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榆点点头,如果表哥现在是在乡下种田的,那么那女人肯定不会看一眼,但是要是知道她以前抛弃的儿子如今这么出息了,说不定就要要求大表哥给她这样那样的好处了。而且最怕的就是她以大表哥的身世做要挟,一直咬着不放。

毕竟大表哥的身份,要是真有个私生子的身世,对他的前途可是个大大的打击!

“大表哥,你说会不会是有人看你不顺眼,所以就把人给找来了,就为了揭穿你的身世?”杜榆问道。

“不会!”胡鑫很坚定的摇头,“如果真的是要来坑我,在我还没有当这个都给事中的时候,就把身世给揭穿了,况且,这种事儿,没凭没据的,随便说说也不能当真。当时我那小时候的衣服,我也亲自给烧了,我身上也没有什么标记,就是王太太亲自过来指认,也是无用功。”

从知道自己身世后,他就觉得没有必要再留着爹娘捡到自己时候的襁褓了,随意已经变成了灰,他身上连个明显的胎记或者痣都没有,所以只要他们这边不承认,谁敢说自己不是爹娘的儿子?

就是胡家棚的人过来,也会承认自己是爹娘的儿子的,因为爹娘确实做到了跟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供着自己读书。

说他不是爹娘的亲儿子?谁会相信呢?

第235章 生母

况且,王师爷不是那么蠢的人,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儿来的。

另外,就算是有人暗中要对付自己,查了自己,他根本也查不出来,自己是被爹给从路上抱过来的。既然源头都不存在,那么何来的用这个事儿算计自己呢?

“一切都是巧合,你别多想,说不定对方根本就不是那个人,再说,就算是那个人,和咱们根本就没有交集。我也不可能在王翰林家的客人面前出现,你就放心吧。”

好表哥这么一说,杜榆冷静多了,大表哥说的是,她真是想多了。王师爷不像是那么没有品的人,何况,这说开了对他有什么好处?

再说,大表哥也说的对,源头根本就没有,哪里还有其他的事儿?

要是有人谣传,大表哥不是舅舅的儿子,说不定人家还会查一查,现在整个胡家棚的人都没有这种说法,谁会‘无中生有’呢?

这事儿杜榆没有告诉舅舅舅母,毕竟还是没有影儿的事儿呢,何必让他们也跟着担心?

不过王大奶奶那边却没有忘了这个谁让,觉得杜榆好歹也是云阳县来的,也能说的到一块去,所以到了她那位堂姑过来了,并且安顿下来之后,就请杜榆上门来了。

杜榆倒是要看看,这位是何方神圣了,如果真的是大表哥的生母,她也不惧她,看看这位是什么样的人,能那么狠心。

是的,她打心眼里是为大表哥抱不平的,只是这心里抱不平,毕竟大表哥没有做错任何事儿,可是大人的错,往往是要小孩子来承担。

这样的人,真是不配当父母,也不配得到大表哥的承认。

“你可算是来了。”王大奶奶笑呵呵的把杜榆接近去了,然后杜榆在客房就见到了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穿着洒金的绸缎褙子,下着一条青色的马面裙,头上是一般妇人梳的发髻,但是上面却是红宝石的头面。

看来这位的家境不错。杜榆从这位妇人身上看到了熟悉感,因为这妇人和大表哥有四五分相似,但是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一块儿去,主要是气质方面差太远了。

这位一看就是那种商人妇的市侩。而事实上,她再嫁的那个丈夫,确实是经商的,这点儿王大奶奶已经给杜榆说了。怪不得头上的头面这么好呢。

“堂姑,这位是我家的好友,也是云阳县的。你们肯定能说得到一块儿去。”王大奶奶笑道。

这位嫁的人是姓马,别人都叫她马太太,马太太也知道杜榆是官太太,身上还有诰命,所以想着要给杜榆行礼,杜榆笑着说道:“不用那么客气,我和大嫂子都是熟人。”

不让她行礼,是看在她到底生了大表哥一场的份上,杜榆可不是真的对她客气了。

马太太笑道:“胡大奶奶果然是平易近人,说起来,我也有二十几年没有回云阳县了呢,常常在梦里梦到云阳县的一草一木,只是醒来,却是没有那个机会回云阳县了。”

杜榆心道,你是巴不得一辈子不会云阳县吧。对一个人讨厌,她说什么话,你都觉得讨厌。目前杜榆对马太太就是这种感觉。

王大奶奶可不知道杜榆的心里话,反正这远来的是客,又是长辈,好好让人家宾至如归就成了。

于是她听了马太太的话,就笑着说道:“我们胡大奶奶可是土生土长的云阳县人,堂姑,你要是想知道云阳县是啥样的,直接可以问她呢。”

杜榆说道:“我也好几年没有回云阳了。”真是好几年了啊,陪着表哥赶考,然后又过了三年,这样一算下来,就是四年了。

马太太说道:“说起云阳县,你另外一个堂姑现在应该是在云阳县了吧。”

她那个姐姐,她本来不想说的,只是这位是云阳县的人,她只好把她拿过来说一说。

想起她那位姐姐,马太太心里就不舒坦,本来她日子过的好好的,多少年了,那件事事儿都忘了,如今也儿女双全,结果几年前她冷不防给自己写信,要问那孩子的情况,她哪里知道?当时都恨不得掐死他,如今更是提都不想提的。

说什么娘的遗愿,人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还不是要活着的人好好过日子?

真要是被丈夫知道了,她这日子还怎么过?

姐姐一点儿也不为自己考虑,就想着她自己!

王大奶奶听了马太太所说,想着婆婆跟自己说过,这位还有个姐姐也是嫁到云阳县呢。

王大奶奶忙笑着说道:“堂姑是想大堂姑了吧,要是有时间,真的可以回一趟云阳县。”

马太太忙说道:“这次过来是你堂姑父有生意来京城,所以要待几个月,也是顺便带我来散散心,看看京城的风景,事情办完了,这就要回去了啊,哪里还有时间去云阳县?也只能等到时候,请你大堂姑去我家里了。唉,真是好多年没有见了。”

看着这和大表哥相似的脸上,说着这样虚伪的话,杜榆真是恨不得扇这女人一巴掌,得了,为了这样的女人生气不值得,杜榆告诫自己要静心,这以后心情就好多了。

而等杜榆走后,马太太忙问王大奶奶,“这位看起来很年轻那,她丈夫就是进士了吗?”

“可不是,还是我们老爷的得意门生呢,就是胡大奶奶本人,我婆婆也喜欢的很。”王大奶奶说道。

“再喜欢也比不过你这个亲儿媳妇。”马太太笑着说道。

王大奶奶淡淡的说道:“胡大奶奶为人处世,我也喜欢,我婆婆喜欢并不为过。”

怎么感觉这位堂姑有些挑唆的意思呢?

“哦,胡大奶奶是挺讨人喜欢的。”只是怎么感觉她对自己很淡?难道真是自己的错觉?

“这位胡大奶奶的丈夫官职不高吧。”

既然是少年进士,那么肯定才做官没有多久,最开始她还以为这位胡大奶奶是给人当填房呢,不然这么年轻的,怎么就能当上孺人了?

没想到还真是丈夫那么年轻就成了进士了,也是有运气的很。

她这一辈子啊,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以前也喜欢过一个读书人,但是后来确实一场噩梦,最后嫁给了一个商人,好也罢,坏也罢,总算是在吃穿用度上不亏了自己了。

王大奶奶还是回答了,“是七品官。”

七品官,是够小的了,不过是个绿豆芝麻官,也不算什么了。

马太太突然就心里平衡了。

或许看着这位胡大奶奶,想着她过着自己以前梦想的生活,所以这心里就不舒坦吧。

只是她才和这胡大奶奶见第一次面,为什么会不舒服呢?

这个原因,马太太从来就没有想明白过。

王夫人把王大奶奶叫了过来,问了问马太太的情况,其实王夫人以前就只见过这位马太太一次面,那时候,应该是清明上坟的时候,所以真的只能算是亲戚。

关系并不亲近。过来京城,看望他们,也就尽一份亲戚的情分吧。

“怎么样,你堂姑和胡家大奶奶聊得怎么样?”王夫人问道。

王大奶奶说道:“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感觉他们两个有些无话可说的。”

“这就叫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些人那,就是说不到一块儿去,也不能强求,本身是咱们的客人,没的道理让别人陪着的道理。”王夫人忙说道。

王大奶奶笑道:“娘,我这才一句呢,您都急了,果然是胡大奶奶是入了你的眼缘呢,我可没有说她不对的话。”

王夫人也笑道:“怎么,还不许我说两句了?”

“您说,您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那位堂姑不过是借居在这边几个月,他们当成客人客客气气的就好了,其他的,也不用太过亲近。请胡大奶奶过来,是因为这位堂姑说她想念云阳县,刚好胡大奶奶是云阳县的人。

可是呢,两个人见面谈话,说到云阳县的事儿屈指可少。

就王大奶奶自己看,那位堂姑对云阳县并不怎么热情的说到啊,果然是叶公好龙吗?

早知道她就不请胡大奶奶过来了,还麻烦了人家一趟。

回到家的杜榆,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次见面了,以后一辈子就不见面了吧,大表哥呢,心里是不是也想着见一见自己的生母是什么样?但是,杜榆想着,还是不要见面了为好,那位根本就不值得。

第236章 故人

“大表哥,我今天去王家了,见到了那位马太太。”杜榆决定实话实说,要是大表哥真的想见一见生母,她也不会阻拦的。

“嗯。”胡鑫表示没有意见,也不会意外。

杜榆看表哥这样,就不想说什么,表哥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那,反而是自己在纠结。没有出息。

“怎么不说话了?”胡鑫问道。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都是我自己想多了。”杜榆说道,本身也是她自己想多了。

“过来。”胡鑫让杜榆坐在自己旁边,然后说道:“以后别操心这样的事儿,管她是不是我那位生母,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我现在有你和元元,就觉得很知足,你们才是我的亲人。”

“大表哥,我知道了,我就是想,一般人不都是不管怎么恨自己的身生父母,都想着看一眼他们的模样吗?”

“所以你就想,要是我也想看自己生母长什么样,你就帮着我?”胡鑫好笑的问道。

“嗯,大表哥想看,我自然是帮着大表哥的。”反正就是看一眼,又不是相认,也不会伤害到舅舅和舅母的。再说,就是舅舅和舅母也很豁达,肯定也支持大表哥的做法。

要不然也不会早早的把大表哥的身世说出来了。大可以瞒着一辈子。

“我一点儿也不恨他们,既然不恨,也就无所谓见不见了。”连恨都没有了,可见是对那身生父母无感,所以这见面不见面的,根本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完全无视之。杜榆明白了,还是大表哥看得透彻,她不及大表哥想得开啊。

这里还在为大表哥愤愤不平,其实大表哥早就看开了。

至于想要元元见一见亲祖母的想法,那更是一点儿也没有,那马太太是个什么?哪里能和自己的舅母比?

所以,从上次见了马太太一面后,杜榆就再也没有见到马太太了。

大家就跟从来没有交集过一样,这样对双方都好。以后也继续这样吧。

杜榆看着送来的帖子,是齐家送来的。

齐大人家,原来,他们家也回京城了啊,齐大人现在也留在了京里,不过是去了户部。

“娘,你去不去?”杜榆把帖子拿来,找到了季氏。

季氏说道:“我就不去了,你自己带着丫鬟们去吧。”季氏也去过几次宴会,可是每次去呢,除了熬打扮半天,还让她特别不习惯的是,这边的夫人们,都是让儿媳妇站在一边伺候的,当婆婆的坐着,当儿媳妇的都站在后面。

季氏和杜榆出去,也不能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杜榆很是站着了好几次,季氏看这个心里就不爽快,他们从乡下来的,就是婆婆和儿媳妇关系再不好,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儿媳妇跟下人一样的伺候婆婆。

所以季氏出去了几次后,就不想出去了,她这个年纪,出来玩得也少了,为了让杜榆少受些罪,她就不决定去了。

反正又不是她丈夫当官,是榆儿的丈夫当官,该交际的也是榆儿,人家都是跟官太太在说话,她不过是仗着长辈的身份,还让榆儿那样,所以,这就让榆儿单独去吧。

“在家里和我们元元玩,也比出去有趣一些。”季氏这样说道。

胡姥娘也深以为然,她也不是没有出去过,只是,和外面的人说话,怎么就那么费劲儿呢?

说话一点儿也不爽快,都拐弯抹角的,有时候还阴阳怪气的。

“还是榆儿出去吧,我和你娘是不习惯的很,去上个茅房都要走好远,说什么更衣,我差点闹了笑话了。还有这吃东西,也吃不饱,他们一个二个就吃一小口,就说饱了,桌子上那么多的东西,都给浪费了。我看着就心疼。”胡姥娘是看不惯这浪费的行为的,可是也不能当面说人家,就来个眼不见为净。

反正,这出去赴宴,还不如在家里呆着呢。

“那齐家我就自己去了。”杜榆想着,奶奶和娘去了真是不习惯,年纪也大了,还是在家里吧,这也是他们的意愿,杜榆作为小辈,就该满足他们。

以后外面这些宴会什么的,就是杜榆自己去做客了。她已经习惯于参加宴席了,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京城大部分的宴席,都大同小异,估计齐家的这次也差不多。

因为和齐太太是以前就认识的,所以倒是不像陌生人一样,感觉很不适应。

齐家在京城里的宅子还比较大,应该有四进左右,齐家的大儿子齐鹏举也已经成亲,小儿子齐鹏飞倒是还没有,不过也快了,想当年,这位小少爷还差点被拐子给弄走了呢。

坐马车到了齐家这边,已经有下人在迎着了,齐家这次准备的是赏春宴,虽然已经是暮春初夏了。

杜榆不一会儿就见到了齐太太,正带着她大儿媳妇齐大奶奶在迎客呢,见到杜榆,又知道了杜榆的身份,齐太太就笑道:“以前还是个小丫头,现在都已经成了孩子娘了,果然是岁月不饶人,我已经老了。”

杜榆笑道:“齐太太您可是一点儿也不老,和我以前看得一模一样。”

“你这小嘴就是甜,等会儿可要多呆,我们好叙叙旧。”齐太太笑道。

“只要太太不嫌弃我啰嗦话多就成。”杜榆如今是一点儿也不怯场呢。

一会儿,有人过来,在齐大奶奶耳朵里小声说了话,齐大奶奶又转给齐太太了,齐太太皱眉,对齐大奶奶说道:“让人领到后面去,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哭哭啼啼的像个什么样子?”

齐太太转过来笑着对杜榆说道:“事情太忙,也没有顾上你,不过咱们这老交情了,你肯定不会见怪的,我让丫鬟带你去花厅,你看怎么样?”

杜榆笑着点头。

于是就有丫鬟领着杜榆过去,花厅里也有些人了,和杜榆都认识,杜榆也不愁找不到说话的人,因为自己丈夫的原因,这下子再也没有人说自己是乡下土包子了,果然是权势决定地位啊。

不过杜榆和大家寒暄了一会儿,就去找王大奶奶了。杜榆问道:“你婆婆没有来?”

王大奶奶道:“今天我那位堂姑要回去,所以我婆婆就留在家里送人去了。”

“不是说要住几个月吗?怎么就这么走了?”杜榆问道。

“说是家里有事儿,本来京城里过来就是散心的,这下子就不留在京城了。直接回去了。”王大奶奶道。

原来是这样,杜榆也不问这个了,反正走了就走了,以后也肯定不会见面了。

这次田太太没有来,齐大人和田大人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和王翰林倒是有交情。

王翰林在翰林院这么多年,认识的人多的很,和齐大人认识也不奇怪,齐大人也是科举考出来的,这些年一直在外任,倒是没有在翰林院呆过。

不过齐大人在乡试的时候,主考官可就是王翰林,所以王翰林算的上是齐大人的老师了。

齐大人又是会钻营的人,考上了进士,自然是去王翰林家拜访,这交情自然就来了。

“你们家什么时候和齐家有了交情了?王大奶奶问道。

因为齐大人一直是在外地,和胡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的。王大奶奶今天在齐家遇到杜榆还真是觉得吃惊呢,要是知道都要过来,她就该找杜榆一起过来了。

杜榆说道:“齐大人曾经在青阳县当过县太爷,我爹当时是那边县学的训导。”

“原来还有这份交情那,这就是缘分了。”有些人没有缘分,就没有久别重逢的时候。

“是啊,缘分那。”他们和齐家的缘分还不浅呢,当初自家爹在彭泽县,齐大人就是在省城当通判呢,这可不就是缘分?如今又在京城见面了。

“怎么让她过来了?不是说没有请她吗?”齐太太的语气不好,这次可是他们回京后第一次办的宴席,要是被自己的好女儿给坏了事儿,她肯定是要暴躁的。

齐大奶奶忙说道:“母亲,大妹妹是私自从她婆家出来的。刚才我也问了,是因为姑爷纳妾的事儿。”

“哼,不过是纳个妾,就这么哭哭啼啼的,哪里有我们齐家姑娘的风度?”敢坏了今天的宴会,她一定不让这个女儿好过!是想着今天这个好日子,她一定不会发火的吧,真是够膈应人了,一回来就给他们找事儿。

都嫁出去这么些年了,还是一点儿长进也没有。

不知道什么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男人纳妾,只要是正当的,他们娘家管的着吗?

再说,你脸上那么大一个疤,男人看了也不舒坦,你自己又管不住男人的心,还不许人家纳妾?

要是她也这样哪里有她齐明丽的出生?要知道,你齐大小姐也是也是妾生的呢。

真是晦气,齐太太发了一顿火,让人把齐大小姐好好的看着,自己又满面笑容的去花厅招待客人了。

不知道的人,根本就不清楚,她刚刚发了好大一顿火儿!

第237章 护子心切

齐大小姐被娘家的人给‘送’了回去,齐太太觉得给这个庶女做主做的也太多了,所以直接这次没有做主,让齐大小姐的婆家,好好的看住了,自己家的媳妇,别动不动就回娘家来,都嫁出去这么多年了,还这样,这婆家管教的也太不严了。

而齐大小姐的婆家,这次也来到了齐家,自然是知道齐大小姐这个儿媳妇是不请自来,还闹了这么一出,回去后,什么都没有说,就把人给关禁闭了。

另外还迅速的给齐大小姐的夫婿纳了妾。

本来这事儿和杜榆家里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谁知道这位齐大小姐的夫婿纳妾竟然是因为楚芳菲的丈夫袁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