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呸!”齐氏直接一口吐沫吐到了荷花奶奶的脸上,“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老娘仗势欺人?

你咋不说,你三更半夜的到我家的地里偷稻谷呢,被我们逮个正着,你还敢胡说八道!

德才,咱们杨柳村可从来没有出过这种丑事,你要是不处置,那我可是不服气的,你是我们村的里正,老婆子我相信你能公正处理这件事。

说不定这老婆子不一定只偷了我家的稻谷,看看有没有别人也被偷了。都被我家的人直接抓住了,还敢胡说八道,这样的人不能饶了她!”

“你说是我偷的就是我偷的?德才,不要相信她,她跟我以前有仇,所以才要诬陷我!”荷花奶奶死不承认。

齐氏还要呸,秦德才说道:“傅家婶子,你说他们冤枉你,那你三更半夜的,怎么到了别人的地儿了?”

“我没有到别人的地儿,我是去我家的地儿看看去,我也怕有人偷我们的粮食。”

“你的意思是说,是杜家的人在你们的地里把你给绑起来了?”秦德才问道。

“就是这样的,他们和我有仇!”

“放屁!你说是你家的地儿,你家那么点的东西,鬼才会看得起!老娘我家里有的是粮食,你骗鬼去吧。”齐氏骂道。

“你说是啥就是啥?反正这里是你家的人,不跟你说,跟谁说?”

齐氏冷笑道:“就知道你这样的人死不承认,我可不是只有我家的人,我还叫了村里其他的人一起呢,不然还说我冤枉了你,我可没有那么傻!”本来黑灯瞎火的,她生怕这贼人跑了,自家一家人逮也不好逮,所以也请了街坊的几个人家里的男丁,正好也跟着一起来了。

这几人自然听得到荷花奶奶的声音,听到了她说的啥话,不由得觉得这荷花奶奶真是够不要脸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死咬着不承认,简直是太可恶了。

所以也纷纷作证,就这个时候,荷花奶奶还说,因为杜家有了个秀才,所以才会包庇杜家的人。

把秦德才给气得,他可不跟这荷花奶奶讲道理了,直接拍了一下桌子,“好,既然傅家婶子说我们都冤枉你,那么明天我请了衙门里的人来看看,断断案子,听听到底是谁偷了谁的,也别说我偏心谁,咱们就去看事实,人家衙门里的人破案的法子多了去了,谁家产了多少粮食,都清楚的很,到时候把各家的粮食称一称,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在这个事儿闹出来以后,就有人给荷花奶奶的儿子去报信了,他正好听到这一点儿,吓得立刻就冲进来了,“里正,我娘是犯糊涂了,她以后再也不敢了。”

这话就是承认是荷花奶奶做的事儿了。

荷花奶奶直接就要抽自己的儿子,“你这个天打雷劈的,老娘没有那样做,你想害死我啊。”

“娘,你真的想要进牢房吗?干啥非要这样?”要他说,直接承认了,然后退还了粮食,这事情就了了,可是自家娘非要不承认,把这些人都得罪了,里正明显的是不耐烦了,还有杜家,人家可是秀才家,上次镇上多少人过来,都是有有钱人家,自家娘还死活不承认,真的要逼着人家用关系,把一家子都给折进去?

73 跳脚

其实荷花奶奶早就害怕了,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死鸭子嘴硬。

她也怕进监牢,这杜家怎么就不依不饶的?

不过是拿了他们一点儿稻谷,他们家地那么多,少了这一点儿又有啥关系?犯得着还要来捉她!

荷花奶奶心里承认自己只拿了一点儿,对杜家根本没有啥影响,她家又穷又粮食少,拿了一点儿又咋的了?

非要闹到里正这里去,她就是不承认。

可是真的想到了上次杜有忠中秀才,那么多架着马车的人都过来了,她还偷偷的过来看了的,要是真的闹大了,他们家岂不是完了?

加上儿子也不争气,还非给说出来了,荷花奶奶一拍大腿,“我不活了啊,我那个穷家,不就拿了那么一点儿稻谷吗?

干啥跟要杀了我一样,还把我给捆起来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这是要我的命还是咋滴?

我怎么就那么命苦啊,生了个儿子,儿子不争气,只给我生那赔钱货,连养家也养不起来,有些人家,咋就那么心狠那,一点儿也不让人,这还让乡亲们怎么活啊。”

“德才,我懒得跟这滚刀肉说话,明天要不给我一个好的结果,我就把人送到衙门里去!啥得饶人处且饶人,我就是饶了她,也要被人在心里骂,我干啥要这样?

再说,今天这事儿,我老杜家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老天爷,我老杜家一点儿事也没有做错!我怕个甚!”

齐氏把儿子们都叫走了,那些看热闹的也都跟着离开了,好多人也跟齐氏说这个事儿,对荷花奶奶很是鄙视,这样的人,都被人抓个现行了,还死不承认,到最后瞒不下去了,还说人家心狠,这叫啥道理哟!

人家老杜家也算是讲道理的好不好?真要碰到那种狠气的人家,当场抓住,当场就给你打的头破血流,你能咋办?

“秦里长,求求你,我娘一大把年纪了,这事儿,您看,能不能?”荷花爹求道。

“我倒是好心给你们求情,可是你看看你们,说的啥话?自己偷了人家的东西,还比别人都要厉害那么多!粮食都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你偷了人家的命根子,人家不跟你拼命才怪!

你还想啥事儿都没有?哪里能那么容易?明天就给我去杜家赔礼道歉去,把偷的粮食还回去,态度也还要好,像今天晚上这样的,我也帮不了你们了!”

真是丢人,都是一个村的,还偷村里人的粮食,秦德才都鄙视,尤其是这还是上了年纪的一个女

人。太丢人了!

“别给我想着,明天就不是抓个现行了,这样的想法千万别给我有,要是你们真的那样想,那从今往后,这个村里你也别呆了,我秦德才丢不起这个人!”

大家都知道了的事儿,还要想打歪主意,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主意不是我出的,是老刘家的人告诉我的!”荷花奶奶突然说道,反正已经这样了,荷花奶奶也破罐子破摔了!

“管你是谁出的?偷稻谷的人是你,拿到家里的也是你,把你娘给我弄回去,明天你们不那样做,我直接找衙门里的人过来拿人!”我管你有没有证据!我说的就是证据!谁跟你讲证据!秦德才觉得脑壳疼的很!

他老婆出来,给他端了一碗水,这一晚上闹的,都大半夜的,他老婆道:“傅家这婆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听听她刚才说的那叫啥话!咋滴,谁家比她有钱,就必须给她东西,不给她就自己拿?土匪都没有她这样当的!”

她家也比这村里大部分人有出息,那么这往年是不是这个老婆子也偷了自己家的粮食,而他们并不知道呢?

越想越觉得像,秦德才老婆对荷花奶奶就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得了,说这个干啥?把这个事儿给整下去就成了,以后我也要跟大家说说,这谁要是偷别人的粮食,只要抓住了,就剁手,我看谁还敢偷!”

“别气着了,为这样的人气着不值当!你说,刚才傅家那老婆子说的,是不是真的?真是刘家的人跟她说的?”

“你就别添乱了,是不是刘家的人说的又咋滴?做错事儿的是她!”就算是刘家的人挑唆的,可是也得她要做出这个事儿啊,怎么就不见别人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第二天一大早,荷花奶奶尽管不情愿,也和自己的儿子来到老杜家,给老杜家道了歉,也把偷来的稻谷还给了杜家,好家伙,还挺多。说是在一个堆里弄一点儿,然后就这么多了,刚开始见没有人发现,觉得这不劳而获还挺好,结果就第二天又去,直接给抓住了。

“千错万错都是我老婆子的错,我这里给你们道歉了,唉,也是有人在我耳朵边上说了那么几句,我就被说动了,其实,”没等荷花奶奶说完,齐氏就道:“你可以不用说了,以后再要是有事儿沾上我家的边,就不是这么一次这么容易了!”

齐氏之所以想要把事情闹大,就是让还有这些心思的人给看好了,他们老杜家不是那么好惹的,有那些念头的,趁早给我熄火了,不然她一点儿也不介意闹大了!

杜榆知道自家的稻谷给偷了,没想到还真的给抓住了,又是老熟人,荷花奶奶,这个老妖婆一大把年纪了,怎么就是不消停?

干出偷东西的勾当来,以后她那宝贝孙子可是会被人说的,这就叫做疼爱?

“给我记住了,对这样的人,就别给我心软,一次就打的她还不出手来,以后就老实了!”齐氏对自己的孙女说道,想着孙女以后要嫁人,遇到这种事儿说了也是个经验。

但是荷花奶奶还没有停火,到处说,是刘氏的娘鼓动她这样做的,“那老刘家是拿我当靶子在使唤呢,他们对杜家那边不满意,就让我去招惹,出了事儿,他们尾巴一缩,啥都不管,都成了我的不是了,老刘家心狠那,还有那刘氏,还是杜家的儿媳妇呢,要不是她挑唆的,能这样?”

说来说去,她成了替罪羔羊,是很无辜的,不过村里的人听听也就算了,大都心里没有听进去,就荷花奶奶这样的奇葩,真是很让人无语,都让人抓住了,还怨这个怨那个,太不是个东西了!

谁知道这杨柳村的人没有放在心里,不知道谁把这个事儿告诉了老刘家的人,刘氏的娘直接带着几个儿媳妇打上门来,在傅家门口那是破口大骂,把荷花奶奶给骂的是狗血淋头,说她挑拨离间那,说她故意陷害啊,总之,就是不承认这个事儿,是他们刘家挑唆的。

而荷花奶奶也不甘示弱,那是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吐沫横飞,跳起来一蹦三尺高,看热闹的都来了好几拨了。

杜家的人听了,也根本就没有来看,觉得真是狗咬狗,老刘家的也不是啥好东西,要说这事儿,是她们挑唆的,说不定还真的是那回事儿。

刘氏想和这边和好如初,一直受挫,老刘家不想给杜家一点儿教训才怪。

但是老刘家的人脑壳都是缺根弦的,办事顾头不顾腚,只能做出这种龌蹉的事儿。

在农忙的时候,有这个热闹,虽然吧,大家也忙,可是背不着也有人喜欢看热闹,这两家闹得是天翻地覆的,看热闹的人是越看越有趣,反而是杜家这边安静了不少。

最后还是刘氏把她娘几个给弄回去了,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大家一想,这刘氏平时是个斯斯文文的性子,咋这娘和嫂子弟妹们都是泼辣货呢?

“根子上还不是一样,就是会装呗。要不然咋能把杜有良给撺掇着分家出来了?开前他们日子过的好吧,那边老杜家日子艰难,就没有见杜有良这边有啥表示的,心也够狠的。”

“说的也是,这杜有良就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要说没有刘氏啥事儿,真不可能。”这中间的弯弯绕,他们也是当过媳妇的,咋不知道?枕头风一吹,就好了。

“现在不是看着杜家那边好过了起来,又想着要走动了,不过是那杜家婶子不同意,把人都给赶走了,心里不就记恨上了,自己还想着跟人好呢,就让别人使坏,你说这人咋就那么的坏呢?”

村里人的八卦有时候就是真相了,说的八、九不离十,别把人都当成傻子,大家心里都明白着呢。

刘氏要是听见了,肯定能吐一口血,她这么多年维持的形象啊,是那么的好。

现在刘氏正对着她娘几个责怪呢,“娘,你们到我们这村里骂人干啥?”太不应该了,本来人家都说是那老婆子自己诬陷的,现在上门了,不就坐实了,真是太蠢了!

“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说我们就是说你啊,这气我们咋也受不住!”刘氏娘说道。

“大姑子啊,咱们娘说的对,那老婆子胡说八道,你那婆婆听了还能再跟你们和好?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咋不领情呢?”

从杜柳回来后,他们得的好处,就没有以前多了,所以对刘氏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要不是看着她大伯子是秀才,才不会对她这么客气呢。

要巴结也是巴结小姑子,人家现在可是二管事的老婆,比这大姑子不强多了?

“就是啊,”刘氏弟妹说道:“你不是说柳儿以后要说个好亲,当秀才的侄女儿比农村丫头要好

的多吗?现在咋还嫌弃我们多管闲事了呢?”自己没有本事把婆婆给拢住,还怨起了他们来了!

这大姑子就是个没有良心的。不知道好歹!

74 不速之客

刘氏知道自己的大嫂和弟妹是个啥德行,那就是谁给的好处多,就会巴结谁,现在看自己这边没有啥好处了,就说出这种话。

不过且等着吧,谁会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八月十五很快到了,杜有忠带着大郎和二郎也提前了一天回来,杜榆家里,把晒干的一筐子稻谷给打出来了新米,让大家都尝一尝滋味。

有一大半都被齐氏带着儿子们给卖了,得了银钱收起来,现在不仅仅是够用了,还得有积蓄,手头上的钱谁不希望是越多越好?

杜有忠回来了,齐氏跟他商量的是,要给老五杜有全找媳妇,家里胡氏要跟着过去,高氏和赵氏都有了身孕,把小儿子媳妇娶回来,也好分担分担家务。

给杜有全娶媳妇,那是完全没有什么顾虑的,家里日子过的好了,保准这秋收过后,上门的媒人多的是。

杜有忠他们还从县城里带了两个大西瓜,中秋节的时候用。

至于月饼,也都是买的,乡下人自己做不出来月饼那个味道。

杜榆不怎么喜欢吃月饼,所以只吃了半个,

晚上一大家子围着一起吃饭,天上的月亮也格外的圆,今年的中秋相比较去年,那真是天壤之别。

不过乡下人,谁也没有赏月吟诗的习惯,就是杜有忠,中了秀才了,也不会弄这个事儿。

大家只管是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起了荷花奶奶偷稻谷的事儿,然后就是一阵猛批,说出来了,大家的心情更舒畅了。

大郎和二郎还说了书院的一些事儿,其实这边对他们在书院的日子也挺好奇的,问一问也没有什么错。

“行了,都洗洗睡吧,老大你们明天就要走,别耽误太长时间。”齐氏发话了,大家都去各自洗漱忙活去了。

杜有忠他们八月十七才上课,但是齐氏觉得吧,还是八月十六早早的赶回去,起码回去了,也有时间能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才更有精力嘛。

杜榆和胡氏自然是要跟着的,齐氏本来还想留着杜榆在家里,好歹也能给她搭把手,不过想着两个怀孕的儿媳妇也不能太娇贵了,又不是少奶奶,干啥都不能干活儿了?

所以还是让杜榆走了。

并且这次让杜有忠他们带了好几袋子新米,吃的都用自家地里的,也能省不少钱呢。

等杜榆他们回到了锦溪书院,碰到了好几拨也是回家过中秋的人,比如闫秀才,杨秀才他们,也都是带了很多东西回来。

大家见了都笑了,这真是殊途同归啊。

这几天杜榆他们一家子不在,但是等他们回来后,却又杜有忠的学生们带着东西上门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日,尊师重道也是这个时代的美德,赶上这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学子都会让家里人准备东西,孝敬先生。

杜榆家里这几天都是学子们亲自过来,送的东西各种各样,月饼嘛,节日已经过了,就不用送了,送的都是各色点心,而且都是县城有名的点心铺子做出来的。

还有水果,鱼鸭等物,果然,能在这锦溪书院读的起书的,家里都有一定的底子,当然,也不说锦溪书院只收有钱人家的孩子,资质高的,家里贫穷的,有时候还会减免了束修。

但是大部分都是读的起书的人家,杜榆家里这几天也留着学生们吃了饭,很是热闹。

杜榆也大厅出来了,这县城米家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家。

在县城的米家呢,不算是咋样,不过呢,他们有本家在京城,好几个都当着大官呢,因为这样,就是县太爷也对米家很是客气,米家相当于云阳县的贵族了。

对杜榆他们这样的小老百姓,米家算的上是大富大贵人家了。就像俗话说的,捏死你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杜榆不认为他们能有什么交集,也不是刻意打听,而是偶然听到的。

只不过老姑奶奶竟然和这米家有关联,真的是出乎杜榆的预料。

要知道老姑奶奶只是一个商户人家,和米家这种貌似官宦人家还是县城里的,根本就沾不上边吧。

这么说吧,老姑奶奶在他们镇上,还算的上是土豪,可是到了县城里,县城里的土豪级别是他们仰望都要仰望不到的,该不会是人家米家根本就不认识老姑奶奶吧。

这天,杜榆他们这边来了个不速之客,竟然是上次的那个陈玉儿,她怎么来了?

要说杜榆对这个陈玉儿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小小年纪,就被娇惯成那个样子,说话就瞧不起人。

她这样的人怎么会来他们这里?而且那位老姑奶奶没有过来,这可是奇了怪了的。

自家爹中秀才的时候,陈杜氏是上门来庆贺了的,不像第一次那样,端着个架子,反而变得‘和蔼可亲’了。

这次陈玉儿带着几个仆妇就过来了,下车的时候,还有些不情不愿的,不过看到杜榆勉强扯出了个笑容,喊了一声,“榆儿表妹。”

人家都主动上门了,也只是个小姑娘,也不可能把人给赶走,胡氏心里也纳闷呢,这个娇小姐怎么来他们这边来了。

好在跟着的也有年长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陈玉儿的奶娘还是谁,反正陈玉儿就端坐着,不和杜榆说话,他身旁年长的仆妇笑着给胡氏和杜榆行了礼,然后说道:“表舅太太,因着我们老太太过几天就要来县城,知道表舅太太和表舅爷在锦溪书院这边,所以就先派了我们小姐过来这边,和亲戚们亲近亲近。”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先要让陈玉儿在他们家住几天,然后等陈杜氏来了,给接回去。

这样一声招呼不打的,就把人给弄过来了,实在是烦人。

而且陈玉儿未必乐意住在他们这里,毕竟这里的条件也不算怎么好。

胡氏忙道:“家里就这么几间房,你们家小姐是从小锦衣玉食的,在我们这里住,咋能住的好?我看还是算了,能过来看我们,我们心里也知道,不用非要在一起。”

胡氏可不是啥都会答应的,开玩笑,来了这么一个人,到时候家里还不鸡飞狗跳?

那仆妇说道:“可是现在赶到城门,已经到了要关门的时辰了,要是那样,我们只能露宿在城门口了,您看。”

胡氏听了说道:“那这样吧,今天你们在这里将就将就,明天再去吧。”

“多谢表舅太太。”

只要能留下来,就能缓和一点儿关系,也不算她失职吧。忙对陈玉儿使了个眼色,陈玉儿不情不愿的对胡氏说道:“多谢表舅母。”

胡氏也不在意,她犯不着跟一个小孩儿生气,幸亏是自家婆婆没有跟过来,不然见到这几个人,绝对会骂起来的。

杜榆把自己的床让了出来,晚上跟着爹娘挤一个屋子,那个屋子留给陈玉儿主仆几人,还有一个杂货间留给了赶车的车夫,在地上打了个地铺。

杜有忠他们回来,也见到了这不速之客,陈玉儿的奶娘王奶娘也恭恭敬敬的把事情禀报了杜有忠,杜有忠点头,“既然这样,粗茶淡饭,招呼不周了。”

“表舅老爷太客气了,该是我们唐突了。”王奶娘知道这一家之主是杜有忠,且中了秀才的是他,老太太也说了,要和这位搞好关系,原来的情分也要拾起来,不管怎么说,他们家只是商户,和这秀才是不能比的,虽然他们比杜家有钱,可是地位不一样。

杜家那边,齐氏是个泼辣货,根本不能说道理,只能是到这边,杜有忠好歹是陈杜氏的亲侄儿,走动走动,这关系就起来了。且以后也能支持支持他,去考什么举人和进士,多下点本钱,也不算晚那。

到时候有个当官的亲侄儿做靠山,他们的生意还愁不好?

只是陈杜氏也知道,以前一直不来往,现在要修补,也是有些困难的,但是陈杜氏也知道,只要有利益和好处,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儿,

他们家有钱,有钱就能给人利益,到时候这关系还不是越走动越好?

当然,也不能只能用钱来打动人家,这人之间也该处处感情。

所以陈杜氏就趁着这次来县城,提前让陈玉儿过来锦溪书院,和杜有忠他们好好处处看。

小孩子过来了,这边总不好拒绝的,尤其是杜有忠也有和陈玉儿差不多年纪大的女儿,小孩子在一起玩,感情自然就来了。

在陈杜氏的心里,陈玉儿那是哪哪都好的,没有人会不喜欢的,连她都听了陈玉儿说话都会觉得高兴,没有道理杜家的人就哄不了了,来之前陈杜氏也是跟陈玉儿和王奶娘交代了又交代,可是陈杜氏忘了,陈玉儿会哄她高兴,是因为陈杜氏能给她带来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和漂亮的衣服首饰,这杜家她从根上就瞧不起呢。

75 盛事

大郎和胡鑫都是少年了,和陈玉儿也说不到一出去,而且男女有别,二郎倒是和陈玉儿年纪差不多大,可是这陈玉儿上次给的印象太坏了,加上在吃饭的时候,陈玉儿一会儿嫌弃这个不好,一会儿觉得这个难吃,弄得二郎几个脸色都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