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什么的,总没有自家人平平安安的更重要。

小墨过来对着杜榆的耳朵轻声说了一会儿话,杜榆点头,说道:“既然他们不想让我们知道,那我们就当成不知道了。”

楚家别院的下人真是忠心耿耿,哪怕是没有在主子身边,也是一心一意的为主子着想,这样的下人值得人敬佩。

杜榆不想拿这个事儿去烦表哥,毕竟他也不好出面,而且就是杜榆自己,也不好去前面去,不然真的出现了,人家拉着自己不放,说些难听的话,她到时候真的进退两难了。

等那边终于把人赶走了,小墨也得了消息,杜榆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总是给人带来麻烦了。

但是要是真的想因为这个,就能把他们赶走,那也小瞧了他们了,毕竟这地方是自己大嫂娘家的地方,她作为客人住的是心安理得,反而是那些人,他们有什么理由赶人呢?

房契可不是在他们手里,这些人要钱还要出花样来了,真是可笑的慌。

真是谁家都有一两个极品亲戚,楚院长家里的极品亲戚在京城还有那么几位呢。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了一跳。

183 待客之道

眼看着快要过年了,虽然是客居在别人家里,可是过年该买的东西也是需要买的。

尤其今年是杜榆和胡鑫还是两口子,总不能就让人家别院的人准备,这也说不过去。

杜榆都还给这别院伺候的人,一人准备了一个红包呢,到时候人家来拜年,也拿的出去。

钱该花出去的时候花出去。

新衣服呢,杜榆也带着小丫,小墨在做了,于是他们忙碌了起来。

而买东西的重任,就交给了大表哥和砚台,与添福。

楚二嫂子也过来跟杜榆说过,不过杜榆也跟她解释了,楚二嫂子就不再多说了,毕竟虽然人家是客人,但是也是主子,不是他们下人所能指使的。

过年嘛,尤其是在外面的,都想着能一家子在一起过,何况,这是新婚夫妻二人。

“亲家姑奶奶若是需要什么,尽管跟我说,这边没有小厨房,不过大厨房那边有多的灶台,您这边的人尽管用。”

杜榆表示,到时候回去叨扰的,她还想自己亲自下厨,做一顿团年饭呢。

别的像放烟花什么的,就别去想了,毕竟是在人家家里做客,不能跟人添麻烦。

因为是一直在外面,所以爹娘那边就没有收到信,不过他们在京城后,就赶紧给彭泽那边去了一封信,报了平安。

胡鑫在出去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同年,都是一起在省城考上举人的,相互之间可以说是认识,至于熟悉,不太熟。

他也没有请人过来做客,毕竟他们自己都是做客的,还带人来,是不太礼貌。

一般都是遇到了,就在外面吃了,所以有时候杜榆就是单独吃的。

胡鑫因为以前陪着杜榆的爹过来参加过会试,所以各种程序都了解,根本就不用别人陪,见识多了就是好,连贡院都知道在哪里。

楚家这边也专门给他们准备了马车,要出去都有人送。

其实大部分时间胡鑫都是在看书,毕竟在考场上具体也是考你的知识。三年一度的春闱,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杜榆和胡鑫也商量过如果真的考上了,那么是去外任,还是留在京城。

毕竟胡鑫的年纪算是小的,到外面当官,不如留在京城多呆几年,或者是国子监或者是翰林院,多留几年,到时候外放,更是好一些。

只是这只是他们小两口商量的,具体到底如何,也得上下打点或者是看考试成绩,另外,就是看运气了。

不过胡鑫对杜榆说道:“吏部的官员也会考虑年龄,一般年纪不算大的,怕外任了到时候管制不住,容易出问题,所以留在京城的机会反而大一些。”

这就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吧。

人的年纪有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像杜榆她爹,一看就是稳重的,出去直接当个县太爷,根本就没有问题。

所以呢,杜榆和胡鑫也不多想了,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是任了外任,那时候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胡鑫中了进士的情况下。

没有中,也没有关系,胡鑫年纪还轻,就是再考个十年都是年轻的。

对了,想起小丫从她大哥那边说的,这榜下捉婿的事儿,她到时候可得陪着,免得哪个不长眼的,真的把自己的丈夫给捉了去,虽然不至于成亲吧,可是也是麻烦不是?

楚院长的妹子府上有请。说起来他们也是姻亲了,来到这里也有快一个月了,只是那边也没有动静,他们自己也去送了拜帖,这是基本的礼貌,但是那边一直都没有回信,还以为那边就不乐意自己和大表哥去了呢,没想到今天又来人请了。

楚院长的妹子早年间嫁的也算是好的,家里还是侯爵之家,不过几十年过去,这爵位不是世袭的,早就已经没有了爵位,楚院长的妹子楚姑太太也已经分出来了,就成了祖上是有爵位但是现在却什么都不是的人。

不过这样的人,最喜欢回忆的就是以前的辉煌时光,老是喜欢说,以前我们侯府怎样怎样。

杜榆还专门找了楚二嫂子了解了解这位楚姑太太的性子。

楚二嫂子也不好多说,只是说,“这位姑太太性子比较严厉。”

那就是不好相处了。只不过他们和楚家就是姻亲,这位楚姑太太再严厉也严厉不到自己头上吧。

但是杜榆估计错误了,来到这位楚姑太太家里,依规矩见了礼,那楚姑太太眼皮子就耷拉着,就看了自己一眼,然后随便指了个位置让杜榆坐了。

小丫和小墨这两丫头心里都气愤的不行,这也叫待客之道?

不过杜榆给他们使了眼色,让他们别冲动。

不知道这位楚姑太太到底叫自己来是啥意思,可不是他们非要来的,这来就来了,怎么这副样子?

跟别人欠了她很多钱一样,她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吧。

楚姑太太端了一杯茶,用茶盖拨了拨茶叶,慢条斯理的说道:“这茶还是上供的东西,你喝着觉得怎么样?”

杜榆说道:“确实是好东西,比别的茶味道要轻一些。”

楚姑太太说道:“上供的东西当然是好东西,也就是我们府上,才能得到,不是一些暴发户能得的。”

暴发户?杜榆笑了,这是在说他们家吗?真是不知道这位楚姑太太是什么意思了,专门把自己叫过来羞辱一顿?她和她无冤无仇的,犯得着这样吗?

以前从来都没有交集过。杜榆说道:“我爹所在的彭泽县,靠近海,那边也有很多从海外来的船,也有去往海外的船,所以很多名茶我们也是尝过的。只不过好东西不在乎多,不然就成了牛饮了。”

楚姑太太重重的把茶盏顿在了桌子上,发出了好大的一个声音。

她儿媳妇黄大奶奶忙说道:“母亲,您不是有些困顿了吗?不如让丫鬟们陪着您进去歇一歇,相信亲家姑奶奶不会在意的。”

杜榆笑道:“是啊,姑太太既然累了,那我也不好打扰了。”

楚姑太太直接就走人了,黄大奶奶真是想骂人,这个婆婆还是这么左性,怎么就这样呢?

她连忙给杜榆赔不是,不然还以为他们家就是这样待客的了。

“婆婆年纪大了,昨天因为我们还生了一场气呢,今天起来气儿还不顺,您请见谅。”

杜榆笑着说道:“没关心的,老人家吧,年纪大了,我奶奶有时候脾气也挺冲的,我们都哄着她呢。”

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位黄大奶奶比她那个婆婆会做人多了。

杜榆笑着和对方告辞,带着丫鬟小丫和小墨出去了,那边让添福去叫了胡鑫,两个人连顿饭都没有在这边吃,就告辞了。

黄大爷正和这位胡举人聊的很开心呢,结果这人都要告辞了,哪里不知道内院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

他就过来找黄大奶奶,见着面就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哪里有客人过来一趟,连饭都不留的?何况,这还是舅舅家的亲戚?”

主要人家明年就要考进士了,中进士,那就是新贵了,不像他们,虽然手头上有点产业,但是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官,偶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黄大奶奶还一肚子气呢,这叫人的是婆婆,得罪人的也是婆婆,最后赔礼道歉的却是自己。

婆婆是越来越左性了,一点儿也不给他们小辈着想着想,这以后把人给得罪光了,那就好了。

黄大奶奶尽量不带一点儿自己的情绪,把今天的事儿给说了。

黄大爷听了真是想要骂娘了,事实上确实是他娘做出来的事儿。

“荒唐荒唐,娘这年岁大了,越来越脾气不好了,你就当时不晓得拦一拦?”

黄大奶奶说道:“我怎么没有拦?可是我总不能让母亲不说话吧。”

说人家是暴发户,还那个表情对人家,是个人都会不舒服好不好。

看不起人是看不起人,可是你怎么连面上都不装啊。虽然人家确实是从乡下出来的,但是也都慢慢的爬起来了,对方好歹是个举人娘子吧,她自己丈夫都还是白身呢,虽然也被人叫奶奶。

要说这楚姑太太为什么这样对杜榆,得从楚芳芷的婚事说起,因为前几年,楚姑太太给她哥哥楚院长写信了,想要让楚院长把楚芳芷说给她孙子,但是不管是楚院长和邵氏等人,都不同意,这黄家虽然是京城的,可是现在也就是一般人家,家里的人读书都不成,花银子买官?那花钱又多,还没有实缺,所以没有应下来。

现在看到楚院长给楚芳芷应下的亲事的相关人员,楚姑太太能开心吗?

尤其这些人以前都是泥腿子,难道她孙子还比不得这些泥腿子?所以把怨气都发到杜榆身上来了,又是态度傲慢,又是说人家是暴发户,没有底蕴的,总之各种瞧不起。

杜榆嘴巴也不是缝着的,自然不能是一句话不说的。反正我又不欠你什么,谁乐意白白的被人给欺负了啊。

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位楚姑太太发什么疯呢,把人请过来,就是想让人受一顿羞辱?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184 遇故人

黄大爷说道:“刚刚和胡举人说话,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就这样,你以后带着东西去给人赔礼道歉去,咱家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以后更末落。娘那边,年纪也大了,有客人了,就不劳烦她老人家了。”

黄大奶奶听了高兴,这是不让婆婆出来的节奏啊。那不是很好?

尤其是这位婆婆还总觉得自己是侯门媳妇,排场还是要摆侯门的样子,可是家里也就这样了,再摆排场他们实在是吃不消。

只是毕竟她是长辈,大家也不好说什么,现在有黄大爷说了,那正好,就可以听黄大爷的了。毕竟夫死从子嘛。

胡鑫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杜榆要提前走,不过妻子让自己走,他是二话都没有的说的,毕竟谁也没有家人那么重要,只是路上小丫和小墨就气愤不过,把在黄家的事儿说了一遍,这也太欺负人了,还是什么高门大户,瞧不起人算什么?

杜榆忙说道:“其实我也把人气的够呛,所以我一点儿亏也没有吃。”

开玩笑,吃什么都不能吃亏啊,她也不是好惹的。

反正你不是说他们家是乡下泥腿子吗,那咱就不给她讲规矩,她又不是大家小姐。

胡鑫说道:“做的好,我们并不比黄家差,以后更不可能。”别人都欺负上头了,再忍都不是他们的性子。

“大表哥,你没有怪我就成,我就是气性有些大了。”杜榆检讨自己。

“没事儿,人善被人欺,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越是软弱,她越是觉得你好欺。这事儿你做的对,咱们家的人,被人欺负了,就该还回去。”

杜榆知道,有时候,并不是被人羞辱了,就能还回去的,毕竟你的权势不够,大部分时候,你还是得忍着,所以杜榆以后会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不可像今天一样冲动。

不过,京城里真的想楚姑太太这样当面不讲情面的人也不多,这楚姑太太就是极少数人中间的一个。

她还觉得莫名其妙呢,干什么这样对自己?

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吧,以前都没有交集的,难道是因为楚家的事儿?

可是他们和楚家有关系的,也就是大嫂了,难道和大嫂有关系?

杜榆觉得要把这个事情给打听清楚,免得这又躺着都中枪。

只不过这个事儿,很快就有人告诉杜榆了,还不是别人,是黄大奶奶告诉她的。

黄大奶奶因为自己婆婆的事儿,觉得颇为过意不去,所以带着东西来这边道歉了,说她婆婆年纪大了,有些糊涂了,然后就间接的说了这其中的原委。

“本来是她老人家一个人的意思,我们都没有这个意思的,只是婆婆她好像还生了舅舅他们的气。”

原来是迁怒啊,这迁怒可真是时间够久的,不说别的,她大嫂孩子都生了,你还生的哪门子气啊,你那孙子也都娶媳妇了,你就不能尽快的放下?

不过这样的人是没法跟她讲道理的,杜榆听黄大奶奶那话里的意思,那位姑太太以后就不会出来接待客人了,这也好,免得把人都给得罪了,那样才得不偿失呢。

不过黄大奶奶这人倒是不错,值得以后交往。

之后杜榆他们也走了几家别的亲戚,都是和楚家相关的,他们杜家和胡家在京城果然是没有什么人脉的。

不过也不对,因为京城齐家的人倒是和他们相熟,齐大人以前也有过交往,只是现在去打扰也不方便,等以后再说吧,毕竟不是姻亲关系,走动起来也不方便。

杜榆在一个首饰店里还遇到了米家的人,竟然是以前在白马寺自己给他们抄经的时候的那位秦婆子。

她见到杜榆也很吃惊,不过也很快就神色正常了。

因为米家在云阳县也住了那么长时间,对杜榆家里的事儿也是清楚的,现在看杜榆梳着的是妇人头,这明显的是嫁人了啊。

原来的小姑娘都嫁人了,时间真是过的快。

小姑娘身边连伺候的人都有了。

两个人找了个地方,叙了叙旧,秦婆子是跟着米家一起搬到京城的。当初杜榆抄经书的那位姑娘早就嫁人了。如今米家也都是下一代的姑娘在米老太太面前承欢了。

米家现在可是真正的成了皇商了,凡是带了一个皇字的,就比别人高一等。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不过杜榆也没有打听米家到底是给皇宫里供什么东西,那些打听了也没有用。

而秦婆子知道这次杜榆是陪着自己的夫婿来京城赶考的,就忙着恭喜她。

杜榆见秦婆子脸上有些忧色,看起来并不是春风得意的样子,难道到了京城过的还不如云阳县好了?

只是各家有各家的烦心事儿,他们不过是那么一点儿交情,还谈不上就能交心了,所以杜榆也没有多问。

秦婆子问道:“胡太太,您身边需要不需要管事媳妇?”

杜榆听了说道:“现在还不需要,等明年春闱过后再说吧,毕竟我们现在也是客居在别人家里。”

这倒也是,秦婆子没有说话了,只能心里叹气。

杜榆说道:“若是需要的时候,我自来找您。”

从在白马寺的时候,杜榆就觉得这个秦婆子人不错,那时候也没有瞧不起自己和奶奶的意思,而且自己在那边抄经的几天里,这秦婆子对自己有些想奶奶对孙女的感觉。

秦婆子笑道:“好,那以后婆子我多有打扰了。”

与秦婆子分开后,杜榆直接回到了楚家别院,和大表哥说到了遇到了秦婆子的事儿。

“感觉这京城说大不大,说小还真是小,一出门就遇到哦熟人,秦婆子和七八年前都没有变过只是头发上的白发变多了一些。”

胡鑫笑道:“是不是想知道秦婆子在米家的事儿?这里有现成的人你不问。”

“谁啊。”杜榆问道,不会是大表哥吧,他怎么可能知道?

“添福,他不是从米家出来的?”胡鑫笑道。

对啊,王总管不就是米家出来的?“添福就那样不喜欢说话的样子,他能知道个啥啊。”

杜榆可不报希望。

胡鑫说道:“有些人不说话,他心里明白着,未尝不知道事情,我倒是觉得添福就是这样的人。”

杜榆说道:“那好,我就问问添福了,如果秦婆子那边真的可以,以后有些忙可以帮就帮了。”

感觉这米家也并不怎么样,从王管家到秦婆子,怎么一个二个都是不高兴的样子,没有跟着去京城的是这样,跟着去京城的还是这样。

“您说的是秦奶奶?我认识啊,她以前是在二姑娘身边伺候得,后来二姑娘嫁人了,她也没有跟过去,就回到老太太身边了。对我们这些小的都不错。”添福说起秦婆子话就多了。

“爷,奶奶,是不是秦奶奶出了什么事儿了?”添福迟疑的问道。

杜榆说道:“也没有什么事儿,就是昨儿个在街上遇到了,然后说了几句话,她现在在米家京城这边。”

添福这才放了心,说道:“当初跟着去京城的人中间有秦奶奶,只是米家的人不喜欢用年纪大的人,除了老太太那边。老太太现在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米家对年老的下人都不管吗?”杜榆问道。

“年老的下人都是送出去,让自己的家人养的,如果是和主子们还有些情分,在去世的时候,会送些送终银子。”王添福说道。

添福这说的,也和秦婆子提出需不需要管事媳妇没有啥关系,不过现在也不管了。

因为转眼就到了年三十了,杜榆早早的和楚家这边打了招呼,那天她真的亲自去厨房里做饭菜了,所谓的年年有鱼,鱼是少不了的,她做了一盆水煮鱼,看着红红火火,然后炒鸡肉,各色荤素菜等,做了统共有十个菜,也够他们主仆六人吃的了。

杜榆还把自己做的菜分了一份给楚二嫂子他们去了,毕竟人家侯爷提供了方便,楚二嫂子他们也高兴,虽然有些人说这当主子的还自己做饭有些不像话,但是吃人嘴短,这吃过后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