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大用最瘦弱,搬了几个来回便受不了了,喘着粗气哀求道:“陛下,宫中宦官宫女武士何止万人,陛下为何偏要自己搬呢?老奴…老奴实在受不了了。”

朱厚照嘻嘻一笑,也不答话。

秦堪也累得够戗,却依然微笑道:“谷公公,陛下当咱们是亲人才要咱们亲自动手,旁人可没这个恩宠,豹房是陛下真正的家,真正的家需要真正的亲人朋友亲自搬。外人只要沾了手,豹房岂不又成了另一个皇宫?”

谷大用一楞,迷茫地看着秦堪。

朱厚照欣慰地看了秦堪一眼,笑道:“还是你最懂朕,不错,朕自己的家,必须要朕和亲朋亲自搬,这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谷大用张永等人依旧迷茫。

对太监来说,朱厚照的心思确实不容易懂。在他们的心里,皇帝有权有势,至尊高贵,天生就应该颐指气使,坐不垂堂。他们甚至不理解豹房对朱厚照的意义有多重要,他们以为豹房只是朱厚照兴之所至修的一个行宫,却不知它是朱厚照真正的家,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压抑,干干净净的乐土。

十余辆马车满满载着朱厚照的重要家当,两千余禁宫武士将朱厚照和马车围在中央,众人浩浩荡荡朝西华门豹房所在行去。

行驶至承天门。古老厚重的宫门徐徐打开,朱厚照坐在御辇中,听着马车吱吱呀呀的车轮转动声,心情莫名欢畅起来。

刚驶出宫门。却见承天门外的广场上,黑压压地跪着百多位大臣,为首者却是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吏部左侍郎王鏊。

朱厚照坐在车辇里呆了片刻。急忙令车辇停下,朱厚照跨出车辇。弓腰亲手将杨廷和扶起来,诧异道:“杨先生,你来此作甚?”

杨廷和怆然一叹,道:“臣原以为豹房只是陛下的临时行宫,却不知陛下以后竟欲长住豹房…”

朱厚照在杨廷和面前仍如当年春坊的学生一般有些怯怯。

“杨先生,朕当初在金殿上宣布要修豹房便说过,豹房落成后朕便长住于斯。”

杨廷和叹道:“陛下,还记得当初春坊时臣有一次亲手拿戒尺责罚你么?”

“朕自然记得。”

“后来臣对陛下说,希望陛下将来不要弃了天下…臣今日再问一次,陛下,你真不会弃了天下么?”

朱厚照怔怔半晌,不答反问:“杨先生,如今朝堂臣权过甚,中外万事朕皆不能自主,朕说什么做什么,总引来满堂喝骂,朕想请问先生,是朕弃了天下,还是天下弃了朕?这大明社稷,还是朕的么?”

说着朱厚照神情寥落,透着一股深深的对未来的迷茫。

朱厚照年轻不懂说话,这番话可谓诛心之极,吓得杨廷和和身后的大臣扑通一声跪在尘土中,杨廷和频频叩首,老泪纵横滂沱。

“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何出此言啊!臣等并非擅权,臣等只想尽心辅佐陛下做一个英明的君主,纵有抗辩反对之例,究其心,亦只是希望我大明少走弯路,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陛下若心怀怨恚,教臣等何以自处?臣请陛下赐死!”

朱厚照不理会杨廷和等大臣的嚎啕哭泣,抬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眼中充满了落寞孤单。

“杨先生,朕也有抱负,朕的抱负不比你们任何一位砥柱之臣稍弱,朕很想在有生之年创一番伟业,父皇与诸多老臣呕心沥血一生,为朕留下了一片大好中兴局面,朕希望打造一个不弱唐汉的盛世,然而每当朕想小小跨出一步,你们便将朕逼退一步,朕做的每个决定你们都毫不留情地封还驳回,满朝武毫无顾忌到底说今上昏庸,朕不想昏庸,可是杨先生,武诸臣给过让朕不昏庸的机会吗?”

朱厚照越说越哽咽,最终泪流满面,杨廷和等人亦嚎啕大哭频频叩首,口称死罪。

站在朱厚照身后的秦堪静静地注视着前方那道单薄却倔强的身躯,眼中露出淡淡同情。

他活在万众艳羡的目光里,却是世上最可怜的人。

承天门外的广场上寂静无声,君臣陷入难以名状的悲情中。

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无法妥协。

朱厚照吸了吸鼻子,胡乱抹去了眼泪,语气变得平静。

“杨先生,朕已决意迁居豹房,朕离开皇宫并不意味着放弃天下,朕只想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位置再好好看看朕治下的江山。从今日起,中外武大臣所奏国事皆由豹房而决,朕召见武臣工皆在豹房,朕意已决,不可更改。”

杨廷和等一众大臣互视一眼。无奈地伏地拜道:“臣等遵旨。”

马车入豹房,数百宦官宫女急忙出迎,豹房前黑压压的又跪了一大片。

张永领着人将重要物事搬进豹房主殿,朱厚照站在豹房沉厚的朱漆大门前,神情充满了迷茫。

见朱厚照情绪低落,秦堪笑道:“恭喜陛下喜迁新居,陛下可知,民间百姓如何庆贺乔迁之喜吗?”

“如何庆贺?”

“广邀亲朋,宴请四方宾客。好酒好菜好肉,当然,登门道贺的亲朋如果不是做人太失败的话,通常也会包个红包,当为贺礼。”

朱厚照闻言两眼一亮。顿时抛去了刚才悲怆低落的心情,笑道:“朕也广邀亲朋大宴宾客如何?”

秦堪笑道:“陛下也不必拘泥于形式,京中武勋贵何止千人,宴请这么多人却是一桩麻烦事,那时请的人不知如何招待,被请的人诚惶诚恐不知送什么贺礼,又或者一些不怕死的清流故意扫兴。说些难听的话,臣觉得陛下索性别请他们了,就臣和谷公公,马公公等人为陛下庆贺一番。”

“如何庆贺?”

“陛下若信得过臣的手艺。臣愿为陛下做点新奇东西尝尝鲜。”

豹房主殿外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小宦官们支起了一个铁造的烤架,烤架上炭火烧得通红,旁边搁着几个鬃毛软刷。还有油,盐。小茴香,蒜汁,姜末儿等等调料。烤架旁的小桌上摆满了御膳房厨子细心切出来的,薄如蝉翼通透鲜红的羊肉,猪肉和牛肉,用一支支尺长的细竹签串起来,整齐地摆在托盘里,煞是赏心悦目。

秦堪手法老道的将各种肉串放在烤架炭火上,用刷子蘸一点点菜油均匀涂抹,没过多久肉串滋滋作响,散发出一股肉香味,再将准备好的盐,茴香,蒜汁等调料细细地撒在肉串上,刹时香味愈发浓烈,朱厚照贵为帝王也忍不住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喉头一阵阵地上下蠕动,谷大用马永成等人更是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火候差不多够了之后,秦堪低头看着自己的作品,眉头不易察觉地一皱。

上辈子已娴熟的手艺,这辈子小试牛刀却发觉似乎生疏了许多,作品有点不尽人意。

随手将肉串一递,朱厚照急忙伸手欲接,不远处御膳房的总管太监急得跺脚又不敢上前阻拦,按规矩,皇帝吃的东西必须由下面的宦官先吃试毒,确定无事后再呈上,可今日…秦侯爷亲自主厨,陛下第一个品尝,这中间若出了什么岔子,一万条贱命也不够赔的呀。

朱厚照却毫无顾忌,接过肉串便大吃起来,秦堪也拿了一把肉串,君臣二人就着黄酒吃着烤串,恍惚间似乎回到前世熙熙攘攘的街边,朱厚照一边吃一边大赞不已。

“好东西!这吃法倒新鲜,朕听说色目回纥等番邦吃东西都这么吃,没想到今日终于尝到了,好!秦堪,你居然会这门手艺,怎么不早拿出来?”

秦堪苦笑道:“很普通的烤串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臣哪敢献丑?”

朱厚照气道:“你这话太谦虚了,这哪里是献丑,分明是献宝啊,再看看御膳房那些老狗整天给朕吃的什么,简直是喂猪的泔水,他们才叫真正的献丑。”

御膳房总管太监远远听到这句话,不由浑身一颤,扑通朝朱厚照跪下惶恐请罪。

君臣二人就着烤串喝着酒,马永成谷大用却早已按捺不住,吃完了烤串不说,索性也学着秦堪刚才的步骤,亲自动手烤起来。

黄酒入口绵软,但后劲颇足,朱厚照心中不畅,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秦堪有心想劝,话到嘴边又忍住。

罢了,已是可怜人,若连醉都醉不了,人生活得有什么意思?

没过多久,朱厚照脸上已泛起了两团红晕,两眼也晕乎乎的找不准焦距,身躯晃晃悠悠摇摇欲坠,张永慌忙伸手扶他,却被朱厚照一脚踹开。

重重打了个酒嗝儿,朱厚照醉眼迷蒙,眼中却藏着深深的苍凉和悲意。

“秦堪,你说…朕迁居豹房做错了吗?”

“陛下,你醉了…”

朱厚照垂头,注视着琥珀般晶莹的酒汁,一滴泪水落入杯中。

“朕富有天下,应该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不是吗?为何父皇离去以后,朕却一点也不觉得幸福呢?”

秦堪静静地看着朱厚照,两年多以前他刚认识的东宫太子是何等的无拘无束,何等的自在快乐,可是现在,他只看到一具年轻的躯壳里,藏着一颗日渐消沉的心。

“陛下,浮生流年里,不懂叹息才是真正的幸福…”

PS:还有一更…求月票!!

第四百九十二章金殿嘴仗 上

作为朋友,秦堪很希望朱厚照这一生能够真的做到不懂叹息。

叹息便意味着尝到了苦楚,意味着人生里许多的无可奈何终究只能看着它无可奈何。

朱厚照应该做个诗人,做个丹青妙手,甚至做个游方郎中,做个禅宗僧人…做什么都比做皇帝强,都比做皇帝快乐。

乔迁之喜便成了乔迁之悲,秦堪陪着朱厚照喝了一顿闷酒,最后酩酊大醉的朱厚照被搀扶回了殿内,大醉中度过了他喜迁新居的第一晚。

秦堪踏着皎洁的月色,静静地走出豹房,四周万籁俱寂,御马监的万名将士散落在豹房周围守卫着朱厚照,夜色下的楼台阁宇人影幢幢戒备森严。

秦堪负手而行,迎面行来的巡梭将士纷纷朝秦堪按刀躬身施礼。秦堪淡淡点头,走了几步忽然一顿。

右副都御史张乾被刺死家中,刘瑾父母的陵墓修成帝王规格,这两件事闹得京师沸沸扬扬,为何今日朱厚照却只字不提?他是不知道还是不想提?

秦堪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谁说皇帝只是年少无知的少年郎?

少年郎早已长大了。

丁顺等在豹房外,见秦堪出来,丁顺急忙迎上前,压低了声音道:“侯爷,安化王反了!”

秦堪点点头:“算算日子,也该反了,几天前的事?”

“半月前。安化王聚王府三卫,杀尽安化城官员,随后宁夏都司指挥使周昂亦同时起兵叛乱,叛军克庆阳府,杀宁夏总兵姜汉,镇守太监李增,宁夏巡抚安惟学…两支叛军合而为一,共计八万人,甘陕宁三边二十余个城池已尽落敌手,眼看快打到山西了…”

“赴京军报到哪里了?”

丁顺笑道:“侯爷之前早有部署。咱们动用的是锦衣卫军驿。从山西到北直隶这一段皆由锦衣卫飞鸽传信,比赴京报信的人快了一步,如今报信的驿卒估摸着快到真定府,明日或可入京。”

丁顺顿了顿。道:“可是属下听说。明日陛下会视朝。刘瑾的党羽将会对侯爷施以最凌厉的一击…”

秦堪冷冷一笑:“明日本侯也上朝,我倒想见识一下,这些阉党如何给我最凌厉的一击…”

罢朝五日后。朱厚照终于临视早朝。

最近京师的热闹一桩接一桩,大臣们的口味终于不再单一乏味,他们有了很多选择,于是张乾被刺死的案子原本众口一词的呼声渐渐低弱了许多。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京师最近发生的事情桩桩件件都与国朝两位有名的大奸佞有关,若不狠狠参劾,弄死一个算一个,怎对得起苍生黎民?

寅时,承天门前弥漫着一股压抑得近乎窒息的气氛,大臣们人人沉默,不复往日三五成群各聚一堆高声谈笑的兴致。

李东阳,杨廷和,张升,王鏊等重臣聚在一起,沉默中无声交换着眼色…

钟鼓司的上朝钟声即将敲响时,远处悠悠行来一乘官轿,官轿落地,,轿夫打帘,身穿蟒袍的秦堪慢慢从轿中走出,坦然迎着四面八方嫉恨仇视的目光,悠然如闲庭信步。

“哼!”

礼部给事中郑嫡走到秦堪面前,脸现怒色重重哼了一声。

这一哼是非常有必要的,日后也将是郑嫡不惧权贵,勇于抗争的政治资本。

秦堪脚步一停,俊脸忽然现出几分嫌恶之色,却理都没理郑嫡,右手捂着鼻子转了个方向径自走远,仿佛刚才有人在他面前放了个屁把他熏走了似的。

二人无声的过了一招,却引得周围好几位大臣捂嘴窃笑。

郑嫡老脸挂不住了,顿时勃然大怒:“欺人太甚!”

正打算上前痛骂国朝奸佞以扬名,钟鼓司的钟声悠然敲响,百官上朝的时间到了。

大醉一夜的朱厚照走进金殿却神采熠熠,丝毫没有宿醉的模样,一双眸子透着生机勃勃的光采,黑亮的眼睛缓缓扫视群臣,在秦堪身上稍稍停顿,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群臣山呼万岁后,朱厚照忽然伸手止住正欲出班奏事的大臣,笑道:“众卿先不急奏事,有件事朕倒想问一下,昨日朕听闻司礼监刘瑾给父母修坟逾制,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内阁大学士焦芳出班沉声道:“陛下,此事京师已传遍,臣等皆有耳闻,为了不枉不纵,内阁已向河间知府下了条子询问,明后日或有消息传回…不过老臣倒觉得,刘公公不可能做出如此胆大包天的事,刘公公掌司礼监两年,朝中内外文武事皆打理得妥妥当当,处断朝事政务可圈可点,可见其对陛下的一片赤诚忠心,更何况刘公公是宫人,若说他给自己的父母无端修成了帝王规格,老臣却万万不信的…”

焦芳顿了顿,若有深意继续道:“…刘公公掌司礼监以来推陈出新,力除朝弊,得罪的小人必然不少,这恐怕是有人故意污蔑刘公公,以间他和陛下君臣之情,此事疑点甚多,求陛下明察。”

焦芳话音刚落,朝班里顿时有不少大臣重重一哼。

若说大明历代内阁里最被朝臣唾骂的,除了宪宗时期的“纸糊三阁老”以外,当属这位抱着阉人大腿升官位极人臣的焦芳了,平日他尚且适当跟刘瑾保持距离,今日却恬不知耻地为这权阉开脱辩解,如此恶心的嘴脸,简直是文官里的败类。

下面的大臣议论纷纷,朱厚照的脸上却飞快闪过一丝阴霾。

不论此事是真是假,原本已对刘瑾产生了一丝裂缝的他,此刻心头的裂缝仿佛被撕得更宽了。

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朱厚照心中只是猜疑,然而没有证据的猜疑…那也是猜疑,连朱厚照自己都察觉到,昔日对刘瑾的恩宠,如今正在慢慢消退淡化…

“既然河间府尚无消息回报,此事暂且搁着,待来日好好查一查吧。”朱厚照淡淡道:“众卿还有事奏么?”

“有事!”朝班中传来非常突兀的一道声音。

“臣,礼部给事中郑嫡,参山阴侯锦衣卫指挥使秦堪灭华昶满门在前,刺右副都御史张乾在后,两案已有如山铁证,求陛下当殿御审!”

PS:后面追兵甚急,随风和老虎两位基友对我的菊花虎视眈眈,拜求各位月票护菊,莫让他们得逞…

第四百九十三章金殿嘴仗 中

满殿哗然,议论声嗡嗡不绝于耳。

华昶和张乾两案京师早有参劾,这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今日郑嫡说两案已有“如山铁证”,若他所言属实,今日的朝会可就热闹了。

随着郑嫡这句掷地有声的“如山铁证”,许多大臣的呼吸忽然粗重起来,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

若真被郑嫡拿到了铁证,大臣们参劾秦堪可就不是无的放矢,东敲西打了,人命关天的大事若坐实了证据,今日岂不是扳倒秦堪的日子?

当然,郑嫡是如何拿到这所谓的“如山铁证”已不重要,一个小小的礼部给事中,既无侦缉权也无审讯权,若说他能靠自己的本事拿到证据,打死别人也不信,当今司礼监刘瑾权势滔天,半数朝臣已投其麾下充其羽翼,郑嫡跟刘瑾来往密切早已沦为阉党,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所谓证据,自然全是西厂提供的,刘瑾今日指使这位给事中出来打头阵,倒也小心。

郑嫡是哪一边的人不重要,证据是怎么来的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实证据,扮倒奸臣。

朝班中上百道目光一齐看向秦堪。

虽然诧异秦堪今日为何要上朝,但今日显然不是他的黄道吉日,或许今日便是这位正德朝与刘瑾并列的奸臣倒台的日子。

秦堪站在朝班里神情不变,平静无波,仿佛郑嫡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与他毫无关系,脸上看不出丝毫惊慌失措的样子。这副平静到欠揍的表情顿时又引来不少大臣的咬牙切齿。

朱厚照听到郑嫡说“如山铁证”立马便慌了,京师这些日子谣言沸沸扬扬,上次朝会还因为华昶灭门一案跟大臣们闹得颇不愉快,不论有没有证据,朱厚照都非常笃定这两件事绝对不是秦堪干的,相识这么久,若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哪还称得上什么朋友?

朱厚照惊慌的目光马上望向秦堪,却见秦堪那张静如平湖不泛丝毫涟漪的脸,朱厚照心中稍定。在他心里。秦堪一直是无所不能,任何危机都能迎刃而解,这一次想必秦堪也能应对的。

“奉天殿乃天下国事朝务中枢之地,用来审一桩莫名其妙的杀人案。郑嫡。你不觉得你太过分了吗?礼部尚书张升。金殿审案,于礼合乎?”

尽管情知秦堪可能有了应对的法子,朱厚照还是想把这件事压下去。

张升还没出班回答。却见秦堪两腿一迈走出朝班,微笑躬身道:“陛下,是非黑白,不辩不明,华昶和张乾两位大人的血案必须伸张,而臣所蒙受的冤屈也不能不洗刷,臣请陛下破例,今日便在这金殿上把两桩案子审个清楚明白,若郑大人果然能拿出如山铁证,证实是臣犯下的血案,臣愿引颈待戮,以命赔命,若事实证明臣并非真凶…”

秦堪顿了顿,满面笑意地看向郑嫡,眼中却暴射出两道如刀锋般锐利的寒光。

“若臣并非真凶,臣也不提什么要求,我大明律法森严,诬告者,其罪反坐之,相信陛下和殿内各位大人会为臣做主。”

众臣倒吸一口凉气。

今日朝会一开场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秦堪此言一出,要么郑嫡的证据能证明他确实是真凶,秦堪以命赔命,如若不然便是郑嫡诬告,大明律法确实有这么一条,“诬告者,其罪反坐之”,意思就是说,诬告别人什么罪名,那么这个罪名该承担的惩处便由诬告者全数承担,如果诬告别人做贼,诬告者便该被打四十大板,囚禁半年后充军,若诬告别人杀人…诬告者除了五花大绑上法场砍头外,大抵没有别的下场了。

秦堪甚少参加朝会,今日却语出惊人,不少大臣面面相觑,难怪京师坊间皆云此人是凶神托世,杀星下凡,此言果然不虚,这一开口便是要人命呀,好狠的年轻人!

郑嫡站在殿中脸色青红不定,他没料到秦堪居然有胆子主动要求当殿御审,而且一开口便将自己逼上了绝路,虽说他奉刘瑾之命拿出的证据十有八九能坐实秦堪杀人,可是他却根本不愿为了这件事把命赌上。

然而此时箭已在弦,覆水难收,话题本是他提起的,郑嫡再不情愿,当着皇上和满殿大臣的面怎能露怯?

“好,本官若诬告你,愿反坐其罪!”郑嫡咬牙道。

朱厚照听着秦堪平静却笃定的语气,心情愈发轻松,顿时开口道:“如此,今日朝会不议国事,先审了这两桩案子再说,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官员皆在此,是非黑白一审便知。”

郑嫡哼了哼,道:“陛下,华昶被灭门一案虽然秦堪做得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但百密难免有一疏,秦堪,你没想到那晚虽将华府满门尽皆屠戮,却还是漏掉了一个华府家仆吧?他那晚躲在府内水井里逃过了一劫,今日正候在承天门外,秦堪,可有胆量与他当殿对质?”

秦堪笑道:“好,对质就对质。”

朱厚照已笃定秦堪有法子应付,早已放下了满腹担心,见今日竟有当殿审案这么好玩的事,朱厚照的神情也渐渐兴奋起来。

“好,快带证人进殿。”

不多时,大汉将军带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上殿,年轻人穿着破旧的灰色短衫,相貌普通,神色紧张,缩头缩头又怯又惧地东张西望。

大汉将军将他带到殿中,年轻人也不敢看殿上朱厚照的模样,垂着头扑通跪倒殿中,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磕得非常实在,引来朝臣们一片轻笑。

“草…草民谢四,给皇帝大老爷磕头,给…给各位大人磕头。”

朱厚照皱眉瞧着谢四,心中不由又开始忐忑起来,瞧这家伙的样子土里土气又老实巴交,倒确实像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家仆,难道说他真掌握了什么证据?

殿内,郑嫡厉声朝谢四道:“谢四,今日当着我大明皇帝陛下和众多大臣的面,你说的每一个字必须是实话,否则必诛你九族!”

谢四浑身一颤,急忙频频磕着响头:“是是,小人一定实话实说,不敢半句虚言。”

“好,我且问你,你是何人?”

“小人是华昶府上前院杂役。”

“正德二年五月十四晚,你见到了什么?”

谢四浑身剧烈颤抖起来,脸色青红不定,许久之后,才低声道:“…那晚子时左右,华府忽然冲进来五十多个高手,首先将前院值守的护院,门房等下人杀光,随即在前院放了一把火,待火势烧起来后,华府内院被惊动,华大人与其家眷纷纷跑出来查看时,那群高手将他们围起来趁机发难,华家上下二十余口人全部被杀…”

郑嫡不经意般朝秦堪一瞟,接着沉声道:“你当时在哪里?在做什么?为何能逃得性命?”

“高手冲进前院时,小人正起夜小解,前院的茅房在西侧一个偏僻角落里,听到院中惨叫后,小人吓坏了,不敢往回走,于是在前院围墙根下的草丛里趴下,远远看着华府的护院,杂役,丫鬟们一个个死在那群高手的刀下,后来那些人杀光了华府上下,已沿着围墙边缘开始搜索漏网之鱼,小人急忙一路匍匐到一口老井边,攀着井绳躲入井中,这才逃得性命…”

郑嫡脸色愈发冷冽:“你当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小人看到那群大汉为首者在杀光了人后扯下了面上的黑巾,那人大概三十来岁年纪,黑须,长脸,左脸颊上有一道很长的刀疤,说话带着很浓的江南口音…”

这话令许多熟悉秦堪的大臣们吃了一惊,纷纷怪异地注视着秦堪。

三十来岁,黑须,长脸,脸上有疤,江南口音…这不正是秦侯爷身边的心腹亲信李二吗?

朝班里,严嵩的目光忽然变得焦虑起来。

他是秦堪这个圈子里的人,知道的事情比旁人多,华府满门被灭的那晚,李二恰好不在京中,他正奉了秦侯爷的命令给华昶下驾帖,也就是说,李二的嫌疑非常大,有心人随便一查便能发现端倪,既然李二有了嫌疑,秦侯爷的嫌疑岂不是更大?李二若未奉命,他敢杀华昶全家么?

郑嫡听着满殿嗡嗡议论声,嘴角微微一勾,随即喝道:“除了这人的相貌,你还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

“小人躲在井里时还听到那为首的汉子说‘速速清理干净,侯爷还在京师等咱们的消息’…”

殿内众臣静了一下,接着议论声愈发大了。

所有盯着秦堪的目光充满了幸灾乐祸或同情,虽说证人的一面之辞不可定他的罪,然而这谢四说得有板有眼,栩栩如生,而且还是在金殿之上说出来,殿内那么多一心求名的文官此刻已蠢蠢欲动,纵然是刘瑾诬陷,秦堪又如何翻盘?有了人证,西厂随便找几样物证很难吗?

若秦堪今日此时拿不出辩解的证据,恐怕今日真会栽在这朝堂金殿之上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金殿嘴仗 下

证人谢四的一番话,秦堪顿时陷入绝境之中,殿内气氛颇为怪异,不论真正义还是假正义,大臣们皆对秦堪怒目而视。

谢四说得太逼真了,再配上他那惊惶的语气,犹带余悸的表情,和一张老老实实的本分相貌,顿时取信了所有大臣。

就连龙椅上的朱厚照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若非他与秦堪相识太久,深知他的为人,朱厚照还真免不了怀疑这事儿真是秦堪干的。

殿中最得意的莫过于郑嫡,见满殿议论声嗡嗡不止,郑嫡转过身看着秦堪,眼中充满了讥诮。

“山阴侯好手笔,为好友唐寅的大好前程,不惜杀华昶一家灭口,欲推翻先帝当年早已定下的铁案,出手杀伐果断干净利落,不愧是心黑手辣之辈,今日在这金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敢问山阴侯还有何话可说?”

满殿寂静,所有人的目光投注在秦堪身上。

秦堪哂然一笑:“我确实有话说。”

郑嫡冷笑:“本官洗耳恭听。”

秦堪慢条斯理道:“我想说的是…这谢四所说的每个字都是放屁,谢四和郑嫡已犯了欺君和诬告之罪…”

满带笑意地盯着郑嫡,秦堪道:“郑嫡,今日你若不定成死罪,我跟你姓!”

“你!秦堪,你好狂妄!本官伸张人间冤屈,铲尽世间不平,罪从何来?”

秦堪没理他,转身却盯着这位所谓的华府家仆谢四,锐利的目光在他身上扫来扫去。谢四脸色一白,局促地垂头不语。

秦堪微笑着朝朱厚照拱拱手:“陛下,既然臣有嫌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臣是否可以向谢四问几个问题?”

朱厚照兴致勃勃道:“当然可以。”

秦堪盯着局促不安的谢四,笑道:“你叫谢四?”

“呃…是。”

“你说你是华府家仆,想必对华府的一切都很熟悉吧?”

“是。”

秦堪问了关于华府的几个问题,谢四张口便答。显然确实对华府很熟悉。

李东阳,严嵩等人的心越来越沉。

秦堪神情不变,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锦衣卫也在侦缉华昶灭门一案,这些日子也算对华府了解颇深,谢四,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与我锦衣卫了解到的事实对比一下,看你有没有说谎。”

“这位大人尽管问。”谢四显然信心很足。

“华昶一家共计多少人?”

“二十四人。”谢四不假思索道。

“华家祠堂里供着多少面牌位?”

“三十八面。”

“华昶有几房妻妾?”

“正妻一人。妾三人。”

“最小的妾室大腿上有块暗红色胎记。是左腿还是右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