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园

”。。。若不是这周嬷嬷命大,这件事还要多费些周折。“应泽喝着茶水,对荀卿染和齐攸道。

荀卿染有些唏嘘。

原来昨个早上,在京城外百里之地,有个早起的农夫上山打柴,在山下发现一辆空马车,这农夫顺着车辙印,走到一处偏僻的山坳,发现了另外一辆马车,还有几具尸体。

其中两具是女尸,一个衣着华美,却被砍的面目模糊,分辨不出模样,另一个做仆妇打扮,另外几个都是家丁的模样,马车上只剩下一个只空箱子,还有箱子被搬走的痕迹。因为应泽负责追查荀淑芳失踪的事情,这就京城左近都是打了招呼的,因此第一时间听到消息带人赶到现场。

很明显这是一起劫杀案件,很快有人发现,那剩下的一只箱子,有杨府的印记,根据那女尸的穿着,怀疑就是荀淑芳,等翻过那仆妇的尸身,认出是荀淑芳最为心腹的周嬷嬷,这件事便有了定论。

荀淑芳挟财私逃,走到这里遭山贼劫杀。

荀淑芳的下落有了着落,但是案子是线索到这里也就断了。然后,皇天有眼,在搬动周嬷嬷的尸身的时候,却发现她还有一息尚存。应泽立刻请了最好郎中,不惜成本,竟真的将这周嬷嬷救醒了。

原来是王三公子与荀淑芳商议好,故意做了这个局,以这几条人命为代价,让人以为荀淑芳已死,财宝被山贼劫走。为了做的真实,就舍了周嬷嬷这个心腹,当然当时荀淑芳与周嬷嬷是不会说实话的,只是说信任她,让她押送着财宝先到别的地方躲起来。

周嬷嬷被劫杀的时候,已经发现对方是王家的人,她故意装死,还是被对方砍了好几刀,差点真丢了性命,被救醒后,她自然明白是被荀淑芳卖了做替死鬼,也就毫不隐瞒,将荀淑芳与王三公子之间的事都说了。应泽便带着兵马将王三公子的别院给围了。

”那王家兄弟十分镇定,只说是有人诬告,我便说要搜一搜,他们也没多做阻拦。“应泽道。

”结果怎样,可搜到了杨大奶奶?“荀卿染忙问。

应泽不经意地看了齐攸一眼,对着荀卿染摇了摇头,”人却没有搜到,好在我带了獒犬,。。最后在花园中搜出一具新鲜的尸体。

一具尸体,能否定王家的罪?

第391章 锦屏记(大结局)

荀卿染的心脏猛烈地跳动起来,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那…难道是杨大奶奶?”荀卿染问应泽

应泽叹了口气,那具尸首被埋在牡丹花圃中,全身上下寸屡皆无,面容更被人毁去,根本辨认不出是谁。他当时看了,那女尸却有一身的花绣,周嬷嬷说就是荀淑芳。据周嬷嬷所说,荀淑芳洗浴从不让人服侍,她还是偶然发现了荀淑芳身上刺有花绣的。可王家兄弟却说是外面买来的歌姬,因为性子不好,交给下人管教,结果不小心弄出了人命。

若依了王家兄弟所说,死了个奴婢,不过是件小事。

“那人到底是不是杨大奶奶,这难道就这样放过了王家?”

荀卿染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

应泽与齐攸对视了一眼。杨家一些事情,他们都是瞒着荀卿染的,据他们所知,那女尸必是荀淑芳无疑。

“当然不会这样放过他们。”应泽道,“就算不能确认那尸首的身份,但是却被我找到了物证。”

“还有物证?”

应泽点了点头。他带人将那别院中所有房舍都仔细搜查了一遍,在搜查临近花园一处僻静的房舍时,因为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便起了疑心。应泽认定,这里便是王家兄弟杀害荀淑芳灭口的所在,只是王家兄弟十分精细,将那屋子收拾的极为干净。

“我看到那屋子收拾的极干净,桌案上香炉里还燃着香,便问那屋子是谁住的。那两兄弟也乖觉,便说是那歌姬曾住的,因为毕竟出了人命有些气味,因此燃了香。”应泽道。

荀卿染默默想到,打死个奴婢本不算做什么事,王家兄弟因此毫不避忌。

荀卿染长叹,冤魂之说虚无缥缈,报应说是天道,其实却在人心。以她对荀淑芳的了解,她肯定,那香炉是荀淑芳故意调换的。

……

王家的败落非常快,非常彻底。王家父子很快被处死,一家妇孺或流放,或官卖。宫里的德妃也被告发,说是她做了手脚,才使得贤贵妃小产,另外还查出德妃历年因为嫉妒,暗中加害宫中得幸的宫女女官的事情,德妃被打入冷宫。关于王家的案子,皇上开恩,并未牵连太广。当端午节前,荀卿染一家搬进芷园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芷园内因为地下有温泉,因此那一池的荷花比别处都开的早。一场初夏的小雨过后,荷花更添颜色,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荷花香气,十分宜人。正好齐攸今天无事,便和荀卿染一起到荷花池边的凉亭里坐了。

珝儿也被奶妈抱出来,就放在荀卿染身边的摇篮里。有下人采了两只荷花送上来,珝儿见了,就开始踢蹬手脚,嘴里依依呀呀地叫。荀卿染便拿荷花逗弄儿子,小家伙伸出两手将荷花抱到怀里,就不肯放手。穿着粉嫩衣裤的粉嘟嘟的胖娃娃,衬着两株含苞带露的荷花,荀卿染自己都看的呆了,就忙叫了人准备宣纸画笔,将这一幕画了下来。

“咱儿子这像不像荷花童子?”荀卿染最后在画上珝儿的眉间点了朱砂,笑着问齐攸。

“染染的画工神乎其技!”齐攸赞了一句,小心地将画收了起来。

荀卿染嗔了齐攸一眼,却是觉得全身舒爽,越发觉得周围这一草一木一转一石都越发可爱起来。

瑄儿和福生在两人身边闹了一会,就一人拿了根鱼竿,坐在靠池子那边的长椅上钓鱼。

夫妻俩一边逗弄珝儿,一边喝茶赏花,一会又有管事的来禀报荀君晖婚事的安排。

“嗯,这样就很好。”荀卿染听着管事的回报,连连点头。

荀君晖娶亲,荀家那边人手不足,她便从自家调了些能干的管事、婆子等过去帮忙,打定主意要将弟弟的婚事办的体体面面圆圆满满,齐攸自也是全心的支持,还特意要了内务府那边一个颇能干的官吏来帮着里外张罗。

紫菀带着小丫头端了新出炉的点心送上来。

荀卿染拿起一块尝了一口,抬头间,就看见陈德家的在亭子外,似乎要走上亭子来,又有些犹豫。

“那不是陈德家的,叫她过来说话。”荀卿染吩咐道。

陈德家的跟着小丫头进了亭子。

“奴才见过王爷、王妃。”陈德家的冲着齐攸和荀卿染行了礼。

“有什么事就说吧。”荀卿染道。

陈德家的脸色有些为难,她也是荀卿染的心腹,竟有事让她为难成这样,不仅荀卿染,周围众人也有些奇怪。

“王爷、王妃,奴才不知道这事该不该说…”

原来陈德家的最近在芷园和荀府间往来,方氏多次捎话要见荀卿染,这次更是说了狠话,说是荀卿染若不去见她,她便要绝食而死。

“太太已经两天水米未进,老爷知道了,很是生气,说太太又作怪,不用管她。”陈德家的道,“只是奴才瞧着太太那样,不像是说笑的,如今临近二爷的婚期,若真闹出点事情来,后悔就迟了。”

荀卿染放下手中的点心。方氏在荀府早就不再当家管事,凡事也没她说话的余地。但是毕竟荀大老爷没有休了方氏,那方氏就还是荀卿染姐弟的嫡母。如今正如陈德家的所说,荀君晖成亲在即,方氏这是用死来要挟。那边自然有人细心“照看”着方氏,但若方氏一心求死,真的出了事,难免会在荀君晖的婚事上留下阴影。

“你能想着来告诉我,做的很对。”荀卿染点头对陈德家的举动给予认可。

方氏会用什么做筹码,所求的是什么,荀卿染略一思忖,便心中有数了。

“我就回去见见太太吧,也好安抚安抚她。…以后明华进门,也好相处些。”荀卿染转过头和齐攸商量,“还得王爷跟阿泽说一声,借周嬷嬷一用。”

齐攸瞟了荀卿染一眼,点头答应了。

“快去快回,那温泉池子的图也该送来了,要你点头才好让他们动手修改。”

荀卿染的马车在荀府二门停下,荀大奶奶已经带着几个女儿和儿子并一干丫鬟仆妇跪地迎接。荀卿染下了车,随行的丫头将荀大奶奶搀扶了起来。众人簇拥着荀卿染,便到梧桐院中来了。

“来给你们姑母磕头。”等荀卿染在座上坐下,荀大奶奶又叫了几个女儿上来。

荀卿染摆摆手,让人将几个女孩扶起来,又叫许嬷嬷将准备好的东西赏赐了下去。几个女孩都是一双玉镯、并两端上用的尺头。因大姐儿年纪略长,另外赐了两挂珊瑚珠串。至于荀家长房唯一的男孙,则是赐了十个笔锭如意的小金锞子,另有一套笔墨砚台,并两本字帖。

荀卿染将几个孩子叫到自己身边,嘱咐了一番,这才让她们退下。

荀大奶奶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角,连声地感谢荀卿染。

这次王家一门败落,是荀卿染疏通关系,将王三公子与荀淑芳在荀府偷情一事压了下来,当然,她这么做也是有条件的。

“…都已经收拾好了,等二弟成了亲,咱们一家就上路。”荀大奶奶道。

荀卿染看了荀大奶奶一眼。

“道理我就不说了,大奶奶也该明白,这是最好的选择,不论是对大哥,对你,还是对几个孩子。”

荀家已经为荀家大爷安排了外任,只等荀君晖成了亲,荀家大爷一家就会离开京城。荀家为荀家大爷安排的是远在云南的一处偏远小县城。那里的生活自会比较艰难,但是却也远离京城的是非。

“我明白。”荀大奶奶道,又去擦泪,她心里明白,这辈子要想再回到京城,只怕是难了。

荀卿染收回视线,雁过留声,荀大奶奶的名声在京城是彻底的臭了。永昌伯那边实际上已经与这个女儿断绝了关系。荀卿染并不同情荀大奶奶,只是可怜荀大奶奶几个女孩儿,尤其是大姐儿。

“请太太过来相见吧。”荀卿染吩咐道。

“知道王妃今个儿来,…四姑奶奶也在。”荀大奶奶小心翼翼地问荀卿染,“王妃要不要也见一见。”

荀卿染点了点头,“一起见见吧。”

荀大奶奶答应一声,忙带人出去,一会功夫,就见荀淑兰扶着方氏从外面走了进来。

荀卿染正低头喝茶,方氏走进来,站在那轻咳了一声,荀淑兰轻轻拉了拉方氏的袖子,便都跪倒在地,行大礼参见

荀卿染抬起头,让人扶了两个人起来。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两个人,不由得仔细打量。

方氏头发斑白,一脸的老态,身材却格外富态,或者确切地说是臃肿。而荀淑兰却与方氏正好相反,瘦的几乎支撑不起那华丽的衣裳。

“坐下说话吧。”荀卿染温声道。

方氏轻轻哼了一声,眼睛瞪着荀卿染,似乎是十分不满。荀淑兰却低眉顺眼,拉着方氏在旁边的绣墩上侧身坐下。

荀卿染打量了这母女一眼,心中颇有些感慨。

方氏挺直腰板,端着架子,也在打量荀卿染,目光中的敌意、愤恨与算计毫不掩饰。荀淑兰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就算偶尔抬头,脸上也总是带着笑,那笑容中带着讨好和怯意

方氏不说话,荀卿染也不先开口。

她不急,急的是方氏。

果然,方氏等不到荀卿染开口,只得先开口说话。

“三…”方氏一个字刚出口,衣袖便被荀淑兰扯了一下。

看着女儿憔悴的脸,方氏再次开口,声音便不像方才那样尖锐。

“姑娘如今做了王妃,只知道看顾弟弟,难道忘了还有嫡亲的妹妹。哪个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好歹是同父所出。如今你这妹妹的处境,我不信你不知道。你就算不顾念亲情,难道就不顾脸面。人家欺负你妹妹,你脸上就好过了?”方氏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一开口便刹不住了。

荀卿染皱了皱眉,方氏的话很难听,态度很不对头。

“娘,”荀淑兰叫了方氏一声,又站起来,冲着荀卿染福了一福,“母亲她这几年身子不好,因此带累的脾气也不太好,说话冲撞了王妃,还请王妃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要放在心上。”

“妹妹坐下说话。”荀卿染看了荀淑兰一眼。永庆郡王府的事情,她略有所闻,荀淑兰今天的模样,可见那位郡王(老郡王去世,原来的世子如愿承继了郡王的爵位)和其宠爱的侧室的手段。

方氏见荀淑兰伏低做小的模样,却是一阵心疼。

“…你如今有这本事,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兰儿本该一辈子富贵无忧,却受了这些的苦楚。如今只怕又要性命不保。我活着还有什么念想,干脆一头碰死了。你们姐弟俩,就算飞到天上去,我还是你们的嫡母。我死了,你们敢不为我带孝,你那郡主弟媳妇也没法进门。”方氏恶狠狠地看着荀卿染。

“娘,娘你不要这么说。…王妃,母亲她不是这个意思。她是心疼糊涂了。”荀淑兰流泪道。

荀卿染淡淡地看着方氏,时至今日,方氏还以为凭着嫡母的身份就能威胁的了她。

“我有些倦了。”荀卿染站起身,“要去歇一歇。这有一位故人,正好陪着太太和妹妹说说话。”

荀卿染话音刚落,宝珠便领着周嬷嬷从外面走了进来。

荀卿染指着周嬷嬷对方氏道,“不用我说,太太也还认得她罢。这是太太身边的老人儿,正可以和太太聊聊过去的旧事,比如说枫林染为何闹鬼…”

方氏脸色顿时惨白如纸。

“对了,她后来又跟了大姐姐,也能将大姐姐婚后的日子好好和太太还有四妹妹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