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宪和董家大小姐不由都望向七姑。

第843章 一起

七姑脸色微红,眉宇间却带着几分倔强,好像就算是姜宪不喜欢听她也要说似的,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和您说过,因这几年不仅战事频繁,而且各地的水患旱涝什么的也很频繁,好多人无家可归。特别是那些死了男人的妇孺,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只好卖儿卖女的,您与其指望着善堂的那些人,还不如自己办个像善堂那样的地方,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妇孺和孩童,给块地她们住,再找点事给她们做,让她们自给自足,先暂时活下来,度过一时的难关,然后能归家的归家,不能归家的就住下来,还可以帮着您管事,就是那些小孩子,也可以帮着穿针引线晒个棉花什么的,不白吃饭,也不用花多少银子,却能救好多的人…”

姜宪又和董家大小姐互看了一眼。

她们都知道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可同时也是件很危险的事。一个安置不好,就有可能被人视作沽名钓誉之辈,与其到时候被人非议,费力不落好,还不如不做。

七姑也想到了,她求姜宪:“郡主,只要您同意,我私下里联系朋友,让他们出面来办这件事,我只从中帮个忙而已。”

开善堂,也是需要官府同意的,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

姜宪想到京城被破后她进京看到的万户挂白的场景,心中到底不忍,沉吟道:“这件事你容我好好想一想。”

能得她这样一句话,七姑已经很满足了。

她不需要姜宪伸手帮忙,怕事情万一没办好带累姜宪和李谦的名声。她只需要姜宪帮着打个招呼,可以让她以朋友的名义把善堂办起来。

晚上李谦回到家里,姜宪不由和他商量这件事。

李谦倒不像姜宪想的这么多,他刚刚洗漱了一番,身上还残留着香胰子的味道。

“你是怎么想的?”他坐在了姜宪歇息的罗汉床边,俯身亲了亲她的面颊,笑道,“你要是觉得这是件好事,就去做好了。大不了出了事我来给你善后。你要是觉得没有必要,就直接回了七姑。她若是执意要做这件事,我们就给她写放身书,送些银两给她就行了。别为这些小事心里不舒服。”

姜宪笑着点头,依在了他的肩头,低声道:“我觉得是好事。就怕到时候牵连到你身上来…”

她话还没有说完,李谦就笑了起来,道:“我是债多不愁。像我们现在这样,我就是想撇清,估计也不太可能吧?”

姜宪想想,扑哧地笑了起来。

李谦道:“那你明天去问问管事,看看我们家还有没有适合开善堂的地方?然后让七姑去办这件事。”

姜宪点头。

李谦亲了亲她的肚子,横抱着她上了床。

过了几天,董家大小姐来找她,道:“听说您在找宅子,准备办善堂?”

姜宪的陪嫁多在京城和江南,李谦的钱则是全用在军需上了,在西安并没有置办什么产业。现在要开善堂,只能临时找合适的地方买下来了。

姜宪请她坐下,自己则慢慢地抬脚,想把腿搁到前面的锦凳上去。

董家大小姐忙上前扶着帮她把脚搁了上去,这才发现姜宪的腿有些浮肿。她不由道:“您这腿…常大夫怎么说?”

今年夏天的时候,董家老太太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的,只能躺着,董重锦担心得不得了。姜宪知道了,就让常大夫去给董老太太瞧了瞧,结果常大夫一碗红糖水就把老太太给治好了。从此董家对常大夫敬若神医。

“看了!”姜宪无奈地道,“说怀孕就是这样的!”

“这也太辛苦了!”董家大小姐忍不住道。

姜宪道:“都说生了就好了。也只能等着了。”然后说起了善堂的事,“原本准备在偏远点的地方买个大点的宅子,既能住人,也能囤货,可找了几个地方都不合适。只能想办法买块地了。这两天阿吉正在办这件事呢!”

“您就别操心了。”董家大小姐道,“我回去之后,也跟家里的人说了说。家里的人也说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只是董家不方便出面主持大局。这两天听说您在打听宅子,我就猜您是准备帮七姑一把了。我们家也没别的,就给您出个宅子好了。就当是我们捐给善堂的,也算是给我们董家积积德。”

姜宪想了想,笑道:“那就算上你们家一份好了。”

七姑是她的人,就算她什么也不帮,只要七姑在众人面前露了面,就会有一堆人蜂拥而上地捐钱捐物,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七姑出面,大家一起来办这件事。

董家反正是打定了主意跟着姜宪走的,姜宪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

董家把他们家位于长安县附近的一个山庄捐了出来。

那个山庄不仅有个三间五进的大宅子,还有个山头。董家大小姐跟姜宪说这件事的时候道:“若是地方不够住,只管往后扩建。后山的土不够好,但是种些杂树当柴火却没问题,还可以种些菜,养些鸡,养两头猪,足够日常的嚼用了。”

姜宪觉得董家考虑得很周到,她一时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宅子了,当即就问这山庄多少钱,并道:“既是大家的善举,到时候也不能让大家只捐钱物却不知道这钱和物都用到哪里去了,还容易让管事的生出贪念来。我看就由你们家派个帐房,然后再看看从谁家找个先生来管帐,以后大家捐的东西都折成银钱入帐,都要记得清清楚楚的,不能稀里糊涂,本意是帮助别人却把自己的家业给折进去了。”

董家大小姐忙称不用。姜宪却很坚持。最后事情还是依了姜宪的意思。

后来姜宪才知道,原来这山庄是董家老太太的陪嫁,值二千多两银子。

姜宪很是感激老太太,给了老太太和董家不少补偿,这都是后话了。

等到董家大小姐走后,姜宪把七姑叫了过来,把董家的善举告诉了她,还道:“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也愿意接手。既然如此,多的话我就不说了。这件事只准办好了,不准办砸了。以后我也不会多管,有事你自己寻思着办。不可扯着我和王爷的旗号在外面行走。你可做得到?”

“做得到,做得到!”七姑应着,眼眶都湿润了。

她还很郑重地给姜宪磕了三个头,道:“我替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向郡主道谢了。”

第844章 发作

姜宪叹气,让人扶她起来,给了她三千两银子,告诫她道:“你要始终不忘初心才好。”

七姑连声保证。

姜宪就让阿吉帮着七姑准备善堂的事。

夏夫人、林夫人等人听说了,果然都要捐款捐物。

姜宪就让她们去找七姑,说这件事由七姑负责,她也只是和大家一样凑个兴。

可这些人并不相信,个个含笑应“是”,顺着她的话题往下说,却依旧是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好象姜宪要用这个做借口大捞一笔一样。而且那些听到风声的人越来越多,她们收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七姑这才真正明白姜宪在顾忌什么。

她很是悔恨,战战兢兢地找到姜宪,道:“我们这个时候收手,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姜宪笑道,“我都不害怕,你害怕什么!”

一句话又说得七姑鼓起了勇气。

话虽如此,姜宪却不能真的丢下了不管。想到前世江南有人上奏折为一个节妇请表,其中提到这位节妇的功劳,就是办了一家小小的善堂,为二十几位孤寡的妇人养老送终,她对这位节妇是怎样管理善堂的还有些印象,不免拉着董家大小姐和七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告诉她们。

李冬至听说了善堂的事,跑过来要帮忙。却被姜宪制止了。她道:“谣言虽然止于智者,可并非每个人都是智者。善堂里三教九流,复杂的很,你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去那里帮忙不太合适。你若是有心,不如力所能及地捐点银子。等你以后出了阁,经历的事再多一些了,有机会再去行善也不迟。”

李冬至面红耳赤,赧然地应“是”。

董家大小姐忙给李冬至台阶下,道:“我家二妹也想去。我也觉得不妥当。但她性子烈,说通了我祖母。我没有办法,想着能不能让她们帮着记个账。我今天过来,就是想和郡主商量这件事。”

“记帐可以。”姜宪想也没想地道,“却不能去善堂。至少现在不能去。七姑和香儿、坠儿都是有武技傍身的,可她们却全是些小姑娘,周遭的人又都知道她们是什么身份,要是被个地痞闲帮的冲撞个轿子什么的,到时候怎么办?”

董家大小姐和李冬至都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她们毕竟年轻,没有想到过这一茬。

姜宪却是在宫里看多了这种事。

李冬至忙拉了姜宪的衣袖,眼眶含泪地道:“嫂嫂,我错了。我以后什么事都听您的。”

姜宪刚听了董家大小姐的话,知道她多半是看着董家的小姐准备去善堂帮忙,她也想去。

“你知道轻重就好!”姜宪爱怜地措了摸李冬至的头,语气也缓和了许多,道,“你知道我是为你好就好!”

“我知道!我知道!”李冬至连连点头。

董家大小姐则匆匆告别了姜宪回了董家。

她是怎么和董家的女眷说的姜宪不知道,但董家大小姐再也没有提记账的事不说,董家的几位太太也只是捐了些钱物,并没有出现在善堂。

姜宪安下心来,每天听七姑说着善堂的进度,西安却下起了连绵细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何大舅太太叹气,道:“可苦了七姑她们,说那边正在修路?”

姜宪靠在临窗的大迎枕上,正懒洋洋地吃着梨子,闻言朝着小丫鬟伸了伸手,小丫鬟立刻递了条湿帕子过去。她一面擦着手,一面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七姑是个成大事的人。这两天下雨,她就指使人粉墙,而且还是那些被她收留的妇人和孩子。我听香儿说,大家都很感激七姑,做起事来也都很卖力。不过几天的功夫,墙就都粉好了。身体好一些的人,已经开始冒着雨整理庄稼了。”

之前她们担心所留非人,如今看来,七姑还是有点眼光的。

何大舅太太笑道:“毕竟还是好人多!”

姜宪觉得自己前世在宫里呆的时候长了,看人不免先从坏处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