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从将玉米和辣椒呈上去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了,虽然丁小桥天天都期盼着,可是,这盼着盼着总没有消息,她放在这上面的心思也就逐渐的淡了下来。可是现在猛地又听见刘杨提起这个事情,她的心一下子乎就跳到了嗓子眼。连连问道:“刘大叔,你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这还用说,当然是好消息了,这样的好事儿,辅政王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要知道我们庆国虽然国力不算差,但是这粮食的储备比起康国来就差的远了。我们现在是跟康国没有打,但是,谁说得准什么时候就开战了,这要是一打起来,我们可是耗不起啊。现在有了这东西,全国一推广,攒个三五年,还怕什么康国啊!”刘杨吱溜的喝了一口高粱酒,眼睛眯起来笑呵呵。

第266章 许可

对于玉米和土豆的推广,丁小桥是一点都不担心,毕竟这个是千秋万代都有功利的事情,没有一个执政者会放着这样的事情放着不用的。她现在更想知道的是辣椒的事情,对于辅政王能不能让这辣椒普及下来丁小桥可是一点底都没有。毕竟这辣椒,算得上是辅政王亲妈的遗物啊,她不但没有恭恭敬敬的好好保存,还给种出来吃了,这这这,这种行为,无论怎么想好想都是挺不能原谅的。不过,丁小桥难免还是有一点的侥幸心理,毕竟这些执政者的心思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随便揣测的,说不定他们的脑回路构造和她不太一样,也就同意了……

就在刘杨传了消息没有天,这工地上就要放假了。这过年是中国人的大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这过年都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但要多发钱,还要早早的放假。所以尽管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工地上还是放假的,这一次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才会重新上工了。

如此算来,一来一回就是两个月的时间。看来,自家的这个小吃馆差不多也可以收拾收拾过年了。

就在要放假的前一天,王都的来的旨意终于下来了,宣旨的人并不是孔让也不是十里,而是一个看起来官职很大的文官,丁小桥悄悄的趁着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打量了一下那个官员,才忍不住叹息,这电视剧真是害死人啊,她原来一直以为这古代宣旨都是太监,现在才知道,哪有太监宣旨的道理,对待嫔妃什么的她是不知道了,但是对待外面的人,这绝对不可能是太监出来宣旨的,毕竟,太监这种无根的公务员,在古代的地位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旨意上之乎者也的一大篇,听得丁小桥晕乎乎的,她小时候学过文言文,不过那完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早就已经还给了老师了。她偷偷的去看身边跪着的丁五郎还有曹宿生他们的脸色,虽然他们也是伏在地上,不过跟他们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的丁小桥还是很容易就看见了他们的脸上的表情。他们的嘴角挑了起来,看得出一个个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如此,丁小桥的心就放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这旨意终于算是宣完了,那个文官将圣旨交给了跪在最前面的十里,随即便有两个人将十里给扶了起来,那个官员恭恭敬敬的朝着十里弯腰行礼道:“十里公子,辅政王知道您在这里监工修建皇庙很是辛苦,本想着这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了,可是,一事不劳二主,再加上,辅政王实在是信赖您,所以,这事还是辛苦您了。”

十里的脸上除了谦卑的表情之外,再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情绪,他甚至微微的勾起了唇角,显得温润如玉般美好:“陛下和辅政王能够信任我一个兴国之人本来就是十里的之福,这些事情十里自当勉力,请大人转告陛下和辅政王,十里定然不负重托。”

十里的回答让宣旨的文官十分的满意,他们又说了一些场面上的话,那文官便退到了一边去了。这玉米和土豆本来是在这十里管辖上发现的,自然这怎么耕种的事情也要由他来安排。丁小桥是不知道辅政王让十里这样一个质子来管理这样重要的事情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打算,不过,这些事说到底也和她没有太多的关系。

十里并没有直接跟他们说话,更是将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孔让,就转身离开。这摆明了态度,是不想插手的。

丁小桥看了一眼十里离开的背影,在十个侍卫的掩映下,他那并不算高大的身影,倔强的挺立着,像是一株骄傲的小松树,春风化雨都无法动摇半分。而后,她收回了目光,这样的少年啊,能遇见已经是幸运,至于他的命运他的选择他的未来会怎么样,永远不会也不要跟她有一丝的联系。

新帝知道了这玉米和土豆的事情非常的高兴。

这当然是明面上的意思,实际上他一个五岁的孩子知道个屁,只怕他连大米和小米都没有分清楚呢,怎么会明白这玉米和土豆的高产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想来这觉得非常高兴的人当然是辅政王了。不过,话里话外还是不能这么说的,尽管大家都知道,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嘛。

按照圣旨里的意思是,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真的能像是上报的那样得种出这么多的产量的话,就可以在全部大面积的推广,也不用让农民们上那么多的税了,又可以丰富国家的国库。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再试种一年,要分别放在不同品质的土地上种植,而且要记录下这各种土地上的产量,最终总结以后上报。而这试种的人家还是选择丁家,毕竟是人家第一次种的,对于现在要怎么种还是驾轻就熟了。

针对于圣旨这个说法,孔让和丁修节以及米林详细的制定了今年播种的数量以及分别用什么样的土地种植这些规划之后,他这才对于丁小桥说:“丁小姑娘,我这里还有一份陛下的口谕带给你。”

原本这圣旨上并没有提辣椒的事情,丁小桥的心思就有些歇了,只想着在想点别的什么办法去弄到这个辣椒的许可证,可是现在听到孔让这个话,她又忍不住激动起来,现在卡起来,好像这个事情还是很有门的啊。她的眼睛瞪大老大,望着孔让,以一种极为明亮的目光,灼灼的望着孔让,不免让孔让这个中年大叔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轻轻的清了清嗓子之后对着丁小桥说:“我估计丁小姑娘已经多少猜到一点了。”

“您说的是满枝红的事情吗?”丁小桥乎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立刻就开口问道。

其实当丁家人所有人都知道丁小桥种在院子里的那些东西是满枝红之后,就各个都对那些辣椒看得宝贝得不得了,这可是先皇后的最爱之物,也是现在只有上流社会才能栽得起的爱物,现在就这么种在他家,实在是让人有点不太真实的感觉。

而现在听到孔让说到陛下还有口谕是关于这个满枝红的之后,所有人全部都安静下来,目光一致的看向了孔让。他们每个人跟丁小桥那莫名的兴奋不一样,全部都忐忑着,要知道,这先皇后的东西没有好好的种在高门大户里面却被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给种出来,怎么想都好像不太妥当吧,

在所有人灼灼的目光之下,孔让连忙摆摆手说:“不是坏事不是坏事。”

这话一出口,包括丁小桥在内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呼出了一口气,不是坏事就好了。孔让见大家都放松下来才又说:“丁小姑娘也知道这满枝红是先皇后的爱物,当年先皇后是最爱民如子,最慈爱的皇后,这一点,是所有言官都众口一致的。虽然这是满枝红先皇后爱它颇深,但是,陛下觉得,这东西能够在民家遍地开满也是一种对于先皇后的纪念,至于用作吃的,那个味道比较刺激,若是大家能吃,陛下倒是乐见其成的。”

这个答案倒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后来,丁小桥从十里的嘴巴里得知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宁王,也就是辅政王是个胖子。而造成他身体肥胖的重要原因是,他是个吃货。所以,对于美食什么的从来都来者不拒,不问出处,不问贵贱,他能同意丁小桥种这辣椒,除了真的有一些缅怀先皇后之后,还有很多原因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么刺激的东西能做出什么吃的,还能被人吃下去。

从古至今,历史上很多迷案的真正原因都是让人泪流满面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丁小桥知道这个真正的原因之后,大半夜的对着月亮感叹道:“果然是吃货推动世界的发展啊……”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都是丁小桥乐见其成的。

倒是米氏有些疑惑,她和丁小楼坐在烧的暖烘烘的炕头上,跟着丁小桥一起将那早就已经晒干的辣椒拨开,将里面辣椒籽全部的掏了出来,妥善的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面。那辛辣刺激的味道熏得她连连打着喷嚏,她眼泪汪汪的问道:“小桥,这东西都有人吃吗?别开玩笑了!”

在决定大范围开始种植之前,丁小桥将家里收获的十斤辣椒弄了个菜给大家尝了尝,当然,就她那个子是够不着锅的,最后主要的实施者是米氏,她主要负责口述。做出来的菜味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吃的家里的人个个眼泪不断,不过,还是有不少接受能力很强的人连连夸赞着,就比如米林和曹宿生,虽然一边流汗一边大喊着过瘾过瘾。

“怎么会没有,我小舅舅和曹大叔不是得挺好吗?我看我姑父也挺喜欢这个味道,我爹嘛锻炼锻炼也成。”丁小桥满脸的笑容,望着眼前红艳艳的一片辣椒,心里喜欢得都要冒泡了!

第267章 又一年

关于辣椒这个东西绝对不能一开始就把什么水煮鱼之类的东西拿出来的,毕竟这么刺激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得了的。而为了让吃饭的工人们都在无声无息之中就将这个辣椒给接受,丁小桥其实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温水煮青蛙。

首先先实验一些比较相对不太辣的作料放在食物里面,让大家先记住这种味道,等到大家都习惯这种味道了,就可以加大辣椒的脊梁了,慢慢的,那些麻辣鲜香的食物就可以端出来了。

不过在此之前,重要的是先要将辣椒种出来。

上河村这个地方,其实冬天的时候算不得太冷,就算是也下点雪,可是到底不会太厚,而且这里太阳很好,在冬日里的时候,经常都是艳阳高照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候,所以丁小桥的辣椒苗是在过年前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丁小楼望着丁小桥将已经泡好的辣椒籽洒在了用来做育苗的那十个花盆里面,不无担心的问:“小桥啊,这个天气是不是太冷了一点啊,现在这些辣椒能发芽吗?”

“谁知道啊,我这也不是在实验吗?谁知道最后能怎么样。”丁小桥虽然嘴巴里这么说着,可是脸上却透着一股兴高采烈的劲头。

和丁小桥一样兴高采烈的人还有米林,自从圣旨下了之后,米林基本除了吃饭和拉屎撒尿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出过他的那个专门用来育苗的小子,甚至连自己的被褥都被搬进了那小子里,这年还没有过,各种育苗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了。

而丁修节这边则忙着跟孔家父子联系,因为受了圣旨的点名委托,要试种这个玉米和土豆,他们家的土地明显是不太够的,特别是差地不算多。所以,他想就着这次会,多买一些土地。

除了这个买地之外,还有就是雇用人手种地的事情,这地一多,自家的这些人基本就不够了。虽然家里买了四个下人,可是都是些小丫头片子和黄毛小子,根本就不能下地,所以,这种地的事情还是得另寻其他的出路。

而曹宿生也没有闲着,除了帮丁五郎、丁七郎和丁八郎上上课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要给丁家的菌子和早点铺子做年终总结的账目,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他的那子里面成天到晚就是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乍一听还挺好听,但是听多了也确实烦人。

至于这菌子房的事情这些时间就全部委托给了茯苓以及苍术,虽然两个人还年轻,但是自从来了丁家就天天的跟着这些菌子打交道,打了现在也算是熟练手了。而且现在丁修节忙着开春种庄稼的事情,明鸿光又忙着照顾丁风儿,当家做主的男人都不在,全部的责任便压在了他们的肩膀上,虽然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也让这两个半大不小的少年郎快速的成长了起来。不过个月时间,便已经从对于菌子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变成了只要看看菌冒便能估计出这一个菌桶能出多少菌子的熟练手,可见他们也是下了苦功夫学习的。

家里的人都忙了起来,米氏自然也不会就这么闲着,她也积极的投入了这干活的大军之中,当然,她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过年的事情进行准备,顺便也要准备准备这二月二开工之后小吃店的事情。家里请的婆子和媳妇都回家过年去了,这家里的卫生也只有落在了她和紫苏和白芷身上。这两个小丫头虽然年轻,但是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又不叫苦不叫累的。

这丁家现在的宅子虽然大,但是三个人一天干一点一天干一点,十天时间也将整个宅子都好好的收拾了一遍,顺便连院子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也整修了起来。

年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而到了这个时候又该去买年货了。

今年买年货的规模明显比去年要大多了。这家里生意多了,人口也多了,丁小桥估摸着,家里也应该添置一点运输工具了,不然的话,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于是她在腊月十八的时候跟丁修节说:“爹,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添置一辆牛车啊?或者马车也成,这家里人越来越多,而且还要经常给赛百味送菌子,自己的店子里也要买菜,总是坐方二叔的车子是不是有点太不方便了。”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不过对于是在买牛车还是买马车上面,大家起了分歧。米氏觉得买个马车好,速度快,拉得东西多,去镇子里也方便,这个得到了丁七郎和丁小楼的支持,而丁小桥和米林以及曹树生还有丁五郎则觉得还是买牛车好。首先买马车就得专门找个车把势,毕竟马车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驾得好,其次,这个养马可是比养牛麻烦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牛还可以下地的时候做耕牛用,真是一专多能。

丁修节也比较纠结,不过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买牛车。

虽然米氏他们的提议最终没有得到采纳,不过家里能添置个这种物件,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在第二天,这一大家子人只留下了茯苓和白芷看家,其他人全部浩浩荡荡的去镇子里面了。

先去了牲口市场。

这挑牲口可不是一般人都会的,还好有米林在。他少年时候开始就跟着镖局走南闯北,一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些牲口的状况,所以,对于这些东西还是很熟悉的。

这牲口市场也是人声鼎沸的,虽然买家不算太多,但是也是很热闹的,走了一圈下来,米林挑了两头半大的青牛还有一匹枣红色的小马,丁小桥问了问价格,牛都是八两银子一头,而马要贵一些,价格在十五两。

米林说:“我觉得我姐说得也有道理,这马虽然拉不了什么重物,但是脚程快,拉个车子去哪都快,特别是遇见点什么急事的时候,跟着牛走,那不是急死?再说这养马的活计我也会干,以后这马就我养活了。”

丁小桥算了算价格本来就心动不已,在听到米林这么说更是下定了决定一定要买了,于是,直接拍板就定下来了双方付钱交货,结清。而那牲口老板听说了他们这是要买车,干脆就带他们找了熟人买了两架又便宜又结实的牛车。至于那匹小马,因为还太小根本就不能用来拉东西也不能用来驾车,便干脆没有配,只等着马长大了再来配了。

两头小牛第一次拉车,都不太适应,走起路来不算配合,不过米林却上去拉着它们下子就让他们驯服下来,这一手绝活真是让随行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称赞。

买了不少的年货,其中有一份是专门给老丁头和张氏的,尽管当时分家的时候说好了每年只给两个老人一两银子的养老钱,可是丁修节和米氏还是大方了买了不少好东西,最后又在一个小袋子里装上了五两银子,最后,由米林找了熟人,将这些东西捎给在舟平县的老两口。虽然不能亲自在面前过年,但是这样也算是尽了孝心了。

买了这老丁头和张氏的东西,自然少不了米老爹他们一家的东西,就在米氏纠结要买什么好的时候,米林提醒说:“我觉得吧,还是就随大流吧,去年买的什么今年还买什么,你要是加倍买好的,你就等着他狮子大开口吧。”这话让丁修节一家又想起了去年那抢地的风波,让人实在是不寒而栗,最后,还是听从了米林的话,买了和去年一样的东西,虽然看起来略有寒酸,可是也算是尽了心意。

随后,这丁风儿家的、丁修义家的,里正家的,杜老财家的,还有村子里面各家关系好的人家尽都备了一份,甚至连十里那里都买了一份。等到回去的时候,这两辆牛车可是拉得满满登登的,也真亏是买了两辆牛车,不然的话,这些东西可不要指望能拿回去了。

这一年,丁家总算是没有亏空也没有什么外债,所以买的东西格外的丰富,家里人包括茯苓、苍术、白芷、紫苏,所有人都做了两套新衣服,而那些原来就承诺好的给在家里打短工的婆子媳妇们也拿到了年礼两个尺头一瓶烧刀子十斤白米外加五钱银子的红包。喜得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除夕的那一天,村子里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在放鞭炮的声音,丁小桥捂着耳朵,穿着厚厚的棉袄跟着丁小楼丁小梁还有白芷紫苏站在檐的下面笑嘻嘻的看着丁五郎和丁七郎外加丁八郎茯苓苍术在子外面的空地上放鞭炮,浓浓的年味包裹着每个人。

远远的,她忽然听见了杜开霁的声音,抬头循声看去,只看见穿着一套簇新的红袍子的杜开霁,耳朵上带着狐狸毛的耳罩正站在远处不停的朝着她挥手呢。他大声道:“丁小桥,过年好啊!”

丁小桥也挥手大声道:“杜开霁,你也过年好!”

又是一年过去,听着那爆竹的声音,丁小桥的笑容从嘴角慢慢的渗了出来,最终染满了她面庞。

第269章 饭票

开春了。

丁家今年一片的繁荣景象。丁修节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又买进了二十五亩的地,都在自己家现在地的附近,有中河村的也又上河村的,并不拘是什么地,所以,良田中田差田都有,其中中田最多,足足有十三亩,而良田和差田都只有六亩,这样子总算是满足了种玉米和土豆的土地需求。而在这些地种,那些中田就挨着丁小桥家的宅子,所以,丁小桥理所当然的从这些中田里就要来了七亩作为辣椒的种植。

不过辣椒这个东西暂时丁小桥还不想让那么多人知道,她将自己的打算跟丁修节一说,丁修节和米氏倒是也很支持丁小桥的想法,于是,就在丁小桥的这七亩田边上全部都被高高的围墙给围了起来。

当天再给这些田地给砌围墙的时候,还来了不少人围观的,大家都以为丁家这菌子又要扩大生产了,没有一个不说,丁家这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不过,丁家人却没有一个对于这种说法给予肯定,只是任由所有的围观群众这么去说了。

今年的九九消寒图一画完,丁家买的那两头牛就已经下地了。今年因为丁家的田太多了,所以,请了个种庄稼的好把式来帮忙。丁家的工钱高,吃的又好,帮忙完了还有东西送,这都已经在周围的村子里面成了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所以尽管会耽误自己家的田地下种的时间,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里劳动力多的人家都抽了一两个男丁过来干活。

什么翻地啊,什么下种啊,其实还是很快的。

特别是这玉米和土豆的种子在冬天的时候米林全部都给育苗好了,现在一个个都长得很结实,只要将地翻好了直接下进去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这些上头交代下来的东西之外,丁家今年的粮食也没有少种,靠近山边水源的地上还中了不少的蔬菜。

丁小桥将辣椒的苗子种下去之后,站在山包上看家里的这些地,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丁五郎在一边问她:“你笑什么?”

“哥,你看,要是明年我们再将这一块,这一块还有那边的块地都买下来,那么这一大片的地都是我们的了。”说着她又伸出了手指了指远处的那些河边的沙地说:“要是能将河边的那些地也买下来就更好了。”

要是放在两年前,有人在丁五郎面前说这个话的话,丁五郎估计要直接伸手去摸一摸对方的额头看一看是不是发烧了,他们家连一亩地都买不起,怎么可能想这一些呢?可是现在当丁小桥跟他说起这些的时候,他甚至连一点这种吃惊的感觉都没有,只是认真的想了想,才笑着说:“可不是嘛,这一块的地,要是都能被我们买下来,连成一大片的话,我们就能好好的规划一下,不用全部用来东一片西一片的种。”

丁小桥点点头说:“一定会有的,这一片的地,一定都会是我们的。”说着她伸出了手使劲的挥舞了一下小拳头,双眼闪着灼灼的光芒,认真无比。丁五郎转头去看丁小桥,今年过年之后,她就已经九岁了,身条渐渐的抽开了,原来黄黄的头发也变得乌黑起来,巴掌大的小脸也逐渐变得圆鼓鼓起来,只是那双眼睛,从来没有改变,随时都充满了自信的光芒,好像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

二月二,龙抬头。

按照乡下人的说法,到了这一天,便是全部的年都过完了,大家又要开始一年的辛劳了。

土地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每年你在他的身上耗费了多少的力气,耗费了多少的时间,那么到了秋天的时候它就还给你多少的收成。这也是为什么乡下人为什么愿意在土地上耗费那多光阴的原因,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其实到了秋天就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到底是勤奋还是懒怠了。

除了种地之外,乡下人能给家里创收的主要途径就去打零工了,现在上河村这里要修节皇庙,这个工程非常的大,光是前期用来平整土地和砍树的工人,就已经用到了乎上千个,在过年之前,虽然还有些收尾的工程没有做完,但是基本上这土地算是已经平整好了。

在过年的两个月虽然工地上是放了假,但是刘杨他们这些工头却没有走,又招了一些子人,在这两个月内就在工地边上盖起了一大片的工棚,这一片的工棚要比原来那些随便盖的好得多,虽然还是土墙,但是里面的炕却全部都是土炕,到了天气冷的时候都可以烧了起来。

米氏还有丁小桥他们在这棚子盖得差不多的时候也跟着上去看了看,刘杨说,这一片的工棚至少是要住五千到八千个工人的,可能后面还要更多一些。

一听到这么多工人,米氏的嘴巴都合不上了,她一个乡下的妇人,说实在话,可能还真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人呢。忍不住便叹息起来:“要这么多的工人来修这个皇庙啊,那得有多大啊!”

刘杨笑眯眯的说:“这才修多大点的东西,虽然说是皇庙,可是比起那皇帝住的皇宫还有那修建的行宫来,实在是算不得上,还有,比起原来那两国的关口修建的城墙来真是毛毛雨了,丁大妹子,你要知道,那些东西随便就是要十万人呢!特别是前朝修的那个长城,我还听说累死了很多人呢!”

听到这些,米氏忍不住双手合十连忙叫着阿弥陀佛。

而后刘杨的话让米氏更是吓了一跳:“原本按照我们原来的规矩是自己做饭的,但是这里工地上不比别的工程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你看看这到处都是林子,要烧起来的话,可是不得了的罪过,所以,孔大人也将这个事情跟辅政王说了,辅政王知道了我们这本地有很多你们这样的小馆子,就干脆说我们这次不再做饭了,将这饭前全部折成了工钱发给工人,让他们自己解决了。我现在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把这笔钱发到工人手里,而是交给你们这些小馆子,你们就干脆帮我做饭算了,也算是帮着陛下解忧排难。”

米氏嘴巴都张大了,连连摆手:“哎呀哎呀!这可怎么做得下来呢!现在我每天弄个三百个人的饭菜都已经觉得弄不过来了,千人的饭,这不是要吓死人了吗?”

丁小桥也是觉得不妥,这样子全部给他们家自然是刘杨和他们家的情分,可是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他们家要是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的饭菜不好,让这些工人有了毛病,这可是要负责任的,丁小桥并不是一个不敢负责任的人,但是对于不是自己的责任,她一向是不太想负责的,而现在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可是也不得不说是刘杨他们将所有的责任转嫁在了她们一家人的身上。

不等刘杨说话,丁小桥也说:“就是啊,我们都没有见过大世面,这么多人的饭可做不了。”

刘杨头发说:“可是我觉得这笔生意挺划算的,要是不放你们家实在是对不起我们的关系了。”

丁小桥笑眯眯的说:“刘大叔,我们当然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可是我们家实在是做不了啊,要不是这样我给你出个主意。”

“什么主意?”

“你看我们现在这里也有五六家的小饭馆了,反正放一家是放不下来,不如你就把这些家的小饭馆的主人都招过来,将这些事一说,告诉大家,以后工地上吃饭的人都在这些家饭馆,无论这些工人去哪吃都成,但是,得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要是在谁家吃饭吃出了问题,那么就要找他们家的麻烦。”

“这倒是也行,可是这价格可不好结算啊……”刘杨说到底还是不太想将饭钱全部发到工人手上,丁小桥算是看出来了,其实,刘杨他是想在饭钱里面赚上一笔,所以才紧紧捏着这个事情不放。

不过,对方是管事的,他们是做事的,所以这事丁小桥不能在这个事情跟刘杨起什么冲突,只能顺着刘杨来想办法。她眼睛转了转说道:“不如刘大叔这么办。你不要给工人发饭钱,而是发这个饭票。”

“什么是饭票?”

“就是弄些桐油纸,上面写着五文、两文、一文,让工人用这个去饭店吃饭,而饭店则用这个饭票来跟你这结算,这样不是你也不用把钱直接发到工人手里,也把这事情都退出去了吗?”

丁小桥的话让刘杨想了一会儿,忽然眼睛留亮了起来,他猛地一拍大腿,道:“这个倒是一个好主意!”

说着他又问了问一般一个工人一天要吃多少钱的粮食,便回去算计去了。米氏在一边摸着丁小桥的脑袋说:“你这个鬼主意真多,这样的话,我们就又不用得罪刘杨,也不用弄得被这些开馆子的人都仇视了。”

丁小桥点点头,其实还不止这些,饭票这种东西不是钱,可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它用可以当做钱来使用,无形当中就给刘杨他们留下了很大的可乘之,至于他们要从中又做些什么文章,就不是他们一家需要关心的了。

第270章 积压

过年的两个月时间,米氏也没有休息,特别是从刘杨那里知道了这以后工地上大概有千个工人吃饭之后,她就闲不住了。米氏自然知道自己家接待不了这么多的人,但是现在的棚子也未免太小了一点,别说千人了,就连十个人挤在里面就连身都转不了了。所以趁着这两个月的时间,米氏张罗着将这铺子又扩大了一些,好歹能在里容纳一百人了。顺便也听从丁小桥的提议,把铺子外面空地也打整了出来,这样一来,就算子里面坐不下,也是可以端着饭菜在外面吃的。

其实也不光是米氏趁着这个时间翻修自家的铺子,就连别的家馆子也开始翻修自己的店铺,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是丁家这样提前得知以后会有多少工人在工地上干活,可是这个随大流是人的本能,一时之间,这路两边的小饭馆各个都在忙着装修,一副喜迎新春的样子。

过年的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米氏和丁修节还是去了一趟米老爹来。大概去年的事情米老爹的脸色并不是很好,更没有说留吃饭的话,其实丁修节和米氏也没有打算留下吃饭,但是总归心里有点不痛快。走的时候米老爹这回倒是没有提什么要地的事情,不过却提出要让他们把牛送来一头。听得丁小桥真是忍不住翻白眼,那时候他们家的牛才买回来天,这老头子居然就已经知道了,真是消息灵通啊。

最后当然没有留下了,不过,一家人回家之后也没有消停,这米森三不时的过来说一下,一直到了开春之后的农耕时分,这时候米森真是天天都来要牛,没有一天不来的。米氏自然不好将米森直接赶出去,可是米林可没有这个顾忌,那天午后直接跟米森打了一架,结果米森就再也不来了。不过米林这不孝和霸道又没本事还随便就打人的名声则在一夜之间好像是春风一样吹遍了这上中下河村的里里外外。

米氏愤怒:“这还是亲爹亲妈吗?能有这样做事儿的吗?他们有本事冲着我来,冲着我们家来,埋汰林子做什么!这还让林子怎么找媳妇?”

丁修节也甚是忧愁,米林现在本来也就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这下子,有了这个名声,找媳妇更不容易了。这要在这么耽误下去,他这个给人做姐夫的就抬失责了。可是米林自己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该吃吃该睡睡的,天天跟着个把式下地,愣是将土豆和玉米的苗子弄得妥妥的。

随着这干活的人逐渐都归位了,这上河村逐渐也热闹了起来。

这一次不光光是周边个村子里的工人来了,还来了不少的队伍,这些退伍中有很多操着不少口音的外地工人,这三不时,五不时的来一批,那山上工地里的工棚自然是住的越来越满了。而山下的小馆子们不免一阵的手忙脚乱起来,特别是在刘杨将这家小馆子的主人都找来了,说了一下这个以后所有的工人都在他们这些小馆子里面吃了,但是结算时候用的饭票。因为饭票这个事情还是个挺新鲜的东西,免不得又解释了一番。

当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决定之后,一开始还是很不愿意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是丁家那样家里有不少的存银,所以,这饭票到了手里面就是纸,得兑出来才能算是钱,十天才兑换一次的话,他们的手里可没有那么周转的资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最后刘杨和个工头商量之后,也退后了一步,将这兑换的周期变成了五天,又说了不少好听的话,才算是让这些小馆子的主人愿意尝试一样。

不过愿意归愿意,能力归能力,总之,这事情暂时说定之后,每个小馆子都忙得人仰马翻,就算是米氏这样做了万全准备也不免晚上累的腰酸背痛,接着又开始招人起来。最恼火的还不在这里,而是这资金不能马上回笼,虽然是五天可以兑换一次,一次就能兑换不少的银子,可是,这投入也大啊。这些开小馆子的人家,就算家里有个钱,但是不超过三四十两的银子,可是现在的人潮,让他们每天光是成本就要投入进去五六两的银子,五天下来少说也有二三十两,这谁家受得了。而且现在人这么多又不免要购置些其他的东西还要招人,这样一来,谁家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兑换时间。

于是,便统统的闹到了刘杨他们工地上去。

虽然大家都是乡下人,可又不是傻子。

刘杨虽然是这工地上的工头,但是这里还有个孔让,还有个十里公子,要是闹大了他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虽然他有些不愿意,但是也只能向这些小馆子的店主妥协。所以,双方一番交涉之后,刘杨他们到底不敢做得太过分,最后只能有退了一步,三天结算一次。这一次算是双方的底线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再闹,便欢欢喜喜的回去了。

这事便这样定了下来。

不过这工地上的工人那么多,光光是这样家饭馆,明显已经满足不了工人,于是在一夜之间又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了很多家的小店子,少不得又是一番的降价大战,不过,这一次米氏显得很淡定,并没有在像是上一次那样慌张了。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竞争和磨合,最终在这一片的空地上又多了七八家的小馆子。这时在看去,在这条管道的边上竟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商业街了呢。丁小桥越发的确定自己的想法,要快点将这两边的地都买下来,就算是以后这些地也只能用来作为农耕,但是转手买卖的话,也是能大赚一笔的。

丁小桥的这个想法也跟丁修节说过了,得到了丁修节的大力支持,并且跟孔家父子通过了气,孔家父子也承诺,只要是一有空地一定会第一个通知他们。

至此,丁小桥便完全的将小吃店交给了米氏,就连平日里的账册也交给了曹宿生,而她自己这全力的投入到了这辣椒的种植以及对于川菜的研究中来了。

六月的时候,丁小桥种下的七亩辣椒就已经全部成熟了,一串串挂在枝头红艳艳的样子实在是让人喜欢,丁小桥将最开始收下来的百斤辣椒全部都放在了粮仓的上面晾晒起来。而丁小桥则天天就基本长在了那粮仓的上面,带着斗笠,每过半天时间就去翻动一下,要是遇见天气阴了,不管手里做什么,都即刻的飞奔上去,将这些辣椒都收起来了,就连丁五郎也忍不住说她:“为了这些满枝红,你算是疯魔了。”

而丁小桥只是笑,她望着些红艳艳的辣椒,心里说不住的欢喜。

第一批的辣椒终于晒干了,紧接着第二批的辣椒又成熟了,不过,这些辣椒却没有遇见好天气,这天上一直都阴雨连绵的,不见个天日,别说晒辣椒了,就连存放在家里面,丁小桥都担心它们会烂了,一时间,她不免有些担心起来。现在辣椒没有普及,所以每一批辣椒对于丁小桥来说都是珍贵的,要是现在手上的这一批辣椒坏掉了,那真是心疼死她。

同样和丁小桥愁眉不展的还有丁修节,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不免叹息:“今天上山采菌子的人更多了,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家的新鲜菌子要得人就少,特别是那些鸡枞,要是不快点卖出去,堆在这里就要烂了。”

在一边吃饭的丁小桥不由微微一愣:“爹,你说鸡枞剩得多吗?”

“可不是,多得很!”丁修节愁得这眉毛都能夹死苍蝇了:“现在就有收下来的百斤,我看要是再不卖出去,过天又有百斤收下来了,这么多的东西堆在家里只能烂了。”

现在虽然老百姓们都接受了菌子这种美食,可是现在正是菌子成熟盛产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上山去捡菌子,这导致这云通镇的菌子可真是泛滥了。这么多的菌子,便让丁修节家的菌子显得不那么珍贵起来。虽然除了赛百味还有家大一点的餐馆在他们家定这个菌子,可是到底是供大于求,毕竟现在的物流实在太不发达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也不能运出去,最多就是在平城附近转悠着,这样一来,一直都有稳定产出的丁修节家的菌子,倒反积压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丁修节最近都没有吃好睡好。

原本还在为自己的辣椒会浪费纠结的丁小桥忽然之间想到了原来她特别喜欢的一道美食,特别是平时吃面条时候,尤其是离不开的东西,现在不是现成的吗?于是她忍不住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道:“爹,你的鸡枞怕烂了,我的满枝红也怕烂了,不如我们想个办法将这两种东西一起给利用利用吧!”

这两种东西可怎么利用,一时之间,所有人都饶有兴趣的望着丁小桥。

第271章 鸡枞油

丁小桥想到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办法,其实她就是想到了自己在现代的时候经常吃的一道叫做鸡枞油的美食。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

说起来,在所有的菌子当中,鸡枞这种菌子真是一个最奇特的了。就算是再现代,它的产量也就是中上吧,但是,它的价格可真是居高不下。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它的吃饭要比别的菌子多,而且它带有一种其他菌子都没有的奇异香味。一般的菌子除了常规的做法之外,用来榨油的话味道便普普通通,可是这鸡枞则不一样,用它来榨油,简直是天下美味。

所以在现代时,每年鸡枞上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很多的鸡枞来榨油,这也导致鸡枞的价格真是年年都水涨船高啊。

不过,在这个时候,似乎没有人研究出这种美味来,所以丁小桥一时之间都忘记了,要不是今天天时地利人和,估计她真心都将这种美食已经忘记的得差不多了。

做这个鸡枞油其实没有什么难的,说起来这个做法很是简单,但是难就难在这要用的材料都不便宜。首先当然是鸡枞,就算是现在丁修节家的鸡枞积压着,但是不代表现在鸡枞的价格很便宜,而且,按照鸡枞榨油的出品率,要五斤左右的鸡枞才能出一斤左右的鸡枞油,实在是有点金贵了。其次就是油,炸鸡枞油要耗费大量的菜籽油,这个油可是不便宜啊。或者说,这油可是贵得很呢,一般人家连吃饭炒菜都是放一点油烧烧锅,有谁舍得拿出一桶油来炸鸡枞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辣椒,虽然这个鸡枞油里的辣椒只用来提味,但是,没有就是不行。

现在可好了,丁小桥终于将这些东西都弄齐了,这鸡枞油的产出也就是迫在眉睫了。

当然,已经很多年没有操作过这个东西了,刚上手的时候要先实验一下。丁小桥便只是弄了两三斤菌冒已经完全盛开的鸡枞,洗干净,并且撕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可是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话炸出来就什么都吃不到了。接着又了半斤左右的新鲜辣椒,切成了宽一点的辣椒丝,还有就是大量的花椒和大蒜,最后便是两斤的菜籽油。

将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之后就是作鸡枞油了。

首先要现将菜籽油烧开,然后放凉了,接着再加热,这次等到油打到三四成热的时候就将鸡枞、辣椒、花椒、蒜片全部放进去开始翻来翻去的煎炸就可以了,一直到将这鸡枞的水分全部炸干了,那白色的菌子呈现出了一种棕褐色的颜色来,这才算是炸好了,在起锅之前放上一点适量的盐,这鸡枞油便算是做好了。

望着那油汪汪散发着奇异香味的鸡枞油,一家人全部都看向了丁小桥说:“这就成了?”

“成了!吃吧!”丁小桥首先拿起了筷子夹了一筷子的鸡枞油放进了嘴里,顿时那种属于鸡枞焦香的奇特味道便在她的口腔里蔓延开来,好像是带着兴奋剂一样,居然在在她的血液里面燃烧起了一个个兴奋的小气泡,不停的叫嚣着,快点吃掉我快点吃掉我吧!

丁小桥真是好想大叫一声,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味道啊!她终于又一次尝到了这种属于辣椒和鸡枞混合起来的永恒的美味,真是,真是让人感到到想哭。

大家见丁小桥动了筷子,也纷纷的动了筷子将这炸好的鸡枞油放进了嘴里。乎是所有人的动作都在一瞬间停滞了,随后,众人都异口同声道:“太好吃了!”

那天晚上吃的是擀面条,除了熬得白白的热汤和大块的排骨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那些鸡枞油了,每一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肚子溜圆。

既然都尝到了这鸡枞油的美味,当然就有理由让这些原材料继续堆在仓库里面哭泣了,曹宿生带着苍术和茯苓两个人又一次跟着丁小桥详细的记录下来这些关于鸡枞油的标准化的流程,当然,这些方子上最主要的就是记录一下这个做东西的过程,至于作料和配料之类这些东西却记录在另外一张方子上。

丁小桥将这些所有的记录了详细的用料的方子全部都保存了下来,按照她的想法,以后要将这些房子攒多了就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川菜菜谱了。而有了这本菜谱,那么川菜说不定就可以自成一派了!

这个炸鸡枞油其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而且,在丁家也没有那种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因为家里这鸡枞油实在太多,想要炸完的话,光靠女人的力气实在是做不到。丁修节和米林干脆自己上造,直接就站在灶台上,用最大的锅炼油炒鸡枞油。

就算是这样,光是把家里这积压的鸡枞和辣椒用完也足足用了七八天的时间,而这些天里,曹宿生带着茯苓和苍术两个人来来回回的从镇子里买了不下五百斤的菜籽油,弄得云通镇里所有的杂货铺都在进油。

要不是怎么说,这做生意的人鼻子简直是比狗鼻子都灵,丁修节他们这边刚刚才把这些鸡枞和辣椒用完,打算休息一天,那边卢兴业又提着不少的礼物上门来了。

大家也都是老相识了,并不想藏着掖着,便打开天窗说亮话,“老丁兄弟,你们家最近天天都往着镇子里面买油这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丁修节和丁小桥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最后还是丁修节笑:“我们家现在做小吃店,你看看这山上这么多的工人吃饭,每天光是他们吃饭的油就要不少,当然是买的多了。”

这倒是也不是假话。自从经过了这次各种小馆子竞争的锤炼,米氏现在越发有了女老板的架势了,对于日渐躲起来的工人,她毫不客气的招人招小工,扩大生产规模,就连洗碗工都多招了三四个人,才能勉强的应付现在每天将近一千人的客流。

这么多人吃饭,自然这各种原材料都要花费很多,一时之间,甚至超过了赛百味每天用的菜量,弄得现在菜贩子、屠夫、还有各种作料商人、榨油坊的老板天天跑上河村,直接一改往日吃不完要不完高高在上的嘴脸,对于这里的小吃馆的老板都是相当的客气。毕竟这一天将近八千人的吃饭,得吃掉多少的饭菜啊!

不过,这小吃馆每天那么多人吃饭,用得油也好,菜也好肉也罢都是有数量的,也不用这些小吃店的人自己上镇子里面去买。而丁家忽然就自己上镇子里面买了这么多的油,自然会引起一些大酒楼的注意了。

“丁老弟,我们什么关系啊,你没有跟我说实话啊,你这不对啊!我可是诚心诚意的发问的,你不能就这么敷衍我,你们家这小吃店虽然人多但是一天用多少油我们心里都有谱,而且,你们用的油都是专门有人给你们送过来的,也用不上你们自己去买啊,用量还这么大,不对,你一定是有什么事,快点跟我说说,你是不是又弄出什么新鲜东西了……”卢兴业现在说话也不会吊着个身份了,那不客气的态度简直是跟自己家里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种死乞白赖的态度实在是让没有办法打发,没有办法,最后丁小桥只能去夹了一小碟子的鸡枞油放在了卢兴业的面前。

虽然裹着厚厚的油,可是,卢兴业也还是闻到了浓浓的香味,他凑近了那碟子细细的闻了闻,然后又抬头看了看丁小桥,发现丁小桥征用一种试试看的目光望着自己,便再也不推辞,直接拿起了筷子小心翼翼的夹了一筷子放进了嘴里,品尝了起来。

鸡枞并没有完全炸干,还残留着一些少许的水分,嚼在嘴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而那种鸡枞本身的香味混合着辣椒辛辣的味道刺激着每一个味蕾,再加上花椒淡淡的麻味和大蒜的清香一下子就将所有的食欲调动起来了。

而卢兴业则对这个东西惊为天人,他乎是瞪大了眼睛看着丁小桥问道:“丁小姑娘,这是什么!”

“鸡枞油啊!”丁小桥并不隐瞒,只是笑眯眯的望着卢兴业。

“不,不不,我当然知道这个是鸡枞味道,可是,可是这里面不光光是鸡枞的味道,油炸出来的鸡枞我吃过,没有这个味道好,也没有这个味道这么诱人,这个里面那种微微辣的味道是什么?是大蒜吗?”卢兴业不愧是老饕,只是这一样一筷子入口就已经这鸡枞油里面差不多所有的原料都已经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