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胡嬷嬷还是不笑也不怒,头微微的低下,真是低眉顺眼。

“好吧,你赢了。”郝仁无语了,只能垂下头。他们都是从宫里出来。胡嬷嬷啥意思他也明白,胡嬷嬷其实已经用行动告诉他,若不是你们订亲了。你能进这院子,能抱着姑娘说这么长时间的话?若不是实在太看不下去了,她才不会出来呢!

郝仁怎么着,雅卿也顾不上了,但是第二天,她还是去看长公主了。不过到了地方,她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去跟未来婆婆说,把未来相公屋里的大丫头们都拉出去配人。这个不是明摆着,让婆婆挑自己的礼吗?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没个娘家妈是个问题,这种事。她又不好意思问还在做月子的大嫂,问亲家太太,好像也不对。但是她已经到这儿,总不能说没进门扭头再回去,只能硬着头皮进去了。

长公主在花厅呢,这是与外头管事与掌柜们议事的地方,雅卿想想,这都小年了,怎么还在议事?刚行了礼。长公主看到她正好就跟看到救星一样,不搭理雅卿,直接对着管事们说道。“你们跟姑娘回话,本宫累了!”

说完长公主就走了,就走了,就走了。真的就那么迫不及待的走掉了,头都没带回的。

雅卿瞪大眼,自己来请安的。她怎么扔下自己就跑了?

“太好了,姑娘来了。正好您看看这是今年的账本。”一个管事的婆子看到了雅卿也跟看到救星一样,忙把她按着坐下,在雅卿还没弄清什么情况,她手上多了一个账本。

好吧,自己自投罗网,算了,也不是什么难事,又不是没做过,想想倒是觉得自己也解脱了,开始利索的跟各家对账销账,原本也不是难事儿,也都是府里的老人,跟着长公主做熟了。

而雅卿也管了前三年,这些都熟,长公主也是想着将来总是要交给她的,这几年,其实也是鼓励着雅卿用自己的法子来管管看。省得将来接过去手忙脚乱。

所以这会子,雅卿接过来做,实际是比长公主做得快。长公主原本就懒得管这些俗事,之前是没人可托,有了乖乖小媳妇,自然也就不管了,舒坦了三年,这是第四年,让她自己做,感觉上跟上了回刑一样,不然怎么会看到了雅卿跟救星一样。

而管事们也是如此。长公主之前都不管,现在再回话,就全是问题,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是说了,这是姑娘说的就能敷衍的。现在好了,姑娘回来了,大家都安生了。

各庄和各铺的事都了了,也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雅卿让人摆了两桌席面还开了一坛子贡酒请各位管事们吃,自己就带人到后头去回话了。

“这么快!”长公主看到雅卿再看看钟点,拍拍额头,“这么晚了,让他们传饭。”

“娘,您又躺一早上。”雅卿看的是边上的丁嬷嬷。

“哪有一早上,一早上我有出去应酬。”长公主忙抢着说道。

“您管跟管事对账、销账叫应酬?”雅卿有点无语了,自己的管家可是这位教的,结果这位教她的主因是,她懒得应酬。

“丁嬷嬷,快传饭,本宫饿了。”长公主觉得这话好像不太好回,决定转向了丁嬷嬷。

丁嬷嬷崴着脚,往外头挪。雅卿也无语,她知道丁嬷嬷脚好着呢,这是故意显出她年老体弱,跟她示弱呢。表示,她是无辜的!

“传饭。”雅卿回头喊了一声。

总算管家三年,雅卿在长公主府比在高家更有威严,毕竟高家还有一个大嫂在,总不能让大嫂觉得自己这娇客在娘家耍威风,欺负嫂子。但在长公主府,她倒是没这感觉,长公主他们也没这感觉。大家都觉得挺自在。

摆上饭,雅卿看看桌子点头,口味就是她之前定下的,按着太医给长公主开的调养方子安排的菜单。讲究荤素搭配,少油少盐。

自己试了下汤,紫菜豆腐虾仁汤,这天,外头也没什么新鲜可口的,而长公主不好动弹,紫菜这种黑色的海菜对她的身体极好。

虾仁是有咸味的,于是汤里没放油,也没放盐,就是用虾仁和南豆腐煮了一锅汤,最后在汤碗里放上紫菜,橙的虾仁,白嫩的豆腐,黑黑的紫菜,也挺赏心悦目的。

长公主现在不爱动弹,冬天也不好出去骑马了,饭就没多盛,小小的一小碗用玉米粒配着碧梗米一块煮的金包玉,这也是因为长公主不怎么爱吃青菜水果,又不好动弹想的法子。

玉米粒是晒干磨成碎,按着五分之一的比例与碧梗米一块煮了,绿绿的一碗米饭里搀杂着金黄的玉米碎,很是漂亮。口味上,现在反正长公主也惯了。

有着雅卿伺候着,长公主果然就多喝了一碗汤,小碗的饭也都吃了。小菜也吃了点,总算没白费了厨房的心意。

ps:早上点了药水,那个,现在眼药水做得真好,都是一次性的,一次开小支,然后点完不浪费。就是觉得有点贵,这样三十块钱,只能点十次,有点坑吧!好吧,我没买过,我不懂行情。也许我点完十次就好了呢!可是我看了一下,要一天点三到五次。两天就点完了,太坑了。

第259章 谁在自投落网

雅卿陪着吃的,原本就是她定的,她也能吃。漱了口,长公主才想起来问,“你怎么今天过来了?”

“哦,好久没来请安了,早上唐太太来了,卿儿就跟大嫂说了一声,过来看看您。哪曾想,您能把对账拖到今日。”雅卿又忍不住吐起槽来,这说话就进小年了,哪有过小年还在对账的。

“哦,姑娘您回来得正好,侯府那边的管事正有急事回您,您再不回来,他们都要去高家了。”丁嬷嬷是长公主的好奶嬷,忙出来解围,示意人去叫。

这里说的管事其实就是只管侯府的管家,雅卿接手府务之后,也把权责分开。长公主也有意把自己的产业一下过到了郝仁他们的名下,让雅卿先慢慢的管起来。

雅卿用了三年时间来调整、整合。此时管宅子的跟管铺子,管庄子的,都是平行的,各不相关,也就不存在什么相互勾连的事了。

这位管事也是后提起来的,之前的被调去管庄子了。现在他只管侯府那座大宅,主要职务就是管好下人,伺候好郝仁即可。

侯府离这儿也不远,丁嬷嬷看到雅卿回来了,也就让人去叫了,现在人家在外头,等着传唤呢。

“什么事啊?”雅卿想不起侯府还能有什么事。之前因为不好去侯府亲管,只能遥控,于是好些事,也就只能按着长公主府这边的规矩来。当然。东院的事儿,雅卿倒也不用再问人,这个她倒是亲力亲为的。所以。这会子,侯府的管家要来回的,定是东院的事了。

“仁儿昨儿回来说,自己身边的丫头们也大了,该放出去了。而且他平日里回去少,屋里放那些人,容易乱。这个你知道吗?”长公主笑了一下。用本书轻敲了雅卿的额头一下。这算是对雅卿的警告,跟早上雅卿想的。哪有还没成亲,就把手伸到未来相公屋里的。

“这倒不知道,侯爷倒是没跟卿儿说过。”雅卿笑了,但也实话实说。

她真的不知道。不然,一早,她就不会过来了。但是这会子,心倒是跟着甜了。郝仁心跟上一世一样细,自己不喜欢的,她从来就没说过,但是,郝仁从来就知道,并且马上先她一步把事情处理掉。

“想是。昨儿跟我说了,回头也就跟管事说了。不然,管事也不会一早就着急上火的来回我。我才不管呢。我没见,让他找你回去,你自己看着办吧。”长公主给了媳妇一个白眼,自己靠着又拿起刚没看完的书看了起来。

雅卿无奈,只能坐在炕下,听着那倒霉的管事在下头唉嚎。不过就是把大丫头们放出去。怎么就嚎了?雅卿和长公主对视一下,都是一脸的愕然。

正如长公主说的。管事就是为了这事来的,但郝仁也是那粗中有细的主,跟母亲说完了,回家的路上想想,光放自己院里的丫头,传出去,有碍雅卿的名声,只怕还要说,还没过门,这就把人管上了。

于是回府之后跟管事说的是,快过年了,看看府里有没有快到岁数的丫头,都放回去跟老子娘过年,让他们自己老子娘安排了发嫁,府里按等级补贴点嫁妆。

郝仁说完了,也就不管了。但管家就睡不着了,没有这么办事的章程啊。也不敢出声,一早就来回长公主。

结果长公主还见,想跟丁嬷嬷禀报一下,丁嬷嬷也不听。直说去回姑娘即可,长公主不插手侯府之事。

管家都要跳河了,去高府,结果高府说,姑娘一早来给长公主请安了,他又巴巴的过来,正好丁嬷嬷派人叫他,结果还是等了几个时辰,等着姑娘伺候长公主用了饭,才召见。现在终于见着正主了,他不嚎就怪了。

长公主听了他说的,也愣了,现在她终于相信,这事一定跟雅卿无关了。雅卿怎么会做这蠢事?但她也相信雅卿跟这事有关,但儿子一定又把话听岔了。

侯府的丫头没有在外买的,都是家生的奴才。而大家子惯常的规矩对那犯了事的丫头,才会有一句,‘让他们老子娘快领了出去。’

这回郝仁竟然说,全都领出去,有些人的老子娘还在府里当差,特别是一、二等的丫头,那背后也都是有人的。不管是郝家过来的,还是长公主陪嫁庄子里的人,那也都是几辈子人的体面。郝仁那么一说,其实无异于把所有人都赶出侯府。

不然郝仁昨天一说,管家谁也不敢说,一早就奔到长公主府来了,这事按着郝仁说的,不但侯府乱了,只怕长公主府也受牵连。

雅卿听完了管事说的,嘴也张开,但马上又合上,回头看了长公主一眼,纠结了一下。

这个,若她是管事,她也得疯,可是郝仁已经说了,这事就得这么定。他才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的威严,雅卿说啥也得给维护住了。

“这事侯爷倒是没跟我商议过,不过,你们也是知道的。侯爷管着大理寺,是个顶顶讲规矩的人。只怕是在哪听了不好的传闻,又觉得是几辈子的老脸,于是才会如此。”雅卿喝了一口茶,慢慢悠悠的说道。

“姑娘,您也是知道的,这几年,府里就侯爷一个主子,侯爷又忙碌,府里规矩松散了些,是奴才没管好,但是这般…”管家抱拳苦着脸在那儿诉苦。

雅卿本来是拼命想辄的,结果听了这话,脸上刚刚温和的笑意就收了回去。

“这是什么话?你知道自己没管好,还不让侯爷发发脾气?凡事别做过了,之前我就懒得说了,原本怎么说的,侯爷的鞋每半年做三双,每天不要人说,鞋子是要每天换的,半年一扔。你们可好,侯爷的靴子那穿了几天了?”

雅卿把手里的杯子轻轻的叩盖子,别看只是轻轻的一叩,但那声儿,却也能表明此时她的不高兴。

长公主也放下了书,这事她还真不知道。府里就儿子一个人,雅卿特别关照了,就是因为只有侯爷一个人,才要更用心的伺候。定了章程的事,他们竟然都还没做,那没定章程的,还不知道做成什么样了。

ps:点了两次药水,感觉眼角还是有异物感,但是,眼睛清楚多了,顺便说一声,我回办公室说起我眼睛有点问题时,我同事说她这些天也是,症状跟我一模一样。我们俩怀疑,这是不是因为我们俩这几天一直在喝薏仁水造成的。我这些日子给自己炒了些薏仁米,带到单位泡水喝,我同事觉得味道还可以,于是我每天泡一壶,两人一起喝。我问了度娘,度娘没说会造成眼睛问题啊?你们觉得可能吗?

第260章 没作用

“姑娘!”管事姓李,此时汗都下来了,赶忙跪下,心里暗暗地的叫起苦来。

之前以为是侯爷乱来,来求求长公主,这事说不得能混过去。就算长公主让他去找雅卿,他也不当一回事的,雅卿毕竟还没嫁过来,有些事,她也不太好管。

现在他也看出来了,自己又来错了,闹到长公主面前,只会让长公主觉得他管教无方,让侯爷受了委曲。现在全领出去,也不是没有理由了,伺候成这样,纵是全撵了出去,谁还能说什么不成。包括自己的饭碗,只怕这回都悬了。

“我是顶不喜欢听你说什么,‘侯爷不常在家’。侯爷不在家,于是你们就没事了?这话我说几回了,就是因为不常在家,家里的规矩才要更严厉些。京城才多大,各家有点什么事,谁家不是第二天就听说,偷偷的捂着嘴,等着看笑话。”雅卿轻笑了一下,示意他起来,但是她说完了,李管事又跪下了。听了这话,还能再站直了回话,就不是人了。

“行了,说了半天,若真是挑你的刺,就不是你来找她,她该来找你了。”长公主看似在帮李管事解围,但脸上已经没了刚刚的笑意。

长公主不怎么喜欢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但不代表她不会管,她不过是懒得管罢了。之前没雅卿之前,两府的事也没出什么纰漏不是。这会子她也看明白了。侯府那边,这些日子,只怕是因为雅卿忙。规矩不是松了一丝半点。

“长公主、侯爷心善,我原本也不想讨这个嫌的。若不是你急吼吼的来闹腾,这事原本我是要过完年,再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侯爷难得吩咐个事儿,看把你难的。侯爷说错了什么吗?原本婚姻大事,那也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纵是家生的奴才。长公主身子不好,而侯爷又是男子。让他们自己婚配,还要按着规矩优抚发嫁,有什么可急的?”雅卿的脸越来越沉,之前大家以为的好性儿。这会儿,也都不见了,吓得管事第三次扑倒在地。

“行了、行了看看这一会跪一会起的,知道是你犯了错,不知道的,还以为本宫没事折腾你呢。起了吧!把事情掰扯清楚就成,你爹之前是不是管库房的老李头?”长公主想想,似乎还记起什么,笑眯眯的问道。

“是。小的的父亲现在还在念叨,深受老公爷和长公主的大恩。”李管家抹着汗,弓身回着话。

“你爹是个老实人。当年跟着公爷去打仗,回来瘸了腿,也不肯好好休养,就要讨个差事,说不吃闲饭。让他管着库房,真是一颗粮食都没丢过。找不出这么好的人了。卿儿。回头派人给老李头送点好酒去,他那瘸腿就怕冬天。”长公主轻叹了一声。

雅卿乖巧的应了一声。这会儿也就明白长公主的意思了,她这是在提醒自己,这家老头是当初跟着国公爷打仗的,别做过了。她能不知道那是跟着公爷打仗的,没看他都是自称‘小人’,而非‘奴才’。

长公主回头对那李管事笑了一下,“原本看你处事还好,就把你提了上来。看看,让姑娘生这么大气,本宫听着都不舒服。侯爷虽说年轻,却也是一家之主,他交代了,你自己掂量着办就是了,哪有这么沉不住气的。难不成上了阵,主帅还得跟你说清楚了,怎么杀敌,一敌砍几刀?”

“小的知错了,回头就按长公主与姑娘说的办。”李管事大冷的天,生生的里衣都被汗浸透了。

“还有内宅的管事妈妈,您回去敲打一下。回头我再看到侯爷大冬天的,穿着带着湿气的靴子。我不找丫头,我找她。”雅卿抬眼,冷冷的看着李管事。

李管事抖了一下,低头应着退了下去。

雅卿看着他的背景,脸色不置可否。

此时雅卿再提靴子,其实也是说给长公主听的,她是有明证的,这么冷郝仁的脚又爱出汗,天天让换靴子,这会子已经不是为了防臭,而是除湿。

好歹一早,让他出门时,靴子是干爽的,他一天在外头跑着,脚也不会受憋屈。但若是靴子里是湿的,第二天穿,那么不但靴子不保暖,反而会更冷的。

这事说了三、四年了,若还能这么马虎,雅卿不气就怪了。主要说这个是让长公主知道,就算是这会,她要把郝仁屋里的大丫头们全打出去,也与吃醋无关,真是因为做得太让人生气了。

“你也是,这点事让仁儿来处理,他一管不就得成这样。”长公主是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还得教育。这是内宅的事,就没有让男人插手的道理,现在纵是让雅卿歪出了一点道理出来,但是,没有这么管家的。

“娘,我真不知道侯爷会这么干,靴子的事,您去问丰凯哥哥,我是不是前儿就跟他说了,让他提醒一下东院的大丫头,别坏了规矩。结果昨儿我又看见侯爷还是穿着前儿的靴子,纵是这样,我也没说什么。这不,一早过来,就是想回来跟您说说,这几个丫头不能留了。我真的没跟侯爷说什么。”雅卿真的要哭了,真是冤死她了。

“行了,总算脑子不错,知道什么时候都要维护仁儿一家之主的颜面,这个是对的。”长公主骂完了,还是要夸的,表示对儿媳这点的肯定。说完了,回身看向了丁嬷嬷,“怎么搞的,卿儿才不在几天,那边就成这样了?”

长公主也气,跟刚刚雅卿想的,给郝仁天天换靴子的事,雅卿真不止说了一回,光说天天一定要换靴子这事,她都听了无数回。每回听她说,长公主还笑,说雅卿连这点事都要念叨着,当下头人是死的。结果呢,自己还走了眼,为这点事,雅卿一忙,少问,结果人家就能真的不办了,依着谁也是会气的。

而雅卿气在,就算这样,她都没能打下长公主维护这些老兵子弟的心。侯府的规矩成现在这样,全是因为这个李管事本身的问题,不然,刚刚她也不会揪着点事就不放,除了是维护郝仁一家之主的体面,更重要的是让长公主看看实际的情况。

ps:两件事,一,今天恢复正常更新,一天两更,朝十晚七,谢谢大家。二,我昨天买的装书袋回来了,就是那种像书店里包着书的自贴袋,防灰的。明明我有拿着尺子量了尺寸,结果,还是小了,只能装比正常尺寸还要略小一点的书。当然了,又有新发现。装进书袋,就不能包书皮了,感觉就不好看。然后发现,我只要是白色的书皮,就一定是用之前单位的报表包的。那会儿跟有病一样,上中班之前,冲进书店,不管什么,捞一本,好像这才能安心上班一样。到了单位,撕张报表一包,慢慢的读。还有就是我常读的反而特别新,不常读的,上面都有黄点了。好心痛哦。顺便说一下,我买了九百个偏小的袋子,昨天用了十五个,五个破的,那个淘宝上百世包装不要去,太坑了。

第261章 不平之气

“能怎么着,姑娘以为您管着,而您以为姑娘管着,两头都没在意。他们自然就自己个给自己个,放了鸭子呗。”丁嬷嬷笑了,她没说的是,这位李管事他不觉得被提拔做了管家是被重用了,而是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之前说了,雅卿把两府的产业做了一次整合,分了四块。管家之前说了,就只管各府的内务,其它的与他们无关。

再就是宅子一块、铺子一块、庄子一块。

宅子就容易解释了,两府名下有若干的房产。长公主的陪嫁,还有郝家自己的,加之长公主后来置办的,数量其实是不少的。

现在都租给了一些祖籍外省的京官,他们流动性比较大,也许在京中几年就得外放,谁会没事在京城买房子。况且好地段的房子非常之贵,他们也买不起,租一个好的,有面子,又不贵,于是房产这块收益是非常之好的。

之前是公主府是公主府的人管,侯府是侯府的管。也没个专人,虽说还不至于打乱仗,但是雅卿不喜欢问起话来,东一块一块,左推右推的。

在长公主决定把两府的产业合并时,雅卿就专门弄了两个人出来,专门管着这些房子。除了管收租、维护保养外,当然,还要留心京中的房产市场,谁家放盘卖房子,或者说,房租可以涨价了之类的,这些都是归他们管着的。

而铺子分两种,有自己经营的,还有就是租给别人经营的;而基本上,雅卿把那些出租的铺子也划由管宅子那块负责。那也是空房子,用不着再多找人管了。而这里说的铺子,是主要是由长公主或者侯爷自主经营的几家铺子。

雅卿不懂做生意,就算是看到这些账本上都写的赢利,但是雅卿还是不懂,不懂的事,她就放一边。让他们由一个总管事来牵头,他们就是一摊子。

而雅卿管得最多的是庄子,一是雅卿两世在庄子里住得都挺开心的,听之前管家娘子也说得多,自是知道光他们常住的那个小庄子的出产就有多么的丰富,而庄子里还有自己庄户们自己主建立的小作坊,还能为庄子创不少收。

基本上,光看账本就觉得,庄子其实是两府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一世,他们总不能跟上一世一般,都花光,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一世,总得留点什么出来。于是对着庄子的管理,她是用了大心的。

其实庄子与庄子之间有些产业是重合的,原本就隔得不太远,你种地,我也种地,只不过是因为地方不同,略有些小差异。

比如说甲庄子有小溪,于是养了鸭子,鸭子还能生蛋。于是甲庄的特色就是,他们的咸鸭蛋是做得极好的;而乙庄有一片山林,于是他们没事时能上山打点野味、山货。以此类推。

在雅卿看来,有些产业是可以合在一起买卖;有些产业是可以互补的。也派了一个大总管,专门总领各个庄子的事物。

其实这么一整合,管事不是比以前少了,而是更多了,长公主都说,雅卿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却还是让雅卿自己做。

雅卿也许真是跟大哥读的书太多了,她刚这么设想时,其实心里也是虚的,生怕自己做错了,但长公主说,怕什么错,不试怎么知道是对是错,兴许之前大家的法子都错了呢。

这才是雅卿下决心的动力,多了这么多的管事,开始时,大家都挺开心的,但是渐渐的问题也就出来了,主要是庄子里的事。这么一来,各庄的出产也就透明化了,谁家没点小猫腻,一透明,大家心里除了心虚,更多是不满。

再就是,产业互补,怎么个互补法,你们要养鸭子,于是需要些小虾小鱼做饲料的补充,但是这些东西我卖出去还能赚到钱,我为什么要给你?

这中间问题很多,雅卿也被他们烦死。她觉得明明自己想得很清楚的事,结果被他们闹腾糊涂了。高峻都被惊动了,他就不明白了,不就管个家吗?怎么就能把家管成那样?看了雅卿的计划,然后把所有人叫到长公主府,就在大花厅里。

先跟所有的庄子总管说,你们之前是交银子,那是你们交易之后的。现在不用你们交易了,你们养多少,交出实物就好了。然后由总管负责调配,你们以后只负责生产,其它的事,与你们无关。把庄头们弄明白了,他们就可以走了。

只留下总管事,高峻给他们画了图表。各家交的实物,就由总管这里来负责调配,还有被留下的就是自营的铺子的总管,你们有自营铺子,庄子里的出产,还有副产,看看再怎么调配。顺便高峻还叫来两府的采买,看看他们的账本,然后,以后两府的食蔬果品也由庄子那边统一配给,用不着两府天天出去买了。

长公主那天也听了半天,总算把雅卿的意思弄明白了,雅卿想得的对的,别看多了那么多的管事,但是,每个管事是能算出他们的产值的。

按着雅卿的法子,第一年收成上来时,长公主看看报上的净收益,刨开了这些管事们的工钱,还有别有的赏赐之外,收益也比之前长了五成。

不要小看这五成,这五成还是因为大家没有习惯,等着大家都看到成效之后,那么庄子的出产会较之前是有质的飞跃的。还有就是两府的开销,竟然比之前减了一多半。原本两府各自开府,开销应该是加倍的,但因为高峻的一个统一配给,生活上他们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同,但是,价钱却降下去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多了这么多管事之后,那么之前高高在上的府邸的管家,一下子就没什么搞头了。

长公主府的长史宫连那是官,而他也兼着大总管,这四块的大事小情,宫连是有绝对的权威的。但侯府的管家,也就真的只能管管侯府这一小块地方,人家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而之前的大管家,调去管庄子了,而他觉得自己顶了雷,自然提不起劲来办事。

第262章 症节何处

“之前我跟他们交待过,我回去这些日子,有事回娘,或者丁嬷嬷。合着他们就以为,这就没事了!原本就是天天要做的事,还用回!”雅卿就不乐意听这话,自己不揪着问,他们就以为没人管了,这脑子当管事,行吗?

“所以我跟你哥哥说,让你早点嫁过来,看看,这事闹腾的。”长公主郁闷了,现在她一点也没想到,雅卿是因为嫉妒而赶人了,完全是因为生气了。

雅卿倒没想那么多,她原本就是一码归一码的主。郝仁靴子这件事,基本上是借题发挥,省得让长公主觉得她怕那些大丫头爬床,也怕人说她嫉妒。正如刚说的,若不是管事的乱窜,她还是会跟着丰凯提醒一下,不想明面上讨这个嫌。

但为什么长公主能联想到,让自己要不要早点嫁过来的事上?自己早点嫁过来,就是为他们娘俩管家吗?自己现在还没嫁,不也帮着他们在管家!对于婆婆的自说自话,她还真是有点无语得很。决定换一个话题。

“娘,养在庄子里的那些老兵,算什么?”当然,这也是她一直想问的话。

这些老兵在上一世也是在的,说实话,对于这些伤残的老兵,雅卿即使到了现在,她还是觉得长公主做得是对的。但现在的重点在这些老兵的家眷、子女。

雅卿上一世就没少听管家娘子的抱怨,那时侯府的产业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多,因为他们都没有将来,郝仁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家业之上。而雅卿又有什么权利上心?侯府的产业一直处于放牛吃草的状态之下,也就造成了,上一世侯府是没有这么多工作给这些人做的。

郝仁不指着这些人给他创收,不闹事就成了。不过他们若不闹事,雅卿怎么会知道。确切的说,不是老兵们闹事,而是老兵的子女们闹事,他们觉得郝仁这样,就是对他们的不负责。

甚至后来,他们把所有怨恨都放在了雅卿的身上。他们觉得是雅卿是妖姬,花光了“他们”的钱。

是啊,他们真的以为侯府的一切,是他们与郝仁共同的。甚至于他们觉得,如果没有他们的父辈,郝仁哪里能享受这份富贵、荣耀。

雅卿真的觉得自己冤得慌了,不过她是关在侯府。这些人是不能把她怎么着的。但是想想看,管家太太为什么跟自己说这些?在管家太太看来,其实她也是想让雅卿劝劝那郝仁,好歹把家里的事上上心,这么下去,对大家都没好处。

现在想想看,管家太太也是一直在利用她来影响郝仁,最终按着她的想法来走。但这件事,雅卿却没有帮她。因为雅卿认同了郝仁的想法,她们都是没有未来的主,他们都没有未来了,那么谈什么这些人的未来,她真的没有那个功夫去替别人着想。

因为体会到了管家太太的用心,她才到了这儿,也没有去找出那位。自己上一世被她照顾过,但是,也被利用过。大家其实谁也不欠谁了。于是她也用不着特意再把她找出来,委以重任,没有那个必要。

但对于那些白眼狼,到了这一世,侯府将是她的家了,她将是正式的侯府女主人,她凭什么还要忍。总不能真的发展成那样,再管吧!

“什么算什么?”长公主还没弄清这是啥意思。

“那些老兵被养在庄中,那是因为朝庭补助的那点钱,只怕连买棺材都不够。当年您若不管,他们在外头是活不下去的。但现在,好些老兵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养在庄子里,非主非仆的,将来会有麻烦。”雅卿看着长公主,决定实话实说。

庄子里养的很多老兵就跟刚刚的李管事的老爹一样,他们是属于军户,这是世袭的,老子当了兵,儿子继续。没仗打时,他们就自己找个地方屯田过日子,成亲生子。打仗了,谁也跑不掉。而这些老兵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当年战争一打响,他们是冲在前头的,于是很快就受了重伤,没能参加最后一役,反而活下来了。

但那时他们已经不可能恢复健康了,回家屯田其实也挺难的。长公主看他们没活路,于是就把他们放到庄子里养着,连带着家小。

像李管事,年龄就比郝仁大得多。庄子这样的还有些,都靠着侯府过活,在侯府里讨个差事,然后吃侯府、住侯府,侯府继续养活着他们的第三代。

重点在于,他们非主非仆那尴尬的身份。他们算是客卿的性质。可是客人久了,会反客为主的。他们不会觉得是长公主给他们一碗饭吃,他们想到的是,他们的老爹是跟着老公爷打过仗,流过血,于是侯府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与郝仁是一样能享受侯府的一切的。

“你想说的是,这些人,只怕碗米养恩,斗米为仇了吧!”长公主笑了,深吸了一口气,想想,摇摇头,“我不悔,当年我收留他们,是因为他们真的为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朝庭不养,我养。”

“是,娘那件事是对的,当年老公爷奋战沙场,也不过是为了多拖一会时间,也能多活几个人。总不能让这些老兵,没死在战场之上,却饿死在自己家园之中。不过,卿儿觉得,这位李管事在侯府做事总也不上心。我就怕一些人,老人还在时,就已经觉得是我们欠了他们的。等这些老人不在了,我们就说不清了。”

雅卿除去上辈子的事,现在也正式管家好几年了。丁嬷嬷知道的事,她也清楚,只是她是没过门的媳妇,有些事,她真不好管。

就像刚刚靴子的事,她却只能找内宅妈妈的事,却不能说李管事有问题,说他没能管好。而估计就算是自己现在这么敲打一翻,他还是不会觉得他自己有什么问题,还是会觉得,自己一个未过门的少夫人手伸得太长了。

她百分之一百的相信,这个年,侯府里一定不太平,想到这儿,她也觉得,现在跟长公主谈谈这事也是对的,总得有个应对才是。

第263章 长公主的智慧

雅卿也不知道长公主的意思,就像刚刚,长公主主动提及了李家的老爷子,还让她派人送酒。每年,长公主对这些老人,总有优抚,十四年过去了,有些事,正在慢慢的引来质变中。如果长公主不点头,她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长公主瞅着雅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