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相守(二)

“只是这段时日要委屈你。”李云摩挲着秦婉柔软的发丝,疼惜的说道。

秦婉则露出无畏的表情:“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和你一起离开,怎样我都愿意。”

“恩。”李云应着,便将关于当今圣上之事,以及今后该如何应对之事都说与她听。

秦婉这才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得知秦氏得以昭雪,她心下则更是难以言语的欢喜,却也不得不先按捺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婉仍装作不曾醒来的样子,每日待在屋里不敢出门。

似乎直到现在,她都像被什么魔咒圈禁着,始终无法逃离被禁锢的命运,然而这一次却不同,一想到未来和李云充满希望的生活,她就什么怨言都没有了,只小心的配合着李云的计划。

这样又过去了数日,李云带来消息,说萧严忽然携数位在朝中位居要职的萧氏官员自请辞去官职、告老还乡,一时在朝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中一片混乱之时,却也到了他们应该行动的时候。

是夜无月,漫天都是云翳。

李云携着扮成男装的秦婉从官宅里出来,径直朝出城的方向赶去。

他们早已规划好路线,出了京城便一路南下,寻一处少有人烟的山中隐居,从此过上最普通的生活。

然而事实并不似想象中顺利,虽然他自认为一直以来的谨慎足以逃过当今圣上在他身边安插的眼线,可似乎还是走漏了风声。

他们虽顺利出了城,可逃到城外荒芜之地时,却遭遇了早已埋伏在此的刺客。

这片土地十分平坦,并无可以藏身之处,而他们只有两人一马,也难以和数十名武功高强的刺客相敌。

李云翻身下马,拔出利剑挡在秦婉的前方。

那些如同鬼魅一般的黑衣刺客自四周朝他们渐渐围拢,利刃划过草尖,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唦唦”声。

一场恶战拉开在即,秦婉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拼命按捺下惶恐,尽量不使自己成为李云战斗中的拖累。

就在她抱着同生共死之心,准备与他并肩面对这一切时,李云却忽然贴近至她跟前,用只有她们两人听到的声音道:“到前方山谷等我,如果我子时未到,就立刻离开。”

说罢他竟猛的一拍马臀,立刻令那匹马冲了出去。

秦婉大惊,连忙拉紧缰绳,然而此时马匹已然冲破挡在前方的刺客,向远方疾驰而去。

她只得回头看向身后,却见李云已然和那些刺客缠斗到一起。

他奋力拦住了欲向秦婉追去的刺客,却又遭到其他人的突袭。

一时间数名黑衣人将他困至中央,与黑夜一齐掩盖了他的身影。

这一战何其凶险,秦婉怎会不知?

想起方才他说的那句话,也仿佛是最后的诀别。

泪水再也不受控制的顺着双颊落下,秦婉恨不得立刻调转马头,可理智告诉她,如果她真的这么做,只会成为那些刺客用以威胁李云的工具,反而令他丧失了一线生机。

于是她只能拼命的忍耐,加速朝着他所说的地方赶去。

此时面对刺客的李云周身弥漫的杀气已成沸反盈天之势,仿佛是有人将困在他身子里的野兽释放出来,那凶猛的杀意令这些长年游走在刀尖上的刺客也感到畏惧。

他们不敢独自与他相抗,本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谈不上所谓的江湖规矩,于是举剑一齐朝他攻去。

数把锋利的剑刃交织在一起,俨然成了钢铁编的织网,将李云困于其中。

而他仅以一剑相抵,如此悬殊的力量相抗,即便是他也难以相敌。

想到独自在黑夜里等待他的秦婉,他却不肯就此放弃,仍咬牙坚守。

叠加的剑刃压得他不得不弯腰,到最后他终于爆发出一声怒吼,挥剑将那阵势破除。

原本志在必得的刺客没有想到这样也被他逃脱,纷纷扑上来之际,李云却已似歇斯底里一般疯狂的砍杀。

那些人仅仅只是靠近已觉到自剑刃透出的强烈杀气。

他迅速的出剑,快得让人迷了眼,根本未再留给刺客结成势力一起攻来的机会。

就这样他仿佛不知疲倦的挥剑落下,越来越多的人在他面前倒下,鲜血溅到他的身上混合着汗水落下。

锋利的剑刃仿佛嗜血的怪物,沾满了鲜血化作一片腥红。

可这场战斗却还在不断的持续着,仿佛没有穷尽。

秦婉屏着那一口气,不顾黑夜的恐惧,也不敢去想身后是否会有追兵。

她只是拼命的攥紧了缰绳,促着马儿迅速向前方驰骋。

终于到了李云所说的山谷之地,她赶紧找了一处山石藏身,等待李云来寻他。

时间从未像这般难捱,她不时的探出脑袋向远方张望,却始终没有看到她期待的身影。

眼见着就要到子时,她的心也更加焦急。

此时天空中的云翳已逐渐散去,现出如盘的一轮明月。

月光照亮了原本漆黑的大地,也照亮她眼中积聚的晶莹。

秦婉的双手不觉攥紧了衣摆,五指嵌进了掌心也全无所知。

明月悬至中天,又逐渐向天边移去,可李云还是没有出现。

子时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秦婉的心也一点点揪起。

她自怀中取出暗藏的一支匕首,透过朦胧的泪眼向那锋刃看去。

此时她已下定决心等到天明,如若没有消息,亦绝不肯独自离去。

纵使凭着一己之力,她也要握着这匕首杀回去,就算死也要和他死在一起。

泪水顺着她的眼角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匕首上发出细小而又清脆的声音。

就在秦婉打定主意绝不独活的时候,前方的草丛却传来窸窣声。

她立刻紧张的抬头,握紧匕首自石缝间看去,待看到那熟悉的身影自夜幕中隐现,泪水再不受控制的决堤。

秦婉丢开匕首,不顾一切的朝李云奔去。

到了近前,她满脸也不知是哭还是笑,仰头迎上他的目光。

李云浑身都沾满了鲜血,浓重的杀气仿佛修罗一样令人恐惧,可他的眸子里却浮现出笑意,好似在嘲笑她满脸泪痕的狼狈模样。

再顾不得那浓烈的血腥气如何令人作呕,秦婉立刻倾身扑进他怀里,而他亦抬起臂膀轻轻将她圈住。

“都结束了…”他贴着她的耳际有些费力的说了这一句,下一刻却忽然身子一沉,直将秦婉整个人扑进了草丛里。

感觉到他忽然将全部的重量都倾到自己身上,秦婉吓坏了,带着哭腔不停唤他的名。

她慌乱的寻到他的脸捧起,只见他满身是血却也不知是他的还是那些刺客的。

就在她急的快要哭出来的时候,那原本垂在身侧的手臂却忽然将她的娇躯环住,然后逐渐收紧,似乎要找个舒适的姿势将她抱进怀里。

秦婉的耳便正好跌在了他的胸口,听到那规则有力的跳动,她才终于自惊惶中醒悟,原来他是经历了一场恶战耗费过多的体力,此刻正急于睡去。

得知真相的她总算放下心来,却又是怨念又是欢喜。

她下意识的挣了挣,却被睡梦中的李云错以为要夺取这怀里的可心之物,于是倔强的更加收紧双臂。

秦婉到底挨不过她,只得无奈的作罢,又抬起双臂环上他的背脊,奋力的扬起头,够到他的下颌上落下几个轻吻。

梦中的李云似乎也十分受用,轻蹭了蹭她的额发,俨然将她当成了抱枕。

此时皇宫禁苑之中,那天子也还未眠。

他正亲自拟写诏书,以御笔结束一个名门世族的辉煌。

那朱笔正落下最后的一划,却有一鬼魅般的身影出现在大殿中。

来者敛起了满身杀机,恭顺的跪地行礼,却似畏惧着什么,许久也不开口。

圣上将手里的笔搁置下来,又展开诏书端详了一遭,目光仍停留在诏书上,问道:“如何?”

那武士再不能推拒,只得应道:“刺杀行动失败了。”

说完他便低下头,似乎等待着发落,然而过了许久,圣上似乎都在沉吟之中,一直不曾有圣裁,他于是抱着弥补的心试探道:“可要继续追杀?”

出乎意料的是,圣上却忽然示意阻止,顿时将那人身上弥漫的杀意按捺下去。

“不必了…”他说着,又将诏书放下,沉如深潭的眼眸变得愈加沉郁,仿佛陷入忧思。

又过了许久,跪在殿中的武士心已凉了大半,只当这任务失败再无弥补的可能,已等待接受惭愧的处罚。

然而就在此时,那庄严的天子却自言自语般的低声喃喃:“这些年来朕才发现,这世上真正了解朕的原来是他。”

武士诧然抬头,俨然不明天子所指的“他”是什么人,只见他唇边浮起笑意,似讽刺又似释怀,接着说道:“有的时候,朕会觉得他和朕很像。”

“既然已经冲破了那些刺客的围剿,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他说着又垂下眼帘,凝视着宣判赵氏罪行的诏书,失神般道:“朕不能拥有的生活,有人替朕去实现也好。”

纵使圣上的话说得晦涩,可那名武士还是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忙应道:“是,小人遵命。”

“记得备一具尸身送去琉璃宫。”圣上说着,闭上了双眼,一只手揉着眉心,似乎已觉得很疲倦:“退下吧。”

那名武士才刚消失在夜幕中,也不过平静了片刻,却又有寺人至殿前禀报:“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早料到她会来求见,只是未曾想竟这么快。

圣上的眉宇又皱紧了几分,却是沉声道:“就说朕歇下了。”

那寺人却露出一脸左右为难的表情,如履薄冰般道:“娘娘携了凤印金册跪在门口,说如果见不到陛下便绝不离开,还说…”

他说着,又抬眼朝座上偷觑,然而那庄严的御颜被垂旒遮挡,却也瞧不出所以然,他便只得硬着头皮接着说道:“还说自古再没有罪臣之女为后的道理,所以要搬出中宫,住到冷宫里去。”

“胡闹!”果然圣上还是恼了,御掌拍在案几上,惊得那寺人身子直颤。

圣上却指着寺人道:“夜里更深露中,你们就由着她?还不快把皇后请回去!”

“是,是…”寺人连声硬着,抹着汗退下。

可才过了片刻,那寺人却又折回来,一进来便磕头请罪:“小人有罪,小人劝不动皇后娘娘,娘娘还是执意要搬去冷宫。”

大殿再度陷入寂静,沉默了许久之后,圣上才终于叹息道:“她既如此坚持,便随她去吧。”

“是。”寺人应着,急着就要告退,逃离这可怕的氛围,却又被圣上唤住。

圣上似乎很是忧心,又对他嘱咐道:“她虽居于冷宫,但仍是皇后,一概用度皆不得懈怠,等这段时日过了,朕自会去看她。”

此生相守(三)

在逐渐开启的太平盛世中,五载岁月转瞬即逝。

此时的皇朝不仅内部兴盛,更令四海来朝,周遭的番邦也纷纷前来归顺。

当今的圣上十分推崇中央集权,逐渐收回了原本分散在各诸侯王的兵权,就连曾经百年不衰的四大氏族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只偶尔在坊间说书人的口中提起。

后宫禁苑之中也是喜事连连,才刚迎了番邦的公主为妃,一直没有子嗣的圣上又添了长子,且是中宫嫡出。

只是这位一直幽居在冷宫里的皇后娘娘分娩尚不足月,竟要狠心撇下幼子,请求圣上降旨将她流放岭南,与父兄团聚。

圣上自然不允,可这位素来端雅的皇后娘娘竟忽然变得刚烈异常,数次以死相逼,圣上终于还是拗不过一道圣旨给她发配了流刑。

流放的队伍自年后出发,初夏之时方至江河以南。

因受了上头的命,一路上那些监兵却都对名唤赵柔的女囚格外照拂,行至一处人际罕至的山野之地,见她又似体力不支,便忙令整个队伍停下来,就着山间的一条溪流歇息洗漱。

赵柔却一路寡言,只兀自至溪边呆着,有人递来了水也推拒了,只抬眼看着天空发呆。

那游移不定的云好似幻化出男子俊秀的面容和她那尚在襁褓中的幼子。

她又何尝不思念他们。

那个男人的爱,曾是她此生最为渴求的东西,甚至不惜谋害无辜的去争取,如今终于得到了,她却又无法承受。

当真是造化弄人,每每与他亲昵,享受着他的柔情,她的心都会被愧疚剜割,就会控制不住的想到父兄在流放之地所受的苦。

到底他还是感念了旧情,未曾对赵氏一族赶尽杀绝,可是自小便植根在她魂魄中,对赵氏一族的使命却让她无法面对他所给的一切。

这样想着,她的心又控制不住的阵阵抽痛,失神之际却忽觉有什么在轻扯她的衣角。

回过神来的赵柔低头看向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边的小女孩,却在她冲自己甜甜一笑时怔住。

这个女童生得实在雪玉可爱,透着灵气的一双眼睛如镶嵌在白团子上的两颗宝石,柔软的发丝盘成了双髻,将多余的发丝垂至近前。

女童亲昵的凑到她身边,用甜腻的声音道:“大姐姐在看天上的云么?我娘也喜欢看天上的云,可有什么好看的,我娘都不告诉我,大姐姐告诉我可好?”

一见到这女童的乖巧模样,赵柔不禁又想起自己的骨肉,于是忙将站在河边的女童扶住,忽然又想起什么,抬头往四周寻了寻,继而问道:“你爹娘呢?”

说来在这么个人迹罕至的山中,应当连人家都少有,又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女孩独自在此。

她不免为这女童担心,唯恐他们的队伍离开后,会遭遇野兽或是别的不测,正想着如何能把这女童送回家时,却听这女童欢喜道:“我爹在那儿呢!”

女童说着,立刻自她身边跑开,朝不远处的树林跑去。

赵柔仍不放心的将目光跟随着她,才发现那树林中不知何时现出一名男子的身影来。

女童径直扑进了男子的怀中,而男子亦俯身将女童抱起,俊美的一张脸上都是宠溺的笑容。

想不到这荒野之地竟然隐居着如此灵秀的一对父女。

那男子宽袍翩跹、眉宇清俊,一看就是个柔情之人,也不知是怎样的女子修得这福气,可在山中过着这简单的生活,又得了这样一个温柔的夫君和如此可爱的女儿。

曾经享尽这世间极致荣华的赵柔却偏偏为这山野间清贫的一家人艳羡不已。

正是此时,赵柔却见一带着斗笠的素衣女子自山林中步出,行至那名男子身侧便立刻夺取了他全部的注意。

他们似乎正说着话,而男子怀里的女童则边抱着男子的脖颈,边去够女子的斗笠,似乎觉得好玩,自己也想带。

出于好奇,赵柔将目光停留在那幸福的一家三口那里,想要看清那名女子到底生得什么模样。

说来倒也巧合,女子终究拗不过女童的撒娇,将头上的斗笠摘下来递给女童把玩,而男子则一脸宠溺的看着她们母女嬉闹,又一把将女子揽进怀里。

看到这一幕的赵柔却整个人都怔在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与那边的山林隔了些距离,可那名女子的面容她却看得十分清楚。

这曾经在东宫之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女子她也绝对不会认错,正是曾当着她的面起誓绝不再入后宫,后来果真销声匿迹再没有丝毫讯息的秦氏之女,秦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