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太没有生过儿子,一直觉得愧对自己的丈夫,不过周教谕却坚决不纳妾,这一点儿比有些人强多了。

周教谕把前面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就剩下周慧,有些要招女婿的意思。

不过呢,听周慧说,他们周家那边,都想着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她爹呢,想的倒是没事儿,说啥没有儿子,以后这香火供奉就成了问题了。

还说啥这招女婿,那招来的人能好?还不是看着周教谕手头上的钱来的?

这话把周慧气得够呛,她已经这么大了,对招女婿的事儿也明白,说什么冲着钱来的,那他们这要求过继的,不也是冲着钱来的?而且这过继来的,都有亲爹亲娘,到时候拿着自家的钱,来孝敬人家的亲爹亲娘,到时候她爹娘还不得被糟践死?

她招女婿,好歹自己是在屋里的,她难道对自己的爹娘不好?

怕这招来的女婿到时候反过来欺负人?哼,她周慧也不是吃素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周慧的性子里有很强势的一面。别人不惹她也就罢了,要是惹着了她,她绝对不让别人好过的。

而周太太呢,其实自己心里还想过一个想法,那就是看这一段时间,杜家的人都不错,且胡氏有两个儿子,都是聪明伶俐的,且那小儿子跟自己家的小女儿年龄差不多,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就有了那种结亲的意思。

人好,不一定非要上门女婿,只要把生的第二个儿子改成周姓就可以了。

周太太还把这个想法说给了周教谕听,结果周教谕直摆手,说道:“我跟那杜有忠接触了一段时间,他是个有本事的,这次县试,他才是初上手,但是我看比那王学海要强多了!这样的人,哪里会允许自己的孙儿以后姓别的姓?又不是没有选择了,咱们和杜家也没有大的交情,犯不着这样委屈他们自己个。”

周教谕看人还是很准的,对他来说,这身后事儿看得也不重,只要女儿以后能过的好,人那,死了,就像他们说的,早就投胎转世了,谁还记得谁?

所以不怎么赞成小女儿招女婿,有好的人家,嫁出去也是好的。

反而招赘的人不会太好。

“娘,马车停了,肯定是到了!”周慧叫了一声,周太太正在想着心思呢,马车停下来了,原来是到了法华寺的山脚下了。

因为法华寺是在半山腰,上山的路坐马车有些不方便,不过山下面有人专门是弄得滑竿,专门抬人上山的,一次一人五个铜板。赚的是辛苦钱。

胡氏问杜榆,“要不要坐上去?”

杜榆摇头,说道:“走上去还能看俺风景呢。”自己这么年轻活泼的,干啥跟暮气沉沉的妇人一样?这半山腰不在话下呢。

“周慧姐,我想走上去,你呢?”

周慧也忙说道:“正好,我也想走,还能活动活动胳膊腿呢,天天在家里,都僵了。”

杜榆和周慧手拉手去爬台阶了,“娘,你们坐滑竿吧。”杜榆对胡氏说道。

胡氏笑道:“这才多大点的山路,我就走不到了?不用!周太太,你呢?”

周太太也笑道:“我也走走看,这老胳膊老腿算是不行了!”

杜榆和周慧走在前面,旁边两个人抬着滑竿很快从他们身边路过,杜榆看到齐大小姐高昂着头被人抬走了。

周慧笑道:“你看见没?她眼白都要翻出来了!”

杜榆听了一下子就笑了,这眼白都要出来了,那可真是目中无人了!

另外几个姑娘也都坐上了滑竿,齐太太笑着对大家说道:“请恕我身子骨不成了,让我偷个懒。”

看看,人家齐太太才会做人呢,就算是坐滑竿,人家也说话说的漂亮,不像齐大小姐,那眼神就是说,你们这群土包子,连个滑竿也舍不得坐,活该你们遭罪!

除了杜榆他们几个,也有好几个人,也想走着上山去,所以大家边说边走,看看这沿途的风景,绿树成荫,山下那边绿油油的是麦子,都已经在拔高了,不知道家里的麦子咋样了!现在有长工了,施肥什么的,也该轻松了吧。

年前,他们家还买了一头牛,主要是牛干活儿用力大,家里地多了,有牛就更方便一些。

齐氏已经不让杜有忠把每个月的奉银带回去了,因为家里她粮食收成也够多的了。另外还有几个铺面的租金。她读攒着呢。

杜有忠现在每个月的奉银是十两银子,不多也不少,杜榆想着杨柳村的麦子,这就到了法华寺的山门外面。

 

102 出事了

法华寺并没有因为县令太太的到来,而关了山门,而是照样允许平头百姓来拜佛,只不过在县令太太这一行人来的时候,门口不允许有外人在罢了。

等杜榆和周慧他们到了门口,齐太太那边留了人,带着她们进去。

不管是不是来赏桃花的,来到寺院,首先得去拜拜菩萨。

杜榆和周慧拜完了菩萨,还去抽了签,小姑娘家家的,自然是要保佑自己的家里人平安健康了。

结果两人抽的都是中上签。

而那边叽叽喳喳的一群小姑娘,是齐大小姐和县丞县尉家的姑娘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抽了上上签,所以才那么高兴。

“得了,咱们还是避开吧,跟那大小姐在一起,不知道又是要做哪般。”

周慧是不待见齐大小姐,不过他爹毕竟在齐县令手里做事儿,她也不能让她爹为难,所以这惹不起我躲不起还不成吗?

于是就和杜榆一起去看桃花去了,顺便让丫鬟小心把他们两个的风筝给拿过来,她们两个人放。

齐大小姐远远的也看到周慧和杜榆两个人了,本以为这两个人会过来找自己的,结果竟然直接跑掉了,她这脸色就很不好了。

齐大小姐的爹是县太爷,这青阳县的一把手,齐太太又没有生了嫡女,所以在这县衙里,那就是头一份。

别人巴结都巴结不来呢,就是这个周慧特别讨厌,假清高!她不喜欢,现在还把那杜家的小丫头也给拉过去了,跟着那周慧是一伙儿的。

县丞的女儿周莲,在家里是小姐,可是在齐大小姐面前就矮了一头。

她爹周大人是同进士出身,后来走关系,谋得了这青阳县县丞一职,是青阳县的二把手。

周莲这姑娘平时和齐大小姐在一起,就让着这齐大小姐。要周莲说,齐大小姐养成这样了性子,未尝不是齐太太故意的。

而且她还挺她爹和她娘私底下嘀咕,正月十五的时候,县太爷后宅有些闹腾呢。

估计是有啥事儿发生了。只是他爹也不好细细的打听,不然还成了偷窥人家后院了。

“真好看,可惜不能画下来!”周慧可惜的说道:“你学过画没有?”

杜榆说道:“没有,要我画下来,还是算了吧。”他们家学的东西都是实用的,像这丹青之类

的,她真没有接触过。如今就是一笔字越写越好了。

小心把他们两个的风筝拿过来,一个蝴蝶的,一个燕子的,风也正合适,试了几次,就把风筝给放上了天,两个姑娘看着上了天的风筝,这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特别是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又不远处是粉红色的桃花,还有微风带来的青草的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出来郊游一趟果然是心情都变得好的多了。

想当年,杜榆哪里有这个心思这个天去郊游放风筝啊,都是提着个篮子去打猪草和挖野菜的,要不就是上山采野菇子。

自家爹为家里的人贡献大了去了!要不然她也不会过上现在这种富足的生活。

周慧接过小心递过来的剪刀,一下子把自己的风筝线给剪断了,那风筝摇摇晃晃的朝远处飘了过去,渐渐的不见了踪影。

“你也剪掉啊,这样可以把病根都带走的。”周慧笑着催促杜榆。

杜榆心道,还真有这个风俗啊,他们村里都没有这个说法,都是自己用竹子做了像模像样的风筝,玩一回,还收起来,下次再玩的,哪里像这样,剪掉了就为了去病根?

果然,这是有钱人家玩的游戏,杜榆接过了剪刀,看着自己的风筝成为了一个小黑点,再也不见了。

“你们这两个丫头,倒是会玩儿。”周太太和胡氏也过来了,胡氏不欣赏这什么桃花的,毕竟对她来说,桃花还没有桃子管用呢,桃子好歹也能吃,桃花那就是个看头,没有啥意思。

不过为了表示自己合群,她也跟着过来了。

周慧挽着自家娘的胳膊,问道:“娘,你们怎么没有和齐太太他们在一起呢?”

周太太说道:“齐太太在厢房歇着,一会儿再出来,我们几个就自己出来逛了,有小沙弥给我们领路呢。”

不远处是个光头的小沙弥,看着才六七岁的年纪,这么小就当和尚了,周太太和胡氏看着怪心疼的。

就把自家带的糕点给了那小沙弥几块吃了。

齐太太躺在厢房的榻上,旁边她奶娘正给她揉额头,要说齐太太的日子过的也算是顺心了,娘家也有本事,嫁的丈夫也不是草包,除了最开始三年没有动静,不得不给丈夫送通房丫头外,其他的都是一帆风顺。

只是,齐太太冷了脸,有人不想好好的过日子,胆大包天,差点让自己的小儿子被人拐走了,要不是碰到杜家那三个孩子,说不定就?

那些拐子可是没有人性的,不是把人卖到不好的地方,就是把人给打残了,然后做些低下的事儿。

齐太太让奶娘停手了,对自家奶娘说道:“奶娘,我是不是挺狠心的?”

齐太太的奶娘忙说道:“太太,那也是别人先对不起您,别人都打了您的脸,您难道还不能还手?有些人,不让她知道规矩,她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尊卑的!”

中午的时候,杜榆是在法华寺吃的素斋,别说,还挺好吃,不过,后来才知道这法华寺的素斋,一桌要价是十两银子,这么贵!

难怪好吃了!这完全是银子堆砌出来的嘛。

她爹一个月的奉银也才十两银子,人家这一桌菜就解决了,让她娘说,那就是,吃的钱渣滓直流!

齐太太真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不凡。

不过熟悉的人,都知道,这齐太太娘家有本事,给她陪嫁的东西也多,是不缺这个钱的。

人家能陪着齐大人到这个青阳县,已经是很贤惠了!

杜榆他们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准备出发了,只是好像出了点事儿,齐太太吩咐大家先走,大家都是识眼色的人,不随意打听这些事儿,平平安安的回家。

齐大小姐不小心摔了一跤,脸上被树枝给划了好大一个口子!

县里的大夫好多都给找了去,就是给这位大小姐看脸的。

但是这里的大夫再有名,也比不上京城的太医,所以眼看着这齐大小姐的脸就要留下疤了!

杜榆心道,这也太倒霉了吧,想着看到以前的齐大小姐,虽然那态度不敢让人恭维,可是却是个清秀佳人呢。

这么个佳人脸上留了一道疤,就是破相了。以后找婆家也不好找吧。

周慧却道:“你担心她干啥?就算人家破相了,也有个好爹,不愁找不到人家。”

这倒也是,不过都是看着她爹的势力的,但是,这统统不关杜榆的事儿。只是觉得挺邪门的,怎么刚好去了个法华寺,这姑娘就被划了口子呢?

同样在县衙后院的齐大小姐,也接受不了自己成了个丑八怪,看着脸上那道粉红色的疤痕,她气得把镜子都给扔了!

她的姨娘忙劝她:“大小姐,太太那边说了,一定请京城里的人带那些去疤痕的膏药,咱们不怕啊,不怕啊。”

“等送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你没有听那些大夫说,我这脸上划的太深吗?已经不能痊愈了!我就是个丑八怪了!”齐大小姐完全没有了以前那种飞扬跋扈的样子,脾气变得暴躁,对身边的丫鬟,非打即骂,看见别人一个眼神,就觉得是咋嘲笑她。

恨不得不见任何人,她这个样子,出去就是个笑话!以后所有的前程都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她就这么倒霉的被划了脸?

会不会是别人故意的?有人要害自己!对对对,就是这样!一定是有人要陷害自己!肯定是有人看自己不顺眼,专门在那边放了一个石头,然后自己踩着了,跌了一跤,就被那尖利的树枝给划到了!

“姨娘,肯定是有人故意埋好的陷阱,就是让我变成了这样,我要告诉爹去,让我爹把他们给抓起来!”

她姨娘忙问道:“那到底是谁?大小姐知道不知道?”

“肯定是周慧,还有杜家的那个丫头,就是周慧和我有仇,杜家的那小丫头也和周慧一直在一起,她帮着周慧!”

齐大小姐不依不饶,让她姨娘赶紧去找她父亲,好给她报仇!最好让他们两个也变成丑八怪,不对,变得比她还要丑一百倍!

齐太太来看齐大小姐,刚好听到了齐大小姐喊叫的这些话,不由的就训斥她姨娘,“大小姐年纪小不懂事,你这个当姨娘的,难道也不懂事?任由她这么乱喊乱叫的?”

齐大小姐的姨娘赶紧跪下认错,齐大小姐在齐太太面前不敢说话,齐太太说道:“现在倒知道怨这个恨那个了,我问你,那天你的丫鬟为什么不在你身边陪着?要是他们都在你身边,你会摔倒吗?事情已经出了,就凭自己的喜好,随便攀扯人,还让老爷出面,这就是你的家教?”

103 后遗症

“太太,”那姨娘想要接话,齐太太怒道:“我问大小姐呢,你插什么嘴?怎么,你比大小姐还有面子?”

把那姨娘问的再也不敢说什么了,齐大小姐在齐太太面前,哪里还能嚣张,只好低着头哭,齐太太叹道:“我已经让人去京城要那最好的去疤的膏药了,你平时多上点粉。好歹能遮掩一下,女孩子,德言容功,德行才是最要紧的,容貌不过是其次,咱们这样的家世,罢了,我说的这些,你好好想一想,”对齐大小姐的丫鬟说道:“好好伺候大小姐,别让她再上火了!”

齐太太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正好齐大人也从县衙回来,看到齐太太从外面回来,就问她去哪里去了。

齐太太道:“去看了看大丫头。正发脾气呢。”

齐大人有些恼火,自己的女儿出了这事儿,还是因为她自己不知道检点。(听说这齐大小姐是听说法华寺来了贵人,自己脱单跑过去的,后来才出了这个事儿)

但是这个事儿,齐大人怎么好意思说出来,所以虽然是齐太太带着人上山的,齐大人也不好说自己太太的不是。

毕竟她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会有这个胆子的。现在出了事儿,还天天都摔东西,最开始一两次,因为她破了相,所以也忍耐住了,但是天天这样,谁都会烦。

齐大人不好对齐太太发火儿,就问道:“这次又是为什么?”

齐太太说道:“大丫头说她的脸是别人给她弄得呢。”

齐大人听个,问道是谁,齐太太也说了,齐大人一听就说:“荒谬!两个小姑娘,怎么能算计的那么准?要说手头上有人,我还有点儿相信,他们两个人家里是个什么情况,我们都知道!法华寺哪里是说进去就进去的?”

还有知道自己女儿是个贪慕虚荣性子这回事儿,连这个都算计了,还要布置陷阱,这周家和杜家的姑娘要真有这个本事,他们的爹也不是到现在还是个学官了。

哪里有这么大的本事?完全是瞎说!都是小丫头,又不是在大宅门里生活的,“以后多找些人好好看着大丫头,也别让她出门了,只会惹祸!”

齐太太完全答应,现在就是让她出门,她也不会出门的!

杜二郎从县衙那边回来,直接就跟他娘说:“现在县衙里的人都怕了他们那位大小姐了!就是齐鹏举也不乐意去见他妹妹。“

杜二郎是跟七大人的大公子齐鹏举一起跟着请来的先生读书的。齐鹏举在开始他那妹子受伤的时候,还天天去看,可是现在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因为去了一趟,他那个妹子就要跟他哭诉,然后说自己如何的可怜,以后可怎么办,齐鹏举劝慰的话说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杜二郎跟他一去读书,两人也熟悉了,所以杜二郎是知道这些的。

胡氏听了说道:“听是听,可是二郎,你可别掺合人家的事儿里面去!知道了没有!”大户人家的水池子就是深,胡氏觉得齐大人后院也够乱的,先是小公子差点被人给拐了去,现在又是那大小姐被破了相了。

要是齐氏在,肯定要说,最近没有拜菩萨,所以才会那么倒霉。

可是那齐大小姐明明是在菩萨面前到了霉的。

不会是因为做了亏心事儿,所以菩萨才会专门惩罚她吧,要不然,那一天去了那么多的人,为啥就是她那么倒霉的被树枝给划到了呢?

杜二郎听了自家娘的话,忙点头,“娘,我平时就是去书房读书的,从来不去他们后面的。”

杜二郎也大了,知道他们县太爷有好几个老婆呢,当然,好几个都是小老婆,看齐鹏举平时的举动和言语,他也不喜欢他爹的那些小老婆,可是那是他爹,他又不能说他爹,只能是好好读书,让他娘为他高兴。

县太爷家的倒霉事儿,谁也不会当着县太爷的面说出来,顶多是私底下说说闲话罢了,毕竟谁人背后不说人。

这是禁止不了的。杜榆有时候也朝阴谋论那边想,会不会是这齐太太看这个庶女不顺眼,所以才会设了一个局,让这个庶女破了相,这样的方法,当然比和外男见面,不小心搂搂抱抱被人当众发现,名声不好听要好。

只是这平白无故的,齐太太为啥要这样做呢?

根本没有必要嘛。一个庶女,当初都允许人家生出来了,现在破了她的相,那不是白养了十几年了。

要知道这庶女可是以后联姻的好棋子,不是自己生的,就不会心疼以后会嫁给什么人。

杜榆想不通,也就不想了,说不定就是个意外呢,再说,她就是想通了,那和她也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谁知道她说没有关系,却还是有着关系。只不过是间接关系,她还不知道自己被那齐大小姐给怨恨了一回,虽然是被顺带牵连的。

齐太太过生日,胡氏带着孩子们也上门庆贺,礼由杜有忠上,他们只管去就成。

到了那边,开始和往常一样,只不过见到了齐太太的小儿子齐鹏飞,这小子还认识他们几个,就要拉着杜二郎和杜榆去玩儿,大郎是跟着杜有忠在外院呢,杜二郎是属于半大不小的年纪,也跟着胡氏过来给齐太太见礼。

齐鹏飞也才六七岁的年纪,没有那种男女忌讳,齐太太也知道这杜家兄妹是嘴巴严的,自然不会把那个拐子的事儿说出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还是自己小儿子的救命恩人呢,小儿子亲近他们,也是常理。

齐太太笑道:“就让他们几个去玩吧,我这小子,也就是看着和他眼缘的人才会搭理,都惯的他这个脾气来了!”

大家都附和着齐太太的话,虽然有些嫉妒杜家兄妹得了齐家小公子的眼缘,可是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那些尖酸刻薄的话,那不是傻子吗?

胡氏交代了,让他们兄妹两个好好的照顾齐小公子,毕竟人家年纪这么小的,就是在乡下,也是大的照顾小的。

齐小公子身边可不是一个人,还有奶娘,丫鬟好几个,都跟在后面一长串,等走了一段路,齐小公子就呵斥后面的人,让他们都回去,不要跟着他们,那几个丫鬟和奶娘都有些犹豫,齐小公子就怒了,“我说的话,你们不听,那我就告诉我娘,你们不好好伺候我!”

“再说,我和杜二哥他们玩呢,这还是我家里,我能出什么事儿?”

那几个跟着的下人听了这话,只能是留在原地不动了,齐小公子这才如意,带着杜榆他们兄妹去玩了。

齐小公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凉亭,现在的天气,已经渐渐的变得有些热了,在凉亭里,吹吹风,也是很不错的。

“元宵节的事儿,多谢你们了!”齐小公子还很郑重其事。

杜二郎忙摆手,“谢个啥?我们也没有做啥事儿。那是你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