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玫默默的从周大妈身后走了过去,回到厨房门口探头看了看,见还没到时候,就继续坐到板凳上。

安慰人这事儿她实在是帮不上忙,尤其这家务事儿本身就不好处理。老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真的设身处地想一想,都是肉是没错,想要一碗水端平谈何容易?

不由的,她想起了自个儿娘家的事儿,其实她很清楚爸妈对于他们五姐弟都很疼爱,可十个手指尚有长短,偏心那是在所难免的。

等她回过神来时,厨房里的卤肉已经好了,她忙进厨房舀肉放凉,一番折腾后,当她再度出来时,周大妈已经不见了踪影。

“妈,周大妈她人呢?”

“走了,再不走中午饭就赶不及做了。”唐婶儿也很无奈,她刚才还在绞尽脑汁劝着呢,结果她老姐妹忽的一拍大腿,说时间太晚了,家里的饭还没做呢,然后就起身一溜烟儿的跑远了。

那身手,那速度,跟方才还在伤春悲秋满脸生无可恋的模样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她总算想出了辙儿来?”唐红玫好奇的问。

“哪儿就那么容易了?人人都想要,给谁都不对,估计她这回有的烦了。”拿主意是那么好拿的?万一有个什么不好,还不得被人怨死?唐婶儿刚才倒是帮着劝了几句,却完全没有帮着做决定的意思。

不过,那是对周大妈,在面对自家儿媳时,唐婶儿还是说出了心里话:“我猜她最后还是会给小儿子的,没法子,谁家她那小儿子最小最弱呢?”

老大俩口子好歹一人有工作,家里还有房子;老二俩口子是双职工,好歹也有个单身宿舍当栖身之地;老三条件虽然比不得两个弟弟,可自打结婚后就一直住在家里,连生活费都没出,周大妈可不觉得有愧;唯独最最小的老四,毕业了又没工作,年岁大了还没对象,不给他都说不过去。

唐红玫了然的点了点头,她刚才也是这么猜测的,怜弱心理是最普遍的。

“就是呀,怕就怕其他三个儿子心里有了恼意,往后养老又成了问题。”唐婶儿皱了皱眉头,国家是给养老,可这一批退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到能拿养老金的年纪。这也是为什么厂子里会允许顶职的缘故,先让子女顶上去,等到了国家规定的年纪,再由国家给付养老金。

等于说,顶职一旦成功,周大妈俩口子就都没了收入。

“叫老四养呗。”唐红玫想的很简单,隔壁李家就是这么做的,李二桃现在就在厂子里上班,得来的钱全给了父母。

谁顶职谁养家,唐红玫觉得挺有道理的。毕竟,总不能光得好处不认账吧?

“道理是没错,可你想过没,那老三俩口子咋办?他们原先吃住在家里,可是一分钱都不掏的。要是叫老四交出了所有的工资,往后介绍对象的时候又该怎么说?还有一个事儿,红玫你是不是忘了,刚入厂的新职工全都是学徒工,拿的也是最低工资。”

周大妈的老伴已经是有着三十年工龄的老员工了,虽说这些年来也没啥太大的贡献,可总得来说,没功劳也有苦劳,起码每年的涨工资他都没落下,加上这两年涨工资的幅度大,他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六十二块钱。

可顶职并非简简单单的儿女顶了父母的职,而仅仅是厂子那边同意老员工的儿女入厂,至于工作岗位那是得重新分配,还得进行考核,要是考核不过,都不一样叫人入职。

新员工统一都是学徒工,高中毕业生一年转正,初中生两年转正,当然前提是通过考核。

至于学徒工的工资,不论岗位一律都是二十一块五。

搁在前些年倒无所谓,横竖没票证,光有钱也没用。可现在却不同了,有钱没票照样把日子过得美滋滋,反而因为东西多了,没钱显得格外可怜。

“你周大妈的小儿子就算顶了职,他也养不起一大家子人,顶多养他爸妈和他自己。你觉得老三能不闹?”

唐婶儿的这一席话却是把唐红玫说得哑口无言,思忖再三后,她选择了放弃:“不想了,我这脑子还是继续做卤肉吧。”

见她选择了逃避,唐婶儿反而乐了:“你可得先做好准备,学军也有工作,你俩要是能在政策下来前再生一个,保不准还能争抢起来。”

提到这个,唐红玫沉默了一瞬,跟之前心里有个影影绰绰的想法不同,到了今天,算算日子她的老朋友都已经有快二十天没来了,可以说基本上就能断定了。

“咋了?还真愁上了?”唐婶儿见她发愣,愈发好笑了,“没影儿的事情也能犯愁,可真有你的。要我说,满心满眼就只知道盯着父母手上那点儿东西的,都不是什么有出息的。真要能耐,自己去闯自己去拼,天大地大,好东西多得是!”

“那个……妈,我那个有段日子没来了,我感觉可能是有了。”唐红玫弱弱的说。

“想当年我和学军他爸分家单过时,就只带出了一条棉被,还有两个搪瓷缸子……你说啥?你刚才说啥?!”唐婶儿正在美滋滋的回味当年呢,冷不丁的回了神。

“婶儿,给我来半斤卤鸡爪!”有顾客在窗口叫道。

生意要紧,饶是唐婶儿心思全在唐红玫身上,还是先把这波生意对付过去了,没等她再度发问,唐红玫索性走出柜台又跟她说了一遍,不过她也没有百分百的笃定,毕竟有时候身子骨不舒坦也会影响正常规律的。

相较于唐红玫的不确定,唐婶儿倒是一脸的笃笃定。她心知唐红玫的性子一贯都很稳妥,要不然已经基本确定了,才不会告诉她。因此便道:“等学军下班,我叫他陪你上医院瞧瞧。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去医院没忌讳的,就算身子骨没啥问题,叫医生瞧瞧,看有啥要补的没,横竖咱们家手头宽松,多吃点儿好的,没坏处。”

等又片刻后,唐耀祖拎着白条鸡过来,唐婶儿叫他管着,自己急忙忙的回家炖汤去了。

唐耀祖现在真的就像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去哪里。

每天头一个起床,家里的早饭基本上就包给他了。吃过早饭后跟着唐婶儿一起去自由市场,采买上一大堆的食材,包括开店需要的以及自家人要吃的,统统买上。又因为自由市场一般只卖活鸡活鸭,买来后还得自己宰杀褪毛,这些活儿又都是他的事儿。偶尔国营的肉店卖一些需要票证的肉,他还得去排队,间或去粮油店买油,去副食品店买各种调料等等。

又忙活了大半个上午后,他刚回到店铺里,就看到唐婶儿撂下一句话就匆匆忙忙的走了,顿时纳闷了:“这是怎么了?我今个儿来得特别迟吗?”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摆在柜台靠墙角落里的三五牌座钟——这是自打开店以后,唐婶儿觉得家里没人,座钟摆家里太浪费了,特地挪过来的——才十一点半:“不算很晚吧?”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这个点只怕都已经吃完午饭了,可他们毕竟是开店的,本来就不能依着正常作息来。因此,他们午饭多半是在一点左右才吃的,那会儿来买卤肉的顾客最少,有时候一个都没有。

唐红玫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毕竟跟婆婆谈论生理期还仅仅有些不好意思,面对弟弟时,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了。因此,她只含糊的应了一声:“大概是有事儿吧?”

眼见唐耀祖还在那儿好奇,唐红玫指了指窗口:“有客人来了。”

一句话,唐耀祖瞬间化身成飞人,“嗖”的一下蹿到了窗口前,满脸堆笑的问顾客想要来点儿什么。

糊弄小弟还是很容易的,唐红玫擦了擦额间不经意渗出来的汗珠,盘算着下午要去医院的事儿。

跟早几年不同,她现在也算是对医院熟门熟路了,毕竟前次生胖小子时,她也没少往医院去。这二胎跟头胎终究还是不一样的,生胖小子时,她有的是各种紧张各种忐忑不安,现在嘛,只有满心的幸福。

这次总归是个胖闺女了吧?

凑巧的是,唐婶儿也是这么想的。

等下午,许学军陪着唐红玫从医院回来时,唐婶儿就笑盈盈的凑了过来:“咋样?医生怎么说?这回总该是个小丫头了吧?”

唐红玫一脸的无奈。

还是许学军难得一次抢先开了口:“才两个月不到,谁知道是男是女?万一又是儿子呢?”

“不会说话就闭嘴!”唐婶儿跟其他惯孩子的爹妈可不同,一开口就怼了回去,“上回生的是胖小子,这回肯定是胖丫头了,一准儿错不了。”

唐婶儿不光是这么说的,同时还拿眼去瞪许学军,一副你敢反驳我就敢怼你的超凶模样。

见状,许学军只张了张嘴愣是没敢吭声,到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闭嘴。算了,反正怼不过,倒不如乖乖听话。

……

他们这边倒是和乐融融时,殊不知,一场大风波已经席卷整个省城。

哪怕很早之前就有传闻说,史上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就要实施了。可传闻就是传闻,一天没有落实,就没人把这事儿当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不敢当真,也不愿意当真。

话是这么说的,可眼见邻省已经为了这个事儿闹开了,所有人都明里暗里的各种鼓吹早怀早生。其实,光看这些,各人的心思也早已明了了。

几乎在唐红玫确认了怀孕消息的同时,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登陆省城,震傻了无数人。

“什么?以后真的只能生一个孩子了?家家户户都这样?那万一要是头胎生了女娃儿呢?也不让生了?真不让生了?断了传承香火还是其次,咱们老了怎么办?谁来养老?”

“说啥生男生女都一样?开什么玩笑,既然都一样,你家老子娘咋不让你姐妹去养?谁家闺女不是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以前生不出儿子还能叫闺女招个上门女婿,再不济过继兄弟的儿子也成,以后咋办?家家户户都只一个孩子了?谁给你当上门女婿?谁让你过继?”

“什么见鬼的政策,真要是想生还能拖着人家大肚子孕妇去打胎?疯了吧?想生就生,谁怕谁!”

“就是!谁怕谁!真要是敢拖人,我跟他拼了!!”

“……”

类似的话频频在省城各处响起,人人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也是,就算家里已经有儿子好了,可谁会嫌儿子多呢?多子才多福,瞅着家里只有一个独苗苗的,人家姑娘要嫁都得仔细考虑一下。

比起这些人,最胆寒的反而是已经怀上了孩子的,在确定这个政策暂时只在省城实施后,不少人家都想方设法的将自家的孕妇托付给非省城地区的亲戚们。

谁家还没个亲戚呢?暂时躲一躲,多带上一些钱,正好现在物资没以前那么紧张了,只要钱到位了,想寻个地儿躲上几个月并不难。到时候,孩子一生,襁褓一裹,就算计生办的人再厉害,还能抢走孩子不成?那还有没有王法了?

最开始,这些事情只在省城发生,可这年头消息已经很灵通了,没过多久,消息就传到了各个市里,最后通过一些常去各地倒买倒卖的倒爷们,进入了县城里。

一旦进入了县城里,传到各家各户的耳中仅仅只需要一两天时间,唐红玫自己还开着店呢,没多久她也知道了。

因为月份还小,加上唐红玫本身就不是高调的人,除去家里人,外人都不知道她又怀孕了。可不知道怀孕是一码事儿,这并不妨碍大家活儿同情她。

“唐姐,那事儿你听说了吗?我记得你家儿媳也才生了一个娃儿吧?还好是个胖小子,可就算这样,一个也太少了。”

“可不是?唐姐你自己就得了一个儿子,现在又只有一个孙子,家里人口还是太少了,怪冷清的。”

“要是能急赶着怀上一个,大概还来得及。现在才在省城里实行那啥计划生育的,传到咱们这里肯定得要一段时间。”

“对对,上头做事一贯都是磨磨唧唧的,拖上半年一年都正常。现在赶紧生,应该来得及。”

唐婶儿默默的听着这些话,并不发表意见,只是抽空回头看了眼儿媳,见儿媳淡定依旧,以前该干什么现在还是干什么,心下很是赞赏。

对,就是这样,肉要埋在饭里吃,闷声才能发大财。

尽管拿生孩子跟发财比较是有些不大恰当。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谁不知道现在改革开放了,稍微有些本事或者干脆只要有胆子的人,都能赚钱。可生孩子嘛,错过这一茬,只怕到时候真的难了。

唐红玫也是这么想的,甚至比起自己,她更担心远在乡下的二姐。

这天,她就叮嘱唐耀祖,明个儿多买一些食材,最好能采买够两天的量,等后天大清早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一趟,把消息递给二姐。

不是她故意找事儿,而是这些消息吧,早点儿知道至少能早点儿做出打算来。再说了,她二姐又不是柔弱的人,一贯比她都有成算。

只这般,隔了一天后,唐耀祖就骑车飞快的往乡下村里去了一趟。

因为就他一个人,不用顾忌其他,来回倒迅速得很。大清早过去的,不到中午他就回来了。

“三姐,我把事情跟二姐说了,还特地往家里去了一趟,叫妈有事没事都盯着点儿。放心吧,事情的轻重我都讲了的,说很有可能以后就不能再生了,叫她千万要看牢点儿。”

因为来去太过于匆忙,唐耀祖热出了一身汗,别说头脸了,连身上的汗衫都湿透了,可见他赶得有多着急了。

见状,唐红玫是又心疼又好气:“你说你这么赶做什么?消息都已经通知到了,慢慢来不成吗?”

“不成,万一店里有活儿呢?”唐耀祖笑嘻嘻的接了腔,“三姐你先歇着,我回家放好自行车就过来。”

“别着急,在家洗把脸换身衣服再来。”唐红玫忙急急的叮嘱道,可惜唐耀祖动作太快了,这档口已经飞身上了自行车,一下子就冲了出去,她也不清楚自己那话小弟听到了没有。

她更不知道的是,唐耀祖今个儿的这番举动,吓惨了整个村子的人,又通过这些人的嘴,很快整个乡里都被吓到了。

原来不是传言啊,居然是来真的了?

比起城里人,乡下地头的人本身就更注重子嗣传承,一下子变成了现在这样子,可不是吓惨了人?更重要的是,头胎生女儿的情况在村里并非少数,基本上就是五五开的概率。

也是,即便有些人不喜欢闺女,也没得把第一胎闺女就送人的道理。以前吧,有那种连着生了三四个闺女,把最小的送人,可第一个孩子啊,就算是个闺女,也都是很稀罕的。

就有人急吼吼的开始打听起来,是只在省城实施这么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整个省都要?如果都要的话,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到底有多严苛呢?假如现在怀还来得及吗?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人心惶惶,不停的自我安慰,兴许不会的,国家不可能这么严格,哪儿能不给人活路呢?尤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谁家不盼着多生几个孩子?别的不说,分土地可是依着人头来分的,多生孩子不就能多得土地?

退一步说,还有养老问题呢,现在是几户人家养老,其中一家出力其他几家出钱,就算这样有不少老人依然过不好,要是换成只生一个,日子还能过?不能吧……

可有时候吧,越盼着什么,越容易起反效果。

就在省城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第一个月,市里也接到了消息,更叫人心生不安的是,紧随而来的另外一个附加消息。

所有已经生育过孩子的国营公司、厂子的女性职工,都必须去指定医院上环。

一开始,大家伙还不太理解这话的意思,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了过来。

上环就等于不能再生了。

谁能接受这种事情?一时间,女工们之间聊得最多的话题就变成了“如何躲避上环”。然而,就算所有人都积极开动脑筋,依然没能阻止这事。上头说的很清楚,拒绝可以,立刻去人事办公室办理辞职手续。而且,因为是主动辞职的,就算以后到了退休年纪,依旧不能领取退休金。

没有人知道这话是不是真的,就算听着很假,明显就是在唬人的,可一样没有人敢于冒这个风险。

辞工倒是容易,信不信都不用了一天,你的工作就被人给顶了?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省里、市里首先完成了第一步计划,又开始了第二步。

如果说,第一步仅仅是不让怀,那么第二步就是不让生。

比起不让怀,不让生明显更加得骇人听闻。

已经怀上的开始被计生办的人围追堵截,只要被抓住了,立刻送往医院流产。那些原本心怀侥幸的人,都被实际情况吓得目瞪口呆。而那些本来信誓旦旦的说,谁敢来拖绝对拼命的,在残酷的现实跟前,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省城、市里瞬间乱成一锅粥,县里各个国营单位也开始纷纷召开职工大会,一方面是宣传上头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伙儿提高警惕,或者暗示赶紧想法子。

有法子的赶紧想,有门路的赶紧跑,人情不用过期作废,真要是把人拉到了医院,到时候后悔也已经晚了。

许学军开完职工大会回到家时,就是一脸的木然。

上头的领导太能说了,而且那些话吧,听着就特别有道理。然而再有道理也架不住触犯了实际利益。

不让怀还好说,可不让生也太过分了。当然,他们县里还没到这个地步,厂领导也只是先给他们打个预防针,万一以后政策真的下来了,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心理准备明显是起反效果的。

还没怀的,就是典型的不到黄河心不死,拼了命也要抓紧时间怀上一个。已经怀了的就更不用说了,总不能因为这些言论,自个儿主动跑去医院把肚子里的孩子流掉吧?等于说,开完职工大会,除了一片骂娘声外,毫无效果。

至于家有孕妇的许学军,则匆匆别过了同事,急急的往家里赶。

幸亏他打小就是个锯嘴葫芦,就算是在熟悉的人跟前,也是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大家伙儿都知晓他这个性子,加上他们这个车间,原本就是老员工多,前些日子顶替上来好些个小年轻,别看年岁是接近了,对于许学军来说,反而更没了说话的人。

于是,即便唐红玫都怀孕是按个月了,依然没有外人知晓她怀孕的事儿。

问题是,就算现在不知道,以后肯定是知道的。尤其天气越来越热了,都不用等七八个月,再过俩月就肯定瞒不住了。

怎么办?

许学军一到家就赶紧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唐婶儿,等着看她有啥法子。

“县里有通知了?没通知就拉倒,一旦有通知了,立刻叫耀祖把红玫送娘家去,对外就说,你们俩口子吵架了……不对,是打架了。”

说到这里,唐婶儿还来气了:“你说你有个什么用!连说你俩吵架都没人信!”

第39章 第039章

第039章

相较于唐婶儿的抓狂, 唐红玫反而显得淡定多了。

“妈, 你也不用太着急, 这不还没到咱们县里吗?从邻省到咱们省城中间就隔了快两年光景, 我猜,这大概就是邻省全省推广需要的时间了。如果真是那样, 咱们这儿应该也差不离。”

唐红玫虽然只念完了初中, 可这年头老师接地气得很,从不教世界地图,连全国地图都没详细的教, 就是讲了他们省内以及周边的大致情况。估计不是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大可能跑得太远, 大概就是他本人没离开过本省。

就说他们省, 位置介于南北中间,略有些靠南一些,基本上可以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离国家首都远得很,也跟南方沿海发达城市距离不近, 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土地还算多,就是最艰难的那些年月,好赖都能勉强糊口, 有营养不良病死的, 倒真没听说哪家饿死了人。

邻省的情况比他们好一点儿,因为更接近南方, 又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文化名城, 整体的条件要比他们更好。这种好平日里也没太多体现, 就是在落实国家政策时,被急吼吼的推到了最前列。

就像唐红玫说得那样,邻省从开始试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在全省推广,中间真可谓是磨难重重。国家政策是一回事儿,可关系到自家的香火传承以及自身的养老问题,几乎没人会轻易妥协。因此,在最开始真的是举步维艰。

花费了两年光景,这才堪堪有了成效。

“万事开头难,这道理谁还能不懂?邻省已经折腾过一次了,那些人还不得都有经验了?咱们再闹再折腾,这些手段还不是他们眼里的老把戏了?”唐婶儿并没有被说服,她想的更多,“我就怕的还不是红玫你被拉去医院流产,你想想,你现在才三个多月,政策倒是不可能立刻下来,如果能等你生完下来那当然是最好的,可万一过几个月呢?七八个月,或者八.九个月的时候,那才叫吓人呢!”

唐红玫沉默了,的确,邻省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却也不能完全信了这个速度。不怕这边动作太快,也不怕他们太慢,怕只怕卡在中间……

“七八个月还能打掉?那不得都成型了?”唐耀祖刚才在忙活着,抽空听了一耳朵,吓得面无人色,“我二姐头胎的那闺女不就是早产的?我记得就是八个多月,孩子生下来是比旁的弱一些,斤两也不太足,可人是好好的,全须全尾的。”

唐婶儿叹了一口气:“可不是?隔壁李家那二桃也是早产,我忘了她早产多少日子了,反正她生的那闺女挺胖乎的,说是差不多得有十斤。”

一旁的许学军看看满脸无奈的亲妈,又瞧了瞧异常担忧的妻子,再瞥了一眼气愤外加不敢置信的小舅子,建议道:“别管那些了,干脆我明个儿就把红玫送回娘家去,理由随便找个就是。”

听到这话,唐红玫只微微摇头,提醒道:“学军,我嫁给你都两年半,将将三年了,早些时候没刻意隐瞒着,街坊邻里的,哪个不知道我娘家在哪儿?真要打听,太容易了。”

“也是,你娘家不大合适。”唐婶儿又琢磨开了,不多会儿还真叫她想出个法子来,“你不是有个嫁得挺远的大姐吗?不然你去找你大姐?咱们带足钱,粮食也带上,你大姐也不至于把你这个亲妹子往外赶吧?”

不提大姐还好,一听到大姐,唐红玫更愁了:“妈,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大姐正月里那会儿就有了,具体月份她没说,可我估摸着,到现在,她怎么着也该有六七个月大小了。”

也是凑巧,等于她们娘家姐妹仨轮流怀孕,大姐是正月就已经确信有了,也就是至少一两个月的身孕,二姐则是正月里怀上的,而她更晚一些,仨人的间隔估摸着都是两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