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低头看她。他一时失笑,觉得二人想的未免多。他反手握住她的手,正要说什么,一个百姓忽大声喊:“敌军来了,府君,女郎,敌军来了——我看到南蛮人的旗帜了!”

林道和刘若竹脸色齐齐一变,当即喊众人起来:“快,大家趴下,躲起来——这里风沙大,我等不是士卒,他们未必会将我们放在眼中。大家都藏好,不要出去!”

而再看那跟随着他们的两大车的书籍,夫妻咬牙,将书丢下不管——听天由命吧。

南蛮人不识字,不懂大魏的文字,也不屑于学习大魏的文字。这些书籍对他们无用,他们大多会不感兴趣,顶多丢弃几本书……

丢弃几本书,保住诸人性命,已然很好了。

夜风吹窗,窗缝被吹开一条缝,凉风惊醒那正伏在案上的青年。

岭南之地的深夜,言尚突然被风惊醒,他抬头时,与正端着蜡烛立在他身旁俯视端详他的暮晚摇对视。言尚拢了拢肩,发现自己肩头被多披了一件外衫。

他觉得自己劳碌暮晚摇关心很不好,便不好意思地看她一眼,问:“怎么了?”

暮晚摇压下心里对他的关怀。自战事开始,言尚就睡不着,每天都要等长安的消息。她心中有时恨,心想他这么关心,还不如直接回长安……怪岭南太偏远,传递消息实在慢。

暮晚摇轻声:“长安来信了,我给你带过来了。”

言尚精神振起,眉间的焦虑微放松。

烛台放下,暮晚摇坐在他旁边,拿着数封信,夫妻二人一起打开。有朝中各位大臣写来的,有刘相公写来的,也有韦树写来的。

言尚和暮晚摇从大臣们的信中得知了如今情况,二人心情都有些不好,没想到战事频频受挫,大魏过了这么多年,一与南蛮对上,竟然还是兵力弱。之后夫妻二人看了刘相公的信,信中附上战报,说起杨三郎的几场胜仗。

暮晚摇:“既然有人能打仗,就该提携。中枢在顾忌什么?”

言尚淡声:“顾忌陛下的心情吧。”

暮晚摇一顿,嗤一声。

二人再看韦树的信,暮晚摇没看出什么,言尚则是盯着韦树提及刘文吉反常行为的那段话,翻来覆去地看。

暮晚摇在研究刘相公的信,思索着中枢管不了杨三郎,写信给言尚,难道言尚能管得了剑南战场的决策?

言尚忽然说:“刘文吉恐怕和南蛮有交。”

烛火荜拨一爆,暮晚摇猛地抬起脸。

暮晚摇:“你乱猜的事情,没有凭据,是不行的。”

言尚:“当年刘文吉私下杀了罗修,罗修是乌蛮那个使臣团中一人。我发现有朝中官员和罗修交流大魏情报,后来查到那人可能是刘文吉。但之后……我入狱了,这事我就没法推进了。当年我有提醒刘文吉注意,但若是巨源判断无误,刘文吉是有问题的。”

暮晚摇忽然目中一冷。

她说:“你入狱……纵是有你自找死路、年少轻狂的缘故,但现在想来,未必没有刘文吉在后面推的缘故。”

言尚默然。

时隔数年,抽丝剥茧,某些藏在深处、一直未被人发觉的政治因素,从深渊下浮了上来,露出丑恶嘴脸,嘲弄地看着二人。

而一旦有了痕迹,更多的痕迹便出来了。

暮晚摇咬牙切齿:“他可真是混账!”

言尚不愿多提当年牢狱之事,叹口气,便也不多说了。只是二人凝重起来,若是发现刘文吉有问题,那两人对长安的干涉,就要重新调整手段了……

暮晚摇从案上拿起一封书信,见上面画着地图,乃是剑南之地的。剑南的各处进攻路线、各处兵力,都被言尚标得清清楚楚。这张极为详细的战略图,显然原本是打算给长安的。

暮晚摇嘲笑言尚:“你一个文官,指挥别人打仗,不合适吧?”

言尚捏眉心,说:“不是我要指挥的,是三郎前两日托晓舟给我写的信中附带的,我只是抄录一下给中枢……”

他停顿一下:“但是现在不能用了。”

如果朝中有人不是自己人,这张图会害了大魏。虽然还不确定刘文吉有没有背叛大魏……但是,小心为好。

言尚重新摊开信,开始随手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战事指挥……他随手指挥也没关系,他的主要作用是表态,是催着长安作战,是督促兵部推进战事。

暮晚摇见言尚又忙起来,便不再多说。她轻轻在他瘦削的肩上按了一下,起身带上门出去了。暮晚摇背靠着书舍门,听着舍内的沙沙狼毫写字声。她心想言尚当年也随杨三郎一起参加过长安的演兵,言尚自己不能作战,但未必不能指挥旁人作战。

方桐提着灯,见公主在寒霜中站了太久。公主身体弱,他怕公主站久了病倒,便上来提醒公主回房。

方桐看一眼窗上映着的青年身影:“殿下放心,臣会看着二郎,不让二郎整宿熬的。”

暮晚摇摆了摆手,示意她想的不是那个。她说:“明日我会给咱们言小二开点儿安神的药,让他好好睡一天。”

方桐无言。

暮晚摇若有所思地吩咐:“方桐,明日咱们言小二睡着后,你拿着你们驸马的官印,召广州节度使前来见我。不……不只广州,整个岭南的节度使,都来见我。

“告诉他们,岭南要开始演兵,提防外患。”

方桐顿时紧张:“怎么?南蛮会来进攻岭南?他们有这么多兵么?”

暮晚摇勾唇:“他们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我估计,除去那些老残病弱,剩下的真正战力大约只有三十万。三十万大军还兵分两路……只要大魏撑下来,败的就是他们。他们常年战乱,自己已经被掏空,所以才急需战争。但这场战争只要拖的时间久,大魏就是赢家。

“不想冒险的话,他们应该不敢再多开辟一个战场。哪怕是蒙在石,也经不起这般分散兵力。我让岭南演兵,并不是怕他们进犯岭南……我是怕朝中有不是我们的人,不肯给剑南、河西出兵。

“早做准备为好。”

方桐突然道:“赵公如今成了兵部尚书,赵五娘赵灵妃身在剑南,难道赵公不管自己女儿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争取赵公?”

暮晚摇目中光亮,赞许地看一眼方桐:“那就让五娘去争取!”

长安城中的皇宫中,皇帝奄奄一息。因整个国家战争时期,他昔日享乐的,几乎都被撤了。这场战争不知何时能结束,他已不堪忍受。

刘文吉来向皇帝请安,本是来汇报战报,皇帝却拉着他,喋喋不休地抱怨刘相公的强硬。

皇帝不满:“朕并不是不管战争!朕斋戒都是为了祈福,还被那老头子教训一通,让我少信怪力乱神的东西。老匹夫,迟早朕会掌控朝堂,让朝堂都听朕的!”

刘文吉目光凉凉地瞥皇帝一眼。

皇帝再次抱怨起,说战争掏空国库,自己宫里连夜漏雨,都没有钱修。

刘文吉看他半晌,心想这样的皇帝,他们竟然在帮这样的皇帝做事?

太讽刺了。

刘文吉忽然道:“陛下,其实南蛮使臣来了大魏,要和我们谈和。臣是觉得战事当前,不应和使臣谈和,所以才压下。”

皇帝一愣,见刘文吉要下跪请罪,他连忙道:“朕知道了,你是怕刘相公那些人说你吧?他们不肯谈和,你才不敢提。你受委屈了!”

皇帝问:“他们谈和条件是什么?”

刘文吉:“他们想要剑南。”

皇帝愕然,没想到南蛮野心这么大。他登时大骂狼子野心,痴心妄想,竟敢要大魏国土。刘文吉见皇帝如此激动,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位皇帝。

果然,皇帝骂完后说:“剑南不能给他们。”

刘文吉低头称是。

谁想到皇帝话锋一转:“剑南只能划给他们一部分。益州这样的地方,是绝不能给的。扬一益二,益州这样富饶的地方,绝不能给。但是除了益州,剑南其他地方多贫荒,给也无妨。反正南蛮那些野人又不懂,糊弄糊弄无妨。”

刘文吉端详着这位皇帝。

他初时想扶持一个废物当皇帝,他今日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废物,居然是个什么都知道、却仍不在乎的废物。连他都犹豫要不要送出剑南,皇帝竟然只是不想给富饶的地方。

这样的人,是君王。

第160章

剑南边郡, 刚结束一场大战。这场战场是大魏与南蛮交锋后,第一次取得的规模大胜。

因主将听从了麾下一个做苦力的兵卒的建议。

那个提建议的人是杨嗣。

杨嗣先前和那些民兵们一起与精兵合作,取得了几场小胜。主将上了心, 想起杨三郎先前在陇右打仗时从一个校尉拼出来的声望, 顿时请人问策。而今大魏取得胜利,谁人不振奋?!

杨嗣刚得主将夸赞,称一定提拔他, 最少也要给他个校尉当当。出了帐篷,看到满军营运送的伤员和来往兵士,哪怕战事残酷,杨嗣立在刺目太阳下, 仍忍不住轻轻吐了口气。

他在日光下眯了眯眼, 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朗大哥死后已经两年了,他才摆脱低迷丧气,有重新活过来的感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

杨嗣抓住从自己身边跑过的一个医童的手:“晓舟呢?”

医童回头, 随便向自己伸手指了个方向, 糊里糊涂的:“女郎好像在那边……”

杨嗣等不及, 他放了人,就跑去寻找言晓舟。战事结束, 满地伤员, 她那般心善,一定会跟着她的便宜师父一起来军营里救治伤员。杨嗣有满腔话,满腔期许,他迫不及待地想找言晓舟。

他腰下挂着金铃铛, 行走如风,铃铛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他的每一步, 都有她跟随。他每一次回头,都能看到她温柔含笑、目送他的婉婉之姿。

她是天下最温柔、最柔弱的女郎!可她又是最坚韧、最压不倒的女郎。

她从长安一路来剑南边郡,如此苦寒,她一待就是近两年。她从未对他提过要求,甚至她刚来时,都没有主动找过他。她只是默默陪伴,她的陪伴已是无言的力量……而他现在可以给她答案了!

杨嗣寻找言晓舟的时候,言晓舟也在军营中的伤员中焦急穿梭,寻找杨嗣的身影。

她从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她害怕打仗,害怕鲜血。每一次战争的爆发,对她都是一种折磨。因她害怕杨嗣受伤,因她每次见到杨嗣,都害怕这是她与他见的最后一面。

战场刀剑无眼,一个主将比兵卒幸运,死的几率小一些;杨嗣如今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兵卒。

纵是武功盖世,千万人的战场上,武功又有什么用?

她从不对他生气,从不和他置气,从不和他争吵……因为每一次,她都害怕这是最后一次。她不知道三郎的父母是如何忍受三郎上战场的,她也知道自己爱慕的人是个大英雄,他天生适合战场,天生就应该翱翔天宇。

她只是太弱了。只是怕而已。她终是卑微,终是最在乎他一人。

怕他受伤没有错,只要不将这种焦虑传递给他、不让他和她一样为这种小事而烦恼……

言晓舟在军营到处找人,每次见到伤员她眼皮都轻轻一跳。越是见不到杨嗣,她越是焦躁。正在无措之时,旁边伸来一只手,将她手腕抓住了。言晓舟回头,看到杨嗣的脸。

登时,杨嗣看到星火在女郎眼中亮起,如萤火在清湖上飞舞闪烁一般。

这般猝然而亮的光,让杨嗣为之一怔。

旁边有人撞了言晓舟一下,他才回神,别过目光不敢多看她。她的美丽熠熠生光,他怕自己出丑。

杨嗣抓着言晓舟的手钻进了一个堆着粮草的帐中说话,刚进去,言晓舟就反手抚上他的手臂,认真地倾身过来。杨嗣一时间僵住,屏住呼吸。言晓舟将他上下打量一番,才松口气笑:“太好了,只是手臂擦伤了一点儿,我给你上点儿药就好了。”

她转过身就要跑出帐篷找药。

杨嗣忽从后抱住她的腰身,将她抱入了怀中。

言晓舟一时骇然,僵硬。

她脸瞬间发红,又紧张被人看到。两人的亲近从来没到过这种地步,可她又怎忍心推开。她心中明明欢喜,她口头半晌说不出拒绝的话。

她为自己的张狂而羞愧,可他抱她时,坚硬的手臂搂住她的腰,如山的胸膛贴着她的后背……她从脖颈开始脸红,她却就是不想推开。

杨嗣俯眼看她,她睫毛颤抖,浑身僵硬,分明局促到了极致。

杨嗣一本正经:“晓舟妹妹,我看你脚下堆着杂物,怕你摔倒扶你一下,你脸红什么?”

言晓舟:“……”

她低眸,看着那个杂物距她还有三步远呢。她慢慢推他的手,他顺势松了手,言晓舟回头看他,仰着脸端详他英俊染尘的面容。她抿唇,微微笑了一下。

杨嗣手按在她肩上,哑声:“傻。”

言晓舟眨眼。

杨嗣:“郎君调戏你,你都不躲么?”

言晓舟答非所问:“我二哥是广州刺史,身上还有同平章事的兼职。他位同宰相,年轻有为,无人小看他。

“我二嫂是当朝丹阳长公主,朝中半数臣子都听她的,即使是陛下,我二嫂都能施加影响力。

“我身边跟着的卫士名叫韩束行。他是我二哥给我的,虽不是大魏人,但武艺高强,催金断玉不在话下。

“满天下,谁敢招惹我二哥的妹妹,谁敢招惹我二嫂的小姑子,又谁能在韩束行的眼皮下,对我动粗、欺负我呢?这世上真的有这般厉害的郎君么?”

杨嗣盯着她。

他抱臂,向后一靠,似笑非笑:“我敢。”

言晓舟睫毛如柳拂水,柔柔乜来。

杨嗣漫不经心:“你二哥是我的好兄弟,好哥们儿。你二嫂是我的小青梅,自小和我关系好的不得了。韩束行武功高强么?我怎么看不出来。我让他一只手臂,他也不是我对手。”

言晓舟嘴角微翘,天真一般的:“所以我不是没敢反抗三郎么?”

杨嗣扬眉。

二人对视。

半晌,两人都露出了笑。

言晓舟赧然脸红,不好意思和杨三郎在密闭帐篷待得太久。她佯装好热,拿手扇风,背过身扭身,还是要掀开帐篷出去。杨嗣再次拉她一把。

言晓舟这次真恼了:“干什么呀?”

江南女子说话,总是这般娇柔软糯,哪有什么怒意。她生气都像撒娇,让人心生柔软怜爱。

杨嗣摘下自己腰间的金铃铛,在她眼前晃了晃。言晓舟目光因此被吸引,她惊讶地向他看来。她颤声:“这是、这是……”

杨嗣:“我上战场,不能戴着铃铛,让敌人听到声音。所以我把铃铛里的小金丸摘掉了,让它发不出声音。”

他手指一勾,一个小金丸就被丢到了言晓舟怀里。言晓舟摊开手,看看金丸,再看看他手中提着的铃铛。

杨嗣看她傻愣的样子,不禁心酸。他柔声:“我从来没有丢掉妹妹给我的铃铛。我一直留着……当年离开长安,距今已近三年。我当时舍不得扔,总想着再拖一拖,等我娶妻的前一天我再扔。

“我不想抱着喜爱妹妹的心,去玷污自己对妹妹的喜爱。所以我斩钉截铁,一定要扔了这个铃铛的。后来、后来……就这样了。”

他声音哑下:“妹妹还没来剑南的时候,我在这里做苦力,修高墙。每天麻木的工作都让我心如死灰,不瞒妹妹,朗大哥死后……我过得真的很难受。我长这么大,顺风顺水,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没有朗大哥不给我的东西。

“我第一次目睹亲近的人这么死了,我才知道,人生一世,再多心事,到最后,不过是‘终成空’。只有妹妹的铃铛伴着我,只有我阿父临走前对我说的话让我记得。我不想放任自己被打倒……我若倒了,便对不起我阿父的期许。

“莫做恶人,莫行恶事。我虽心中想着我不能倒,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活。那些时候,我身上只剩下妹妹的铃铛。

“再之后,妹妹就来了。我第一次在军营中见到妹妹,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一整个春天都来了。妹妹站在山岗中对我笑,我真的有活过来的感觉。可是我依然不敢靠近妹妹,我自知自己身为罪人,妹妹却是朝中四品大员的亲妹妹,我怎能连累妹妹,连累妹妹一家。

“而今、而今……我终于想到了法子!”

言晓舟听着他说这些,她心痛如泣,刀刀滴血。她拥有与自己二哥一样强大的共情能力,杨嗣只是这般说,言晓舟心间已经喘不上气。她泪眼婆娑之时,被杨嗣拉住手腕。

他振奋的,目中光华淋漓:“这场大魏和南蛮的战争,就是我的机会!我在和平时期无用,在这个时期却可以有用。只要我不断建功立业,朝堂总会看到我,总会用我!

“方才大将军说了,他会提拔我做一个小校尉。妹妹,虽然因为我的罪名,将军只能给我一个九品小校尉做做。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一步步往上爬,只要我会打仗,中枢就会用我!我会回到以前的。”

言晓舟温柔地看着他,她看着发光的他,噙着泪喃声:“杨三郎真厉害。”

他垂眸:“而我每一次上战场,都会挂着妹妹给的铃铛。就好像……妹妹的心,陪着我。”

言晓舟仰脸看他。

杨嗣俯下脸来,盯着她睫毛上的泪珠儿。他伸指轻轻揩过,神采微扬:“傻妹妹,你不知道,军功是最容易升官的。你二哥是凭一次次大事件升官,而一场大战下来,我会比你二哥升官升得更快。

“等我做了将军,等战争结束,我就向你哥哥提亲,向你阿父提亲……晓舟妹妹,你愿意等我,愿意嫁我么?”

他手捧她的脸,入神地看她:“我绝不会、绝不会辜负妹妹……我绝不纳妾,绝不乱和旁的女郎如何。我经历这般大起伏,如今只想得到最简单的幸福。我只想娶妹妹,妹妹愿意么?”

言晓舟喃声:“我已经等了你很久了……我还会继续等下去的。”

她眼中泪落,而她唇角绽笑。山茶花清新动人,芳香无比。

言晓舟踮脚,抱住他的脖颈。她哽咽含笑:“我会一直一直等你来娶我,我永远等着你娶我。”

杨嗣一把抱住她腰身,将她捂在自己胸口。

杨嗣却没有时间和言晓舟说更多的话,二人温存之际,听到了外头号角声响。言晓舟心惊以为南蛮又开始进攻了,杨嗣偏头辨认半晌,却露出笑:“是中枢官员来了!定是如大将军说的,中枢来封官了!”

言晓舟为他高兴:“是不是你可以当九品校尉了?太好了!”

二人为小小一个九品官雀跃,之后言晓舟带着期待的心回去照料伤员,杨嗣则被喊去主将的军营中。

杨嗣到军营中,眼皮微微一跳。因看到手持拂尘的中枢来官,并非寻常兵部官员,而是几个面白无须的太监。太监漫不经心看杨嗣一眼,认出了长安鼎鼎有名的杨三郎。

太监中一人啐道:“怎么他也来了?”

主将是中年魁梧男人,目光凌厉地扫杨嗣一眼,让杨嗣战入身后将士们的队伍。杨嗣入列后,主将才道:“这次战胜多亏杨承之的提策。我正想请示公公,给承之封个官。”

太监阴阳怪气道:“不必吧?大魏多的是能打仗的人,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在战场上不过是个孩子,没那么重要。封赏一个谋反之人当官,咱家怕他领着几十万大军去降敌,这就不妥了。”

杨嗣面无表情,当作没听到太监对自己的诋毁。他终是和少年时不一样了。

他再不会意气用事,再不会因不平就立刻动手。因再无为他兜底,再无人会任由他是打人还是杀人,都会一心将他护到底了。

杀人者偿命,杨嗣到这个年纪,才知道真正的惩罚是什么。

主将脸色微沉,却还是压下来:“公公说的是。敢问公公此来,是中枢有何指教?为何不是兵部官员,而是公公前来……”

为首的大太监高喝道:“我等前来,直接代表陛下的旨意!尔等还不跪下接旨!”

主将错愕。然后他顿时激动,想陛下越过中书省直接下旨,正表示陛下对此战事的看重,对自己的看重!

拉杂间,一大帐篷的将士们全都跪下了,他们听到皇帝的意思:“陛下口谕,随后大魏准备与南蛮议和。两国交战,于民无益。百姓受苦,朕心不忍。与南蛮议和期间,大魏不得主动挑起战事,不得进攻。

“只需退!不可让南蛮人误会,以为我等挑起事端。钦此。”

满帐哗然。

所有将士不可置信地抬头。

主将差点暴怒,被身后的军师拦住,勉强忍着。

主将满脸阴沉:“这是公公口谕?陛下没有圣旨?这真的是陛下的意思么?”

太监道:“假传圣旨,咱家可不敢。这就是陛下的意思,尔等从今日起——停战!”

主将吼:“停战了所有将士怎么办,边郡数十万百姓怎么办?!”

太监眼皮一翻:“不是让尔等退么?”

主将:“一旦撤退,国土就给敌军了!”

传话太监不耐烦了:“反正你们一直在输,和现在有什么区别?户部拿了几十万银两供着你们,你们却如无底洞,压根看不到一点回报。朝廷如今要议和,你们不要插手。”

主将气怒至极。

他火冒三丈,吼道:“这一次大战,是我们赢了!战事有输有赢,岂能因为短期的输而放弃?公公这般传话,让我如何和身后大军交代,让我如何和边郡百姓交代!我等退就退了,国土怎么办,百姓们的家怎么办?这就让给敌军么?”

太监皮笑肉不笑:“将军好大威风,有本事一开始打胜仗,冲咱家发什么火?都说了,这是陛下的口谕,将军找陛下说罢。”

主将气不过,看着这些太监的丑态,他恶心至极。他上前挥拳而出,拳头却被身后人一把按住。主将回头,见是杨嗣。

杨嗣低声:“将军,上头的争锋,也许另有玄机,我等有什么法子?不如等等。”

主将回头看着一帐篷的军官,帐中气氛低迷,他长叹口气,只能垮下了肩。

言尚一直关心剑南道的战事。他身上还挂着同平章事的职,哪怕他过问战争,也不算多管闲事。

起初他从长安收消息,后来实在是嫌长安向岭南传消息太慢,他直接和剑南道直接联络了。他在官场朋友多,在剑南任职的一些官员也和言尚是旧识,轻松绕几道,言尚就和现今指挥剑南战事的主将联系上了。

剑南和岭南相邻,剑南和岭南之间传递书信,可比长安与岭南间的一来一往快多了。

正是靠言尚的推举,杨嗣才被主将注意到。

剑南的许多战事,言尚靠着书信往来,比长安那边知道的也不慢。

剑南道全面停战的消息一传出,言尚就在和主将的来回通信中得知了。

黄昏之时,言尚立在府中廊庑下,望着淅淅沥沥的大雨出神。

暮晚摇坐在屋内,隔窗看着他已经看了两个时辰,他还那般站着。暮晚摇忍不下去了,她靠在窗口跟他骂:“想得风寒就直说!用得着这么折腾?”

言尚回头,茫茫看向窗口的美人。

暮晚摇见他眼中尽是熬夜后的红血丝,心中软下,叹口气:“进来,和我坐一坐。”

言尚便进屋,被暮晚摇拉去窗下坐着了。暮晚摇看他蹙着眉,不觉说道:“你每日一封书信地催长安,已经仁至义尽了。你还能有什么法子?别把自己当神。”

言尚看向她,目中微迟疑。

暮晚摇挑眉:“想说什么你便说,你我夫妻这么久,你还用对我避讳什么吗?你是不是想骂皇帝?我替你骂好了。”

言尚:“我……想去剑南。”

暮晚摇目中沉静地看着他。

他别过脸,不敢注视她。他低声:“我怕剑南的官员应付不了陛下。到底是国君,中书省再强硬,到底是臣子。一国君王想做什么,只要他真的想,朝臣是真的拦不住的。我怕再这样下去,剑南会真的被送出去……剑南如此重要,岂能被送出去?

“何况战争不过两月,远远不到我们认输的时候……”

暮晚摇打断他的解释:“那就去。”

言尚一下子抬头,怔然看向她。

暮晚摇对他微笑:“言二哥哥,我是知道你的抱负,清楚你的为人后,才嫁给你的。你我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婚后才爆发的。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婚前就已经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