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温和,给了查端明很大的错觉,她轻声说:“太后说皇上处理细作的事情上糊涂,还冤枉了郡主,便是郭玉姑姑都说皇上不够英明。”

她说完,眸子垂下,手里绞着手绢,有些紧张。

皇帝笑了起来,“朕确实是糊涂,太后说得没错。”

查端明像是松了一口气,扬起了纯真的笑,“皇上没往心里去,那真是太好了。”

只是,她心里却有些摸不准皇帝的心思。

他不介意?

当朝太后指责皇帝糊涂,便连宫里的奴才都说他不英明,身为帝王,他如何能受得这份屈辱?

皇帝拉着她的手起来,声音冰冷,“太后对朕寄予厚望,朕做得让她失望了,她说几句无可厚非,若不说,才是心存嫌隙。”

“是!”查端明听出了皇帝的微愠,这才真真的松了一口气。

不是亲生母子,哪里会有什么真感情?

太后指责皇上,若是当着皇上的面,倒也说得过去,可背地里在嫔妃面前说,便是不顾皇上的帝王尊严,皇上能不介意吗?

她知道今日有些激进了,但是事情赶在眼前,她只能冒险。

她赌的就是太后与皇上母子感情不够牢靠。

所幸,她赌对了。

并非亲生,何来什么感情?

皇帝与查端明再说了一会儿话才走。

回到御书房,皇帝的脸便沉了下来,传来内管太监,冷声道:“从今日开始,明妃的绿头牌撤下。”

内管太监一怔,明妃最近不是挺得宠的吗?怎么回事?

“耳朵聋了?”皇帝见他发怔,拍案怒道。

“是,是,奴才知道!”内管太监见皇上发了雷霆之怒,连忙应声。

“出去!”皇帝余怒难消。

“奴才告退!”内管太监抹了一额头的汗,马上退了出去。

苏公公在一旁也是吓得冷汗直冒,怎地皇上去了一趟明妃处,就发这么大的火气?

他也不敢问,只是准备了茶水便站立在一旁。

皇帝寒着一张脸,批阅了几份奏章,把笔往桌子上一扔,冷道:“摆驾飞凤殿!”

“是!”苏公公松了一口气,如今能压制皇上怒气的,唯有太后了。

以往便是这样,天大的事情,去了飞凤殿,都能解决。

明轩宫。

宫女进来禀报,“明妃娘娘,皇上回了御书房没一会儿,便去了飞凤殿。”

查端明猛地站起来,“去了飞凤殿?”

“是,看样子,是怒气冲冲般去的。”

查端明脸色微变,“坏事了,皇上莫非是去问太后?”

皇上这么沉不住气吗?

她只是要在皇上心里种下一根刺,一根怀疑又愤愤不平的刺。

太后说皇上糊涂无用,皇上派出去的人都没找到,太后派出去的人找到了,岂不是证实了太后的话吗?

皇上肯定不愿意这样的。

而她的目的,也只是阻止太后管这件事情,而不是让太后与皇上闹起来。

不管最后两人闹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最大的罪人。

皇上怎么会这么沉不住气的?

这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

虽然说皇上这一次和太后闹翻了,未必会怪她,可日后呢?

日后一旦因此事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皇上想起来,必定会怪罪她的。

飞凤殿。

皇帝很少这么晚过来请安,但是太后却准备了浓茶。

“喝一杯吧,看来你今晚也是睡不着了。”太后屏退左右,只留下皇帝在殿内。

她身披一件素白锦缎外裳,也没穿进去,只是松散地搭在肩膀上,头上没有一点珠翠,脂粉不施,看着是要就寝的样子了。

皇帝端起来喝了一口,看着太后。

若说,没有之前东浙因陈瑾宁那一次发生的争执,他听了查端明的话肯定会对太后心存芥蒂。

但是,那一次彻底惊醒了他。

他只要还为大周着想,眼前这位贵妇人,就绝对不会摒弃他。

她在乎的不是谁,她在乎的是大周朝。

而他是大周朝的皇帝。

查端明是个懂事的人,至少,之前一直这么认为。

一个懂事的人,说出不懂事的话来,那么就另有目的。

目的是要挑拨他与太后的感情。

皇帝放下杯子,凝望着太后,“儿臣睡不着,想来找母后说说话。”

太后淡淡地笑,“你有日子睡不着。”

“母后。”皇帝轻轻叹气,他这两年老了很多,鬓边也有了白头发,“查端明的心思,您早就知道了,是吗?”

查端明说的话,他信。

太后必定是这样说过,她断不敢造谣。

但是,太后不会轻易说这样的话,除非是要套人。

第472章找到查实人

太后淡淡地笑了,“我也没猜错她,不过随便一试,她就迫不及待地跟你告状了。”

“儿子知道母后有用意,因此,如今还没处置她。”皇帝道。

“不必处置,慢慢地先晾着她。”太后眸色一冷,“此人入京没几个月,已经拧成一股小势力,可见其野心,打她一人,随便一个理由就行,但是,揪出她串联之人,或者是了解东浙真相,就得慢慢来。”

“东浙真相?”皇帝一怔。

太后看着他道:“皇帝真以为她是杀东浙王的功臣吗?她是狗急跳墙,没有办法才杀了东浙王谋一条出路。”

皇帝眸色一暗,“母后,此事可有证据?”

“要证据不难,三天之后吧。”太后淡淡道。

“三天之后?”皇帝沉吟,“看来,母后已经掌握查实人的下落。”

“没错,三天之内,人就能带回来。”太后端着茶,修长白皙的手指在茶杯边沿扫过,眸光冷冷,“或许,有些事情会吓皇帝一跳。”

皇帝眸色凝冷,“儿子知道了。”

皇帝走后,郭玉姑姑进来,含笑道:“皇上今晚前来,可见与太后没有嫌隙猜疑。”

“经过瑾宁一事,若还有嫌隙猜疑,才叫人寒心。”

“是啊,还是太后有先见之明,早先强行干预郡主的事情,虽然闹得和皇上有些不愉快,但是却借机挑明白了说话,让有心挑拨之人再无机可乘。”

“沟通很重要啊!”太后也轻叹。

皇帝是她一手扶上去的,但是,人心隔肚皮,一旦以为关系坚不可摧的时候,就最容易出问题。

陈瑾宁的事情,是给了她一个惊醒。

三天之后,宫中传旨,让陈瑾宁入宫到飞凤殿去。

瑾宁想起之前太后说过,三天之后会找到查实人,她料想应该是找到了,但是这事也没必要传她入宫啊?

她来到飞凤殿,看到苏公公也站在殿外,看来,皇上也来了。

她沉了一口气,跟着郭玉姑姑进去。

进入殿内,首先就看到查端明跪在了地上。

她后背跪得很直,整个人是十分冷静的,虽然是跪着,但是没有个人一种她处于劣势的感觉。

瑾宁抬起头,看到一个人,衣衫褴褛,面容干廋黝黑,头发灰白,乍一眼看去,还以为是乞丐。

但是定睛细瞧,才看出是查先生。

瑾宁当下倒抽一口凉气,这位就是东浙大名士查先生么?整个都变了样。

在查实人身边,跪着一个妇人和一个少女,一样衣衫褴褛,一样的面容肮脏,尤其少女,脸上像是涂了黑泥。

两人都哭过,泪水冲刷下来,把脸冲刷出两条蚯蚓般。

这两人,瑾宁不认识,暗自揣测她们的身份。

太后和皇上坐在椅子上,太后一如既往的神色淡淡,皇帝面带怒气,眸光如电。

瑾宁连忙跪下来行礼,“臣女参见太后,参见皇上!”

太后淡淡道:“过来,有话问你。”

瑾宁起身,走了过去,垂首而立,“是!”

“回头看看,”太后指着她身后的人,“认识他们吗?”

瑾宁道:“认识查先生,臣女曾与查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另外两人呢?”

这一次,是皇帝发话了,声音威严。

瑾宁不由得回头仔细看清楚,这两人面容实在是漆黑肮脏,看不清楚真容,或许是见过,但是,她真的不记得也不认得了。

“臣女不认识。”瑾宁道。

皇帝淡淡道:“她们是东浙王的王妃和女儿文雅郡主!”

瑾宁大吃一惊,东浙王妃和文雅公主?不是叫雷洪送走了吗?怎么会和查实人在一起?

她这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啊。

她没敢站着,跪了下去,“臣女知罪!”

查端明的声音从她身后传来,道:“皇上,臣妾并没撒谎,祖父已经被她们瞒骗,才会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臣妾绝不是东浙王的同谋,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是臣妾亲手拿下东浙王头颅的,而真正与东浙王同谋的人是陈瑾宁,她私放了东浙王妃和文雅郡主,若不是同谋,她为何要这样做?”

瑾宁听了这话,算是明白了一大半。

查实人和这个东浙王妃应该是当着太后与皇帝的面揭穿了查端明,但是因为东浙王妃本该死了,却活着出现在这里,便被查端明揪住,作为反辩且诬陷她的证据。

而瑾宁不管辩解什么,只要承认了私放东浙王妃和文雅郡主,她串通东浙王的嫌疑就会比查端明更大。

而瑾宁是不可能否认的,因为东浙王妃和文雅郡主就站在这里。

查端明含泪看着查先生,“祖父,是您让孙女接近东浙王,您说东浙王有谋反的野心,让孙女入王府,搜集他的谋反罪证,孙女一直按照您的吩咐去做,为什么到现在您要相信外人的话也不相信孙女的话?”

查先生气得胡须发抖,“我并未让你去接近东浙王,我也没有预先知道东浙王会有谋反的野心,只是三番四次跟你说过此人太张狂,让你不要去王府,可你是多番回来策动我为东浙王效力,颠倒黑白的人是你!”

查先生激动得很,他以为,只要他在皇上和太后面前说出了真相,查端明就会承认,他再跟皇上和太后求情,饶她一条性命。

但是没有想到,她会如此狡猾,抵死不认。

最让他生气的是她这般颠倒黑白,却还能装出一副无辜委屈的样子来。

他竟从不知道,捡回来的这个孙女,是这么有心机的。

查端明一脸绝望地道:“祖父,您为什么就是不信我啊?难道我杀了东浙王,还不足以证明我的忠心吗?东浙王妃的话,你怎可相信?此人本应该死了,但是她却还活着,这分明是有人从中捣鬼,您还不明白吗?您被人利用了,我杀了东浙王,她们母女恨我入骨,自然要指证我的,旁人误会我不要紧,您怎么也能相信她们的话?”

瑾宁跪在地上听着,若说不是早知道查端明的为人,只单纯从她说的话来分析,也觉得她是被冤枉的。

她是杀了东浙王的功臣,东浙王妃和文雅公主要陷害她,蒙蔽了查先生,这么说出去,谁都会相信。

东浙王妃怒声道:“我自然恨你入骨,不是因为你与东浙王串谋,而是因为你为了东浙王妃之位要杀我。”

她转头,伏地磕头,悲声道:“皇上,犯妇知道便是犯妇说不知道慕容前谋反的野心,想必也无人相信,但是犯妇开始确实不知,女儿文雅更不可能知道,一直以来,犯妇只以为查端明是王府的幕僚与王爷身边的女人,不曾深思,没想到,她为了王妃之位竟要王爷下令杀了我,皇上,犯妇死不足惜,但是此人留在皇上身边,留在宫里,对我大周,是一大危害啊,皇上,明鉴啊!”

第473章证词

查端明急声道:“皇上,休要听她狡辩,东浙王有谋反的野心,她是早知道的,不止知道,甚至许多武林中人都是她透过她兄长联系,她是同谋,绝不无辜。”

皇帝并未回应她这番话,而是看着瑾宁,“在东浙王府的时候,是你放了她们母女吗?”

瑾宁沉了一口气,道:“回皇上,是臣女放的。”

皇帝面容微冷,“你应该知道,她们母女也是钦犯吧?但凡是钦犯,你便无权私放,一切都要等朕的旨意,此事,苏意和靖廷是否知情?”

瑾宁摇头,“回皇上,此事是臣女一人的决定,苏大人和大将军都不知情。”

太后淡淡地发话,“你说说,为什么要放了她们。”

瑾宁抬头看了东浙王妃一眼,东浙王妃眼底有愧疚和着急,可见此番入宫,不是她想来的,只是太后找到了查实人,她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和查实人在一起,就一同被带了进来,这点,从三人的衣衫和打扮能看出来。

瑾宁如实道:“回太后,回皇上,臣女确实有罪,当初动了恻隐之心,明妃娘娘杀了逆王之后,我们便开始肃清东浙王府,也查问了东浙王妃的下落,才知道东浙王妃已经被逆王所杀,当时审问了逆王府邸里的幕僚和谋士,他们都说,东浙王妃是因为反对逆王才会被杀,臣女便派人去查看尸体,发现还没断气,便救了她,连同文雅郡主一同送出王府,臣女不否认此罪,请皇上降罪。”

文雅郡主哭着道:“皇祖母,皇上,为什么你们要杀我和母妃?母妃没有错,母妃一直都不知道父王在做什么,她不同意父王谋反的,而且…”

她伸手一指,指着查端明,怒道:“就是这个女人,她跟我父王说,如果要她相助父王退朝廷军杀陈瑾宁,就得杀了母妃,迎娶她为王妃,她说以后她要做皇后,父王毫不犹豫就杀了母妃,他好狠心啊,皇祖母,文雅所言,亲眼所见,句句属实,但凡有半句虚假,保叫文雅不得好死。”

文雅大哭起来,哭得又委屈又害怕,在她的人生当中,从小到大都是金枝玉叶的富贵生活,父王宠母妃疼,可哪里想到这都是假象,父王一翻脸,就杀了母妃,且还是她亲眼所见的。

东浙王妃也哭,伸手抱着女儿,哭成一团。

若仅仅是钦犯,在这飞凤殿内这样痛哭,早就被带下去了。

但是,皇帝与东浙王,到底是堂兄弟,而文雅也叫太后一声皇祖母,虽不是名正言顺,可到底有这情分在。

郭玉姑姑不禁抹泪,“这可怜的孩子。”

太后道:“文雅,过来皇祖母身边。”

文雅跪着爬过去,伏在太后的膝盖上,放声痛哭,“皇祖母,为什么会这样啊?为什么父王要杀了母妃?为什么会有那么狠心的人啊?文雅不明白啊!”

太后抚摸着她的头发,轻轻叹气,“好了,不哭了,再残酷的现实,接受得了,接受不了,都得接受。”

查端明看到皇太后已经相信了东浙王妃的话,不禁神色大变,她看向皇帝,急道:“皇上,别信她们,她们是逆贼的家人,是同谋,还有陈瑾宁,私放逆贼同谋,罪大恶极,请皇上明鉴啊。”

陈瑾宁垂下头,一副认罪的样子。

态度算是十分良好。

这个时候,她也没办法辩解任何的话,只求别把师父和靖廷牵扯进来就好。

太后安抚了文雅郡主,看向查实人,“你对你这个孙女,有什么看法?”

查实人已经激了一口气在胸口,见到查端明还在颠倒黑白,谗害忠良,他真是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了。

听了太后的问话,他遽然道:“太后,明妃是老朽打小看着长大,年纪小小,便很有主见,也十分聪明,老朽开始本只想教她识文断字,没想到她对学问特别执着,求知若渴,老朽也很欣慰,便倾囊相授,殊不知,她对琴棋书画一点兴趣都没有,只爱钻研权谋之术,到了十五岁及笄,老朽与夫人开始为她说亲,可她谁也看不上,说她此生注定不平凡,也是那年,她拿着老朽的名头进入了东浙王府,说要在东浙王府做个谋士,老朽当时便反对,认为女子最要紧的是归宿,因此老朽当时与她有激烈的争吵,夫人也伤心病倒,她浑然不顾,第一年,整整一年都没回来探望过老朽夫妇。之后,她在东浙王府地位渐渐稳固,偶尔回来,却都是劝说老朽为东浙王所用,当时老朽见东浙王私自招兵,便觉得大有问题,怎么也不愿意为他所用,也三令五申让她离开东浙王,她就是不愿意,我们祖孙的关系,这几年一直是这样僵持着,直到兵临城下,她回来跟老朽说,她一直潜伏在东浙王府,等的便是这一天,她手刃了逆王,老朽当时听信了她的话,可等她入京,老朽前后一想,便觉得不对劲,她的话有太大的漏洞,在东浙王府的那几年,她是尽心尽力为逆王办事,更是做了不少黑心事,这些黑心事便当她是情非得已,可她这几年来,与老朽唯一的对话,就是逼老朽到东浙王府做谋臣,斥责老朽,为什么不愿意做开国功臣,为什么不愿意帮她建功立业,她眼里的热烈和欲,望,不是假的。”

查端明哭着说:“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害我?我纵不是你们的亲孙女,可这么多年,孙女自问孝顺你们二老,孙女若有什么错,您骂我便是,为何要这样害我啊?”

太后仿佛是热闹看够了,才慢慢地发话,“是查先生害你,还是你害查先生,不难弄明白,来啊,传!”

郭玉姑姑福身出去,在门口喊道:“传苏大人觐见!”

片刻,苏意大步进来。

他看到瑾宁跪在地上,神色微变,但是没停留,径直上前行礼,“臣参见太后,参见皇上!”

“起来!”太后看着他,“可都查问仔细了?”

苏意取出宗卷呈递上去,“回太后的话,都招了,犯人说,是宫里的贵人指使他们掳走查先生的,后来查先生逃走,他们开始奉命寻找,后来得了命令,若看见查先生,杀无赦,这里是犯人招供的证词,已经签字画押。”

太后示意皇帝看。

查端明身子开始发软,坚直的后背也慢慢地垮了下去。

那些个酒囊饭袋也被抓了?

皇帝看得脸色铁青,把证词砸在了查端明的脸上,怒道:“你自己看!”

第474章临死诬陷

查端明脸色灰白,看着地上散乱地纸张,招供画押的朱笔如鲜血般殷红。

但是,她依旧抵死不认,“皇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再说,自打臣妾入宫,便不曾与宫外有过联系,臣妾如何能找到这些人去掳劫祖父?”

太后声音冰冷,“知道你不会承认,还记得你在东浙王府的时候,与京中一些官员来往,都是由你来写信吗?”

郭玉姑姑进去内室,抱着一盒子信出来,丢在地上,“你仔细看看,你是如何游说他们为东浙王所用的?你又是如何承诺的?”

查端明看着散乱一地的信,上头的字迹,都是她的。

但是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还有这些信,谁会收藏这些信?这可是罪证,在收到信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摧毁,就算要留下,也只会留下一两封用来反制她。

但是看这里信的数量,几乎是她写给京中官员的全部书信了。

若说是伪造的,可字迹和信的内容都是她写的,她记得。

皇帝脸色骇怒,铁青着脸,但是没发话,这事,他决定让太后做主。

查端明慢慢地抬起头看着太后,眼神凌厉如刀芒,随即,冷笑起来,“都说龙太后手段了得,我开始还不信,这些信,我不相信他们还会保留,你是如何得到这些信的?”

太后冷道:“你想知道?可以,把一切从实招来!”

查端明哈哈大笑,“招?有什么怕的?没错,我就是东浙王的谋臣,可惜我输了,否则,今日坐在那椅子上的人就是我,而不是你,成王败寇,我认输。”

皇帝忍着狂怒,“如此说来,你入京也是另有目的的?”

“自然!”查端明扬起阴鸷的眸子,今日这堂会审,她不认为自己还能逃得过去,既然逃不过去,横竖也不过一死,如今还有什么顾忌?

“我不甘心,东浙王太跋扈,太刚愎自用,若早听我的话,怎会有那灭顶一劫?我只恨自己没跟对人,若是换做陈靖廷那样的人,大事早成。”

瑾宁听得此言,心头微沉,好狠毒的心肠。

果然,皇帝问道:“若是陈靖廷那样的人,你便可成大事了么?”

查端明挽起嘴唇,嘲弄地看着皇帝,“他隐忍,低调,分明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却装作事事不懂,俯首顺耳,他若愿意起事,假以时日,与陈瑾宁强强联手,这江山,何愁不到手?”

瑾宁真恨不得一巴掌抽死她。

自知要死,却故意在皇上面前买下猜忌的种子,日后一旦靖廷立下战功,皇上一定会视他为心腹大患。

“是吗?”皇帝声音冰冷,“只怕你是高估了陈靖廷。”

“我没有高估了他,我看人很准,人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他就是人中之龙,皇上…”她眯起眼睛,嘴角依旧是那一抹嘲笑,但是眼神却迷离眷恋,“你宠幸我的时候,我心里却想着那人是靖廷。”

皇帝霍然起身,面容扭曲恐怖,眼底燃烧熊熊烈焰,“来人,把废妃查氏拖出去,五马分尸!”

查端明哈哈大笑,“若不能做人上人,生亦何欢,死亦何惧?靖廷,我们下辈子再见!”

她盯着瑾宁,眸子像淬满了寒毒,嘴角依旧挽着那一抹冷笑,得意张狂。

她死,也绝不会叫你们好过!

查端明被拖了出去,笑声在飞凤殿的上空经久不散。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无人敢说话,便连查实人都不敢求情。

瑾宁跪在地上,心底说不出的冰冷。

她预想过一万种可能,但是绝没有想到查端明会用这般狠毒的方式来害靖廷。

皇上就算知道靖廷没有谋反的心,但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接受查端明方才的话。

尤其,眼前这个还是当今帝王。

太后淡淡发话,“都出去吧,皇帝,你陪我说说话。”

瑾宁私放东浙王妃和文雅郡主,本来是大罪,如今,却不是最重要。

瑾宁出了门口,却不敢走,在外头等待传唤。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她却丝毫没嗅到过年的气息,心底一片萧瑟。

殿内,便只剩下太后与皇帝。

皇帝坐了下来,气息还没平静,查端明的话,对他来说,是奇耻大辱。

此生都不曾受过的奇耻大辱。

太后看着他,道:“生气?难受?”

“查氏可恶!”皇帝眼底的火焰还跳跃,“当初朕确实是防备过她,可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她野心这么大。”

“野心大有如何?她今日就要被五马分尸了,对你,对大周,都还没有什么实质伤害,反而是她临死之言,若皇上听进去了,那才是最大的危害,我大周江山,甚至有可能因她的话而动荡不安。”

皇帝沉默了一下,“母后言重了,不至于。”

“不至于?”太后慢慢地摇头,“你敢说如今对靖廷没有任何想法?”

皇帝道:“朕不会上她的当,朕知道她是要害靖廷。”

“你若真是这样想,我就放心了。”太后沉吟了一下,道:“如今朝中武将是青黄不接,靖廷夫妇是可堪重用的人,她知道靖廷会成为甄大将军那样的大周屏障,坚固一方,甚至,会有更大的出息…”

皇帝猛地抬头,“更大的出息?是什么出息?”

太后心底微沉,果然,查端明的话,他是听进去了。

太后觉得要和他掏心挖肺地谈一下。

“查端明形容靖廷,没错的,他隐忍,低调,智勇双全,有大将的运筹帷幄,也有谋士的心思细腻,若他为大将,值守边城,不出十年,我大周可平定四海,退一步,也可安定大周,无人来犯。”

皇帝却不以为然,“母后若是怕朕对靖廷有想法,或者是听进去了查氏的话,不应该在朕的面前这般抬举靖廷,靖廷确实有勇有谋,甚至,几十年后也可以成为甄大将军那样的武将,可若说能平定四海,就真是抬举了他了。”

太后端起杯子重重地敲在杯碟上,声音微扬,“是抬举,还是事实,我便与皇帝打一个赌,若十年之后,靖廷做不到我说的那样,我输了,你可以对我提任何的要求。”

皇帝没做声。

太后是在劝他。

但是,太后是在保陈靖廷。

第475章皇帝肯定会有想法

皇帝与太后,有长久的沉默。

上一次,母子出现分歧,是因为瑾宁。

而这一次,是因为靖廷。

这不得不让皇帝细细思量。

太后,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保着陈靖廷夫妇。

这几年,她一直都很少再管朝廷的事情,他无论做出什么抉择,哪怕是错的,她也没有太过干预。

却唯独在这两件事情上,像是跟他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