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说句私心的话,当听说了,你这样的身世,姑父是松了一口气的,我是当父亲的人,自然希望女儿以后什么都好,一点儿烦恼也没有。当初说给你们定亲,我也怕你突然冒出个身份贵重的亲身父母,会看不上我们榆儿,不同意这门婚事,或者是,你以前就有了婚约,然后我的榆儿就要面临退婚的尴尬,女孩子被退婚,以后再找婆家被人说,所以,你如今这样的,你姑父还在心里窃喜,能安心下来呢,这好女婿以后就是我们杜家的跑不掉了!”

胡鑫听了,也忍不住笑了,“姑父,你说的我都明白,我只需要几天时间好好来整理整理自己的情绪,以后我只记得我的父母是在胡家棚,别的都和我没有关系。”

王太太知道胡鑫回来了,那是着急的不行,等王师爷回来了,抓着他就问,王师爷道:“应该就是那孩子了,不过,我们还是不要认亲什么的了,毕竟我们对他一点儿养育之恩也没有,这事儿不是什么血缘关系就能定下来的,你和平时一样吧,别着了相,那样对大家都不好。”

王太太惆怅的点了点头,知道连自家妹子这个亲娘都不认自己的儿子,她不过是个姨母,没有先认人的道理,何况,就像丈夫说的,她对胡鑫一点儿恩情也没有。

前面十八年,别说一粒米,就连一口水也没有给他喝过,凭什么,你现在说是谁就是谁了?

要说感情,那还是胡家和杜家的人和他感情深,他现在姓胡,只要他过的好就成。

如果他现在是穷困潦倒,她还可以接济他,认回他,可是现在他自己都是举人老爷了,根本就不需要她的帮助了。

“我会给娘烧纸过去,告诉她,我完成了她对我的嘱托,那孩子现在也过的好,我们就不去打扰他的安静的生活了。

妹妹那边,她根本就不打算回信了,要知道,她以前丢弃的那个孩子,如今大有出息了,不知道她有生之年听到这个消息,会是怎样的感受?是后悔莫及,还是漠不关心?

不过,这已经不是王太太所关心的了。

而胡鑫这边,也没有打算和王太太这边相认,不是他憋着一口气,是因为他已经看开了,只要自己的身世没有麻烦就成,所以对于认姨母,他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还是和平常一样对待就成。

何况,姑母这边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呢,要说亲近,王太太哪里能和自己的姑母相比?

大家能点头相识就是很不错的了。

王太太有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一个外甥,能在她的生命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呢?

胡氏也不是迟钝的人,这一段时间,她丈夫,女儿还有王太太几个都有些不正常,好像是鬼鬼祟祟的,或者说是有什么事儿瞒着自己。

就是胡鑫回来了,也是和丈夫躲躲藏藏的说话,她知道丈夫和胡鑫那边问不出来,而女儿那,也是嘴巴严的很,就想从王太太那边得到消息,毕竟王太太相比较起来,还是这几个人中间最好说话的。

只是王太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愣是问不出来。

把胡氏给搞的尤其的郁闷,一次和丈夫都发了火,说丈夫有什么事儿,都宁可和女儿说,也不和她说,她是帮不了丈夫什么忙,可是别把她蒙在鼓里啊。

能对榆儿说的为什么不能对她说,她好歹也是多长了这么多年吧。

杜有忠被自己老婆弄得很有些灰头土脸的,这次胡氏非要刨根问底的,不得到确切的消息,是不善罢甘休。

胡鑫知道了,然后和杜有忠说道:“姑父,我的身世就告诉姑母吧,我想我爹娘也会同意我的。”

他要娶姑母的女儿,可是却瞒着姑母,以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还有些顾虑,现在已经知道了,就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杜有忠说道:“我再想一想。”他怕说出来了,到时候肯定要被老婆拧耳朵,毕竟这亲事上,是有些冒险了,而且,胡鑫是姓胡,现在告诉老婆,这孩子不是你们胡家亲生的孩子,那对老婆也是一个打击!

“啥?你说鑫儿不是我大哥大嫂生的?”胡氏一听这个消息,吃惊了!

“那他是谁的孩子?你们什么时候知道的?我娘知道吗?你们都告诉了谁?”胡氏这几个问题直接抓住了重点。

让杜有忠有些措手不及,可是再措手不及,也得回答啊,这些问题,早晚也得回答,还不如一次性解决了。

“这么说王太太的妹子是鑫儿的亲娘了?这还真是巧了!你们倒是真会瞒!杜有忠,你真是好样的,联合大家一起骗我,当时,给榆儿定亲的时候,肯定不知道鑫儿是谁的孩子吧,你也真是狠心,要是耽误了我们女儿咋办?你到底是谁的爹啊。”

胡氏就是一顿抱怨,杜有忠赶忙解释,但是少不得被老婆给责骂一顿,“幸亏我娘不知道,不然肯定要气死的。”

倒是没有埋怨大哥和大嫂,毕竟这事儿,也是他们做善事儿,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鑫儿。况且又不是有意欺骗大家的。

“得亏现在大哥大嫂有了惢儿,不然这可怎么办好!”自家娘要是知道鑫儿不是自己的亲孙子,要是没有惢儿,那她就没有亲孙子,这样她会觉的死不瞑目的。

还以为胡家总算摆脱了几代单传的命运,现在看来,还是没有摆脱。不过,鑫儿的身世是那样的,也让胡氏放了心了,不然真的亲娘找上门来了,肯定会不待见这边给鑫儿找的媳妇的,那媳妇可是自己的女儿!

 

165 想通

所以只要自己的娘没有因为这,受到打击就成,在胡氏的眼里,鑫儿就是自己的亲侄子,这十八年的感情也不是白说的。就让娘认为老胡家多一个孩子又怎么了?

何况鑫儿这么优秀的,合该就是他们老胡家的子孙!

亲不亲生的又怎么样了?到时候和榆儿成亲了,到时候有了孩子,也照样有着老胡家的血脉。

至于他那亲生爹娘,爹已经死了,娘又是远嫁,说不定一辈子也见不到面,也不会给榆儿他们添

麻烦。

“你们瞒着我,是不是觉得我是个小家子气的,知道这事儿会不依不饶的?所以就不告诉我?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胡氏开始秋后算账了。

当她是什么人那,鑫儿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疼了十几年的。

哪怕知道他的身世后,她也不会不认的。

杜有忠心道,糟糕!还是赶紧溜吧,不然这话题就不好说了,当时确实是害怕她知道真相后,会心里埋怨,或者告诉岳母那边,这种事儿,就是再开明,涉及到子嗣的事儿,也是要很长时间才想明白的。

不过自己老婆这么快就想明白了,真是让他不敢相信,他还觉得这要生气好长一段时间呢。

胡氏当然不会生气了,鑫儿已经是自己未来的女婿,就凭这个,也不会生气的,何况,鑫儿这么优秀,她哪里生气的过来?

至于哥哥嫂子那边,他们对鑫儿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要好,这一点就让人敬佩,她干啥要无理取闹呢?

所以到最后是皆大欢喜,胡鑫重新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磕头行礼,当成是自己的新生。

那些彷徨的日子,从此以后就消失不见,放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也已经摘除,从此以后,他就堂堂正正当他的胡鑫,胡家的大儿子。

“这也太不像话了,哪里能小老婆还告大老婆的状?要都是这样,这还都去当小老婆了,就没有人当大老婆了。”虽然胡氏家里没有什么小妾姨娘之类的,可是也是骨子里看不上小妾姨娘之流。

他们老杜家,就算是暂时生不出孩子来,也不会给人纳妾的,这邹主薄家,可真是乱,上次一起出去参加这茶会,邹太太把那白姨娘也带过去了,然后白姨娘因为在那茶会上受到了冷落,而邹太太没有给她帮忙解围,这白姨娘回来就跟邹主薄告状了,说啥太太不把她当成姐妹。

真是没想到白姨娘是个这样的人,竟然还敢告状。

这也是住的近,大家的消息得的很灵通。

王婆子就说道:“这给人当小老婆的,还想着跟大老婆成姐妹,这不是扯他娘的臊吗?人家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门的,那小妾是啥,是一顶轿子就能抬进来的,连拜天地都没有她的份儿,怎么这么脸皮子厚呢?

我以前见过的那些大户人家里,正房太太都让小老婆天天给它揉肩膀,捶腿,还要给洗脚呢,洗脚的时候,一个不好,窝心脚都有,哪里像这邹主薄家的,邹太太也太仁慈了。”

王婆子觉得这邹太太应该厉害一些,把白姨娘给钳制住,让白姨娘不敢矫情了,可惜邹太太人家是不屑为之。

秦太太也对胡氏说道:“从过来这几年,看见邹太太都是这样的性子,好像就没有啥在意的事儿一样,白姨娘要这个要那个,她也从来不争,由着这白姨娘了。也是这男人家自己不争气,一个小妾,宠成那样算个什么?也得亏是邹主薄官位小,不然被人参一个宠妾灭妻,他的仕途就完蛋了。”

秦太太对这方面还懂一些的。

胡氏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生气,她说道:“秦太太你不知道,这次茶会,这白姨娘也不知道犯了哪个邪了,一个劲儿的朝我这边凑,那邹太太也是因为这个,没有搭理她的,说起来,还是我的原因呢,让邹太太吃了瓜落。”

秦太太心道,那白姨娘可不是就是看上你了,看上了你家的条件了。

不过,这白姨娘也真是敢想,他生的那个邹三娘,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庶出,哪里能肖想县令家的公子呢?

不知道怎么说这白姨娘了,秦太太想着,是不是该跟杜太太提个醒,不然被这白姨娘算计了,那可就不好了。

这些内宅手段,别看她龌蹉,但是却很吃香,这边还有一个胡教谕呢,要是算计到胡教谕身上了,那不是给杜太太这边添堵吗?

秦太太想了想还是说吧,毕竟她也不怕得罪那白姨娘,能和杜太太交好,善意的提醒也是应该的。

胡氏不敢相信,这白姨娘竟然有这个打算,她在女儿杜榆面前说道:“你说她一个当姨娘的,不是没有资格说这儿女的婚事吗?难道是你娘我理解错了?啥时候这小妾也能当家作主了?邹主薄家里也太不像话了吧。”

甭管别的,就凭着这邹三娘是姨娘生的,她就看不上眼呢。他们老杜家本身就对这些身份的女人看不上眼,何况是这种女人生出来的女儿?说不定就跟着她亲娘学了一些弯弯绕呢,到时候用到自家人身上,那还不得家宅不和?

想当年,有个齐大小姐,就已经够麻烦的了,现在还来了个邹主薄的庶女?

他们连县太爷家的庶女都不要,更何况是你这主薄家的闺女?

“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家单纯,可是邹家并不单纯,也防着他们弄出什么事儿来。”

胡氏到:“你二哥也不在这里,她就是想弄什么幺蛾子也没有人让她弄啊。”

胡氏突然想到,这边还有自己的娘家侄儿呢,这要是人家把主意打到他头上去了,那岂不是到时候还得是一个麻烦?

“我看,得给你大表哥找个小厮,出门都有个小厮跟着,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现在胡鑫身边是不需要人的,他一个人也习惯了,喜欢亲力亲为。

这不,胡氏想开了,觉得不仅仅是为了防着别人挖自己家的墙角,也是因为现在胡鑫应酬也多了,有个小厮在身边伺候着,这以后就是喝醉了,也能够照顾他啊。

所以胡氏给杜榆下了命令,让她给胡鑫买一个小厮,还要让胡鑫能够接受。

杜榆看娘说了这话,就出去了,表示自己不管了,这事儿你得给我给弄好了,不然到时候还是要来找你的意思,杜榆觉得很好笑啊,自家娘真是太可爱了,这不是想让自己和大表哥多说说话吗?杜榆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过。

当初弄县学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讨论过呢。

如今不过是给大表哥找个小厮,这么简单的。

杜榆给大表哥做了一双鞋子,所以借着送鞋子的机会,她是说出了这打算,当然,是把她娘给拿出来当挡箭牌的,毕竟,这话也是杜榆娘说的,也不算是信口雌黄吧。

胡鑫正在备案呢,听了杜榆的说法,想了想,说道:“就是添一个小厮?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表妹你替我安排了就成了。我也早就想要个书童了。”

“大表哥,你真的不反对?”杜榆还有些小小的吃惊,他以前不是说,不需要,都是自己动手的吗?怎么现在就需要了?

胡鑫点头,说道:“我不反对,你这也是为了我好。”

杜榆忙道:“这是我娘提议的,可不是我提议的。”事实的真相确实是如此。

胡鑫笑道:“对,是姑母说的,不过办事儿的是表妹你,所以我还是要谢谢你。”

看样子,大表哥这还不信呢,不信拉倒,反正多几个谢她也能受得住。

“那表哥需要的书童是高的,还是矮的,是胖的还是瘦的,长得好看的,还是中等的?或者表哥喜欢长得丑的?”杜榆问道,选人,总要被服侍的人心里高兴才成。

“表妹一切替我做主就好,我一点儿也不挑。”胡鑫笑道,“表妹,先替我磨一下墨,我这里要写一会儿字。”

这还是换上杜榆了,把她当成是磨墨的丫鬟了,杜榆边磨墨便问道:“不如我给大表哥再找个书房丫头吧。”

胡鑫边写边道:“书房丫头?这倒是也不错,不如你给我买两个吧。”

“是不是还要长得漂亮的?”杜榆阴森森的问道。

胡鑫忙摇头,杜榆继续问道:“那你还需不需要书房丫头?”

胡鑫继续摇头,表示坚决不要。“都是表妹做主,我都听表妹的。”

看大表哥这样子,肯定是走出那种身世的阴影了,杜榆心里也放了心,她还怕大表哥因为身世,而会有消沉呢,现在已经能和她开玩笑了,说明心情不错。

杜榆想着王太太还给大表哥做了一身衣服,也不知道大表哥会不会要。虽然王太太那边没有表示要认大表哥的意思,可是这平常中自然比以前更关心了,这是不自觉的流露出来的,或许潜意识里,已经把大表哥当成了是自己的外甥。

这又和在一屋檐下过日子差不多。不过自从大表哥的身世知道了,他们和王太太王师爷就不一起吃饭了,也是有些别扭的意思,免得在一起尴尬。

胡氏对这样也是赞成的,虽然她不在乎自己侄儿的身世,可是看着王太太对胡鑫的关切的眼神,她也觉得不自在了。

 

166 行方便

大姑母得了孙子了,虽然家里有齐氏他们送贺礼过去,但是这边胡氏和杜榆也准备了些东西,包括这边的干海鲜,所谓的山珍海味中间的海味,就是指这个。

大姑母是杜榆父亲这一辈,最先得到孙子的,也是最先当祖母的。岁月不饶人那。

不过相比较二姑母,大姑母更受杜榆他们喜欢。

今年杜二郎没有参加县试,他觉得自己还是等一年再去考试,那样更有把握一些,他也想和自己爹一样,一次就能通过院试呢。

大表哥和大哥都是先通过了府试,然后第二年才通过的院试。

不过杜二郎对于能来到彭泽县,还是很有期待的,他准备考上了秀才后,就和大表哥一样游历一番,然后直接自己到彭泽县这边来的。

杜二郎还不知道自己在彭泽县的桃花还挺旺盛,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到过彭泽县。

对于胡鑫的身世,杜有忠也给他大舅哥写了信回去,也是让他们放心的意思。

今年,杜榆已经十四岁了,明年就要回去备嫁。

毕竟胡鑫不可能一直在彭泽这边,所以开春后,杜有忠和县丞秦大人就商量,要从陈州聘请人过来,起码这边还有连个训导的职务,这也是学官呢。

以前是因为没有成绩,没有出秀才,所以他们这边也没有资格要这教谕和训导,现在一年就出成绩了,还教出来一个秀才,两个童生,再朝上头要人,这才好要。

陈州知府那边是很痛快的就应下来了,不过他也得跟省城的那边备个案,省城要是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

不过,省城那边今年没有拖拖拉拉的,直接就盖了章,同意了。

陈州知府正要派人过去,不过他幕僚却跟他说,这人最好事实让彭泽县县令自己弄,毕竟要是知府大人派去的人,教不好,那么这错误就是算在知府大人身上,好不容易大人治下的彭泽,现在有了这么一点儿成绩,大人就是什么都不掺合,这政绩上也记的有一笔,何必把麻烦上身?

让彭泽县令自己选人就好了,到时候成绩好坏,那和大人也没有什么相关了。

做出的成绩好,大人这边也能沾光,做的不好,也有人顶缸。

陈州知府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县的训导,连个实权也没有,干什么要和这彭泽县令去争这个去?

万一不好,那时候说是自己推荐过去的,那么错误都会丢到他身上了,这样是亏本的买卖,做不得的。

而陈州知府给了彭泽县这么个自主选择的权利,对杜有忠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儿。毕竟,他们也怕上头给派一个花架子,还仗着是上头送来的,就不服管教。

到时候还得费一番功夫来治服。

对县学里的学子们也不好。杜有忠早给楚院长写信了,他手头上这方面的人应该多。

没过多久,楚院长推荐的两名训导就过来任职了,杜有忠这边给的待遇也不错,他们就安心在这里教书了。

杜榆接到家里的信,信是杨柳村那边写的,五叔杜有全庄子上的事儿也都弄好了,除了种地,还养了鸡鸭鱼等等,连果树都朝山上种了,前景是一片大好。

而在春耕过后,陈杜氏的二儿子陈二爷过来彭泽县这边了,他是来这边进一些海货的。

也是知道这边有自己的表哥,所以有了熟人好办事儿,也不怕被人给谋财害命了。

陈家在他们的镇上,也不算是第一大户了,所以想着拓展一下思路,干货店这也得开啊,知道彭泽这边离海比较近,所以就过来了。

不过陈二爷比他娘要聪明多了,没有直接去县衙找杜有忠,毕竟他们是经商的,这要是让杜有忠牵扯上以权谋私的,到时候杜有忠倒霉了,他们陈家未尝没有坏事儿。

所以先是在客栈里安置了,然后是以走亲戚的身份来县衙这边拜访表哥的。

杜有忠对陈二爷这位表弟的到来,倒是不感觉意外,亲戚过来了,好吃好喝的招待,然后王师爷也陪着,既然要进海鲜干货,他也是付钱的,这点渠道还是能给他行方便的,人活在这个世上,太刚直了也不好。

所以陈二爷就用了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到了上等的海鲜干货,这一趟回去,卖了钱,肯定能赚一大笔的。

也是看在陈二爷是杜县令的亲戚的份上,没有怎么赚钱。

不过杜有忠让人交代了,以后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大家都不容易,如果一点儿钱也不赚,那他这个父母官就当的不称职了,那不是在和老百姓抢钱吗?

但是那边给卖干货儿的人却笑道:“杜大人真是太客气了,这种价钱,我们也是能赚钱的,只不过少赚一些罢了,既然是杜大人的亲戚,我们哪里能黑了良心赚那么多?回去告诉大人,他别担心了,咱们又不是傻子,这亏本的买卖也不能做啊。”

杜大人能给咱彭泽县培养出秀才来,对咱彭泽县都是有恩的,所以就是少赚一点儿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杜大人自己一家子过来,他们宁可赔本也给了杜大人呢。所以根本就不算个啥事儿。

而陈二爷见杜有忠这个表哥在这里名望这么好的,更是觉得和杜家的关系要好好的维持下去了。

王师爷也负责把话带给了陈二爷,亲戚是亲戚,不过要是仗着亲戚的关系,就欺压别人,那么这亲戚不做也罢。

陈二爷赶忙保证,自己陈家一定会谨言慎行,绝对不做出那种仗势欺人的事情来。他们是行商之人,最讲究的是信誉,不会做出毁了信誉的事儿的。

当然,话是人说的,真的做起来,也说不定会有人不是那样做的,从来都有狐假虎威的人,但是只要不超出那个范围就成,杜有忠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他们。

胡氏想着明年杜榆就要嫁人了,嫁妆都没有怎么准备呢,所以想给她弄个铺面或者别的地产之类的,正准备给家里写信呢。

毕竟胡鑫也是云阳县的人,最好还是在云阳县置办产业那也是他们的根。就是以后去了别处,也不会担心那产业会没有了。

只是毕竟没有分家,她还是想让大郎他们帮着弄,就从他们这一房的私房拿出钱来,给杜榆置办一些东西。

杜有忠说道:“还是给榆儿买个小庄子吧,到时候想种什么都可以,再陪送几个铺面,她自己带了人,也能让人去经营。”

胡氏道:“都麻烦楚家,也不好,咱们够麻烦人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