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是说最后一句。”

“…”

事后回想,文素觉得那只是病中的一场梦,平阳王是不是真的来过,她竟有些记不清了。

但是的确是跟他说了许多的话,像是没有之前的阴谋和伤害,一切都早已消弭。

他还是第一次见面时不小心扑倒她的平阳王,用惯常的略带邪恶的笑容戏弄她,偶尔认真,但总是挂着温柔的笑意,微显狭长的眸子轻轻一转,便流露出多情的一面。

在他临走时,文素忽然说:“平阳王爷,您该找个人陪着,游山玩水一个人多孤单?”

萧端抱着胳膊淡笑,眼神却有些凄凉,半晌才道:“这世上恐怕只有傻子才适合我。”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可不是开玩笑,是说真的心智不全的那种。”

文素的笑容僵了一下,因为她觉得这样的人可能已经存在。

那样也好,太聪明的人,便该有个互补的在身边。

说完这话萧端便离开了,之后文素再见他,已是很久之后。

当然她从未想过会是那样的场景…

一直到进入崇德六年,文素的身子才算大好,而那位“病源”贵族早已在入秋时一命呜呼。

得知消息后,她准备将小筝送出府去,他却死活不愿离开。

他害羞的时候像极了当初的刘珂,文素一时于心不忍就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上次萧峥写信给她时说齐简与秦蓉已经完婚,刘珂也在周贤达的撮合下相了一门亲,想来好事也该近了吧。

她写了封信给萧峥,说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忙着政务,四处奔波,竟不知不觉就过了这么久,以致于都忘了给他写信。

很快萧峥就回了信,说他恰好也在忙,没写信也没关系,保重身体就好。信的最后说自己最近开始信佛,甚至还抄了一段心经给她。

文素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也无法将他跟佛教联系到一起,于是笑着回信,说届时一定要为他从青海国请座佛像回去。

到了这年三月,梁国皇帝再发国书,女王自然不舍地挽留,文素婉言谢绝,言辞恳切。东德陛下知晓她归心似箭,也不再挽留,允了她的请辞。

三月末,文素启程回梁,女王以黄金千两,良驹百匹,珍稀药材无数相赠,文素大喜承下。

告辞之日,百姓夹道相送,文素再三拜谢后启程归国,谁知半路忽而获知女王并赠了一位名唤小筝的美貌少年给她,顿显仓皇,大骇而逃,众人哗然。

自此于青海国内留下一段奇闻。

而梁国,自崇德二年平定江南七王之乱,摄政王励精图治,稳定西戎,消除边患隐忧,政治清明。此后大兴水利,鼓励通商,大揽人才,广开言路,四海初显繁荣之态。

崇德三年,皇帝陛下微服游学,巡视天下。崇德五年归朝,自此入国子监,潜心学文习武。常与摄政王探讨政务至深夜,孜孜不倦,满朝称道。

崇德五年,得摄政王授意,皇帝亲发国书,邀请文素归国。朝臣初有反对之声,恰逢东德女王请留,文素未能得行。

六年,皇帝陛下再发国书,加盖摄政王印,朝臣惶恐,再无反对之言。

三月末,文素启程归国。

五月未到,京城开始繁忙起来,这是每年与青海国交易前夕的必然情景。随着官方使团而来的还会有许多青海国民间的生意人,京城里的生意人近水楼台,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得月的机会。

不过还未等到青海国的采购团来,摄政王府的老管家带着一群丫鬟奴婢已经在市场上席卷了一番。

有眼尖的将他们给认了出来,诧异地问身边人:“咦,摄政王府这是要办什么大事不成?”

“哎呀,你不知道?那位文少傅要回来啦。”

“嗯?文少傅回来跟摄政王府有什么关系?”

“啧啧,孤陋寡闻啊孤陋寡闻,当年摄政王千里从战场赶回来,一箭救下文少傅的事情你忘了?这两人之间…”

“啊…”一群围观者恍然大悟。

而如今,北城楼之上,连日来有人日日到此,一身玄衣,迎风而立,登高远眺。

赵全恭敬地站在一旁,在看到前方旌旗招展时,偏头看去,果然看见自家王爷那微微扬起的嘴角。

她曾送他出征,等他凯旋。

如今,换他等她了…

※ ※ ※ ※

后梁史记载:

文素者,江南人士,幼敏而好学,以成柳絮高才。其祖高德,文治斐然,留于后世,素自承而扬也。

崇德元年,摄政王以结盟之故始推新政。素胸怀大志,勇揭榜而为幕僚。过数月,殿前获封户部郎中,后交来使,平水患,除贪乱,加进三品侍郎。

崇德二年,促梁青二国之盟,得东德女王厚赞,帝甚礼之,加封天子少傅,众议纷乱。

素动荡间孤身上位,辟万江而独悬一木,诲帝以奇功技巧,不可外道。后帝尝叹为良师,尊敬有加。

二年末,摄政王平七王之乱,收复江东江南。三年,素远离梁土,受诏于青海女王驾前。

初任通议大夫,屡次进谏,废弊政,除贪官。次年加封正议大夫,惩奸吏,铲恶贵,固王权。其后开科取士,特辟农科,广兴织造,鼓励通商,大开商埠。崇德五年加封一品光禄大夫,并任宰相。

崇德六年,素奉召归国,婚摄政王,帝诏普天同庆,大赦天下。次日受封为一品少傅并摄政王妃,等同亲王爵。

崇德七年得长子竚,次年受封为世子。九年秋复得一女,同年获封郡主爵。

同年秋,帝满十五,摄政王归政,复领晋王爵。是年冬,素辞官退隐,携晋王返江南定居,后游历四方,行踪不定。

崇安十四年,晋王薨,享年八十,追封承天行道英明渊功圣武宽仁德成武皇帝。素大恸,乃始有疾。后潜心修书,补《子衿集》,以享后人。

过五年,卒于江南,谥为文德侯,加封惠哲敏肃正仁佐天弘圣毅皇后。同承天武皇帝合葬皇陵,祀奉不断…

作者有话要说:该交代的都交代鸟,正文就到这里结束啦!明天起陆续发布番外,一共写了两个人的番外,吴王三章,文子衿三章,嗯,敬请期待哟O(∩_∩)O~这章结尾,一定要冒头哦,嘿嘿XDDD这是新文地址,失节系列文→《君本佳人,奈何从我》求作者收藏→【大玉的专栏】

有峰峻极(上)

【楔子】

河南境内的太室山为嵩山之东峰,共有三十六峰,岩嶂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巍峨峻拔,苍茫耸立。主峰为“峻极峰”,取自《诗经·嵩高》中的“峻极于天”。

萧峻的名字便来源于此。

实际上他的确是个喜欢山的人,只是从未想过自己后来会在江南了结一生。

【一】

萧峻是崇景帝的第十三子,不过并不受期待,因为准确来说,他是那位逐渐失宠的母妃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算计来的。

有次他在御花园中行走,听见有两个年长的宫娥小声地在旁议论,说他的不受皇帝宠爱,若没有那一杯加了料的酒,恐怕也不会有他的降临。

当时他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第二天两个宫娥就再没出现过。

其实那年他也不过才八岁出头,可能连话中的意思也不明白,不过他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这事自然是他母妃处理的,之后他的脾气却渐渐地变得暴戾起来,周围的人开始敬畏他,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流言蜚语。恐怕也是在那时起他开始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因为那总会让他无端想起那两个宫娥如蚊蝇般细碎的嘲笑声。

这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种折磨。

梁国萧氏皇族单从人口上来说,并不算庞大,这点在他父皇崇景帝那儿便体现出来了,纵使这位戎马一生的皇帝生前如何风流成性,总共也不过才二十六个子女。

当然,平安长大的还不到二十个。

然而崇景帝内里其实是个多情种,三十岁那年,他一举平定西戎后得了俘虏进献的一个美人,便告别了万花丛中的生活,甚至为了这个美人息了将西戎灭族的念头。

那位改变他的美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摄政王的生母月贵妃,据说连“月”这个名字都是崇景帝亲自取的。

这位月美人相当的得宠,以致于在宫中已有了几位皇妃以及大批侍妾的情况下,她一个后来的还堂而皇之的生下了皇长子。

这个时候宫斗什么的就必不可少了,一时间毒药与暗箭齐飞,毁谤与挑拨并进。

好一派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前仆后继不死不休的恢弘景象!

在崇景帝毫不吝啬的保护之下,月美人照旧能安稳的做着她的皇贵妃,只是可惜了皇长子,小小年纪终究还是被诸多暗杀给弄的落下了病根。

萧峻对这些事情只是一知半解,他见过那位月贵妃,只是一个侧脸,印象中只觉得像是天边的皎月,纵使只是个孩子也感慨大约世上不会再有这样的美人了。

不过他可看不惯她膝下的三个孩子,一个都看不上,尤其是最小的萧峥,虽然他还在蹒跚学步。

崇景帝不喜欢他,所以他的母妃如今只关注着他嫡亲的哥哥,也是当今的二皇子。但是月贵妃的两个儿子都深得崇景帝喜爱,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论筹码,也是月贵妃那儿更有力一些。

那一年除夕,宫中设宴,他长了一岁,却没什么感觉。

灯火通明处,他看见那位威严的父皇已经有了不少的白发,身边仍旧端坐着月贵妃,可是仔细看去,竟然也不觉得有初见时感觉得那般美貌了。

想来岁月真是不饶人的,可是他的父皇还是固执地留她在身边。

萧峻撇撇嘴,很是不屑,一转头,却见他嫡亲的哥哥走了过来,拥着他的肩亲昵的问他这段时间过得可好。

他不过才十岁不到,二皇兄却早过了弱冠,老实说,跟他…没话说…

他转头四下看了一眼,终于瞥见那位仍旧端庄无匹的母妃,她却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什么话也没说,而后便皱着眉头紧盯着上方的月贵妃。

萧峻忽然觉得他的母妃也老了很多,心竟有些酸。

只是没想到,这会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们,在那场宫宴后不久,崇景帝便驾崩了,月贵妃的身子也每况愈下,似乎只过了几个月便也随之薨逝。

一时间山雨欲来。

崇景帝一生未曾册立皇后,走的又突然,月贵妃又没有身家背景,加之皇长子身体孱弱,皇位更迭时一干大臣便将目光投向了二皇子。

这便是后来的崇光帝。

然而讽刺的是,那位一手默默推着他上位的母妃,居然在他被确立为储君的当日就撒手人寰了,毫无征兆。

像是完成了某个使命,却又带着许多的不甘。

于是萧峻开始不喜欢宫廷,他在宫里强忍着待到了十六岁,去跟已成为皇帝的亲哥哥说要出宫去住。

【二】

那是鲜衣怒马,快意奔驰的一年,印象里他似乎将整个京城都踏遍了。

后来在江南的岁月他也曾尝试着驰马纵横,但江南毕竟是江南,他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恣意的少年。

秋日的一个傍晚,他打马从城外一路飞驰入城,却在经过皇长子的府邸时勒住了马头。

他看见了一个女子,儿时的记忆忽然就涌了出来,仿佛第一次见到月贵妃那般,她的侧脸皎若明月,仪态万千地登上了马车,远离他的视线。

毕竟是情潮萌动的年纪,萧峻不自觉地就被卷入了一个从未探索过的梦境。他几乎每天都要皇长子的府门口转悠,甚至有一次还撞上了皇长子本人。

他倚着门笑得温和,眼睛略显狭长,却一点也不犀利,大约是身子不好的缘故,脸色苍白得很,可是又因此透露出一丝亲切。

“原来是十三皇弟啊,不如进来坐坐吧。”

萧峻很想进去,可是转念一想,还是摇头离开了。

不只是不喜欢这个皇长兄,也许也是因为心中害怕。于是回去后忍不住摔了一通东西,他天不怕地不怕的萧峻,竟会担心见到一个女子!

或者说担心这个女子其实是皇长子的人…

入冬后天气冷了,萧峻又去皇长子的府邸前佯装路过般转了几圈,但是都没再见过那个女子,心里渐渐地也失望了,便不再去了。

崇光帝继位之时,皇长子已经不行了,所以那次倚门而望,竟也是萧峻最后一次见到他。

有一晚,他打马过街,一身酒气,却偶然撞见到已是少年的萧峥。月色洒满他的肩头,他那张冷漠的脸忽然就让他兴致全消。

他很想上前去像以前在宫中时那样欺负他一番,可是见他身边牵着一个孩子,模样像极了当时对他倚门相看皇长兄,便又打消了念头。

回去当然又忍不住摔东西,因为他觉得自己真是妇人之仁!可是后来皇长子正薨逝于当晚,又怔愕了许久。

他想起月贵妃那张如皎月般的脸,如今她的辉煌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