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笑着道:“老太太先别急,孙儿先回房换一身衣服,过来再跟老太太好好讲讲,保准老太太听了之后,就不在怪罪孙儿了。”

杜老太太年纪大了,平常出门的日子少,八卦全靠杜若他们平常出门的回来讲给她听,自然是对杜若下面要说的事情期待的很,只笑着道:“你快去吧,顺便洗一洗,我这儿还有一会儿才传膳呢,你今儿就在我这边吃,我们边吃边聊。”

“那孙儿这就先回去洗漱一下了。”杜若说着,便起身离开了福寿堂。杜太太早已经在门外候着了。见了杜若出来便先在前头慢慢走着,让丫鬟们远远在后头候着道:“七巧家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你以后可千万别这样胡来,万一让老太太知道,那可就不好了。”

杜若忙上前搀扶着自己的娘道:“娘,七巧这回在路上救了一个产后大出血的产妇,那产妇生产之后,胎盘没出来。”

杜太太一听,顿时紧张起来,转身抓着杜若的手道:“怎么可能?这样都能救活?”杜太太小声的凑到杜若耳边道:“当年惠佳皇后就是这么死的,太后娘娘连你祖父都传进宫了,最后还是群医束手无策。”

惠佳皇后就是当今皇上的原配夫人,当年她还只是一个太子妃,给太子生孩子的时候给难产死了。皇上是个念旧的人,所以这十几年来,都不曾再立后。原来是梁贵妃最有可能的,结果去年年底生孩子的时候也给难产死了。所以,民间还有人传言,其实皇上是个克妻命,但凡谁有点苗头要当上皇后了,就给他克死了。

“娘,我说的是真的,这事儿我还要跟我爹和二叔好好说,我先回院子洗漱去了,你也先回去吧。”杜若神采奕奕的说。

杜太太只点点头,站在门口目送杜若进去,心情很是复杂,这是上天的恩赐,给他们杜家送来这样一个厉害的媳妇,说实话他们杜家这么些年也算顺风顺水,唯独在惠佳皇后和梁贵妃的死这两件事情上面,颇受牵连,也不知道以后刘七巧进门了,能不能顺遂一些。

“你去吧,热水都准备好了,我先去福寿堂伺候着。”杜太太老怀安慰的叹了一口气,总觉得越看自己这儿子是越喜欢的。

第 106 章

杜若回百草院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之后回福寿堂。这时候杜二老爷和杜老爷恰巧也一起回来给杜老太太请安。杜老太太便也把他们给留了下来,说是要一起听听杜若方才说要讲的故事。

杜二老爷自然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四人一边吃一边催促杜若讲起来。两位太太则在旁边伺候着。

杜若细细的思量了一下,努力组织了语言,开口道:“这事情说起来实在惊险,原是这样的,那日我从王府诊脉出来,因为离鸿运路的分号比较近,所以就过去瞧了瞧,正巧遇上京城来请大夫的孙家少爷,说是他媳妇难产了。当时陈大夫不在,我就急忙去了。”

杜若说着,还有些微微脸红,他从小读圣贤书长大,在长辈面前说谎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如今要是不说的有模有样一点,只怕杜老太太那边也交代不过去,所以杜若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道:“因为路远,从京城去那李子村约莫要一个时辰的路程,所以等我们去的时候,他媳妇已经生了出来,可是她们家的妇人们却个个愁容满面的,我下了车一打听,才知道这孩子是生了出来,但是胎盘只出来一半,还有一半还在那产妇的肚子里。”

杜老太太听到这里,已经放下了筷子,并着双手开始喊阿弥陀佛了。杜二老爷和杜老爷两人却是一脸严肃的看着杜若,显然很不能相信,杜若能把这产妇救下来。杜若被他们的眼神弄的尴尬了,急忙低下头继续道:“后来我进去看了,炕头上流了一滩的血,产妇的脸色都已经发白了,眼神都涣散了起来,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只怕救不过来了。”

杜老太太这时候已经念完了阿弥陀佛,急忙张开眼睛问道:“那后来这产妇到底死了没有?”

杜若这会儿已经进入了讲故事的佳境了,便笑着道:“老太太你别急,这产妇自然是活了,不然我这会儿只怕也没这么心思跟你们讲这些。”

这时候杜二老爷也忍不住发问道:“怎么活的,这种事情我也碰到过两三回,从来都没有半点活路的。”

杜若听杜二老爷这么说,想起那日的光景,实在是觉得后怕的很。又想起刘七巧当时从那产妇的床榻上下来,一张小脸苍白如纸,又心疼的不行,只叹了一口气道:“亏的那稳婆想出一个办法,用手伸进了产妇的腹中,把那生了根的胎盘给拔了出来。我又拿了一颗天王保命丹给那产妇服下,只吊着一口气让她强撑着。那产妇听了婴儿在房里哭闹的声音,竟就真的挺了过来。”

杜老太太听的惊心动魄,只用手帕纸拍了拍胸口,招呼一旁服侍着的丫鬟道:“快给我取一颗强心丹来,我这听着就觉得心跳的下不来了,手脚都快发抖了起来,这是哪里来的稳婆,竟然有这样的好胆识,敢做这样的事情。真是吓死我老婆子了。”

杜若想了想,随口道:“不过是个乡野村妇罢了,就是胆子大了点。”

这时候杜二老爷和杜老爷都已经恍然大悟了,也夸了一句这稳婆道:“没想到那种乡下地方,还有这样胆大心细的稳婆,倒是把我们家的那几个老把式给比下去了。”

小丫鬟取了强心丹过来,杜太太上前服侍了杜老太太服下,杜老太太才觉得心口稍微安稳了点,只笑着道:“我这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了,前不久我好歹也算是给人接生过的人,今儿听大郎说起这个来,我这心跳还是没缓过来,这事儿都过了十几年了,我竟然还是没办法释怀。”

当年杜若的祖父,就是因为惠佳皇后的死,被皇上给怪罪,以至于不能释怀,再加上年纪大了,又逢着北迁,这诸事都挤在了一起,便没熬过去那一关,先撒手走了。

“是孙儿不好,老太太不爱听这些,孙儿以后不讲就是了。”杜若说着低下头去,他那时候年幼,对自己的祖父没有多少记忆。虽然杜家是医药世家,但这生死必定还是掌握在了阎王手中,病入膏肓的时候,也只是药石罔效了。

“不怨你,怨你祖父没福分,如今你看我,虽说还算不得儿孙满堂,但毕竟是享着福分过日子了。”杜老太太说着,只叹了一口气,又打起精神道:“你今儿遇上这事情,还能把那产妇给救活了,虽说这首要的功劳不是你的,但必定是个好兆头啊,我们杜家在这件事上栽过跟头,从今天起,便算是渡过了那一劫,以后一定会越发的蒸蒸日上的。”

“老太太说的是,大郎是个有福之人,去哪儿都能遇上贵人,要是这样的贵人能陪着大郎一生一世,那真是求之不得了。”杜二老爷这旁敲侧击的功夫还真是有一套的,这说话的本事也是比杜老爷高一截的。

杜老太太听了,便笑着道:“能陪这大郎一生一世的贵人,这不大家都在打着灯笼找吗?一时半会儿的也到难找了起来。”杜老太太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道:“前两日梁夫人给我下了帖子,让我去参加他们府上八月十五的桂华宴,我原本不想去来着,如今想想,不如去瞧一瞧,没准还能遇上个什么姑娘。”

杜老太太说着,一锤定音道:“老大媳妇,到了那天你就陪着我跑一趟吧,你也长副眼神,好好给大郎物色物色。”

杜太太心里想了想,这梁夫人是王府的亲家,到时候王府的老太太肯定也会过去的,那么刘七巧也定然会过去,她这几日没瞧见七巧,倒也怪念想的了。杜太太眉梢带着笑,只点头答应道:“是是是,媳妇到时候一定睁大了眼睛给大郎瞧着,要是觉得有好的,就来告诉老太太。”杜老太太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众人用完了晚膳,杜若又被两位杜老爷给请进了书房,杜老爷张口就问:“你说的那位稳婆,就是七巧吧?”

杜若只红着脸站在书桌前点点头。杜老爷又感叹道:“你只方才在那边说了一些,我就听得惊心动魄的,那日的情况只怕比你说的还要凶险吧?”

杜若抬眸,点头道:“当时我们也只是正巧路过,还遇上了当地镇上一位比较有声望的钟大夫,那大夫劝我们说,不要去了,这种病症就是九死一生,去了救不活还招晦气。当时七巧坚持要去,我也就跟着去了。”

杜若说着,找位置坐了下来,顺手端了茶盏抿了一口道:“去的时候那产妇已经是快死的样子了,七巧让孙二虎给她冲了一碗淡盐水灌进去,然后就开始想办法把里面的胎盘拔出来,我当时没什么主意,只想着那天王保命丹或许还能吊着那产妇一口气,就拿出来试了一把。”

杜二老爷听见杜若这么说,已经坐到了书桌面前,打开医案蘸饱了墨水,刷刷的写了起来:某某年什么日子,肿么肿么样…

杜若继续道:“后来七巧就果真直接把手给伸了进去,愣是把那嵌到了腹中的胎盘给拔了出来,我当时就记得烛光下血淋淋的一片,心跳得不行,连忙去摸那产妇的脉搏,居然还在。当时那种心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杜若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当时他那张心情,就是恨不得把刘七巧整个抱在怀里,狠狠的亲,狠狠的搂,捧在手心里宠爱着。那种紧张激动放松惊喜都在一瞬间爆发了出来。

杜老爷听完,脸上微微泛起激动的红晕来,只握着双手,在胸前颤抖着道:“被你这么说得,我恨不得明天就让你抬了轿子,去把七巧娶回来才好。”

杜若抬起头看了一眼自己老子,心道:爹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这事情记不得,七巧如今还没及笄呢!杜若抿抿唇,想起刘七巧胸口那小巧的红梅,带着淡淡的幽香,顿时让自己觉得坐立不安了起来,脸颊一下子涨的通红的。

杜老爷这回总算是摸到了重点,只挑眉看了一眼杜若道:“你这两天两夜,和七巧都在一起,有没有做出什么不轨的事情来?”

杜若急忙站起来摆摆手,低头道:“孩儿不敢,孩儿不敢,再说七巧癸水还在身上。”

杜老爷一听更来气了,只瞪着杜若道:“难道七巧身上没癸水,你便要怎么样吗?七巧年纪还小,身子没长全,你若连这些时日都忍不住,那我就错看了你了。”

杜二老爷见杜老爷这火有越烧越旺的架势,连忙上前扑火道:“大哥,这大郎年少气盛,气血方刚的时候,你跟他说这些做什么,孩子们的事情,我们还是少插手的好。”

杜老爷一把火烧过来,只瞪着杜二老爷道:“我这么说,还不是因为怕他步你的后尘,哪次你不是先弄大了人家肚子,再领回来的?这样的姑娘就算是娶回家了,哪里能得了人的尊重?你别让大郎学了你,上梁不正下梁歪的!”

杜二老爷这下没辙了,只讪讪的笑道:“大哥,我还是先回去了,你慢慢教导大郎。”

杜若抬眼看了一眼不义气的二叔,也缩着脖子道:“儿子也先告辞了,告辞了。”

第二日一早,刘七巧便换上了王府丫鬟的衣裳,赶了一个早往恭王府去了。今儿恰逢八月十三,是姨娘们向王妃请安的日子。姨娘们向来来的早,王妃因为有了身孕,起的也比较晚一些,刘七巧先回府见过王妃之后,便要去厨房查看一下今儿的早膳。

“你这一路奔波的,怎么不在家休息几天,以后你不必亲自跑回来,让人去郑妈妈家通报一声,我派了轿子去接你。”王妃是打心眼喜欢刘七巧,既然她已经在刘七巧面前表了自己的心思,就也大大方方的对刘七巧好了起来。

刘七巧倒是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一来她是个简单的人,并不贪图这些富贵;而来她是个自由自在惯了的人,也怕以后王府的规矩拘了自己。所以虽然她对这件事情,还带着几分矛盾的心情。

王妃见她低着头,颇有几分不好意思,便笑着道:“你不必觉得担心,你毕竟不是从小在王府里长大的,我自然不会用王府的规矩拘着你的。”

刘七巧被王妃道破了心思,便也只笑着道:“太太也太小看七巧了,七巧哪里是担心这些,七巧是担心往后七巧出门,丢了王府的面子,人家说起这哪儿来的毛丫头,大家伙就指着道:这不是恭王府那王爷王妃认的义女吗?”

王妃只被刘七巧逗乐了道:“那感情好,我们恭王府在这京城的公侯王府里面,算得上低调行事的了,如今出了你一个刘七巧,倒是也让我们风光一回了。”

刘七巧见王妃也顺杆子爬了起来,就越发不好意思了,只低着头道:“求太太还是饶了我吧,我又不是路边的大马猴,有什么好稀罕的,我如今只想做太太的丫鬟,太太对我好,我受着,可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也着实不想用这层身份嫁进杜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王爷和太太要给我体面呢,可大家都是明白人,谁又不知道,这只是一层遮羞布。”

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只是拉着她的手腕道:“好孩子,你是明白人,才会这么想,有多少人想着要这遮羞布还没有呢!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这大房二房里的丫鬟,对主子有心眼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的,就你实心思。” 

刘七巧低着头听王妃说话,外面小丫鬟们只进门通报道:“三位姨太太过来给太太请安了。”

陈侧妃自从上次大姑奶奶回来过之后,似乎对太太的态度越发恭敬客气了。方姨娘向来是表面看着恭敬顺从,其实开口说话间就知道她没几分真心的。林姨娘在人前是个冰山美人,基本上很少发话,脸上神色总是淡淡的。刘七巧转身,见三位姨太太陆续入内,便退后了几步,去厨房找许婆子准备今日的早膳。

王妃见刘七巧走了,便耐着性子打发空闲一样的问了几句,不过就是家常的问话。

“陈侧妃,听说你中秋要去梅影庵上香,我这边给你添些香油钱,你帮我一起供着了。”梅影庵比不上水月庵,里面修行的都是苦命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姨娘们也偏爱去这梅影庵上香。

陈侧妃忙恭谦的答道:“太太只管吩咐,奴婢正准备着,到时候一定帮太太的一并带上,保佑王爷早日得胜归来。”

王妃点点头,又看了眼方姨娘道:“方姨娘,二姑娘的绣品准备的如何了?虽说其他嫁妆公中正准备着,可这些贴身的东西,还得你们自己放在心上,绣房里如今是几个人负责这些的?”

方姨娘前些日子托人去打听了一下那安靖侯家二少爷的人品,想来结果很让人满意,便也安生了好些日子,只笑着道:“如今还是陈、李两位绣娘负责二姑娘的绣品,另外三个绣娘负责三姑娘的,我平时闲着就一起搭把手,如今材料都已准备齐全了,日子还长,倒也不怕赶不及了。”

王妃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你毕竟是她的生母,有你张罗我也放心些,玮哥儿最近功课怎么样,你可有督促着他一点,到时候王爷回来,免不了要考他一考,当年世子爷也是被打过来的,他若是不放在心上,吃苦的可是自己。”

方姨娘是个不识字的,这些她自然也不懂,只蹙眉道:“我看着他也是天天上学的,改明儿我差人去问问许先生,他到底学的怎么样了。”

“这事儿你也放在心上,别忘了。”王妃又嘱咐道,方姨娘连连点头。

青梅为三位姨娘都上了茶,那边陈侧妃只谦逊着谢过了,方姨娘也小心赔笑,林姨娘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还是无话。

王妃想了想问道:“前几日我让杜太医给你瞧过身子,开的药都吃了吗?感觉好些了吗?”

其实另外两位姨娘对王妃忽然关注起林姨娘来,也是有所耳闻的,不过她们如今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况且王爷不在家,她们也没有什么宅斗积极性。

“多谢太太关照,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请大夫瞧了,总能说出两三处不是的,我自己觉得还好,也不觉得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不过既然是太太的恩典,药我自然是用了的。”林姨娘说着,又抬起头来,长长的睫羽一闪,继续道:“倒是这几日晚上睡的比以前安稳些了,也不知是不是吃了这药的缘故,若是的话,奴婢当真要好好谢谢杜太医了。”

王妃微微一笑,随口道:“杜太医的医术自然是高明的,改明儿他来给我请平安脉的时候,我再让他去你那边瞧瞧。”

林姨娘嘴角露出些笑意来,只淡淡道:“如此,那就谢谢太太的恩典了。”

这会儿厨房的早膳也安排的差不多了,刘七巧领着两三个丫鬟进来布膳,三位姨太太见王妃要用早膳了,便都起身告退。王妃也不留她们,命丫鬟们将她们都送了出去。

刘七巧今儿去许婆子那里看了看,听说王妃昨儿想吃馄饨,所以今儿特意做了荠菜馅儿的小馄饨。又因为近了中秋,所以蒸了一方桂花糕,包了一笼素三鲜蒸饺,弄出四五样的小吃来。刘七巧一一都试过了味道,做的清淡可口,也不腻人,才每个都挑了一些送进青莲院来。

王妃现在月份越发大了,肚子便有些顶着胃,每次只吃那么一点便觉得饱了。只起身走动了一圈,才又吃了第二回。这时候外面有小丫鬟来传话说,老祖宗让太太去寿康居聊天儿解闷。

王妃知道是老祖宗怕她吃了懒怠的动,所以故意派人来请的,所以也不好推辞,便笑着道:“你去回了老祖宗,我换了衣服就过去。”

那小丫鬟道:“老祖宗说了,让太太慢慢的起,慢慢的走,不必着急,若是走到寿康居,刚好是用午膳的时辰,就留下来一起用了午膳再回来。”

王妃听了只笑着道:“难为你这小丫头,把这些话也给传到了,青梅,赏她一个荷包玩。”

小丫鬟得了赏,高高兴兴的去了,刘七巧也跟着进房服侍王妃换衣服。青梅见王妃月份大了,便提议道:“不然还是让叶妈妈喊了肩舆过来吧。”

刘七巧连忙摆摆手道:“那可不行,老祖宗分明就是怕太太懒怠动,所以才让这丫头这么说的,你如今去喊个肩舆过来,岂不是废了老祖宗的一片苦心了。再说太太这会儿多运动,等生的时候还能少受些苦处,依我看还是走路的好,我们扶着太太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看看这院子里的风景,岂不是更好。”

青梅见刘七巧这么说,便也笑着道:“我自然知道老祖宗的意思,只不过看着太太受累,我不忍心,这几日太太的腿有些肿。”

刘七巧听青梅这么说,蹲下去翻看王妃的脚踝,这会儿才早上刚起来,倒是没见有多肿,便起身道:“姐姐不必担心,这也是正常的,姐姐身上要是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走一天路,也会腿肿的。这样把,我们先走过去,一会儿再喊了肩舆回来,这样就算不得是拂了老祖宗的心意了。”

王妃点点头:“还是七巧聪明,这偷懒还偷的有几分心思,行了,我们这就过去吧,难道真让老祖宗等我们到中午去?”

三人笑着,换好了衣服,青梅又喊了几个老婆子小丫鬟跟着,众人众星拱月一般的,往老王妃的寿康居去了。

一路上正好遇上了从西院来的二太太,见刘七巧已经回来了,便笑着问道:“七巧,你三婶的事儿都安排好了?你这一路忙的,还一大早就进府里服侍,可别累着自己了。”

刘七巧最近因为跑腿的事情特别多,确实也瘦了一些,最明显的就是她脸上两团子的婴儿肥给消去了一大半。可在二太太眼中,便越发觉得刘七巧真的张开了,再移下视线瞧瞧刘七巧的胸口,原本一马平川的地方,如今也已经有了浅浅的弧度了。

第 107 章

众人一同去了寿康居,老王妃早已经派冬雪在门口等着了,见王妃和二太太一同前来,便上前笑着迎道:“老太太才说,传了话让太太慢着点儿,可别真磨蹭到午膳的点儿才来,那她倒还亏了一顿午膳呢!”

王妃只笑着道:“你这小蹄子的嘴也越发厉害了,感情我们家七巧的快嘴称号倒要让给你了?”

冬雪闻言,连连笑着道:“我可不敢,太太快别抬举我了,只怕我给七巧姑娘提鞋还不配呢!”那日老王妃和王妃在寿康说起刘七巧事情的事情,也就冬雪和青梅在跟前服侍着,所以她心里如今自然知道,刘七巧以后要有个尊贵的身份了。

刘七巧听她这么说,只低着头不好意思道:“冬雪姐姐这么说,七巧可不好意思了,七巧走路稳当,鞋掉不下来,自然也不用劳动姐姐给我提鞋了。”

冬雪只被刘七巧调侃的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笑着上前搀扶着二太太道:“二太太,你给评评理,我这才说两句,就被太太和七巧两人连着数落了起来,这回我在老太太面前也抬不起头来了。”

二太太知道,自从赏了秋彤,又出了春月这回事之后,老王妃跟前,最能说的上话的,也就剩下这夏荷跟冬雪了,所以便笑着安慰道:“你着急给她提鞋做什么,以后她若真的有这造化,你还能逃得过去吗?”二太太心里说的造化,可不是冬雪心里的那一出,不过两人在话语上倒也算是默契。冬雪便笑着道:“还是二太太明白。”

王妃由刘七巧和青梅扶着进了正厅,里头老王妃正躺在一张广寒木七屏围榻椅上,下面两个小丫鬟正拿着美人锤给老太太捶腿。只见外头帘子一闪,自己的两位儿媳妇就都进来了。

老王妃见了二太太道:“你怎么也来了,我不过就是让人去传个话,你外头事情多,就忙你的,不必专程过来陪我聊天解闷。”

二太太笑着落座,接了丫鬟们送上的茶盏道:“今儿起的早,到这时候事情也理的差不多了,上回庄子上的事情,大管家也已经处理好了,我想着还是过来回老太太一声,好让您放心。”

老王妃摆手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情都交代给了你们年轻人了,我懒得清闲。庄子上每年都会出那么一两件事儿,我要是事事不放心,那我还能这样安安稳稳的躺着和你们聊天吗?”

二太太道:“还是老太太心宽,前两日这事情没摆平,我晚上还睡不着觉呢,心想这好好的庄子上出了人命,外头人还不定怎么传呢,所以肇事的人也抓到了,那些一起作乱的也送官法办了,我昨晚才算是睡了一个安稳觉。”

老王妃笑着道:“是要历练历练的,往后分了家,难免你们都要自己当家过日子的,这些事情总会遇上个件把件的。”

二太太听老王妃提起分家的事情,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可转念一想,如今老王妃在,那二房自然是在恭王府里头过,可到时候老王妃去了,也没有一个不分家的道理,总归还是要分的。

二太太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了些愁绪,指望老王妃能多活几年才好,这样也好让他们二房的根基深一些,离了王府也不让那些人看轻了才好。

“老太太说的是,媳妇正学着呢,以前都是太太当家,媳妇在这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地方,要向老太太和太太请教的。”

“请教说不上,不过提点一两句吧,这次的事情你办的不错。”老王妃从床榻上起了来,活动了一下筋骨,丫鬟们忙搬了一张紫檀镶理石靠背椅让她坐着,老王妃坐下来接了茶喝了一口道:“我请你们来,便是商量一下中秋节的事情,今年家中带孝,就不摆宴席了,前几日我交代你做的月饼都安排下去了吗?”

“都安排下去了,还是跟往年一样,下人们每人一盒,这几日厨房正做着呢。送人的那一部分,已经按照往年的礼单上的名单,统计好了送到杏花楼去了,那边的老板说了,会先赶制我们王府的数量。”

“这就好,虽然不过就是个意思,但也不能怠慢了。”老王妃说着,请冬雪进了里间,将几样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给王妃过目了道:“这是给亲家太太准备的,上回她来,我也没准备什么东西,倒是收了她好几大箱子的玩意儿。”

王妃看了一眼,那盘中放着一根人参,足有一尺来长,那根茎比起一个男人的大拇指,还要粗上几分。一旁的锦盒里面,是盘的满满的一盒子雪燕,颜色干净清透,一看就是上好的成色。

“老太太这也太破费了,我娘怎么好意思收呢!”饶是富贵乡里头长大的王妃,也觉得这两样东西太高大上了一点。

老王妃笑着道:“你可别谢我,这又不是我得来了,要谢就谢七巧吧,这些可都是上回她跟着我进宫之后,太后娘娘赏的,我见着好,就自己扣了下来。”老王妃说着,连自己都笑了起来道:“说的倒跟我真的没见过世面一般了。”

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二太太又抬眼瞧了刘七巧一眼,也夸赞道:“七巧当真是个可人疼的孩子,这会儿她三婶出事儿,她二话没说就跑回去奔丧,真是有情有义。”

刘七巧心道:我当真对我那三婶是做不到有情有义的,不过亲戚情分一场,我爹不在家,不能指望我娘去操心这事情。

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王妃也觉得有些乏了,便起身道:“我也不厚着脸皮在老太太这儿等午膳了,我就先回去了。”

老王妃也站了起来,吩咐一旁的丫鬟道:“去让外面婆子抬了肩舆来,送太太回去,这会子太阳大,别晒坏了。”

刘七巧跟着王妃一起出了大厅的门,二太太还没把眼神从刘七巧的身上拉回来。这会儿她见老王妃这里没人了,便寻思着把这话先说一说。按理呢,刘七巧是王妃的人,她应该先去找王妃才对。但是王妃不一定会肯,所以二太太寻思着,不如仗着老太太对琰哥儿的宠爱,先到把话说了,到时候有老太太的支持,也不怕王妃不肯给人。

老王妃又躺在了榻上,见二太太没跟着一起散了,便问道:“你还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二太太见老王妃这样直截了当的发问了,便也不藏着掖着了,只笑着道:“老太太好眼力,媳妇这事情憋在心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总觉得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以后少不得让老太太帮这个忙。”

老王妃这会子也有些糊涂了,便问道:“有什么话就说吧,我是个爽快人,不喜欢弯弯绕,你只管说,我听着就是了。”

“这…”二太太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鼓气了勇气道:“媳妇冷眼瞧着,太太身边的七巧实在是个好姑娘,之前媳妇以为太太会有心思让她给了世子爷做小,所以也一直没提,如今世子爷那边,老太太已经赏了两个人了,我寻思着,老太太能不能把七巧赏给琰哥儿?”

老王妃这么多年后宅里头摸爬滚打的,向来练就了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她拧着眉头想了想,刘七巧当真也是一个有心眼的姑娘,能在那么早的时候,让自己应了她那样一件事情,不可谓不未雨绸缪的。老王妃笑了笑道:“这会子你可来晚了。”

二太太一听,只张着嘴不知说什么好,心里寻思着,什么叫来晚了?我怎么就晚了呢?这不还没人先开口吧?我这来的还不够早的吗?

老王妃见她脸上尴尬了起来,便笑着道:“太太是真心喜欢七巧,所以连珅哥儿她都不舍得给,她一早和王爷说好了,等王爷回来要认了七巧做干闺女,以后给七巧找一户体面人家,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做正头太太。”

二太太心里咯噔一声,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顿时蔫了下来。若是真让王妃认了刘七巧当干闺女,那是怎么也不可能给自己儿子做小的。王妃是什么样的人她清楚,最重门第嫡庶,就连她那几个庶出的女儿,也都全嫁给了嫡子,这回她只怕是真的没指望了。

“太太既然有这样的心思,怎么也不早透露了,倒让我这剃头担子一头热的,还为了这事儿寻思了大半个月,倒是让老太太笑话了。”二太太硬着头皮说笑道。

“这事儿又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既是正经有这个想法,到时候还要通禀了圣上的,哪里就随随便便一句话那么简单。再说七巧毕竟是小门小户出身,这天大的喜讯砸下来,可不得把她给吓着了,少不得也要给点日子让她适应适应。”

二太太抱着一腔热情而来,最终都成了霜打的茄子,蔫蔫的败下阵来。老太太见着她这幅模样,心里也寻思着:你这样样要争的心思,也就太太能忍你了,我都看不过去了!

前方的军帐里头,王爷正在写每日送回京城的战报。刘老二和王老四几日都没有回军营,因为那鸽子坳还在鞑子人的军事范围,所以这边的侦察兵也过不去。那日派出去的一千人马到最后回来五百三三人,王爷亲自在校场上点了两次兵,还是没有刘老二和王老四的人影。

笔尖蘸饱了墨水,这话到唇边却不知道怎么写。掐指算算明日就是八月十五,这十几年来,还没有那一日的中秋,是一个人过的。萧将军的伤已经痊愈了,抱着一坛烈酒从外面进来,见王爷正在发呆,把那酒往几案上一撂,笑着道:“宗礼可是想家了?这十几年来你第一次出征,王妃又有了身孕,难免不放心吧。”

“倒也并非如此。”王爷伸手,拿了那酒坛子灌了一口酒道:“以前跟在我身边的刘诚,在我身边跟了十多年了,这次为了救珅儿,人没有回来。他有一个女儿,如今在我媳妇身边做丫鬟,我是在想,这信若是写了回去,岂不是连累的她们一家子伤心。”

“你说的那丫鬟,可是为我夫人接生的那丫鬟,叫什么刘七巧的?”萧将军闻言,也不禁多问了几句,萧夫人在送往前线的家书中,也确实提过法华寺难产一事,也把刘七巧的事情跟萧将军说了几句。

“正是那个刘七巧,是个能干的丫鬟,刘老二临走时候曾让我收了她做义女,其实还没出征之前,我已经动了这个念头的,可如今要是刘老二不回来,我纵然这么做,也是抵不过这罪过的。”王爷起身,负手往军帐外走了几步,一旁的卫兵上前帮他把帐门甩了开,王爷矮身走到外头,军营的篝火将他刚毅果敢的脸颊印的通红的。

萧将军跟在王爷的后头,见王爷看着满天的星斗发呆,也不做声。王爷忽然转过身来,将右手伸到萧将军的面前,朗声道:“萧将军,十五年前,是老王爷和你爹一起把鞑子赶出了大雍,十五年后的今天,那就看你我的了!”

萧定伸出手,和王爷的手牢牢紧握,两人相视一笑。不远处的营地门口,忽然传来营兵焦急喜悦的声音,一边跑这一边往大帐这边通报道:“禀报大元帅,您的亲兵,刘诚和王老四回营了!”

王爷鹰眸一闪,脸上迸出笑来道:“快、快把他们带到大营来。”

此时的王老四和刘老二,在长途跋涉了七天之后,终于回到了大雍的军营。就在这一路上,他们扮演大雍百姓,混在逃难的百姓中间,沿着当地百姓的逃难路线,和鞑子们几次狭路相逢,最后都险中求生。而且,在他们逃到鞑子的一处重镇的时候,还听说了一条让人精神振奋的消息:鞑子的大汗,就是他们所谓的皇帝,在草原上得了重病,快要治不好了。虽然目前还没有下令休战,但是皇帝死了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鞑子和大雍不一样,不分长幼嫡庶,他们是看拳头说话的,谁拳头厉害,就可以代替自己的父亲当上草原上的皇帝。

王爷听了这个消息,顿时兴致大涨,找了几位将军一起来商量,并且派出了斥候,去往鞑子的重镇探听确切消息。一旦消息属实,就可以开始部署最后的总攻了。

刘老二的腿因为没有及时救治,现在还肿的跟象腿一样。王爷连忙喊了军医来为刘老二治病,又升了王老二的官,让他去营里当一个伍长。王老四当场就给王爷磕了个响头,高高兴兴的就任去了。

王爷这时候再看看铺在案几上的军报以及家书,重重的舒了一口气道:“老二,你这次若是不回来,我当真还不知道这封家书怎么写。”王爷说着,又把前几日收到的王妃的家书递给刘老二道:“你的夫人也有了喜,正等着你回家团聚呢。”

刘老二这是压根都没想过李氏会怀孕,简直就乐的跟孩子一样,连军医给他去除坏死的腐肉都不觉得疼了,只一味高兴的在口中喊道:“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双喜临门。”

王爷这时候有些不解了,只笑着问道:“何来双喜临门?”

刘老二觉得到了这时候也不该瞒着王爷了,便开口道:“王爷有所不知,小女和那宝善堂的少东家杜太医,两人…”刘老二说着,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只站起来要给王爷叩头,被王爷拦住了道:“你别动,让军医好好替你诊治。”

“那杜太医家世太好,奴才觉得配不上他们家,便想着要是能上前线挣个军功,兴许他们就不会看轻我们乡下人家,奴才当时想着要是自己回不来了,反倒误了女儿的好姻缘,所以才会对王爷有这个不情之请的。”

王爷听刘老二把话说完,点了点头道:“原来是为了这个,我便应了你,其实王妃很喜欢七巧,早就有了这个意思。”

那军医正好是上次给萧将军治伤的那一个,听说刘老二家闺女看上的人是杜若,便笑着道:“那你不成了杜太医的岳丈了?你闺女好眼光,杜太医确实是人中龙凤,最关键是医术了得啊!萧将军的伤就是他给治好的。”

刘老二被这军医说的不好意思,只憨笑了两声,王爷想了想道:“刘诚,你年纪也不小了,挣军功这种事还是交给少年郎们吧,你以后就老老实实的在我身边照应着,做我的亲兵,至于你闺女,以后就是王府的闺女,我定然给她一个体体面面。”

刘老二听了更是心花怒放,拖着一条断腿要给王爷下跪,那边军医又挖苦道:“刘管家你倒是少动两下,你这动来动去的,我可医治不了,不然让王爷往京里去封折子,让你的女婿来给您治算了。”

众人一听,都哈哈的笑了起来。王爷道:“老二,这次若是你和王老四带回来的消息是真的,后面还重重有赏。”

刘老二这会儿高兴也高兴过了,心情也平复了下来,只叹了一口气道:“王爷,这次若没有王老四,我只怕一早就死在了鞑子的刀下了。王老四胆大心细,有勇有谋,这一路上护了不少逃难的百姓,我看着是个可造之材。”刘老二受了王老四的救命之恩,给王老四美言几句也是有的,不过他基本上所说的都是事情。况且王爷练了多年的兵,自然也是有眼力的,只点了点头道:“我看着也不错,先放他去做一个伍长,以后有了军功,在慢慢升上来,过个五年十年的,说不准还真能混个将军。”

刘老二笑着道:“他就是冲着当将军才来的,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不想种地了,所以瞒着老子娘出来投靠我,我看着他长大,是个好娃。”

王爷也跟着点了点头,又想起被打了五十军棍还在床上趴着的周珅,忍不住摇了摇头。

虽说王府里头还没公布说王妃要认了刘七巧当义女的事情,可这事情毕竟私下里有人知道了,难免又私下里有人多嘴了几句,所以最近刘七巧觉得,她走在路上的回头率都比平常高了很多。一会儿有这个姐姐送个帕子,一会儿有那么妹妹送点头油,虽然刘七巧不用这些东西,但是盛情难却,她也只能一路就领受着回了青莲院。

青梅见她在外头逛了一圈,逛出一小包的东西来,便笑着道:“就说做了姑娘不一般了,这会儿就已经有了那么多奉承拍马的。”

刘七巧万般不理解道:“这是为了什么呢?我一无权,二无势,她们拍我的马屁做什么?”

青梅只上前戳了戳刘七巧的脑门道:“平常你这脑子不是挺好使的吗?怎么这会子不够用了?你笨啊!”

刘七巧想了半天,还是没想通那些人为什么要拍自己马屁,只愁眉苦脸的摇了摇头道:“我真的是一点儿也想不出来。”

“傻子!”青梅凑上前,在刘七巧的耳边小声道:“你以后是姑娘了,身边总要丫鬟服侍的,我们府里的姑娘,贴身的大丫鬟是四个,外面院里做杂活的小丫鬟是八个,还有一个奶娘,一个贴身嬷嬷。”青梅掰着手指数了数道:“就算你不是王府正经姑娘,以后没有奶娘嬷嬷的,丫鬟也不能少吧?就算你没有姑娘们那么多丫鬟,这贴身服侍的两个,外面管杂事的总也要几个吧?你想想看,你平常人又好,性子也不坏,你不是正经主子,自然不会摆正经主子的谱,她们跟着你,那得多舒服呀,说不准你也不要她们服侍,她们只要每天陪着你聊聊天说说话的,这样轻松的差事,谁不愿意做?”

刘七巧听青梅说的头头是道,简直就要震惊了,那些人的脑子也太能想了,怪不得刘七巧是想破了脑子也想不起这些来的。她压根就不懂这里头的规矩,还只当这不过就是王妃的一句话,以后在称呼上改一声也就算了,况且家里人都这么喊太太、王爷,估计她连称呼也不用改了。

青梅说完,清了清嗓子,笑着对刘七巧道:“当然,这里头还有更要紧的关系,你去给我倒杯茶,我就告诉你。”

刘七巧见青梅卖关子,便笑着上前为她倒了一杯茶送上,笑着道:“好姐姐,你就告诉我了吧!”

青梅抿了一杯茶,摇了摇头,半笑不笑的说:“怪就怪在,你如今还看上了那么好一个人,老太太房里那几个可都是知道的,指不定谁说了出去,你往后嫁了杜大夫,她们是要做陪嫁过去的,这种好事儿,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

刘七巧差点儿气的头顶冒青烟,感情自己如今这么吃香,全都是拖赖了杜若的好处了。

第 108 章

青梅见刘七巧急的跳脚,捧着茶杯子就笑弯了腰道:“傻子,瞧你这小样,急的跟什么似的,老祖宗跟前的丫鬟再大嘴巴子,也不会拿这事儿乱说的,若是让老祖宗知道了那还了得,我是逗着你玩呢!”

刘七巧一听,顿时就哭笑不得了起来,只上前扯了青梅的衣袖不依不饶道:“好啊,这会子你和石头哥哥是有了太太做主,不怕说了的,就拿我来寻开心了,我还当是真的呢,还在想改明儿那些人要是对我好的,都是指望着给杜太医做通房丫鬟的!”

青梅被刘七巧扯的东倒西歪,一杯水倒有一半泼在了地上,笑着道:“她们若是知道了,你也不怕,反正是迟早的事儿,你说是不?”

刘七巧听青梅这么说,也松了手,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低头叹了一口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毕竟这门第是不匹配的,有太太和老祖宗的抬举,固然是好的,但是毕竟我的身世摆在这里,也改不了。”

青梅见难得见刘七巧带着愁容的模样,便不解问道:“你怎么也担心起这个来了?平日里就属你最天不怕地不怕的,在主子面前也没有一个奴才样,我还当你是不在乎的。”

“我心里是不在乎的,可有人心里在乎,我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不在乎,熟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我寻思着杜家老太太那边,总还是要想个法子的。”刘七巧低下头去,琢磨起自己的心事来。

青梅笑着道:“这还用你想,太太一早为你想了,明儿中秋,亲家太太家摆中秋宴,太太特意嘱咐那边府里,给杜老太太也下了请帖的。”青梅见刘七巧还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便给她倒了一杯水递上去道:“那些人娶媳嫁女的,不就在乎一个门第吗?如今你和王府攀了亲戚,这门第也高了,怎么说也不该再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刘七巧想了想,这事儿这会儿担心也是多余的,徒增烦恼罢了,有道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过就是一个老太太,能有多么难缠的呢?

第二日一早,用过早膳之后,恭王府一众人等,便浩浩荡荡的去了梁家。二太太因为前儿的事情,这两日正觉得没脸见老太太,便推说要在家里面预备晚宴,只让她三个女儿跟着去了。这边刘七巧和青梅也服侍了王妃上了马车,二姑娘周蕙也在一旁侍奉服侍,很是殷勤。

也不知周蕙是否也是听见了外头的流言蜚语,见刘七巧手里捧着一个八宝攒盒,便笑着道:“七巧妹妹何必自己动手呢,这些个活计就交给小丫头们做便是了。”

刘七巧被这一声妹妹喊的起了一背心的鸡皮疙瘩,只笑着道:“这些事惯是我来做的,那些小丫头们平日里跑腿多了,哪里能安安心心的在太太跟前站着。”

周蕙笑着点了点头,接了刘七巧手里的攒盒,主仆四人在马车里头坐定了,外头的车夫才请了安,等着里面主子发话了,再赶车走人。

青梅见大家走坐定了,便挽着帘子让车夫上路,后面有陆续跟着四辆马车,分别坐着老太太、二房的三位姑娘、以及几个路上服侍的仆妇,另外还有一车的礼品杂货。

王妃见刘七巧捧着一个攒盒上来,笑着道:“哪里就饿死我了,我这是回娘家呢,你巴巴的带着一盒子吃食,是怕我回了娘家还挨饿不成?”

刘七巧笑着道:“我自然知道太太这是回娘家,也自然知道太太不会挨饿,那这就当成七巧我嘴馋,生怕在太太娘家吃不到好吃的,所以巴巴的自己带着好了。”刘七巧打开攒盒来,里面放着一小碟的豌豆黄、一小碟的核桃酪、一小碟的金糕卷,都是平素里王妃最爱吃的几样小点。

王妃只看了一眼,忍不住就伸手进去摸了一小块道:“你这丫头,方才早膳时候我顶的慌,也没吃多少,这会儿还倒真是有点饿了。”

刘七巧只扑哧一声,笑了道:“就知道太太看见了,就会觉得饿了。”

王妃又道:“这么好吃的东西,我倒是不好意思拿进去了。”

“太太只管拿进去,我昨儿晚上还让许婆子多做了几盒,都在后面装杂货的车上装着呢,就是带给亲家太太家几位姑娘和哥儿吃的。”刘七巧说着,拿着车里备着的茶盏给王妃倒了一盏茶道:“那天亲家太太来,我就知道亲家太太家有哥儿姐儿,我昨儿为了这些还倒腾的老晚的,厨房正为了今儿的月饼赶工,许婆子还说我没事就专挑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去,我还被埋怨了一通了呢!”

其实如今王府里头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王妃要认了刘七巧做干女儿这一说,所以大家对刘七巧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原来就要好的,这会子肯定更加要好,原来疏疏淡淡的呢,这会子也不好意思一下子就热络起来,当总体来说,也是比以前热情着点儿。

就拿那陈侧妃来说,昨天刘七巧去给太太送添香油的银子时,她对刘七巧就比往日不同了起来,不但留了她喝茶,还问长问短的。只说怎么跑腿的事情,还要刘七巧亲自跑一趟,说的刘七巧就应该在院子里整天翘着脚不做事才是正理。

其实熟悉刘七巧的人知道,她是最爱做这跑腿兜风的事情,但凡小丫鬟忙不开的,她只要太太跟前空闲,她也是很愿意助人为乐的。用刘七巧的话说,放着这种皇家园林级别的风景不出来兜兜赏赏的,成日里在院子里头呆着有什么意思呢。

“我说你昨儿晚上是去了哪里,直到亥时也不见个人影,原来是去了厨房当了偷油的老鼠去了?”青梅笑着打趣道:“下次你若是在不说一声,我就让门上的婆子把门给关了,让你在厨房耗上一整夜才好,亏你是在太太跟前当差的,若是去了别处,只怕一早就要撵了你出门去了,这么没规矩的丫鬟,哪里敢用得。”

周蕙憋了半日,到这会儿才算忍不住了道:“青梅姐姐倒是又胡说了,七巧哪里就是丫鬟了。”

青梅听周蕙这么说,便也只低着噤了声,倒是尴尬得很。平素没有别人的时候,她在王妃面前,也惯是这样开刘七巧玩笑的,可今儿周蕙在跟前,她一时没想那么多,便也这么说了,大概是触了她的一些小心思了。

按道理说,大户人家认个个把个的义女义子什么的,也不算什么多大的事情。可坏就坏在,周蕙不是王妃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又有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姨娘。她惯是懂道理的姑娘,平日里对王妃也是恭敬有礼的,虽然比不过周菁尊贵,但是在几个庶出的闺女中,她也是头一份聪明伶俐的。可谁知道莫名其妙的冒出一个小丫鬟刘七巧来了,王妃对她喜欢的不得了,原本喜欢个丫鬟也无伤大雅,丫鬟毕竟是丫鬟,还能尊贵的过姑娘?可谁知道王妃居然动了这样的心思,再加上昨儿晚上方姨娘在她房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着道:“你二婶娘想要了那七巧做通房都被老太太给回了,只说将来是要等着出去当正头奶奶的。王府里闺女就有五个,难道还少了她一个不成?依我看,还不是因为太太自个儿没生出个闺女来,所以才动了这心思,如今倒好,认了一个乡下来的丫鬟,当起什么干女儿来了。”

周蕙本不是挑事儿的性格,可是被方姨娘这样哭了一通,心里面便也有些厌烦。所以今儿见了刘七巧,虽然没什么好脸色,终究大家闺秀该有的气度还是维持了的。谁知道青梅那一通话,偏偏又戳到了她的痛处来,便不由的生出了一些埋怨了。

周蕙自己说完,也觉得略有失态,只有些尴尬的低着头。倒是王妃仍旧一脸淡定的坐在马车里头,安安静静的吃完了一块豌豆黄,这才开口道:“女孩子家,讲究贞静娴淑,那些风言风语还是少听为妙,你过不了半年就要出嫁了,还能在王府里待多久,别听了那些人的挑唆,给自己找不自在。”

周蕙听王妃这么说,顿时面红耳赤,王妃的意思很简单,你过不了多久就要出嫁了,嫁妆都定好了,如今再来说这些也没用,肯定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了什么,扰乱了你的心智,才会为了一时的不痛快,说出这些话来的。周蕙想了想,越发觉得王妃说的有道理,只低头道:“亏得太太提点,我竟就信了别人说的,我在王府的日子,不过就是数着过了,竟还去想那些没有的。”

刘七巧见周蕙自己想通了,便笑着道:“说起这个,二姑娘还得好好谢谢我呢,你可知道若不是我,二姑娘可真就错过了一位如意郎君了。”刘七巧说着,便把那安之远如何体恤下人,又如何敬重兄长的事情给说了说,只把周蕙也给弄了个大红脸才罢休。王妃在车里面听着,也只摇了摇头,由她们年轻人玩笑去了。

却说春生自从去牛家庄祭拜过了钱大妞的爹娘,又见了钱大妞的姥姥姥爷,便越发对钱大妞给上心了起来。那日他翻看钱大妞给他做的鞋的时候,正巧翻出了二太太房里的秀儿给他的一双袜子。上次因的在院子里,他怕别人瞧见了,所以急冲冲就收进怀里给溜了,这会儿想想,这东西终究是不能留在自己这里的。

正巧那日二太太听了杜若说的事儿,总觉得里头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她一时也想不明白,便喊了秀儿再去找春生打听打听,也不用说什么正事儿,就当是聊聊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