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忙道:“二小姐您别急,若不是放在这个箱子里了就是放在另一口箱子里了。我们慢慢地找就是了。”

“池舅舅明天一早就要回去了。”屋里烧了火龙,周少瑾心时着急,额头上冒出汗来,“我之前还以为池舅舅会留在我们家过年,如今不仅要准备给老夫人和外祖母的礼物,还要准备给沔大舅母和诰表嫂准备礼物,这额帕要是找不到,可怎么办啊?”

是啊!

其他人的礼物可以买,但郭老夫人和关老太太,特别是郭老地人那里,送金送银都不如送一条亲手做的额帕。

小檀也帮着找。

几个人的动作却越来越慢。

云锦的镜袋、天香绢帕子、雪缎荷包,还有鎏金镶红宝石的香球,象牙的扇子,贝珠香粉盒,琉璃的香露瓶子…林林总总,样样精致,样样好看,纵然小檀,过了眼也爱不择手,要多看两眼。

春晚想着他们刚搬进寒碧山房的时候,二小姐也过一个装小玩意的百宝如意匣,如今却要拿箱笼装…她更加觉得若是老夫人知道了苗公子的事,肯定会把二小姐接回去的。

几个人在那里仔细地找着,樊刘氏走了进来,奇道:“你们这是在找什么东西呢?”

她手上还端了盏冰糖燕窝。

东西是李氏送过来的。

说是李家送节礼的时候送过来的,周少瑾推了又推,李氏却执意要送给她补身体,后来周镇发了话,周少瑾这才收下。樊刘氏看她这两天有嗓子有点紧,就拿冰糖炖了给她润嗓子。

春晚忙道:“前些日子二小姐亲手做的两个额帕找不到了。”

樊刘氏把冰糖燕窝放在了桌上,一面招了周少瑾过来喝燕窝,一面道:“是不是和大小姐的毛毛衣裳放在一起的那两条帕子,一条碧色,一条石青色的…”

“是的,是的。”春晚几个都雀跃起来,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樊刘氏。

樊刘氏忍俊不禁,道:“我那天看那两条额帕混在大小姐毛毛的衣裳里,就把它和二小姐平时做得那些绣品放在了一起…”

她的话音还没有落,春晚和小檀就一左一右地抱住了她的胳膊,笑嗔道:“嬷嬷可把我们给害死了…”

她们明明记得放进了箱笼里,谁知道却没了。

但收拾东西的是樊刘氏,她们也不好说什么。

樊刘氏闻言就“呸”了两一口,道:“快过年了,不放说这种话!”

两人歪着脑袋笑。模样和十分的俏皮。

众人又是一阵笑。

樊刘氏就不好意思地对周少瑾道:“二小姐,我以后会注意,不随意乱动东西的。”

周少瑾听了觉得心里难受。

前世,她身边只前个樊刘氏,什么事都由她管着,她每天精神十足,现在她身边个个都很能干。樊刘氏反而不显。每天无所事事的,总想着找点事做。

她想了想,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以后觉得哪里不好。吩咐春晚她们改就是。想必是我乱放东西你看了觉得不好才帮我收起来的。”

樊刘氏脸上就有了光采,笑着去把两条额帕找了出来。

商嬷嬷看着心中微动,私下请了樊刘氏过去喝茶,道:“二小姐一日一日大了。可太太毕竟不是亲生母亲,不然也不会有苗公子的事。我原是四爷身边的粗使嬷嬷。四爷让我过来,是怕二小姐出门的时候没有个拿脚凳的。您却不同,把二小姐奶大的,二小姐又敬重您。以后二小姐身边那些贴己的东西还得您帮着管着才是。”

樊刘氏连连点头,和商嬷嬷渐渐走得近了起来。

这是后话。

此时周少瑾得了两条额帕,用素软缎包了放在一旁。准备明天让程池带回去。

李氏抱着周幼瑾,领着李嬷嬷过来了。

见春晚几个都在收拾箱笼。忙道:“这是怎么了?”

周少瑾也不多说,道:“听池舅舅说明天要回去了,我把之前做好的额帕让池舅舅带回去,也算是恭贺老夫人和外祖母新春了。”

周幼瑾不怎么喜欢说话,但特别喜欢玩周少瑾的首饰,见周少瑾耳朵上猫眼石的耳环闪烁着神秘莫测的光芒,她扭着身子朝周少瑾的怀里扑。

周少瑾笑着抱了她。

她伸手就去揪周少瑾的耳环。

李氏一把就抓住了周幼瑾的手,斥喝道:“你若是再揪姐姐的首饰,以后就再也不带你来见姐姐了。”

周幼瑾把头埋在周少瑾的怀里不说话。

周少瑾眯着眼睛笑,把周初瑾放在了炕上,认真地对她道:“别的东西可以给你玩,首饰若是吃到肚子里可就不得了。”

周初瑾懵懵懂懂地望着她。

李氏笑道:“你别管她,你说什么她也听不懂。”

周少瑾还是朝着周幼瑾笑了笑,这才请李氏坐。

“我就不坐了。”李氏笑道,“刚才老爷跟我说,池四老爷明天就会回金陵城了。老爷怕你费心准备礼物,特意让我来说一声,九如巷那边的东西我们都会准备好的,你就不用管了。”然后拿一张礼单给她,道,“这是以你的名义送出去的东西,你看看还需不需要添减些什么。”

都是些保定的土仪,周少瑾觉得很好,笑着向李氏道谢。

李氏客气了几句,抱着不愿意走的周幼瑾走了。

春晚几个都对李氏抱了周幼瑾来有些不解,还是商嬷嬷一言道破天机:“太太多半是怕二小姐为苗公子的事生她的气,所以抱了三小姐过来,希望二小姐看在三小姐的面子上不要和她计较。”

春晚见周少瑾笑而不语,道:“二小姐,商嬷嬷说得对吗?”

周少瑾点了点头,心里却觉得有些怅然。

实际上李氏对她大可不必如此的客气。

这里也是她的家。

周幼瑾也是她的妹妹。

送走了程池,家里开始扫尘。

黄太太过来了一趟,带了个两个尼姑,说是什么普安寺的大师,不仅算命很灵验,而且还会给人看病,最擅长的就是儿科和妇科。

李氏听着脸色都变了。

她在娘家的时候可是见过这种走家串户的尼姑,常收了钱做些阴私之事。就是她娘家也等闲不会让这种人上门的。

李氏三言两语把人打发走了,捂着胸坐在那里好一会才缓过气来。

第三百六十五章 重回

等缓过气来,李氏越想越觉得这件事不对劲。

她和周镇在江南南昌任上的时候也往署衙,和那些典史的太太们邻居,大家颇此出身不同,有信佛的也有信道的,偶尔也会有尼姑或是道姑上门求香油钱,可也没有谁敢公然地说自己擅长儿科妇科的,黄太太这么说,也太大胆了吧?

李氏想起程池说的话,她考虑再三,把这件事告诉了周镇。

周镇的脸色微变,见李氏眼巴巴地望着他,想到李氏的出身见识,他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道:“太太这件事做得很好。这子嗣原是天注定,若是我只有三个女儿,那也是菩萨的意思,不可胡闹折腾,若是因此折了福寿,败了家业,却是本末倒置了。”

言下之意,就算李氏再无生育,也不会因此而纳妾求子。

“老爷!”李氏一下子激动起来,眼眶含泪,半晌无语。

周镇道:“眼看着要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要做。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让少瑾帮忙,她自幼在九如巷长大,就是没有当过家主过事却跟着长辈身边见识过。也正好趁机让她学学管家和算帐,以后总归是用得上。”

原先他还指望着郭老夫人能给次女说门好亲事,如今是不成了,他也要早做打算才。

可像苗家、钱家那样不过是做过一任官吏的人家,子弟又不成气候,再过几年不落魄才怪!连他们周家都不如,又怎么能保得住少瑾。

这亲事只能往京中去寻了。

可他离京多年,也不认识几个人。就算是认识,也未必就能像长女那样能说门像廖姑爷那样的亲事。

想到这些。周镇就觉得头痛。

李氏见周镇面色凝重,知道他定是在担心后宅之事,心中有惭,敢多说,辞了周镇就出了后堂,抬头却看见了周镇的书房。

她忍不住进了书房,寻了庄氏的小像出来。仔细地端祥良久。

见了周少瑾之后。她才觉得小像有些失真。

据说周少瑾只肖了其母七、八分,庄氏比周少瑾还漂亮。

这小像里的人物虽然漂亮,却不及周少瑾的八成。

可那目光如水。全然活了一般,想必是她常用这样的目光看着周镇,周镇画她的时候刻印最深的就是这目光了…

李氏心头一酸。

觉得这庄氏真是红颜薄命。

嫁了周镇这样的好夫婿却早早就去了,还留下个失恃的女儿…

她用帕子拭了拭庄氏的小像。又轻轻地放了回去。

觉得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妒忌之心。

回去就请了周少瑾过来一起打理庶务。

虽然两世为人,可周少瑾从来就没有真正打理过这些——初嫁林世晟的时候。有林太太在,轮不到她,她也心如灰烬,无心管这些;等到了田庄。外在林世晟,内有郑妈妈,她依旧是什么事也不管的。现在着婆子在那里回禀李氏鱼多少钱一斤。比平时涨了多少;肉多少钱一斤,又比平时贵了几分;家里需要准备多少斤鱼。多少斤鱼,还有买胡椒、盐等物,她觉得很有趣,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