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俞氏和她的那一双儿女她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印象中俞氏是个苏州府街上卖豆腐人家的女儿,魏城的母亲难产死了不上三个月魏父就娶了她。

男子续弦原也没什么,这世间有多少男子为自己的妻子守节的?

继母不喜继子女也没有什么,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不可能真的会将他们放在心上,但是苛待林清瑶就觉得不对了。

那时候她又是个娇蛮的性子,纵使心里面再讨厌魏城,可也见不得俞氏对他不好。再有魏秀菱,柔柔弱弱的一个小姑娘,会轻声细语的叫她林姐姐,更是见不得俞氏对她不好了。

所以每每见着俞氏的时候林清瑶从来没有好脸色对她。有几次去找魏秀菱玩儿,看到俞氏对她不好,更是直接指着俞氏的鼻子骂上了。

至于俞氏的那一双儿女,人家是胸大无脑,她是胸不大也无脑,性子刁蛮的很。魏壇则是一看就知道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极其的顽劣。

想必俞氏心里肯定也是不喜她的。以往不过是因为她父亲的官位比魏父高了好些,只能忍耐着。但现在谁能料想得到她们两个人竟然能成婆媳呢?

虽然是继母,但总归旁人说起她们两个来还是婆媳的。

至于到底要不要去俞氏那里请安,林清瑶想了想,觉得姑且不说往后,今日她要是要过去的。

倒不是她心里真的有多尊敬俞氏,会将她当成自己的婆母来看待,总归她才刚嫁进淮安侯府,不去拜见俞氏一番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若传了出去,那些不知底细的外人知道了,只会说她不尊长辈。

林清瑶不想让旁人抓着她的任何过错,所以决定还是要去拜见俞氏。

不过也得等先用了早膳再说。

昨儿因为累了一天,没有胃口,又和魏城坐着对面吃饭的缘故她压根就没有吃饱,今儿早上睁开眼就已经觉得很饿了。

原本以为这淮安侯府很大,她现在又住在后花园子里面,桃枝去厨房拿早膳肯定很要些时候,可没想到立刻就看到桃枝手里提着一直竹雕大漆食盒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丫鬟,手里捧着一只黑漆描金攒盒。

竟然这样快?

就问了桃枝这个话。

桃枝一面将食盒的盖子揭开,将里面放着的粳米粥,已经剥好切成对半儿的鸽子蛋,荤馅烧卖之类的摆放到炕桌上,一面笑着回答:“府里的大厨房离着咱们这园子远,一来一回的可不要好些时候?所以收拾打扫这裕园的时候侯爷特地叫人在前院里拨了间屋子出来做小厨房。往后夫人您但凡想吃什么了,只消叫小丫鬟过去说一声,立刻就能得的。”

知道魏城这样看重林清瑶,丁香肯定是高兴的。就也笑着说道:“今儿早上我也听小丫鬟说了,说咱们这小厨房里面还有一位侯爷叫人特地从扬州请过来的糕点师傅。吴妈以前说您最爱吃扬州的糕点了,可惜到了这京城里面就总没找着正宗的。不过现在好了,这扬州来的师傅,做出来的糕点可不得是最正宗的扬州糕点?”

林清瑶没有说话,心里又有些忐忑起来。

若是魏城对她平淡些还好,她自是能心如止水,跟他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的,但是现在看来......

林清瑶不敢多想,看桃叶从小丫鬟手里接过攒盒放在炕桌上面。

揭开攒盒的盖子,就看到里面一总儿有六格,放着诸如什锦鸡丝,凉拌万年青,酸甜乳瓜之类的小菜。

林清瑶有好几年没有吃过这样讲究的早膳了。加上也确实饿了,所以很吃了些。

吃完之后漱了口,拿了一把团扇在手上,叫了丁香,桃叶桃枝也一块跟随着,去拜见俞氏。

第41章 见过众人

昨夜林清瑶是头上盖着盖头被人扶进新房里的, 所以并没有看清周遭的景致。这会儿走出屋来,才知道这裕园一总儿有三进, 各处都装饰的很好。

后花园子里面也是假山池水, 亭台楼阁都有,甚是幽静。

前面一带竹篱还围了一片花圃出来,里面栽种的都是芍药花, 有两个婆子正在往旁侧插立好的竹竿上面搭碧青色的帐幔。

林清瑶是个很爱花草的人, 且百花之中最爱的便是芍药,觉得妍丽多姿。以前父亲知道她的这个喜好,还特地买了两株珍品芍药给她。她很喜欢, 离开苏州府上京的时候甚至还将这两株芍药一块儿带了过来。

可惜这两株芍药后来还是死了,她伤心了好些日子。

现在看到这一大片的芍药, 纵然还没有到开花的日子,但她也看得出来每一株都是珍品。

心中惊喜之余, 她走过去细看。

那两个粗使的婆子看到她, 又听桃叶说了这位是夫人,忙躬身对她行礼。

林清瑶叫她们两个起来。看到芍药底下的泥土跟旁边的泥土不一样,是才翻新不久的模样, 就问她们这些芍药是不是刚移栽过来不久。

有个穿褐色衣裳的婆子就恭敬的回道:“回夫人,奴婢两个人是专门负责这后园子里面花草树木的。这一片芍药以前确实没有,是月前侯爷叫人出去陆陆续续采买回来的珍品。因为这几日太阳实在太大了,奴婢们担心会将芍药的叶子晒伤,所以才想着要在上面搭一架帐幔,好遮挡住日光。”

林清瑶猛的攥紧了手里的湘妃竹扇柄。

这些芍药是魏城叫人采买回来的?

这到底是因为他知道她喜欢芍药, 所以才特地在这里开辟了一块芍药圃,还是只是单纯的巧合?

若说只是巧合,可看魏城的样子他应该不像是会关注这些花木的人,但要说他是特意为了她叫人采买回来的......

林清瑶不敢想下去了。

她安慰自己,这一定只是单纯的巧合而已。

就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转过身继续往前走。

到了花园子门口,守门的两个婆子看到她也忙对她躬身行礼。

林清瑶停下脚步四处看了一眼,就惊讶的看到这里竟然有一长截围墙,正好将这后花园子和前院分开来。若是关上这花园子的门,前院和这后花园子就跟两户人家一般。

林清瑶觉得这样就挺好。甚至还觉得,要是魏城跟以往一样多数时间都歇在前院的外书房,那她往后和魏城见面的次数就会少很多,这样彼此都会少很多尴尬。

走出花园子的门,林清瑶继续一面走,一面留意四周。

等桃叶告诉她前面就是老太太,三姑娘和二公子住的地方时,林清瑶抬头看了一看,就觉得地方挺偏的。

看来魏城对他们娘儿三个也就那样。

其实想想也正常,以前俞氏那样对待魏城 兄妹两个,魏秀菱有一次还差点儿被俞氏给折腾死了,魏城现在肯留俞氏在这侯府里面,还让下人尊称她一声老太太,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她心里其实也不待见俞氏这种人,不过面上的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就叫桃叶进去通报,自己带着丁香和桃枝慢慢的往院子里面走。

只是个二进的院子,里面不说很逼仄,但总归也不能用宽阔两个字来形容。跟她住现在住的裕园是不能比的。

而裕园只是后花园子里的一处院子罢了,这前院应该也有三进,四进的院子。

等走到廊檐下面桃枝就收了给林清瑶遮日头用的青绸油伞,交给身后跟随的一个小丫鬟。

桃叶已经从屋里走出来了,伸手打起门口吊着的细竹帘请林清瑶进去。

丁香心里面有点儿紧张。

她以前听说过,这做媳妇的头一次去拜见婆婆,有好些婆婆会利用这次机会给媳妇一个下马威,往后好拿捏媳妇。

也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昨儿晚上夫人和侯爷拜堂的时候丁香虽然也有见过,瞧着也是满面笑容的,但不晓得为什么,丁香总觉得她脸上那笑容有点儿假。

林清瑶心里倒是一点儿都不紧张,抬脚就进了屋。

俞氏就坐在正面的罗汉床上,对面坐了她女儿魏秀蓉。

右手边的官帽椅中另外坐了两个人。一个小少年,十岁左右的模样,一个是个小女孩,七八岁的模样。

林清瑶知道这是早年魏父跟魏母身边的那个丫鬟所生的一双儿女。男孩儿名叫魏塬,女孩儿名叫魏秀荷。

自然,俞氏对他们母子三个也不好。听得说后来那个丫鬟得病死了,到死也没能有个名分。后来魏城在京城发迹,遣人去苏州府接了父亲过来,将这兄妹两个也一块儿接了过来。

面上含笑的对他们兄妹两个点了点头,林清瑶看向俞氏。

俞氏穿一件黛绿色暗纹细绸对襟褙子,发髻正面戴了赤金镶珍珠的华胜,瞧着比以前圆润了一些,皮肤仿似也白了一些。

也难怪。做了几年淮安侯府的老太太,不说锦衣玉食,但凡事肯定都有下人伺候,不比以前在苏州府有的时候还要为生计发愁,日子自然是舒畅的。

这时有个小丫鬟拿着一只蒲团走过来,放在了林清瑶面前。

林清瑶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她可不想对俞氏下跪。

就只当没有看到,屈膝对俞氏行了个礼,柔声细语的说道:“儿媳见过母亲。”

俞氏面上笑容微顿。

按照规矩,这儿媳妇头一次过来拜见婆婆,给婆婆递茶,理应下跪的。

一方面表示对婆婆的恭敬,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婆婆给儿媳妇的一个下马威。

但是没有想到她连蒲团都叫丫鬟拿过来了,林清瑶依然不肯对她下跪。

俞氏不说话,目光打量着林清瑶。

粉色的褙子,米黄色的长裙,俏生生的站在这里,容颜娇美的如同春日刚绽放的一朵粉色芍药。

竟是比在苏州府的那时候更好看了,难怪魏城会对她念念不忘。

面上倒是没有那个时候的娇蛮跋扈了,看着甚至还有几分平和沉静,但底下应该还是跟以前一样,不然也不会现在不肯对她下跪敬茶。

还是瞧不上她的。

俞氏心里不大高兴,就没有开口叫林清瑶起来。也没有叫旁边捧茶的小丫鬟过来,任凭林清瑶这样站着。

她心里是想着,这做媳妇毕竟比不得做姑娘。做姑娘的时候骄纵,但这做了人家的媳妇,肯定要做小伏低的。

她可以先试探一番。若是真能打消了林清瑶的气焰,往后林清瑶在她面前就会乖顺一点。

即便不能,料想现在林清瑶也不敢对她这个做婆母的发脾气。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魏城不在么。估摸着应该已经领军出了京城了。不趁这个时候给林清瑶立立规矩,等到魏城回来,她还敢这样做?

丁香在一旁瞧见这个场面,就明白俞氏这是要给林清瑶下马威呢。

她是个护主的人,见不得这样的事。

目光看到旁侧有个小丫鬟手里捧着的朱漆茶盘里面放着一碗茶,估摸着应该就是俞氏先前叫人备下让林清瑶给她敬茶用的,就走过去伸手要接。

小丫鬟看她穿一件胭脂红色的绸背心,左手腕上还戴着一只赤金的手镯子,就知道这肯定是新夫人跟前的大丫鬟。欲待不给,担心得罪了夫人。知道以后都是夫人管着内宅里的事务的。可这要是给吧,老太太又没有发话......

一时就有些犹犹豫豫起来,目光不时的去看俞氏。

丁香才不管这些,径直伸手就去拿起了盖碗,转身走到林清瑶身后,双手捧给她。

“夫人,给您茶。”

林清瑶慢吞吞的直起身来。

俞氏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还是清楚的。对银钱看得极重,又喜欢掌控别人。

但是很可惜,她最不喜欢别人掌控她。

打量她是新媳妇,今儿头一次过来请安就要给她立规矩,她偏不遂了她的意。

伸手接过丁香递过来的茶,她笑着递给俞氏:“母亲,请喝茶。”

面上的微笑是无可挑剔的。而且虽然看着恭顺,但一双眸子还是冷淡的。

而她之所以胆敢如此做,那也是因为她有她的考量。

一来是因为她确实瞧不上俞氏这种苛待继子女的人,二来,她晓得魏城对俞氏也不过而而。

若不然也不会叫她往后不用去给俞氏请安,甚至不用理会她。给俞氏住的院子也只是这样偏僻的一处院子。

俞氏看了她一会,林清瑶目光一点儿都没有退缩,依然面上带着得体微笑的望着她。

手里的茶也依然好端端的捧着。大有她若是不接她就会一直这样捧下去。

若是在以前,她这般儿做,林清瑶只怕会立刻就发脾气的。将手里的茶碗直接往地上一摔都有可能。

真要那样俞氏也就有话可说了。最好林清瑶越闹越大,然后她一顶不孝婆母的帽子扣下去,说出去总归对林清瑶的名声不好。

但是没有想到现在林清瑶倒是这般的沉得住气了。

俞氏无法,也只得伸手接过茶碗,揭开茶盖低头喝了一口里面的茶水。

她也担心若她一直不接林清瑶的茶,有人将这件事吹到魏城的耳中去,等魏城回来之后会跟她秋后算账。

魏城是有多维护林清瑶,她上次已经见识过了。说实话,她确实不敢再触怒他。

而且,自打上次魏城清楚的指出她购买的那两处铺子所在,她就明白,这府中都是魏城的眼线,但凡她做了什么事都极有可能被魏城知道。

逼得她不敢不谨慎。

第42章 绵里藏针

因为忌惮魏城的缘故, 俞氏虽然心中不快,但也只得接了林清瑶的茶, 低头喝了一口。

喝过之后她还叫珍珠将她先前备下的礼拿给林清瑶, 笑着说了几句话。

无非是一些常见的劝勉和祝福之类的话。

林清瑶也很配合的面带微笑,低垂着眉眼听她说话,看起来很恭顺的模样。

俞氏心中暗暗的惊讶。

这瞧着哪里还有往日一点儿娇蛮的模样?若只面上看来, 就是个很温顺端方的大家闺秀。

不过俞氏心里也很明白。

若林清瑶还是如同以前那样的性子, 其实是很好拿捏掌控的。最怕的就是她现如今这种平静沉着的模样,无论说什么话她面上也看不出喜或者恼来,更不会因为你几句话就乱了方寸, 才是最难拿捏掌控的。

魏秀蓉却没有看出这些来。

以往在苏州府的时候林清瑶是知府之女,不是她一个衙门里不入流的小官吏之女能比的。

一直很嫉妒林清瑶高高在上的身份, 还有浑身贵重的衣裳首饰。

她记得有一次看到林清瑶手腕上笼了一副赤金累丝镶嵌珍珠的手镯子,十分的艳羡, 回来也找父亲要。父亲就骂她, 你如何能跟人家林姑娘比?她是金尊玉贵的千金大小姐,身边的丫鬟都要比你高贵些,你竟然妄想跟她要一样的手镯子?我拿什么去给你买跟她一样的手镯子?

自此魏秀蓉心里就越发的嫉妒林清瑶起来。

后来魏城在京城为官, 她跟随父亲一同上京,知道林清瑶死了父母,家道中落,心中暗暗的称快。

再后来魏城成了淮安侯,魏秀蓉心里也一直以淮安侯之妹自居的,自觉身份高贵非凡, 哪里还能瞧得上其他人?

现在看到林清瑶,觉得她父母都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一点儿家世背景都没有,嫁到他们魏家做媳妇,怎么都该低头恭顺才是。

所以一等林清瑶听完俞氏说的话,转过头望向她,要过来跟她厮见的时候,她就扬着头,面上尽是不屑。

“你倒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嚣张。今日你这个做媳妇的头一次过来拜见我娘,竟然不下跪敬茶。你以为你还是以前的林清瑶?今非昔比,你爹娘早就已经......”

“蓉儿。”

一语未了,早被俞氏开口给喝止住了,“你是怎么跟你大嫂说话的?”

林清瑶的父母都过世了,她娘家中落了又怎么样?现在魏城就是她最大的依仗。

但凡只要魏城还肯护着她,那她现在就只会比以前更金尊玉贵,是她们得罪不起的。

所以在喝止住魏秀蓉之后,俞氏还对林清瑶歉意的笑了笑:“蓉姐儿你是知道的,向来就是这么个说话不过脑子的,你不要跟她一般见识。”

林清瑶笑了笑。

她也不是头一天认识魏秀蓉,自然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确实不想跟这样的人一般见识。就温温和和的笑着对俞氏说道:“母亲说的这是什么话?我既然嫁给了侯爷,往后蓉姐儿就是我的妹妹。即便她说的话再不得体,我这个做大嫂的也不会跟她一般见识的,母亲放心。”

这番绵里藏针的话说的俞氏无话可答之外,也让她心中越发的惊讶起来。

看来林清瑶果真跟以前不一样了。这往后她掌管中馈,也不晓得会怎么对待他们娘儿三个。

魏秀蓉不高兴了。

林清瑶这话分明就是在说她说话不得体,而且还说她是她妹妹......

呸!谁要做她妹妹?她才不会叫她大嫂。

气愤愤的就要开口反驳嘲讽,却被俞氏一个凌厉的眼神给制止住了。

就刚刚魏秀蓉说的那些个话她都担心会传到魏城的耳中去,惹得他不快,若再让魏秀蓉说出什么跟林清瑶不对付的话来,真不晓得魏城知道了会怎么样。

就觉得待会儿要好好的跟魏秀蓉说一说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林清瑶已经没有理睬她们母女两个了,走过去见魏垣和魏秀荷。

这两孩子一见她过来就双双的从椅中站起来。

魏垣生的眉眼清秀。性子很端方沉稳,拱手对林清瑶行礼,说见过大嫂的时候看起来就跟个小大人一般,再看不出来现在才九岁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