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她足不出户,就待体顺堂休养。倒是二皇子腿伤已愈,自个儿提出要回承乾宫住,皇帝也没留他,将腊梅也打发回去,帮着照看二皇子。

二皇子离开的当日,皇帝对知薇淡淡道:“这孩子当真长大了,懂事了。”

知薇初时没听明白,眨了两下眼才反应过来。皇帝是觉得电灯泡终于自己走了,往后再没人打扰他们了。

只是这样一来,她少不得又得两边跑。好在承乾宫也不算太远,天天来来回回侍候这爷俩,日子过得倒也快。

女人一旦过了那一关,似乎一切都变得顺遂起来。她和皇帝从身理到心理都又更近了一些,彼此相处更没了一层顾忌,好像真跟平常夫妻一样。

有一回知薇躺床上看书,看着看着突然冲皇帝道:“我从前挺怕您的。”

皇帝搂着她:“这宫里的人都怕朕。”

“他们怕你可能因为你是君王什么的,可我真的只是怕死而已。还记得有一回你在这儿冲我发脾气,说我拒绝你封妃的提议,问我到底什么的时候,我哭成那个样子。其实不是伤心也不是难过,就是怕您杀了我。”

她一说皇帝就想起来了,于是失笑:“朕还当你是不愿意才哭,原来是这样。”

“就是这样。当时真怕您一生气,直接让人拖我出去打死。”

“朕在你心里是个暴君?”

“你都不知道你那时表情多骇人,一副随时准备吃了我的样子。”

“那现在呢,现在不怕了?”

知薇往他怀里蹭蹭:“不怕,就是有点霸道,不过我挺喜欢的。”

皇帝也喜欢她这样。她时常说些不一样的话,是旁人从不会说的。她表达起感情来十分直接,一开始皇帝还有些不习惯。如今一天不听她赞自己几句,反倒难受起来。

“那朕现在就没一点让你怕的地方?”

知薇歪着脑袋:“应该没有。”

“那这个,你怕不怕?”

知薇的手突然被握住,很快抚到了一处灼热的地方。她脸微微一红,别说这东西她确实有点怕。头一回什么情景几乎不记得了,接下来因为身体的缘故皇帝一直忍着没碰她。但今晚看来是逃不过了。

她突发奇想:“您说我那天离魂,会不会不是因为佛珠掉了的缘故,是做那个事的原因?我这人天生不能沾男女之事,一沾就要出事儿?”

皇帝一把捂住她的嘴:“胡说八道。”

脸色有点不悦,看来那天的事情还叫他难以释怀。

知薇就笑了,搂着他的脖子道:“我逗你呢,哪那么容易便没了。只听说男人在这方面会猝死,还没听说女人…唔。”

还没等她说完,皇帝就用唇封住了她的嘴。这小女人真是什么都敢说,也什么都懂,连马上风这种东西居然也知道。一个闺阁姑娘谁跟她说这个,他越来越对知薇的来历感到好奇。

只是他隐隐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深究,若真搞明白了,或许也就失去他了。

他不管她的谁,只要她是他的女人就好。从头到脚每一寸都属于他一个人,这样便够了。

他准备进去的时候,听到知薇轻轻说了句:“您悠着点,别太用力了。”

皇帝微微一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她。

-------------

一转眼就到了除夕。

今年同往年一样,过年的事宜还是由太后主理良妃协理。太后呢动动嘴皮子,良妃就鞍前马后忙着张罗,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叫人挑不出错处来。

为这事儿太后特意把皇帝叫过去一回,说不叫知薇插手的缘故:“她前一阵儿刚病好,我瞧着那脸色还有点白。过年事情多她又没经验,这要再病倒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待过了年我手把手教她,把事情慢慢地教会了,来年就该由她露一手了。”

皇帝当然没意见:“您这般为她着想,她心里可是高兴。要照她那意思,最好一辈子不理事儿,清闲。”

这点太后也瞧出来了,这个沈知薇居然真像她外表看起来的那样,没有心机不好名利。按理像她现在这般受宠的程度,又是皇贵妃的身份,早该撺掇皇帝把后宫的实权给收回来了。可她却一点不着急,整个一胸无大志的模样。

有一回她来太后这儿请安,太后便问她:“过年事儿多,你来搭把手如何?”

换了旁人早就眉开眼笑接下了,她却犹豫了半天,回了句:“我…能成吗?”

太后心想当真傻人有傻福,自己儿子原来喜欢这一口的。也是,他自己是个人精,甭管是朝堂上还是后宫里,芝麻大点的争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斗久了也斗累了,他就找了个特别简单的女人,过起了安稳的小日子。

可有些东西知薇还是得会。太后如今瞧她挺顺眼,也接受了她有朝一日为封后的现实,所以反倒比皇帝更上心,开始琢磨着怎么培养她了。

只是这些都是其次,现在摆在太后面前最重要的却是另一件:“她那肚子,还没消息吗?”

两人回宫都快半年了,怎么还没怀上。太后有点不高兴。跟天底下所有的婆婆一样,开始催促儿子儿媳妇。

皇帝心想虽是回来半年了,可真正办成事儿也就这小半个月的事儿,哪里就那么快了。

“您别着急,她从前身子有些弱,进宫头三年朕太过委屈她,把她逼得整日自个儿下地种菜,还要绣花挣钱。如今朕叫傅玉和给她开了调理的药,正吃着,过几个月会有好消息的。”

太后一听这确实是自家儿子的错,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知薇哪想到太后都有三个孙子了,居然还琢磨着叫她生孩子,每日窝在养心殿不愿出门。

她本就怕冷,从前不受宠的时候一到冬天日子就有些难熬。落月轩没有地热只能烧炭,可分到她手里的都是炭渣渣,一烧味重烟又多,实在没法儿用。

所以那时她就天天窝被子里,屋子里门窗紧闭封得密不透风,锦绣一天烧几壶热水,连番给她换汤婆子,这才熬了过来。

那时候可是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她能走上后宫至高的宝座,成为那个男人心头的朱砂半痔。

从前的她可是比蚊子血更不如呢。

到了除夕那一夜,知薇再懒怠也得出门去。白日里一通的各种仪式,皇帝只一人出席。知薇现在只是皇贵妃,这种重大的节日性仪式,她是没资格参加的。

中午皇帝侍候太后用膳,像民间孝子一般,亲自立于一旁布菜,一顿饭吃得略显冷清。倒是晚上皇帝在乾清宫摆宴,太后太妃并后宫诸妃,以及一干皇子皇女都会列席参加。

后宫如今人员凋敝,除了知薇外就只有良妃同从前的钟贵人了。钟贵人如今升了钟嫔,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二公主。母女两个都是特别老实本分又低调的人,在宫里几乎没有存在感。

知薇当皇贵妃这么些日子,也就跟钟嫔打过两回照面,觉得这是个比自己还要心善的人。

列席入座的时候分了两桌,因是除夕便不分尊卑,皇帝太后同嫔妃们皆坐一桌,余下的几个孩子在里间暖阁又开一桌。

这饭本是吃得波澜不惊,偏偏太后吃到一半想起安阳来了,便让人把她从里间叫了出来,拉到身边一道吃。

这一下便戳中了某人的心肝脾胃肺。

三个皇子都没什么想法。大皇子刚丧母,正惶惶然不知所措中,哪里会计较这些。二皇子有知薇照拂,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三皇子还在吃奶,由乳母抱着坐在一旁,睡得正香甜。

二公主是个完全的软性子,对这种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只剩三公主安宁一个人气得牙根乱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忍住发脾气的冲动。

本来好好的饭吃得十分恼人,大皇子有点不会看眼色,见状还特意问安宁:“三姐,你这是怎么了,菜不合胃口?”

安宁扫她一眼,沉默着不说话,她不敢恨太后,只得将这笔账算在安阳头上,心里将她恨出血来。

到了晚间回到自个儿房里,安宁越想越生气,这么多年的委屈一下子全都爆发出来了。她扑到床上拼命抹泪,哭得肝肠寸断。

良妃本来都要歇下了,闹到后半夜她精力不济,回来后叫人安顿了三皇子,正准备上床却听得瑞香来报:“娘娘,三公主正在屋子里哭,底下人都劝不住,您要不要去看看?”

良妃心里叹息一声,也知道女儿的心结是什么。只是这个事儿她也没办法。一方面太后下了令,不许同安阳说起自个儿的身世,于是连安宁也被蒙在鼓里。另一方面女儿又时时嫉妒大姐,有时安阳也不见得得了多好的东西,可她却样样看在眼里,非要争个高下才行。

良妃就跟个夹心馒头似的,被这两拨人夹在中间,心里也是说不出的苦。

到这会儿她又怨恨起皇帝来了。当初偏把安阳放她身边养,结果埋下了这么大的隐患。此刻她全然忘记自己是怎么使手段才说动太后,将大公主要到了身边。那时的她多么风光,简直是后宫第一人。

也正是托了安阳的福,她才能越过宣妃头一个封妃,这么些年还一直顶着协理的名头。

占便宜的时候不觉得怎样,这会儿遭报应了倒委屈起来了。良妃在这方面和个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听得女儿痛哭她也心疼,却还是硬起心肠不去看她。因为去了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反倒惹她更伤心。若一不小心把事情说出来了,回头闹起来可是不好看。

那边安宁哭了许久,一直盼着母妃能来。可左等右等她都不来,她那小小的心就像受了极大的刺激,变得更为脆弱。

一直以来,整个宫里只有母妃待她是最亲的。即便她也疼姐姐,可安宁感觉得出来,母妃对自己绝对是宠爱有加的。就算三弟出生,也没能分去一分一毫。

她平日里受了委屈只消哭一会儿,母妃肯定立马就来安慰。可今天是怎么了,她都哭了大半个时辰了,母妃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打算叫她活活哭死的节奏吗?

一想到母妃可能也厌弃自己了,安阳那心不由慌乱起来,想要止住哭泣,泪珠却还是不断往下掉,又惊又怕下居然慢慢地睡了过去。

第二日她起来一看,两只眼睛肿成了水泡,又是鸡蛋又是毛巾地热敷也没用,擦多少粉也盖不下去。

去前头请安的时候碰上了大姐安阳,对方一脸疑惑地看她:“三妹这是怎么了,夜里没睡好吗?”

“嗯,困过头了反而睡不好,眼睛都熬肿了。”

安阳就笑笑没说话。

那本是一个寻常的笑,看在安宁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就跟嘲笑似的。她昨晚偷着哭的事情她肯定知道了,所以这会儿是在看自己笑话呢。

安阳哪知道一个笑妹妹都能衍生出这么多的想法,亲亲热热挽了她的手臂就去见良妃处请安。

良妃一见安宁这样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却不好当着大女儿的面说什么,只对两人都嘘寒问暖一番,又叫她们回去补个眠,还说要叫厨房给她们炖滋补的汤水。

一切看来都和平常一样。

可就是这一样叫安宁十分不愤。她都哭成那样了,母妃跟没事儿人一样,对她不闻不问,多余的关心话都没一句。姐姐真就这么好,就因为比她早生一年,就合该得到所有人的宠爱?

父皇是这样,皇祖母也是这样,现在连母妃都是这样,往后她在这宫里,还要怎么过下去。真要仰他人鼻息委屈一辈子吗?

回去的路上她满肚子不高兴,走到一半才发现自个儿的手帕丢了。想想应该是丢在母亲的屋子里了,于是又带了宫女折返回去找。

刚走到门口却听得里面传来说话声,声音不大,一个是母妃的声音,还有一个是瑞香的。

这原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瑞香是母亲的心腹,两人经常关起门来说悄悄话。但她却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凑近到门口听起来。

她潜意识里觉得,这两人说的事肯定不一般,要不怎么门口连侍候的人都不留,撵得干干净净呢?

正这么想着,突然听到里面正提到自己的名字。

☆、第102章 落水

屋子里,良妃正跟瑞香吐苦水。

“我瞧她那个样子,心里真是难受。可这也没法子,太后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破了。”

瑞香便劝她:“待时间长点便好了。三公主聪明着呢,您对她的好她肯定知道。待再过几年您悄悄和她露个底,也就是了。”

“不成不成。安宁这孩子我了解,不说比说好。不说她只是憋着劲儿地委屈,要真说了难保会有旁的想法。当初她那么对付沈知薇,差点把人给弄死。这事儿我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惊。也不知她随了谁了,这性子…”

安宁的性子其实是一半一半,既有良妃的心狠手辣,又有皇帝的沉着冷静。只不过她年纪太小,这两种特性表现得都不够突出,揉和在一起就成了现在这样,有点叫人琢磨不透的意思。

听到良妃这话,安宁一下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母妃一定有什么事儿瞒着自己,还是太后不叫人说的,可会是什么呢?

难道自己不是母妃亲生的?

这也不对啊。若不是亲生的,何必对自己这么好,早该把她丢到一边去了吧。

旁边侍候的红蕉有点胆小,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示意她先回去。安宁却只瞪她一眼,令她不许出声,还将她赶远一些。

然后她继续竖起耳朵听。

不多时又听瑞香道:“三公主性子沉静,其实是件好事儿。”

“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就像昨儿晚上,她明明受了委屈,又因我没去看她心里埋怨,今儿来见我的时候脸色多难看。可她又憋着不说。我有时真盼着她像安阳一样,想笑就叫想哭就哭,再这么憋下去迟早要憋出病来。”

这下瑞香不说话了,只轻轻叹息一声。

良好也眼着叹息:“说来说去还是当初那步棋走坏了。就不该把安阳抱进延禧宫来。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也亲不到一块儿去。我平日里待她虽好,可这心总是难受。怪只怪我那时候不争气,没能一进宫就怀上龙种,倒叫宣妃抢在前头。若早知她那孩子保不住,我也不必急吼吼去争皇后的女儿,到如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骚。”

里头良妃跟瑞香不过是发牢骚,排解一下心头的郁结罢了。哪里想到宝贝女儿就在外头,把她说的话听了个十成十。

安宁一时间就跟被雷劈了一般,整个人完全呆住了。她想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可没道理啊,这么大的事儿她怎么可能会听错。

所以说姐姐不是母妃生的,而是已故的先皇后生的?

安宁突然转身,大步往外走。红蕉在后头竟有些跟不上她,不明白三公主小小年纪,脚程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快。

安宁其实是被吓着了,所以赶紧回了自己屋,将所有人都撵出去,一个人待房里细想刚才听到的内容。

想着想着她就明白过来了。难怪这么多年来,父皇和太后都对姐姐宠爱有加。若都是一个娘生的,不过差了一岁,待遇也不至于天差地别。

原来姐姐是皇后之女,在这宫里是唯一嫡出的孩子。嫡出的公主和庶出的本就不同,太后有远近亲疏也正常。

那一刻安宁当真羡慕姐姐,怎么偏她好命,就能从皇后肚子里出来。而她呢?

短暂的震惊之后,安宁的心里又浮起无限的沮丧和绝望。从前觉得姐姐受宠是性格问题,她爱笑爱闹是个闲不住的人,皇祖母年纪大了,就喜欢这样的。她也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要变得外向一些,说些讨巧的话叫人开心,以便搏得更多的关注。

但现在看来却是不必了。

出身上的差异是她这辈子都无法逾越的,哪怕再外向再讨巧,父皇和太后都不会多瞧她一眼。他们打从心眼里瞧不起她。

小小的安宁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原本她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女,姐姐再受宠也跟她一个妈,比她高贵不到哪里去。可现在她知道了,她们有如此大的差距,哪怕她再有心机,也敌不过先皇后一根手指头。

就算以后皇贵妃生了孩子,也得往姐姐后头排呢。难怪她那么势利眼,整日讨好姐姐,看来是早就知道姐姐的出身,想尽法子讨好对方呢。

要说安宁这人也有点奇怪。平日里想法很多,也很会为自己打算。要眼下明明有更好的法子处理和安阳的关系,她却偏偏不要,非要将对方恨上了。

原本她该收拾心情,从此对姐姐马首是瞻,借着姐妹情深的关系拉近距离,好让自己往后得更多益处。可见年来打下的心结一时解不开,她就钻了牛角尖,反倒处处看安阳不顺眼,比起从前恨意更甚一筹。

安阳完全不知道妹妹已将她列为后宫第一讨厌的人,还想着她最近怎么都不找自己了,难得见个面脸色也冷淡得很,话说不上三句就走人了。

妹妹这么冷淡,安阳十分郁闷。一直以来她对这个妹妹还是挺喜欢的。两个人年纪离得近,住得也近,从小到大都玩在一起。虽然妹妹喜静她喜动,但凑在一起时倒也挺合适。她有什么心事都同妹妹讲,她很聪明,年纪不大就会替自己出主意。她有好东西也总想着分她一半,虽然有时也疑惑为什么有些东西她有妹妹没有,却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出身。

现在妹妹不理她了,就跟少了点什么似的,总是没着没落的。过完年皇子们都上书房念书去了,她因为是女孩子,皇帝特别开恩叫她多休息一个月。

本想这一个月里同妹妹多亲近亲近的,没想到…

安阳心里郁闷,就去找知薇诉苦。知薇也没想到安宁已得知了姐姐的身世,只当她还在为除夕夜那顿饭生气。

那时候太后把安阳叫到身边来,她就觉得不妥。太后年纪大了,做事有时候只管自己高兴,却没顾虑到其他人的想法。

安宁那么敏感一个人,回去肯定不高兴,疏远安阳也在情理之中。小姑娘其实也有很多想法,有时候别扭起来比成年人更难搞。

她就给安阳出主意:“你约她一道儿来瞧瞧你父皇吧,这她肯定乐意。”

据她观察,这几个孩子对皇帝是又敬又怕,虽说当着他的面大气不敢出,但还是很乐意来给他请安的。

安阳觉得这主意好,第二天就同妹妹说了。安宁本不想来,可又忍不住想见见父亲,犹豫了半天还是答应了。

两个人便从延禧宫出来,径直到了养心殿。

那一边知薇提前同皇帝打了招呼,叫他对安宁热络些。她是这么劝的:“都是您的孩子,太偏心也不好。总要顾忌她们的感受。您要是冷落了安宁,回头她不同安阳玩,苦的还是安阳啊。”

皇帝就想自己真有表现得这么明显?或许是真的。只是安宁自小也不跟他亲近,似乎也没办法培养父女之情。眼下她既愿意来,他也就听从了知薇的意见,对这个女儿格外温和。

所以那天一开始的气氛相当好。安阳一如既往话多,东暖阁里不时传出她唧唧喳喳的声音,伴着毫不掩饰的笑声。

皇帝也很配合,那天便格外关注安宁一些,时不时同她说些话,关心她的身子,又问了几句功课上的事情,还说哪天有空便带她出去骑马。

这叫安宁非常意外也格外高兴,脸上一直带着羞涩的笑意,时不时看皇帝一眼,眼神里满是孺慕之情。

她其实对皇帝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得到得太少,反而渴求得越多。

更何况她自小长在宫里,见过的男子一共也没几个。那些太监在她看来都是肮脏的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男子。自己那几个弟弟也是乳嗅未干,哪里及得上父皇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