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哈哈一笑,自负地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平王东迁以后,天下你杀我,我打你,小国被大国并吞,大国又内部分裂,这乱世已经四五百年。天下苍生,苦于征战,每日出门不知能不能活着还家,只为了活命挣扎。人心厌战,这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只是不晓得,到底是哪一国能够一统啊!”

赵胜奉承道:“胜者生存,败者灭亡。有父王这样的盖世英雄在,赵国必是最后的胜利者。”

赵雍哈哈大笑,笑声中却透着极大的自信。

第二十一章 入咸阳

一路行来,眼见快到秦国边城。

这一夜,嬴稷坐在芈月的怀中,芈月指点着地图与他解说:“再过两天,我们就能到崤山了。过了崤山,就是函谷关,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嬴稷好奇地问:“母亲,崤山是什么地方?”

芈月轻叹一声,说道:“崤山——是秦人的伤心地。秦国到穆公手中,才开始参与天下称霸,只可惜在这崤山一战,断送大秦百年东进之路。秦人伐晋,在崤山受到晋国伏击,全军覆没。整个崤山当时密密麻麻,尽是白骨露野,无人收拾。秦人经此一战后,经历百年,才恢复元气。”

嬴稷听着秦人往事,想象秦人当年的失败与痛苦,不禁同仇敌忾,眼泪流下,恨恨地问:“母亲,那晋国人呢?”

芈月轻抚着嬴稷的头,问道:“子稷想怎么样?”

嬴稷握拳道:“我也要让晋国人尝尝这满山白骨露于野的滋味!”

芈月笑了笑,道:“傻孩子,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晋国也灭亡一百多年了。”

嬴稷睁大了眼睛问道:“是谁灭了晋国,是我们秦国吗?”

芈月摇头道:“不是,是晋国自己灭了晋国。”

嬴稷傻了眼:“为什么?”

芈月手抚地图,缓缓道来:“因为晋国的国君为了开疆拓土,把权力交给了手下的重臣,后来晋国又出了一些昏庸的国君,控制不了局面。于是,权臣们的势力越来越大,渐渐地架空了晋国的国君,赵、魏、韩三家权臣,就把晋国给瓜分掉了。”

嬴稷本来满腔的雄图大志,听到此言却泄了气,沉默片刻,他忽然又抬起头来,眼睛闪闪发光:“这就像是母亲说的周天子一样,是吗?周天子把权力分给了诸侯,于是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架空了周天子,结果现在周天子连个小国的国君也不如。”

芈月笑了笑,抚着他的脑袋说:“子稷真聪明。那么,子稷如果做了国君,会怎么办?”

嬴稷握拳道:“不把权力分给臣下。”

芈月又问他:“那么,如果有外敌来袭呢,子稷要自己上阵吗?秦国的土地很大,每一处的收成子稷都要自己去收吗?”

嬴稷愣住了,他的眼珠子转啊转,却一时说不出话来,转头看着芈月,脸上已经尽是羞愧之色,低声忸怩道:“母亲…”

芈月却抚着他的头欣慰地道:“子稷,你还小,这个年纪能够想到这些,已经是不容易了。”转而又道:“《周礼》你都已经学完了吗?”

嬴稷点点头。

芈月打开箱子,取出最上面的一卷竹简递给嬴稷:“那么,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商君书》,要跟《周礼》对比,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改变。”

嬴稷双手郑重地接过书,应道:“是,母亲。”

芈月又慢慢道:“我们这一路行来,都是随着燕国兵马行动,是不是?”

嬴稷道:“是。”

芈月问:“你有没有留心,燕国兵马如何行事?而今日赵国兵马加入,与燕国兵马有何区别?”

嬴稷皱起眉头思索着:“嗯,燕国兵马,是马车还有徒从。而赵国兵马,是胡服的骑兵。”

芈月问:“那么你想想,若是两国兵马数量相同,燕赵两国打起仗来,哪一方会胜?”

嬴稷皱起眉头,苦苦思索。

芈月微笑:“这不是看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你要天天看,慢慢就会看出来了。”

嬴稷看着母亲,点点头。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朝行暮宿,不管是在马车中,还是在营帐里,芈月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或现场指点,或旁征博引,把关于列国征伐历史和政治的心得告诉嬴稷。

这一路行来,她心中隐隐有着很大的不安,她预感到一旦入了秦国,进了咸阳,他们母子面临着的,将是最残酷的搏杀,前途路,将成败难料,生死未卜。

函谷关外,各国兵马的营帐已经驻扎得密密麻麻。

当芈月的车队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立刻就有了回应。自“魏”字旗下的营帐和“楚”字旗下的营帐各出来一队人马,迎了上去。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是个英俊青年,他飞驰到赵胜的面前,跳下马便抱着赵胜哈哈大笑道:“姊夫,你也来了。我说呢,这般热闹事,赵国岂有不来之理。”赵胜之妻,正是魏无忌的亲姐姐。

赵胜笑着捶了魏无忌一拳,道:“你来了我还能不来吗?”

魏无忌身后,楚国使臣靳尚呵呵笑着行礼道:“楚臣靳尚,见过平原君。”

此时马车已经停下,由赵胜和乐毅与诸国使臣交流,当下赵胜便介绍道:“这位是燕国上将乐毅。我们是护送公子稷回秦,还望几位让开一条道路,如何?”

靳尚这些年仕途得意,甚是养尊处优,人也变胖了,看上去倒是显得和气几分,当下只拱手慢腾腾地道:“让路,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公子稷之母芈夫人,也是我楚国的公主,我这为臣的,也应该前去拜见一二。”

赵胜意外地挑挑眉:“哦?”

靳尚又看了看魏无忌,苦笑道:“其余的事嘛,信陵君、平原君,你们郎舅至亲,自然是最好说话了,如何?”

乐毅上前一步问道:“那我燕国呢?”

靳尚拱手笑道:“自然是一体对待,一体对待啊,哈哈…”

当下这些列国在函谷关外的主事之人,便入了魏国营帐,共商如何趁秦国内乱之际,瓜分利益之事去了。

芈月等人便先安营扎寨,静候列强的商议结果。

直到月上中天,诸国真正的统帅或者名义上的统帅,才三三两两地从魏国大帐出来,各自归营。

赵胜离了魏营,又钻入赵雍的营帐请示商议之后,才到芈月营帐外求见。

芈月亦在焦急地等候信息,闻听赵胜到来,忙请了他进来。

两人落座,便见赵胜一脸无奈。芈月心头一紧,就先开口问道:“平原君,今日列国商议,可有什么消息?”

赵胜轻叹一声,道:“夫人可知,为何列国兵马都在函谷关外?”

芈月急问:“函谷关内怎么样了?”

赵胜摇头道:“很不妙。”

芈月一惊:“怎么?”

赵胜道:“我们原接到消息,说是惠文后与王后争立自己的儿子,而诸公子不服。但既然秦惠文王有遗诏给公子稷,那么我们燕赵两国,拥立公子稷继位,应该不是难事。可是如今秦国已经内乱了,不但惠文后和王后打成一团,甚至全国上下,各郡县封地,都在自相残杀。”

芈月惊得站起:“怎会如此?”当日庸芮言道,芈姝与魏颐不和,芈姝有嫡子壮,而魏颐已经怀孕,两人相争不下。但这毕竟是后宫两个女人的小私心,且也只是内部矛盾,有樗里疾在,当可平息,如何竟会引动诸公子之乱?

赵胜叹道:“事情还是从原来封为蜀侯的公子恽开始。因为诸公子在咸阳争位,而公子恽自恃握着巴蜀之地,与惠文后大闹,结果却被惠文后诬其下毒毒害大王,将其夫妻二人赐死。”

芈月脸色铁青,从齿缝里迸出四个字:“愚蠢之至。”樊长使的长子恽因为体弱多病,所以留在咸阳,自卫良人之子公子通死后,诸人视巴蜀为畏途,樊长使失宠多年,因此也护不住其子,被封到了蜀国去。不料公子恽竟是不曾死于巴蜀,倒死在惠后芈姝的手中。

赵胜叹息道:“不错,诸公子齐聚咸阳,这时候只宜安抚,杀鸡儆猴之举岂能奏效呢。结果这一举动令得诸公子人人自危,一夜之间纷纷逃离咸阳,回到各自的封地,拉拢臣下招兵买马,各拥郡县,与咸阳的王军展开厮杀,而咸阳军中,又分成拥护公子壮一派,和拥护魏王后一派…”

芈月皱眉问道:“那樗里疾呢,难道压不住局面不成?”

赵胜冷笑:“秦王一死,这边王后便要借秦王之‘遗诏’,封公子华为上将军,那边惠文后亦借着秦王‘遗诏’,封公子壮为大庶长…”

芈月脸色一变,不禁又骂道:“愚蠢!”大庶长位高爵尊,形同国相,芈姝封公子壮为大庶长,那是不待群臣公议,就先要将权力抢到手,可那摆明是要视樗里疾为无物了。怪不得庸芮说,樗里疾已经气病在床了。

赵胜又道:“更有甚者…”

芈月颤声问道:“怎么?”

赵胜道:“巴蜀之地,因蜀侯恽被赐死,于是蜀中又起叛乱。而义渠那边所占十四县,也一起叛乱。”

芈月跌坐在地,在案几上撑着头,哑着声音问赵胜道:“平原君,这么说,秦国已经…”巴蜀已失,义渠再乱,新君未立,诸公子各拥郡县,内忧外患,四分五裂。

果然赵胜亦道:“内有叛乱,外有诸侯虎视,依在下看来,秦国已经完了。诸侯兵马在函谷关外不进去,恰是为了坐山观虎斗,不愿意浪费自己的兵马,坐视秦国内部自相残杀,到最后一刻再进去瓜分秦国,岂不是好?”

芈月颤声问:“赵国也与他们商议好了如何瓜分秦国,是吗?”

赵胜无奈拱手道:“赵国拥夫人回秦,是为了赵国利益。而此时若有对赵国更大的利益所在,我们亦不得不改变计划。赵国儿郎亦是血肉之躯,若是能够少死些自家儿郎,何乐而不为呢?如今列国兵马,都列兵于函谷关外,赵国如何能与列强相悖?”

芈月的手紧紧按在膝上,此刻她只想一跃而起怒斥这些趁火打劫的强盗,但却不能发作,尤其面前还是她唯一能争取的力量,她更要冷静。当下平息了一下心神,缓缓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列国当真入了咸阳,秦人最是不屈,反而会联手共抵外侮,只怕列国的算计,未必成功。”

赵胜手一摊,无奈道:“我们也没打算完全把秦国给抹掉,秦国这么大,岂能朝夕灭亡?顶多只是列国瓜分大部分的国土,再各扶植一位公子,让秦国分裂成若干小国,继续内战而已。像巴国、苴国,都可以支持他们重新复国,再比如支持义渠等边境上的狄戎部族立国,甚至像庸公子这样原来的小国被秦国所灭成了封臣的,还可以恢复故国,甚至还可以请西周公回咸阳重建周室旧宗庙…”

芈月听得心胆俱裂,颤声道:“你们…你们好狠的心,这是要对秦国蚕食鲸吞,赶尽杀绝了。”

赵胜却苦笑道:“芈夫人,您别这样看我,我同您一样,也是今天刚到函谷关外,哪能有这么多思量?这是他们几个先到的国家商议的计策,我也不过是听了一耳朵,拣几条过来转告于您罢了。”

芈月看着赵胜,缓缓地道:“既然你们已经决定,你再同我说,又是何意?”

赵胜同情地看着她,摇头道:“依在下之见,芈夫人,您与公子稷此刻已经没有进函谷关的必要了。此事既由赵国而起,我等当负责到底。您若要回燕国去,我便派人护送你们回去。您若不肯走,就留在我军营之中,等函谷关内打得告一段落,估计列国会各扶植一个公子给一座城池。魏国已经带了当初在大梁做人质的公子繇,楚国当是支持惠文后所生的公子壮,若是您愿意留下,我赵国也当为您争取一座城池,如何?”

芈月却问道:“魏国为何要支持魏媵人所生的公子繇呢?他生母身份低微,本身也不甚出色,所以才会被先王当成人质送出去。魏王后乃是魏国嫡出公主,她已经有身孕了,她生的儿子是秦王嫡子,魏王的外孙;再不济魏夫人所生的公子华,也是魏国的外甥啊!”

赵胜一摊手,笑道:“夫人,难道您还不明白吗?就因为他们的生母血统高贵,所以容易成为秦国旧臣拥护的对象。公子繇在魏国多年,已经很听话了,若是换了公子华,他年富力强,岂不是个大麻烦!”

芈月又道:“惠文后虽教子无方,秦王荡举鼎而死,公子壮嬉游无度不得人心,但毕竟也是先王嫡子。既有楚人拥护,恐怕嬴面较大吧。”

赵胜叹道:“是啊,楚人当真愚昧。楚王和他的母亲一味护短,根本不是站在国家角度去考虑,却不知便当真支持惠文后母子上位,也对楚国没有多少好处。可若当真再出点什么事,他们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芈月轻击几案,看着地图,沉吟良久,忽然问赵胜:“我若是两样都不接受,而要现在入函谷关呢?”

赵胜大吃一惊:“芈夫人,我既是赵国公子,就必须站在赵国角度去考虑。赵国一个国家是不能和其他国家作对的,所以赵国军队也会跟其他国家军队一样,列阵于函谷关外。您若现在入函谷关,只怕无人护送,纯属寻死啊!”

芈月轻叹一声:“平原君,想来你也知道,我原本是楚人。”

赵胜点头:“是。”

芈月道:“可楚国已经无我容身之地了。但我的夫婿是秦人、儿子是秦人,在情在理,我都不能眼看着秦国四分五裂,被瓜分,被毁灭。我只想入函谷关去,尽我最后一分力量。”

赵胜轻叹一声:“夫人,您此番入秦,只有死路一条。”

芈月却道:“天底下的生路,都是从死路闯过去的。”

赵胜站起来,长揖一礼:“夫人的心胸,赵胜不胜佩服,我与谋臣们商议一下,明日再答复夫人如何?夫人也不必现在就决定,这一夜的时间,还请夫人再好好想想,若是改变主意,明日再说也不迟。”说着,他走了出去,急急去寻赵雍商议对策。

过了一会儿,薜荔带着嬴稷掀帘进来。嬴稷见芈月一脸沉思之色,心中一惊,这样的神情,他在燕国时见到过,只有芈月在下重大决策的时候才会这样。

莫名地,他从母亲的神情中感觉到一丝恐惧,为了掩饰这种恐惧,他扑到芈月的怀中撒娇道:“母亲,你怎么了?”

芈月看着儿子,轻轻地问:“子稷,明天你要随母亲进函谷关了,你怕不怕?”

嬴稷抬头看着母亲,眼中满是信任和依赖,大声道:“母亲不怕,儿子也不怕。”

芈月遥望前方:“前面或者是刀山,或者是火海。退后一步,一辈子寄人篱下地活着;往前一步,或可能粉身碎骨,也可能闯出一片天来。”

嬴稷伸出双手搂着母亲的脖子,叫道:“不管前面是什么,只要母亲去哪儿,我便也去哪儿!”

芈月低头看着儿子一笑:“是,我们母子不会失败的。”

次日,芈月便由赵胜和乐毅陪同,一一拜会列国使臣,陈说缘由。列强虽然不解她孤身送死的原因,但也佩服她的胆气,便商议燕赵两国兵马留在函谷关外,芈月母子在少量兵马护送下,进入函谷关。

自函谷关一路而行,很快便进入咸阳。

一路行来,战乱不止,芈月越走,越是心惊。昔年她曾经与秦惠文王所到之处,举目可见农夫忙于耕作,市集秩序井然,军队纪律严明,百姓往来熙熙攘攘。可如今举目所见,却是无数村寨架起栅栏挖起壕沟,以邻为壑,戒防甚严,田野中没有农夫,市集上不见人烟,路边荒野,到处可见的只有血迹、残肢和断刃,处处昏鸦号叫,野狼出没。

她忽然想到自己离开楚国的那一天,她看到曾经属于楚威王的国家,在如今的楚王槐统治之下,边境不宁,百姓苦于战乱抛荒逃难,田野无人耕种,到处荒芜。

或许在踏进函谷关的那一刻,她曾经是有过犹豫的,甚至产生过后悔,可是当她进入秦境之后,越往里走,看到的场景越触目惊心,心中的决断却越是坚定。

她父亲的国家,曾经繁华但却落在一个昏庸之君的手中被糟蹋,她如今无可奈何。但她丈夫、她儿子的国家,亦曾经繁华,如今却被糟蹋成这样,她既然有机会可以去拯救,如何还能置身事外!

一刹那间,她觉得肩上沉甸甸要背负起的不只是她和嬴稷的国家,更是他的父亲、她的夫婿,甚至是曾经为大秦付出过的历代先君和无双策士们的国家。

“张子,我现在或可明白你当日的意思了…”忽然间,芈月心头浮上了当年张仪对她说过的一句句期望和鼓励之语。这个世间最聪明的人,他的眼睛真可以看破将来吗?当日她不过是个小小媵女,他何以肯定,她将来会承担起大国之命运来?

此时诸公子正在争抢地盘,主要就是为了抵御咸阳城中王军势力,知晓嬴稷母子归来,见她有燕赵两国兵士护送,虽然人数不多,却也是一种象征,且嬴稷舅父魏冉在西北坐拥大军,也是一支要拉拢的力量,所以都不想无谓地多树敌人。所以一路上诸公子互相攻击虽烈,但即便不明嬴稷底细,也纷纷派出使者表达拉拢联合之意。芈月一一周旋,却并不承诺什么。

马车辘辘,进入咸阳城中。

眼前依旧是咸阳大街,但昔日的热闹已经荡然无存,家家掩门闭户,整个街市上没有商铺开门,却时不时地见到地上的黑色血迹,街市的坊口,高高吊着一具尸体。

芈月掀开帘子,看着这街市如同鬼域,不禁轻叹道:“离开咸阳不过几年,却恍若隔世。想当初,这条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如今却如同废墟一般。当年先王外拒强敌,内修国政,而如今却是街市横尸,血流沃野,商君之法荡然无存矣。”

庸芮也不禁轻叹,道:“商君之法,规定若是私斗者,各以轻重论刑罚。盖因私斗者,非个人意气之争,乃是各封主指使手下兵马,为争田地、水源、财富而斗。国家若内斗成风,不亡亦亡。如今,这咸阳大街上的一切,便足以说明了。唉!”

芈月道:“我记得当日与你在上庸城中初见面,你说,秦人不喜欢商君之法,因为恨其太过严苛。”

庸芮沉重地道:“再严苛的法度,亦好过全无法度。世间若无法度,则杀人盈野,衣食不保,没有安全之所了。所以…”他转头看着芈月,目光炯炯,“若有人能于此时止杀戮,重兴商君之法,必得秦人拥戴!”

芈月停下马车,走了下去,四顾而望,问道:“现在城中一片死寂,那原来城中的人,到哪里去了?”

庸芮道:“如今王后占冀阙,惠文后占萯阳宫,各纵兵马,原来城中的人,都逃到城外去了。”

芈月听得此言,眉头一挑:“还称王后吗?看来王荡还没有定谥号?”

庸芮苦笑着摇摇头:“都杀红了眼了,谁还管得上这个?”又对芈月道:“如今我们还是先去见樗里子吧,然后再去取遗诏。”

两人正说着,只听得一阵马蹄声喊杀声传来。

芈月抬头看了看前面,嘴角浮现一丝讽刺的笑容:“看来,我们暂时无法与樗里子会面了,因为我们的故人等不及要来接我们了!”

只见前面出现一队人马,向着芈月等冲来,一看便知属于王军之列。此时芈月身边尚有燕赵两国少量士兵以及庸氏家族的私兵,便上前挡住了这些人。

正是且战且退的时候,从两边的小巷中又窜出一些人马来,混战中,芈月、嬴稷、庸芮等因均被自己身边的士兵护卫着与人搏杀,不知不觉便隔离开来了。

此时正是厮杀激烈的时候,芈月虽然心中焦急,三方也是极力企图靠拢,但终究还是太过混乱,反而越分越开。

就在此时,不知何处又杀出一队人马,竟将芈月与庸芮、嬴稷等人的交战圈给隔断了。

那拨人马为首之人却道:“芈夫人,我等奉命特来相救,请与我等冲杀出去。”

此时芈月身边的护卫已经越来越少,虽然不愿,无奈对方人马太多,截断交战圈之后,只留少量兵马拖住众人,其余之人便裹挟着芈月和身边近卫,不由分说地向另一处撤去。

待到庸芮冲杀出来之后,却发现芈月和嬴稷均已不见。而先后出现的两股交战势力,也都已经撤退,现场只余伤亡护军,残尸遍地。

芈月与身边护卫被那股人马裹挟而去,直至一道冀阙之前,长长的甬道正中有一排宫人,一乘小轿。见了芈月到来,为首的宫女上前行礼,道:“我家主人有请芈八子上轿。”

芈月看了看身边的护卫,道:“就我一人?”

那宫女笑道:“芈八子但请放心,这些人,我们会有所安排的。”

芈月冷笑一声,掀开轿帘上轿,轿子转而行向冀阙,宫门开了,一行人走进去,宫门又关了。

此时,那队人马的为首之人一声冷笑,手一挥,芈月仅余的护卫便被一阵乱箭,当场射杀。

芈月坐在轿中,虽然隔了一道宫墙屏蔽了声音,但她多少也能够猜得到那些护卫的下场,心中一声叹息,默念祷文。归秦路,必多血腥,这一路行来,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倒下,甚至下一个倒下的,也许就是自己。

大争之世,是最残酷的。

宫女带引着小轿,走在空落落的宫巷中。

小轿停在椒房殿前,宫女打起帘子道:“芈八子,请。”

芈月走下小轿,她脚上的鞋子上仍沾有咸阳大街厮杀时的鲜血,步步行来,在干净的地面上,在轿子里,都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血迹。

她抬头看着熟悉的宫门,一时竟有刹那的恍惚。

芈月定了定神,在阶前脱鞋,她的袜子上也沾了血迹,那服侍她脱鞋的婢女看着她的袜子,不免犹豫了一下。芈月笑了笑,干脆连袜子也一并脱了,赤着脚走进殿中。

她走进椒房殿,看到端坐在上首的便是如今的王后魏颐。

魏颐对芈月点头道:“芈八子,好久不见了。”

芈月见魏颐身着素服,小腹微微隆起,依着时间算来,果然似是怀孕六七个月的样子。她行了一礼道:“见过王后。”

魏颐点头道:“免礼,赐座。”她虽然怀着孕,但看上去却没有多少孕妇正常发胖的样子,反而比平时还更瘦削一些,显得肚子更加突兀。她虽然贵为王后,甚至可能怀着未来的秦王,但她的脸色似是极差,连厚厚的粉也掩不住憔悴之色。

芈月却不近前,只远远地坐在下首,道:“不知王后接我来,却是何事?”

魏颐苦笑一声,忽然落下泪来,拿绢帕拭了拭泪,道:“先王宾天,百草凋零。未亡人苦撑大局,实是左支右绌。若不是舍不下这腹中的孩子,我早随先王去了。”她说着声音便哽咽起来,再也说不下去了,只低头拭泪不止。

旁边的侍女见状,也陪着一齐落泪。

芈月却不为所动,只道:“我初回咸阳,发现人事全非,实是不胜惶恐。幸有王后接我进宫,不知有什么可以效劳,还请王后吩咐。”

魏颐挥了挥手,两边侍立的宫女退得只剩两个贴身侍女。

魏颐目光炯炯地盯住芈月,道:“听说你一来,我那母后…”提到芈姝,魏颐就不禁一声冷笑,声音也变得尖厉刺耳,充满讽刺之意,“可就寝食不安,非得派出兵马,要把你母子半路截杀。幸而我早有准备,派人把你救下。”

芈月淡淡道:“多谢王后相救。”

魏颐看着芈月,逼问道:“我听说母后如此紧张,乃是因为先惠文王曾给芈八子留下一封遗诏,不知这遗诏现在何处?”

芈月一脸平静地反问:“遗诏?什么遗诏?王后是从何处听来?可知这遗诏是什么内容吗?”

魏颐观察着芈月的脸色,试探道:“我也是从母后那里听来的,听说当年母后为了追查这遗诏,还毒杀了先惠文王的宦者令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