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妈妈打听到张天义连妻儿也养活不起了,床上还躺着病重的爹娘,要不是他自己就是大夫,估计也早病死了。如今没银子买药,只能拖着。这情况,正中大姨娘的心意。于是她安排了这一出,以程妈妈远房亲戚的名义买了这个废院,亲自来说服张天义。

“那您是……”张天义一听没有生命危险,立即松了口气,“您身上哪里不好?”别是得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病,所以才这么神秘找上他吧?

“我只要你给我讲一个故事。”含巧缓缓地道,“要详细,包括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只要你原原本本的说了,自然有你的大好处。”

第六十三章 逍遥散

听闻此话,张天义松下的那口气又提上来。他明明看不到屏风那面,却死死盯着,似乎目光能穿透似的,好让他死也死个明白。

身为大夫,还是看妇人病的,经常接触到内宅的一些私事。虽然他是没什么医德医品,但行规却是自小学医时就深刻入内心的。有关病人的很多事都不能泄露,不然就连活路怕也没有了。尽管,他现在也饿得半死。

“您想听什么故事?”好奇之下,还是问。

“宁安侯府,霍氏夫人红莲。”含巧说出那个名字,“我想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啊?!张天义吓了一跳,本能向后退了两步,结果左脚绊右脚,直摔了个屁墩儿。

屏风后的含巧险得没坐稳,好不容易才定住身形,但语音却难免急切,“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吗?” 看张大夫这个态度,当年的事肯定有阴私之处,果然不是好死。

“没……没有!”张天义矢口否认,“我被带进侯府的时候,霍夫人腹中胎儿已死,根本生不出来。我一剂药下去,死胎没下来却血崩了……”

“闹了半天,还是你的错,果然庸医误人,应该把你拿送官府才是!”含巧威胁道。

“霍夫人都没了三年多了……”张天义都快哭了,坐在地上起不来。

“把东西拿给他看看。”含巧却不理他了,而是吩咐道。

张天义这才发现,屋内的破桌上摆了个托盘,上面盖了块灰扑扑的厚布。此时,程妈妈得了令,上前把蒙布扯开,露出下面金灿灿的一片。

张天义惊讶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把自己噎着。那可都是黄金啊,虽说是小锭,虽说只有一托盘。虽说市面上金子不流通,但金价非常高。能换很多银子和铜钱!据目测,至少可以保证他舒舒服服的过上二、三十年了。

“我只想知道真相。”含巧透过屏风的缝隙,把张天义的贪婪神情都看在眼里,不禁冷笑道,“又没让你做伤天害理的事,实话实说而已,还算是积德呢。而且只要你答应。这些金子就全是你的。东京都居之不易,你带全家到外地去,包管有几十年好日子过。再者,外面没人知道你的底细。重操旧业也非不可能。”

张天义仍然在犹豫,但眼睛像被粘在金锭子上,挪也挪不开。

“张大夫,你是聪明人,该知道保守着秘密。反而死得更快。揭了出去,倒可能成为保命符。”含巧趁热打铁,继续哄骗,“你可以不相信,但我并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是图个公道。你想想,几句话换得这么些金子,换回以后的安稳生活,值是不值?而你不说……我也断不会逼你,只是你日子难过,又能撑多久呢?”

“根本不是秘密。”张天义咽了口唾沫,那些金子散发的力量,居然促使他站了起来,“我说的是实话,当时我见到霍夫人之时,她已经离死不远。我开的那剂药和行的那几针,只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就算不做诊治,她也活不过当晚,还会更多加几分苦楚罢了。”

含巧哼了声,程妈妈上前就要把金锭子盖上。张天义前窜两步,阻止。

“我的话还没说完。”他的手伸向金子,又缩回来,转而面向屏风,“因为不是秘密,所以我才能活到今天。想那宁安侯府是什么门第?夫人产子凶险,何时轮得到我出手?叫我去,还不是觉得我是普通的大夫,见识不多,看不出霍夫人胎死的原因。”

霍的一下,含巧再坐不住,站了起来,把身后的椅子都带倒了。身子不由自主的前倾,似乎这样会听得更仔细,不错过任何细节。

霍夫人之死,是因为死胎。而谁害死了胎儿,就是杀人真凶!胎儿又如何死的,正是关键!

“夫人可知道有一种东西叫逍遥散?”张天义问,但没等回答,就自说自话,“看我,怎么可以问夫人这种话。您身在内宅,如何能知江湖上的歹毒玩意儿!”

“那是什么药?”

“听起来,像脏药,令人情动的。只是它名字虽然好听,实际上却阴损害人。”张天义深吸了口气,又说,“这是慢性药,无色的粉末,有点杏花的香甜味。每日混在茶水中服之,不会被立即觉察,但时间久了,能让人的身体渐渐‘醉了’,正所谓逍遥啊。而到了那时,别说普通人,就算武功高手,也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任人宰割。”

原来!这就是为什么霍夫人没有反抗的原因。那样坚强的人,却死在屑小之手。不是她不肯,也不是她不行,而是她失去了力量。偏偏,害她的人守在她身边,她连向外递个消息也不成,只能窝囊冤屈的死去。怪不得!爱莲居会闹鬼,吓得二贱人冷香悬梁自尽!

只听张天义又道,“胎儿,是依靠母体存活的。母体‘醉死’了,胎儿又如何能活?而胎死,母体排不出那块血肉,血崩而去是必然。”说到底,害人者先害了孩子,又害了母亲。

两条人命啊!

“我说的这些故事,够夫人听的了吗?”沉默了一会儿,当含巧和程妈妈略回过神时,张天义问,“若够了,我就走了。想我携家带口到外地,实在不容易,得早点收拾东西呢。”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实话,而不是骗钱的鬼话?”含巧冷静下来,问。

“您不能确认,而且也无法证实。我都说了,这是江湖上流传的阴损药,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救过一个水匪,这才听说过的。信不信由您,但这金子……”

“你拿去吧。”含巧一挥手,“从此之后,东京都最好再没有你这号人。”

“夫人放心。”张天义走到破桌前,欢天喜地的把托盘重新盖好,再搂在自己怀里。

“姨娘,依您看。这个张大夫说得可真?”等张天义走了,程妈妈问。

含巧从屏风后转出来,看到四处皆灰尘。不由得嫌弃的皱眉。但转瞬,就又露出得意的笑容。“管它真假。我们要的,不过是针对三贱人的流言。霍家人都死绝了,谁还会给霍夫人来讨公道不成?怨只怨她自己瞎眼,放着雄霸一方的女将军不做,非要嫁为人妇,洗尽铅华,结果连自己的命都洗进去了。”她不懂国政。但当时听说,宁安郡不削番,其他几个正在看风向的番镇,也一定不肯的。霍红莲算为大赵国立了功。可怜死得那样惨,却也没人出来说句话。

“其实,看侯爷的态度,就能知道‘逍遥散’的真是假。”沉吟了下,她又说。

程妈妈默然。

可不是么?如果张大夫说的是假。侯爷自然没反应。如果侯爷听到流言后暴怒,并牵连到三姨娘,这事可就耐人寻味了。因为那意味着“逍遥散”的事是细节,侯爷和三姨娘,甚至死了的二姨娘都是知情的。或者更甚一步说:他们三个就是害人者!

想到这儿。程妈妈几不可见的打了个寒战。这是要败家的前兆啊!可怎么会如此的?本来侯府很平静不是吗?一来二去的,家宅开始不宁,现在又导致陈年旧事都翻了出来。而很多秘密,掩埋起来就会保持安宁,可一旦被挖出来,那就是天翻地覆。

看来,她必须要给自己一家人寻后路了。首先,是得了自由身。其后,得弄些银子。

别看大姨娘今天这样大手笔,她是为了此事把三小姐的嫁妆都挪用了。宁安侯府完全是空架子,大姨娘能重新掌家倒是无碍,将来等能动用霍夫人嫁妆的时候,那就是金山银山。

但,大姨娘若做不到呢?所以,她不得不早打算。

程妈妈暗自打着小算盘,含巧那边则穿上连帽斗篷,把脸和身形完全遮盖住,带着人悄悄出了废院。一行人到街边坐上马车回府时,都没留意到不远处的胭脂铺子旁边,也停着一辆马车。那车的车厢被青蓝幔布围得厚实,宽大却又朴素,一看就不是富贵人家所有。

琉璃坐在安安稳稳坐在车里,手里拿着一册书,看得津津有味。

很快,厚厚的车帘一挑,唯唯钻了进来。

天已经有点冷了,唯唯为扮男装,穿得单薄,不禁有点瑟瑟,进车厢时,身上挟裹着寒意。

不过琉璃根本未在意,随手递了暖炉过去,“事情办得如何?”

“成了。”唯唯把暖炉护在心口,高兴地道。

主仆二人的动作都极自然,没人觉得小姐偶尔侍候一下丫鬟有什么不对。可见,平时的关系有多么融洽温暖。

“当时唐春大哥伏在屋顶上监视,听到张天义完全按照小姐的意思跟大姨娘说了,而且表演得不错,根本没被怀疑。”唯唯道,“不出小姐所料,大姨娘才不管那话是真是假,只要能用于流言,能打倒三姨娘便好。”

琉璃露出浅淡微笑,因为办成了一件事,但她却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

第六十四章 这是什么缘分啊

逍遥散的事是真的,却不是张天义所知,也不是她查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姐姐的手札。姐姐从小就喜欢写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现代的日记。因为她是高高在上、赫赫有名的女将军,没有人可以说心事,只能诉诸于笔端。

那里,记录了她的勇敢和脆弱,她的欢乐与哀愁。那样鲜活,有血有肉。现在想来,姐姐的心灵是多么寂寞,所以她能叱咤疆场,能识破鞑靼人的各种阴谋,却栽在了温柔陷阱里。

不过出嫁前,姐姐把满满一小箱手札全交给她保管了。姐姐说那是她的前半生,等接她到东京都,要她带着这些手札一起来。那时,霍红莲的人生就完整了。

可惜,姐姐没等到那一天。

后来火儿带回来的,是姐姐嫁人后所写的手札。上面所记载的日期,截止到姐姐去世的前三天。所以,她不知道姐姐离世的真实情况,却从手札中知道了在此之前姐姐受到的伤害。

婚后不久,姐姐敏锐的发现了温凝之的表里不一,也知道他与自己的两个贴身丫头都有染的恶心事。她想和离,或者干脆休夫,她的骄傲能允许温凝之有妾室,却不能容易私下的背叛。

然而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像所有母亲一样,为了腹中的孩子,她决定忍耐,不想让自己身上的那块肉,成为无父无根之人,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

倒霉的是,在此之前她发作过,让温凝之和冷香、冷玉知道了她的态度。再加上,终究有人不放心她,于是当她有所觉察时,已经中了逍遥散,在体力上彻底成为后宅的柔弱女子。

开始。姐姐不知道自己中了什么毒,是有人告诉她逍遥散的存在。而那个人,断绝了她最后的希望。只因为她不答应那个人的条件。

药,是冷香冷玉下的。因为她们与温凝之恋奸情热。为了拥有这样一个男人,她们选择毒害自己的恩人。或者冷香还不知道会置恩人于死地,但冷玉一准儿是明白的。

在内部,她们把持了整个爱莲居,让姐姐传递不出消息。要知道姐姐进京,当年的霍家军虽然被打散,分编入数个军武衙门之中。但他们对霍家主事人的忠诚却还在。若他们知道姐姐受难,无论如何不会袖手旁观的。这世上,并不都是忘恩负义的人。

在外部,那个提供逍遥散并告知姐姐的人。却斩断了外界对姐姐的探望和关心。

仅凭某个人,是杀不掉姐姐的。可恶人们联起手来,里应外合,把那个火般瑰丽和强悍的女子包围在与世隔绝之地,生生困死了她!

所以不要着急。手札中记载、怀疑、断定、推测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但凡做了恶的都逃不过。先是冷香冷玉,然后是那些貌似与此没有瓜葛的人。至于温凝之倒不着急,她要他眼看着周遭的一切倒塌。最后在恐惧中灭亡。

“唐春,谢了。”琉璃敲敲车厢,对外头说。

“小姐说这个话多外道,咱们漕帮是一家人啊。”爽朗的声音传来,“我就是可惜那么些银子,都给了白眼狼了。照我说,拎着那个庸医暴打一顿,威胁两句,他就肯为小姐办事了,犯不着给他钱。现在可好,他两头拿金银,真是乐得要尿裤子了。咳咳……”说到后来,觉得在大小姐面前这样很是粗鲁,连忙收嘴,倒把自己给呛到了。

见唐春这样,琉璃不禁莞尔,恶劣的心情散去。虽然她的悲伤是无法消退的,但至少,这些快乐的事与人,能让她感觉有努力下去的力量和愿望。

“能用银子解闷的事,都不是大事。”琉璃微笑,“再者,张天义是块滚刀肉,为了他,犯不着费心思,还要你扮恶人。之后还得提防他出卖咱们,更麻烦呢。有了银子,让他有多远滚多远,还落个清静。”

外面的唐春并不像人们的想象中那样,是个粗豪的水上汉子,而是文质彬彬的。此时,腋下还夹着两匹布料。外人看来,还以为他是哪里的帐房先生,在和某位小姐夫人推销衣料。

唐春听到琉璃的话,不禁抓了抓下巴道,“也是。唉,我做生意、打掩护的时间太久,现在已经很市侩了哪,最会斤斤计较了。”

这下,连唯唯都乐了。

琉璃却又问,“能保证张天义顺利出京,不被人找到吗?”

“放心吧大小姐。”唐春很自信,“只要他沿着水路走,就跑不了。您知道,有水的地方就有漕帮的人,不管姓张的留在哪一城哪一镇,都有咱们的人盯着。陆路嘛,除了东京都附近的大城,其他地方最近不太平哪。好几个地方都出了凶悍山匪,朝廷剿匪又不利,张家臭贼带着这么多银钱,断不敢取陆路的。”

“好,知道啦。以后再有事,还让唯唯找你。”琉璃真诚道。

“属下告退,帮属下问水帮主好。他什么时候来东京都,一定要来堂口找我啊。”唐春之前跟过水石乔,两人虽然在帮中地位很有差异,但私交却不错。

琉璃点了点头,又敲敲车厢。青柠扮的车夫会意,驾马离开。

车内,琉璃却突然觉得心口不舒服。从她十三岁开始,石头就一直在她身边。不管有什么事,他都在。如今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她以为没什么的,却哪想到很是不习惯。昨晚,似乎还梦到石头,梦到他送给她一条小船,结果船行到河水中央……沉没了。

而就在琉璃神游,马车离去的时候,对面酒楼的雅间,一条身影缩了回去。

“出来吃个东西,也能遇到。”萧羽坐回椅子,端起杯中酒,饮尽,“本王与咱们这位水大小姐之间,到底是个什么缘分啊。”笑得一脸玩味。

他穿着黑袍子,长发没有戴冠。而是像江湖人士那样草草扎起。本来很是朴素的装扮,却因为华贵的黑色衣料中有织金蟒纹,扎发的簪子还是极品墨翡。搭上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显得素淡的相貌,整个人还是光彩熠熠。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笑模笑样的,长着很是讨喜的一张脸。抿唇时,还有一对可爱的酒窝,看起来是人畜无害的类型。除非,能敏锐的注意到他眼中闪过的精光,那标志着他并非普通人物。

此人是萧羽的心腹手下。名为袁丹青。明面儿上,他在军中任个不大小小的闲职,没落的贵族出身,跟临山郡王的交情是打马球而来。到底是一个队的。算是和郡王爷臭味相投,平时斗鸡走狗,流连花丛,经常在一处玩。算起来,也是京城的纨绔之一。

但两人实际上的关系。却是东主与属下,代表着领导与效忠。

“主上,您别这样笑好吗?卑职头皮发麻。”袁丹青摸了摸鼻子道。

“在这儿遇到,真不是有意,我纯粹为吃而来。”萧羽又尽一杯。面不改色,“这家店虽然不出名,地点又偏僻,可是酱肘子做得很是地道,是我们临山郡的味儿,正宗啊。”

“卑职看殿下这么开心,倒不像是为了酱肘子。”袁丹青打趣道。

“本来是,后来还真不是了。”萧羽说得像打机锋,“但看到她,我倒想起吩咐你的事。你叫你的人日夜盯着宁安侯府,可找到什么特别的线索了吗?”

“有啊。”袁丹青点头,“水大小姐的人,出来进去的盯着侯府的两个姨娘呢。”

“可有发现?”

“属下有,水大小姐一定也有。”

萧羽挑了挑眉,示意袁丹青说下去。

“老温家的大姨娘,最近在找一个大夫。”袁丹青肃正了神色。他回报事情的时候,不像平时那样笑面虎似的,而是一本正经。

“刚才神神秘秘约见的那个吧?”萧羽想了想,“和霍红莲之死有关?”既然推测出水琉璃很可能是霍琉璃,再想想温家中有哪一位姓霍,还死得悲惨无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袁丹青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老实的道,“正是,不过没想到他们今天就见面,可见那个大姨娘很急。还有,卑职虽然盯了很久,水大小姐的底,却还是不能完全探出来。她很机灵谨慎,她的丫头也是。”

萧羽点头,“可惜她遇到了我,不然换个人,未必能觉察出她有特殊目的。”话题一转,“让你找当年霍家大火的幸存者,有消息吗?”

袁丹青点头,“主上分析得对。那么大一家子人,个个会武,怎么会死得那么干净?当日不仅有鞑靼人帮忙,府里还有内奸。现在已经有了眉目,再给卑职些时间,定能找出来!话说回来,引外族杀戮本族人,就算是有仇怨,这手段也令人不齿,真正恶心!”

萧羽再度点头,目光飘向窗外。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虽为生活奔忙,却各得其乐。有谁,会像琉璃那样背负着那么沉重的东西?他忽然同情她,却……仍然不能放过。

还是那话,所有变数都不能出现在他的棋盘里。

“老温家的三姨娘如何?”他忽然烦躁,再度转换话题。

“那个女人往外跑,是为了求子。”袁丹青道,“不过卑职调查过那个在庵堂给人治病的尼姑,只怕来路不正。她倒是有很多怪法,也确实是有效果,可惜这样强行得来的孩子,很是……可怕。”想了想,袁丹青才给出这样的评语。

第六十五章 有孕

进了十一月,温凝之很“悲伤”。

因为,他的继室,霍红莲的祭日就快到了。虽然正日子是在二十天之后,但他在月初就带了情绪,并且府中也开始进行着各项准备。

所以,东京都的人都说宁安侯深情、痴情又长情,因为霍氏夫人的祭日办得比侯府过年还要隆重。时间是一连七日,会在贫困的里坊设粥棚为夫人积阴德,会为城外的童子庙捐银,纪念那未曾有幸出世的孩子。还会在大慈恩寺外头的空地上搭戏台子,请了最有名的班子,连着唱三天,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观看。

戏文,是宁安侯亲自编写的,皇上还给润过色,讲的是霍红莲代父上阵,一次次打退鞑靼人的故事,颂扬这位巾帼女英雄的伟迹。百姓们很爱看这个,赞美霍将军之勇武机智,叹息她英年早逝,最后当然会觉得皇上有义,宁安侯有情。

有句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温凝之就是极其有文化的流氓,那戏文写得,铿锵有力,惊心动魄,文辞华美,足够天下读书人拜读并感叹温侯大才的了。

有时候,琉璃真的很佩服温凝之。要知道伪装一时是容易的,像他那样几十年如一日,还伪装得那么到位,蒙骗了天下人,那是需要绝佳毅力和表演力的。

他草包?这些事换个普通人来,试试?!

但这种悲戚感并没有持续多久,整个宁安侯府就因为另一个消息而兴奋起来:三姨娘有孕!

“这下大姨娘该急了吧?”琉璃冷笑,有一种看热闹的快感。

“关于逍遥散的事,下仆们之间已经有流传。”青黛边说,边给琉璃换了个脚炉。

琉璃在大赵国的西北部长大,习惯了寒风,又要冬日湿冷的江南过了三年。所以一点也不怕冷。不过,但凡有个伤风感冒,就会手脚冰凉。大白天也得缩在被子里。

“说起来,大姨娘还真有本事。流言既能传播。却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忆秋厨艺和茶艺都一流,因为正端了姜糖茶来,主仆三人就慢慢聊着。

“昨天小薇跟我说,看到豆子路过大厨房,但没进门,在外面站了会儿就走了,倒像是听了壁角。”青黛道。

豆子是温凝之的小厮。算不得心腹,但日常杂事却离不得他,算是温凝之近身的人。

“真好,宁安侯很快就会怀疑。如今他心尖上的人,可能为了在府里掌权,或者还想要一些不该得的位分,想办法挟迫他呢。”琉璃越说,心情越好。唇角都弯起来了。

有的人,最受不了威胁,尤其还是心虚且变态的人。刺激一下,必定会疯狂的。

略侧头,却见青黛欲言又止的样子。琉璃又问,“还有什么事?”

青黛却微微摇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听唯唯和青柠说起,不管哪回出门,身后都似跟着尾巴,又不像是府中人。虽然都甩脱了,总有些不舒服的。”

琉璃怔住,随即就有一张妖孽的脸闪过脑海,不禁恼火:我不惹你,你偏要来惹我?萧十一啊萧十一,你一定要与我为仇吗?

但,很快她又平静下来。因为她已想通,既然站在复仇的火山口上,就要有随时被喷的觉悟,也要随时准备反击的武器。大不了,鱼死网破。死都不怕,还有什么担心的。

因而就道,“你们出来进去都小心些,若斗智斗勇起来,别让男人们小瞧了去。只要不让对方抓到把柄就好,不用太紧张。”

忆秋就伸出左右手,各比划了个“1”字,以目光询问。

琉璃点头,“就是这个渣!他死咬着我不放,却暴露了他自己。那么在意我突然出现,可见他自己在图谋什么,生怕出现变数,所以才非要探我的底不可呢。”

这叫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

想着,就拿起一直放在手边的信,读了起来。那是萧九写给她的,两人最近一直通信。东津府和东津港口的建立,十分的顺利,显示出萧九卓越的行政能力。相应的,骑马走官道才半天的路程,萧九却没回来过一次。

琉璃在给他的信里,总是巧妙而隐晦的提及一些海运的具体事宜,看起来像是无心的、好奇的话,但自然,琉璃是有目的的,尤其是开辟航道的事。而萧九在认真回答之余,认为关心他的事业就是关心他本人,最近来信的措辞都热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