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让她失去了心智。

钱亦绣叹着气摇摇头,对霍淑琴说道,“太子还给了你两次生孩子的机会,他真是看错人了。现在,我们倒要感激鲁道姑和背后害你的人了,若你真生了皇长孙,不知道东宫还要有什么麻烦。”又对霍大奶奶说道,“霍良媛的话你都听到了吧?哪一句话被有心人利用了,你们霍家都要倒大霉。你应该把她的话原封不动地跟霍将军说说,否则,你们霍家离抄家灭门就不远了。”

霍淑媛听了这话,气得一下子冲到钱亦绣面前,厉声说道,“你这个贱人,就是你跟太子妃、黄灵儿抱成一团,一起害我,你也想让太子妃先生儿子。我知道,太子最听你的话,你没少在太子面前说我的坏话。否则,太子怎么不去惩戒恶人,却禁了我的足,也不再去宠幸我。你还是我们霍家的姻亲,你为什么就那么看不得我过得好?”

霍大奶奶赶紧过来把霍淑琴拉住,劝道,“良媛快别动怒,走,你不喜欢在这里,咱们出去。”

另一个婆子也过来,一起把崔淑琴拉走了。

潘月道,“我觉得她不光是糊涂,而是得了失心疯。”

钱亦绣也是这么觉得。她太想先生儿子,还有了先生儿子的机会,儿子却被自己折腾死了。但是,她拒绝承认是自己喝了鲁道姑的“换子”符水把孩子折腾死了,却把罪名安在黄灵儿身上,恨所有人不帮她。

一定要找机会跟朱肃锦说说,这个人不能留在东宫,或者说,不能再让她随意出来惹事。

她把自己的意思跟潘月说了,潘月点头说道,“是,我也这么想。人一旦失去心智,太可怕了。”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做一些事

吃了席,看了孩子洗三,客人们就陆续走了。不过,吃饭和孩子洗三时,霍淑琴都没有出现。或许霍大奶奶真的把霍淑琴上午的所做所为告诉了霍明,霍明怕她当众口不择言,不让她出现吧。

回家的路上,钱亦绣还在想,那霍家母女不是想让钱家给太子进言吗,那么好,她就进。明天就去一趟东宫,把这事告诉朱肃锦,他们东宫有一颗定时炸弹,让他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妥善安置。

可回到梁府不久,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霍淑琴死了。

霍淑琴死了,还是死在了霍家,霍明又去皇宫向皇上请罪了。据说,霍淑琴由于心情不好,同她的侍女一道出去散步,两人一起失足落入湖中,淹死了。

钱亦绣猜测,霍淑琴八成是让霍明处死的。她虽然觉得霍淑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还是认为霍明过于心狠手辣。霍淑琴再有错处,也是他的亲闺女,咋能把她弄死呐。

曾嬷嬷却说霍明做得对,怪不得皇上欣赏他,做事果断利索。现在霍淑琴就像得了失心疯,她嫁的不是一般人家,而是太子,假想敌还是太子妃和黄良娣。若在东宫闯了什么祸事,他霍家是要满门抄斩的。宫里的女人又不能休弃或是合离,除了让死她,没有别的办法。

虽然曾嬷嬷这么说,钱亦绣还是心绪不宁,夜里也没睡好。她的眼前不时会出现霍淑琴那双明亮又稍稍往上挑的丹凤眼,那是霍淑琴没有生孩子前的眼睛,美丽,明亮,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夫君长成之娘子最大。

她今年也才十八岁,若在前世,她只是一个高三学生,最美好的花季,还没有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而她却已经嫁了人,生了女儿,又痛失了儿子,走到人生的尽头。还是亲生父亲怕她连累家人,亲自处死了她。

自己跟她算不上很熟,只接触过几次,但还是可惜她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

只因为她娘蠢,她又极听她娘的话,自己不能明辨是非,最后连命都交待了。若是霍明不处置她,她还真有可能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前些天,听说罗素儿跟丈夫和离,并被送去了庙里带发修行。原因是她自己生不出孩子,把丈夫怀孩子的小妾折腾死了,丈夫又偷偷在外面养了外室。她知道后,又去把大肚子的外室推倒在地,一尸两命。她的婆婆教训她,她还出口不逊,跳着脚地骂婆婆,结果她婆婆也被气死了。

罗素儿在贵族圈子名声不好,高门没有谁家愿意娶她。这个婆家门户不高,公爹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儿,还是寒门入仕,想罗家的嫁妆,没想到这个嫁妆却不是那么好要的。

他的公爹王翰林实在没折儿了,想让儿子合离,又惹不起罗素儿的祖母奉阳大长公主。他虽然官不大,却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有面圣的机会,就跑去皇上跟前哭诉。

乾武帝一直不喜奉阳大长公主的嚣张跋扈,觉得她败坏了宗室名声。听了王翰林的哭诉,直接准了他们合离。

罗家人恨罗素儿坏了罗家女儿的名声,又仗着乾武帝的痛斥,也没有收纳罗素儿,直接把她送进了庙子。奉阳大长公主再蛮横,也不该去乾武帝那里告状。只去太皇太后和闽太后那里哭诉,两宫太后平时都讨厌她,也没理她。

钱亦绣不赞成男人纳小妾,置外室,哪怕打着子嗣原因,也是对爱情的不忠。但她也不喜欢罗素儿,蛮不讲理,嚣张跋扈,心狠手辣。可罗素儿德行不好,一大半的原因是奉阳大长公主给她教坏了。

再说梁家,梁锦玉是老祖宗教养长大的,所以通透爽利大气。若是崔氏教养长大,就不见得这么爽利大气。崔氏还算比较善良的,若是把那些整人的阴私手段带进梁家,厉害的老祖宗和梁国公都不会容她。许多大家族的女儿第一课就是讲这些阴私手段,如何防备别人整自己,又如何去整别人。

霍淑琴和罗素儿是被教导她们的长辈教坏了。钱亦绣还听说了好几件事,都是因为母亲刻薄,女儿连婆家都不好找。理由就是,女肖母。

像连楚楚那样聪明隐忍又懂得谋划的女人太少了,最终用的手段也是给人家做小,把自己一生搭进了去。她的仇是报了,但知道真相后的男人也不可能再像原来那么喜欢她了,她的后半辈子也只能靠着女儿隐忍地生活。

古代人最爱说女肖母,是因为古代女人除了接触母亲或是家里的其他女人,基本没有接触其他人的机会。大家族中,女人连家中男人都少接触。母亲什么样,或是主要教导她的人什么样,那么她很可能就长成什么样。虽然有女先生,但多教的是才艺或是认字,而不是做人。

古代女子做人的教课书是“女诫”,似乎是个女人就会背,但基本上没有哪个女人是真正完全做到了的。不然,后宫里也不会那么血腥,后宅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阴私。

古代的女人不像男人,男人若家里不好,还能上学,或是到外面长见识。有先生的言传身教,有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社会这个大课堂娱乐圈无神(重生)。

远的不说,只说当今皇上,他再不得宠,但他也能上学,能到军里历练。先生和书本帮他打开了另一片天空,他又出去见识到了广阔天地,让他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理想,成就了一代帝王。

钱亦绣想到一种可能。大乾朝民风开化,对女人没有前朝严苛,许多女人会为了生计出来讨生活。大乾朝的几任皇帝都非常开明,鼓励百姓经商,广纳谏言,这不是古代所有帝王都能做到的。哪怕宁王严厉,但只要朝臣说得有理,话说得再不好听,他还是会受着。

而且,乾武帝极其不喜欢后宅阴私多,他当初再落魄,但后院也是非常清明的。从他给朱肃锦指婚的几个女人,也能看出他的用意。只可惜,霍明磊落不代表他的女人磊落,他的女人还教坏了他的女儿,坏了东宫的规矩。

那么,能不能办一所女校呢?让内宅女子打开眼界,开阔心胸,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再接受好的品德教育。先教贵族女子,以后再逐渐往百姓女子靠拢。

原来,就是刚把杰克和肖恩留下的时候,钱亦绣就有办学的想法。那时,她想的是跟松攀书院联合,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往工科和自然科学方面倾斜,希望能培养出大乾朝的爱因斯坦和牛顿。肖恩原来就是大学里的教师,熟悉大学里的机构和流程,数学和物理的知识都不错。只是后来一件事连着一件事,她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现在,梁大叔去建立海军,建造大船,以后有可能跟西方经商,互通有无,更有可能把那边先进的办学机制引进来。办综合性工科大学,双方派遣留学生,就留着别人去办吧,或许喜欢西洋文化的小和尚就能去做。

希望朱肃锦登基后,大乾朝能早些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这个国家也就能更加繁荣富强,直接跳过前世近代史上那段欺辱的历史。其实,只要大乾军事强大,不被元军和清军占领,历史进程就会快很多。前世那位败家的老太后,她防汉人比防洋人还防得厉害。

自己是小女子,无力去改变历史进程,那些就让男人们去做。

她就为大乾女子做一些事,想办法办一所女校。

为了名气,学校最好挂靠松攀书院,名字就叫松攀书院女子附学。等以后名气响亮了,再看需不需要脱离松攀书院。

她相信,潘姥爷肯定会答应,潘姥太爷和潘舅舅也会答应,因为他们经常跟肖恩探讨,很欣赏番人那套办学机制和理念。

只是,该如何通过朱肃锦让乾武帝同意,毕竟办大型女学是开创历史,最高领导人同意了,许多事才能顺理成章,那些封建的老学究反对也无效。还有,又如何跟梁府的当家人老祖宗和梁国公说,取得他们的同意。

学科暂时先开设语文、算学、丹青、音律、礼仪、手工、品德与生活,为大乾朝培养德育与智育兼备的新女性…

算学、丹青这些课好办,关键是品德与生活课,这个课的教案该如何编。现在是古代,既要符合古代人的道德规范,又要揉进一些自尊、自爱、自强的理念。

至于生源,只要有了好的老师,不愁招不到学生。当然,最好的客座教师十天只来学校上一天课,平时由一般的老师上。即使这样,那些贵女也会趋之若鹜。

语文课可以请余修,他现在是太子少傅。丹青和音律可以请潘姥爷,他是全大乾最著名的大名士。手工请小娘亲,她不仅绣出了旷世奇绣“盼”,还是全大乾女人最羡慕的月娘的原型重生之千金娇妻。算学请肖恩,他现在是连国子监先生都佩服的算学大师。品德与生活课应该是当权者最重视也最容易被诟病的课,钱亦绣有个奢望,最好能把德高望重的太丰大长公主请来,她虽然已经七十一岁,但精神头极好。礼仪最好能请皇宫的女官尚仪。

除了后两位,前几个人钱亦绣都有本事请到。后两位也有办法请的到,大长公主由黄灵儿出面,尚仪由太皇太后出面。

集中了这么多好老师,即使他们十天半个月来上一次课,也没有哪个贵女会拒绝这么好的机会。不说别的,当了这些人的弟子,找婆家都好找得多。

自己现在孩子还小,先做些前期工作,等孩子稍大些,学校也走入正轨。她不仅是创办人,还会去教语文和丹青。因为那两首盗版诗,她已经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诗人。她还是潘驸马和余修的亲传弟子,教那些孩子丹青和书法也是绰绰有余。

钱亦绣迷迷糊糊,一宿没睡好,中途还起来喂了一次思思。第二天起来,眼圈都是黑的。

她这样,让曾嬷嬷和几个丫头很心疼,问是不是夜里带孩子太辛苦。现在,诚哥儿和信哥儿都在东厢房跟着乳娘睡,她只带思思一个人,夜里她要喂一次奶。睡在侧屋的值夜丫头会进来给孩子换一次尿布。

“要不,夜里让乳娘带姐儿吧。”曾嬷嬷说道。

钱亦绣摇摇头,小哥俩在她生思思之前就撵出去另睡,她还是想多带两年思思。古代的女人不易,她想多宠女儿几年。

早饭后,钱亦绣又同二夫人张氏一起去东宫祭奠死去的霍良媛。霍良媛的品级不太高,由张氏和钱亦绣去就行了。

崔良媛的灵堂搭在东宫西侧门边的一个小院子里,地方十分偏僻,由黄良娣负责接待。

霍家除了霍夫人和正在坐月子的钱满亭,所有的人都来祭奠了。

远远看到朱肃锦,他脸色灰败,大黑眼圈,神色颓废。钱亦绣有些心疼他,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又善良,霍良媛再讨嫌,也是跟了他的女人,他女儿的娘,就这么死了,他心里肯定难过。

钱亦绣听人私下议论,昨天霍明去给皇上请罪,皇上并没有怪罪他,还说人生无常,让霍明节哀。

说完后,众人又是一阵唏嘘,唱道,“皇上,仁慈啊。”

钱亦绣暗道,乾武帝可不是仁慈的主,他是巴不得霍良媛死,霍明做到他的心坎上了。

本想去看看待产的太子妃,但自己从灵堂出来,不好去串门子,只得打道回府。

回府已经是晌午了,钱亦绣喂完思思和小哥俩,又给小哥俩讲了两个小故事。吃完了晌饭,她没有午歇,而是开始写筹建女学的材料,有些类似于前世的企划案。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清泉想提前结文,省略了一些原先设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绣儿办学和做远航贸易。昨天有亲提到,若女主婚后一直是内宅孩子,这篇文就可惜了。清泉想想也是,这篇文叫“农女锦绣”,说明女主拥有锦绣人生。女主不能只站在锦娃或是梁大叔的身后辅佐他们,靠兄长的提携或是夫荣妻贵,她还应该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才配“锦绣”二字。为了文章的完整性,就再写一些办学的事情,因为快结文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不会很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皇太孙

吃完了晌饭,钱亦绣没有午歇,而是开始写筹建女学的材料,有些类似于前世的企划案。

什么报告、企划、论文、汇报,这些东西都难不倒她。前世,她就是领导的笔杆子,偶尔还会免费给尚青云客串秘书角色,帮他写些材料。

尚青云,自从生孩子“回”了次前世,再想到这三个字时,她已经无波无澜。

她正坐在炕上愤笔疾书,后脖子被抱住了,接着是一瘫口水掉入脖领里,是诚哥儿。

“娘。”他一咧嘴,口水又从嘴角流出来。

别看小哥俩只有一岁三个月,已经能够自己爬上炕了。诚哥儿的行动力要强些,信哥儿的语言能力要强些。

接着,使了吃奶劲的信哥儿也爬上炕,扑进钱亦绣的怀里。

钱亦绣抱着小哥俩擦擦嘴,又亲了亲,笑道,“乖儿子睡醒了?”

“想妹妹。”诚哥儿说。

“还想娘。”信哥儿赶紧补充。

钱亦绣笑着拍拍信哥儿露出来的小屁股,说道,“这么小就会哄人,长大了姑娘可怎么招架得住。”

让乳娘把还睡着的思思放入婴儿车,她自己则牵着小哥俩一起去万寿堂。

正月底的天气已经有些升温,明媚的阳光虽然没有多少温度,但晒在人身上也极舒适。

小哥俩路上不老实,争相推着妹妹。思思被吵醒了,刚想张嘴哭,一看是两个小哥哥,又咧开小嘴咯咯咯地笑起来。欢快的笑闹声洒落一路。

钱亦绣想着此时东宫的凄凄惨惨,不由地又心疼起朱肃锦来。他虽然是太子,过得却不算快乐,几乎每年身边都要出点状况。难道要登上最高位,都要经过痛苦的历程?

来到万寿堂,别人还没来,老祖宗正斜倚在西屋的榻上闭眼养神。阳光从西窗射进来,金色的光晕照在她身上,让她原本蜡黄的肤色带了些许红晕。老太太真不容易,又熬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祖祖,祖祖。”小哥俩的大嗓门让老太太睁开眼睛,她笑着亲了亲已经自己爬榻的两个小子。

等他们亲热一阵,钱亦绣便让人把他们带出去,她有正事跟老祖宗谈。

等西屋里只剩老祖宗和钱亦绣时,钱亦绣便把自己想创办女学的事情讲了。当然,她开始先列举了一些女人因为长辈的“言传身教”把孩子带歪的事例,再讲了自己办学的初衷和理念,以及名人效应。

钱亦绣以为老祖宗不见得会感兴趣,甚至反对。但她老人家竟是连岔都没打,饶有兴致听完了她的设想。

钱亦绣一口气讲完,忐忑地看看老祖宗。

老祖宗哈哈笑道,“昭儿媳妇的想法非常好,怪不得老神仙说你是有大福的金穗田园。我就是看不上大宅门里的阴暗,但那些下作手段都是一辈一辈传下去的。许多女孩小的时候像朵水灵灵的花骨朵儿,鲜亮的让人忍不住想掐下来,可长大了,却被教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看着都厌烦…”

梁老国公和大老夫人来了,听了这事也都全力支持,还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老祖宗竟然自告奋勇,她去说服长丰大长公主当品德课的女先生。说长丰大长公主性格开朗,爱凑热闹,也最喜欢看年轻小娘子,女学里的小娘子多,她定然喜欢。

这令钱亦绣既吃惊,又感动,梁家的长辈们果真是开明的。她准备了好多说服他们的话,都没用上。

之后来的张氏、林氏等人都高兴,自家的女孩儿以后就去女学读书。有那么多名人讲课,不说别的,找个好婆家应该没有问题。

夏氏更夸张,大声笑道,“若以后咱们家把女学办好了,也是墨香满门了。咱们就不只是将门,还是文人雅士了。”

说得众人大笑起来。

之后,钱亦绣带孩子的同时,便潜心在家里准备筹办女学的事。

又做了一次加了珍珠泪粉的金莲藕糕,送去东宫、钱家及几位她关心的老人家,当然也包括长丰大长公主。她打定主意,以后有这些好东西,也少不了那位老人家。

太丰大长公主刚刚还在跟梁锦玉婆媳念叨,“绣丫头做的点心就是好吃,怪不得太皇太后天天巴望着。自打我吃了两次,倒像是馋虫被勾起来了,总是想得慌。”

黄锦玉忍住笑,说道,“重孙媳今儿就回趟娘家,让我嫂子再让做些。”

大长公主先是面上一喜,后又摇摇头道,“算了,人家知道了还说老婆子嘴儿馋。”

正说着,下人禀报说钱家大奶奶差人送点心来了。

大长公主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真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人家想什么,她就知道送什么。”

二月四日一早,潘月让人来把静儿和源儿送来,说太子妃已经发作了,她赶去东宫看着。静儿和源儿姐弟不想呆在家里,就把他们送去姐姐那里。

听了这个消息,钱亦绣也是心绪不宁,什么事情都干不进去。她就带着几个孩子坐在炕上,给他们讲故事。

似乎她也只有沉浸在故事中,心才不会那么慌张。

焦急地等待,真是难熬的一种体验。

一直等到晚上,东宫终于来人报喜,说太子妃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大小平安。

钱亦绣还不放心地多问了一句,“大胖小子,是男娃?”

来人笑道,“是男娃,六斤八两,说是长得像太子。”

朱肃锦终于有儿子了,乾武帝终于有龙孙了。梁大叔再在皇上面前晃,皇上也不会看他不顺眼了。

钱亦绣高兴地学起了那些老婆子,双手合什直念佛。

对两个小哥俩和思思说,“你们又添一个小表弟了。”又对静儿和源儿说,“你们又有一个小侄子了重生娱乐圈之女王。”

几个孩子也高兴地跳了起来,还比起了剪刀手,这是钱亦绣的习惯,他们都学去了。静儿和源来是真高兴,小哥俩看到娘亲高兴,他们就高兴。

夜里,钱亦绣提笔给梁锦昭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朱肃锦有儿子了,他可以放心了…

第二天又听来接静儿和源儿的潘月说,皇上乐坏了,一知道消息就东宫看望了孩子,太皇太后、闽太后当天晚上亲自去看望了太子妃母子,好东西像流水一样往东宫里面赐。

二月六日洗三,梁大夫人和钱亦绣一起去东宫,把诚哥儿和信哥儿也带上了。

东宫里到处喜气洋洋,廊下树上还挂了彩绫彩灯。

这次洗三宴由闽太后亲自接待客人。看着穿着喜气,笑容满面的闽太后,钱亦绣也不得不佩服她。先帝那些女人,不管有儿子没儿子,她的日子最好过,而且一直好过。她不仅聪明,还隐忍识时务,只可惜娘家不争气,得意便猖狂。

钱亦绣给闽太后见了礼,就带着儿子直奔太子妃的明荣殿。来明荣殿的妇人都是跟太子妃极熟的亲戚朋友,黄灵儿在这里帮着接待。

敏嘉、敏艾、敏柔三位小郡主也已经能满地跑了,她们的身子比其他孩子都要健壮些,发育也偏快。而且,朱肃锦不许把她们带得过于娇气,不许人随时抱着,说能跑能跳才能身体好,他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三位郡主看到小哥俩了,都趔趄着跑过来喊哥哥,拉着他们往卧房走,嘴里嘟囔着,“弟弟,弟弟。”

敏柔郡主现在已经认黄灵儿为母,跟她生活在一起。本来黄灵儿不愿意,毕竟霍良媛生前最恨她。但朱肃锦说,太子妃要带两个孩子,忙。而且,跟了太子妃,孩子就属于嫡母跟前长大的,以后的身份还会比敏艾高。

三个闺女,敏嘉不止是嫡女,还颇得皇上疼爱,已是身份超然。若敏柔的身份再高上去,只剩一个敏艾掂底,别说黄灵儿不愿意,连心疼敏艾的朱肃锦都不愿意。

东宫里除了太子妃和黄灵儿,还有闽良娣,他又不放心把孩子交给闽良娣。

黄灵儿才无奈答应下来,还是说,以后若太子再有其他女人了,再给其他人带。

朱录锦叹道,“女人多了不好。宫里只有你们两个人,才清静,也少事非。”

黄灵儿说道,“臣妾知道殿下心疼我和姐姐。但是,父皇不会同意你这个想法的。”

朱肃锦叹了一口气,果真他的这个愿望皇上不同意。皇上已经问过他,他看上了哪家闺女,当然这些闺女必须在皇上指定的几家选。若他没有人选,皇上又会亲自为他指婚。还说,虽然太子妃和黄良娣不错,但若是宫里一直是她们两个女人,时间长了两人之间就会生事端。只有再有其他的女人了,妻妾之间的关系才更容易平衡。不仅如此,一个皇孙还不够,要多多的开枝散叶,况且朝中有些人家还需要施恩…

钱亦绣不知道可怜的朱肃锦已经又被皇上催着找其他女人了,她乐呵呵地来到卧房,付大夫人、舅娘付氏、潘月、钱满霞都在,潘月手里还抱着小婴儿。

钱亦绣过去跟太子妃说了话,就把小婴儿接过来。孩子很漂亮,跟朱肃锦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他静静地看着钱亦绣,还冲她吐了个大泡泡老大单身。钱亦绣恍忽又回到多年前那个破败的院子,钱三贵怀里的那个小男娃,目光一直随着那个女鬼转…

钱亦绣的眼泪都涌上来了,亲了亲他,轻轻说道,“真漂亮,跟我哥哥小时候长得一样。”

潘月笑道,“一看到这孩子,我就想起了锦娃小时候,又漂亮又强壮,还霸道。必须得他先吃奶,吃不饱就大哭,把我家绣儿都欺负得没边儿了。”

朱肃锦踩着众人的笑声进来,微红着脸说道,“皇表姑又在埋汰我呢,我什么时候欺负妹妹了。小时候,我疼她还疼不够。”

钱满霞便笑着把朱肃锦小时候吃不饱奶,就抱着钱亦绣的耳朵嘬、小拳头嘬的事情讲了,她不好意思说还嘬了人家的小鼻子、小脚丫。

众人听了,更是笑得不行。

朱肃锦不好意思了,嗔道,“今儿个我儿子是主角,你们怎么都说上我了?”说完,看着皇太孙直乐,又问钱亦绣道,“他真长的特别像我小时候?”见钱亦绣点头,又笑道,“可见妹妹是人云亦云,你比我还小,怎会记得我婴孩时的模样。我现在只得你几岁时的样子,你婴孩时长啥样,我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钱亦绣只得开了句玩笑,“我早慧。”

下人来请众人出去吃席,钱亦绣走在最后面。

她觉得,皇太孙太金贵了,要尽最大努力让他没事。钱亦绣低声跟太子妃说道,“为了让太子妃和孩子健康,我给你送的那些吃食,都加了猴哥它们进山弄里的好东西。我们老家溪石山,那里面的宝贝很多,猴哥它们总会弄些人参、灵芝、干果等东西出来。我隐约觉得,那里面的东西比别的地方都好。太子妃的奶应该比乳娘的好得多,还是亲自哺乳皇太孙好些。你看看我的两个孩子,身子骨多好。”

太子妃恍然大悟,三个小郡主的身子骨比其他孩子好很多,肯定跟她们几人怀孕时吃钱亦绣送的东西有关。再看看诚哥儿和信哥儿,更是聪明和强壮。便点头答应,又拉着钱亦绣的手说道,“谢谢你了。我知道,你跟太子情同兄妹,以后,你也是我的亲妹子。”

众人吃了席,皇上的圣纸来了,给孩子赐名为朱子熙,封为皇太孙,还赐了许多金银珠宝。接着,太皇太后的赏赐又到了,有皇太孙的,也有太子妃的。

这天晚上,京城还放了焰火。

虽然钱亦绣觉得有些过了,但也能理解乾武帝盼孙心切。

转眼到了四月底,钱满江领着钱亦善、钱亦明,还有动物之家回京了。这次,还多了一个人,就是二房的钱亦得,得娃。

不过,动物之家又少了两个老成员,多了一个新成员。跳跳和笑笑没有跟着回来,它们更喜欢花溪村的宁静,选择留在那里。但又多了一个只母猴子,小猴子比猴盼盼还小,看样子还没满周岁。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有亲问清泉为什么着急结文,说喜欢继续看,谢谢这位亲的喜欢和支持。但是,由于文文男主男配设置的一些原因,也因为清泉本身的一个失误,至使许多读者不满意,清泉有一段时间写的非常费劲,可以说是心力交猝。虽然这个时期越过去了,但清泉觉也萌生了提前结文的想法,清泉不愿意读者花银子耐着性子看文章。虽然提前结文,但文中该交待的都会交待,给亲呈献的也会是一篇完整的小说。省略的只是后面钱亦绣、朱肃锦两个家庭一些婚后的生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女学

钱满江到家后,就亲自给东宫、潘府、梁府、万家送了礼过去。闪电等几只狗狗直接去了东宫,猴妹领着猴盼盼和小母猴子回了梁府。

诚哥儿和信哥儿还记得猴妹和猴盼盼,一看见它们进门,就尖叫着扑进猴妹的怀里。猴妹高兴地一手一个抱起来,咧着嘴直乐。

猴精的猴盼盼也记得钱亦绣,还没等钱亦绣伸手弯腰去抱它,它就四脚并用,爬上钱亦绣的怀里,前肢吊住她的脖子,哼哼着小脑袋直往她的怀里拱,逗得钱亦绣咯咯直乐。

之后,猴妹又把站在那里无所适从的小猴子抱起来塞进钱亦绣的怀里。

钱亦绣在十天前已经先接到江爹爹派人送的信,说他们四月底就能回来,还说三月二十日,大山和白狼就在同一天相继死了。家里人和动物之家都极其难过,把它们埋在了溪景山后山,奔奔的旁边。说那里是块风水宝地,以后它们定能投个好胎。

钱亦绣早意料到了,但还是难过地哭了。想着朱肃锦肯定更难过,便带着孩子,邀约着潘月母子几人去东宫陪他。去的时候,果真朱肃锦在书房里伤心,太子妃和黄良娣陪着他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