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传回来的消息,依旧不是很好,太医含蓄之间隐隐约约说着有小产的迹象,但也只敢说的有可能,没有一个太医在这个节骨眼上敢说太子妃这就是小产的迹象。

皇后当初找的留在太子府中的神医也出力不少,但直到六月底,太子妃这孕吐加出血的状况依旧没有好转。

蒋茹茵这边自然也是得知了这消息,让许妈妈准备了一些上号的保胎药材和德妃她的一起送去了太子府,用不用是一回事,心意总是尽到了。

到了七月初的时候,说起来应当是有近四个月的身孕了,再小的身子,这肚子也已经显怀,太子妃的肚子倒不小,出血现象比前一个月还加重,偶尔伴随着腹痛。

太医不能直接摸腹检查,于是就让经验老道的宫嬷替太子妃看诊。

只是那宫嬷出来之后脸色就有些不大对,外头等着几个太医,宫嬷的原话是,正常的身孕这腹部摸上去应该是有结实硬感,而太子妃的肚子,摸上去却出奇的软,但这月份瞧着,比别人相同身孕的,还要大一些。

太医都不敢下定论,更别说那个宫嬷了,这是太子妃啊,说错了一句话,惹怒了皇上和皇后,她就是掉脑袋的一个,于是回报的宫中的话,就显得模凌两可,月份还不够,胎动尚未出现,还难以下定论,太子妃这怀相不甚好,需要安胎静养。

这样的话也是惹怒了皇后,什么叫怀相不甚好,初始把脉的时候那脉象多好的,她当初怀太子的时候,最初那几个月也有见少量出血,还不是安安稳稳把太子生下来了。

在皇后眼底,太子妃这一胎一定也是要安安稳稳生下来的,并且要是个男孩。

于是,大量上好的药送往太子府,给太子妃最好的照顾,就是要让她安安稳稳的养胎。

蒋茹茵几个去请安的时候,皇后的神情还是如常的,她在众人面前自然是要镇定,宫务照处理,这么忙下来,这几个月好不容易补回来的,又消瘦了一些。

德妃当初虽说和蒋茹茵说过那几句不中听的,但她也不忍心见着太子妃没了孩子,她过去也小产过,当时得知自己的身子是那样的情况,德妃受的打击比谁都大,所以这一次,她是和声安慰了皇后,“太子妃吉人自有天相,这一回我们南山寺也去了,老天定会保佑太子妃安安稳稳生下孩子。”

德妃开口了,屋子里的几个也都附和,皇后的脸色好了许多,叹了一口气,“也是那孩子命苦的。”大婚三年,如今盼了一个孩子,还这么多灾多难...

到了七月底,太子妃这出血的现象依旧没有止住的时候,皇后这是真的有些慌了。

下令封锁了太子府的任何消息,不许府内的人传言出去任何关于太子妃的消息,对外宣称,太子妃要安心养胎不见客,同样是拒绝了太子府客人前去到访。

不少人自然是隐隐能够察觉的到这变化,一批一批太医轮番前去,最多经验的宫嬷,还从民间找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大夫。

这太子府暗里进进出出的,总是会有人发现。

而太子府内,又是两个宫嬷在太子妃的屋子里摸太子妃的肚子,转而两个人对看一眼,皆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诧。

五个多月的身孕,早就有胎动了,可太子妃的肚子,不仅显得软,肚子里的孩子,一直以来一点动静都没有。

感觉好像是胎死腹中了。

两个宫嬷顿时觉得背后起了冷汗,太子妃抬头看她们,瞧见她们眼底的慌张,忍着下腹偶尔传来的痛,“两位嬷嬷,到底如何了?”

“太子妃,奴婢还需禀告过太医,您且躺下,我们先出去禀告太医。”其中一个把太子妃扶着躺下,两个人出了屋子,外面等着的,除了宫里的太医外,还有几个民间请来的大夫,其中的杨大夫,因为救过蒋贵妃一命,也被请来了。

宫嬷显得战战兢兢,还是其中一个太医呵斥了一句,她们才把刚刚摸到的情况告诉他们,“娘娘这肚子,着实软的奇怪,奴婢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五六月的身孕,这肚子应当是紧实些,再者我们摸了半个多时辰,这一直都没动静...”

两个宫嬷没有继续说下去,在场的太医和大夫们也知道了她们的意思,五六月的身孕,胎体不明显,没有胎动,腹软。

这太子妃腹中的孩子,恐怕早就已经没在长了,所以一直伴随有出血的症状,腹痛,不论多少保胎药下去都无法制止。

杨大夫和其中一个相熟的大夫对看了一眼,他们看过的病人很多,按照宫嬷所说的,太子妃这样的症状也是遇见过的,但他们皆没有出声,只是被请过来看诊,他们不是做主的人,更何况这样的情况,先开口的那个人肯定落不着什么好。

几个太医面面相觑,忽然屋子内传来太子妃一声惨痛叫声,也顾不得别的了,两个宫嬷赶紧进去,跟进去了两个太医是站在屏风外把脉,太子妃如今的脉象,那本就虚弱的滑脉,如今已经没了。

紧接着就是宫嬷急促的说话声,“太医,太子妃大出血。”...

入了夜的太子府内,灯火通明,端着水盆的人在太子妃的屋子里进进出出,每一回出来,那盆子里都是一股血腥味。

大夫们都被安排到了别的屋子里,太子妃从那一声叫喊后就直接晕过去了,两个宫嬷把小产下来东西接在盆子里,却有些双腿发软。

那一团子东西下来的时候把两个宫嬷吓坏了,那是像水泡一样的东西,包裹着小拳头大小的孩子,放在盆子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水泡破了,还有积液溢出来。

但如今哪有空去研究为什么,先得保住大出血的太子妃性命。

消息急促的传回了宫中,景仁宫内皇后已经歇下了,起身换好衣服让人备车她要出宫去,跟随前去的何嬷嬷请示她需不需要告知皇上。

“这么晚了就先别去打扰皇上了,等本宫明日回宫再和皇上说就是了。”皇后只迟疑了一会即刻就有了决定。

之前派人来宫中通报的时候,太子妃才刚刚大出血,等皇后到太子府,太子妃已经小产了。

皇后听到这样的回报,身形一晃,险些晕过去。

身后的宫女赶紧扶住了她,皇后扶额看着跪在地上回禀的太医,颤声确认,“你再说一遍,太子妃如何了。”

被推出来和皇后回禀这个消息的太医总是最悲惨的那个,他战战兢兢的跪在那,也是颤着声,“回禀皇后,太子妃这些日子以来都有小产迹象。”

“大胆!”话还没说完就让皇后呵斥住了,她厉声道,“什么这些日子以来都有小产迹象,太子妃的身子好的很,只是在府中安胎而已,如何会小产。”

皇后直接绕开了那个太医朝着屋子里走去,太子也在,皇后看了一眼内屋紧闭的门,问太子,“太子妃如何了。”

“母后,孩子没有保住,太子妃出血过多,虽是保住了性命,但如今仍在昏迷中。”太子眼底也尽是痛楚,手快的扶住了晕厥过去的皇后,把她扶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何嬷嬷掐了一下她的人中。

皇后幽幽的缓过神来,拉着太子的手吩咐,“快,别让那几个太医和大夫走了,把所有人留下,关府门,不准任何人进出!”

苏彦循即刻察觉到了不对,太子妃既然已经小产,这消息最起码是要回报到宫中让太后和皇上知道的,怎么要关府门,“母后,您这是要做什么。”

皇后深吸了几口气,看着太子,痛心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循儿,是母后对不起你,都是母后的错,太子妃这孩子不能没有,这孩子,必须得保住!”

“母后,太子妃已经小产。”苏彦循很快意识过来母后的话是什么意思,脸上一抹惊憾。

皇后打断了他的话,“本宫知道太子妃已经小产,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苏彦循出声反对,“不行,这要如何瞒得住。”

皇后眼底闪过一抹狠意,几乎是当机立断的决定,“如何会瞒不住,太子府中太子妃一直养胎着,今天这些人谁敢说出去。”

苏彦循已经猜到了皇后到底想做什么,但他还是不信自己的母后竟然会想要这么做,压着那难以置信,苏彦循沉声问,“那等太子妃生的时候该怎么办。”

“可以找赵家族中的新生孩子先行代替,将来等太子妃或者侧妃再生下孩子,到时候立嫡。”皇后说的急促,苏彦循呵斥着打断了她的话,眼底尽是失望,“母后,这种混乱皇室血统的话您竟然说的出口,您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只是权宜之计,到时候立的还是你所出的孩子,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你的皇位落入别人手中不成!”皇后豁的站了起来,身子还有些站不稳,手扶在身后的宫女身上,她厉声教训,“本宫想干什么,本宫想把这天下给你好好守住了,本宫想你将来顺利登基!”

“那也不是用这样肮脏卑劣的手段,让太子妃谎称还有身孕,用赵家族中孩子代替,母后,这就是您想出来的好办法,您对的起皇家对得起父皇么。”

皇后的话让苏彦循已经够吃惊的了,可看着母后那偏执的眼神,苏彦循沉声道,“母后能如此顺直的说出这样的办法,想必打算了不是今天才有的。”

皇后怎么没有听出儿子语气里浓浓的失望,可对她来说,有什么比保住太子地位来得更重要呢。

“循儿。”皇后缓了缓语气,“母后知道你不愿意如此,但当务之急,是要稳定人心,皇家血统如何会乱呢,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太子府再出嫡子,就能够立你所出的,母后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

“若是一直无所出呢。”苏彦循看着温柔下来的母后,心中越发的凉,“若是一直无所出,母后就打算让这赵家的孩子顶替了皇家是么。”

“怎么会一直无所出,太子妃既然能有身孕,你的身子就是好的。”皇后打断了他的话,质问他,“难道你要把你这太子之位拱手让给别人。”

苏彦循转过身去,不再看着皇后,语气不容抗拒,“母后不必再说了,这件事儿臣不会同意,母后要封锁太子府,儿臣明日就会进宫和父皇禀明此事,皇家血统不可乱,这样的罪,将来赵家可承受的住,母后此等计谋,儿臣不屑为之。”

“你!”皇后伸手指着他的后背,气的面色通红,猛然呼吸一紧,一口气上不来,皇后直接背了过去,晕倒在了椅子上...

161.太子妃小产

皇后醒过来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的事了,此时凌晨的天已经显灰蒙蒙,天亮很快就要到来。

皇后一醒来就要找太子,何嬷嬷把她扶起来安抚她,“太子殿下在外面呢,没有离开。”皇后苍白着神色松了一口气,但那情绪却依旧紧绷,现在是还没有离开,但天一亮进宫回禀过皇上,岂不是前功尽弃。

想了一会,皇后问何嬷嬷,“太子妃那如何了。”

“太子妃还没醒,好不容易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性命,怕是以后这身子也是垮了。”何嬷嬷给她在后背垫了个垫子,皇后凝着神情,身子好的时候都这样,身子跨了,还能生么。

“把太子叫进来,本宫有话要与他说。”皇后挥手要何嬷嬷带太子进来,心中想着的,是要让太子清楚的认识到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苏彦循走进屋子,“母后您醒了。”

“你坐下。”皇后指了指一旁的凳子,语调出奇的柔和,“母后有话要跟你说。”

苏彦循坐了下来,皇后看着他,叹了一口气,“循儿,我们赵家是承了恩泽才有今天这样的日子,赐婚的圣旨一下,母后当年被封为太子妃,咱们这赵家就跟着母后和你一起荣耀,今后你登基为皇,一样也是要福照赵家,而赵家,也是会倾力辅佐你,辅佐你将来的孩子,那是你的外祖家,是你坚实有力的厚度啊。”

“你出生的时候身子就不好,封了太孙后好好的活到了现在,朝堂中依旧有不少人拿你身子羸弱的事来作文章,自你大婚后,就拿太子府无所出来作文章,直到太子妃有孕的消息传开来,这才真的消停,太子后继有人,也算是堵住了那些人的嘴。”皇后见他脸上些许的动容,继而道,“你要知道,太子妃的身孕,其实就是悬在这太子府上的另一把刀,一旦这消息传出去,又是一番争执,太子身子羸弱到不能有子嗣,你将来还如何能安稳坐上那位置。”

半响,苏彦循看着皇后,语气里一成不变的坚持,“既然母后知道赵家是承了皇家的恩泽,那这赵家更应该感恩在心,而不是想着借用换子的办法来延续自己的荣耀,倘若儿臣今后都不能有所出,那这赵家是不是还要越俎代庖,替皇家管这天下了?”

“父皇一旦得知此事,还会给母后给赵家一点解释的机会么,这就是逆谋,株连九族的大罪是要满门抄斩,别说赵家荣耀,就是今后这临安城里,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和赵家有血缘的人了,母后,这可是你想看到的?”

“儿臣不会答应这件事,儿臣也不会眼见着母后要自己葬送进去,这件事就此作罢,儿臣可以当做没有听母后提起过,母后也只是心急前来探望而已。”苏彦循说完,起身看着脸色苍白的皇后,“母后好好休息,儿臣先行告退。”

苏彦循刚转身,床边一阵响动,皇后直接跪在了地上,长袍子盖着全身,脸上是一抹悲泣,“你是要看着母后死是不是,循儿!”

苏彦循的神情痛苦,他慢慢转过身来,看着跪在那以死相逼的皇后,屈膝跪了下来,跪在了皇后面前,语气里尽是疲惫,“母后这么做,就真的以为天衣无缝到父皇不会发现么,一旦发现,母后觉得凭借赵家还有得救么,太后娘娘还会容忍这种混淆皇室血统的事情么,这天下的皇家姓苏,但皇后可以不是赵姓,太子也可以不是儿臣。”

“到时候母后即便是不想死,和赵家一起也不会有活路可言了。”

苏彦循说完要扶她,皇后反抓住了他的手,“不行,你的太子之位一定要坐稳,怎么可以把这些拱手让给别人,循儿,母后知道你心善,但没关系,这一切都交给母后来做,你知道等着就好。”

“母后!”苏彦循呵斥了她,“你这才是要把赵家往绝壁上逼,将来即便是三弟四弟继位,也不会亏待了母后和赵家,你如此不就是要皇家彻底的处决了赵家。”

此时苏彦循的话起不了很大的作用,皇后抓着他的手越来越紧,甚至有想要把他关在府中,等一切事情尘埃落定后的想法。

正是屋子里争执不下的时候,屋外忽然传来了太监的高声禀报,“皇上驾到!”

那声音一下激醒了皇后,她怔怔看着那紧闭的门,耳畔是那四个字的回响,心中只冒出这样的声音,晚了,来不及了...

苏谦阳这一趟是来的准时,推门进来,太子正扶着皇后从地上起来,此时屋外的天已经蒙蒙亮,苏谦阳看着失魂落魄的皇后,再看太子脸上的担忧,“让你母后去休息,你跟朕过来。”

皇后是下意识的抓紧了太子的手,太子扶着她到了床边,“母后您先好好休息。”

她始终没有松手,看着太子,“你父皇怎么会过来。”

“父皇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母后,这些都是瞒不住的!”苏彦循叹了一口气,皇宫上下只要是皇上想知道的,又怎么能够瞒得住呢,更何况连夜进出太子府这样的大事。

皇后难以置信又能有什么用,皇上确实是知道了,即便是不知道全部,也是知道太子府里出了大事才赶过来的,当年蒋侧妃被关禁闭的时候她都没能成功瞒住所有人,今天又怎么能够呢...

苏彦循走进隔壁苏谦阳所在的屋子,说了晚上发生的一切,继而苏谦阳召见了那几个太医和大夫,太子妃身子亏空如此之大,几个太医的话很统一,今后恐怕是不能有身孕了。

而那几个大夫,杨大夫为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子妃这样的孕相,能保住性命已经是万幸,再想要有孩子,基本是不可能了。

等该问的都问了,苏谦阳看着坐在下面的苏彦循,屋子里也就他们两个人,“你打算怎么做。”

苏彦循站了起来向苏谦阳请求,“太子妃没有错,问题都在儿臣这里,儿臣希望父皇不要下旨废除太子妃。”

苏谦阳看着他脸上的恳切,微叹了一声,最初太子府三年无所出,他也隐隐猜到是太子的问题,“你可知这样要承担多少大的压力。”皇家怎么可能大张旗鼓的去告诉别人,太子府无所出,太子妃小产,最终的原因是出在太子身上,太子身子羸弱恐不能有子嗣。

“即便是废了她,下一个太子妃依旧是无所出,儿臣不想害了她们。”苏彦循坚持道,“今后选秀,也不必再往太子府送人了。”

苏谦阳不由的想到了太子小的时候,才不过三岁,一天就要喝几碗药,但他从不喊苦,也不会说不想喝,每次都是一口气喝下了,眉头都不皱一下,还会反过来安慰他。

太子的善良,从来都是为别人考虑的多,这样的孩子,如何不让人心疼。

“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良久,苏谦阳点点头...

太子妃小产的消息隔了三天传开了,这时候太子妃已经醒来。对外说的自然没有当时发生的这么严重,只是说这一胎怀的并不十分好,意外小产后需要调养身子。

蒋茹茵这边还知道的清楚一些,那天陈奉就是凌晨来昭阳宫禀报说太子妃小产的事皇上才连夜赶过去的。

在这消息传开来后的第二天,皇后病了,蒋茹茵几个一早去请安时直接被拦在了景仁宫外,皇后抱恙,免了半月请安。

到了中午的时候就有宫人把一些宫务送到了蒋茹茵这边,要她暂代处理。

蒋茹茵看过之后便接下了,皇后派人送过来的并不多,看来身子上是没有大问题,就是这心情上估摸着好不到哪里去。

许妈妈带着孙嬷嬷进来,蒋茹茵放下笔吩咐孙嬷嬷,“前些日子公主说要去太子府看太子妃,如今太子妃小产,去太子府的事缓一缓,这两个月都别让平宁过去了。”

“是,公主昨天还提起来要与大公主三公主一块前去。”

“嬷嬷若是劝不住,她执意要去的,就让她来本宫这里说。”蒋茹茵吩咐完,看完了手头上不多的东西,带着青冬和青秋去了寿和宫请安。

太后娘娘的精神也不好,虽不像皇后那样直接病了,但说话间也是带着惋惜。

长公主也在,留蒋茹茵在屋子里说了一会话,太后口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太子这么好一个孩子,就是不能安安稳稳有一个子嗣。

“以后还会有的。”长公主劝说太后不要多想,太后长叹了一声,“三年才盼来一个孩子,才这么几个月。”

谁不可惜呢。

长公主安慰着太后,陪着她进了内屋,看她躺下睡了,吩咐守着的老嬷嬷几句,出来和蒋茹茵一块离开了寿和宫。

“这些日子宫中得低迷上一阵子。”两个人从寿和宫走到了小花园的凉亭处,蔓延的藤蔓遮挡着热夏在亭子中洒下一片阴凉,坐了下来,伺候而来的宫女端上来了茶水果盘,长公主看着蒋茹茵说的有些无奈。

因为有新生命即将到来而高兴,也因为新生命逝去而伤心,皇家之中,太子这一脉子嗣单薄,总是会引来诟病,等到皇子们越来越大,这问题如何都不可避免。

蒋茹茵笑了笑,“总是会好起来的。”

两个人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半个时辰后,长公主回去又春苑,蒋茹茵则回了昭阳宫里,困乏的睡了个午觉,醒过来已经是傍晚,天有些暗,吹进屋子里的风透着些凉,似要下雨...

 

162.皇后的变化

过了一会,没有雷声作鸣,倾盆大雨落了下来,屋内一下暗了许多。

许妈妈进来见她醒了,点了灯伺候她起来,看屋外雨声骤响,还伴随屋檐下脚步急促声,笑道,"下午的时候天闷的很,说要下雨了,几个新来的小丫头不信,这会雨下的急,都在院子里搬盆子上来。"

这么大的雨,端出去晒太阳的花肯定是要淋坏,许妈妈见几个小宫女都随随意意的样子,也就只说一遍,听得进去的,早就搬了,听不进去的,到时候她们照料的花死了坏了,就得受罚。

"吃了亏就长记性了。"蒋茹茵站起来到外屋,雨声更大。

紫夏带着伞匆匆跑回来,到屋檐下的时候这浑身上下除了伞带着的头顶那,其余的地方全湿透了,把伞搁在了屋檐下,紫夏擦了一下脸颊上的雨水,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交给走出来的青秋,"你给娘娘送过去,蒋家来的信,我去换一身衣服。"

"赶紧去,记得擦干了换,别着凉了。"青秋把信拿回屋里给蒋茹茵,"娘娘,蒋家来的书信。"

蒋茹茵以为是二嫂写过来的,打开一看,才知道是父亲的信。

看完之后,蒋茹茵神情微凝。

父亲起复的圣旨是还没下,不过皇上已经派人送去消息过,让父亲有所准备,随时可能下旨让父亲起复。

大哥和二叔还得守孝满三年,父亲能早点回来,皇上得以重用蒋茹茵自然开心,不过如今朝堂的形式,连家被连根拔起之后,赵夫人被休,赵家是收敛了很多,而太子妃所在的魏家,一直都是挺低调的。

这几年朝中势力大变化没有,但小调动很多,毕竟程太傅他们这些元老级的大臣,年纪也大了,到了卸任的年纪,就该交给年轻一些的人。

父亲当初的位置还留着,只是暂代,不过在有些人眼里,这暂代着,总有名正言顺的一天,父亲丁忧一年就回来起复,怕是不少人会揪着不孝这点上做文章。

虽然信中父亲没有说,但蒋茹茵也猜想得到,如今这朝堂,老的老了,皇上培养起来的一派,赵国公他们鼎力太子的一派,皇上让父亲起复,这样的表态,自然有人会起戒心...

蒋茹茵还想着应该找个时机和皇上说一下这件事,夜里皇上前来,没等她开口,苏谦阳先和她提起了这件事,替她解决了这难题。

“明年开春平王爷应该是能回来了,不过在这之前,今年入了秋,需要大批官员派往南方各地,这其中的官品还不能低,顺道可以带新人前去历练一番,不过这样一来,朝中必定是会空乏,朕看着是个好时机,蒋大学士在此时起复,就是应了这急需,除了他之外,朕还会让几个尚在丁忧中的官员也起复回朝,如此,也能避免将来有人拿这守孝说事。”

苏谦阳说完,笑看着她,等着她对自己说的话补充。

蒋茹茵却半响都没组织上来,刚刚准备上的一番言论,被他这么一段话下来,全都省了不用说了,苏谦阳见她久久不说话,还有些愣意,好笑的捏一下了她的鼻子,“发什么呆。”

蒋茹茵回神,“臣妾不知道说什么。”

“你平日里不是很多话么,怎么忽然没有的表达了。”苏谦阳揶揄她,和她聊这些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她的想法独特,他来补充,往往能比他心中初始设想的好很多。

“臣妾要说的,皇上先说了。”蒋茹茵眼底一抹感激,“父亲起复的事情,皇上比臣妾考虑的更周翔。”为了不突兀父亲一个人起复,还让几个尚在丁忧期中的官员也起复了。

“你在担心让人揪着这不放?”

蒋茹茵诚恳的点点头,“开始是有些担心,如今皇上这么一说,就不担心了。”

这么说苏谦阳心里还是满意的,“朕既然有这个打算,必定会安排好,这次是个不错的时机,错过了也不能贸贸然就让蒋大学士回来。”毕竟这孝道二字饶是皇上也得掂量些。

蒋茹茵这算是真放下了,想起他刚刚说的南下一事,“平王爷还没回来,秋后就要派人南下了么。”

“嗯。”苏谦阳点头,“书信已经送了几封过来,南蛮那基本都和议了,如今他们去往疆域,那四季如春的,也不惧大雪封山,开春直接北上,绕过阳关那可以回临安,算是巡查一圈。”平王爷这一趟去很顺利,这么多部落,只有几个不合作的,那些部落长老之间劝说一下,没几天也和议了。

“一旦南蛮部落里顺利了,这南边那一带鱼龙混杂的现象就会减少些,至少那些人不会再为难派过去的官员。”蒋茹茵接上他的话,“平王爷这一趟和议就是好的开始,那些人虽然比部落里的人难相处,但只要不是镇压他们,臣妾觉得,他们也是想稳重求富贵的。”

“所以这派下去的官员阅历也不能太低了,否则打这交道,恐怕还是要让那些人牵着鼻子走。”苏谦阳喜欢和她说这些,蒋茹茵听他这意思,顺着问他,“皇上如今心中可有人选了?”

“茵茵,朕刚才说了,这是个不错的时机。”苏谦阳卖了个关子。

蒋茹茵转眼一想,这样去南边出任三年,政绩好的话,回来升官是肯定的,皇上都已经这么说了她能不明白他的意思么,蒋家如今大哥还在守孝,能够被出任的就只有二哥了。

蒋茹茵也怕自己猜错了,看着他嗔怪道,“您倒是说呀。”

苏谦阳无奈道,“猜到了还装不知道呢。”蒋茹茵莞尔,“皇上不说明白,臣妾若是说错了,岂不是自作多情了。”

“那还是朕的不是了。”苏谦阳看她这是得寸进尺了,伸手在她腰上轻轻捏了一下,蒋茹茵一下缩了身子往里侧躲,这一躲就惹他起了兴致,又是在床上,蒋茹茵被他压倒在身下,嗯,重要的事情先放一放,良宵为首...

一夜的雨后,第二天清晨的空气十分的怡人,蒋茹茵前去景仁宫和皇后回禀手上的事务,在景仁宫的门口遇到了正出来的田昭容,这田昭容几乎是匆匆和她行礼打招呼,低着头很快从她身侧走过,蒋茹茵看到她这低头的眼眶处微微泛红。

印象中田昭容生下五皇子之后就极少出现在大场合里,十分的低调,当初月子中皇后要把五皇子过到自己名下时蒋茹茵听说田昭容好是伤心了一番,但后来月子出后在众人面前还是很恭敬的,今天这样匆匆走过,也是第一回。

到了皇后的屋子里,蒋茹茵在外屋等候了一会,皇后从内屋出来,脸色还显得憔悴,看到她旁边桌子上放着的东西,轻笑了一声,“这么些东西你还隔三差五过来,本宫还会信不过你么。”

“循例还是要和娘娘说的。”蒋茹茵笑着回道,“娘娘身子可好一些了。”

“老样子,老毛病了。”皇后坐下,也没看那些东西,而是意味深长的看着她,“刚刚来的时候没碰上谁。”

“遇上田昭容出去。”蒋茹茵点点头,“她来的挺早。”

皇后收回了视线,眼底一抹不屑,“她是来求本宫把五皇子交还给她抚养。”

蒋茹茵不语,以田昭容的身份,自己养孩子当然是可以的,当初的金良人进宫后才是淑仪,二皇子也是自己抚养的。

只不过皇后要把五皇子记到自己名下的时候皇上和太后都没说什么,这事也就这么默认了,如今田昭容想要把五皇子要回去养,倒显得她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