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胡善围接话,沐春自问自答道:“一定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孝道这种事情是无解的,这时候沐春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胡善围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只是她可以通过考女官的方式,把父亲和催婚隔绝到一堵堵宫墙外头。

一直到了中午,沐春才倒完苦水,胡善围对此表示同情,有心安慰他,“你叫做沐春,字景春,你的字是孝慈皇后所赐,你可知“景春”典出何处?”

在军事和风俗类歌曲上,沐春或许是个天生王者,但是在诗文上,他就是一只牧羊犬级别的半文盲。

沐春很委屈:“善围姐姐,连你也欺负我。”

胡善围说道:“出自范仲淹的一篇文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说的都是人间美景。孝慈皇后赐字‘景春’,是希望你一生幸福美好。文中对应还有一句‘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说的都是人间凄凉之景。”

“一个人,一辈子,有春和景明的时候,也有淫雨霏霏的时候。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的。你出生不幸,父亲不喜,舅舅不爱,但你有孝慈皇后庇护,从军以来,也收获了时千户,陈瑄这种忠心又有才干的将才。我年幼失母,少女时守望门寡,失欢于父亲,被继母虐待,但我也遇到了孝慈皇后,手把手教我在宫廷生存,还有茹司药,沈教习这样优秀的女子同朝为官,增长见识。”

“还有你。”胡善围停下脚步,“遇到你,是我开心的事。”

沐春甚是感动,说道:“我也——”

“沐大人!”时千户拍马过来,又打断了沐春,“皇上宣沐大人进宫。”

次日早朝,洪武帝宣布了百万移民计划,由西平侯世子沐春负责安顿移民。满朝皆惊,但没有人能撼动洪武帝的决心。

三年相守,孝陵离别。

此时的胡善围已不复当年的离别愁绪,儿女情长,“你在禁军当差,终究是个看大门的,你的才能远不止如此,以前当人质,没有办法,走不开。现在大好机会摆在面前,事关云南千百年的大计,造福一方。你在我心里已留有姓名,接下来该在青史里留名,长好你的壳,就不怕别人诋毁诽谤,哪怕那人是你父亲。”

沐春也晓得自己和父亲的差距,想要超越父亲,就必须做出一番父亲无法忽视的成就,否则,往自己胳膊划一百刀也无用。自损一千,伤敌(父)为零。

沐春对着孝慈皇后的神位发誓:“两年之内,我一定会安顿好百万移民,然后回京城找你,我发誓,此生不负国家不负卿。”

第128章 绝命毒师

沐春临走时说两年就回, 两年之后又两年, 再两年,六年过去,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百万移民才真正安顿完毕。

并非沐春无能,而是云南实际情况太复杂了。

起初,沐春天真的以为移民就像栽树一样,把树(人)过去, 刨个坑(建个房子),放进去(定居), 浇点水(给口粮, 农具), 这树就能活。

但现实狠狠了他一巴掌, 没那么简单。

首先是人, 中原百姓固有的乡土思想, 还有对云南是烟瘴之地,到处都是水桶粗的大蛇, 吃人的大老虎等等地域偏见,移民的皇榜一出,响应者了了无几, 他们宁可当佃农,被地主剥削, 也不愿意

去开辟一个新世界。

沐春软硬兼施, 一方面拿出皇册和户籍簿, 所有在册的人无论贫富,都强制性移民,另一方便给了移民更多补贴,口粮,种子,土地三年免税等等。

此外,他还收买了一批说书先生、草台班子等编了新书和新戏,上山下乡把云南宣传成了天国般的好地方,土地肥沃,有威武雄壮的套马汉子,也有如仙女般美丽的异族姑娘。

总之,云南是个有土地,有钱,有男人,有女人的“四有”新家园。

人的问题解决了,沐春又面临庞大的安居工程。云南土人对着外来移民也有偏见和敌视,骚扰,抢夺,甚至杀害移民,吓得新移民纷纷叛逃。

首先要给移民带来安全感,否则移民会全部跑光的。

沐春摒弃了中原百姓沿着田地散居的生活方式,修建了一座座坚固的石头堡垒,按照移民的籍贯集中居住。

每一个居民区就像一个小城市,有水源,有下水系统,有岗哨,家家户户的围墙还有一个个方便射箭的洞口。

建好了一座座石头城,移民终于能够安居,接下来要开垦田地,问题又来了:云南还停留最原始的看天吃饭农业阶段,没有水坝,没有水渠,对天灾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沐春紧急从工部要人,描绘各种水文地图,挑选地点拦坝铸堤,又移民过来一批工匠和矿工,开山挖矿,就地冶炼钢铁,制作农具和武器。

刚开始当地土人经常滋扰堤坝,赶走移民,但是后来一场场天灾,暴雨干旱,堤坝发挥效用,保住了收成之后、当水磨、水车等农具推行开来、当铁锅、铜器、食盐的价格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当棉花,桑麻等植物和纺织技术传到这里,人们不再衣不蔽体之后,土人开始对移民的态度有所转变。

是共同的利益让人们选择放下武器,维护和平。

四年之后,云南开始有了税收,反哺国库了,沐春自觉完成任务,上书洪武帝,要回来述职(见善围姐姐)。

洪武帝头一次见到回头钱,移民繁衍生息之处,叛乱战争也急剧减少,尝到了移民的好处,大手一挥,又安排了一百五十万人口,要沐春照葫芦画瓢安排移民云南。

沐春: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讲…

沐春敢怒不敢言,像只牧羊犬似对月咆哮后,次日该干嘛干嘛,狮子大开口,向洪武帝伸手指定要一百五十万新移民中必须有三十万技术和投资移民:

技术类民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等。

沐春要兴办学校,无论当地土人还是移民,都可以来读书识字,推行教化之功。

想要马儿跑,就要喂点草,洪武帝同意了,满足他的要求。封沐英为黔国公,封沐春为黔国公世子,爵位加了一等。

一百五十万移民源源不断往于云南而来,沐春又开始兴修水利、建石头城、铺路修桥、开山挖矿、推行农桑等等事务。

就这样六年匆匆过去,二百五十万移民方勉强在新家园立足,人数几乎和当地土人持平了!

从生育率和存活率来看,移民有压倒性优势,加上互相通婚,融合,可以说百年之后,移民会成为云南的人口主体。

沐春在新移民中名声鹊起,颇有威信,即使没有岳父和父亲的支持,他依然坐稳了黔国公世子的位置,靠本事和汗水挣来了的前程。

这六年期间,手下陈瑄因为在水利方面表现突出,得到洪武帝的赏识,调回京城,负责南京的江防水师,成为龙江卫指挥使,一品武官。

陈瑄从官员之子、囚犯、土匪头子、北伐军、禁卫军、南征军、南京水师指挥使,层层蜕变,前途无量。

沐春设宴给手下送行,“苟富贵,勿相忘。”

陈瑄说道:“世子知遇之恩,标下没齿难忘。”

陈瑄去南京赴任,沐春羡慕不已。不过,羡慕归羡慕,移民的事情若做不好,他也没脸回去善围姐姐。

肩负着二百五十万移民的安全和生计,沐春一日都不敢懈怠,忙的都忘记喘气,六年时间几乎眨眼就过去了,移民初见成效,一天沐春熬夜忙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像搬砖似的一块块弄完,已经过了半夜,时千户端来夜宵,是一碗面,上头还盖着两个荷包蛋。

沐春叹道:“都累成狗了,给点肉吃行不行?”

时千户说道:“过了子夜就是世子的生日,过生日当然要吃碗长寿面,图个吉利。”

“今天我过生日?”沐春面没吃上,吃了一“惊”,“我怎么又过生日?”

时千户看着因经常熬夜过度劳累而宛若智障的世子,“因为又过了一年啊。这一年又一年的,一碗面接着一碗面,您看着这碗面,它又长又宽,上面摊着两鸡蛋,它又大又圆,点缀着几粒葱花,它又翠又绿,一看就很有食欲。”

“停!”沐春如梦初醒,掰着手指头数年龄,“刚来云南二十三岁,二十四…不会吧,我都二十九了?”

时千户说道:“那可不,标下的儿子都会打酱油了,时间过得真快。明年您就三十而立了。”

时千户故意在“三十”的数字上加重了音调。

我得想办法回京城去,危机感油然而生,沐春吃了一碗长寿面,却完全品不出这面的滋味。

与此同时,京城,紫禁城。

胡善围被急促的声音唤起,“胡司言?醒醒!出大事了!”

胡善围眼睛都没睁开,就弹坐起来,“何事如此惊慌?”

海棠递过来一块热手巾,“山东兖州传来急报,鲁王他…薨了。”

热手巾还没上脸,胡善围立刻清醒了,难以置信,“谁?”

海棠:“十皇子鲁王朱檀,郭贵妃的儿子。”

胡善围使劲拧了拧胳膊,好疼,不是做梦。她飞速起床,洗脸漱口,换上素服,海棠在一旁解释来龙去脉。

原来鲁王就藩后,整天和文人墨客诗歌相答,做个闲散王爷,他天资有限,师爷幕僚们的代笔又瞧不上,总觉得和沈教习相差甚远。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他老病复发,又求之于丹药。

在就藩之前,郭贵妃曾经反复叮嘱鲁王妃汤氏鲁王吃药丸的老毛病,太医说过,这种药物上瘾,身体上可以戒断,但是精神上很难真正戒除,因为现实世界很难给人那种飘飘欲仙,无所不能之感,一旦尝过这种滋味,意志稍微松懈,魔鬼乘虚而入,就会再次寻求刺激。

郭贵妃要鲁王妃一定注意鲁王的入口之物,还赐给她一本《赵宋贤妃训/诫录》,如果鲁王不肯听,此书如同郭贵妃本人,用来教训鲁王。

汤氏晓得厉害,她履行了鲁王妃的职责,监督鲁王。鲁王妃是信国公汤和嫡长女,娘家背景硬实,又有郭贵妃无条件支持汤氏,鲁王不敢在妻子面前耍威风,熊孩子搞不到药丸,干脆搞了几口鼎,按照丹方自己炼制。

其实店家配方比较成熟了,虽有毒性,但都是慢性毒,需要日积月累,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形成致命毒,否则魏晋时期那些文人名士也不能活到四五十岁才去世,个个早就都英年早逝了。

鲁王从零开始炼丹,还不敢声张请懂行的帮忙,他自己瞎几把琢磨配方,估量火候,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时候他也能炼成功几锅丹药,自产自销自吃自嗨。有时候失败了,觉得颜色味道不对,就弃之不用,重新炼丹,反正他有的是钱买朱砂、紫云英等配方,谎称是用来画画当颜料的。

因一直没出大问题,鲁王妃没有觉察丈夫有两张面孔,王府是王爷,地下室是绝命毒师。

三天前,鲁王炼了一锅丹药,红彤彤的,清香宜人,鲁王很久没有炼出这等成色的药丸,很是饥渴,一口气吞了五颗。

刚开始很开心,当了一下午神仙,可是到了晚上,鲁王头疼欲裂,双目赤红,大声呼痛,鲁王妃这才发现丈夫不对劲,忙叫了大夫。

刚开始,鲁王还不承认,后来眼睛实在疼得受不了了,眼眶开始流血,才告诉大夫自己服了五颗丹药。

鲁王妃赶紧命人砸开地下室的门,将剩下五颗丹药取来给大夫看,判断毒性。

可是为时已晚,鲁王当夜双眼血管暴裂,鲜血直流,瞎了眼睛,天不亮就断了气。

鲁王“毒师”没当成,直接成“绝命”了,在二十出头的花样年华里暴亡。

鲁王妃汤氏不愧为是名门贵女,出身将门,危急关头,坚强机敏,晓得鲁王死的不光彩,是皇室丑闻,当即命令亲信和大夫封锁鲁王死讯,一切如常,大夫开药方煎药,只当做普通病症。

同时,鲁王妃派心腹连夜赶到京城报信,问皇上和郭贵妃该如何处理鲁王丧事。

宫门晚上一旦落锁,钥匙统一收到司钥女官手里,就不会打开了,一直到天亮时,从尚宫局的司钥女官领到钥匙,才能开启。

这个消息还是通过往宫门缝隙塞纸条传进来的。

胡善围穿衣出门,步行到钟粹宫报信,此时正是初春,天气依然寒冷,飘着细雪,脚下积雪已经淹没脚背。

胡善围捂紧了手炉,“把刘司药立刻请到钟粹宫,郭贵妃心脏有旧疾,受不得大喜大悲,要她准备好现成的药丸。”

前方有宫女举着四对羊角灯照明指路,胡善围一步一个脚印,心却乱了:待会该怎么措辞呢?我怎么说的出口?白发人送黑发人。

鲁王的确是自己作死,那么好的出身、那么好的王妃和岳家、那么太平富贵的藩地、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享受一生荣华富贵,可他偏偏选择了炼丹。

一切都源自达定妃的报复,用丹药诱惑鲁王。

命运真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当年鲁王的二舅郭英在草鞋山一箭入眼,射穿了汉王陈友谅的眼睛,穿透颅骨而死。陈友谅的小妾达氏因洪武帝的征服欲作怪,强掳进后宫,成为达定妃。

三十多年后,鲁王吞服丹药,毒瞎了眼睛,当晚气绝。都是从眼睛开始死去。

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正思忖着,胡善围走到了钟粹宫门口,她的手放在门环上,却还没有想好如何安慰郭贵妃的说辞。

海棠见她犹豫不决,便说道:“不如我来告诉郭贵妃。”

胡善围摇摇头,“没有当父母的会接受这种噩耗,暴怒之下,你们小心掉脑袋,还是我来开口,你们都退下。”

言罢,胡善围重重的晃动门环。值夜的宫人听到响动声,开门一瞧,“胡司言?怎么三更半夜的来了?”

胡善围深吸一口气,“我要求见贵妃娘娘。”

第129章 雪落下的声音

郭贵妃其实早就该封后了。

勤能补拙, 郭氏这六年来的辛勤付出,延续孝慈皇后在世时利用六局一司平衡宫中权力、分权放权的风格, 后宫在经历剧烈动荡后恢复了平静, 无论后宫还是前朝, 众人都视她为无冕之后, 给予尊敬。

谁都不愿意总是死人。

郭贵妃出身过硬、娘家给力、满门忠烈、天资平庸却善于纳谏,宽厚待人, 大体上过得去,一些小毛病反而显得可笑鲜活起来, 无伤大雅。

她不像孝慈皇后那样完美, 她也从未想过达到或者超越孝慈皇后,经常笑称“这辈子能学得孝慈皇后皮毛,就心满意足了”。

郭氏坦率、亲和、接地气的表现,逆转了洪武帝最初对她的不看好, 她不完美,却那么的真实, 不刻意刻意隐藏**和想法,加上整个郭氏家族对大明的贡献和赤胆忠心, 这让洪武帝有了安全感。

对一个帝王而言, 还有什么比安全感更重要呢?有郭贵妃执掌后宫, 洪武帝殚精竭虑上朝治国, 回后宫可以安心入眠, 不用担心后院起火, 真是难得。

一个国家没有皇后, 许多祭祀活动,召见命妇等等仪式都只能取消,比如鼓励农桑的亲蚕礼、象征皇室威严的宫中三大节的命妇朝贺等等。

更不提皇后还有平衡朝局的作用,一国之母的力量不容小觑,也是皇帝治理的国家的帮手。

故,洪武帝再舍不得孝慈皇后,也必须向前看,扶正郭贵妃,封为继后,为此,早在六年前就命令修缮破败的坤宁宫,准备迎接新主人入住。

可是六年过去,郭氏还是贵妃,为何?

说起来各位看官可能不信,原因简单到难以执行——因为坤宁宫一直没有修好。

为什么六年还没修好?

这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而且全是客观原因,毕竟这是皇宫,没有开发商敢搞个烂尾楼出来。

以往各个朝代的京城和皇宫,基本会修成规整的四方形,但是南京城是个扭曲的不规则多面形,皇宫也是如此,它甚至不在这座城市的中轴线上。

这并非是洪武帝的审美出了问题。当年洪武帝为皇宫选址,是按照风水星象来的。如果你是一只在天空飞翔的鸟,你会发现南京外城沿着山行此起彼伏修建的城墙连在一起,正好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星象连线的聚合体!

北斗和南斗一共十三颗星星,正好对应南京城墙十三道门户。而皇宫所在地,就在象征帝星的紫微恒上,天与地,地形与星象,达到天人合一。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根据天象的测量结果,南京城和紫微恒对应的地点是燕雀湖…一个湖泊。

洪武帝是个狠人,他是天子,当要住在和紫微恒对应的地点,湖泊算个什么东西?填平便是了!

开国雄主,敢叫沧海变桑田。

南京城开始有史以来条件最为艰苦的填湖建皇宫工程,一根根参天古木从千里之外的云南原始森林里伐出来,扔进长江,顺水流到南京,拖进来一根根插进湖底的淤泥,和石块一起打地基。

皇宫落成,前十几年还好,自从洪武十七年孝慈皇后去世,填湖造地的缺点就逐渐暴露,皇宫地势每年都在下沉,塌陷,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当年木材和石条填平的地面抵不过岁月的侵蚀。

一旦大雨连连,位处中间的后宫皇城就形成积水,由于四周地形高,积水难以排出,地基泡在水里,塌得更快。

地基塌陷变形,上面的房子就会扭曲变形,甚至崩塌。三年前坤宁宫修缮一新,郭贵妃即将封后入住,就在节骨眼上,坤宁宫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多处出现地陷、深坑,横梁立柱出现倾斜。

一个半夜值夜的太监听到动静,进去查看情况,结果脚下突然裂开一个黑洞,太监掉进去了,坑太深,雷声大作,雨水湍急,掩盖了太监的呼救声,结果这个太监活活淹死在里面!

出了人命,新修的坤宁宫又要再次翻修重建,郭贵妃封后之事只能暂停,等待坤宁宫修补地基和房屋。

众人都为郭贵妃惋惜,郭贵妃却并不在意,她命人好好安葬太监,还暂停了坤宁宫修复工程,要工匠们首先去检查东西六宫和东西五所的房屋和地基,发现漏洞或者房梁倾斜,立刻想法子赶紧修补,免得再出意外。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皇宫大大小小的黑洞陷阱居然有十余初,一旦遭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泡在积水里,路人刚好踩到,就会瞬间消失在塌陷的地洞里。

郭贵妃此举,得到了前朝和后宫的赞誉,女教习沈琼莲写诗作为纪念,连甚少夸人的洪武帝也狠狠赞了一回爱妃的无私举动,说贵妃有悲天悯人之心,心有大爱,方是一国之母的胸怀。

其实历朝历代皇后嫔妃有这等善念举动太平常了,可是郭贵妃之前昏招太多,导致人们对她期望值极低,觉得她迟早会被自己作死,但郭贵妃去孝陵“一顾茅庐”把胡善围请回后宫,手中一把烂牌瞬间变成了王炸。

希望越小,标准越低,惊喜就越大。

众人以前多么不看好郭贵妃,讨厌!

现在就有多喜欢郭贵妃,真香!

郭贵妃直言道:“惊闻坤宁宫出事,臣妾就想,如果孝慈皇后还在,她会怎么做?肯定不会为了居所遭遇灾难而惋惜,孝慈皇后关心的一定是人,所以臣妾就吩咐工匠们去检查后宫,不用着急修复坤宁宫。”

一提到结发妻孝慈皇后,洪武帝唏嘘不已,未免有些移情在郭贵妃身上,当晚宿在钟粹宫,摆开卫门之寝的架势,好生补偿郭贵妃。

这一年洪武帝六十一岁,身体还不错,宫里连添的几个新生儿就是证据。郭贵妃四十五岁,中年人的激情,如同老房子着了火,一发不可收拾。

洪武帝从此越发尊重郭贵妃,后宫也俨然将她视为皇后了。待重建坤宁宫之日,就是郭贵妃封后之时。

曹尚宫和范宫正等人都以为是胡善围建议郭贵妃这么做的,从此以后,郭贵妃的位置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