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庄子让他管着,他也快活许多。

齐氏听了说道:“京城的地价这么贵,买了不是浪费?”

“娘,这有了地,以后咱们全家的粮食,还有菜,不都是有人供着了,也能省不少钱呢。”

齐氏道:“我也老了,你们自己决定吧,只是有条,不能因为钱财的事儿,一家子弄得给乌鸡眼一样那样我可不依!”

“这您放心,我们是啥样的人,娘您不清楚,定然不会因为这些事儿闹矛盾的。”

胡氏两个儿媳妇都在身边了,以后管家也轻松了不少,楚芳芷也是从小耳闻目染管家的事儿,所以胡氏一放手,她一点儿也不觉得手忙脚乱的。

胡氏心里就道,这娶儿媳妇娶的真对。

让大儿媳楚氏也去京城她娘家的各家亲戚也走动了一番,礼物当然没有少带。

而杜有全和陈氏,包括齐氏都着急了,想着请杜榆再去神医那边一趟,看看是不是真的好了。

杜榆忙说道:“神医的脾气,是不容别人质疑他的,你们这要是真过去问了,到时候人家指定不给看了!”

齐氏就说道:“啥神医?要是神医咋现在也没有动静了?我就是要去问问,看看他这神医是不是名副其实了,不是说瞎话!”

得了,奶,就凭着你这态度,那就没有一个好,杜榆忙说道:“不如我先请个大夫过来,给五叔和五婶都看看?”

这生孩子,也不光是女人的事儿,也得是男人的事儿那。

杜有全和陈氏,都觉得还是先请别的大夫来看看,不然真过去,不神医得罪了,那就不好了。

齐氏看这三个人,就说道:“得了,你们爱咋样就咋样,一个二个,胆子这么小,不就是个神医吗?又不是阎王老爷!”

当然不是阎王老爷了,阎王爷是要人命的,人家神医是送人命的,能一样吗?

不过等大夫来了,给他讲清了情况,然后大夫把脉后,就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你们这是耍着我玩吗?明明都有两个月的身孕了,还跟我说不能有孕?你们消遣我是吧。”

啥?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杜有全不敢相信,忙问道:“大夫,您没有诊错吧。”

“岂有此理,我要是连最简单的滑脉都诊不出来,我也不要当这个大夫了,你们真是,太小看人了,确确实实的两个月,我也不多说了,你们把诊金给我!”真是被人小看了,大夫表示很不高兴。

“哈哈,我要当爹了,我真的要当爹了!”杜有全是狂喜,而陈氏是热泪盈眶,杜榆也很高兴,不过还想着让人把大夫送过去,又因为五婶的年纪比较大了,所以问了些注意事项,不过人大夫说了,陈氏的身体很棒,根本就没有什么注意的。

第231章 对比

主要就是多动一动,别学那闺阁的夫人,天天都坐着不动,那样才不好生产。

这话杜榆也熟悉,她怀着元元的时候,可不就是被告诫要多动一动吗?

齐氏这才反应过来,有话要问大夫,毕竟她这五儿媳妇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这个年纪怀了孩子,还是第一胎,真的是有些凶险呢。

不过自己的孙女倒是帮着自己问了,不愧是在外面单独呆了好几年的人,就是沉得住气呢。

陈氏有了身孕,这可是大事儿,他们这边也不说找神医的麻烦去了,人家可真是神医,不然也不会好几年没有动静,这才一看,过后就怀上了。

齐氏埋怨的说道:“都两个月了,也就是说,在杨柳村的时候就有了,你们呢也真是不小心,这一个来月都是在路上,万一出了个啥事儿,你们不后悔死!”

幸亏没有事儿,不然真是都找不到后悔药!

陈氏忙说道:“娘,我是真不敢相信这事儿,小日子没有来,还以为是要进京了,所以才会那样的。”

真要是知道自己怀孕了,她怎么说,也不会出远门那,这一辈子就盼着生个孩子呢,哪里敢随便折腾?

肯定比谁都小心。杜有全也想起来一阵后怕,真是幸亏没有出事儿啊。

齐氏说道:“好了既然已经怀上了,那就好好的养着,在京城里也好,这边的大夫就是比咱们那边强一些。”

要不然,十几年了,儿媳妇都没有怀上,怎么一看了京城的大夫,回去后就怀上了?

虽然过去了一年多吧,但是这结果是好的,就是怀上了。

胡氏听到五弟妹怀上了,也是高兴的,她这五弟妹,因为不能生的事儿,弄了多少饥荒啊,现在好了,不管生男生女,总有一个后了,她五弟也更有了盼头了。

“就好好的养着,别的都不要操心,咱们这家里,下人尽管使唤,想吃啥,也别不敢说,不说别的,你要天天想吃鱼,那绝对是办的到的。”

陈氏感动的说道:“大嫂,我真不知道该说啥感激的话了,要不是有大嫂,要不是有榆儿请了神医,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啥指望了。”

“咱们不是一家子嘛,你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儿,可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

杜榆家去后,就让彩云去库房找些保胎的药材。

“保胎?难道你大嫂和二嫂又有了?”这可真是多子多福了!胡姥娘忙问道,她作为长辈,也要送些东西去呢。

杜榆忙道:“是我五婶,她有了两个月的身孕了!”

“你五婶?那可真是大喜事儿啊,等过几天,我过去看看。”胡姥娘也知道杜家的五儿媳妇以前有个不能生的病,虽然杜家大度,不计较,可是这女人那,谁不希望能生个自己的孩子?

“那神医还真是神医那,这么个病愣是让他给治好了!”胡姥娘想到了在自己家住过一段日子的神医来。

杜榆笑着说道:“可不就是神医了?京城里很多人家都请不到他看病呢。我这也是托了王大奶奶的福。”

就是王大奶奶那边,她也要打点东西去搞些一番。

而胡姥娘心里道,这神医难请,但是却为了自己的重孙女在自己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这说明啥?

说明她家的元元是个有大福气的。果真是这样!

大家都对陈氏的这一胎很是重视,毕竟盼了这么多年的。

至于去找神医感谢,人家神医说了,他已经收了诊金了,互不相欠。就别来打扰他了。

弄得齐氏是又恼火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有本事,还对他们家有恩呢?

人家不想要这个恩,他们还能咋办?

王大奶奶还不好意思的解释,她家三叔就是这个性子,大家不要见怪。

当然不会见怪,既然是神医,这性子这样,也是可以原谅的,陈氏和杜有全恨不得把神医给供起来,当成神仙来奉承着,哪怕是神医当着他们的面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他们也会笑着接受的。

这就是神医的魅力啊。

而现在最要紧的是杜大郎的会试,三月份一开始,杜大郎就要去贡院参加会试了,因为家里这边已经有两个人都去考试过,所以不缺乏经验,只是每年考中的重点不一样,所以杜有忠和胡鑫都不敢保证杜大郎能一次就考中。

他上次考了举人,都是考了两次才成功的。

杜大郎自己也没有把握,不过想着能试一次就试一次,反正现在在京城,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也不用和别人一样,只有等到考试后才赶到京城去。

楚氏更是关注的很,毕竟杜大郎是她的丈夫,直接关系到她的前程。

而这个时候,楚芳芷的堂姐,楚芳菲也来到了京城,是和她的表哥丈夫一起来的,不过她丈夫不是来参加春闱的,而是想在京城里读书,袁家在京城也有人脉,这次楚芳菲的丈夫袁家二爷是要来京城国子监读书的。

至于为什么以前不来,现在来了,这里面肯定是有杜有忠的原因。

作为姻亲,袁家当然知道了杜有忠是在国子监当官了。袁家袁氏的父亲刚好是五品官,所以袁家二爷可以到国子监太学里读书。

这边希望的是,到时候杜有忠能够多照顾照顾袁家二爷。

而且大家都听说了,这位杜家大老爷教书很有一套,袁家很想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给袁家二爷开小灶。

所以这不就来了。要说楚芳芷的感受,那就是很不好。

因为她知道,自己这位堂姐的丈夫读书真是不成。

如今来京城了,说不定就是玩耍的多,到时候弄出什么乱摊子,还不是要他们这些人给他兜着?

而且主要是他还要去那国子监,不是麻烦自己的公公吗?

想着就心里烦,他们和公公在一起过日子的时间不长,以后真要是那个堂姐夫出了什么笑话,她这个当儿媳妇的也会脸上无光的。

只是楚芳芷再怎么不乐意,那边还是过来了。

住的还是袁家自己在京城的房子。本来那边说好了,是最好在亲戚们家里住着,也方便一些,不过袁二爷不乐意,说是住在人家家里太麻烦了,其实是觉得住在人家家里不方便,活动也不自由。

他一个要去国子监读书的人,要那么多自由干什么?从他这想法里,就知道他来京城绝对不会是想读书的。

而是到了这花花世界,更能玩得好了。

楚芳芷见到了几年没有见到的堂姐楚芳菲,吃了一惊。

因为她堂姐看起来苍老了不少。

也是两个孩子的娘了,这次两个孩子都没有带上,说是留在婆婆身边,专门让楚芳菲在京城来照顾袁二爷的。

并且,之后楚芳芷也知道了,跟着过来的,不止是自己的堂姐,她那好姐夫还到了一个通房过来,这哪里是来读书的,分明是过来消遣的,谁读书除了妻子以外,还带什么通房?

这还是楚芳菲的舅舅家里,就这样,真是太过分了。

而楚芳菲呢,见到自己的堂妹的样子,只有心里感叹的份儿,当初祖父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没有珍惜,把自己许配给了自己的表哥。

觉得万无一失了,但是事实上呢?并不是那样的。她表哥读书读书不成,而这位堂妹夫已经是举人,如今都是在考会试了。袁二爷连秀才都不是,只是凭着家里的长辈过的锦衣玉食罢了。

而堂妹的日子过的多舒心,一个小妾也没有,相比较自己,从自己怀了第一胎,舅母就给表哥放了通房丫头。然后等自己生了女儿,舅母就脸色很不好。

只是还好没有糊涂到要生庶长子,不然她的日子更难熬。

等自己生了儿子后,她也不那么看中和表哥之间的关系了,因为已经麻木了,可是那是没有比较,现在有了楚芳芷这个比较,她这心里的滋味啊,真是不好说。

但是楚芳菲是个有什么苦不跟别人说的性子,尤其是楚芳芷,更是不想说,那样只能显得自己可怜。

不过她不说,别人也看得出来。看她这气色,就知道在婆家的日子过的不怎么样。

不是所有的舅舅和舅母家,就是能当个好公公好婆婆的。

尤其是这些官宦之家,男人们基本上不管这内宅的事儿。所以女人之间的恩怨还真是不好说。

黄大奶奶也是楚芳菲的表婶,所以知道的更清楚一些。黄大奶奶和杜榆就聊到了这楚芳菲。

“当初就知道这嫁过去袁家,肯定是不会过的好的。可是大表嫂就是不信。”哪怕嫁到他们黄家也比袁家要好啊。

第232章 忍受

之后楚姑太太对杜榆是个什么样,杜榆也知道,黄大奶奶说起来,还是自己的长辈呢,但是她和杜榆投缘,就喜欢和她聊天。

连这其中的一切牵扯也给说明白了。原来这其中还有个先来后到啊,不过楚姑太太也真是有些势利眼了,袁氏不同意,把女儿说给袁家,她就不敢说什么,反而是自己家,因为出身乡下,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这所有的怒火就朝他们这边喷过去了,真是,什么时候,都是柿子捡软的捏那。

杜榆问道:“大奶奶,是不是我大嫂的大伯母和她娘家嫂子不和啊。”也就是这个理由了不然还有什么理由?

在自己亲外甥女怀孕的时候,给儿子安排通房?难道真的是太疼爱自己的儿子,可是这疼爱,怎么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的小姑子面子,或者是自己婆婆的面子?她儿子就那么时刻离不开女人吗?

要知道,她儿媳妇楚芳菲也是她婆婆的亲外孙女呢。这么打脸的事儿,怎么着也不是一般的婆婆做的出来的。

简直是跟有些恨儿媳妇一样了。

黄大奶奶听了,愣了一下,然后说道:“还是你看得透彻,这事儿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我那大表嫂确实和自己的嫂子是有矛盾,那还是她出嫁前的事儿了。“

原来袁氏在出嫁前,有些拔尖,和刚嫁过来的嫂子就有些矛盾,而袁氏的娘自然是向着自己的亲闺女,这姑嫂关系就越来越不好,等袁氏嫁出去后才好一些,但是这心里到底是有了疙瘩。

等双方的儿女都长大成人了,袁氏嫁的是楚家,楚院长在功名上是看得很浅的,他自有桃李满天下。

就是京城,这当官的里面,也有好几个是他的学生,不过袁家,袁氏的爹却是一直在当官,升的不快也不高,可是好歹也是当了知府,成了五品官。

袁氏自然想把女儿嫁到官宦之家的娘家,娘家是爹娘还在,有他们撑腰自然不会有什么为难自己女儿的,再加上表哥表妹的,从小就认识,感情也有的,所以袁氏的想法,在一般人看来,都是很正确的。

但是她忘了,她自己乐意,可是她大嫂不乐意,她大嫂还想着把自己娘家侄女儿给嫁过来当儿媳妇呢,结果袁氏这一说,袁家的老太太自然是向着女儿的,这不,婚事结成了,袁氏大嫂这口气就更盛了。

而嫁过去的是楚芳菲,过日子的也是她,这当婆婆的要磋磨儿媳妇,那不是手到擒来?

送通房,在官宦之家是通常,且袁二爷还是袁氏娘的亲孙子呢,也不想他没有人伺候不是?

不然你就直疼外孙女,不疼孙子了,这话一出来,袁氏娘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是控制着不让这通房生下孩子。

可是不生孩子就没有事儿了吗?其中的膈应人就不用说了吧,尤其是楚芳菲还怀着身孕,只是这其中的苦楚能和谁说?

所以黄大奶奶觉得袁氏真的是做错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是她自己的娘家,还不能和别人家一样,上前去大闹一场,把人给打一顿,那样就完全的和娘家决裂了。

看楚芳菲现在的样子,就知道这几年她过的不容易了。

所以女人嫁人,等于第二次投胎,投胎没有投好,那以后后半辈子就过的水深火热。

要说人的出身,是不能自己决定的,但是选婆家,好歹也能有些选择权,楚芳菲这个,完全是她娘没有认清形势,送了自己的亲骨肉去给她嫂子当出气筒了。

就是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而且有亲戚关系的,更不容易说什么和离之类的话。

所以,只能是慢慢熬吧,好在她有了儿子了,以后指望着儿子就好了。

杜榆也觉得可悲,这年头,大部分人都指望着生个儿子来个依靠呢,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男人不可靠,与其相信男人会一辈子对你好,还不如早早的生个儿子,到时候什么也不怕了。

因为男人是随时可以不在乎你,不喜欢你,但是儿子呢,却绝对不会这样,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这样才是踏踏实实的保证。

黄大奶奶说这些话,未尝不是想告诫自己,赶紧生个儿子,以后才是老有所依。

她是一片好心,如果不是这样,人家犯不着这么苦口婆心的说这么多,完全没有必要啊。

只是杜榆心里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的,她和楚芳菲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这其中的事儿,和黄大奶奶也说不清。更不能细说。

不过明面上还是要领了黄大奶奶的情的,知道她也是一片好心为了自己,杜榆隐晦的表示,自己明白她的意思,并且一定要为之努力的。

黄大奶奶放心了,她还是真的是为了杜榆着想呢,这年头啊,什么恩爱都是假的,最要紧的是赶紧生儿子,生了儿子,就是丈夫变了心,也不怕啦。

袁二爷的祖父是五品知府,所以他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到太学里面读书,成为杜有忠收下的一个学生。

只是杜有忠手底下有那么多的学生了,而且太学博士也不止他一个,一共是有六个,所以杜有忠也不可能是在太学盯着袁二爷。

而且国子监的学子们,都是有权有势的,真正想要安分守己读书的,也不是多数,那些想靠着功名出人头地的,就是在家里没有别的指望的,不然像读几年书,家里就给找了出路了,或者是蒙荫,或者是捐官,或者是直接就承爵了。

袁二爷到了国子监,很快就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一下子就如鱼得水,国子监就去的很少了。

而且花钱如流水。这都已经成了习惯了。

杜有忠作为姻亲,找这袁二爷说过几次,但是这位袁二爷当面说的很好听,保证是会好好的,但是转眼间,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且有一次还喝醉了,当着那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说,杜有忠这个博士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管的太多了。

“太学里那么多的学子他不管,就管起爷我来了,我也是他能管的?不过是个六品小官,给我祖父提鞋也不配的。以后再啰嗦,我让他好看!”

人家都是尊师重道,他倒是好,还背后说这当先生的了。

说人家不过是个六品小官,不如他祖父的五品知府。

这话不知道最后怎么就传到了杜有忠的耳朵里,杜有忠只不过是不置可否。

学子们这么多,他要一个个的生气,那真是还没法活了,只是对这位袁二爷也不管了。毕竟真正想要上进的人,也不是他这个德行,最开始说教,也是看在亲戚一场。

而杜大郎终于考完了会试,从贡院出来,是跟大病了一场一样,简直是累的不行,一回来,就好好的睡了一觉,杜榆和胡鑫看了,觉得事情不大,他们都是经历过这事儿的人,楚芳芷叹道:“以前听祖父说科考尤其的不容易,我亲眼见了,真是觉得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当初杜大郎考举人和秀才的时候她都没有在身边呢,自然是看不到杜大郎是个什么样,现在是亲眼看了,才能真正体会祖父说的话。

难怪祖父的书院不仅要求会读书,连这体力方面,也要求锻炼呢。

不锻炼不行啊,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这考场里就坚持不下去。

只盼望着丈夫能够一次就过了,不然还会遭罪。

又想到自己那位姐夫说的那些恶心的话,真是恨不得让他立刻滚蛋。、前不久她堂姐还跑过来跟自己来道歉,可是这事儿吧,越是道歉,越是让人记忆深刻,话已经说出口了,还能怎么样?

总不能逮着那袁二爷就给暴打一顿吧。

想着自己这位堂姐,命也不好,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丈夫呢?

正想着呢,楚芳菲红着眼睛过来了,原来这袁二爷在外面惹出事儿来了。现在楚芳菲过来是求这边帮忙的。

楚芳芷见楚芳菲这个样子,这火气就一下子来了,“大姐,你怎么现在成了这样了?以前你多自信,你是我们楚家的嫡长女,干什么要弄成现在委曲求全的样子?”那袁二爷就是个渣,要是她,直接就把他弄得服服帖帖的,或者是怕她,让他再也不敢在外面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