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瞠目结束。

言尚目中微有亮色,凝视着太子。也许他从来看不上太子,他和太子的理念也从来不同。但是太子反抗这一切时,仍激起了他的敬佩心。

暮晚摇亦如此。

她发现她竟然从来没理解过太子,她以前经常不懂杨嗣那般潇洒的人,为什么会和太子的关系这么好。

杨三凭什么为太子卖命?

太子哪里值得了?

而今她才懂——

原来太子也会反抗。

太子也有少年一样热烈无畏的气概。

那团火被压在冰下,压了很多年,而终有一日,火从冰下跳将出来,再也不忍了。

皇帝胸闷,头痛。

他呆呆地看着跪着的太子,他听不懂太子都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他好像听到阿暖曾经与自己的争吵。也是这般声嘶力竭地吼自己,也是口口声声地说“你什么也不懂”。

皇帝愤愤振袖,惨声:“胡说,胡说!你们才是什么也不懂!你们会后悔的!朕是为了所有人,为了整个天下……这大魏山河,必须这样啊!”

他声音变得凄厉,如哭一般。

太子仰头看着神志昏沉的皇帝,缓缓道:“如你所说,也许我以后会后悔,但是我如果不反抗你,我现在就会后悔!我终究不是你,终究不能成为让你满意的太子!

“我是败了,我差你一筹,但我不向你忏悔!不向你求饶!”

皇帝:“你——”

他猛地站起,枯槁的手颤颤指向太子。

蓦地,皇帝又周身一冷,看着所有人——

他的亲妹妹长公主,和局外人一般茫然坐着,看看左边,看看右边,一点儿没找到她自己的立场;

而太子、秦王、玉阳、晋王、丹阳,甚至包括他深爱的阿暖,全都看着他。

他们都看着他,他们的眼神都在说——

你怎么还不死?

你为什么还不死?

所有人都盼着他死,所有人都恨着他。所有人都在质问他——

皇帝趔趄一步,一口热血从喉间喷出,整个人向后跌去。

整个大殿的人眼睁睁看着皇帝吐血,成安快一步扶住皇帝,大声喊着找御医,其他人后知后觉地开始关心皇帝。

皇帝发着抖,大口大口地吐血,他张口无言,满目是泪,让周围人骇然,几乎疑心莫不是中风了。

混乱中,刘文吉目中亮得古怪,紧盯着太子,面容微有动容——

太子是他的敌人。

太子所有的狡辩,刘文吉都觉可笑。

然而有一句,太子让刘文吉认同。

太子说要反抗。

是。

这不公的命运……就是该反抗!

皇帝的吐血昏迷,让皇宫乱成一团。

一个时辰后,太子重新被关入东宫,等着皇帝醒后继续问罪;暮晚摇夫妻出宫回去;刘文吉则跟上晋王。

刘文吉低声与晋王说:“殿下,昨夜时,陛下找几位相公说话,说要选妃入宫,或者要过继宗亲的几位暮氏子孙来做皇子。”

晋王迷惘。

看着这人这副样子,刘文吉都一时诧异,不知这人是真傻,还是装傻装久了变得真傻了。刘文吉躬着肩,直白无比的:“宫里也许会有新的皇子了。”

晋王这才明白。

他呆了半天,不知是何心情:“公公的意思是,父皇始终看不上我?”

他愤愤不平,似哭似笑:“两位兄长都出了事,他宁可生新的儿子,宁可过继旁系暮氏子孙,也不考虑我?他就那般……看不上我么?”

皇位从来就和他没关系么?

为什么……凭什么……

刘文吉躬身含笑:“殿下放心,臣是支持殿下的。臣会帮殿下,在陛下那里为殿下美言。”

晋王握住他的手,激动地晃了晃:“多谢公公!公公的恩情,孤不会忘了的!”

丹阳公主府的马车从官道上经过,刘文吉刷地收回了自己脸上的笑意,晋王也收回了自己那感激涕零的表情。

马车上,暮晚摇对言尚说:“刘文吉和晋王搅和到一起去了。这是不是有点可笑?晋王不知情也罢,难道刘文吉不知道晋王对春华做过的事么?

“他知道,但他已经不在乎了。”

言尚不说话。

暮晚摇看他这样,就道:“他已经变了,不是你认识的刘文吉了。你日后要小心他,小心他卖了你。”

言尚半晌才道:“我总要试一试。”

暮晚摇叹气,她轻轻靠着言尚的肩,也不再说话了。

今日太子的话醍醐灌顶,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她也在思量太子的话。

但无论今日在殿上说了什么。谋反之罪,都不可饶恕。

三日后,被软禁在东宫的太子,听说了秦王被发配岭南的结局。秦王妃一家尽抄斩,皇子也被发落。南阳姜氏举族抄斩。

秦王彻底完了。

接下来就该轮到太子了。

昏昏烛火下,刘文吉派来的内宦的身影映在门窗上,那内宦幸灾乐祸地说着秦王的结局,意图吓到太子。

让太子等着,等着他在乎的人落到和秦王那边一样的结局。

内宦走后,太子沉默地坐在案前。

案台上放着一把锋利的匕首。

镇纸压着翻飞的书页。书页上写满了字,尽是太子写的给己方人的求情。

为杨氏一族求情,罪不至死;求放过太子妃等妻妾,放过他的儿女。

他以一己之命,换他们生机。

太子长袍委地,幽静而坐。他缓缓地拿起了那把匕首,垂目时,指腹在刀柄上摸到了一点痕迹。

他看到了三个歪歪扭扭的字:杨嗣赠。

那是七岁的杨嗣刚学会制刀,就送给他的礼物。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礼物。

而今杨嗣还在牢狱中,等着命运降临。

太子扯一下嘴角,吹灭了烛火。

三更之夜,皇帝从睡梦中吵醒,成安惊慌地在他耳边低唤:“陛下……太子没了、太子没了!”

皇帝一下子惊醒,再无睡意。

满殿烛火亮起,皇帝披着衣慌张出殿,他不用多走一步,就看到了东宫方向燃起的大火。

皇帝顿时失声,久久望着那个方向,整个人僵硬无比。

内宦仓促的脚步声来,喘着气:“东宫那里送来了太子的遗书……陛下!”

皇帝厉声:“他怎能如此?!怎能如此?朕何时要他死过,朕何时……”

他突地落泪:“都是朕的孩子,都是朕的儿子……虎毒不食子,他怎会觉得朕要杀他……朗儿!朗儿!”

捏着一厚纸的文稿,皇帝惨哭。火油焚烧,光亮如昼,无人说话。

皇帝在孤室中看太子的遗书,边看边哭,再也睡不着。

殿中静谧,本悄无人声,皇帝昏昏沉沉地靠着案几上的文稿半睡半醒时,一道白色纱绫箍住了他的脖颈,从后一点点收缩扣紧。

皇帝喉咙被扯住,他一下子惊醒,冷不丁看到了内宦映在墙上的影子。

他张口,身后人发现他醒来,白绫收紧,双手并行,紧掐住他的咽喉。

皇帝双目圆瞪,拼力挣扎,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内宦的身影狰狞而嚣张地映在墙上,紧勒住皇帝。

皇帝形神惨悴,眼睛如凸,视线开始模糊。他失去了挣扎的力气,忽然一瞬,垂下头,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

他不再挣扎,而是望着虚幻中阿暖的方向。

他呆呆地看着,久久地望着。他以为他会放不下很多,但实际上好像没什么放不下。

只是、只是……他向虚空中伸出手,可是他碰不到阿暖——

这一生光阴短,走马观花,花随光暗。路到尽头,回身时,看到的是那日烟雨天,他在寺中檐下等到那躲雨少女,一起在戏台下听戏。

铁马声如碎钟,雨水连亘绵延,她的侧脸秀美,肤色比他见过的最明亮的珍珠还要皎白。她认真看戏,他心如鼓擂,只顾盯着她。

他那时在想什么来着?好像是想一会儿要向她求亲。他们听的那段戏在唱什么来着?好像是在唱——

“叹生既苦长,叹旧年梦假。

叹光晦情减,叹佳人不寿。

叹君不来,叹卿不在。”

人生啊,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可笑可笑,不过如此。

丹阳公主府的寝舍中,暮晚摇蓦地从噩梦中惊醒,呆坐了起来。

她在黑暗中抚着自己的心跳,忽垂头,将言尚推醒。

言尚因为背疼,一直是侧着身睡,睡得也不甚安稳。暮晚摇轻推他一下,他就醒了过来,起身坐起。

帘帐垂地,言尚还有些困:“怎么了?”

暮晚摇抓着他的手带着冰凉的汗渍,她声音绷着:“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了我二哥——他说他来接我父皇。他们要走了,以后人间,就留我一人了。”

言尚怔忡。

他以为暮晚摇是整日惊惶才做了这样的梦,他将她拥入怀中,正要低声安慰她,便听到了外面的钟声。

深更半夜,钟声从皇宫的方向传来,一声接着一声。夫妻二人聆听着钟声,那钟声如敲在二人心房上,言尚的神色变了。

暮晚摇道:“我父皇崩了。”

第147章

丧钟响彻全城, 天未亮,所有大臣、皇室子嗣都已睡不着。

而连着夜, 晋王就被刘文吉请入了皇宫。

刘文吉一边让人去请晋王, 抓住这个机会;一边勒死了皇帝。

他亲自动的手, 神不知鬼不觉。

从皇帝寝宫出来后,刘文吉就放了一把火,并把放火者推到了自裁的先太子身上。一个死人, 自然无从辩解,说他想要奋力一争, 也无人不信。

怪就怪先太子自己。

谁让刘文吉前脚让人告诉他秦王身边人的结局,他下一刻就选择自尽呢?皇帝虽痛恨太子和秦王谋反,但都是他儿子,他显然不想杀自己的亲儿子。

何况皇帝对太子留有余地。

所以这一夜,太子必须死, 皇帝也必须死。

但是仍有些人需要处理干净——刘文吉质问宫中禁卫军统领:“你说我师父、大内总管不见了?!这么重要的事,你现在才来回报?”

统领自然知道如今皇宫事务,可以说是刘文吉一手把持。他也不想得罪这个太监,就赔笑:“出事时四处乱糟糟的,一时间没找到成公公。我等再去找找……”

刘文吉压制住自己心中不安, 不阴不阳道:“一定要找到!”

他怀疑成安看到了自己所为, 成安逃掉了……一个四五十岁、快活到头的老太监, 能逃到哪里去?

逃出去又找谁伸张正义?

刘文吉阴沉沉的:“不光要搜宫里,宫外也要搜。成安与罪太子勾结,一起谋杀陛下, 绝不能饶!”

禁卫军统领一脸肃然。

刘文吉本还要再嘱咐几句,让这人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但是小内宦附到他耳边说晋王到了,刘文吉便转身去迎更重要的人了。

站在蒙蒙灰白的天幕下,禁卫军统领本恭敬看着那刘公公走远,待刘文吉的背影看不见了,这位统领就不屑地啐了一口,骂声:“死太监,也敢在老子头上耍威风!”

副统领在旁:“那刘公公让我们找人……”

统领敷衍道:“随便找找就行了。难道找人是什么重要事情么?新帝即将登基,我们禁卫军更重要的,是迎合新帝。刘文吉算个屁。”

众人深以为然。

刘文吉赶去皇帝寝宫侧殿时,见晋王正盯着烧毁了一半的皇帝寝宫出神。

晋王的目光兴奋,又透着很多梦幻般的不安。

刘文吉手中拂尘一扬,噙笑恭敬道:“臣恭候陛下多时了。”

晋王迷茫地转头看来,他怔怔看刘文吉领着内宦们向自己跪拜,然而他心神恍惚,还觉得刘文吉的“陛下”指的是自己父皇。

待刘文吉笑看他,晋王才悚然一惊,连忙将刘文吉扶起来:“不敢不敢!刘公公,父皇是真的被罪太子谋害了么?可是父皇没有传位给我啊。”

他不安的,左右看看四周,将刘文吉拽到角落里小声:“你不是说,父皇从来就没考虑过我么?”

刘文吉心里鄙夷废物。

口上正儿八经反问:“没有遗诏又如何?陛下一共就只有三位皇子,罪太子伏诛,秦王谋反被贬,就只剩下殿下你一人了。难道谁还有选择么?

“纵是明日天亮,在早朝上您宣布登基,诸位大臣也没有人会为难您。”

晋王仍旧迟疑。

刘文吉昂首朗声:“何况臣会支持您!

“臣夜里就请您提前入宫,本就是为了商议登基之事,配合殿下应对那些难缠的大臣。有臣相助,您就放心吧。”

刘文吉声音加重,补充一句:“难道您就从来不想要这天子位么?”

晋王怔然。

然后缓缓道:“孤,想要的。”

他做梦都想当皇帝。

但是他的两个兄长太厉害,把他的脊梁骨越压越低。为了在两个兄长的重压下当皇子,他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个诸事不理、退避三舍的人。

他早年时还悄悄与自己的母妃表达自己的志向,可是这几年,他却渐渐不说了。因为越来越绝望,越来越觉得皇位不可能是自己的。

他是比得上秦王的势力,还是比得上太子的心机?

他只能熬啊,熬啊……然而有朝一日!这皇位,竟然真的从天上掉到了他头上!

天上掉馅饼一般幸运!

晋王从不真实的恍惚中回过神,抓住刘文吉的手,眉宇间露出兴奋的神情:“刘公公帮我!朕坐稳这个江山,少不了公公的相助。公公之恩,没齿难忘,朕一定不辜负公公的厚望。”

他这么快就自称“朕”,开始志得圆满了。

刘文吉心里冷笑,面上只一贯捡着好听的话哄住这人——比起皇帝,比起太子,甚至是比起秦王,这个晋王,都是最好糊弄的。

一个废物当皇帝,这才是刘文吉想要的。

虽然得了刘文吉的保证,但是毕竟被先太子和秦王压了多年,晋王始终不自信。

次日上朝时,刘文吉便推晋王登位。晋王被刘文吉架在皇位上,他硬着头皮向下看,一阵晕眩。

原来皇帝的座位这般硬,原来皇帝的视线这么高。晋王绷着身子强撑着向下看,他后背被汗浸湿,觉得所有大臣都在冷冰冰地打量着他、端详着他。

所有人都在判断他够不够资格。

晋王心中生起天大的恼怒,他却不敢发怒。他经历过自己父皇的时代,最知道这些大臣有多厉害。

满朝文武,一个个都在审度他,或许还在判断是不是一个旁系皇室子嗣都比他强……刘文吉着旁推了晋王一把,晋王醒过了神。

晋王硬挤出僵硬的笑,如同讨好这帮大臣们一般:“朕、朕与诸位共治天下,绝不辜负父皇的厚爱。朕尚年轻,有些政务不太熟悉,还劳诸位指教。

“但请诸位放心!朕一定会让大魏在朕手中变得更加强大。”

晋王堤防着这些大臣不承认他的帝位,但是让他讶异的,是这些大臣并没有多为难他,就去讨论先皇是如何死的,罪太子为何要铤而走险,先皇的丧礼如何办。

晋王恍惚。

刘相公为首的宰相提醒他:“陛下,朝堂上可不是发呆的地方。”

晋王连忙说是,将态度做得十分工整。

几个宰相看他也确实像个样子,便也没多说什么——不然如何呢?就剩下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子了。难道还要把名正言顺的踢出局,换个过继来的?

那天下岂不大乱。

晋王还未曾真正登基,那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正式登位,昭告天下。但眼下群龙无首,晋王已经被架上皇位,开始理事了。

先太子和秦王谋反的事还没处理完毕,这正是晋王上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他做皇帝上朝的第一天,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

言尚从朝上回来,虽撑着伞,但进府的时候,一半宽大衣袍都被雨水浸湿了。他回到寝舍才坐下喝口热茶,暮晚摇就推门而入。

暮晚摇:“如何?”

七月天,言尚坐在窗下拧着自己衣袍上的水,闻言抬头,反问:“什么如何不如何?”

暮晚摇坐到他旁边,瞪他这不急不缓的样子一眼,她蹙眉不满:“自然说的是新帝了。”

新帝如何,关系到她和言尚未来的着力点。她急的都睡不着,偏言尚不着急。

言尚轻轻勾了一下眉,他斟酌该怎么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自然与你父皇不同,大臣们都需要重新适应。这个过程,最少要半年。眼下还不能说天子如何。”

暮晚摇了然:“必然是你看不出他如何有本事,所以才没话说吧?我早告诉你了,我这位五哥就是个废物,难有什么真正手段。你看你找补了半天,都找不出来。”

她出神:“听说父皇去的那夜,晋王就入宫了。必是刘文吉的主意……刘文吉迫不及待表忠心呢。以后,咱们就不是皇帝面前最得宠的人了。”

言尚掩口侧头,轻咳嗽了一声,说:“本来就不是。我们做好该做的事便好,其余的不需要多管。”

见他咳嗽,暮晚摇登时来握他的手。一握之下,觉得他手冰凉,暮晚摇一下子着急了:“手怎么又这么凉?你身体还没好全,就上什么朝,你真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言尚柔声安抚她:“新帝初理事,我总是要看一看。你不是也想看看么?嗯……咳咳。”

他忍着喉间咳意,然而并没有忍住。而他咳嗽这么几声,暮晚摇的脸色都变了。

暮晚摇怔看着他,忽道:“请假吧。”

言尚无奈:“摇摇!先皇将去,新帝才登位,吏部正是最忙碌的时候,我等为人臣子,自然要为君理清这些。怎能自己有点小病小痛,就想着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