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安丰,你去安排人把我那两大箱银子抬过来,就摆在堂中间。午饭后把所有人都叫过来,透一点儿声,告诉他们我带银子来了。”姚海棠忽然觉得拿银子砸人这种事儿果然有趣,既显阔气又显豪气。

安排好了后,姚海棠和安丰一块去吃饭,豫洲也有天然居,姚海棠吃得舒坦了喝着茶,然后一侧脸就看到熟面孔了:“安丰,你看那边是不是皇上?”

都不用安丰回答,那边阵列严实,黑衣人隐隐,虽然不怎么显眼,可姚海棠是见惯了太平院的阵仗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得是,看到太平院的人了,还有廷卫的人。”安丰说着也看了一眼。

“这父子俩口味儿倒一样,刚才那边端过去的菜全是杜敬璋平时最爱点的,其实我一直挺好奇的,为什么杜敬璋通常表现得不敬不重,皇上还就吃他这口。”姚海棠总是觉得皇帝对杜敬璋的偏爱有些过了,这下再一听人有最爱的妃子,皇帝心里最重要的人不是先皇后,就更加疑惑和好奇了。

“姑娘,这些事你好奇它作什么,好好吃了咱们得回水运那边去了。”安丰对姚海棠的好奇心非常无奈,这可是天子家的事,哪是这么好说好问的。

可姚海棠偏就问了,还指不定就能得着第一手的答案

153.听答案

临到要下楼去时,正好碰上了豫洲天然居的掌柜,掌柜客套地低头招呼了一声:“东家、安大先生,慢走。晚上要用点儿什么只管招呼,一定提前给东家准备好,少不得也要请东家指点指点才好。”

“行,晚上回来我下厨房做俩菜,待会儿让他们给备几间房,就住这里了。”姚海棠是懒得住客栈,她住客栈一般睡不着,这是正宗的强迫症。

说完移步下楼,还没下几个台阶呢,一个黑乎乎的人就伸了手拦在她面前,姚海棠抬眼一看:“拦我做什么,我一没犯事儿,二没作奸犯科,三没有吃饭不给钱…呃,这顿没给。可是这是我的店啊,不给钱也很正常吧。”

也是忽然弄出个太平院的人脸色沉沉地拦着她,她惯来见的太平院里人都神色挺和气的,所以猛地来一些她就有点儿犯晕。

她这么一答安丰很不厚道地撇开脸去笑出声了,连带着那拦她的黑衣人脸上都有了笑意:“爷请姑娘去叙叙,还请姑娘莫想多了。”

后半句绝对是不必说的,偏偏还加了,足见太平院的人都是一副德性。她腹诽着的时候,安丰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看了看楼上说:“敢问可是楼上的爷请姑娘过去?”

黑衣人点头称是,然后就看着姚海棠。

而姚海棠在想,这对话怎么听都像是在窑子里…赶紧把这念头扔开,她心说那可是杜敬璋他爹,不带这么玩笑的:“那就去呗,难道我还能抗旨不遵啊。”

“姑娘…”安丰都挺她操心,哪有面君这么说话的。

知道自己这么说不大合礼仪规矩,姚海棠摆了摆手道:“安心了安心了,我先上去了,你等着我,如果水运那边船工来了,你和孙先生先稳着,我过会儿就来。”

其实从一开始,姚海棠对皇帝的定义就是杜敬璋他爹,她虽然怕死,可越是怕死就越这么定义,因为这样——不会腿软让一小民忽地见国家主席,谁能不腿软,虽然有未来的国家主席垫底儿,可未来时和进行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一进了雅间里,就见皇帝面色平静地看着她,她一时惊着就忘了该低头,好在杜敬璋给上的礼仪规矩课还在,姚海棠赶紧低下头行了礼:“民女见过皇上。”

“起来坐着吧。”皇帝话音一落就有人搬了椅子来。

姚海棠坐下后心里有些瑟瑟然,这下明白杜敬璋是多么平易近人了:“不知小店的菜色可合皇上胃口。”

“这两道菜不错,比宫里的味好些。”皇帝指着的两道菜,都是杜敬璋平时最常点的。

伸长脑袋看了一眼,姚海棠嘿嘿笑道:“回头着人吩咐他们少放点儿盐,不用糖,用甘果子打了浆放,炒了就更好吃些。”

皇帝看着她这嘿嘿然的模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情绪,反正脸上是半点儿没露,在不动声色这点儿上,皇帝比杜敬璋可厉害多了:“为水运来的?”

这天底下看来真没什么事瞒得过皇帝,当然太平院在皇帝手里呢,什么事只要皇帝愿意知道,那就没跑。姚海棠心思转了几转,然后继续陪着笑脸:“回皇上,确是为水运一事来的。”

只见皇帝微微点了点头,一挥手桌上的饭菜就撤干净了,然后店里的掌柜端了茶果点心来,太平院的人呈了进来后雅间里随侍的人就都撤了出去。姚海棠一看心里就更没谱儿了,心说:“皇上万岁爷啊,您老人家到底玩什么呢我这小心肝儿不怎么结实,实在受不起啊,伸头缩头的您倒是给一刀啊”

“明年立春后水运分股是吧。”这话像是问话吧,但跟杜敬璋似的,通常都拿肯定句当问话。

这一下姚海棠又不紧张了,至少找着点儿相熟的地方了,她小胆儿壮了点儿,直起腰背说道:“回皇上,是,只是分股一事不是民女经手操办的,我实不是做生意的料儿,也就知道这事,具体的事还得问安丰先生才知道。”

她以为皇帝是随口问问的,可就是随口问问也得没一句虚言,所以她才把话先说在前头,意思是具体的细节别问她,问她她也得是一问三不知的。

只见皇帝端了茶喝了一口,然后看着了眼茶汤说:“云里青,蜂眼泉,果然是个凡是吃喝都懂的,为什么要用蜂眼泉沏云里青?”

“云里青是长在高山上的,没有旁的植物,除了茶树就是松林,茶叶本身会带一点点松香气,用别的泉水衬不出来,蜂眼泉也是出自松林深涧,相互杂揉在一起,松针的香气就出来了。用旁的泉水沏,本身就很淡的松针香气就不见了,当然也有人不喜欢这味道。”比如杜敬璋,杂味儿他都不爱,在这点上皇帝看来和杜敬璋不同。

饮尽了茶盏里的茶汤后,皇帝突然说道:“要出手多少股?”

皇帝怎么连这个都关心上了,姚海棠有点儿琢磨不透了,犹豫了片刻后老实答道:“五至七成。”

“也不要你七成,六成,跟水运司去谈。”皇帝说着看了眼茶盏,意思是没茶了。

姚海棠赶紧把茶给满上了,然后就感觉自己满头是雾水了:“皇上,民女可不可以问一句,为什么?”

皇帝端着茶盏浅浅啜饮了,放下茶盏后才道:“老四的东西,怎么可以落到外人手里去,老四这小半辈子就坑在你头上了。”

这是在骂她吧,皇帝骂她带坏了他儿子,姚海棠低头咬了咬嘴唇,然后说道:“民女这小半辈子还全栽在四公子手上了呢。”

她这话的意思是这样很公平,一个被坑了,一个认栽了,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奈我们如何啊也不知道皇帝是被她气乐了,还是真乐了,反正就是笑出声来了。片刻之后,皇帝看了看她说:“老四把他的名牌给你了?”

点了点头,姚海棠不知道这东西除了代表身份外,还会代表些什么,她本来没往这上面想,可是皇帝一问她就不由得不想了:“是。”

“预备什么时候大婚?”

“啊…”

这下姚海棠彻底傻了,皇帝这问话一跳一跳的,简直是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地跳,她直接就跟不上趟了。

“名牌都收了,还啊什么啊,难道你们连这事儿都还没商量过,胡闹”皇帝其实是抱着见长媳的心态来的,所以才这么宽和,要不然旁人皇帝估计懒得拿这么多话来说。

皇帝这么说,姚海棠还真不敢说没商量过,她被皇帝这一声“胡闹”给吓着了,不敢多说话,生怕多说多错,回头反而给杜敬璋招了什么麻烦。她就知道,这东西不能收不能收,杜敬璋偏要塞给她,看吧出事了了吧。

半晌后皇帝忽然眉眼倒立,冷哼了一声说:“他是不是跟你说朕没传诏传位之前不成婚?”

这个她还真听说过,不过皇帝这暴怒得,还是回个否定的答案比较保险:“没有,怎么能呢。”

皇帝这才脸色稍霁:“行了,办你事去,实在办不妥了就拿着牌子就调兵。”

皇帝果然比杜敬璋要霸气,当然,皇帝头顶上是帝王冠冕,杜敬璋头顶上是皇帝,肯定会有顾虑的。

但是姚海棠确实不能这么办,于是笑眯眯地答道:“谢皇上关爱,只是民事还应当民办,若是领了官兵去就该叫镇压了,于朝廷声名不利。到时候民女出了错儿,还不是得四公子淌这污水,民女可不敢坏了进行的声名,让四公子一身污水。”

她这么说,皇帝倒还真听着顺耳:“嗯。”

好不容易从皇帝这告退了,姚海棠一摸自己后背,全是汗。虽然皇帝后头的话都是关切之辞,但是皇帝也把一个意思透露得很明显。那就是——他钟爱的是杜敬璋,他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做这一切,要不然没姚海棠这只得好的事儿。

她还记得皇帝最后说的是:“知道朕为什么最喜欢老四吗?”

她答话说不知道,然后皇帝的话是:“朕喜欢老四,是因为能做的事,他一往无前地做,不能做的事儿就算是过眼过手也能半点不沾。”

这让姚海棠觉得这些话是警告,但又像是对她和安丰说的那个问题的答话。抹了把汗迎上安丰,安丰见她脸色有些白,遂拉着她上了马车,在马车上才问道:“姑娘,这是怎么了?”

姚海棠拍着胸口说:“吓死我了,安丰,我以后再也不在人旁边乱说话了,这都能被听见。”

她这话一说就像是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安丰遂又忍不住笑:“是了,这倒是该收收,皇上跟姑娘示下了些什么?”

摇了摇头,眼看着快要到水运的门脸了,姚海棠摆摆手说:“先不说这个,不管怎么样,先得把水运那边的事摆平了,话说拿银子砸人的事儿我还头一回干呢”

154.绕大弯

到水运外边的街道上时,老远就见有不少人簇拥在那儿,安丰伸长脖子看了一会儿,又到车上看了眼姚海棠,这时姚海棠倒是淡定得很。想了想,安丰说道:“姑娘,咱们走后边进吧。”

看也不看外边的情形,姚海棠想都不用不想都知道,那块儿肯定围满了人:“为什么要走后边儿,倒弄得咱们跟做贼似的,我们亏欠他们工钱,还是盘剥功力、苛刻对待了。都没有是吧,既然没有那就放心大胆往前走,如果是人鼓动着闹事儿,就应该知道眼下是什么个局面,如果是他们自己要闹事,看见那两大箱银子就不应该闹了。”

她只觉得自己于人不亏,她对跟着自己的人可以说一句,这天底下没有更好的雇主了。管吃管住管治病,还每个月发优渥的工钱,最近她还谋算着给办子女的教养教育。

她倒不是圣母,就是觉得自己要了钱反正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与其平白无故做慈善,不如多给点给做事儿的人。穿越女能做什么,不就是自己过好了,让别人也跟着自己过点好日子。

“这…姑娘,怕是不妥当吧。”安丰有些犹豫,毕竟全是些大老爷们,姚海棠一个姑娘家,待会儿要真是推挤起来,吃亏的可还是她呀。关键是她吃亏了,得有人发疯,这个险他冒不起。

瞥了安丰一眼,姚海棠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只管放心大胆往前开路,就算到时候真闹起来,镇不住场面难道跑不开吗?”

一想也是,安丰就让车夫驾着车往前边去,远远的船工们见了车马来,再一看见着了安丰,船工们就开始互相交头接耳地商量。等马车到时,船工们都拦在了马车前边儿。

挑开帘子,安丰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还不待他说什么,姚海棠就站了出来,她看了一眼簇拥在马车前的船工,然后默默无声地蹲在了马车车头,迎着望过来的一双双眼神一一回望过去。

“听说你嫌工钱低了,放眼整个东朝,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东家。既不拖欠工钱,也不苛扣工钱,奖多罚少福利好,真的,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一听安丰说你们嫌工钱低,都罢工了,我就在反省难道我给的真的不够吗?”姚海棠心里“呸”了一句,搁现代要有这么个企业,多少人得挤破脑袋。

船工们没声儿,姚海棠就笑了笑,继续说道:“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东朝以商而言,我就算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其中之一了。后来我想,既然不是我做得不够,那会是什么?”

不待船工们有什么反应,姚海棠接着说道:“现在你们来告诉我是为什么,从前到后一个个来,不要往前挤。你们也知道我是启灵师,打虽然打不赢谁,可防身的招儿还是有的。”

她说完就定定地坐在车头,等着船工们发话,也许是大家都没想到她会说这么一番话,好半晌都没人说话。姚海棠就静静地等着,她不急也不怕,既然时间富余又不担心生命安危,那她就非常淡定。

杜敬璋那种气势看得久了,她做不出来但也能学个六成的。

“没话说啊,看…不是我给你们机会说话,给你们机会了,你们却没有声音。”姚海棠这时站了起来,俯视着那些人,觉得自己真他**养了一群白眼儿狼,还是群不会说话的白眼狼。

然后就有人说话了,当地的话她听得不是太懂,安丰的大致意思是说这些人不对按劳计薪不满。他们的工钱是姚海棠制定的,固定加上岗位所得,等同于计件工资,每个月如果不出意外还有奖金。

单就是固定工钱就和别处的船工一样了,豫洲的船工觉得不管薄月厚月都得拿一样的工钱,虽然说不要求按最高的工钱来固定,却要求平均。

“可以啊,如果这样,到了五至九月时不许提加工钱的事,你们也知道五至九月最繁忙了,谁也说不准那时候有多少工钱。以后豫洲只会更繁忙,你们要是觉得这样好,定下来吃亏的可不是我。”姚海棠真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想的,明明这样工钱要更高一些,不过偷不着懒。

一众船工们又是一阵沉默,过了会儿有人用官话跟她说道:“这个月的工钱还压着没结给我们呢,这都停工呢,我们都要回家了,不知道打算几时结工钱。”

“就是,赶紧把工钱结给我们,以后我们也懒得来了,在家种点儿菜都比这舒坦,每天累得跟狗一样也就这么点钱。”

这话听得姚海棠一肚子气,好在她的气也是来得快散得快,眨眼又笑道:“行啊,想走的我不但给发这个月的工钱,还有节钱,还另给一个月遣散费,明年就不用来了。”

“我们不来,明年豫洲水域这边没人带船,东家带船出去吗?”

合着都以为自己跟杜敬璋似的,整个云泾河一带都只有他能把船带出去,豫洲可不是那样诡异的水域:“我都不担心,你们担心什么,大不了解了豫洲的驿,我上哪儿挣钱不是挣啊,还省得来这儿这么闹心。”

这会儿她又小女儿脾气上了,就像是一个被气坏了的小姑娘,宁可不挣这块钱了,也不想再见到这些人。

进了厅堂里,姚海棠指了那两箱银子说:“孙先生,开箱,让银楼来个人验银,省得到时候再出什么给的银不足之类的事。”

很快银楼来了人,一一验过后说道:“足银,打了官印子,是官家银号里出来的。”

“孙先生,现在开始你记着名字,只要谁愿意走,在花名册上把他的名字划掉,按我说的给银钱,一个字儿也不少他的。”姚海棠说着就往主座儿上一坐,等着看孙先生替她拿银子砸人。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却是谁也没动,姚海棠就好奇了,不是说闹得很厉害吗,怎么她看着一点儿也不厉害:“安丰,你不是说很麻烦吗,怎么这群人都没敢上前的。”

听着她悄声问话,安丰倒不奇怪:“那还用问,真正闹事的几个都没来,公子就是公子啊,就见不得您真正以身涉险,在前头就把事儿处理了,只让姑娘拿个名头而已。”

她还真以为自己是来大展拳脚的,结果杜敬璋居然…这人太不带劲儿了,怪不得让她缓着出京,还说水运司的船工如果需要在当地借就行了。这人一点儿也不相信她的能耐,少操心一点会死啊最后还真有一些人拿了银钱走了,可能跟太平院那俩黑衣人忽然蹦进来有关系,黑衣人来告诉姚海棠:“姑娘,公子交待的事情已经处理妥当了。”

瞪了那俩黑衣人一眼,姚海棠心里可真没好气,他们这一出现简直是在提醒她,她没能耐,什么事都仰仗杜敬璋:“知道了。”

等到最后屋里的人全散了,银子还剩下一箱多堆在那儿,姚海棠有点儿惆怅地看了很久,近乎咬牙切齿地说:“不带回去了,现在才知道自己烧包得很,居然带两大箱银子来,费老大劲了。早知道带银票多好,轻飘飘的。”

马后炮安大先生凉凉地说:“姑娘,我提醒过你了。”

这时那俩黑衣人又开口了:“姚姑娘,按公子的意思,你不妨去和老爷子多亲近亲近。”

杜敬璋自己都不好亲近,偏偏上赶着送自己来亲近,这下姚海棠总想明白过点儿来了,杜敬璋这就纯粹是送自己来合皇帝的眼缘来了。然后她又不由得琢磨,她好像大概也许懂杜敬璋的意思了。

“离京前,非死乞白赖地把名牌塞给我,我不要他还跟我急眼。他这是不是算借我的手告诉皇上,他已经…嗯,那啥了。”姚海棠喃喃完看了眼俩黑衣人,圆睁着眼说:“我想得没错吧。”

黑衣人嘿嘿了两声,其中一个说道:“一半一半。”

她就知道,比心眼儿一万个她都不如杜敬璋那筛子,得,现在估计自个儿跳出去说跟杜大公子没关系人都不能信了,这算是板上订钉儿事了。

“其实一直也没外力干扰啊,就是我们俩折腾事儿而已,他非得绕这么大圈子做什么?”姚海棠觉得杜敬璋还不如直接跟自己说呢。

她这时已经上了车,马车上安丰听得直翻白眼儿:“姑娘,你这脑子还是别想这些事了,你想越远了。”

听着让这口气,姚海棠就一侧脸看着安丰问道:“你知道为什么。”

“公子这是在告诉你,他是认真想要跟姑娘过一辈子的”安丰说完直摇头,他也觉得杜敬璋应该直接说,姚海棠绕不得这么大的弯儿。

其实姚海棠就是轴了点,不过一点就透:“他给我名牌,又安排我这时候来豫洲见皇上,其实就是已经定下名份了。”

在她恍然大悟的眼神中,安丰点头直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是该幸灾乐祸地,一个绕这么大弯来说事,一个绕这么大弯还不明白。

成,合该就是天生一对

155.都憋屈

马车驶到天然居,时已近晚,黄昏时分的豫洲城在一片水气之中,更显得寒冷而阴沉。挟着寒风进了厅里,掌柜地连忙上前来招呼。

这时候厅里的客人很多,但却比平时安静,不论说话还是吃饭都尽量小声,这阵仗只表明了一个事儿,那就是那位杜敬璋经常调侃着称圣天子君父的万岁爷在楼上用饭。

把御寒的大氅递给掌柜,姚海棠问道:“这还没到饭点儿呢,怎么就来了?”

“东家和爷也就前后脚的事儿,小的刚把菜谱送上去,这会儿正在定菜单,东家要么上去看看。”掌柜的是明眼人,虽然知道他们这位东家和京里某位关系深切,但起先皇帝单把姚海棠叫过去,掌柜就明白了一些事了。

“不去…”

才说完不去,那俩黑衣人就齐刷刷地看过来,姚海棠只好说道:“我去厨房,行吗?”

俩黑衣人这才“噢”了一声,然后就各归各位了。姚海棠则一边郑着袖子上厨房,一边忍不住嘀咕:“别的姑娘要是准皇上儿媳妇,绝对不会用做菜这种方式来留好印象,人家不是琴棋书画,就是贤良淑德,至少也得是勤俭持家,怎么到我这就这么俗呢”

其实她觉得皇帝就是为了尝她的菜来的,真不是她自恋,皇帝和杜敬璋都爱吃的那几道菜,她敢拍着胸脯说一句:“谁做的都不如我做的好吃。”

那是啊,在云泾河她可劲儿钻研这几道菜,味道不好那才奇怪了。

其实也就是几样蔬菜,处理起来细致一些,这几样蔬菜本身多少都带着些泥腥气,要么本身有些微辛辣之气。比如水萝卜,她就好切大块儿,光用大酱加老汤焖煮,等煮得软烂了,肉汤煲透了水萝卜,那汤水儿出稠得挂成了浆裹在水萝卜上。

浓郁的浆汁和红烧肉的汤汁近乎一个颜色,水萝卜一装盘看着就跟一盘红烧肉似的,但只要一下筷子,那就保准停不了。当然,姚海棠不爱这么吃,觉得这样吃不着水萝卜本身的味道,不过这样软烂而入味儿,吃起来绝对比肉还香,肉还缺了这份甜爽。

菜做好了往雅间一送,这下显出皇帝的好涵养来了,姚海棠做菜就一个字儿——慢。皇帝居然不催,身边的人也不催,离点菜都过了一个时辰,菜才上齐了。

皇帝还居然只看一眼就说:“人呢,做完菜都不带露个脸的?”

其实这会儿姚海棠就在外边,听着这个她忍不住腹诽:“又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用得着这样嘛”

顺着挑开的帘子走进去,姚海棠又是堆了满脸的笑,皇帝看了她几眼,然后吐了个“坐”字。姚海棠乖乖坐下了,然后等着皇帝发话儿。

“都是你做的?”

“回皇上,不是,热菜都是民女做的,凉菜都是晚饭前厨房里准备好了的。”看着桌上的菜,姚海棠想了想觉得人皇帝也很节俭,统共才点三素两荤一汤,外加两小碟凉菜。

皇帝点头开始动筷子,姚海棠前边儿也有套碗筷,然后她就在纠结自己是动筷子还是不动筷子,到底那样儿才合规矩,杜敬璋可没说过这场面应该怎么办啊最后还是皇帝看了身边的人一眼,然后就有人上前来给姚海棠布菜,饭桌上的规矩是安静,嘴不说话、吃不出声儿。布好了菜姚海棠也就明白了,皇帝这是让她吃饭呢。

赶紧陪着吃,菜都用小碟呈到她面前来了,每样菜吃完了才会布新的菜来,盘子里绝对不会同时有两碗不同的菜。于是姚海棠知道从前杜敬璋在云泾河,已经算规矩小的了,眼前这吃饭才算是正规矩这样吃饭姚海棠一般吃不饱,她最馋的还是用水萝卜的浓浓浆汁拌饭,在杜敬璋那儿她敢这么干,在皇帝这…还是算了吧。

吃过饭后上了茶点,这时才是说话的时候,还是皇帝先开了口:“菜不错。”

“谢皇上夸奖,民女也就这么点手艺还能见得人了。”姚海棠觉得自己这样不算太过谦虚,恰好恰好然后皇帝看着她有一会儿没说话,越看越能让人汗毛一根一根全立起来,这时皇帝才说道:“既然得了名牌,以后称名就行了,老四惯来规矩好,怎么反倒招了你这么个看着规矩,其实不懂规矩的。”

皇帝果然是一针见血,就知道姚海棠只不过是个花架子,也就是看着好罢了。

嘿然笑了两声,姚海棠说:“回皇上,这叫物极必反、月满则盈。”

“物极必反,这话倒说得有意思。水运的事办了,怎么个想法?”皇帝问道。

然后姚海棠就在那儿使劲想,这事应该怎么回答,最后决定还是老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比较稳妥:“办是办了,至于想法,挺憋屈的,我是捧着满腔热情来的,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结果倒好,还是被安排了。这感觉就不大好了,就像是准备做一桌子好吃的犒劳自己,结果回头一看桌上都摆满了,且不说是不是自己爱吃的吧,感觉不对。虽然我自己做的未必能比现在好,可人总得见事才能成长,吃一堑长一智嘛,这堑他吃了,智总不至于还能长我脑袋上。”

或许是她这副憋着委屈的样子让皇帝觉得很顺眼,她这话一说完皇帝的眼角就见了笑纹:“也是见着个不领情的了,老四最好安排,不管别人还是自己,只要是他亲近的人,他都得安排得周到了才放心…海棠啊”

“是,皇上。”

“不止你不愿意领受这份出自于好意的安排,朕也不愿意,朕既君又父,到头来却被自己儿子安排了,你说朕是不是比你更该觉得憋屈。”皇帝话是这么说的,可表现得非常淡然,甚至还有一点儿…享受。

或许在皇帝看来,这种安排就是“孝”,当然这也可能就是杜敬璋“孝”的方式。明里跟他这位君父不对盘儿,其实暗地里恨不得把一切事情都处理在他手里,不让谁操心。

“那是四公子孝顺皇上。”姚海棠就只能这么回答了。

皇帝却是瞥了她一眼,眼光跟刀子似地削了过来:“那水运一事,就是老四在顾惜你。”

这话听着就像在问:“这话你信朕都不信”

姚海棠也不能信,其实她还真和皇帝一样了解杜敬璋,他就是事唠惯了,说好听点儿就是一贯来的良好责任心。

俩被安排的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各自轻咳了一声,姚海棠又说道:“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返京,眼下年关近了,江上水气大,可得挑个好天儿。”

皇帝应了她一声,然后像杜敬璋一样挑了眉,这时姚海棠才发现这俩父子真的很像,从细节方面看的话绝对是越看越像。

“这两年可能有战事,许会安排老四去,不承位也总得有些倚仗,这天下要么得政权,要么得军权,前者他不要那就只能安排后者。这条路会苦些累些,舍得吗?”皇帝这话听着更像是在问“值得吗”。

皇帝的问题真是一个比一个不好答,这些话她本来听都不能听,可皇帝不但当着她面儿说了,还非得问她一句,连让她装糊涂混过去的机会都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得准备好吃苦受累,毕竟谁活在这世上都不易。贩夫走卒有贩夫走卒的生计,王候亲贵有王候亲贵的思虑,又不是说生在帝王家就一定不用吃苦受累的,苦难才能磨练人,愈居高位才愈需经受磨砺。”

她这话说得自己都觉得酸,不过没关系,她倒牙了皇帝不倒就成了。

别说,她这番话皇帝还听着挺受用,这世上多的是人认为王候公卿就是生来享福享乐的。不管怎么样,眼前这姑娘答得出这样的话,至少说明是个看得明白的,不会一飞上枝头就飘飘然忘乎所以。

“记住你自己说的这番话,人生于世多有不易,唯经苦难以成人成事立家立业。”皇帝三言两语就把姚海棠一大段话给总结了。

然后姚海棠就想抽自己,早知道随便答就是了,现在倒好自己给自己找了罪受,回京了跟杜敬璋一说今天这些对话,杜敬璋指定得笑话她——够好拿话吊的两天后回到京城,姚海棠是和皇帝一条船回来的,皇帝没发话让她离开,她不敢自己先走人,万一念叨起来她先跑了,指不定皇帝怎么想她呢。

好不容易脱开了这出,赶紧回了天然居,高掌柜一见了她就探出脑袋来说:“哟,东家回来了。”

“啊我活着回来了。”姚海棠苦着张脸说道。

后边的安丰听着直笑:“没这么夸张,给姑娘准备点吃的,待会儿她就好了。”

高掌柜安排人去归置行李准备吃食,然后才向姚海棠说道:“东家,四公子在后边儿院里等您呢。”

姚海棠一听就往后边儿走,她半是急于抗议,半是急于去诉苦的,这一趟豫洲虽然结果不错,但过程很凄凉啊杜敬璋这动机不纯的,紧等着收拾吧

156.愿意吗

甫一进了后院儿里,正是白雪红梅、苍穹青衣,杜敬璋随意地往这景儿里头一坐,那都能叫锦上添花。凭心而论,姚海棠觉得自己也就不至于成败笔,可杜敬璋不管拿怎么副仪表,总能很轻易地镇住场面。

见了她进来,杜敬璋笑意盈盈地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来迎她,这时的笑意却是带着几分讨好的。能从杜敬璋身上看到这样儿的笑脸,姚海棠忽然觉得,这一趟豫洲之行也算是值回票价儿了。

“算计我,你倒是长能耐了。”姚海棠倒是想虎着脸气哄哄地骂几句,可是对着眼前这笑脸她虎不起来。这让姚海棠不由得想,这倒好,以后这人惹了自己生气,只要捧着一张笑脸儿上来,她都得满心的不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