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卿也愕然,一时开口道:“哪主持要如何,才肯制大梨膏呢?”

老和尚瞥甄玉一眼道:“棋王的棋谱。”

原来打的这个主意啊?甄玉暗汗,抚抚鬓角道:“主持啊,我哪儿有什么棋王的棋谱?你这是难为我了。”

老和尚不信,瞪眼道:“就你这样的小女子,没有棋王的棋谱,怎能下出那样的棋?而且棋风多变,一步虑了十步远,这岂是普通女子能做到的?”

甄玉也瞪眼,好半晌道:“棋王的棋谱确实没有,但手头倒有几份前人的棋谱残局,主持若要,便送过来好了。”

“就这样说定了。”老和尚一下大喜,棋王的棋谱什么的,他早就知道不存于世了,适才那般说,不过要诓甄玉把手头棋谱秘芨献出来罢了!前人的棋谱残局什么的,正是自己所求啊!

王正卿笑道:“既这样,我明儿着人持了棋谱来跟主持换大梨膏。”

两下里说定,王正卿这才携了甄玉出静室。

两人走到大殿,却碰到一行人迎面而来,一时停住脚步,这才看清是任达良护了唐妙丹来上香。

任达良现已荣升礼部侍郎,官职虽不及王正卿,到底也是意气风发了。

眼见是王正卿和甄玉,任达良自然忙着见过,又笑道:“首辅大人倒有闲情,早早就陪了夫人到清风庙来了。听闻老主持收了秋茶,莫不成夫人是来赢秋茶的?”他后面一句话,却是朝着甄玉说的。

甄玉笑应道:“却是犯了咳疾,来跟老主持求一味大梨膏而已。”

任达良一听,转过身子跟唐妙丹道:“郡主近日喉咙不适,吃的那些药也不见效,倒不若跟老主持讨要一罐大梨膏吃着看看。这大梨膏最是润肺止咳利咽的。”

唐妙丹见得王正卿和甄玉,神色一直淡淡的,这会听得任达良的话,便点点头道:“要一罐也好。”

自从金沙庵事件后,唐妙丹和申氏不和,如今申氏封了皇后娘娘,明面上虽没如何,到底防着唐妙丹,百般拦着不让她见皇帝。大年初一,宫中众人团聚时,唐妙丹却在府中单独过了一日,当晚吃了烧炸之物,又喝醉了酒,却是伤了嗓子,至今未痊愈。

甄玉乍见唐妙丹,前事历历,心中滋味杂陈,一时心口翻腾,前世那会,亏得自己对她痴心,不想她却狠心毒害自己。失忆那些时候,约略是恨她,连带的看红袖不顺眼,后来送走红袖,才舒爽了一些。待得恢复记忆,想起前事,只觉恩怨难消尽。

唐妙丹见甄玉看了过来,一时厌恶地转开头,朝任达良道:“走了!”

任达良忙朝王正卿和甄玉拱拱手,陪着唐妙丹出了大殿,转头去找老主持要大梨膏。

直到唐妙丹的身影消失了,甄玉还站在原地,说不清对唐妙丹是恨是怨。

王正卿默默看着甄玉,也不催她,只等她自己回过神来。

好一歇,甄玉揉了揉胸口,那股郁气稍解,这才问王正卿道:“任达良怎么和郡主混到一起去了?”

怎么,人家害死你,你还放不下她,只管关心她跟谁在一起么?王正卿心里嘀咕,嘴里答甄玉道:“任达良的未婚妻亡了,他这会可是京城里抢手的夫婿人选。郡主和他在一起,也不出奇。”

甄玉一怔,唐妙丹会看上任达良?

王正卿突然不耐烦,一拉甄玉道:“没事儿操心别人作什么?这儿风大,快些回府罢!”

两人回到府中,却有甄石来访,一时见了,大家说些紫砂壶烧制销售诸事。

甄石笑道:“说起来,玉娘上回捏制那些拳头大小的紫砂壶,最受清谈人士喜欢了。京里都在寻。少不得让制壶师傅多制了一批小紫砂壶。料着今年能大赚了。”

王正卿笑道:“好好干,待今年底财政报告出来了,少不得要给你弄个官职。”

甄石不意有此等好事,一时惊喜交集,站起来道:“谢过首辅大人!”

王正卿笑一笑道:“你是玉娘的大哥,便是自己人,只要好好办事,自然有前途,何必多谢?”

说不定啊,以后还会成为亲家呢!为了小秀棠的将来,也先得拉扯你们一把的。

甄玉也笑道:“大哥快坐下,我是把大哥当亲大哥看待的,元嘉元芳他们,也是当了亲侄儿亲侄女看待,若大哥出头了,我也脸上有光。”

甄石重新落座,接过甄玉的话道:“说句心底话,我总觉得玉娘说话做事诸般,和我弟弟玉郎太过相像,于我来说,是把玉娘当了亲妹妹的。现妹夫和妹妹这等身份地位,我怎好意思拘束着做人?少不得也要好好办事,谋一个前途,不丢妹夫和妹妹的脸。”

甄玉见甄石不再一味感激她,而是真正把她当妹妹看,心下也高兴,重生这一回,拐着弯助了九江王登位,看着亲兄长一家和睦上进,心愿已足啊!

甄石听得甄玉这几天犯了咳疾,自是关怀几句,一时怕甄玉劳累了,便起身告辞。

送走甄石,甄玉也不敢去见小秀棠,怕自己过了病气给她,只回房休息。

胡嬷嬷服侍甄玉躺下了,便和立夏天候在廊下说话。

立夏悄悄道:“听老夫人那边的丫头说,大爷令人送了信过来,说道大夫人又怀上了,算上这一胎,就是四个孩子了。先头已育了两个男孩,这一胎是男是女也无所谓的。”

胡嬷嬷发愁道:“大爷二爷房口兴旺,三爷虽是首辅,这子息不旺,总要被人诟病。三夫人进府一年多才怀上,如今虽育了棠姐儿,没个男丁总是令人忧虑。”

立夏低声道:“还盼着三夫人赶紧再怀上呢,这阵子又犯了咳疾,待咳疾好了,也须调养着身子,这样一拖两拖,只怕春夏就过去了。”

胡嬷嬷还有一个担忧处,这会道:“三爷何等风光,如今府中只有正妻,一个妾侍也没有,就怕有心人这会趁机说事,让三爷纳妾,给三夫人添堵。他们夫妻先前闹腾,好容易和好,再要生了别事,就叫人发愁了。”

立夏安抚胡嬷嬷道:“嬷嬷也无须太过担忧的,我瞧着三夫人不同从前,手段儿巧着,却是把三爷吃得死死的。三爷疼三夫人还来不及,不会主动纳妾的。”

“但愿如此吧!怕只怕男人的心多变。”胡嬷嬷叹息一句,因听得里面似乎有动静,忙揭帘子进去侍候。

因着甄玉夜里咳嗽,便不令王正卿安歇在房中,只推他去安歇在书房中,免得夜间两人都睡不好。

王正卿独自安歇了十天,却有些熬不住,这一晚不管甄玉如何赶他,也不肯走了,只赖在房中。

甄玉叹气道:“一到了下半夜,便咳个不停,你安歇在这儿,只怕会被吵得睡不着的。”

王正卿上去搂了她道:“我情愿!”

甄玉忙推王正卿,怕自己一咳,气息喷在他脸上,会惹他也犯了咳疾。且因咳得久了,没了耐心,略有些烦躁的,嘴里便道:“你情愿,却没问过我情愿否?”

王正卿一愣,疑心顿起,看着甄玉不作声。莫非她还记挂着前事,还在留恋那个唐妙丹?前几天还好好的,今儿见了唐妙丹一面,回来性子就变了,一瞧见我,便是这副不耐烦样子,……。

甄玉又道:“明儿还要早朝呢,你还不去安歇?且你一个首辅大人,不好好想着朝事,整天赖在我房中作甚?”

王正卿再次抬眼看着甄玉,心里也生了郁火,一时冷笑道:“怕我赖着你了?也罢,就让你清静个够!”说着一拂袖去了。

王正卿虽生着甄玉的气,却还记挂着她,第二日一早起来,准备上早朝时,先寻出甄玉搁在书房的棋谱残局,吩咐史铁手拿了往清风庙去跟老主持换大梨膏。

史铁手领了命,策马到清风庙时,却见山门已开,早有香客来上香了。

老和尚见了史铁手,接过棋谱看了看,果然是前人残局,一时喜笑颜开道:“已连夜熬制了大梨膏,只时间短,此须得了两小罐,一罐要留着给郡主,就剩下一罐给首辅夫人了。若是首辅夫人还要,老衲过几日得了药,再熬制几罐便是。”

说着话,小和尚进来禀道:“主持,郡主令人来取大梨膏。”

老和尚一听道:“请进来罢!”

一时唐妙丹郡主身边的侍卫孟来进来了,自和老和尚并史铁手见过。

史铁手原来也在王府当过护院,和孟来相熟,两人见面,少不得寒喧一番。

孟来原本是跟在九江王身边的,九江王登了位,身边这些侍卫自然晋一等,要成为宫中侍卫,孟来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只愿留在王府中护卫唐妙丹。侍卫首领想着孟来父亲原是镇北王府的人,孟来现下念旧,想要跟着唐妙丹,却是忠义之人,便不再相强,由得他跟了唐妙丹。

史铁手和孟来取了大梨膏,一时跟主持告辞,各各下山不提。

这里主持进了药房,亲收拾药罐子,一时停了手,略有些奇怪,四处看了看,自语道:“记得昨晚熬好药膏装罐,出去时明明关严了窗子的。就是今早风大,也没开窗,这窗子,是什么时候开的?唉,老了,记性不好,没准是随手开了,却忘记了呢?”

另一头,孟来策马回王府,进去跟唐妙丹禀报道:“早起上了清风庙,照郡主吩咐,趁人不觉进了药房,把那药散渗进大梨膏中,才悄悄退出去。候着史铁手上山,属下才出现,装作刚上山的样子。料着首辅夫人得了大梨膏,必无疑心,自要服用的。”

那药散无色无味,就是药王御医也查不出什么的。唐妙丹得意,待孟来下去了,她拨下头上的珠钗,拿钗尖戳着案几道:“皇后娘娘,本郡主偏要弄死甄玉娘,偏要嫁给王正卿,再让王正卿无心朝事,让皇兄烦恼着,看你能奈我何?”

☆、76

 

春天里多雨,阴阴湿湿,王正卿因和甄玉冷战,心里也郁闷着。这一晚在书房,颇为心神不定,一时喊侍书进去道:“今早让铁手取了大梨膏回来,料着夫人是服用了,你且过去跟胡嬷嬷打听一下,夫人今日咳疾好些没有?”

侍书去了半晌,回来道:“胡嬷嬷说了,夫人吃了大梨膏,下午略觉着好些了,只好像犯了春困,比往日困倦些,今晚已安歇下了。”

王正卿听得甄玉略好转,一时松口气,也没了心思看书,只喊侍书打水,自行洗脸净手,吹灯安寝。

宁老夫人见王正卿政事繁忙,甄玉又犯咳疾,自比往常费心管理府中之事,又要看顾小秀棠,怕奶娘不尽心,一时倒忙得无瑕他顾,至晚间,和如意抱怨道:“别人府中的老夫人,这时节都是高卧着,等着媳妇侍候的,我一把老骨头,倒要费心这个费心那个,不得一个闲字。”

如意笑道:“别人家府中的老夫人还羡慕老夫人三个儿子都出息,三爷更是首辅大人呢!就是三夫人,才貌如此,哪个不赞?”

宁老夫人道:“玉娘才貌是不错,可惜子息薄些,至今只得棠姐儿一个孩子,如今犯了咳疾,还不知道闹到什么时候才能好转呢?”

如意服侍着宁老夫人上床,一边禀道:“听胡嬷嬷说,三夫人吃了两天大梨膏,咳嗽倒渐渐止住了,只这两天又觉得累,身子易倦,这才没有过来给老夫人请安的。”

宁老夫人本来要躺下,一听这话又坐了起来,惊疑道:“身子易倦?你赶紧过去问问胡嬷嬷,看看三夫人小日子什么时候来的?别是有喜了罢?”

如意一听也不敢大意,服侍宁老夫人躺下,她忙忙到甄玉处,让小丫头悄悄喊了胡嬷嬷出来,转达了宁老夫人的话。

胡嬷嬷一听也惊疑,小声道:“小日子倒是过了几日还没来,但三夫人一向不准时,只不知道这回……”

如意忙道:“明儿赶紧请一位大夫来诊脉是正经,万一是真的,这咳嗽的药能不能吃,还是另一回事了,可别出了什么事才好。”

胡嬷嬷这会也吓着了,和如意嘀咕一会儿,这才进去服侍甄玉。

第二日一早,宁老夫人便喊人去请妇科大夫来给甄玉诊脉。

甄玉见胡嬷嬷等人小心翼翼的,且又请了妇科大夫来,也有些明白了,因笑道:“不会这么巧罢?”

胡嬷嬷道:“小心为上。”

妇科大夫诊完脉,倒是捻须不语,半晌才道:“现下日子太浅,怕诊得不确的,顶好过七日再来把脉,那时就准确了。”

胡嬷嬷听着有些失望,再一想甄玉前阵子喝了不少咳嗽的药,现下又吃大梨膏,就算怀上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因跟大夫细说甄玉吃了何物,有何症状等。

大夫听罢道:“这几日先不要吃药,停着,过几日诊脉确认之后再说。”

胡嬷嬷道:“但三夫人咳疾还没好,若不服药,只怕还会咳下去。”

大夫一听,另开了一副药方,递给胡嬷嬷道:“这是专给孕妇服用的药,药性极温和,就是服用了,没那么快痊愈,且让三夫人耐着性子罢!这些时候多多休息,多多喝水才好。”

送走大夫,胡嬷嬷令人去抓药,这才亲去跟宁老夫人禀报。

宁老夫人道:“过几日再跟三郎说,省得他还要操心家里的事。”

胡嬷嬷应了,自行退下。

甄玉这里停了大梨膏,改服用妇料大夫所开的药,只一时之间,咳嗽虽略略比之前好转,却并未止住,不由心忧。

王正卿到底是知道了甄玉这边的情况,一时顾不上还在冷战,早去请了御医来给甄玉把脉。

御医把完脉道:“这个却不是喜脉,倒像是劳心过度,身体亏损所致的病了。且开一副药服用看看。”

甄玉一听,倒是松了口气,这个时候有喜,时候实在不对,因又说了大梨膏之事,道:“先头咳得止不住,吃了大梨膏倒是好转了,现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吃?”

御医听得大梨膏是清风庙老和尚所制,便笑道:“就是太上皇犯咳疾,还是吃了他所制的大梨膏才好转了,三夫人先前吃着有效果,这会再吃也使得。”

胡嬷嬷早拿了大梨膏出来给御医查验,御医嗅了嗅看了看,挖了一点儿吃了,点头道:“是由梨片和药草并一味不常见的药材熬制而成,三夫人只管吃着就是。”

听得甄玉并不是喜脉,宁老夫人大为失望。自打小秀棠出生,宁老夫人虽欢喜着,到底有遗憾,一心想要再抱男孙,因想着甄玉身子弱,进门一年多才怀孕,现下又犯病,短时间内只怕是不能怀了,只思谋来思谋去,决定再给王正卿纳妾。

王正卿这样的身份地位,现时身边只有一位正妻,一个妾侍也没有,到底说不过去。宁老夫人一提及纳妾,王揎倒也认同,道:“这事儿跟玉娘说一声,让她帮三郎选一个好了,免得她又像从前那样闹。”

宁老夫人倒是看中立夏,认为立夏稳妥能干,且又是甄玉的陪嫁丫头,本就是准备着当姨娘的,这会儿抬了她,料着甄玉不会有意见的。

甄玉并不知道宁老夫人起了这样的念头,因这晚服食了大梨膏,咳嗽好转,心情也好转了。第二日起来,拿帕子缚在脸上,遮住口鼻处,让人去喊奶娘抱了小秀棠过来,逗着小秀棠玩耍了一会儿。

小秀棠见甄玉脸上缚着帕子,一时好奇,凑近便想用手去撩,且笑得“咯咯”响。

甄玉见小秀棠可爱,免不了感叹,当初生产时虽痛楚,但现下瞧着女儿如此,到底心足了。

因见小秀棠滴口水,胡嬷嬷拿了帕子来帮她擦,笑道:“长牙了,一笑就流口水的。”

奶娘便道:“现下就爱咬人。前几日甄家小郎君来了,玩耍了一会儿,见甄家小郎君要走,一时不舍,居然咬了小郎君一口。”

前几日乔氏领着元嘉和元芳过来,甄玉因自己咳着,不让元嘉元芳进房,只让他们去找小秀棠玩,后来是听得小秀棠咬了元嘉一口的,这会听奶娘提起,便道:“还是问了大夫,看看制些什么东西给她磨牙才好,不能这样见人就咬。”

奶娘道:“并不咬别人,就爱咬甄家小郎君。”

“棠姐儿,你这会就知道欺负元嘉了?”甄玉闻言乐了。

又逗小秀棠玩了一会儿,甄玉有些倦,便让奶娘抱了小秀棠下去,自己歪在榻上休息。

胡嬷嬷打听着王正卿回来了,便跟甄玉道:“三夫人也别顾着硬气,咳嗽好转了,便该自动告诉三爷一声,免他担忧。”

甄玉自知道胡嬷嬷的意思,这是让她服软,主动俯就王正卿了,一时暗翻白眼,老子现在是女人了,女人难道不是只要娇娇养着,男人就会主动来俯就的么?怎能反着来?若这样,还不让王正卿这厮更得了意,以后更不把老子放在眼中了?

胡嬷嬷不理甄玉,自顾自收拾房间,换了喜庆的床单,转头出了门,便去求见王正卿。

王正卿听得胡嬷嬷来了,心头一喜,嗯,玉娘这是回心转意了,知道要来请我过去了?

胡嬷嬷见了王正卿,先说了甄玉咳疾好转的事,接着道:“三夫人泡了新茶,等着三爷一起品尝呢!”说着福一福,退下了。

王正卿心头暗喜,却不想马上就过去甄玉处,直拖了一刻钟之后,这才过去了。

甄玉这里正好泡茶,见王正卿来了,因咳疾好转,心情不错,便不跟王正卿计较,装作先头并没有冷战过,笑道:“新得的茶呢,三郎来尝尝!”

胡嬷嬷看着他们两人对坐喝茶,松了一口气,悄悄退下去了。

两人喝完茶,洗漱完毕,在灯下互相试探一番,最终携手上床。

所谓小别胜新婚,这一晚,两人都有些不能自制。

下半夜,春雨停了,有蒙蒙月色映在窗边。王正卿拥着甄玉,俯耳道:“如何,你家夫婿厉害吧?”

甄玉掩嘴轻咳一声,慵懒道:“你这是趁我生病,才呈了英豪,要是平时,哼哼!”

王正卿低语道:“平时是让着你而已。”他说着,大手抚在甄玉丰盈处,又控制不住,俯身下去,话语全含糊了。

甄玉推了王正卿一把,只是推不动,不由低嚷道:“都折腾半晚了,还来还来?”

王正卿含在嫣红处,只顾品尝,哪儿有空回答甄玉?两人再度纠缠在一起时,王正卿才喘着气道:“谁叫你好几天不理我?那几天的份,今晚都得讨回来。”

甄玉有些受不住,终是低声求道:“先欠着行不行?”

“不行!”王正卿断然拒绝,见甄玉软了身子,便哄道:“你不须用力,只好好躺着,紧要时刻扭扭腰身便行了。”

甄玉见抵抗不了,只得配合,在王正卿身下婉转承欢。

事毕,王正卿抚着甄玉的脸道:“玉娘,你是越来越像女人了。”

甄玉脸上红霞未散,娇声问道:“你喜欢么?”

“喜欢,太喜欢了!”

“喜欢就好!其实,我现下觉得做女人也挺好的!”

房里的呢喃声渐低,甄玉熟睡了过去。

王正卿凝视她的脸,柔情万种道:“玉娘,我是越来越离不得你了。”

 

☆、77

 

这一夜缠绵无度,第二日早上,甄玉却有些起不来,直睡到差不多午膳才起来了。好在最近她身子不好,宁老夫人并不要她请安,只嘱她好生安养,睡得这样晚,也没人说什么的。

胡嬷嬷听得声响,含笑进来服侍,笑道:“昨夜里却没有听到夫人咳嗽,似乎好多了。”

甄玉难得红了脸,默默自忖:胡嬷嬷,昨夜里其实咳了几声的,只是别的声音更响,遮盖住了而已。嗯嗯,也不知道你老人家听了多少去?耳朵不要太灵哟!

因觉着大梨膏治咳疾有奇效,甄玉用完午膳,便嘱胡嬷嬷开了罐,又挖一勺子大梨膏吃了。

一时立夏进来,笑道:“听得夫人犯咳疾,倒有几家府里的夫人派人来问了一声,又推荐善治咳疾的大夫,我都一一记下了,因见夫人在睡觉,便不敢把她领进来,只说几句,便送走她们了。”

甄玉问得是几家不常来往的小官儿的夫人,知道她们这会不过寻机巴结的,倒不用特别理会,便点头道:“你瞧着办便好。”

胡嬷嬷也点了头,立夏这两年越法能干,倒是成了左膀右臂,轻易离不得她了。

立夏说着话,见一个小丫头在帘外使眼色,一时知道有异,便找个借口揭帘出去,问小丫头道:“鬼鬼崇崇作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