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了会儿育儿经,见两个孩子都有些困意后,便让奶娘抱下去哄睡,两人坐在一处说话。

“今儿怎么过来了?”阿竹为她斟了杯花茶,笑着问道。

严青菊觑了她一眼,见她面上无任何郁结之色,反而与平常一般开阔舒朗,心里也跟着轻快几分,笑道:“近来三姐姐可是京里的风云人物,妹妹过来也沾些厉害的,看能不能像三姐姐这般,生财有道,持家旺业。”

阿竹差点喷了,戳了她一下,嗔道:“你说什么话呢?那关我什么事情?而且出海的船队也交给皇上了,皇上也连发了几道旨意,可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想要跟着出海,那么就出份子钱、走走关系去凑个名额呗。”

严青菊笑着看她,慢慢地道:“从小我就知道三姐姐是个有主意的,不过是因为世人之见,限制了女子的发挥,稍不小心便会惹来闲言碎语。若不是三姐姐投了银子组织船队出海,谁知道海外是个什么情况?金山银山宝山也好,谁敢有那迫力直接组织船队出海?你瞧往年多少洋商来大夏,但却少有大夏的商队出海,这固然有人们固定的思维在,但那些商人出海赚了银子,恐怕也不敢嚷嚷着让世人知道。而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根本不想冒那个险,也不屑盯着海外那块地,只觉得那些洋人不足为虑,洋货固然精美新奇,却也以为是少有的稀罕之物,也不知道其实那些东西就如同咱们大夏这里的最便宜的绸缎陶器一般,赚的不过是其中的路费及差价,讨个新奇罢了…”

严青菊是最懂阿竹的,她们从五岁时一起长大,她善于观察人心,揣测人心,阿竹掩饰得再好,她也揣测出一二,小时候总觉得这位三姐姐在大人们面乖乖巧巧地听话,私底下总会有惊人之语,以为她们是小孩子没有收敛。

严青梅和严青兰确实不在意阿竹的表现,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及弯弯绕绕的心眼去琢磨。但严青菊却记住了,然后慢慢发现三姐姐和其他姑娘真是不同,她的不同是掩饰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呈现在世人面前,知道的人并不多。

端王府极为赚钱的冬季蔬菜,严青菊知道那是阿竹自己琢磨出来的,至于出海的船队,严青菊同样知道是阿竹自己拿嫁妆银子投进去的。因为这大胆的尝试,没人知道会不会成功,所以阿竹不敢下太大的血本,才会舍下自己的嫁妆银子投进去,世间可没有多少妇人有这迫力,毕竟嫁妾银子是一个女人的夫家的立足根本,没人敢冒那风险。

这其中的事情,严青菊知道的比外界的人还多,也同样知道这些都是阿竹自己琢磨的,端王不过是对外的个挡箭牌罢了。这世俗对女人的限制太大,若是知道这些都是端王妃的主意,还指不定会传出什么流言了。

听着严青菊的分析,阿竹突然发现这妹子的眼光也不一般,并没有局限在内宅中,心里也有些欣喜,或许以后她想干些什么大胆的举动,可以拉她入伙,说不定这妹子还能扬长避短,将计划更加完善。

“这次出海,镇国公府也投了份子进去,得了个名额。”严青菊呷了口茶,对阿竹道:“若是这次船队能平安返航,收获不错的话,估计朝廷会出台更加完善的政令,以后应该不会再限制私人船队出海了。”

阿竹听得心中微喜,只有一次成功其实并没有打动那些老狐狸,所以这次承平帝组织出海,是以朝廷的名义出海,这算是一次试水,为了集合出海的资金,承平帝从自己的私库出了一些,然后便让那些有意向出海的勋贵们出资获取一个名额,届时等所获按名额及投入的比例分成。

方法十分粗糙,但因为是在试探路线中,有些人也怕打了水飘——并不是谁都像阿竹这般财大气粗的,所以这一次是以朝廷名义出海,参与进去的人并不多,投入的也不多。

说了这些事后,话题很快便又转到了在外头平乱赈灾的陆禹身上。

“我从世子那儿得了消息,隋河那一带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军队不日将会拨营回京。”严青菊说道。

这是个好消息,阿竹虽然没想到纪显的消息会这般灵通,但依然高兴。

严青菊却没有那般高兴,暗暗皱眉,想起先前纪显说的话。

陆禹平乱时的血腥手段虽然极为有效地控制局势,但是很多人不喜他这般铁血,特别是朝堂中并不是人人都支持端王的,其他皇子的支持者更是仿佛抓到了把柄,纷纷参端王一笔,说他无视祖宗家法、残暴不仁,虽有功,但过大于功。

纪显回来时和她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明显笑得不行,对她道:“你看着罢,叫嚣得最凶的,怕是最早被收拾的。皇上心中恐怕早有决策,即便不喜端王这次手段酷烈了些,但效果却极好,皇上没理由再说什么。而且,一个有缺点的皇子,远比一个完美无瑕的皇子更让人放心。”

严青菊无话可说,她发现纪显虽然表面上看着没有站队,但他其实挺欣赏端王的。

“而且,端王的这一手,虽然很多人不喜,但见过血的将士恐怕极为欣赏他的血性。他凭借雷霆之势镇压了关中一带的平乱及那些趁机叛乱的府军,倒是使他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恐怕这些人以后会是他的助力。”

听着纪显的分析,严青菊在心中琢磨了一阵,便也放下心来。

端王若是出事,最不利的便是阿竹了,严青菊对端王的事情可是十分上心。

想到这,严青菊又看向阿竹,见她眉眼喜悦,心里也跟着欢喜。

严青菊在端王府留了半日,阿竹留她用了午膳,方着人套车护着她回镇国公府。

陆禹平乱后赈灾所花之时日并不多,他这次手段虽然急进暴烈了一些,但是却将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便那些当地被迫舍了银粮的豪绅暗恨他不已,却奇特地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感激。

待赈灾结束后,陆禹上折子,皇帝看了折子后,口头上嘉奖了一翻,便命他回京。

听闻这消息,宫里的皇后、贵妃皆高兴不已,陆禹出征时两人也是极担心的,现在终于能平安回来,心里的高兴就甭提了。

就在阿竹盼着陆禹回京时,不想又有事情发生了,仓州八百里加急,报说长阴山一带的长阴山人作死,南下入侵仓州一带,仓州节度使被杀,战争又起。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俱是惊诧又惊慌。

战争自古以来便是让人极其厌恶的一件事情,总是使人心头压抑。而且在查明是距离长阴山不远的靯鞑国在背后支持那些长阴山人南下搔扰边境,杀害仓州节度使,轻易便激起了民愤,有点血性的人都对那靯鞑国怒极。

但是,愤怒之后,却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

这几年西北那边战事吃紧,虽然风调雨顺,税收看着不错,但因为承平帝年迈,手段绵柔,使得贪官污吏横行,无力整治,虽去年皇帝借端王秦王的手整顿江南盐政,但才过了个冬天,效果并不显,眼瞅着国库一年比一年税收减少,渐渐地竟然不能支撑了,吏部尚书也开始抓急,天天过来哭穷,方使得承平帝打上海外贸易的主意,但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见成效的。

所以,现在仓州又起战事,承平帝虽然恼怒异常,但心里也暗暗发愁,急得原本因为春天时又病了一场导致不好的身子也跟着败坏了。

荀太医被宣进宫时,敏锐地发现宫里的变化。

王德伟在乾清宫门口亲自接待他,见到他到来,便笑道:“荀太医来了,皇上在里面看折子等你呢。”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瞄了眼周围守卫的羽林军。

荀太医忙请罪道:“让皇上久等了,是下官不是。皇上现在身子还好罢?”

王德伟边领他进去,边道:“荀太医应该也知道,听闻仓州那儿的消息后,皇上心里十分愤怒,近日寝食难安。杂家恐皇上身子不适,方让人将你宣进宫来给他瞧瞧。”

王德伟说得合情合理,荀太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等进了乾清宫内殿后,看到靠坐在床上形容憔悴的帝王,荀太医便知道王德伟先前是撒谎了,恐怕是为了隐瞒住皇帝的病情,才会有先前那一翻举动。

荀太医面上没什么表示,跪下请安。

承平帝靠坐在床上,印堂有些发黑,双眼眼袋极大,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许多,看着就是个身体不好的老头子,尊贵华丽的明黄色龙袍也没法改变他老了、病了的事实。

承平帝声音有气无力,伸出手道:“荀太医过来给朕瞧瞧罢。”

荀太医又躬身施了一礼,便跪着上前请脉。

他搭脉的时间有些久,荀太医面上清冷,神色淡然平和,感觉到一道威严犀利的目光一直落到自己身上,他也并不在意,收回了手,沉声道:“皇上,您的身子情况实在不好,须得静养。”

承平帝素知这些太医说话的方式,三分的病要说成七分,七分要说成病重,喜欢含糊其词,就怕说得太明白掉了脑袋。荀太医虽然未曾说他身体的病情如何,但那句“实在不好”,也是重了,没有丝毫的隐瞒。

“朕现在无法静养,以爱卿的医术,也不能根治么?”承平帝还是有几分信任荀太医的医术,心里有几分期盼的。

荀太医却是摇头,“若是皇上再不爱惜圣体,连臣也没法子。臣先开两服药佐着臣做的药丸一起服用,能让皇上精神一些。”

承平帝沉着脸点头,其实病人最是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心里忍不住还是有些幻想罢了。

等荀太医离开,承平帝坐在那里不知道想什么,王德伟小心地觑了他一眼,也不敢出声。

正在这时,外头传来声音,王德伟脸色一沉,便出去看情况,很快便回来了,说道:“皇上,秦王殿下求见。”

承平帝原本欲说不见,很快便换了主意,说道:“你给朕更衣。”

等承平帝被伺候着打理妥贴后,他便坐在内殿的长榻上,旁边的小案几上还放着一堆奏折。

秦王进来后扫了一眼,便马上跪下请安。

“秦王今日来此为何?”承平帝身体不舒服,咳嗽了一声,连语气也不太好。

秦王自然听得出皇父语气中的不悦,但仍是硬着头皮道:“儿臣听闻靯鞑国狼子野心,竟然掇撺长阴山人南下劫掠我朝边境百姓,儿臣心里愤怒非常,愿为父皇分忧,请旨出征,以解父王之忧。”

承平帝却没有应声,打量着跪在地上,抬头仰望着自己的儿子,他的面上一片坚毅果决,显然是心意已决。

“你贵为皇子,未曾上过战场,不知其中辛苦艰难,刀剑无眼,若让你前往,朕作为父亲,如何放心?”承平帝温声道。

“儿臣心意已决,望父皇成全。”秦王身体伏跪而下。

承平帝眯了眯眼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为何突然有此决定?”

自然是他那位蠢王妃逼的了!秦王心里头也不愿意出征,但是王妃逼得紧,而且他也没有想到王妃的消息如此详实,素来与大夏交好的长阴山人果然反水了,那靯鞑小国也不知道许了他们什么好处。

不过虽然王妃逼得急,但是秦王心头也是有男儿血气的,想到边境百姓受苦,他也愿意上战场驱逐异族,还边境百姓一个太平。

虽然秦王态度坚定,但是承平帝并没有正面回答,只道:“此事容后再议,你先回去罢。”

秦王即便心里有些抓急,但见承平帝脸色不太好,怕适得其返,只得悻悻然地告辞离开,心里琢磨着回去怎么和王妃交待,若是她再甩飞刀过来,他逃跑的可能性。

方出了乾清宫不久,便见到一边走来一边咳嗽的靖王,秦王脚步一顿,冷眼看着他。

靖王扶着内侍的手,听到提醒,抬头望过来,见到秦王时,脸上露出抹平淡的笑容,说道:“九弟这是从乾清宫出来的?可见着父皇了?他老人家此时圣体如何?”

秦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脸上蓦然露出一抹爽朗中带着担忧的笑容,然后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见到了,父皇仿佛看着气色有些不好,应该是为仓州那边的事儿担忧罢。”

靖王听罢,也附和着怒骂了阴险的长阴山人和狼子野心的靯鞑小国,方忧心道:“先前为兄在宫里遇着荀太医,看他模样是过来为父皇请请脉的,荀太医医术不错,有他在,父皇的身子应该无碍吧。”

“定然如此。”

两人你来我往地暗中试探,皆没能从对方嘴里套出什么,心中冷然一笑,很快便兄友弟恭地告辞,一人往宫外而去,一人往后宫而去。

秦王眯着眼睛看着靖王被内侍揣扶着往后宫行去的身影,心里着实想不明白,这位皇兄自小身子便不好,他那父皇脑抽了也不会选他作储君,他这般折腾为的是什么?若不是上回从江南回来遭到袭击,顺藤摸瓜地查下去,他还真不知道这位二皇兄藏得如此深。

至于太医现在说靖王身子略有好转之类的,秦王心头不屑,那般破败的身子,天气一冷便要卧床休养了,能给他折腾的余地实在不多。他只是有些恼怒,病殃子就应该好生地在府里歇着,没得出来碍人眼睛,将手伸得那么长。

想到内阁首辅沈正仲,又想到府里的沈侧妃,秦王神色阴沉,看来这沈侧妃是不能留了。

秦王回到王府里,正好见秦王府带着一干女人出来迎接,秦王的目光一掠,便盯住了跟在王妃身后的沈侧妃。

沈侧妃长着一张鹅蛋脸,笑起来眉稍眼角俱是风情,性格也有些掐尖要强。不过那是刚进府时的事情了,现在看她服服贴贴地跟着王妃,一切以王妃为主,秦王心里头就不舒服,越发的觉得这女人不能留。

沈侧妃发现今儿王爷盯着她的时间太长了,长得她心惊肉跳,而且这种目光不像是男人看女人的目光,倒是像在看件货物一般,阴冷阴冷的。

想罢,沈侧妃下意识地看向王妃,若是王爷要对她做些什么,这里能救她的唯有王妃了。

“王爷看着沈妹妹做什么呢?”秦王妃问道,有些嗔怪:“没得吓坏了沈妹妹。”

秦王被她说得有些气极,他看自己的女人就会吓坏她?这是什么逻辑?难道在这王妃心里,他是那般残暴的人么?而且,这些女人都是他的侧室吧?她一个正妻这般维护小妾是不是哪里不对?正妻不是应该打压侧室才对的么?

第148章

沈侧妃回到自己的院子后,心神不宁,脑子里总是回想着先前王爷看她的眼神,那是杀意,王爷要杀她。

如此一想,手脚都凉了半截,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爷爷是不是和王爷不合,或者发生什么事情了,王爷觉得留她是个祸害,所以要除了她。这让她想起了当初被送进秦王府时,爷爷说的话,心也凉了。

亲人靠不住,良人同样也靠不住,她怎么办?

在沈侧妃心神不宁时,正房里,秦王也和王妃说了这事情,免得这王妃因为不知情而保下个祸害。对于这王妃,他可是看透了,他的侧室都快成了她的人了,他是想动也得她允了。侧室们都听王妃的话,反而显得他这个王爷可有可无,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传出去不是惹人笑话么?

秦王妃听罢沉思半晌,突然问道:“王爷可是笃定沈阁老与靖王私下有来往?没有弄错?”

“本王何必骗你?”秦王阴着脸道:“上回从江南回来,本王遇刺时便着人查了很久,若真靠刑部那些无能之辈去查,恐怕这辈子本王都要吞下这个亏了。恰好那时候便查出了些门道,倒没想到二皇兄手伸得这般长,连东瀛人都有往来。”说着,脸色阴得快要滴出水来了。

“靖王的身子不是不好么?这些年臣妾就没见他好过。”秦王妃更加诧异了,同样也闹不明白,一个身体如此差之人,也掺和进来折腾什么呢?

“是啊,年年太医都会说情况不好,但年年都挨过来了,是不是很好笑?”秦王说着好笑,面上却无一丝笑意。

想了想,秦王妃又道:“那沈妹妹…”

“不能留了!”秦王瞥了她一眼,手指暗动,心想着,若是她强硬要留住沈侧妃,便不怪他不给这王妃面子了。

“好吧!”秦王妃很干脆地点头,在他愣住时,又道:“就将沈妹妹先送到庄子里去罢,就说突然感染了恶疾,去庄子避一避,等好了再接回来。庄子就由我来挑吧,省得委屈了她。”

他就说她怎么这么干脆,原来还是要保下沈侧妃。秦王虽然想要搞死小妾来出气,但是觉得也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和她置气,想了想也答应了。

说完这些,终于进入主题了,秦王妃满怀期盼地问道:“王爷,今儿可是和父皇提了出征的事情?”

说到这个,秦王便有些心虚了,其实他今日也不是那么认真地去求旨的,但是不能让她知道,面上淡然地说道:“父皇没应,说容后再议。”

“那行,王爷明日再去求一回。明日不行后日再去,父皇看在你的诚心上,总会答应的。”秦王妃也极是干脆地道。

秦王心里很有意见,正想说些什么时,见她低首开始玩起了飞刀,话在嘴边噎住了,脸色有些僵硬,半晌方点头答应了。

“端王就快要回来了吧?”秦王妃又道:“等他回来,不知道父皇怎么嘉奖他呢。”

秦王脸色有些阴沉,“老十这回行动虽然迅速,但手段也过于血腥暴戾,指不定那些御史等着他回来参他一本呢。”说着,不由有些幸灾乐祸。

秦王妃瞥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陆禹行军速度极快,在仓州传来八百里加急的第三天,他便回到了京城。他只带了一部份人回来,还留了一部分在那儿处理后续事宜。

在城外的驿站将自己打理了一遍,陆禹方进城,过府不入,直接进宫复命。

承平帝在乾清宫接见了他,先是好生嘉奖了所有的赈灾军官,嘉奖过后,便又责骂了端王行事暴烈,勒令他的府里闭门思过一个月,想清楚了再出来。

承平帝此举,让那些准备等端王回来后参他一本的御史们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顿时无力可使,只能默默地烧了那些折子。同时,也让暗地里蠢蠢欲动的人只得先按捺下来,以后再谋。

毫无疑问,承平帝这举动分明是要保端王,并且也在警告那些蹦跶得欢的人,皇帝还没有死呢,有什么想法都给他收回去,谁敢再出头,都当出头的椽子一般打烂了再说。由此也可知,端王这半年来虽然缕次被罚闭门思过,但也不是完全失了圣心,让那些支持端王的人心里越发的稳住了。

听闻陆禹回来,阿竹一大早便开始往门口张望了,在屋子里转圈圈,有种迫不及待之感。

等到了午后,终于有下人过来禀报王爷回来了。

阿竹高兴得直接拎了裙子便跑出去,而正坐在炕上被奶娘护着玩布老虎的胖儿子见到娘亲突然跑了,伸出胖胳膊啊啊地叫起来,见她没回来抱自己,嘴巴一扁,哇的一声哭了,奶娘赶紧将他抱起来哄。

阿竹已经走远了,没有听到胖儿子的哭声,到得二门处,便见面容清缄的男子大步走来。他看起来削瘦不少,肌色也比以往略深了一些,显然是这三月份的阳光晒了不少,步伐没有以往的悠然,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同时身上也不若以前的清淡无垢,多了种肃杀之气。

“王爷!”阿竹笑盈盈地看着他。

陆禹抬眸看来,见到她时,凤眸中的深沉冷意退了不少,变得柔和,走进来直接将她拥到怀里。

“胖竹筒,我回来了。”

“别叫我胖竹筒!”她轻轻地捶了他一下,然后又搂住他的腰,“阿禹,欢迎回来。”

夫妻俩久别重逢,不像上次分别时重逢在产房凶险万分,这回倒是有些脉脉的温情。拥抱在一起时,旁边的下人同时也低下头抿唇一笑。

没有什么比王爷平安归来更让人开心了。

拥抱了下,陆禹掐住她的腰肢,直接抱起她掂了掂,似乎不满意她又瘦了,然后执着她的手回房道:“近来没有吃饭么?还是豚豚又吵你了?”

“哪有,豚豚可乖了!而且我也也有正常吃饭啊。倒是王爷,看起来清瘦不少,这一路上辛苦了。”阿竹有些心疼地摸了摸他的手关节,眼睛在他身上瞟来瞟去,就担心他身上哪里有伤。

听闻他带兵平乱时身先士卒,阿竹吓得够呛,就担心战场上刀剑无眼,伤着了他怎么办?这位王爷在她心里就是个遗世独立的斯文型男人,从没想过他也会领兵打仗,而且还用了那般血腥手段镇压,与他的行事作风极为不符。

想罢,又看了他一眼,气质依然如昔,无瑕的面容看起来高华洁净。

两人刚进入延煦堂不久,便听到了胖儿子的哭声,听着挺委屈的。阿竹有些诧异,怎么哭了?直到奶娘将胖儿子抱出来,看他边哭边对着自己伸出两只胖胳膊讨抱,阿竹有些哭笑不得。

“坏蛋,哭什么?”阿竹将他抱到怀里,拿帕子给他擦了擦脸蛋。

果然,被娘亲抱住后,胖儿子抽噎了下,终于不再哭了,眨巴着被泪水浸润过的黑眸,好奇地仰着脑袋看旁边多出来的陌生男人。

陆禹伸手在胖儿子脑袋上摸了摸,笑道:“豚豚又胖了不少,越发的像王妃了。”

“像你才对!”阿竹反驳,将胖儿子塞到他怀里,“来,抱抱你儿子。豚豚,这是你爹,让你爹抱抱。”

胖儿子小身子扭了下,瞅着阿竹,见娘亲没有走开,便也没闹,安安心心地窝在自家老爹怀里,攥着胖拳头咬着瞅他。

一家三口慢悠悠地进了正房,丫鬟准备好了干净的温水,阿竹将胖儿子放到榻上,伺候他净手更衣,换上室内穿的质地柔软的便服。

陆禹坐在榻边逗着胖儿子,拿小鼓摇着逗他,在他伸出胖爪子过来抓时,将小鼓晃到一边,胖爪子伸过来后,又晃到另一边,胖爪子又按到了一边。

阿竹看得满脸黑线,王爷你这是将胖儿子当狗来逗呢。

待陆禹喝了杯茶后,阿竹又得知了他被罚闭门思过一个月,顿时无话可说。承平帝这算是保护他,还是罚人罚上瘾了呢?不过如此也好,先避一避外头的事情也好。

“这一个月王爷便在家里好生地补补身子罢。”阿竹宽慰他。

陆禹笑了笑,并没有将自己的处境放在眼里。

见他泰然处之,阿竹毫不心虚地将胖儿子丢给他带,自己进了宫。

近来天气变化无常,皇后前几天偶感风寒,阿竹心里着实担心,只要有空都进宫来探望。

刚到凤翔宫,便见到安贵妃也在,正端着药喂皇后喝药,十八公主像个小大人一般,皱着眉头坐在一边,抿着小嘴显然是在生气。

阿竹给皇后和安贵妃请安后,笑道:“十八怎么了?嘴巴都嘟得可以挂斤肉了。”

十八公主生气道:“母后和安母妃坏,母后生病了,不让十八给母后侍疾。”

阿竹听得一愣,然后有些忍俊不禁。

皇后正用帕子拭着唇角,瞥了女儿一眼,没有说什么。倒是安贵妃一把将小公主抱到怀里,捏捏她肉肉的小手道:“咱们的小十八是个孝顺的,但是你还小,容易过了病气,到时候十八若是生病了,你母后可要伤心了。”

“才不会,十八身体很壮的,打倒十一哥哥都没问题!”十八公主蹦跶着道,拍着胸口表示自己很强壮,一个不小心,便说溜了嘴。

发现自己说溜嘴后,十八公主赶紧用小手捂住嘴,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滴溜溜地瞅着在场的大人们,努力地开始扮可怜。

“你和代王打架了?”安贵妃怒道:“代王作哥哥的竟然打妹妹,婉妃怎么教育孩子的?太不成样子了!来人,将婉妃叫过来,本宫倒是要问问她是怎么教孩子的!”然后马上唤人去将婉妃叫过来。

宫人见她问都没问,便指定是代王欺负妹妹,直接发怒要处置人,皇后面色淡淡的,没有阻止,便领命去了。

阿竹:“…”每次看到安贵妃横时,心情总是那么的可乐。

不过婉妃还没来,皇帝倒是先来了。

殿内的人听罢,赶紧起身去恭迎,承平帝见被安贵妃和阿竹一左一右扶出来的皇后,脸上的神色有些异样,马上道:“你身子不好,便不用行这等虚礼了。”

阿竹退开后,承平帝自己过去扶了皇后的手,将她扶了进去。

阿竹和十八公主像是两只跟屁虫一样落在后头,十八公主拉了下阿竹的手,阿竹低头看她,见小公主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瞅着自己,虽然不明白她要干什么,不过仍是捏了捏她的小手安慰。

承平帝扶皇后坐下后,自己也坐到了一旁,安贵妃坐在他们下首位置,规规矩矩看起来挺安份的。

“皇上怎么来了?臣妾这会儿正病着,这殿里都是药味,没得薰着了您。若是臣妾将病气传染给您,可是臣妾之过了。”皇后用帕子捂着唇咳嗽了一声,声音有些虚弱。

承平帝端着茶,用茶盖刮着杯子里的茶叶,看了皇后一眼,她的脸色有些惨白,透着一种腊黄之色,双眸也有些黯淡,看起来确实病了,不禁心中一软,方道:“朕的身子朕自己清楚,皇后无须担心。”

皇后笑了下,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承平帝的目光往下一望,见到阿竹时目光顿了下,问了几句孙子的事情,待阿竹一一答后,方道:“端王府只有一个孩子也冷清了一些,端王和端王妃可要努力啊。”

阿竹老老实实地应了声是。

说完了阿竹后,承平帝对忤在旁边的小妾安贵妃没兴趣,目光终于移到了挨在阿竹身边的十八公主,沉声道:“小十八,你今儿又和你十一哥哥打架了?”

“才没有!”十八公主炸着毛道,可爱又凶悍,“是十一哥哥要打十八,十八疼才咬他的。”然后撸起袖子,将小手伸过去给承平帝看,“父皇,您瞧?十八的手都青青了,十一哥哥好凶呢。”眼眶里也盈了泪水,看起来一副被欺负的可怜模样,可将安贵妃心疼得都咬起唇来了。

承平帝啼笑皆非,轻轻地拍了下她的小手,说道:“你十一哥哥可是被你咬出血了,十八可真是好利的牙!”

十八公主委屈地看着他,恼道:“是十一哥哥先打十八的。”

承平帝正欲要说些什么时,外面有宫人来报,婉妃带着代王来了。

第1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