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郎这提议是很不错的,杜三郎也知道,真是大堂哥帮自己呢,毕竟现在杜家的下人也多,随便找个管事的去当掌柜,也照样能做生意。

杜三郎跟妻子郭氏商量,郭氏说道:“我觉得挺好的,咱们就承了大哥的情吧,有个店铺,做做生意,以后也不愁过日子了。”

这边可比镇上那边亲爹娘有人情味多了,人家都这么帮忙了。

杜桃说道:“三哥,既然大哥说了,咱们就做吧,你不是也做过生意吗?我想到恶事,咱们把生意做好了,不仅自己赚钱了,也能给这边也赚钱,这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干啥不做?”

杜三郎说道:“我都知道,不过我还是说了,爹那边早就和爷爷这边分家了,咱们现在不是一家子了,不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当成是应该的。咱们心里有个谱知道吗?”

郭氏和杜桃都点头,是啊,他爹那一辈都给分出去了现在大哥帮着他们,那就是情分了,不能因为这个,就觉得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试想,如果这边的条件不好,他们就是有那个心,也帮不上自己,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干脆的分家了?

或许潜意识里觉得分家了,这边的爷爷奶奶他们,绝对会帮着自己的,所以才有那个底气?

说起来,这也是他们的福气。

于是杜三郎就同意了去县城里做生意去。

杜大郎直接拿了六十两银子,是给杜三郎的本钱,因为铺子是自己家的,杜大郎别的什么都不管,他只占一半的分红。至于杜三郎要卖什么,那就是杜三郎自己的事儿了。

别小看这六十两,那可是不小的一笔,什么生意都是慢慢的从小做起来的。

杜三郎带着妻子和妹子去了云阳县,不过他们没有和杜大郎住在一起,这可是要分清楚的,都说了,他们上一辈就分家了,如果还住在一起,那就是太欺负人了,所以杜三郎明确的表示,他们会在县里另外租房子住,公是公卯是卯,不能混为一团。

杜大郎听了杜三郎的话,也是同意了,觉得三郎是长大了,而且比二叔的人品要好多了,可惜二叔不知道珍惜,竟然给赶出来了。

就是齐氏也感慨说道:“就说三郎和桃儿是个好的,总算是有我们老杜家的气节。”

而等着这三个人过不下去,最后回来的杜柳和杜有良等人,却知道了这么个结果,杜有良就有些后悔了。

毕竟,他只有这一个儿子,要是以后儿子不认老子,那可怎么办?

杜柳却说道:“爹,这样不挺好的,不用我们出一文钱,那边就帮衬着三郎他们了,说起来,咱们不是赚了?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再怎么说,三郎也是您的亲儿子,他们那边爱出钱就出钱,平时哪里有这个机会?”

对啊,三郎是自己的儿子,那边出钱帮着三郎,不就是自己赚了吗?他干啥要担心?那边出的钱越多越好,他才满意呢。

好处都是自己这边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以前想占那边的便宜,还占不到呢,如今三郎替自己占到了。

所以杜有良高兴了,越发的信任自己的大女儿杜柳。

不过杜柳对于没有能把杜桃的婚事捏在手里,就有些遗憾了,毕竟杜桃现在跟一颗仙桃一样,小姑娘就是招人喜欢。

可是当初分家的时候,已经在分家文书上写了,把杜桃分到三郎那边,以后婚嫁也是三郎管了,这户籍都分到三郎那一边去了。

不过对杜有良来说,这不用给杜桃准备嫁妆了,那就是省了一笔开销了,那边老宅替自己省了,多好的事儿。

等杜榆他们知道这消息后,已经是一个多月了。

陈氏知道了这个消息,真是把杜柳几个狠狠的说了一顿,“就知道她不是个好东西,怎么连亲兄弟和亲妹子都坑啊,这做小老婆是那么好做的?”看见素云和彩云从外面进来,陈氏就立刻说道:“当人小老婆的,都是不要脸的,我们那边,大老婆随便就能把小老婆给打了,要是丫鬟出身的,提脚就能给卖了。谁当小老婆,这家里人都被别人看不起呢。这倒好,还有人上赶着当小老婆的!”

杜榆明白自己五婶的意思,这个五婶那,还真是可爱,是不放心素云和彩云了。所以才故意当着她们两个的面说这些话。

天气热了,京城里有卖刨冰的,杜榆让人去买了几盏,不过陈氏因为要喝中药,所以吃不得,杜榆也就是尝一尝。

家里来信了,把这事儿给说了一遍。陈氏说道:“桃儿这也十五了,婚事还没有定下来,以后也不好找啊,她哥现在要开始做生意,手头上也没有钱,这嫁妆就不好弄呢,摊上这么个爹娘和姐姐,也是倒霉。”

杜榆说道:“不用担心,奶奶那边肯定会关心这个事儿的。”

“我就怕你奶奶一关心,桃儿爹娘就要不满意了。”

“他们不满意也没有用,现在桃儿的婚事是三哥做主,三哥乐意就成。再说,奶奶可是长辈,他们还能不满意长辈的安排?”

有时候,辈分高就是个好事儿。

奶奶哪怕是在刘氏他们面前撒泼,也没有关系,刘氏这么多年,一点儿也没有尽孝,说起来就是一个错。

要是刘氏说,是你不让我去伺候你的。

那么别人就会说,“不让你伺候,你句真的不来?不知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吗?对婆婆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哪里像个当儿媳妇的样子?

所以呢,杜榆觉得根本不用担心桃儿的事儿,舆论都朝向他们这边呢,何况,他们现在是官宦之家。

第208章 暴风雨

“我倒是希望三哥能把生意给做出来,咱们家里,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了。”

官宦之家,一个家族里,除了官场上,这田庄上,都得有人那,还有打点铺子的人,缺一个就是个遗憾。

杜家想要发展,没有银子是不成的。

三郎的性子和品行都很不错,慢慢的做起来,说不定以后真的能成。

这京城的夏天比云阳县要热多了,干热干热的,宫里的皇上和嫔妃们都出去避暑山庄避暑去了。

京城里留了一套班子,只要维持基本的衙门次序就成。

翰林院是个不怎么热门的部门,不过,也是跟了好几个翰林院学士,这些人呢,可是见到的皇上的次数多,有时候下达什么旨意,都是这些人给起草的。

更不用说,任命三品以上官员的这些皇帝的命令,也是他们最先知道的。

胡鑫不过是个庶吉士,还没有资格跟去呢。

毕竟还是个‘实习生’,不过呢,康远行倒是跟过去了,他是因为自己祖父的原因,被皇上给记住了,所以这次也带了过去。

别人那是羡慕的要命,可是自己没有那个命那,只能是努力奋斗了。

胡鑫没有受康远行跟过去这个事儿的影响,本来就知道康远行和他们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嫉妒的,干好自己的差事就成。

这天,他从翰林院去吏部给吏部送个公文,有时候他们这些‘实习生’就要跑跑这样的腿。

六部的人都留在京城了,保证整个朝廷的正常运作。

从吏部回来出门的时候,碰到一个人,那人看了胡鑫一眼,然后就跟了过来,问道:“你是云州人士吧。”

胡鑫倒是认出这个人了,因为他中举的时候,和这位知府大人见过面。

“下官见过李知府。”这人就是云州知府李大人,也就是杜柳原来的夫主。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我现在已经不是云州知府了,这不,接到吏部的通知,我要留在京城为官了,以后说不定就要和胡大人多打交道了。”

“李大人太客气了。”胡鑫说道。

两个人寒暄了一阵,各自告辞,胡鑫想着,这位李大人是什么意思?竟然和自己套近乎了。

按说很不应该,因为他有个小妾,和自己家里有关系,以前因为这个,他们从来不走动的。

等胡鑫回去,杜榆把事情一说,胡鑫这才明白,原来那杜柳已经不是李大人的妾室了,而且还给放回娘家让她自行嫁人去了。

所以这才能说上话,不然有个小妾,这李大人还要跟胡鑫说话,那就是打脸了。

杜榆说道:“真不知道这杜柳是想折腾什么?按说,她现在自由了,知府那边还给了她一大笔的银钱,她只要安安分分的,找个人家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就算是不嫁人,也能过的很好。三哥从小脾气就很好,桃儿也是一样,她怎么就不知足呢?”

虽然是娘家的丑事儿,可是杜榆不觉得和大表哥说了,有什么不妥。

胡鑫道:“她这样的人,恐怕就喜欢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里,以前在知府后院,办不到如今她有钱,还有听她话的爹娘,你说她会不会那样?”

这么说,还真是有了钱就有了胆了。

刘氏夫妻两个真是个糊涂蛋,放着那么好的儿子和女儿不要,就要这么一个搅屎棍。以后有他们受的。

夏天就让人觉得不想动弹,到了傍晚的时候,这蚊子也出来了,好在这京城卖一种香饼,焚烧了,能驱蚊,味道还挺好闻。

杜有全见这个东西很好,比乡下用的艾草不好多了,那艾草烧起来,就是满屋子的烟,驱蚊的效果还没有这像饼子管用。

杜榆笑着说道:“五叔,等明年的时候,我提前给咱们家里寄过去一些,这样就不怕蚊子咬了。”

杜有全点头说道:“我想的是,咱们那边没有这个驱蚊的香饼,你说要是进一些到咱们那地界卖,是不是就能赚一笔?”

这个倒是不错。不过胡鑫却说道:“这个香饼,云阳县早就有了,不过因为贵,买的人很少,市面上卖不出数量来,所以进了也没有用,还要搭上路费,而且这香饼,的效果只管得了一年,第二年就失效了。”

大表哥可真是会扫兴那,看五叔被打击的样子,杜榆忙说道:“五叔想法很好啊,我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其实京城很多东西,咱们云阳县没有,到时候五叔可以好好的去看看,把那些云阳县没有的东西都记上了,以后就可以过来进货了。”

杜有全忙摆手,“我真不是做生意的料,啥事儿都想不全,以后我还是管这庄子吧。”

他连三哥都不如呢,也就不这样折腾了。

晚上,杜榆把大表哥的胳膊给掐了一下,说道:“你怎么老是打击人那,我看我五叔说的正好,你一盆冷水就泼下去了。”

胡鑫笑着说道:“他们过来就好好治病吧,别的都不要想了。”

真的是要弄那香饼,以后还是表妹去忙活,上次表妹就生病了,胡鑫可不想表妹再累出病来。

不过,这个原因胡鑫可不说出来,不然就更是要被掐上一掐了。

虽然他痛并快乐着。

热气一天比一天大,中午的时候,基本上路上就没有人,只有树上的知了在拼命的叫唤着。

杜榆也没有让人大中午的给大表哥送午饭去了,毕竟太热了,万一他们中暑了就不好了。

杜榆现在中午的时候,是要睡午觉的。

没有让丫鬟们给自己打扇,只是手里拿了一个蒲扇,扇了一会儿,就睡着了,然后被热醒,就再也睡不着了。

这大夏天的,真是难受了。杜榆还是专门买的蒲扇,这扇子比那些好看的绢扇团扇要带风多了,虽然看着不怎么地。

“这天儿可真热,要是下一场雨就好了,把暑气给降了下来。”陈氏觉得头上直冒汗,这个京城里,比他们杨柳村可是热多了,起码杨柳村有山有水的,这边就啥都没有。

杜榆说道:“明年开春,让他们种几棵树,后面也栽上竹子,这样就不热了。”

在他们正房后面种上竹子,既风雅又能解暑,一举数得。

可惜啊,要熬过这个大夏天,那些大户人家家里,人家是早早的准备的有冰窖,天热的时候,直接用冰块放在盆里,就凉快很多,他们家没有那个条件,只能是想别的办法了。

“也是,你们这院子,就是少了几棵大树,种了树了,就凉快很多了。”陈氏觉得这京城里的日子,没有在乡下过的舒服了。

而说到下雨,这中午一过,就开始电闪雷鸣了,暴风雨来了。

天已经完全变暗,大风也刮起来,杜榆有些担心在翰林院的大表哥了,他不会在路上吧,那得多危险那。

这时候才想到,平时自己在家里安安稳稳的,而大表哥则是在外面奔波,她决定以后对大表哥更好了。

这场暴雨持续了两个时辰,知道下午才停下来。

街道上都是积水,有的地方都快到小腿肚子那边了。

路上有些树木都被刮断了,横在路面上,听说,还有的人家,树木倒了,直接就砸在了房顶上,幸亏房子没有塌,不然会出人命的。

因为下的比较大,比较急,外面的护城河河水都满了,最后开了闸,才算是没有出现水漫京城的景象。

但是就因为这个事儿,皇上在避暑山庄也呆不住了,京城里出了这样大的事儿,不回来不行啊。

大家都战战兢兢的,生怕皇上回来,他们这些留守的人要被责罚。

不过,等皇上回来,别的没有做,只是下了罪己诏,觉得这次下这么大的雨,都是他这个当皇帝的没有当好,所以老天爷才发怒了,降罪于京城的老百姓。

这罪己诏一出来,不知道怎么的,京城老百姓对皇上更是崇拜加敬仰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乐意把责任堆到自己身上。而且这京城后续的工作做的也不错,起码没有人员伤亡。

只是,随后就开始征人去挖那护城河了,不然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儿,这护城河又满了怎么办?

其实一个城池,在设计的时候,肯定是考虑过这水的深度的,尤其是京城的护城河,那更是重中之重,但是这次却超了,就说明现在是历史之最,这护城河不够深,那么,再继续朝深处挖呗。

多弄个几米,让史官给记下来,或者钦天监的人也给记录在案,以后这就是历史最高点了。

这事儿和翰林院也有关心,因为上头要求翰林院把前几朝的史书都给找出来,光这护城河的记载,是一个也不放过,然后再普济到其他的护城河,如果哪一个不够,就要到秋收过后,开始清淤泥挖深度了。不然到时候真的出现和京城一样的情况,就就糟糕了。

第209章 交情

所以胡鑫现在更忙了,他也要查这大量的资料,并且这是个很严肃的事儿,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个地方的气候,怎么着也得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叫气候,都得给找出来。

不过随后京城倒是没有再下过那么大的雨,天气也凉快起来。似乎那次发生的事儿,只不过是个偶然。

在这边过了八月十五之后,杜榆也带着陈氏去复诊了,她这也喝了大半年的药了。不知道效果如何。

陈氏很紧张,因为怕喝药了也不管用,虽然王大奶奶说了那话了,但是不到最后关头,还是不能确定啊。

不过,看着王大奶奶的三叔点了一下头,陈氏觉得自己真的跟重新活过来一样。

“老神仙,我真的没有事儿了吗?”陈氏不敢置信的问了一遍。

“什么老神仙,我有那么老吗?”王大奶奶的三叔不高兴了。

陈氏却没有听出这不高兴,忙一叠声的要该他下跪,谢他治好了自己的病。

把王大奶奶的三叔弄得很是无语,对陈氏说道:“回去后,忌寒凉的东西,另外,不能过于劳作,身体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珍惜,以后也别说再来看病了。”

陈氏忙点头,这个消息真的是太好了。

从大夫那边回来,陈氏一早就告诉了杜有全这个好消息,杜有全也激动的不行,这么说,他以后也能有孩子了?那真是太好了。

因为出来都大半年了,杜有全和陈氏也觉得该回家了,总不能老是在侄女儿这边住着,那也不像话,何况,还要回去给爹娘报告这个好消息。

杜榆说道:“也快到年底了,不如在这边过完年再回去吧。”

杜有全忙说道:“出来的时间够长了,是该回去了,榆儿啊,你和侄女婿在这边过的好,我们就放心了,只是我们在这里住不惯那,还是住在乡下好。”

都说这个话了,杜榆也不好留着他们了,还是送他们回去,到时候五叔和五婶也能生孩子呢。

那边也有人照顾,毕竟奶奶那边也不是个弱的。

所以就准备了东西,让他们打包带回去,给家里的每人读准备了礼物,还有大舅那边的东西,也让带回去。

病气胡鑫还专门请了人送他们两个。

陈氏走之前对杜榆说道,年纪不小了,该给胡鑫生个孩子了,胡鑫这都二十几岁了。

杜榆点头,这事儿也不是她急着就能来的啊,到时候来了自然就来了。

送走了五叔和五婶,这院子里又空了。

康太太的孩子也生了,是个大胖小子,如今她是有儿有女,丈夫也有好前程,真是不是一般的让人羡慕。

洗三礼和满月酒杜榆都去看了的,不过没有见到康家别的人过来。

最后杜榆才知道,康家这边当官的都在任上,也不好擅离职守,很多只是送了礼物过来,人没有到。

而且康远行的祖父临终前,让康家的人,如果不是在京城当官,就不要随意的过来京城来。免得给在京城的人带来麻烦。

只是这孩子满月,都不过来,也说不过去了吧。

不过这是康家的事儿,杜榆也不好细细的打听。

在康太太儿子满月的时候,杜榆还碰到一个人,竟然是原来云州知府的太太李太太。

也就是自己那位杜柳堂姐的原来的主母。

杜榆倒是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的,毕竟嘛,他们家和杜柳家早就分家了,而且呢,双方都不提这个事儿,也没有人谁恶意的去说这个事儿,故意去说,那就是打脸了。

李太太本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她也不是要和人闹别扭,要不然,也不会在来京城之前,就把杜柳给打发出去了。

本身就不想和这位胡大奶奶结仇的,要是自己家里还有个这位胡大奶奶的堂姐当小妾,那自己和她说话,就是生生的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