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不能喝。”二郎喝断。

“孟婆汤不能喝?”无颜又渴又急,“我很渴,我真的很渴呀。你不让我喝孟婆汤,那喝什么?”

“喝了孟婆汤,你就什么都忘了,关于生前所有的记忆,所有的爱恨都将烟消云散。是的,你可以去投胎,可以经过轮回、转世还阳,可是你再不是钟无颜,你的过去,将变得毫无意义。你的死,也就变得没有价值。”

“我的死,本来也没有价值。也许忘记,才是最好的选择,从此,我将不再痛苦绝望,也不用再等待了。”无颜黯然神伤,她看着老鬼,既有同病相怜的同情,又有些自愧不如的好奇,“你在这里等了六十年,不投胎,也不喝水,那不是很寂寞?”

“不,怎么会寂寞?我很忙的。”老鬼认真地说,“我要忙着学习,还得忙着思考,忙极了。”

“学习?难道地府里也有大学的吗?有没有什么部门颁你一张地狱文凭?还是小鬼也要靠文凭找工作?”

“鬼当然有工作。”老鬼对无颜的嬉笑态度颇为不满,更加正色地说,“不过鬼不需要文凭——文凭是什么?”

“文凭就是学历证明。”

“学历又是什么?”

无颜这时候想起来,这是一只死于六十年前的鬼魂,而且是戏子鬼,他的生活圈子里,大概是没有学历与文凭的概念的。于是她言简意赅地解释:“学历就是你的受教育程度,是念到了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你们那会儿有留学生吧?就是出洋留学的人,那就是学历了。他们从国外回来,总要混一张文凭,用来表示他们的学习成绩。”

老鬼似乎有些明白了。他抬起头看着远方,若有所思。然后,他说:“你外公就是有学历的人,他出过洋留过学,他一定会有文凭那玩意儿。”

无颜不想他想起伤心事,打断他道:“那么地府里没有学校,也没有学历的了,你在学习什么呢?”

“学习关于地狱的知识,思考死亡的问题。”老鬼高深莫测地回答。

无颜被他过度认真的态度弄得有点儿啼笑皆非,问:“那你思考到一些什么呢?”

“关于死亡,我想,死亡其实是一种方式,人的死亡方式代表了他的生存方式,换言之,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的死亡方式。”

无颜渐渐收起笑容,开始思考道:“那么你认为我的死亡是什么方式?又代表什么意义呢?”

“你?你的死亡是一种假象:表面是意外,实则是自杀。”

“不,我并没有想过自杀……”

“也许当时你并没这么想,但是你的潜意识选择了要这么做,你的内心渴望毁灭,用毁灭自己来毁灭世界,拒绝你所不愿意面对的,这就是一种自杀——是你的死亡方式,也是你的生存方式。”

无颜只觉心里像被重锤敲了一记似的,怦然震动。是这样吗?老鬼的话说中了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肯承认的心事。“一再爱上你的背影,一再相逢在梦中,即便转身也不能忘记,你是天边最远的那颗星。”她得不到令正,等不到令正,却又忘不掉令正,于是自欺欺人,于是守株待兔,于是作茧自缚。“谁的爱情不曾流泪,谁的痴心不会伤心,如果大声喊出你的名字,会不会惊飞了飘忽的流云……”

自杀,原来她的死是一种自杀。她不想看到令正和瑞秋在一起,她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失败与绝望,她大声喊出了他的名字,惊飞了天边飘忽的流云,于是,她用死来回避这个事实,她的死,其实是一种自杀!

老鬼二郎看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愈发循循善诱:“喝过孟婆汤,你可以不再渴望和痛苦;但是不喝孟婆汤,你却可以拥有灵魂。”

“灵魂?”无颜蹙眉,“根据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灵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其实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那我们是什么?”二郎对课本知识嗤之以鼻,接着侃侃而谈,“如果没有灵魂,一个人的生前便是虚无,死后也是虚无,生命便是两段虚无中的一小段实体,也只能是虚无——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呢?”

“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看法吧?没有人真正见过灵魂,它不像肉体那样可见可触,而只是一种想像。”

“没见过的就不存在吗?”老鬼呵呵地笑起来,“钟无颜,你在生前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你却相信别人告诉你的一切;现在你终于睁开眼睛,看到地狱和鬼魂了,你却说它们是虚构的。”

“但是这里只有你和我,也许你和我也只是一个梦、一个虚构,因为你我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没有一种科学理论承认我们的客观存在,所以,这仍然是一种主观想法,是吗?”无颜同老鬼辩论起来。她在生前一直是个伶牙俐齿的好辩才,参加过多届全国大学生辩论赛都罕有对手,没有想到,竟然在地狱里遇到了一个。

老鬼游荡地府六十年,参透生死玄机,讨论起灵魂学,那真是滔滔不绝,振振有辞,而且他所使用的技巧,完全是大学生辩论赛上的调调儿,充满了设问与反问、以及大量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什么是性格?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情绪?这些都是不可触摸而客观存在的东西。那么灵魂为什么不是客观而是主观呢?理智不能控制情感,行为不可摒除记忆,命令也不能禁止欲望,这是为什么?灵魂!因为人是有灵魂的,生前灵肉一体,死后灵魂则自由。死亡并不代表消失,就像生命也不完全代表存在一样。”

“如果你的说法成立,人生前为人,死后为鬼,世界便不能循环,生死也无法更替,那么,人世间岂非充满了这些看不到的灵魂?”

“也未必。有些人在生前也没有独立的灵魂,死后便只好连灵魂一并死去,他们的灵魂不足以脱离肉体而存在。”老鬼颇为自矜,“而且,肉体的生命是有期限的,灵魂也一样,也不是永远不灭的。人有寿夭,鬼有强弱,它们大多存不了太久。但是我的想念和欲望太强烈了,它们让我的灵魂支撑了六十年,已经很累了。而我还将继续支撑下去,直到大限来临。”

无颜有些默然,六十年的等待,只为了一个爱的答案。而爱与死亡,难道不是一样的虚无吗?也许二郎的话是对的,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鬼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爱情一样的东西,你看不见,但是只要你相信,它就存在。无颜在心里默默地苦笑了一下,难怪人们要说“婚姻如坟墓”呢。

“现在,你还要喝孟婆汤吗?”老鬼二郎问,“大多数人都宁可为了一碗孟婆汤把灵魂出卖了。但是你,你是钟无颜,你有这么强烈的爱和恨,你真的要忘记一切吗?”

“或者,我根本不应该记得那一切。”无颜叹息,“你和我外婆,至少轰轰烈烈地爱过,甚至计划私奔,你等她,总还是值得的;而我,根本就是一场单恋,即使我记得那爱情,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已经自杀一次了,这不就说明我已经决定停止爱他了吗?那又何必保留着爱的记忆?”

“不对。你选择死亡,不是因为想要停止爱情,或已经决定不再爱他,恰恰相反,是因为爱得太深、太强烈,强烈到无从表示,于是以死亡的形式来延续和升华,这是对死亡形式的另一个层面的解释,或许比自杀的说法显得稍微积极些。”

“哗,真是你想怎么说都行啊。”无颜简直要对老鬼的善辩顶礼膜拜了,“怎么这么快你就变了说法?”

老鬼呵呵笑着,指点无颜看对面那个正往奈何桥上索汤喝的新鬼,那只鬼还很年轻,一头长发,满脸烟容,走路如游魂,没等煎过已经像下了油锅的样子,一望可知是因吸毒致死。老鬼说:“活着的人以吸毒来忘记痛苦,死去的人借孟婆汤安慰饥渴。其实都一样。吸毒的人在吸毒的时候会以为自己上了天堂,但是周围的人却看着他说‘啊,这个人在地狱里’。这说明什么呢?对我这个真正在地狱里生活了六十年的老鬼来说,他还在人间——这就是辩证。所以说,任何事都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包括爱情和死亡。”

无颜已经对二郎佩服得五体投地。她远远地望着奈何桥,望着桥上的孟婆,望着孟婆手中的汤盏,看一个又一个的新鬼失魂落魄地走来,向她讨一盏汤,一仰而尽,再失魂落魄地走开。她看到一对殉情的恋人,上奈何桥都要手牵着手,然而喝过一碗孟婆汤后却各行各路,形同生人。

不,她不要这样的残忍,她不要忘记令正,即使他带给她的痛苦远大于快乐,但痛楚于她也是难得的痛楚。人们不会因为多刺就放弃玫瑰,又为什么要因为疼痛而拒绝爱情,或者是爱情的记忆呢?

都说盖棺定论,都说一死百了,原来还不尽然,还有选择——在喝一碗孟婆汤和不喝那碗孟婆汤之间。

要不要忘记?要不要结束?无颜有些犹豫。她是不甘心忘记令正的,除了令正,她生前好像也没有特别值得记忆的事情;可是记着他又怎样呢?她已经死了,他们不结束也得结束,没发生也只好放弃,不由她选。

“可以选,可以改变。”老鬼就好像听到她的心声,诱惑她,“如果你按照我说的话去做,你可以再活一次,可以有希望跟令正在一起。”

跟令正在一起?无颜生前想也没敢想过,难道死后可以奢望吗?难道死亡可以比生存有更大的权力和能量?她难以置信,然而却燃起希望之火,她目光炯炯地看着老鬼,等他细说——

“地狱里有地狱的规矩,就好像奈何桥、孟婆汤、煎鬼,还有轮回,这些都是规矩。规矩教每一个鬼应该忘记前生、脱胎换骨、转世为人。但是所有的规矩都会有例外,这例外则是一些特殊的规矩,比如拥有前世记忆的再生人,两世姻缘,或者还魂夜,都是针对特殊的鬼制定的一些特殊规矩,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规则,你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穿越阴阳两界,掌握自己的生死,不过,仍然有限度。”

无颜越听越迷茫,然而迷茫之中仿佛有一线光明射入,她知道她正在接近那光明的核心,那将是决定她生死意义的一个大秘密,如果她知道了那秘密,她的生命将会因此而不同——然而,她的生命难道不是已经结束了吗?当她冲向车轮的刹那。

二郎说,那是一种自杀,同时又是爱的升华,她的意念超越了死亡本身,因此如果她拒绝一碗孟婆汤,她便将拥有灵魂,而她的灵魂,会具有某种能力,超越生死与阴阳界。

无颜有些懂得了,她看着二郎说:“那么我该怎么做?”

“第一,不喝孟婆汤,决不忘记任何事,不忘记生命的每分每秒、点点滴滴;第二,非但如此,你还要回去拾起你前生所有的脚印,珍藏它们,将它们当作礼物奉献给阎王,以作为不喝孟婆汤的补偿——要么忘记所有的一切,要么承担所有的一切,这就是地狱的规矩;第三,当你完成使命重新回到地狱的时候,必须带回你所爱的人的灵魂,那么你们就可以一道重生,在来世相聚,完成今生的心愿,这便是传说里的再生缘。”

再生缘?无颜悠然神往。她可以和令正结一场再生缘,在来世终于比翼双飞吗?

“但是,我该怎么才能回到人世间去拾那些脚印呢?”

“你今年几岁?”

“什么?”无颜一愣。

“你今年几岁?”老鬼再问一次。

无颜只得回答:“二十五岁,怎么?”

“那么你会有二十五天时间。”二郎解释,“我会替你打通所有关卡,让你回到人间,但你只有二十五天时间,每天代表一年,从你的二十五岁倒数,逆水行舟,回到你出生的日子,把你的死后与生前连接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得到裴令正的爱,并带他的灵魂一起回到地府,那样,你们便可以一同转世重生,并保有今世的记忆。”

“真的?我真的可以回去人间?我可以再见令正?哦,我可以真正地看见令正了!”无颜兴奋起来,又有些紧张和不确定,“回到人间后,我仍然可以看见吗?我会不会又变成一个瞎子?”

“选择权在你。”老鬼微笑,“这里又牵涉到一个规矩,你并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回去,而要等待契机:只有当一个与你年龄相仿的女孩突然丧生,而裴令正恰好经过其间,你才可以趁她阳气未散的片刻还阳,并及时出现在裴令正面前。如果这女孩是不盲的,那你便不会盲。”

“那有多难!”无颜惊呼,“一个人一辈子都未必会恰好碰到另一个人意外丧生,而且我也不想有另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因我而死。”

“但这就是规矩,也是为什么人间会有‘替死鬼’的说法的由来。很多鬼魂为了还阳,就想办法害人,好借他的阳气。”二郎看着无颜,“但我知道你不会那么做的,所以,我们只有等待,听天由命,如果你该回去,自然会有人死得其时。”

又是等待,也许,这就是命运了,无颜又一次感到绝望。绝望,也是自己的命运吧?她看着老鬼说:“对不起,我不想还阳。”

“什么?”老鬼又惊又怒,他费了这半天唇舌,又是辩论又是诱导又是讲解规矩,难道全是白搭?

然而无颜很坚决道:“如果我听你的,很可能会像你一样,等足六十年却仍然什么也等不到。或者不用六十年,令正和瑞秋都已不在人世,那我也不用等了,还是要孤零零地喝了孟婆汤去投胎。与其那样,不如现在就决定放弃。而且如果再生缘的代价是让令正青年辞世,那我就是谋杀。我宁可不要灵魂,不要记忆,而只要一碗孟婆汤。”

阴风飒然,泉声呜咽,幽灵的磷光飘荡,那些是犯了错的游魂。游魂失去了投生的机会,又无力重返阳间,只得化为一点星火执著地游荡,直到魂飞魄散的那一天。

“那么在你喝孟婆汤之前,把你的故事告诉我,好不好?”老鬼二郎长叹一声,请求着,“我已经等了小翠六十年了,好容易等来了你,总要多聊一会儿吧?如果你喝了孟婆汤,就把什么都忘了,那我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这是一个公平的提议,也是一个令人不忍拒绝的请求。无颜点点头,尽量有问必答:“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我外婆吗?她在我出生以前就失踪了。”

关于外婆的记忆,是一尊冰冷的石膏像。她就伫立在钟家花园的水池里,立了半个多世纪,任风吹雨打,自青春长驻。

瑞秋对无颜描绘过石膏外婆的形象,然而怎么听都不像一个真人;吴奶奶曾偷偷地给无颜说过一些关于外婆的传闻,都是她在钟家服侍多年零零碎碎听来或者猜测的,没有多少可信度,因为连她也没有见过外婆。

外公就不同,在无颜的心目中外公是无所不能的神,他威严、庄重,著作等身,永不出错。是他让她可以在正常人的学校里一直读下去,一直升学,直到考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的。偶尔他也会对无颜聊几句关于外婆的旧事,说她是美丽优雅的大家闺秀,还给她读过一首外婆的诗:“处处听风雨,夜夜总关情。蜡炬心不死,滴泪待天明。”这大概就是外婆给无颜留下的最实在的纪念了。

“处处听风雨,夜夜总关情。蜡炬心不死,滴泪待天明。”

老鬼重复着,震荡不已,小翠的这首诗是为他写的吗?写在他们分离的日子里?她思念他而至彻夜不眠吗?

无颜不理会他,无奈地看一眼奈何桥边孟婆手中那碗致命的汤水,咽下渴望,继续讲自己的故事——

她一天天地长大,从毛绒绒小囡长成水灵灵少女,长成大姑娘,上大学,找工作,但是外公并不见得老,他还和她记忆中的一样,还是那么帅,那么潇洒,从容而有风度。

他就是有那种威严,可以把时间也拴得住,只许他来支配它们,不许它们来改变他。

如果她愿意,他甚至还可以让她继续读研,甚至攻博,可惜她晚生了那么多年,不然说不定他就可以做她的导师。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只要她愿意,他仍然可以为她找最好的导师,给她最好的教育,只要她愿意。

但是无颜却不愿意再读下去了,她不是不喜欢读书,正相反,她简直太喜欢上学了,因为她喜欢用成绩单来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和明眼人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不过既然要做一个普通人,那么她更渴望工作,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她想花她自己赚的每一分钱,完全凭自己的能力生存。

外公为她介绍了许多工作,很多条件优厚,环境轻松,但是她拒绝了,说好了要靠自己,她怎么都要让自己来安排自己一回。她真的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盲人学校当老师。

盲人学校的老师也都是明眼人,但是她去应征的时候,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差没有起立敬礼了——有什么比让一个盲人老师来教导盲人更可以鼓励他们成材的呢?他们好像忽然发现了盲人教育的新领域,并且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学校的一大新闻点,说不定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带来师资力量以外的利益。

不需要经验,不需要考核,只要她站在这里,手持一张常规大学的毕业文凭,仅凭这个就足够了。文凭,在人间是会说话的。

“你是一个好老师吗?”老鬼问。他渐渐专心,听得出了神。

“我是个好老师。”无颜答,“学生们都很尊重我,喜欢我。”

“你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也会给他们讲故事吗?”

“是的,我给他们讲书本上的故事,也讲我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说,盲眼人也可以做得很好,比明眼人更好。”

“那么你死了,他们会哭吗?”

“他们会哭得很伤心。”无颜也有一点儿伤心,想哭。是啊,她死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那些学生呢?她死了,那些学生怎么办?他们一直很尊敬她、喜欢她,把她当作榜样,可是她竟然自杀,这是什么榜样?

无颜真切地忏悔起来,看着桥下的黄泉久久不说话。也许她真的该回去一次,也许她回去的意义不仅止于令正,也许她生存的意义并不像她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单薄。

但是老鬼想听故事,这会儿不想讨论生存与死亡,他催促她说:“你做了老师后,又见过裴令正没有?”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裴令正。”无颜黯然地答道。

曾经,她一直想看见令正,深爱一个人,却不能知道他的长相,那不成了网恋或笔友?

无颜曾经问过瑞秋:“瑞秋,令正长得什么样子?”

“令正哦,他好英俊、好帅,头发不长不短,又很温柔……”瑞秋说着说着便渐渐离题,而且声音里充满笑意,仿佛湖面的涟漪漾啊漾地要溢出去。

于是,无颜知道瑞秋也喜欢令正。

无颜是早已打定主意不要同瑞秋争的了,但是她不能不同自己争。她的争的方式却不是进取,而是等待。她的等待也不是得到,而是绝望……

老鬼说得对,她的死是一种自杀,是逃避。不仅仅她的死是在逃避,其实她生前也一直在逃避着,从她知道瑞秋也爱上了令正那一刻起,她就在努力地回避这个事实,她躲着令正,也盼着令正。

“裴令正!”忽然,老鬼指着黄泉叫道,“那个男孩子,是不是裴令正?”

黄泉在这一刻忽然变得温柔清亮,涟漪里有不确定的男人的倒影,那是一个英俊的年轻的男人,他是谁?

第六章 阳间:雪孩子与少女云

令正走在地铁站里。地铁通道,是否最接近黄泉的地方?

他在这一刻想到了无颜,不知原因,只是想到她。恍惚觉得,这一刻,她也在想着他,在呼唤他,他分明地感受到她的气息,觉得离她是如此接近,仿佛脱口就会叫出她的名字,而当他一旦叫出,她就会立刻出现在他面前。就好像,“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依稀记得那年冬天,他已经毕业,瑞秋和无颜读大四,寒假时去北京实习,他趁了周末去看她们。是个下雪天,上海学生没见过真正的雪,十分兴奋,都忘了冷,拥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他和瑞秋也在其中。无颜观战,不,或者应该说是“听”战。她远远地站在操场的角落里,听着男生女生在跑来跑去,嬉笑怒骂。她也一样微笑着,分享他们的快乐与自由。

她那样孤独地站在操场的边缘,形影相吊,却毫不自伤,笑容如春天般和煦。他偶然回头,看到她的笑容,又感动又钦佩,忍不住走过去,将一个团好的雪球塞在她手中,叫道:“来,打我!”说罢转身便跑,一边挥手叫着:“看你打不打得中?”话音未落,只见无颜一扬手,那雪球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准确地砸在他的胸前,他中弹,夸张地大叫:“哇,我死了。”仰面便倒。

无颜笑着拍手,跑过来拉起他,叫着:“打中你了!打疼了吗?”她笑得那样畅快,那样灿烂。他看着她,为那个笑容而喜悦,而迷惑。如今想来,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对她真的只有同情和赞赏吗?难道没有一丝一毫的亲昵与爱慕?

那一天,他教无颜堆雪人,先做身子,再做头。无颜团着雪球,笑着,说:“好冰。”令正也笑,说:“是很冰,冰清玉洁。”无颜便说:“冰雪聪明。”令正又说:“冰肌玉骨。”无颜接下去:“冷若冰霜。”令正再接下去:“冰魄寒光。”无颜说:“一片冰心在玉壶。”令正便说:“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颜说:“冰刀霜剑严相逼。”令正便说:“碾冰为土玉为盆。”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十分热闹,从成语到唐诗,从纳兰词到《红楼梦》,内容是在说冰说雪,语气却是如火如荼。无颜玩得很尽兴,令正的心里也十分快活,好像回到小时候,在乡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掏蟋蟀捉青蛙,心头暖融融,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妙语如珠,口齿和脑筋都比往时来得灵活便捷,恨不得在雪地上打滚撒野的那种快乐。和瑞秋在一起时也快乐,但和这种是不一样的,和瑞秋在一起,要小心地猜测她喜欢什么、要想着法儿逗她欢心,但是和无颜在一起,他只要做回他自己,把自己完全解放开来,就可以很高兴、也很让无颜高兴了。无颜之于他,有点儿像旧相识甚至是乡亲,有点儿像邻家女孩甚至是妹妹,有点儿像多年老友甚至是知己,有点儿像儿时玩伴甚至是哥们儿,有点儿像生死之交甚至是——他自己。

在令正的人生中,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她好像是另一个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另一半,与她谈话,没有一丝一毫的压力和隔阂,没有男生和女生交往时必然的生涩和顾虑,有的只是温和的快乐,轻盈的笑容,以及饱满的青春。如果令正当时可以静下心想一想,理智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感,也许他就会明白无颜才是他最恰当的爱人,而在他心里,其实也早已印下了她的影子。然而令正天生是这样一个乐观单纯的人,他先入为主地选中了瑞秋,便只相信他所知道的感情,而从没有想过要去挖掘什么潜意识。至于和无颜在一起所感受到的那种不寻常的快乐,令正给自己的解释是:助人为乐。

堆着雪人,令正给无颜讲了一个雪孩子的故事,说是雪孩子隔着窗子看到屋里的壁炉,以及炉中那温暖明亮的火焰,觉得无比欢喜羡慕。她爱上了那火焰,只想离它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于是雪孩子走进了屋子,她感觉自己整个融化了,变得很软,很虚弱,可是她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她不顾一切,只想拥抱那火炉,她化成了水,在炉壁上烤干了,变成一阵气体升起。然而她的灵魂,将在跳跃的火焰里重生,完成一个爱的故事。

无颜听着,大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半晌,她说:“又是一朵少女云。”令正不解,问:“什么是少女云?”于是,无颜也给令正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从前有一个少女,跟母亲一起住在海岛上,那是一个孤岛,只住着她们母女两个人。然而有一天,海上驶来一只船,载来了一个英俊的少年。女孩看着那少年系缆岸边,心动神驰,只觉得这很好、很美,看得呆了过去。少年看到了那清丽的女孩子,也觉得她很美,他牵着她的手,一同拾贝壳,听海浪,看月亮升起。但是母亲的喊声响起来了,那是每天黄昏都会响起的声音,是叫女孩回去吃饭了。女孩回到家里,彻夜不眠,一直想着那个少年,想着明天又可以与他相聚,一起听潮、看月。然而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母亲紧锁了房门,竟然将她软禁了。母亲在门外说,不可以爱上男人,不可以交付一颗心,那样,下场会很惨的。女孩哭了又哭,求了又求,母亲只是不为心动。女孩每天守着窗子,看着天边的云彩飘来荡去,痴痴地想:如果我能变成一片云就好了,如果我能变成一片云,就可以自由地飞出去寻找那英俊的少年了。这样子过了许久,一夜女孩醒来,却发现房门开着。难道母亲不再拘禁她了吗?女孩奋起所有的力量,跌跌撞撞地跑下山去,来到海滩,这才发现少年的船已经开走了。大海茫茫,哪里看得到帆船的影子?女孩伤心极了,哭了又哭,哭了又哭,眼泪哭干了,眼里流出血来,血也流干了,她忽然变得很轻,变成了一片云,飞起在天空。少女云飘飘荡荡,孤独地寻找,热切地盼望,寻找着那个惊鸿一瞥的少年……

无颜说到这里停下来,默默地抚摸着雪人的脸,令正听得出了神,急着问:“少女云找到那少年了吗?”无颜说:“找到了,可是那少年已经不认得她了。”

少女云经过一片草原的上空时,看到那少年在草原上踽踽独行。她欢喜极了,心都要炸开来,可是她无法与那少年相遇。少女云哭了,于是化成一阵雨,飞洒而下,轻轻地拥抱着那少年,依依地环抱着他,轻吻着他,呼唤着他,告诉他说:“知道吗?我找得你好苦,好苦,现在我终于找到你了,我们再也不要分开了,好吗?”可是少年听不懂云的语言,他匆匆地跑到一棵树下,抖着衣襟说:“好讨厌的一阵雨,把我的衣服都淋湿了。”云的心再一次碎了,她一生中曾经为少年两度粉身碎骨,一次从少女变成云,一次从云变为雨,然而少年,却两度辜负了她。于是,她第三次粉身碎骨,委落尘埃,消散于无形……

“她消失了?”令正有些震荡,这是一个纯少女式的过于柔媚的故事,柔媚而感伤,很没男子气,但是,却很深地震动了他。他是真的关注那故事的主人公,那朵痴情的少女云。他像一个相信童话的小孩那样热切地追问着,“后来呢?少女云就这样消失了?”

无颜轻叹:“也许不是消失,而是像你的雪孩子一样,化成气体,完成了爱的轮回吧。”

故事讲完,雪人也堆好了,有头有身子,有鼻子有眼,令正还大度地把自己的帽子借给雪人戴。无颜抚摸着那雪人的脸,说:“她好看吗?她有名字吗?”令正说:“当然,她是一个美丽的雪人,应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无颜微笑,正想说什么,瑞秋却插话进来:“那么,她该叫什么名字呢?瑞秋?还是无颜?”她的声音很开朗,可是面容却凛冽,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无颜,那神情几乎是怨毒的。

令正忽然觉得不寒而栗,从那一刻开始,他意识到瑞秋对无颜的友情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应该还有着更深层更复杂的含义。但是他的心性里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向善,只要认定了某个人某件事,便一厢情愿地把她看得完美,即使有些微的不如意,也都会自动自觉地找个理由替对方开释,以保持她在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和至高地位。瑞秋始终是他心头最重要的那个人,他对她的迁就和宽容几乎已经成了生活指南那样约定俗成的习惯。看到雪人时瑞秋那噙在嘴角的刻薄冷笑虽然令他不安,然而他想这也许是女孩子们的本能,再友善的朋友,也是不愿意分享来自情侣的关爱的吧?他想这件事是他的错,他不该光顾着陪伴无颜而忽略了瑞秋,他的注意力是应该时时刻刻放在瑞秋身上的。

那以后,瑞秋开始有意识地回避三人行的局面,令正自然不会主动争取,加之工作忙,瑞秋又已经搬出宿舍与他同居,他几乎很少看到无颜。毕业了,就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两年后在校友会上邂逅……

令正叹息。有地铁进站了,人们依次上车,而他呆呆地看着,不知为什么,脚下只是动不得,眼睁睁地看着车停了又开动,就那样从眼前开了过去。他错过了那辆车。

他看着地铁,想起的却是人生中错过的一辆又一辆的十九路公车,那一年那一天,他从校友酒会中追出来,追到十九路站牌下,不管不顾地拉住无颜,抱住无颜,那不管不顾的一个拥抱,拉开了一场哀婉顽艳的生死恋的序幕。无颜告诉他:“今天是星期五,现在是五点钟,这里是十九路车站,以后,每个星期五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在这里等你。”

从此,星期五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无尽的等待,无边的烦恼,他的理智与情感在纠缠,连他自己也不曾察觉,在这纠缠与挣扎中,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无颜。

他为她烦恼得越深,他对她的爱也越强烈。然而他自欺欺人,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插曲,一场误会,他命令自己要赶紧解决它、结束它,这才导演了和瑞秋同时出现在无颜面前的悲惨瞬间。当无颜义无反顾地奔向车轮的时候,他的心也同时被撞得粉碎。他抱着无颜,感觉到她的生命在自己的怀中点滴流失,他就要抓不住她的身影,留不住她的声音。她对他说:“我恨这个无用的躯壳,如果它不能使我靠近你……所以,我愿意用我的灵魂继续爱你。”

然而,她如何再与他相爱?她的灵魂又在哪里飘流?她可是化成了一朵少女云,行走在他命运的上空?

无颜奔跑而跌倒的情形一次次在他脑海里重演,而每重复一次,便是在他伤痕累累的心上再刺一刀。

一个又一个的星期五,他守在“绮梦”里,等在“绮梦”里,渴望再见一次无颜。如果生命可以重来,给他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做?他会不会走出“绮梦”,一直走到无颜面前,拉着她的手,与她面对面,清清楚楚地告诉她:“无颜,我也同样地爱你,让我们相爱,直到海枯石烂。”

可不可以,让他再一次见到无颜,让他无怨无悔地与她相爱一场?如果是那样,他会不会像雪孩子挨近壁炉那样,化成一阵气体?而无颜,已经为他奔向车轮化作少女云,那还会不会再一次为他从云变为雨?

每一次从“绮梦”回家,他都觉得愧疚,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当他的心如此强烈地呼唤无颜的时候,他的身体,如何再与瑞秋水乳交融?他想她想得这样苦,以致于要紧紧地抱住另一个人来帮助遗忘。可是,那非但不能平复伤痕,反而是双重的愧疚——他辜负了无颜,也对不起瑞秋。

我愿意用我的灵魂继续爱你。可以吗?可不可以让灵魂爱着无颜,而将身体与瑞秋厮守?

然而不等他想明白如何使自己的灵肉分开,瑞秋已经先于他作了决定。她再一次,认认真真、明明白白地对他提出分手。

是个星期五的晚上,他从“绮梦”回来,疲惫而落寞,瑞秋则刚从钟家花园回来,莫明地兴奋,充满了计划与憧憬——计划分手,憧憬瑞士。瑞秋站在窗前,没有开灯,月光透过镂花的窗纱疏影横斜地映在她的脸上,瑞秋高瞻远瞩地说:“分手以后,你可以继续住在这里,我打算先住在钟家,直到出国。钟爷爷一直视我如孙女儿,他说无颜走后,屋子空荡荡的,他很寂寞,希望我能搬过去陪陪他;我在那儿住了那么多年,也习惯了,他们还留着我的房间呢。钟爷爷说,从瑞士回来,我仍可以住在钟家,一直到我出嫁。”

她已经什么都计划好了,井井有条,合情合理,住进温柔富贵乡,向往脂粉繁华地,大好前途,风光无限。说到“他们还留着我的房间”的时候,她的口吻里几乎有种昂扬的意味,颇为自得的。显然她并不为终于分手而伤心,相反,分手于她仿佛脱缰,有种还她自由的意义,她几乎是迫不及待要飞出这屋子,飞进钟家,飞去瑞士。

令正漠然地听着瑞秋的计划,仿佛在听一个不相关的人说着不相关的事,只觉得陌生而遥远,一时想不明白这些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满心里都是无颜,而面前的瑞秋,此刻在他的意识里则是无颜的朋友,他想无颜不在了,无颜的朋友却要住到她的家中取代她的位置,这多奇怪?!然后又隔了好久,他才忽然明白过来,这朋友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自己的爱人。而现在,这爱人在与自己谈判分手。

奇就奇在,他也并不感到伤心,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甚至有些佩服瑞秋,因为她是这么果断、清醒、有条不紊。他从她的身上照出了自己的彷徨、软弱、优柔寡断。

是他的错。如果他能早一点儿认清自己的心,早早地决定心之所向,也许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一场悲剧,三个伤心人,然而错的,只是他自己。他理清思路,平静地告诉她:“那么,祝你一路顺风。你付过的房款我会很快打进你账户里,至于这房子里的一切,凡是你需要的,都可以带走。”

分手如离婚,但是他们处理得非常理智且平和。瑞秋是个自私的女人,却不会无理取闹,她做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分寸和方式,让人家挑不出错,也让自己吃不了亏的。对于这次分手的财产处理,她自己没有出面,却授权弟弟,找了个她和令正都不在家的时间,带着搬家公司来了一趟,看中什么搬什么,直接搬回娘家去就好,她自己反正要搬去钟家住的,不要这些旧家具了。结果,弟弟的决定十分干脆:一样不留。

很公平。令正想,反正那些东西都是瑞秋买的,即使不是她的钱,也是她的主意、她的眼光。对于这个房子,他从来都没有过立场,惟一的原则就是听瑞秋的。因为,他曾经以为她将会成为他的妻,成为这房子的女主人。现在她搬走了,放弃了女主人的身份,却带走了女主人的眼光,当然没错。

要说瑞秋对这房子也的确贡献卓著。她和大多数精明缜密心思久远的上海女孩子一样,是从懂事起就开始在为自己默默地准备着嫁妆的,新郎还没有选定,婚礼的形式倒是在脑海里操演许多回的,甚至连新房的布置也一早都有答案、成竹在胸,只等天时地利人和来完成它。房址是瑞秋选的,令正只在签合同那天来过一次,付了订金,其余概不过问,连装修也是瑞秋一手操办,房中的一桌一椅都是瑞秋的心思,如今瑞秋要走,只带走了家具却没把房子一起搬了,已经很宽容。

令正想,也许这房子会寂寞的,它会比自己更久地记住瑞秋——玫瑰花在瓶中静静地腐烂,薰衣草自动自觉地开成了干花。令正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想念如杂草般疯长,愈发怀念无颜。他想一个女人和一个女人是多么的不同啊,有人在分手时毫不在意六年的感情却只惦着拿走共有的一切;而另一个,则不求结果不问代价地爱着他等着他直到捐出生命。而他,错过了那个真正爱他的人,却与另一个携手六年之久——这世上还有比他更蠢的人吗?

从那一刻起,他就在到处寻找着无颜。

瑞秋出国了,钟自明也出国了,他不但彻底失去了无颜的消息,甚至失去了所有与无颜有关系的人的消息。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毫无顾忌无时无刻地思念无颜,幻想无颜,体味无颜,而再不必觉得自己对不起谁。他的心完全属于他自己,属于无颜。

又一列地铁进站了,人群缓缓地在向车门聚拢,等待停车。忽然,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响彻通道:“有人跳下去了!”地铁发出火山爆发那样的咆哮,几乎刺破人的耳膜。人潮迅速聚拢,拥向肇事地点,令正浑浑噩噩地被人流推着向前,突然之间,有个奇怪的念头一闪:那跳轨的人,可能是无颜!

无颜?令正浑身一惊,如被冰雪,他疯了般的向前挤着,无数杂念涌上心间,无颜撞车的瞬间像电影中镜头叠放那般一次又一次在眼前重复着、叠映着,不,他不能让无颜再死一次,他要去救她!

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幻觉了。自从无颜失踪,他便一直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每一次看到有车经过,他就会觉得难以抑制的心悸,害怕无颜忽然从对面冲出,跌倒在车轮下。人群里只要看到柠檬黄的衣裳,他便认定那是无颜,说什么都要跑上前面对面地看一眼才死心。走在街上,总是忍不住回头再回头,张望再张望,觉得无颜随时会出现。有时睡在梦里,也会觉得无颜好似来到了他的身边,对他轻轻叹息。

他差不多已经认定无颜是死了,因此才可以入梦。他甚至偷偷在夜里给无颜烧过纸。灰蝴蝶在火光中飞起,他看着它们,只觉得心也像那纸蝶般飞起,化烟化灰。

此恨何时已?他不由长长叹息,轻轻地念起一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