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所以宗正卿过来,是撤我封号吗?可兄长你怎么伤成这样?”

吴明没好气:“跟他们打了一架。”

一看她往后退,眼神开始不对。吴明太委屈了,忙喊道,“小蝉妹妹,你别误会!我对你绝对没有别的想法啊!是李二郎不在,身为他好兄弟,我当然要照顾好你啊!宗正的人让你受委屈,我就是跟他们打了一架而已你别这么看着我呀!我、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闻蝉问:“谁?”

吴明憋红了脸,开始吭吭哧哧地抓耳挠腮。他觉得自己明白闻蝉的顾忌——李信求娶闻蝉后很久,吴明终于寻到很多蛛丝马迹,想通了。其实李信追慕闻蝉,应该追得挺凶的。李信很多次打架,事后想想,不是吴明以为的兄妹情深,而是就是喜欢闻蝉,看不得闻蝉受委屈。

闻蝉心里应该也明白,不然也不会嫁给李信啊。

吴明心想:小蝉妹妹这么美,肯定看不上李二郎。她嫁李二郎,就是因为李二郎近水楼台,是她表哥,还为她打架。

自己也为小蝉妹妹打架,小蝉妹妹肯定觉得他现在还放不下她了

哎这要他怎么说呢

吴明听到女郎噗嗤一声笑,愕然抬头,看到闻蝉眼中的笑意,才知道她是逗他玩。闻蝉说:“好啦,兄长。你不要为难,也别为我打架了。不过是撤翁主封号嘛,没什么的。”

他们在月洞门口说话,任职宗正的郎君良久等不来闻蝉,便过来请她。

吴明心里有说不出的憋闷感,随着闻蝉一同过去。他站在旁侧全程围观,看那位宗正拿出了旨意,还是太子写的。在与程家的搏斗中,程太尉吃了小亏,闻家吃了大亏。太子认输后,只能写下这道旨意,让这件闹剧结束。

吴明心里又气又恨。

明明已经有一个金瓶儿了!

闻蝉的翁主封号都要被撤!

长安城中那些贵族郎君女郎,他不知道扑过去打了多少次架。他在家中大骂,喊着要拆了宗正府,差点被他阿父再次关起来。幸好他阿妹聪明,帮他从家里逃出来。他已经连续两天不敢回家了

吴明心里其实知道,即使自己父亲是丞相,然要明哲保身,在这件事中,最好不要说话。程太尉并没有完全挑明闻蝉的身份是假的,金瓶儿的出现他也默认了。程太尉给了闻家面子,闻家这个亏,就得吃下去毕竟真相如何,难道程太尉还查不出来吗?

程太尉只是为了不把闻家逼到鱼死网破那个地步,默许他们用金瓶儿顶罪罢了

吴明却愤怒。他恨自己无能为力!恨自己眼睁睁看着他们要撤闻蝉的封号,却什么都做不了。

保护不了想保护的人,帮不了想帮的人

吴明忽然想到三四年前,李信站在大雨中看着他,说“也许我不会再回来了”的那种眼神。阿信那时候全身是雨,站在雾气濛濛中,他的眼神坚定中,又透着死志那时候吴明不理解,很多年,吴明都想不通李信为什么前一刻还那么冷静地与他告别,后一刻去杀蛮族使臣。

很多人都说李信是疯子。

但是这个时候,吴明忽然明白了李信那样做的原因。

保护不了一个人时,那种感觉这种诛心一样的感觉吴明低下头,握紧拳头,绷紧全身肌肉血液。

必须强大啊!

足够强大,才能再不承受今日这般的羞辱!

吴明克制自己不冲过去打断宗正卿与闻蝉的说话,他拼命告诉自己如果李二郎在这里,也肯定不会陡然冲出去打断仪式。打断也没什么用,李二郎、李二郎会、会

吴明想:如果李二郎处于我现在的处境,他会怎么做,才能帮助小蝉妹妹呢?

“报!女君!我们男君来信了!男君在墨盒,大破蛮族一万军士,拿下了一处城池!”从外门到里门,传信的护卫高声大喊,声音越来越近,打破了这里的仪式。

闻蝉正让青竹去取代表自己翁主身份的册印等物,就先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茫然了一瞬:“什么?”

此时,另一道声音由卫士领着进来,一路通传——“李二郎大破蛮族!太子传令于宗正卿立刻回去,有事商议!”

铁血铠甲冲入府中大堂,排排而立,为首者尚带着一身风霜血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来人拱手,向宗正卿传了太子的命令。跟随在宗正卿忙的宗正一员吏惊愕:“但我们正在撤闻氏女翁主之”

被宗正卿大声咳嗽打断。

宗正卿瞪了这个没眼力的下属一眼。太子之令,特意把“李二郎大破蛮族”拿出来说,不就是在说让他们停止现在的事吗?李二郎估计大胜,在墨盒那边占了很大的优势。千里传讯回长安,太子刚发出去撤去闻蝉翁主封号的命令,下一刻就收到了李二郎战胜的消息,自然喜出望外!

因闻蝉之事,太子被压一筹。

李二郎转手就重新给了他破出牢狱的机会!

他第一时间,就是追回之前的消息了!

李家府宅中,吴明目瞪口呆地看着宗正府上的人来得快、去得也快。闻蝉这边撤翁主的事情撤了一半,他们宗正的人就被太子喊回去了。众人目瞪口呆,被连续两个消息打得反应不过来。良久,人走空了,吴明挠挠自己受伤的手臂,“他们这撤封号,这么儿戏,到底还撤不撤了?”

闻蝉眼睛微红,低头笑,“八成是不撤了。”

儿戏吗?

他们这个圈子的事,向来很儿戏,端看谁更厉害,话语权就在谁手中。今天要杀你,明天就回捧你。皇权旁落,宗正的使命也没那么严格,全听上面的人怎么说。

李二郎大破蛮族。

消息传回了长安

闻蝉心想:我还是得了我表哥的庇护啊。他并不知道我这边发生了什么,却依然能帮上我的忙。真好。

待吴明走后,闻蝉才托人去打听消息。她其实和众人一样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李信在墨盒做了什么。

闻蝉打听消息,众人都在打听消息。程家中,程太尉这般修养好的,都连摔了一整套器具。次日,程太尉称病不上朝。虽然第二日他仍然若无其事地与众臣子在朝上一起称赞李二郎,但他称病不上朝的那一天,仍给太子这一方的人提供了无数笑点。

太子带头,要正式将墨盒交给李二郎,让李二郎长留墨盒。在朝堂上,众大臣便商量着给李二郎官职的事。大家已经选择性遗忘李二郎妻子身份成谜的问题了。也没人敢在闻家面前,提问闻蝉的事该怎么处理。

众人扬眉吐气。

闻家人更是如此。

然乐极生悲。

当晚太子代表皇帝陛下,去一府上为一位老国公贺寿。因与谋士们商量了些关于李二郎的政事,回宫的时候便晚了些。

在路经一个巷子时,马蹄不知道踩了什么,众马狂惊,将太子从马车中甩了出去。侍卫们立刻来保护太子,月明星稀之刻,数不清的黑衣刺客从两边高墙上杀了出去,剑锋直指太子。

张术抬头,看到墙头杏花浓厚,纷纷扬扬地洒落。之后月光清辉照耀大地,而他的眼中,映出刺客们的身影

当夜,太子遇刺,大危。

众人皆惊,四顾迷惘——长安风云从闻蝉之事开始酝酿,于此刻,被推往了最高潮。

第131章 109

夜深之时,定王张桐被叫醒,幕僚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他立刻彻底惊醒,再无睡意。

一旁大腹便便的定王妃程漪被他惊醒,揉着惺忪睡眼撑着不方便的身子起身,含糊问,“怎么了,这么晚”

她陡一刻如被冰水浇顶。

因为张桐正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古怪、陌生、震惊的眼神看她。他看她的眼神,好像她是他的敌人一般。这种眼神覆着冰雪,冰雪下火苗簇簇燃烧。烧的是自己,也是旁人。夜半三更,帷帐生香,当同枕共眠的夫君醒后,用看陌生人的眼神看妻子时,任何一个妻子,都再睡不着了。

这种眼神只有一瞬。

张桐很快镇定了下去,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低声,“夜间风大露重,你莫起夜了。宫中出了些事,我连夜进宫去看看,你别担心。”

一刻钟后,定王与前来相候的江三郎一同驾车,离开了王府,前往灯火达旦的未央宫宫阙楼阁。府上的定王妃程漪也起了身,站在窗下,看着窗外的雾气弥漫。夏日天炎,到了夜间才得少许清凉。天幕中繁星排列,空气燥热沉闷中,偶听到几声蝉鸣。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程漪听到蝉鸣,脑海突然冒出来这么句前人所做的诗句。想到后她又心头剧跳,只觉此句颇为不祥。想要忘掉时,出去打听消息的侍女婉丝隔着窗子探身,贴唇于她耳畔边。婉丝声音颤抖:“王妃,大事不好了。太子遇刺,东宫震动!男君进宫,定是为这件事。”

太子遇刺!

程漪手中珠串落地,珠玉蹦跳,声音清脆。她有一瞬间眼前发黑,几乎站不住。她立刻就从中嗅出了不寻常的味道,也一下子就想到了方才夫君在枕榻边看着自己的那种眼神程漪的心口揪成了一团,心烦气躁:难道是自己的父亲?

她心中震惊又惶恐,惶恐中还有几分冰凉的清醒。

重重感情压下来,她忽然捂紧了自己的肚子,额上渗了汗,扶着窗棂的手也开始出汗,整个人虚脱般站不住了。一阵又一阵的灭顶之痛向她涌来,程漪发着抖,听到婉丝惊恐的声音,“王妃,你还好吗?”

程漪颤声:“肚子痛”恐怕要生了

“要把定王喊回来吗?”

“不、不要扰他!扶我回去,让府上早备好的”程漪说的断断续续,并开始剧烈喘气、吸气。她痛得说不出来话,幸好众侍女围侧,扶着王妃一路往早备好的厢房走去

定王妃程漪痛了一天一夜,才生下嫡子。然她只敢悄悄将生子的消息传给待在宫中的夫君,并不敢在太子危难的这个时候四处宣扬,招了别人的眼。定王连续三天待在宫中,根本没有回来。定王妃生子后,不敢宣扬。府上冷冷清清,得王妃之令,没有一个人胆敢露出一点儿喜悦的神情来。

甚至有人私下嚼舌头,说王妃这胎生得不好,克了太子

程漪下令将乱说话的人打死,自己却也因费神而大病,唯恐宫中真觉得是自己的儿子克了太子。

宫中消息封闭得很严,并没有只言片语传出来。几位留京的皇子都进了宫,再没有出来。每日小朝上,丞相主张捉拿刺杀太子的人,也拿了几个人下手。事后想想,连太子都敢杀,这些人有什么不敢做的?

他们有胆量刺杀太子,还能提前掌握太子的行踪。此骇人惊闻之行为,古来都没出过几次!

何等荒唐!

一直和稀泥的丞相大怒,将矛头对准了程太尉。他觉得是程家联合诸家名门一起做了这件事,程太尉其心可诛。程太尉自然否认了,并也积极查询大逆不道的人。朝廷三公九卿,公也就三个,其中两个日日剑拔弩张,而就是这个时候,皇帝都不曾出面。众人实在对他们的陛下心灰意冷,不知道这件事会如何收场。

定王住在宫中自己未封王束冠前的宫殿中,左边是东宫,右边是宁王随他母亲居住的属宫。每日清晨,定王前去东宫看望太子时,都能在红日前,看到宁王殿下清瘦无比的身体。这对兄弟因为立场不同,已经很久没说过话了。这次同住宫中,也许是兔死狐悲之感,让他们之间僵硬的关系竟缓和了很多。

两人相伴前往东宫,彼此俱心情沉重。宁王一直不停地咳嗽,定王不由关心问,“五弟的身体还是不好吗?”

“今年好像大不好了,”宁王答,“夜间睡不着,身上一阵阵地冒冷汗。早上起来时,也心悸不住,头脑晕沉。母亲请了御医来日日看着我,好像起色也不大。”

定王叹口气:“你多保重。”

张染微笑,随口道,“我没事。若是我真有什么不妥,反正皇位也是你的”

“五弟!”张桐厉声,“你何以说出这样的话?难道外间传闻我派人谋杀殿下,你也这么觉得吗?”

张染瞥眼看他,看这位兄长温润如玉,却在此时怒意浸染双眼。这位兄长的悲意与难过宁王闪了闪目光。事后,他与幕僚们说,“此事应该和定王无关。他看起来不像是装的。”

幕僚们整日忧思忧虑,私下与自己的主公说话,也并不用掩饰,“太子殿下眼看是大不好了,殿下您得重新寻找靠山。看朝中程太尉的势力,再看咱们陛下那个态度,皇位恐怕是定王的。即使往日再多仇怨,不是杀父夺母之仇,殿下都该放下,好好交好定王。否则、否则”自家主公是太子一脉,不知为太子做了多少事,得罪了定王那方多少次。若不交好,等定王上了位,难道还有活路吗?

宁王慢悠悠地吹着碗中黑乎乎的药汁,“唔”地应了一声。众谋士心中着急,却也无法再劝。宁王殿下性格之乖戾,和旁的殿下都不一样。这位殿下看上去无害,心中却极有主意,不是一般人说得动的。

这点倒是和太子挺像的不过太子走的是正道,他们殿下,总有些偏

张染喝药时,想起来忽然问,“王府有传信进来吗?王妃这两日如何?”

早有侍女在一边答:“王妃让您好生在宫中照顾太子殿下。她得舞阳翁主邀请,带上娘子去翁主府上住了,让您莫担心。”

张染点了点头,放下了一些心。

现在这个时候,自己的王府不安全,曲周侯府上也不安全。倒是小蝉那里,因为李二郎的军功在,暂时没人敢动。阿姝自己无妨,不过要照顾阿糯,她自然是带着女儿去更安全的地方了

张染咳嗽着,又吐了血。他头一阵阵地发昏,眼前什么也看不到,耳边也听不到。等再次清醒时,见到自己母亲坐在床榻边垂泪。他已知自己的身体很不好了,心中尚想着幸而陪在自己身边的是母亲,若是阿姝在、若是阿姝在

张染的母亲王美人为他擦去额上冷汗,哽咽道,“你怎么就病成了这样”

张染轻声:“没事,我肯定能撑下去的”起码要撑出一个结果来他不能什么都还没看到,什么都没做,就撒手丢下自己的妻女。如果定王胜了,闻家连自己都要保不住了,自己再走了,如何能保得住阿姝?

张染冷漠地想:我要么跟太子殿下同一天走,死也要死到他跟前,做足兄弟情深的样子,为堵住悠悠众口,程家、让定王只敢想方设法地补偿我,非但不敢动我的妻女,还会加倍照顾她们;要么就得撑到一切结束,再出手段,我亲自想办法给她们选一条出路

张染这样想,并没什么错。太子殿下三日来,昏昏沉沉,御医们束手无措,只能看着他的伤势一日比一日重。长安城开始宵禁,城外城中的京城宿卫军都调了过来,轮班巡查。朝中大臣人人恐慌,更有好几家世家子弟被牵连,直接问斩。程家除了程太尉,受影响的也不少然程太尉依然老神自在,日日关怀太子殿下的伤势。

朝中民间传得风言风语,都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定王殿下。定王与太子面不和,心更不和。太子出事,众人的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定王。然他们只是怀疑,没有证据前,无人敢把矛头指向定王。朝中还有传言,程太尉不过是代定王受过

当夜大雾,定王离开东宫,刚在自己宫殿中眯了不到一个时辰的眼,再次被叫起。宫中灯火曲折如龙,张桐衣衫不整地赶到东宫,竟在前殿看到一群道士摆着拂尘在宫殿游走,说定魂啊招魂啊之类听不懂的话。他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哪个坑蒙拐骗的巫师圈子里,就见青铜鼎烟雾缭绕,烟雾丝丝缕缕地飘荡在半空中,鼎后,他的父皇也着道士服,坐在蒲团上听道士们念叨着听不懂的话。

道士们卖力十分,皇帝陛下打扮和他们一样,目光平静无比。看似认真,却又像是出神。众人皆不知道这位陛下在想什么。

定王无法批判他父皇把东宫弄得乌烟瘴气,他只请了安,就进后殿见太子了。

进了殿中,满殿皆是凄艾的啜泣声。定王披着厚氅,一路穿梭过他们身边,到了床榻边。太子妃抱起一儿一女,让出了位子。定王跪于榻边,握住自己这位兄长的手腕,提醒他自己到来。

定王此前得到的话,是太子已经不好了,要见他一面,他才急忙赶来。

眼下张桐跪在地上,身后是诸位皇子。太子排名第一,二皇子与四皇子不顶事,张桐排三,张染排五。如今张染与诸皇子跪在一起,诸位兄长一起照顾这个体弱多病的弟弟。而跪到最前方,握住太子手腕的这个人,居然是一直和太子不和的定王。

张桐看着病榻上眼窝深陷发青的兄长,看他眼睛努力地睁着,唇角不住地抖。太子妃让人用参吊着太子的命,太子撑这口气,撑得颇为辛苦。张桐何曾看到他这位兄长这么狼狈的样子?太子是一国储君,什么时候见他们,不都是又君又兄的做派?

太子微微转过脸,看向张桐,吃力道,“你来了”

张桐眼中的泪几乎落下,“殿下”

“叫我阿兄吧,我们已经很久没这么说过话了。”太子话说得很慢,断断续续,每一句都要想好久。他跟自己的身体做着斗争,拼命想再多点时间,再多说几句话。他对张桐露出笑,“一声‘殿下’,我们之间隔了多少东西啊。”

众位皇子眼圈纷纷红了。

“我知道不是你要杀我,”太子眼神微飘,喃喃自语,“你从小就脾气好,从小就别人说什么,你就应什么。你昔年宫中有宫女忤逆你,我说杀了,你还不忍心,偷偷放人出宫你连一个下人都不舍得杀,我不相信你会要杀我这个兄长。”

定王声音哽咽:“我从不想杀你。你是我兄长,我从没有过杀你的念头”

太子淡声:“你没有,别的人有。”

他猛地探身,反手抓住张桐的手。他用力极大,眼睛几乎从眼眶中突出来,为了这口气,他声音都大了,“你现在还对程太尉毫无提防?!你还觉得他是好人?!他也曾是我老师,你且看看他如何待我!你就笃定他不会对你下手吗?!三弟啊,你还不清醒吗?!与虎为谋,你还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吗?!”

定王大恸,说不出话。

他一遍遍被程太尉所打击。从李二郎之事开始,到太尉在城中练兵,再到这次的刺杀太子的喝问在头顶,张桐跪坐下去,浑身冰冷,默然无话。

太子已经又失力,再次倒回了榻上。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如窒息般。张桐看他唇在动,忍着悲痛之意,将耳凑到他发白的唇边,听到他磕磕绊绊地说,“你动不了太尉你、你要忍你放过李二郎别动他就让他在墨盒待着你不会失望的李二郎从没让孤失望过你、你要想办法拉拢他李二郎是人才比其他人有用的多三郎,这是阿兄唯一求你的。其他事都随你做主意了。你答应我吗?”

张桐眼睛赤红,哑声,“喏。”

“三郎你、你要好好的为国为民,为千秋,为万世你别被人蛊惑了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读书么那时候我母后还活着,我央求她,让我和你偷偷溜出宫。咱们在长安街上走,看杂耍啊,观夜火啊,还听人说书五郎总是生病,咱们出去了好几次,他都赶不上然后你背诵,我提笔,把外面说书的内容誊抄给五郎看五郎还不喜欢看,把我和你冷嘲热讽了一顿五郎从小就那个脾气,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把他揍了一顿到现在,我有时候,都很想揍他啊”

张桐喃声:“我也想揍他可是他身体不好”

“所以你要照顾他别人都说我们皇家没亲情有的话也是一瞬可是我怎么,就记得那么多我们小时候的事呢小时候多好啊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骗人小时候”

他的声音弱了下去,再也听不到了。

张桐握着太子的手,也感受到了那渐渐逝去的生命。

他心神恍惚,恍觉人生是一场大梦。他和自己的兄长斗了这么多年,兄长临去时,却说了很多他们小时候的事。原来那些往事兄长曾经念念不忘,原来兄长将剑锋对着自己时,也会手抖。

二十来年,恍恍过去下一个二十年,又是谁生,又是谁死呢

那些小时候的笑声,那些尖锐的语言,那些擦肩而过的马车,那些见到对方就烦躁的情绪统统的消失了。

万千国事,人已了去。兄长死后,谁还会记得他?!

定王张桐漠声:“太子去了。”

话落,满殿大哭声。

定王如纸人般,摇摇晃晃地起身,走出宫殿。他站在前殿门口,看到道士们还在作法,他父皇还在冷漠地坐着。内殿的哭声传到这里,这一瞬间,张桐从父皇面上看出了沧桑痛意。

皇帝陛下转过脸,冷冷地看着他。

张桐一身委顿,情绪低落。

陛下说:“皇位给你。你记得这是谁家天下,记得你兄长是怎么死的。”

张桐跪下,给他父皇磕了头。他听到耳边道士们的作法声越来越远,听到了甩衣袖的声音。他再次抬起头时,泪流满面,前殿已空,他父皇已经走了。张桐抬头,望着殿外的星辰。

星辰满空,银光时明时暗。沉夜清清静静,一边是人间的哭丧,一边是星光的流转。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星海无边。星星从古至今,穿越无数年轮,到达他们的眼底。星光铺天,地表清亮,一切皆是命数。

在万星俯照的此刻,太子过世。

太子的丧事办了一个月。一月后,皇帝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定王。朝中大呼新朝将至,人人感念圣上之心。定王张桐接过圣旨,转身时,程太尉带领百官拱手相贺。

程太尉笑道:“陛下,恭喜。”

定王心中若有刀锋,锋锋向着程太尉。看到程太尉,他便想起太子。那些已经成为过往,自己登基,朝中再无人能压制程太尉了。他看到旁边老态龙钟的御使大夫,再看眼笑容可掬、似乎一脸真切的丞相,便知道朝中的风向变了。程太尉彻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太子身死,程太尉是其中大功臣。程太尉还是自己这边的人,所有的人都看着,难道这位新朝陛下,能做什么寒人之心的事吗?

张桐微笑,一手冷、一手热地扶起了躬身的程太尉,轻声,“国丈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