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人的热浪已经压迫住呼吸了,眉毛、头发已经开始发焦卷曲了。

真的就只有死路了,他们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他们的面前是“火墙”,背后是铜壁。除非他们能吹散“火墙”,撞开铜壁。

是的,吹散“火墙”!鲁一弃真的吹散了“火墙”!

又是千钧一发,又是最后关头。鲁一弃拿起大伯丢在地上的铁錾,把铁錾插进铜镜开启不大的空隙中,他用力朝外一撬,铜镜晃了晃,却没怎么动。可那逼迫过来的血红花墙却明显顿了一顿。鲁承祖看出一弃的用意,他回转身,在另一边也抓住铁錾,伯侄两个一起用力。

“嘎嘣嘣……咣”,一声巨响,有四扇铜镜一起转开到最大角度。一股劲风直冲而出。花墙散了,血红花朵毫无规律地飘向各个方向。南、北、西三个方向的铜镜上,还有地面上、屋顶上,到处都有。那些花朵一粘即燃,一粘即熔。

“阳鱼眼”重新变得明亮。屋顶有好几处火光,随着那火光的燃烧,也有汁水滴下,黄灿灿的,是铜汁,这“阳鱼眼”屋顶构筑材料也是铜,这里竟然是个铜顶“阴阳屋”。屋顶烧熔的铜汁和地面上铜镜烧熔的铜汁汇成一片,在火光的闪烁照耀下,明晃晃、亮汪汪的。

那血红魔花温度极高,碰啥烧啥,可燃烧后都是往深处烧熔,火苗引燃的面积并不大。所以这“阳鱼眼”的坎子面并未被烧断,这里仍是个无路无生的绝断坎。

鲁一弃他们松手,铜镜重新关合上。虽然仍未脱出,但鲁一弃还是深深的松了口气。他看着那些烧熔金属的红花朵,在不断变红不断变亮。“熔金天火魔菊”这几个字又在脑中出现。他在脑海中搜索。他觉得这红花的信息很重要。

他找到了,《西域记·天物解》记载:西域有恶山,产火精,形如菊。燃金、木,势不止,遇水旺,唯土石能阻。谓熔金魔菊。《神器说论》讲:神之三味真火之意实取西方魔域菊形火精,其名熔金天火魔菊。

鲁一弃口中喃喃着,反复琢磨文中之意:“燃金、木,势不止?燃金、木,势不止?遇水旺?”

就在他仔细琢磨的时候,独眼感觉到地面的变化。他一直到现在都还躺在地上,虽然有几次他也想站起来,可都是力不从心。他贴紧地面的后背很容易就体会到不同的感觉。他马上拉拉鲁一弃的裤腿,轻声说了句:“下面。”

独眼的话让鲁一弃也马上注意到地面,光滑的地面颜色在变,由暗黑变成暗红,而且还在继续变红变亮,地面的温度也在快速上升。特别是刚刚被血红魔菊烧出的两大洞处,一团团的火星从洞中喷出,在空中飞舞。刚才那些魔菊把地面烧熔烧透,不知在下面又引燃了些什么,那些东西正在地下熊熊燃烧。

鲁承祖用铁錾敲了敲地面,发出的是空闷的金属撞击声,这地面原来也是金属的,却一时看不出是什么金属。而且这里的地面是架空的,下面有夹层或者密室。

现在的“阳鱼眼”就像只金属盒,不,更像只锅,一只有盖的锅。它正放在炉火上面烧煮,烧煮鲁一弃他们三个。

烧煮美味是需要很多种调料的,首先是油,所谓油烹水煮嘛。而这里的烧煮没有油,水倒是不缺。地面上的大洞慢慢涌出两股火红的水流,那水在翻腾着,像是刚刚烧开。水本身并不红的,是水中漂浮滚动的魔菊把这水流映照得火红。不知道为什么,这水中的魔菊和铜镜铜顶上粘附的魔菊不大一样,它们不是暗红的,它们是火红火红的,而且特别的亮。

火红的水流和滴淌的铜汁混合在一起了,所经之处,铜镜纷纷倒落在水流之中,很快就溶化不见。而铜镜上粘附的魔菊掉落其中后,马上也变得火红,变得明亮。

“原来这就是遇水旺,魔菊遇到水不灭,反而会烧得更旺,温度也更高。魔菊温度一高,烧熔铜镜的速度也就更快。”眼前的景象给了正在琢磨文字意思的鲁一弃一个答案。

知道了答案,也就意味着绝望。

“阳鱼眼”中现在是热浪滚滚。地面的温度在不断变热,地面上的洞口在逐渐扩大,地面从洞口处也开始在溶化了。流淌着的热流其势头也越来越凶猛,纠裹着地面上的铜汁和不断倒落溶化的铜镜朝鲁一弃他们包绕过来。

面前是火海油锅一般,背后铜镜竖立铁壁一般,暗处还有鬼魅般的“百岁婴”在伺机给予致命一击。

鲁一弃他们再次无路可逃,再次必死无疑。

第一卷 披霜冲雪 第二十五章 院中院

当年离开家的路是那么难,现在回家的路更加难。鲁承祖抹去一把汗,长叹了一口气,他现在最后悔的是把一弃带上这条死亡之路。他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是自己这唯一的侄子,他年轻的生命才刚刚有点绚丽的色彩,却要溶入这片刺目的血红之中。他现在能做些什么?什么都做不了。也许可以期盼,期盼奇迹的再次出现。他定定地看着“阳鱼眼”的鱼尾部,那里的铜镜也在溶化,但并没有出现当年那样可脱出的缺口,很明显,坎子面没有破。他知道,照这样溶化下去,那缺口迟早会出现。但他们肯定是等不到了,就算能等到,那混合了铜汁的热流也早就把那鱼尾处覆盖,无法过去了。

“要是现在那里能破开就好了。”鲁承祖自言自语的说道。

鲁一弃把背心处被“百岁婴”撕破了大洞的棉袄脱下,是由于他已经热得不行,也是由于要给独眼的背部垫点东西,不然独眼就要被烤焦了。他听到了大伯的话,他顺着大伯的目光望去,那里是阳鱼的鱼尾部。他又看了一下地面上流淌的火红热流和熔滴的铜汁,这些还没有完全覆盖整个“阳鱼眼”,他们还有途径到达那里。

“那里真可以出去?”鲁一弃边把独眼拉起边问道,他知道如果不抓紧时间,那路径就要被热流覆盖啦。

“我当年就是从相同方位的缺口逃出去的,可现在那里没有缺口。”鲁承祖沉重的说道。

“这么说,那里应该有条活路,至少也是个薄弱处,也许可以炸开它。”鲁一弃不太习惯说坎子行的切口,其实活路叫缺儿,薄弱处叫空儿。

边说着话,鲁一弃边把独眼背在身上,现在的情形真是不能有一点耽搁了。

他们开始向鱼尾处移动,鲁一弃背着独眼。鲁承祖一手拄着自己的铁錾,一手撑着独眼的“雨金刚”。他们尽可能快地移动,因为通往那里的路径就要被热流覆盖了,因为脚下的地面已经烫得站不住脚了。

路走了一半,鲁一弃忽然站住了,他回头,双眼望着大伯,很镇定也很平静地问了一句:“还回家吗?”

鲁承祖愣住了,现在这个节骨眼还问这样的问题,这个自己养大的侄子在这一天里给了他太大的惊异和不懂,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回答,只好反问了一句:“还能回吗?”

鲁一弃背着独眼往回走,他们回到原来呆的地方。鲁承祖跟在后面,他不知道一弃要干什么,但他知道必须跟着他走。通往鱼尾的所有路径渐渐被翻腾的热流和滴淌的铜汁覆盖,他们已经失去了唯一一个逃出的机会。

鲁一弃重新把独眼放下,从大伯手中拿过“雨金刚”把它撑好,挡在独眼身前。他示意大伯也躲到“雨金刚”的背后。鲁承祖有些艰难的蹲下身子,浑身的疼痛和灼人的热浪让他感觉到呼吸困难。

鲁一弃站在东南方向的一块铜镜面前。他掏出手枪,装满子弹,但他并没有开枪,而是盯住那面镜子,仿佛在欣赏镜子中自己的身影。鲁承祖和独眼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们有些着急,热流已经相距不远,地面更是烫如烤板,独眼贴着地面的黑包布已经开始冒起白烟,随时都会燃起明火。

在看不到的地方也有人在着急,那人是为热流铜汁流淌得不够快而着急。他同样不清楚鲁一弃要干什么,但已经有四个“百岁婴”按他的意思守候在那块铜镜背后,随时可以杀出。

鲁一弃举起枪,忽然侧身跑动,非常快速。跑动的方向是东北方向。

枪响了,他一边跑一边开枪。子弹射中东北角的一块铜镜,这铜镜曾经有“百岁婴”进出过,就算不是缺儿,也至少是个空儿。所谓空儿其实就是坎面儿暗藏扣子的地方,也包括扣子撒出通道中的微小空档,以及扣子发挥作用的边缘区域。鲁一弃刚才站在东南方的铜镜前,这铜镜就是个空儿,现在他枪击的铜镜也是个空。这就像技击招法一样,花式越多,漏洞也就越多;这坎面儿中的扣子越多,空儿也就越多。

和刚才枪击倒悬“百岁婴”一样,那铜镜上击穿的圆孔很整齐,没有四散的裂纹。鲁一弃跑出六步,打了六枪。六个圆孔一个接着一个,连成一个弧形,再要有两颗子弹,那弧形就可以变成一个圆,就可以把一块小铜镜从大铜镜上分离出来。

可是鲁一弃枪里没子弹了,他也来不及装子弹。他冲到铜镜前面,举枪柄就砸。他必须快,他必须在暗藏之人没看出意图前完成要做的事,他必须在“百岁婴”接到指令赶到这面镜子背后前做完这件事。

暗藏的人没明白鲁一弃要干什么,但他还是发出指令,四个“百岁婴”也已经快速移位,到达东北的铜镜背面。

铜镜上的弧形被砸得朝里弯倒了一些,鲁一弃掏出手雷,拉开保险,塞在这个弯道的弧形空隙中。暗藏的人明白了鲁一弃的意图,可是他不知道用怎样的指令让“百岁婴”把那冒烟的圆黑东西弄走。

手雷爆炸了,就在鲁一弃也躲避到“雨金刚”后的一瞬间爆炸了。铜镜的碎片如同雨点一样四溅,爆炸的气浪差点把“雨金刚”掀飞。鲁承祖和独眼死死抓住伞把和伞骨,“雨金刚”这才稳在那里挡住无数的铜镜碎片。

爆炸的气浪刚刚平息,鲁一弃就把手枪装满子弹冲到炸出的缺口前。缺口外倒躺着四个“百岁婴”在挣扎、在抽搐。他们的脸上身上插满了铜镜的碎片,被气浪震出鲜血从七窍中流淌出来。

鲁一弃马上赶回,背起独眼,往缺口跑去。他们才到缺口处,热流和铜汁就已经把刚才停留的地方覆盖,鲁一弃的棉袄在血红的热浪中冒了个火苗就不见了。

那缺口不大,但很适合“百岁婴”进出。旁边的铜镜背后是厚厚的砖岩,幸亏是找对地方,不然就算炸碎铜镜还是无法脱出。

鲁一弃先钻出去,然后才能把独眼接出来,最后是鲁承祖在一弃的帮助下爬出来。鲁一弃顺便朝“阳鱼眼”里瞧了最后一眼,热流和铜汁已经覆盖了整个坎面,中间的地面已经溶化并向下塌陷,屋顶的铜汁如下小雨一样滴下。这里真的成了一个魔鬼的炼炉,恶鬼的火窟。

缺口外面是一道高墙,黑乎乎的,看不出到底有多高,抬头往上,只能看到有一些小雪花从上面的黑暗中飘下。鲁一弃辨别了一下方向,背着独眼顺高墙往右走去。鲁承祖还是一手拄铁錾,一手撑“雨金刚”跟在后面。他们脚下不停,连绕了好几个弯。终于走不动了,鲁一弃和鲁承祖都累得喘声如牛,于是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

鲁一弃没有放下独眼,他知道这里不能久留,他只要能喘口气。

“一弃啊,这路对吗?”鲁承祖一边喘一边问。

鲁一弃没回答,好一阵后,等呼吸平稳了些,他才说道:“大伯,你从前破鱼尾脱出,是离家而走。今天我们是要回家,所以要破鱼额而出。这墙是沿鱼脊绕向而砌,出来后往右是东北方向。如果阴阳鱼外有八卦图外布的话,我们所走方向应该是坤位。八卦的坤卦是六个阴爻,阴爻其形中断却正好表明是活路一条。”

“对家会不会又反其道而行?让我们自投死路?”鲁承祖对没有实际经验的侄子还是不怎么放心,刚才在“阴鱼口”选择进口时,他听从了侄子的见解,可是却走入了一个没有活路的坎子面。

“应该不会,你说过,你当年出来时第一道坎就是‘阳鱼眼’,我们进来那它就应该是最后一道坎。既然在它外面再也无坎了,那对家的布置就该重新合正位,因为这路他们是留给自己走的,在他们预计中,根本就没想过会有其他人能闯入到这一步。”从鲁一弃的语气里可以听出,他对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很自信。

歇息了一会儿,他们继续往前走,虽然鲁承祖对侄子有些不放心,但他也真是没有更为高明的见解。

没走多远,他们真的看到了一个简单门楼,那是二进院的门楼吗?是的!应该是的。

鲁一弃他们气喘吁吁、跌跌撞撞地来到门口。那是座和一般人家一样普通的门楼,显得很单薄,和两边高大的围墙极不相称。在门口一眼就可以看出二进院子也是宽大异常,所以配上这么扇门真有点肥牛配樱桃口的感觉。

如此单薄的构造是很难布置坎面的,而且按照鲁一弃的分析,这门是给对家自己走的,那就更不会有坎面儿布置。所以他们很从容地站在了门口。

门是大开着的,透过稀疏飘落的小雪花,从门外隐隐可以看到二进院里依稀有个建筑,那建筑给鲁一弃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于是鲁一弃想都没想就迈步走到了门里。

他看清了那座建筑,是个小宅院,一个和北平许多平常人家差不多的四合院,一个被四合院包围其中的四合院。

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家!没等大伯开口,鲁一弃的感觉就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放下我!”鲁一弃背着的独眼边说话边挣扎着要下来。“我不能进去。”

鲁一弃很奇怪:“为什么?”

“规矩,是规矩。”独眼嘴里的规矩是江湖规矩,也是倪家规矩。江湖上门派之间,是不可以到对方总堂和内祠的。而倪家的规矩是不得进人家祖屋的,祖屋都有这家祖宗魂灵和家神护佑,会对干盗墓的不利。

鲁一弃虽然不是江湖人,但他知道江湖上有些规矩是比生命都重要的。他把独眼放下,安置在内侧台阶下面。他从大伯那里要过来“雨金刚”和“尸犬石”。他把“雨金刚”放在独眼身边,把“尸犬石”放在独眼掌心,然后把独眼手掌握得紧紧的。

鲁一弃的心中有种难言的酸楚,但他说话的语气却是异常地平静:“你躺着别乱动,触电后恢复的心跳和呼吸随时可能再次停止。我很快就回来带你出去。”

独眼却笑了笑,没说话。可就在鲁一弃要站起离去的瞬间,独眼一把抓住鲁一弃手臂:“你没说尸偶如何发声。”

鲁一弃摇摇头说道:“你这人呀,知道八音盒吗?回去我送你一个,你一看就知道了。所以你一定要保住性命,不然我的八音盒就不知道该送给谁了。”

“给我!”独眼很坚决地说,“我死,放我墓里,也让我后辈同道不至于走空。”

“那我给你多搞个尸偶陪葬。”鲁一弃也笑了。

“快走吧,辰光不早了。”鲁承祖在催促,语气很是焦躁不安。说完这话,他就头也不回地向那四合院走去,脚步虽然一瘸一拐的却走得十分坚定。

鲁一弃也站起身来,他看到独眼嘴巴夸张地开合了一下,却没发出声音。独眼焦黑的右手食指僵硬地斜斜指着一个方向。鲁一弃不用顺这手指的方向看,就已经知道他指的是鲁承祖,但独眼所做口形是什么意思,他却没看出来。独眼的嘴巴又很夸张的动了一下,依旧没有声音。这次鲁一弃看出那口形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对独眼也夸张地做了个口形。

独眼看到鲁一弃做出的口形。他嘴角牵拉了个不太明显的笑意,然后缓慢地拖起身上的黑包布把自己连头带脸都盖了起来。

鲁一弃走出好几步,他再次回头看了看躺在那里的独眼。裹在黑包布里的独眼一动也不动,就像是一具待葬的尸体。小雪花飘落在黑布上,再滚落堆积在黑布的皱褶里,在独眼身上勾画成几道浅浅的白色沟槽。他忽然觉得有一些寒冷,不禁打个寒颤。他和鲁承祖的棉袄在“阳鱼眼”都被烧掉了,他们现在身上只剩下残破的小褂子和贴身衣物。

鲁一弃站在小四合院的门口,他却没有回到家的激动,这院中四合院的门楼很小,大门紧闭着。门的两边有一副对联:“定方园不舍规矩,执大工难得心性。”上有一横批:“匠心慧和”。从这对联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工匠世家。

很明显,鲁承祖倒是真的到家了。他走上台阶,在大门的环扣上摆弄了几下,大门被打开了。鲁承祖只把门推开一个不大的间隙,侧着身子挤了进去。鲁一弃也跟了进去。进来后的鲁承祖并没有马上往里走,而是重新把门关上,把门栓插好,然后从门框边的墙缝里拉出一根马尾弦,系扣在门栓尾部的小孔里。

鲁一弃知道,大伯这是在拉弦布坎。鲁承祖的动作很快,布完一道坎子就马上往里走。过影壁墙时,把墙角往上第四砖翻身布了二道坎。其实鲁承祖心里知道,这些坎不大可能挡住对家的闯入,他只是想多争取一点时间,他不清楚鲁一弃在这里需要多久才能找到感觉。

鲁一弃跟在大伯背后,他没说一句话,他也帮不上忙,只是默默地看着大伯熟练地操作。然而他还是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劲。只是意识中模糊的觉察,却没有发现到。他看看大伯,他希望大伯能发现点什么。而鲁承祖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他拖着伤重的身体,在垂花门的背后扳井字格为口子格,布下了第三道坎。

这时的鲁承祖已经累得呼呼直喘,再加上身体的伤痛,热汗夹杂着冷汗一起流下。鲁一弃知道大伯现在是极度的疲劳和虚弱。从头更未到闯入到现在,他们水米未进。而且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全力搏杀中。更重要的是大伯已经几度受伤。

院子里,鲁承祖想再布一个“形影双迷障”,就俯身去移动一个海棠花的花盆,可是没能移得动。鲁一弃正想过去帮他,他却摇摇头放弃了:“算了,还是快进去吧。多这么一道坎也不见得能阻了他们多少辰光。”

两个人没再动任何东西,他们直接就来到正房门口。鲁承祖拿“活舌钩针”小心地挑开了门环上的“蹄踏蝴蝶扣”,走进不是很大的正房。正房里很暗,鲁承祖却似乎都能看得清楚。他没任何磕碰就把房里的几盏烛火点着了。正房里登时一亮。一块巨大堂匾出现在鲁一弃的面前。

正房厅堂的中央檐梁上悬挂着巨大堂匾,上面写有两个篆体金字,那金色由于时间的久远已经变得黯淡。但字体却是有力有骨形神兼备。鲁一弃认得,这两个篆字是“般门”。这两个字让鲁一弃既感到很熟悉,又感到距离非常遥远。

面对正屋里的每一物,鲁承祖却是感慨万千:“二十多年了!这里倒是都没变。”

这句话鲁一弃听得有些不对滋味,眉头不由一皱。他又看了看“般门”那块匾额,再看看大伯的脸,欲言又止,欲言再止,终于忍不住了……

“别问,先拜门宗祖先。”鲁承祖看出侄子有强烈的解疑欲望,他面色凝重的制止了。现在已经不需要问任何问题了,如果鲁一弃真的有超凡灵性,一会儿之后他什么都知道了。如果他没那天赋,那他真是少知一点好一点。

鲁一弃走到正屋中间摆放的祭桌前,祭桌上有好多块牌位,而中间最大一块上只有七个字“祖师匠神般公位”。鲁一弃从旁边的香筒里抽出三支香,随手摸了一下祭桌面。然后划着洋火,点燃那三支香,恭恭敬敬地将香插在香炉里。在祭桌前面有一个拜垫,鲁一弃扑倒在拜垫之上,连磕三个重重的头。做完这些,鲁一弃觉得有一些重要情况必须对大伯说,却再次被大伯止住。

鲁承祖示意一弃站起身来。然后他走了过去,用手中拄着的铁錾拨开拜垫,拜垫下是青石铺成的地面。鲁承祖又小心翼翼地从脖子上取下一个挂件。鲁一弃跟着大伯许多年,却从不知道大伯戴着这么个挂件。

当那挂件从大伯胸前拉出时,鲁一弃见到一团灵动跳耀的气息,气息中有暗红、暗绿、米白三种色彩在流动。那是一枚玉石雕成的斧头,没有柄,造型很写意,手法也很简单。那玉石古锈斑驳,温厚润泽。从外相做工就可以看出是古时玉件留传到今,而不是古玉留今再做的物件。

鲁一弃知道,玉件的贵重首先是看它的年代久远和文化底蕴,是否有名人标识。其次才看它的润泽程度,也就是行中说的几分毫、几分透。一般来说越是古物越不可能有十分精巧的雕刻。所以远古留下的珍稀玉器多是外相朴拙无华的玉玦、玉环,也有少数其他形状用途的玉件儿。这样的东西往往都能赚到大钱。而现在大伯手中的这枚玉斧,可以说是个少见的极品。

鲁承祖弯腰,找到拜垫下青石地面上一个不大的口子。鲁承祖把这玉斧的斧口从这口子中轻轻插入。玉斧滑入口中,正好把那口子塞得没一丝缝隙。鲁承祖左右手抓住系在斧子背后的挂绳,往外绷紧,然后旋拉了个一百八十度。

做完这些,鲁承祖直起腰退后两步,鲁一弃见大伯退后,他也往后退了挪动了些。这一刻,鲁一弃忽然感觉很紧张,他已经不像在大门口那样没有丝毫回家的激动。他心中忽然冒出一种难言慌乱,那是一种近家情怯般的慌乱。他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很响,一声,两声……当第五声响起的时候,青石地面也发出一阵很响的声音。那玉斧插入的前面旋开了挺大个圆形洞口。

正房里的烛光照不到圆洞下面,鲁承祖不用看就知道那里面很黑很黑。他清楚那烛光的确照不到圆洞下面,就连洞口边缘都照不到。

可是鲁一弃没觉得那洞里黑。就在这洞口开启的同时,鲁一弃眼中却见到一蓬紫气喷涌而出,紫气中华光四溢、瑞气纵横。这是宝气,这就是宝气,鲁一弃根本不需要静心凝目细细感觉,紫色云霞般的宝气已经把他包绕其中。那紫色气息在升腾,在起伏,在洞口处如莲花般绽开,回旋着的紫色光环在正屋中层层叠叠,一波波散开。

鲁承祖没有那样的感觉,他根本无法体会到一弃现在拥有的世界,但他从一弃脸上表情看出了异样。他没说一句话,他看着自己的侄子如同着魔了一般直往那圆洞中走去。

第一卷 披霜冲雪 第二十六章 三圣石

一书得观机巧授,千古留名两工匠;福兮祸兮皆造化,天宝八方定凡疆。

风水学有阳宅与阴宅之分。多少寻求家兴族旺之人一般都在阴宅上做文章,千方百计要给祖坟点一个藏风聚气、显龙卧虎的好穴。其实阳宅的风水对福祸运道的影响更大,而且阳宅本身的环境地点构造布置与居住之人的心理、生理都有着很大关联。所以,古时富贵讲究人家都挑选水活路通、依邻丰荣的地方建阳宅,而且在建宅时还要在风水眼上安置镇宅重宝。

但俗话说,风水轮流转。这风水是会变化的。比如说这依靠丰荣,宅子所依之山丘、树林本身就有四季枯荣的变化。而所安置的重宝,不管是何种极至宝物,它瑞祥宝气的护佑也是有变化的。这些宝物一般是一百年瑞气腾跃,可保家、人皆旺;一百年瑞气平和,那样家道也就平常,无富贵也无贫灾;再有一百年则瑞气尽敛,宝物自身需吸收日月天地之精华,此时宝物则无护佑之功了。所以,人们常讲富不过三代,就是此种原由。

鲁一弃走下圆洞,那下面有青石铺就的台阶可拾级而下。越往下走,那腾跃起伏的紫色气息倒反而淡了、暗了。底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鲁一弃没有一点感觉,他只能清晰的看见那层层紫气是从一块黝黑大石上升腾而出。

那石头有床榻大小,朝上一面看上去挺平整,象一块石坪。鲁一弃心中莫名地感到这石头很亲切,很温馨,是他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的一个归宿,真的和梦中的家有一样的感觉。他仿佛觉得自己前世也是一块石头,是从这大石上掉下的一个棱角。

鲁一弃走了过去,没有踌躇,没有犹豫。它的心中有不可名状的依恋和兴奋,他伸出双臂,那手臂间是抚摸的渴望和拥抱的冲动。

手指轻轻落在石头上面,很小心,很温柔,就像是在抚摸情人的身体。石头的手感很润泽细腻,但它的表面并不光滑,布满凸凹的纹路。那些纹路像文字,也像图画,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手指在拂拭,在抚摸,在划描,在感觉。那些纹路他似曾相识,却又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他把自己的脸颊轻轻靠在石面上。一瞬间,他感觉脑海中许多的线条文字图案在飞舞盘旋,那些记忆中曾经不懂不认识不理解的东西全汇聚在一起,一幅画面出现在他面前:山峦起伏,林茂塬翠,一条奔腾的大河岸边,柳树拂扬。仿佛有三位古服高髻之人,他们盘腿坐在一方大石之上,他们手舞足蹈,指点天地山河,在论说着什么。

他不由一惊,把脸离开石头。眼前依旧是黝黑大石放出淡淡紫光,刚才的幻境已消失无踪。而那幻境对于他来说,感觉是那么的真实,像是看到一幅画,像是在读一本书,像是推开赏景的窗。他有些不由自主地再次把脸贴上去,幻境又出现了。这次他没有马上离开,他对那幻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同时他感觉自己有溶入这石头的强烈欲望,而这石头也有一种力量在吸引他容纳他。

鲁一弃再次离开那石头,并且退后了一大步。但此时他的目光变得迷离,似看非看;他的表情很茫然,无喜无悲,无嗔无欢。他慢慢褪去身上所有衣物,赤条条如刚出世的婴儿般。他重新走向那块大石,他俯向石面,把整个身体蜷伏在石面上。那姿势是母亲腹中胎儿的姿势。

是的,鲁一弃这一刻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他的脑中只有无数的文字图案线条在飞舞盘旋,有大石上的,也有他见过记得的那些古玉、石片上的。他也没有了初冬寒冷的感觉,只感觉到母体般的温暖。他现在就是个重新回归母体的胎儿,感受着母体带给他的另一个世界……

两千四百年前,鲁国有一名工匠叫公输般,是一位宅心仁厚、匠心独具的大匠。他遍走天下,建屋架桥,修路造庙。同时访名匠高人,求学过人技艺。不管他走到何处,身后都跟着一位道人,从早到晚都手持一管笔,像是记写些什么。

公输般与道人并不相识,他也不知道这道人是什么时候跟在自己后面的。而且那道人好像不会说话,与公输般从未有过一句交流。公输般心地仁厚,对这些方外之人很是客气,每次息工吃饭都邀道人同桌共食,而且都是让道人先吃。就连主人家敬奉的师父饭,开、收工宴,也是把那道人让在上座。那道人跟在公输般背后足有三年,公输般的弟子门人都管那道人叫笔道人。

公元前450年,楚王将发兵去攻打宋国。请公输般到楚国制造攻城器具。公输般虽不愿,可是却无法拒绝楚王。当时墨家始祖墨翟便冒着被杀的危险,来到楚国劝阻楚王进攻宋国。楚王不允。墨翟便言楚国无法攻入宋国,因为他已经派遣禽滑厘率领墨门三百名弟子,带着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守城器械去宋国协助守城。楚王不信墨翟的守城器械可以敌过公输般的攻城器械。于是命二人演示一番。公输般运用各种器械和方法,对其九攻,墨翟则一一化解,予以九守。楚王见公输般的器械果然无法攻破墨翟的防御,便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墨翟出了楚王宫殿,公输般却在宫外等候。他邀墨翟来到一个僻静之处,摆出攻城九变之法,墨翟看后大惊,此九变他无一能解。公输般言曰:此九变之法非我所能,我可带你见设九变之人。墨翟随之欣然前往。

一条大河边,远处有山峦叠嶂,近处有绿原丛林。在翠绿柳树之下,黝黑大石之上,盘坐着笔道人。笔道人微笑着示意公输般和墨翟也坐上大石,然后取出一幅帛卷在大石上摊开,让二人同观。

星移斗转,不觉间三个昼夜。道人收起帛卷,拿笔在大石上写下“论得”二字。于是墨翟先说,他把三日中从这帛卷上学到之术论说一番。有疑有错之处笔道人会在石上写出加以点拨。公输般也将所学论说一番,笔道人也一样指点。两人这一番论说又是一个昼夜。

第五天的早晨,风朗露清,轻烟缥缈。笔道人取玉牌一块,玉盒八只。然后启仙唇朗声吐真言:“昔时禹分九州,定疆界,此疆却非一元俱统的神州之疆。这是因一元之形中有八处世间极凶穴眼,破一元俱统之局。前番灭纣封神,各仙家大犯血光杀伐之厄,毁了数百年乃至千年修真善果。所以此番八宝定凡疆皆由凡间圣贤力行其事。我观天下博爱之心、至巧之技兼具的唯二贤。这广播福泽的大事二位一定不会辞拒。”

道人指指那八只玉盒言道:“此八件天宝,各携‘金’‘木’‘水’‘火’‘土’‘天’‘地’‘人’五行三才八道仙旨。凡间八处极凶穴眼相距不远都有极祥瑞之地牵制。你等须在这祥瑞之地建可靠筑构安放这八宝。如能遂天意人愿,天宝历经八极轮回之数,蓄满天地日月精华,饱浸世间万千气象。那时将其投入极凶穴眼,则凡疆永固。”

“何为八极轮回?”墨翟问道。

“百年兴,百年平,百年蕴,三百一轮回,八极八轮回。”

“我等如何可保数千年后之事?”公输般也问道。

“那就要二位贤圣的后代子孙能做到奇巧代代传,仁慧世世有。但世事神仙也难料,天意还须人力为。有些事情是要看世人造化的。”

道人把面前八只玉盒三只推至墨翟面前,五只推到公输般面前。继续言道:“这四个昼夜之中,你二人所学机巧侧重各不相同。公输般是巧多过机,你来定天地人金木五宝。方向东北、东、东南、南、西南。你将此玉牌上这五穴之处境形、景貌记下。墨翟是机多过巧,你来定火水土三宝,方向为西、西北、北。这三处却是更加艰难,须冲险破难、斗妖伏魔。你墨门多侠义勇士,你定这三宝也算是合天意吧。你可记下三穴境形、景貌。”

等到公输般与墨翟记下玉牌上所需内容后, 道人用那幅帛卷将玉牌整齐包裹好,在大石上点弄一番,大石上开启出一个石匣。道人将帛卷与玉牌放入石匣,然后重新封闭好,竟无一丝缝隙凹凸。

做完这些,笔道人含笑面对二人,继续言道:“今日我三人在此石之上设了这个三界之中数千载来第一大局,此石亦得此福泽,后世会把它唤作‘三圣石’,待八极历数圆满,自会石破天惊。贫道此处还有几句偈语送二位,或许可保数千年子孙不改祖宗之愿。”

于是在白帛上写下:“七分天机三分巧,守则一方,出则天下。”交与墨翟并言道:“你墨家子孙终难舍侠勇杀伐声名富贵,却也有弃之者都为隐士高贤。”又写下:“三分天机少人晓,多布宝,少纷扰;七分巧工广传道,惠世人,养幼老。”交与公输般并言道:“般门子孙虽无巨拥高座,却能保代代衣食滋润,技艺名扬四方。”

最后,笔道人在大石之上画了一个圆,信手而来,却是很圆很圆。象他这般废规矩而成方圆,非得灵台万丈空明,心镜不沾尘埃。

“但愿果真八方穴定,但愿凡疆真能如同此圆!”道人说完飘然而去,隐入缥缈的雾霭之中,留下石上墨翟、公输般也渐被雾霭掩盖。

鲁一弃猛然醒来,他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感觉自己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当他的意识还在梦中情景未曾恢复过来时,却发现自己眼前的石面上有一个圆形的纹路,很圆很圆,和那道人画的一样圆一样大。那圆中纹路纵横,此起彼伏,倒像是地图一般。随后,他发觉自己的手所放之处似乎正是那道人开启石匣的地方,手指不由地轻轻点拨。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他刚刚在梦中并未注意道人开启的手法,但他好像天生就会一般,他的手指在此处点拨自如。石匣悄无声息地开启了,鲁一弃立刻觉得那紫色气息腾跃得更加生猛灵动。他抬起身体,探头向那石匣中看去,一个包裹,正是他梦中见到道人放进去的包裹。

鲁一弃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取出。那帛卷入手非丝非革,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鲁一弃把它摊在大石之上,慢慢翻开。在紫色光华的照映下,能看见淡黄色帛卷上有密密麻麻的篆体小字,在右角最上端是三个较大篆字,鲁一弃认识,那三字乃是《机巧集》。其下一列文字内容是“识三界之变皆有律规,谓机;作得奇器改控律规,谓巧。具机巧者其心、气、力、智皆趋至圣;其能可福惠济世,万代功成”。淡黄色的帛卷之中还包有一块羊脂玉牌。玉牌上也刻满文字,字很小,而那字体更为古老,一时看不出是金文还是甲骨文,无法知道刻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鲁一弃这时感到很是寒冷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丝不挂。他滑下石头,穿好衣物,把那《机巧集》和玉牌重新包好,在贴身衣袋中放妥当。他现在急切地想上去,他不知道自己已经下来多长时间,上面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对家有没有开始破坎闯阵呢?

鲁一弃刚走上台阶,身后“轰”然一声,回头看去,那三圣石突然自行破碎,变成一堆碎石,那环绕的紫光也瞬间尽消。鲁一弃心想,果然是应了刚才幻境中那道人所讲石破之说,却不知那天惊会应在何处。

鲁一弃很小心地从洞口探出身子,他非常的警惕,脊背处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小腿足尖运足力量。就像是个偷偷捕食的豹子,随时可以扑出也能瞬间逃离。刚才在下来之前他就已经发现有好多地方不合常理,几次要说都被大伯止住。

上面正屋之中一片死寂,只有那几支蜡烛的火苗依旧在跳动扑烁。正屋的门敞开着,大伯不知到哪里去了。鲁一弃没有出声,他只是仔细的查看四周,查看屋内摆设有没有变动。他慢慢向门口走去,一迈出正屋门槛,他就看到了大伯的身影。鲁承祖站在正屋台阶的下面,背对正屋大门,小雪花已经铺满头顶和双肩。身着单衣的他在这雪夜的院中竟没有感觉到寒冷。

“大伯。”鲁一弃小声叫了一下。鲁承祖没有反应,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鲁一弃没有再叫,他也没有走过去,反而慢慢朝后在退,退到正屋门槛的里面。张开双臂,拉住左右两扇门叶,然后也停住不动,看着大伯。

独眼在鲁一弃离开时指着鲁承祖嘴巴做了个口型。鲁一弃第二次才看出来,那口型是说“当心”。所以他回了个“知道”的口型给独眼。大伯确实有很多异常举动,这鲁一弃早就有发现了。但大伯的异常现象都是表现在自己痛苦和对对手疯狂,并没有对一弃他们自己人造成伤害。他总觉得是大伯练了什么功走火入魔了。

鲁承祖的身体在抖动,很剧烈地抖动,头顶和双肩的积雪被抖得簌簌往下掉。他的身体一点点转过来,鲁一弃见到的是一张痛苦、恐怖、扭曲的脸。脸色青绿,双眼血红,眼光却是呆滞茫然,不知道是在看着什么。随着面部肌肉的不断抖动和抽搐,豆大的汗珠一颗颗从脸颊落下。他迈开脚步,朝正屋走来。鲁一弃随着他逐渐靠近的脚步也将两扇门叶逐渐合上。

鲁承祖茫然的眼神突然一怔,两只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住鲁一弃。鲁一弃从这眼神中感觉到兽性的疯狂和嗜血的杀气。

鲁承祖的脚步突然变快,如同电闪一般,一双肌筋纠结的大手直奔鲁一弃。那眼神给鲁一弃很大的震撼,鲁一弃的动作有了些迟缓。等到鲁承祖一双大手已经离自己面目不远才意识过来,他快速关门,可也迟了,门叶再也合拢不上,因为鲁承祖的一双手卡在门叶之间。

鲁一弃死死抵住大门,门外有很大的推力。卡在门间的那双手在挥舞,在寻找,它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发泄它的力量,它要抓住东西,捏碎、撕烂。

两扇门叶在剧烈地晃动,门柱发出咯吱咯吱的怪叫。鲁承祖也发出一声怪叫,随着这声怪叫,鲁一弃被一股大力撞出,跌出四五步远,两扇门的门枢断裂,倒在两边。鲁承祖冲进了门里,向鲁一弃冲去。鲁一弃身体一滚,躲到一边。鲁承祖冲到八仙桌前,一抬手掀翻了桌子。转身再次向鲁一弃冲了过去。这时鲁一弃已经站起身来,他顺手拿过一张茶几,抵住鲁承祖,那茶几脚正好卡住鲁承祖的身体。可鲁承祖还是继续往前冲,鲁一弃根本无法抵挡住他的冲力,脚下一路后滑,一直被推到墙角。鲁一弃双脚在墙上借力撑住,这才将鲁承祖的冲势挡住。

鲁承祖和一弃二人变成了一个相持的局面。鲁承祖口中呼呼怪叫,一双手不断地向一弃挥舞、抓挠,可是由于茶几的高度远远长过他的手臂,他的蛮力扑抓全都落了空。

虽然有墙壁的借力,鲁一弃还是感觉到体力的不支。鲁承祖的冲力大得无法想象,他撑在墙壁上的双腿已经开始发颤,手臂也已经推不住茶几,只能把自己的前胸抵靠在茶几面上,利用背部和腰部的力量与鲁承祖相抗衡。

鲁承祖停止了无效的挥舞和抓挠,他生硬地低下头,看了看卡在胸前的茶几腿,忽然双臂往上一抡,断成数节的茶几脚飞出,砸在墙壁,支柱上。鲁一弃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冲跌倒,他刚想跨步稳住身子,脖子已经被鲁承祖的双手卡住。那双手的劲道大得出奇,鲁一弃知道拥有这样力量的一双手顷刻就会要了他的命。鲁一弃想都没想顺手就把还留在手中的茶几面儿对那手臂砸下。

那双手没有松,手臂也没动,而那茶几面却又裂成碎片。鲁一弃扔掉手中碎片,双手握住鲁承祖的双腕,使劲往外掰,还是纹丝不动。鲁一弃只好伸出腿,抵住鲁承祖腹部,使劲往外推。

那双越卡越紧的手让他呼吸艰难,脑中一片空白,眼前金星乱舞,双腿软弱无力。试图用腿把鲁承祖推开的动作变成了垂死的搔动。他的脑子已经缺氧,他的意识已经模糊,他看到鲁承祖那双血红的眼睛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最后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黑暗……

第一卷 披霜冲雪 第二十七章 般门斧

“当啷”一声,如金钟脆鸣,是片状金属物的敲击声。鲁承祖突然一愣,脖子生硬地朝院子那边一拧,眼睛一翻。又是一阵金属碎裂和掉落在地的声音传来。鲁承祖突然间好像想到什么,扔下鲁一弃又向外面冲去。

鲁一弃跌倒在地,他仰面躺在地上,身体尽量抬起,张大嘴巴拼命喘气。他这二十年来第一次如此渴望呼吸。过了许久,他才侧转过身体,艰难地爬起来。并不是他想起来,也不是由于他完全恢复了,是因为他害怕鲁承祖突然再回来,那样他就必死无疑了。他现在要做的是找个地方躲起来。

他并不知道这里什么地方可以躲藏。就算可以躲藏,那鲁承祖也肯定能够找到。他扶着正屋中的撑梁柱。看了看东西两边房间的门都关着,他不敢轻易去打开那门,因为就算在自己家里,坎面扣子对谁都是一样的。何况他打进这屋以来,他发现好多现象不合常理。

他在想是不是重新回到那个圆洞下面,他可以在进去的同时把那玉斧拔出,这样外面的人就没法进去,而他相信,鲁家人建的暗室肯定有后路,就算没有后路,他还有一个保障,那就是身上的《机巧集》,这个造就两位旷古巨匠的帛卷,要从中找到打开暗室口的方法应该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