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50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52 章

为此赵九福不得不每日早早的出门,天抹黑才能回来,原以为能有时间多陪陪父母,但如今除了偶尔休沐,一天能见到两次就算是不错了。

就如这一日,萧甯带着赵九福早早的就进宫了,这一次倒不是陪着皇帝说话打发时间,而是正经的论事,翰林院的人负责随时记录。

别以为这种会议记录之类的事情是美差,一般来说不是重大的事情,皇帝是不会让人专程来记录的,毕竟他身边还有常备的起居舍人在。

一旦需要记录,翰林院的人不得不从头听到尾,还得时时刻刻的记录下来,这倒是也罢了,偶尔朝臣们吵起来了,他们还有可能被牵连。

赵九福自问年轻力壮,有时候从早站到晚也有几分吃不消,这还是他被灵泉优化过的身体,可想而知萧甯又是如何的撑下来的。

每次朝会结束之后,赵九福都会十分贴心的伸手搀扶自家长官一把,萧甯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后面倒是习惯了,反倒是有几分喜欢。

赵九福的动作做得太理所当然,以至于有心人觉得他喜欢拍马屁,但面子上总不能说他做的不对,也不过是心里头嫉妒几分罢了。

萧甯靠着赵九福的力道走出了一段路,觉得自己的腰板子酸痛感消失了,这才放开了赵九福的手,叹了口气说道:“年纪大喽,以前年轻的时候巴不得有会,现在却…”

赵九福笑了一下,说道:“箫大人您如今可不是年轻力壮,离老字可太远了。”

萧甯一贯是严肃的人,事实上他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跟自己套近乎,但偏偏在赵九福这边失灵了,也许是这个孩子做事情太有分寸,给他一种这并不是讨好而是自然的感觉。

日积月累下来,萧甯对赵九福的好感更甚,尤其是赵九福可不光是会做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就说记录朝会这事儿吧,翰林院的人都做过,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赵九福这般既能原原本本的记录,又条理清楚,让人一眼扫过去就能看明白。

皇帝的偏爱不是没有理由的,只可惜有些人只以为赵九福会角力,这才讨了皇帝的喜欢。

萧甯正想着呢,忽然有一人走到他们面前,拦住两人说道:“箫大人,赵大人,可是要回翰林院,咱们正好顺路,不如一道儿走?”

“下官见过李尚书。”萧甯和赵九福连忙行礼,来人却是户部尚书李松仁,相比起被皇帝厌恶的吏部尚书,基本被皇帝完全掌握的礼部和刑部工部,以及独有几分地位的兵部,这位户部尚书也是朝中的一个传奇。

这位李大人出生不好,这个不好不是说他家中穷苦,与之相反,李大人出身的李家其实是前朝鼎鼎有名的世家,能够在新旧变更之中保存下来,正是因为李家识相。

只是这样的出生,注定了李家人不可能站的太高,毕竟哪个皇帝不忌惮前朝世家,可李大人偏偏靠着一己之力,一步步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要知道户部可是皇帝的钱袋子,皇帝能把这位李松仁放到这个位置,可想而知这其中的信任,甚至一度有所传言,这位李松仁李尚书与皇帝有不可言说的关系。

当然,赵九福看着眼前白胡子的老尚书,对这个猜测觉得十分不靠谱,李松仁的年纪比皇帝还要大快十岁,要说他们俩有暧昧的话实在是牵强。

但是从民间不靠谱的流言之中不难窥见,李松仁是实打实的皇帝亲信,宠臣,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最受信任和宠爱的大臣。

而这位李松仁李大人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对于皇帝的占有欲十分强烈,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皇帝有其他的宠爱之人,便会想法设防的把人打压下去。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确保皇帝最宠信的人还是自己,但也很可能就是那些不靠谱流言的发源点,毕竟被打压下去的人可不会高兴。

李尚书年轻的时候行事作风还要强势一些,这些年却已经慢慢收敛,大约是察觉到皇帝的不满,也意识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皇帝的信任,所以才慢慢的有了变化。

但这么一个人忽然找上门来,在他的对面两人之中,萧甯也是皇帝的宠臣,不然皇帝也不会越过冷淮川把翰林院学士的位置给他,赵九福就更别提了,只要是京城这边,对政治略微上心一些的人都知道,自从中了状元之后,他就是皇帝看好的人。

于是这位李松仁大人一过来,萧甯和赵九福就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警惕,在官场若是因为“争风吃醋”而被牵连的话,那实在是太冤枉了。

但在他们面前,这位李尚书看起来风度翩翩和风细雨,甚至有一些长辈的慈爱,笑着说道:“都是同朝为官的,不必这般客气,我们一道儿走走吧。”

萧甯和赵九福自然不能拒绝,只得小心翼翼的跟着一道儿往外走,这李尚书倒像是真的专程找他们聊家常是的,一边走一边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他表现的再随意,赵九福也不敢真的把他当做长辈来看待,当年入朝为官之前,顾行之曾经提醒过他注意朝中的几位官员,其中最喜欢警惕的名单,这位李大人可是榜上有名。

一直到了翰林院附近,这位李尚书似乎也没有为难的意思,赵九福忍不住有些疑虑,莫非是他们把这位李尚书妖魔化了,经过几次皇帝的训诫之后,李尚书已经彻底放弃打压贤能的小动作了?

谁知道赵九福刚下车打算告辞,李尚书忽然笑着说道:“听闻赵大人大登科在即,新娘子还是严家的姑娘,这可真是大喜事儿啊。”

赵九福不知道他为何提起此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大婚定在了下月十五,若是李尚书那时候有空能来喝一杯喜酒,便是下官的荣幸。”

李尚书哈哈一笑,带着几分亲昵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只是赵大人初到京城,家中也无人服侍,老夫家中倒是有几个调教好的美貌侍女,不如送你两人,将来也好服侍严家新娘。”

赵九福的脸色一瞬间有些古怪,其实在古代送侍女书童之类的不奇怪,事实上很多人家都用这样的办法来收揽关系,但是李尚书这一出实在是太突然了。

他们之前并无交情,论官职的话也相差巨大,李尚书特意跟着他们一道儿回来,难道就为了送出两个侍女?

再者,赵九福的大婚之日就在一个月之后,他贸贸然的送出两个美貌宫女,这岂不是并不把严家人看在眼中,怎么看都是奇怪的举动。

赵九福实在是想不到他这般举动的目的,但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回答:“李尚书的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下官家无恒产,屋子也小,怕是住不下那么多人,只能辜负了李尚书的一番好心,李尚书若能来喝喜酒,已经是下官的体面了。”

李尚书的脸色未变,只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你看不上李家的两个侍女?”

赵九福背后都是冷汗,却坚持说道:“下官从未见过那两位侍女,哪里谈得看不看得上,只是家中却是贫瘠,却是养不起更多的人了。”

李尚书忽然哈哈笑了两声,淡淡说道:“你这话倒是有意思。”

说完这话却直接上车离开了,等他一走,萧甯却皱着眉头说道:“赵大人,此次你怕是得罪了李尚书,其实收下那两个女子也无事,左右不过是养在屋子里头罢了。”

在萧甯看来,直接拒绝李尚书的行为实在是有欠妥当,不过是两个侍女,就算是李尚书的眼线又如何,到时候关在内宅之中,喜欢的话就睡两次,不喜欢就直接打发去干活,总比直接得罪了李尚书来得好。

赵九福却说道:“收下不收下,李尚书对我终归不会有多少好感。”

赵九福另有一个考虑是他可是有未婚妻的人,在古代收下侍女确实不算大事儿,但若是在新婚之前收下,那就是打了严家人的脸,再者也会让严家姑娘心中不痛快。

比起注定不会喜欢他的李尚书,他何必冒着风险接受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图惹未婚妻不痛快呢,这才是赵九福一口回绝的原因。

赵九福不知道的是,第二日这位李尚书就进宫了,于皇帝聊完了公事之后,李尚书不经意的提起了这是,还说道:“赵九福此人到底是年轻了一些,他心中不喜微臣,连两个侍女都不肯受用。”

皇帝惯来是知道李尚书有些妒贤嫉能的,若不是此人可用话他也不会提拔上来,当下只是笑道:“年少慕艾,可见赵大人还是个情种。”

李尚书眉头微微一皱,打量着皇帝的脸色又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位赵大人以后可别沉迷于温柔乡才好,微臣也不喜欢好好一个能干的同僚,最后只想着家里长短。”

皇帝却只是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李尚书的肩头,没有就这个问题再说话。

他心中不是不知道李尚书在给赵九福上眼药,不愿意接受那两个侍女是不识好歹,只惦记着严家姑娘就是儿女情长,不过皇帝却不在乎这些,一个能干的官员,当然是私底下弱点再多一些才好,不然的话他怎么能放心任用呢。

第154章 鸿雁

皇帝的心思无人所知,但是李尚书对赵九福的不满人人都可以看出来,更加奇怪的是,对于这次的事情大部分官员竟然都觉得赵九福拒绝的不对。

大部分人的心思跟萧甯相同,不过是两个侍女,收下也就收下了,怎么收拾还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的事情,何必为了这个闹得李尚书不开心。

李尚书一脉的人更是觉得赵九福不识好歹,李尚书可是户部尚书,他对一个五品小官青眼有加,这个小官不上赶着感激倒也罢了,竟然还拒绝了他的好意。

当下有人提出来要教训教训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这次反倒是李尚书“宽容大量”的表示了不用,只说赵九福年纪轻不经事儿,以后便知道自己的好意了。

外头的风风雨雨赵九福完全不听,只是这些天他走出翰林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在翰林院中,萧甯虽然也觉得他做的不对,能够更加委婉的解决这件事,但对于自己的得意下属,他还是十分维护的,最多也就是听冷淮川冷言冷语几句罢了。

这样的冷遇赵九福恍若不闻,反倒是顾行之心中担忧,专程找他聊过一次,知道弟子心中有数之后倒是没有再问。

赵家人是不会知道朝中大事的,最近他们都忙着置办婚礼,赵九福每日回来都是高高兴兴,老赵家的人都以为他公务上顺利的很。

赵家人不知道,严家人却是瞒不过的,隔了几日赵九福休沐,严家那边忽然来了人,说严波找他有话说请他过去一趟。

对于未来的老丈人,赵九福自然不好怠慢,等他进了门看见愁眉苦脸的严波,下意识的还以为自家未婚妻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等严波一开口,赵九福倒是无奈了。

作为严玉华的父亲,严波竟然也觉得赵九福处理的太过于冲动,甚至明言:“玉华从小熟读女四书,知道为人妻子就得贤惠大方,她必然不会在意你收下两个侍女的。”

那一刻赵九福忍不住抬头看向严波,想看看这位老丈人是不是认真的,让他意外的是严波十分真诚,甚至带着一种鼓励。

赵九福牙根发酸,暗道老丈人到底明不明白,人家李尚书送给他的两位漂亮侍女可不是普通的侍女,自己要是收下了就是给您女儿添堵啊。

赵九福拿不准严波的意思,严波倒是觉得自家女婿已经受教了,他甚至还亲切的拍了拍赵九福的肩头,笑着说道:“你年纪小不懂事儿,李尚书的好意拒绝了简单,但得罪了人以后路就不好走,为人妻子的识大体,绝不会因为这个怪罪你,我严家自然也不会。”

这次赵九福确定严波就是那个意思了,他尴尬的笑了笑,暗暗想着那日见过的严家姑娘的架势,估计不可能属于不在意的那群人。

撇开这件事,严波倒是觉得自己的这位大女婿还算不错,虽说赵家单薄了一些,但赵九福本人有出息,状元出身不说不到两年都升任到五品了。

说完了这事儿,严波留着赵九福吟诗作对,顺便品茶作画,临了还把严玉华同父异母的继弟弟喊了出来作为陪客。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一开始的那件事,严波看起来真的像是个喜欢女婿的老丈人,而第一次见面的严峰虽然有些沉默寡言,但是相处起来也并不困难。

在严家用过了一顿饭赵九福才告辞离开,严波便让严峰送未来姐夫出门,赵九福看了看比自己矮了一个半头的半大孩子,笑着问道:“方才听岳父说你在国子监读书,我家中倒是还放着当年备考的资料,你可要拿去看看?”

严峰抬头看了他一眼,他的样子像极了严波,但是性格却沉闷许多,方才一顿饭也没听他总共说几句话,严波对这个儿子也是分外的严厉和挑剔的样子。

大约是没想到赵九福会这么说,严峰只是闷闷说道:“谢谢未来大姐夫。”

赵九福笑了一下,又说道:“你平时若是有什么想问的,也尽管可以来找我。”

他对严峰的印象其实不错,从父子俩偶尔的问答里头不难看出,严峰的基础还是十分扎实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环境的问题,严峰的性格十分沉闷,甚至到了有几分自闭的程度。

严峰原本走的飞快的脚步微微一顿,抬头奇怪的问道:“我可以去找你吗?”

赵九福听了也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点头说道:“只要我在家就可以,不过我休沐的时间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在翰林院中。”

严峰点了点头,似乎又想要说什么,却忽然直勾勾的看向一个回廊,忽然低着头走到假山边上不说话了。

赵九福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却看见一道倩影亭亭玉立,他一下子反应过来那是谁,脸颊顿时有些微微泛红,一时间不知道要做什么。

很快,严玉华身边的一个丫鬟提着一个食盒走过来,笑着说道:“未来姑爷,我家小姐听闻老夫人最近味道不好,特意从书上学了一些新亭府当地的小点心,还请您带回去让老夫人尝一尝,也算是小姐的一份心意。”

赵九福看着精致的食盒有些受宠若惊,能在婚前为未来的婆婆亲手做糕点,这可是十足的心意了,赵九福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那边的严小姐,这才说道:“替我多谢严小姐,我娘一定会喜欢的,倒是让严小姐费心了。”

丫鬟扑哧一笑抛开了,剩下的严峰看了看他的食盒,这才慢吞吞的往前走,赵九福连忙跟上,很快他们就绕过了回廊那一段,再也看不见那个身影了。

严峰一边走,一边偷偷的打量他手中的食盒,但一直到把赵九福送出门,他都没有再说话,看起来比方才更加沉默了。

另一头,那个清秀可人的丫鬟蹦跶着回到严玉华身边,笑嘻嘻的说道:“小姐,姑爷提着食盒走啦,还让我多谢谢您,他看起来可开心啦。”

严玉华想着方才惊鸿一瞥的身影,脸上也露出几分笑意来:“开心就好,我们回去吧。”

丫鬟陪着严玉华往回走,没走几步倒是看见严家二小姐严玉婷坐在前面的凉亭里头品茶,瞧见他们俩路过,严玉婷笑盈盈的说了一句:“大姐,可是去前面见过未来姐夫了?”

严玉华眼神微微发冷,淡淡说道:“虽说已经定了亲,但我们毕竟还未成亲,自然是不好贸然相见的,我这个人守规矩,这一点与二妹格外不同。”

说完这话严玉华就径直离开了,也不管严玉婷一瞬间有些扭曲的脸色,毕竟她能让禄国公府同意换亲,可不就是因为先与那位公子私定终身了吗。

作为严玉华身边的丫鬟,这位丫鬟显然也十分不喜欢严玉婷,低声嘀咕道:“二小姐这是什么意思,哼,她就是见不得小姐好,姑爷对小姐一心一意,连尚书大人给的侍女都不要,禄国公府那边却已经有了好几个通房丫头,我看她是心里头憋得慌。”

严玉华瞥了一眼侍女,说道:“兰心,小心祸从口出。”

兰心下意识的闭了嘴,随后才撇了撇嘴说道:“我只在小姐面前说说。”

严玉华却说道:“还有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咱们就要离开严家了,何必还在最后这关头招惹她们,左右以后都不在一个屋檐下,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兰心一听,又是笑着说道:“小姐说的对,未来姑爷跟别的男人可不同,他对您一心一意,以后小姐和姑爷定能和和美美的。”

严玉华笑了笑,事实上在赵九福拒绝了李尚书之后,严波在家里头却是发了一通火的,觉得这个未来女婿有些死板,不知道为官之道。

严老夫人当面附和了儿子,但转身却对严玉华说道:“未来姑爷能够一口回绝李尚书,不管里头是因为什么原因,但终归证明他不是个好女色的,这般一来,将来你只要能够守住内宅,家里头便能干干净净的,日子不比进禄国公府差。”

显然在后宅妇人们的眼中,赵九福这举动固然有些鲁莽,却更加衬得他是个好男人,若是他直接收纳了这两个美人,严老夫人反倒是要担心了。

严老夫人心中欢喜,脸上虽然还未露出来,但对于孙女的嫁妆却更加看重,赵家少的就是银钱,那么对于带着大量嫁妆嫁过去的孙女,也会更加重视才对。

严玉华并未拒绝严老夫人的好意,知道这件事之后,严玉华心里头也是高兴的,她不知道赵九福的拒绝里头有几分自己的原因,但从前后几次的观察不难发现,她的未来夫君确实是一个有品德的人。

不过一心一意?这世间真的会有一心一意的男子吗,她又何尝有幸能够遇到。

若是赵九福能与她白头偕老,严玉华想到那个画面,心中忍不住也有一些畅想,原本的小愿望变成了大愿望,即使是理智也阻拦不了她开始开朗起来的心情。

第155章 新婚之喜

四月十七,宜嫁娶。

大周朝的新婚规矩一般都是早晨迎亲,中午拜堂,晚上洞房,这一日天还未亮的时候,赵九福就忍不住爬了起来,不是他睡眠质量不好,实在是心里头有些激动。

院子里头还是静悄悄的,可不是吗,这会儿说不定才寅时,就算应该早早的出门迎亲也没有这么早就起来的。

赵九福没打算把其他人都吵醒,索性就在屋子里头练了一会儿阴阳五行拳,练习了大半年,他的身体已经十分适应这套拳法,筑基丹也服用过一次,别的不提,现在他的力气更大了,别看他的皮肤白嫩,但其实结实的很。

练好了一套拳法,又重新洗漱了一番,赵九福才觉得神清气爽,这会儿院子里头也有了动静,赵九福出去一看,却见是老赵头老陈氏老俩口在抹黑折腾。

赵九福心中无奈,连忙走过去劝道:“爹,娘,时辰还早呢,你们也不多歇一会儿。”

老赵头嘿嘿一笑,老陈氏却理直气壮的说道:“我总觉得忘记了什么,起来再核一遍才能安心,这可是你的终身大事儿,咱们家可不能出乱子。”

赵九福拦不住他们这劲头,只得去拿了两根蜡烛出来,免得他们看都看不清,结果蜡烛一点上,赵老大小陈氏连带着赵老四也出来了,原来他们也睡不踏实。

得,到了后头谁都别睡了,全部出来折腾,其实昨晚睡之前都已经收拾过一遍了,但老赵家的人都不放心,毕竟这可是赵九福娶媳妇。

别说老赵头夫妻俩了,就是小陈氏在屋子里头也偷偷跟赵老大说:“未来弟媳是大家闺秀,咱们家小心总是没错的,总不能丢了赵家的人。”

大家伙儿说说话时间倒是不难熬,很快陆陆续续的有人上门来了,这么早过来的自然不是外人,大部分都是要陪着赵九福去严家迎亲的。

赵九福在京城的时间不算长,朋友倒是也有几个,翰林院的暂且不提,孙光宗兄弟俩也来了,还有顾家那边派过来撑场面的,看着倒是也热闹的很。

等骑上大马出门迎亲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发亮,左邻右舍听见这边的动静,一个个的都出来看热闹,笑着说要讨喜糖来吃。

孙光宗看着比自己要成亲的时候还要兴奋,骑马走在赵九福身边一直嘀咕:“阿福,这可是你大喜的日子,你兴不兴奋,我准备了好多催妆诗,待会儿说不准能用上。”

赵九福原本就算是不兴奋也被他带出几分兴奋来,笑着说道:“那待会儿就要多谢你了。”

孙耀祖看了一眼自家傻弟弟,心中倒是感叹了一声无缘,当初他原本也是想为赵九福牵一门亲事的,只是那时候赵九福无心,只能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

从赵家到严家的距离不算太远,不过为了照顾后头没有骑马的人,赵九福等人走得很慢,花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了严家门口。

严家也早已经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更有人早早的等在那儿,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看见花轿就忙不迭的进去报信去了。

赵九福从马上跳了下来,还未进门就被拦了一道儿,不过这第一道坎儿容易过,撒钱让下人们闹哄一下就成了。

等进到里头,果然有严家设下的关卡,第一道关卡就是严玉华的两位异母兄弟严峰和庶出的严峻,他们恐怕是早早的准备了题目,就等着为难未来姐夫。

可严峰还是举人,严峻甚至连举人都不是,他们能想出来的题目自然为难不到赵九福,他甚至不用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忙,痛快利落的念出一首首诗词来。

在一声声叫好之中,赵九福到了第二道关卡,这一道倒是出乎预料,竟是让赵九福射箭,那箭靶子放的还挺远,一看就知道专门为了为难文臣准备的。

孙光宗看着那边的箭靶,大声笑道:“诸位却是不知道,我们赵大人可是射箭的好手。”

赵九福笑看了他一眼,可不是吗,当初因为射箭需要的花费少,所以是他除了骑马之外花时间最多的一个项目,比起半吊子的弹琴来,他的射箭技术更好。

赵九福往那儿一站,挎着弓箭看起来倒是风度翩翩,周围严家的人看着,觉得这位姑爷不管射箭技术如何,至少模样是过得去的,怪道人家都说赵九福形容出色。

赵九福可不是银样镴枪头,他飞快的放出三箭,箭箭正中靶心,虽说这也跟严家准备的靶子不算小难度不大有关,但也赢得了满堂喝彩。

等他们闯过第二关之后,留下来的严家人甚至开始议论起来,其中一个跟严波年纪差不多的中年男人低声说道:“我原以为他们家随便找人把大小姐嫁了,免得耽误后头的婚事,没料到这个赵九福看着倒是不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也有人说:“你也想太多了,严大小姐是老夫人亲手带大的,难道还能随便嫁了人不成。我瞧着赵九福虽说根脚单薄一些,但人长得玉树临风不说,才能也好,怕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姑爷人选,咱们啊背地里别说人了。”

赵九福可不知道严家旁支的心思,他已经走进了最后一道坎儿,一般来说最后一道坎儿是新娘的姐妹拦着的,所以这会儿站在门前的是严家的二姑娘严玉婷。

严玉婷也是芍药年华,她的长相与亲弟弟严峰并不相似,而是完全像了严家的继夫人白氏,看起来明艳大方,这会儿穿着一身红裙更是迷乱了不少人的眼。

严家两位姑娘之中,光是论容貌的话自然是严玉婷更胜一筹,不然的话当初禄国公府那边也不会同意换亲,比起严玉婷来,严玉华的容貌只能说是还算清秀,略带着几分寡淡。

只是看着一身红裙的严玉婷,赵九福的第一反应却是微微皱眉,虽说大喜的日子大家伙儿都应该穿得喜庆一些,但除了新人之外的人直接穿正红的颜色,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严玉婷扫了一眼赵九福的模样,心中却有几分不乐意起来,暗道这个泥腿子的样子倒是出落的不错,看起来颇有几分撑得住场面。

她原本只是随意的准备了一个上联,这会儿脑子一转,忽然问道:“赵大人,姐姐可是严家的掌上明珠,你要把她娶走总得有些诚意,不如你在院中踏出七步,为姐姐做一首催妆诗如何?也让我等看看赵大人的才气。”

这原本不算是刁难,但是随后严玉婷又说道:“这催妆诗得新颖,可不能随随便便糊弄人,得有百子帐、七香车,这样意头才吉祥。”

这话一出,果然对面迎亲的人脸色不好看起来,其实一般迎亲之前,新郎都会准备好催妆诗来备用,毕竟就算是大诗人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能写诗啊。

可严玉婷这话却定的太死,一时间弄得他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出好的诗词来。

倒是赵九福心中不惧,带着浅浅的笑容往前走了三步,就开口说道:“玉华仙子贵,出嫁夷愉家;天母调天粉,慈父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话音刚落,周围人纷纷叫好,严玉婷的脸色微微扭曲了一下,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让开了路,赵九福笑着走了过去,拱手敲了敲门,大声喊道:“娘子,我来接你了。”

新房门终于打开,众人才发现陪着新娘在内的除了喜娘之外还有全靠人,竟是没看见严家夫人,不过此时众人并未注意这些,赵九福伸手牵住已经盖上盖头的新娘。

随后就是认亲的过程,严波夫妻和严老夫人早就在大厅等候,赵九福在这时候也得改口鞠躬,自然也会得到他们给的改口红包。

一连串的仪式结束之后,严峰才弯腰背起了亲姐姐,一直背着她走出了严家大门,送到了赵家人带过来的八抬大轿上。

赵九福再一次跨上大马,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花轿,只可惜现在花轿的门帘已经放下,他自然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不过一颗从凌晨开始就忐忑不安的心,在这一刻却沉淀下来,他已经接到了未来要携手一身的妻子,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人带回家中。

随着严玉华一路走到赵家的,除了送亲的两位弟弟之外,就是足足64抬嫁妆,这其中还不包括前几日就送到了赵家的那些家具。

赵九福现在住的院子不够大,连那些家具都不能完全放下,只得在新房放了一部分,其余的却是堆在了严玉华陪嫁的庄子上。

严玉华在严家的处境暂且不论,但她的嫁妆却是实实在在十里红妆,看着周围的老百姓眼红心跳,一个个的都跑出来看热闹。

又有人伸长脖子想看清楚那一抬抬里头的东西,毕竟抬数多不代表嫁妆就真的多,实在不实在还得看到底是陪嫁了一些什么东西。

赵九福走在最前头没有看见这种盛况,但孙光宗却看得清清楚楚,内心忍不住有些咋舌,低声跟孙耀祖说道:“阿福这哪里是娶媳妇,这是娶了一座金山啊。”

孙耀祖倒是习以为常,淡淡说道:“你也想要的话就努力读书,等你高中状元,哥哥我也帮你找一个嫁妆丰厚的媳妇。”

孙光宗连忙摇了摇头,说道:“嫁妆不重要,姑娘本人才重要,我就是喜欢长得好看的。”

孙耀祖无奈的翻了个白眼,不再搭理自家这个白痴弟弟,前头赵九福已经快要进家门了,他们留在最后的这群人却还在严家门口,他心底都有些羡慕了。

第156章 洞房花烛夜

赵家的院子不大,但新房的大门关上之后,外头的热闹就像是隔了一层似的远去许多,这会儿在屋子里头陪着严玉华的,自然是她的奶娘卢嬷嬷和两个大丫鬟。

其实严玉华陪嫁的人不少,不过赵家的院子不够大,如今还住着赵家的许多人,严玉华若是把人都带过来恐怕是住不下,所以陪房其他人都住在了她陪嫁的院子那边。

外头的酒席还是闹哄哄的,严玉华手心有些微微出汗,那是方才拜堂的时候紧张的,虽说她自认是个理智的人,但实际上作为女子拜堂成亲的时候如何会不紧张。

微微松了口气,严玉华就听见兰心叽叽喳喳的说道:“小姐,您方才可是没看到,咱家姑爷穿上喜服可俊啦,那些夫人小姐都看得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