亮了,朕马上就要去早朝,你们把这里收拾收拾吧…”

楚王恍然无觉得伏在地上,哭哭笑笑,几乎是疯了一般。

皇帝不敢再看下去,只觉得胸膛里那的心脏好似死肉一般再不会跳动——他已失去了两个女儿,今日又要失去两个儿子。

帝王家,原来真就是这般——血亲成仇,骨肉凋零,白发人送黑发人。

站得越高,越是高处不胜寒。

走到门边的时候,皇帝抬眼看了看马上就要泛白的天边,脚下一软,一个踉跄,几乎要被门槛绊倒,好容易才扶着黄顺的手直起身,慢慢的抬步往外去。

黄顺小心的看着皇帝的面色,吓得脸都有些发白了,只是颤巍巍的道:“陛下,这会儿时候也不早了,要不然,今日便先休朝…”

他的话还没说完,皇帝便抬眼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黄顺的话全都给皇帝那一眼给堵了回去,吓得一哆嗦,再不敢多言,只是小心翼翼的扶着皇帝上了侯在院外头的马车,直接往宫里赶——若是要上早朝,皇帝还得先换了朝服才行呢。

第120章

因为姜嵘的缘故, 吴王妃还算是比较早得到吴王死讯的人。

她心里虽已有一些底可还真没想到姜家原就是皇帝埋在吴王边上的眼线。听说吴王死了的时候,她自然也吓了一跳, 也说不出心里是悲是喜, 百感交集,整个人都有些呆住了。

姜嵘见她面上仍旧是怔怔的,更添几分心疼, 只是轻轻道:“当初陛下赐婚的时候便已和我说过一些,为父也知道是有些委屈你了, 只是,君令如山, 实在是…”

没等姜嵘把话说完,吴王妃已抬手捂着自己消瘦苍白的面庞,低低的哭出声来。

姜嵘吓了一跳, 看着女儿披头散发、哭得浑身发颤,连忙去抚她的肩头, 柔声安稳道:“好了, 都过去了。”他不善言辞, 语调还有些艰涩但依旧十分柔和, “吴王虽是去了,可你还有如姐儿呢…实在不行, 爹豁出去求陛下, 说不得陛下开恩,便也开口让你改嫁了。”

虽然大周不禁妇人改嫁,但吴王到底是皇子, 哪怕人死了,吴王妃若是想要改嫁恐怕还得先去找皇帝。

吴王妃本是哭得厉害,听到姜嵘这话却又逗得破涕为笑,她抹了把眼泪,小声道:“那倒不必了,我如今有如姐儿陪着,便很好了。改嫁之事,自是不敢多想的…”哭过之后,脑子却也清醒了不少,吴王妃认真想想反倒觉得吴王死了才是真正的好事,要不然有那么一个夫君在,日后总也要出事的。

吴王妃想明白了道理,心里又念着女儿,果真便收了泪水,反倒是抬手推了姜嵘一把,催他道:“爹做这事怕也是瞒着娘的吧?还是快些回去吧,要不然娘听到消息,肯定也要担心的。”说到底,皇帝让姜嵘在吴王身边做内奸这事估计也就君臣两人心里明白,恐怕连姜家的人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