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邮件啊,好像是江大旅游协会的会长把这封信转发给了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的好朋友是个叫殷文芳的女生,殷文芳和我表姐是学校艺术体操队的队友,就这么凑了七个人。”

“你知道…你表姐是怎么死的吗?”

两人说着话,迎上林芒。林芒看见孟思瑶身边还跟着常婉,微微吃了一惊,孟思瑶忙解释道:“是我不好,事先没和你说清楚,我请常婉来,因为她有车,这样方便些,省得你拖着好几个箱包挤地铁。”

常婉说:“正好我也没什么事儿,你不介意我缠着瑶瑶吧?最近这些周末我们俩都在一起的。”

林芒忙说:“瞧这话说的,常婉你能来,我又能见一个朋友,高兴还来不及呢,真要谢谢你帮忙。”

孟思瑶已经为林芒安排好,她以前公司的一个小兄弟正在找可靠的人合租一套公寓,虽然在外环,交通也还算便利。

“你可够有魄力的,放弃上海那边那么好的工作,到这儿来当‘江漂’。”常婉将车开上高速,啧啧叹着。

“我也是到了精神上的‘穷途末路’,上海那边,实在是没有办法再熬下去了,那里的一切,只会助长我思念乔乔的痛苦。”林芒一提到乔乔,声音一沉,喉咙也有些堵。

孟思瑶望着车窗外,听到这话,有些痴了:这样人情纷乱的时代,一个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谈何容易,更何况是这个一贯佻达的林芒。看来,以前是看错了他。

“这倒是个好办法,换个环境,强迫自己走出来。人的确不应该总生活在过去时里。瑶瑶,我这句真理也适用于你哦。”常婉说。

孟思瑶问:“我看你带的行李并不是太多,难道这就是你的全部家当?上海那边的东西都处理了吗?”

林芒说:“我去年就在上海买了房,最高价的时候进去的,最近高档房在跌,我暂时不想套出来,就闲置在那里。到这里来,只是想换个环境,等我的心态平和了,等我能够面对失去乔乔的生活了,我也许还会回上海。”

忙忙碌碌地过了一周工作日,直到周五晚间,孟思瑶才想起来,自从帮林芒在江京安顿下来后,还没有怎么联络过,也不知他工作找得怎么样。她倒是知道有几个空位,但对林芒来说,似乎都有些屈才——他在原公司已经做到高层,怎么会愿意从头开始给人打杂呢?转念又想:自己脱离老公司后,不也是重新开始?只要有能力,最终会被重视。

“还在找,我找工作的确比较挑剔,我在江京的老同学和哥们儿也都在帮我想办法。多谢你了,我知道你忙,以后也不用在这事儿上太费心。”林芒听上去还是很压抑。

孟思瑶有些泱泱:不要我费心也罢,你心高气傲的老毛病看来还没改。

“但有件事你一定能帮我…我想找个人说说话,尤其是关于…关于乔乔的,可能只有你,才愿听,”林芒显然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直直地说了出来,“当然,如果你不愿听,可以回绝我,我一定不再提了。”

孟思瑶发了短短一阵呆:“怎么会不愿意?乔乔也是我的好朋友啊!那么…什么时候谈呢?什么地方?”

“就现在,‘画眉林’。”

24.信 号

“小曼,有件事我想通了,必须要告诉你,很要紧的…你现在在哪里?信号怎么这么差?”孟思瑶和米岚通完话,越想越是心寒:神秘老人无情的预言正在这三批拾夕洞的游客中逐一兑现,十四个人里,已经死去了七个,剩下的七个人呢?他们又能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怕谁也无力回天。唯一能做的,看来只有处处小心,以防不测,但既然是不测,又如何预防?

商小曼的手机里嘈杂一片,她的声音也断断续续,听得出来,她几乎是在吼叫着说:“我们设计院出来开会…旅游,在大理,已经玩好了,正在去虎跳峡的路上。”

“小曼,我最近做了一些调查,你是对的,那老头说的不是恐吓,进过拾夕洞的都有可能会死。记得那拨江医的小朋友吗?他们去新裳谷的七个人里,已经死了五个。”

商小曼“啊”的发出了一声尖叫,手机那头传来同车乘客关注的问讯声。商小曼道了歉,问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你告诉婉儿了吗?”

孟思瑶其实已经给常婉拨过电话:“我给她手机留了言,这家伙,最近这阵子,像是蒸发了,打了N次电话都找不到她。我猜她第N次遇见了白马王子。”

商小曼顿了顿说:“你现在终于理解我为什么总抓着新裳谷说事儿了吗?可是,你告诉我这些,我本来就怀疑是真的,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只能处处小心一点儿,你的声音听上去怎么有点怪?”

“别提了,最近这些天,我浑身都不得劲,医院里也没查出什么名堂,就是横着也不舒服,竖着也不舒服;前几天还和我爸妈吵了一架;这样在外面跑,更是添乱,(杨主任,你别看我,我可不反对来参加这个重要会议啊!)这两天有些感冒,这会儿又有点晕车,全是盘山路,真不爽。”

“真可怜…我以为天底下,就我一个可怜人呢。”

“叫苦的孩子有糖吃,对不对?可惜我上次去江京,来去匆匆,没来得及和你还有婉儿一起聚,什么时候到武汉去玩,咱们腐败一下,抱头痛哭一回,再一醉方休…告诉你,上回我带你去吃的汉口那个馆子…”商小曼正滔滔不绝,声音嘎然而止,手机的信号还在,她仿佛是被人捂住了嘴。

“小曼,小曼,你还在吗?听见我说话吗?你怎么了?”

“我看到…”商小曼喃喃地说着,声音更轻更破碎。

“看到什么?”孟思瑶觉得不妙,似乎有一根冰针在刺激着肌肤,又凉又惊的感觉贯穿全身。

手机里再也听不到商小曼的声音,虽然并没有被挂断,因为信号还在,孟思瑶可以听见急促的脚步声,人的呼叫声,车喇叭的鸣声,人的争执声,议论纷纷声,最后是一片尖叫声,一阵巨响。

然后是一片静谧,死一般的静谧。

信号没有了。

孟思瑶的心沉到了谷底。

25.大理惨案

孟思瑶下班后踏进门厅,立刻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气氛。

钟霖润、郦秋和郭子放,三个人竟然破天荒地一起站在客厅的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七点档的新闻,头也不回,仿佛没有听见孟思瑶进门。

还是他们有意不回头?为什么?

她也走到电视机前,却只看到一片野草遍布的山坡上,一位女记者拿着话筒,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云南台记者崔智丽报道。”

云南台?

郭子放手揿遥控器,电视画面迅速后退着,他看了一眼孟思瑶说:“这个新闻,我给你录下来了,你好好看看。”

女主播:今天上午九点三十分左右,云南大理附近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客车翻车事故,详情请看云南台记者崔智丽的现场报道。

女记者:谢谢陈薇。今天上午九点二十八分,一辆满载旅客的大巴士在大理开往虎跳峡的山路上翻车坠山,并发生爆炸起火。公安、消防和救护人员立刻赶到现场抢救,已确认死亡人数为65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幸存者。我的身后,就是汽车滚落下山的现场,也是有关部门抢救的现场。在记者报导时,救援人员仍在耐心寻找幸存的乘客。

女主播:崔智丽,有没有车上乘客的详细数字?

女记者:这辆车是包车,所属旅游公司的调度告诉记者,乘客大多是来大理开交通建筑工程会议的,包车去参观考察虎跳峡大坝,只是说需要包三辆大巴,所以具体乘客数目事先并不清楚。这是三辆中的最后一辆,据司机发车前告诉调度,车上有62人,但有时候司机会收费让普通旅客搭车,并不将实际人数报告调度。根据死亡人数已达65人的情况看,车上显然有搭车乘客。

女主播:事故的原因查清了吗?

女记者:事故的起因至今还是个谜,现场没有发现任何其它车辆的参与,说明只有这一辆车遭遇车祸。说起来,这辆车的司机是名金牌司机,前不久还获得过“十万里驾车无事故奖”,出这样的大车祸,令旅游公司的其他职工觉得难以置信。司机和调度有时候会密切联系,至于这个调度是否掌握进一步的情况,在这样事故原因调查的早期和关键的时候,有关部门一定会慎重处理,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云南台记者崔智丽报道。

孟思瑶呆立了片刻,脑中仿佛冒出千头万绪,又仿佛一片空白。终于,她颓然地陷进了沙发里,低声啜泣。

郭子放大概也意识到此刻不是大鸣大放的时候,焦虑地在厅里来回踱了好几圈,才轻声说:“在网上和电视上的新闻还没有出来前,我就在报社接到了这个消息,详细报导里有商小曼所在设计院的名字,我就联想起来了。昨天你提到武夷山那次旅行,我就把那几个朋友的情况都大致了解了一下,所以对在武汉的商小曼印象很深…看来,我的顾虑是对的,商小曼真的出事了。”

郦秋轻声说:“让瑶瑶冷静一下。”

郭子放说:“冷静当然是必须的,但从这次的事件看,耐心和冷静已经不能防止下一场悲剧的发生,需要的是追本溯源。说难听点,按我的意思,小孟在那个叫乔乔的朋友出事后,就应该对那次旅行进行深入的调查。”

钟霖润扬起浓眉,摇头说:“你这话太没有逻辑。就凭一个事故,对一个毫无关联的旅行进行调查?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换作你,你会怎么样?”

郭子放张了张嘴,随即嘟囔道:“我不上你这个大律师的当,做了套子让我钻。我想说的是,小孟应该和我尽快合作,查清拾夕洞的真相。”

“可以让你尽快写出一篇荒诞不堪的报导?诱惑更多胆大的朋友去送死吗?”孟思瑶忽然开口了,“我知道,你想让我告诉你如何去那个拾夕洞。可你仔细想想,你去了,又能怎样?送死吗?或者告诉公安?其他部门?让他们派人去查?派大批的人去送死吗?”

郭子放被问得张口结舌,口齿伶俐的他竟然沉默了一阵,才又说:“看来你已经完全接受了那个说法,应该说深信不疑!”

“也许,在我心底,从乔乔出事的那一刻起,就对那个诅咒深信不疑。”不知怎么,孟思瑶觉得轻松了一些,虽然悲伤丝毫不减。

“对啊,至少可以找到那个披雨衣的神秘老头,可以查查是谁发的电子邮件?”郭子放觉得至少还在提合理的建议。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找过?没有查过?”

26.始作俑者的未知数

一个小时前。

“你们的老板呢?”孟思瑶急匆匆地问柜台后面打工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在食堂吃饭呢,你等等吧,顶多再半个钟头,他就能回来。”

“打他手机,就说他一个姓孟的老同学来拜访,等不起,请他立刻回来。”

张生一溜小跑地回到网吧,脸上的表情似乎仍不相信孟思瑶会从天而降:“真是你啊?还以为小唐偷看了我的日记,知道我朝思暮想的是谁,拿我开涮呢?”

“你写日记?”

“不写。”

“开什么玩笑,我找你,是有技术问题请教。”孟思瑶看了看坐得满满的网吧,“你有没有台不那么人多眼杂的电脑可以上网?”

“跟我进里屋‘雅座’吧。”张生示意孟思瑶跟着他走,边走边问:“还没吃晚饭吧?我也才吃了一半,还有半碗白菜粉条肉丸子,你可以凑活吃点儿…”

“我看你吃得挺饱的。我倒是真的还没回家呢,一下班就来了,因为有急事请教。”孟思瑶被领进了“雅座”,原来是间只放了两台电脑的小屋,只有巴掌大,孟思瑶顿时产生了局促感,知道自己的老毛病一点儿没好。

“这也叫雅座?束手束脚的,我看还不如外面呢,至少还宽敞些。”

“你想要隐私,就得牺牲一定的自由。哇,我说的不但是真理,还双关哪。”张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写到你日记里去吧。”孟思瑶在一台电脑前坐下,打开了自己在163的信箱。

“天哪,真有你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生日做密码?”张生怪叫起来。

“你偷看我键入密码?无耻之徒!”孟思瑶简直不敢相信。

“无耻之徒还会告诉你?无耻之徒会闭上蛤蟆嘴,等你走了,将你的私信看个不亦乐乎。我就知道你缺乏网络安全常识,提醒你一下而已,快把密码改了吧,千万别用生日。要用数字和英文字母的复杂组合,然后用心记住。”张生振振有词,孟思瑶听他说的有理,也无可奈何。

“请你帮我看一下这封信,能查出发信者的下落吗?比如说,他是谁?在哪里?等等。”孟思瑶调出那封江大旅游协会转发来的广告邮件《今年暑假的首选去处——新裳谷(New Dress Valley)》。

张生只瞟了一眼:“当然能。”

“告诉我,谁发来的?”

“这不明明白白写着吗?江京大学旅游协会。”

“你胡闹什么?我是说最先发广告的这位。”

张生凑上前仔细看了看:“这位用的是263的信箱,没戏,写信的老兄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网吧里,注册263的信箱。即便查出了IP,也可能是网吧的IP。而这种浏览器界面的信箱基本上不可能查出注册者。当然,他需要知道你们旅游协会的信箱,否则他没法送信,对不对。”

“废话。江大的网站上就有旅游协会的邮箱地址。你能看出来都有谁收到了这封邮件?”

“你看,收信人是发信人自己的地址,说明给旅游协会发信用的是BCC,也就是‘密送’,至于密送名单上是否有别人,就不得而知了。”

孟思瑶失望地叹了口气,而张生借机读完了广告:“听上去、看上去都是个不错的地方,我对那个涅磐崖下的泉水特别感兴趣,想想那个池子里的癞蛤蟆一定都心想事成,吃到过鹅肉。”

“是天鹅肉!嗨,你知道什么,这广告是个陷阱,死亡陷阱。”

“小生愿闻其详。”

“是这样的,我们一批人去了那里,山上遇见一个奇怪的老头,警告我们说那个悬棺洞进去不得,进去的人下山不久后都会死去。我们不顾劝告,还是去了那山洞,结果,乔乔先去了,就是我在网上提到的那个女孩,她的死,让我心里最不踏实,不但是因为我最终没能把她拉上悬崖,而且是因为我极力鼓动同行的朋友去那个山洞,如果我不坚持,说不定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照理说,每描述一遍这间事,心头的负累应该更减轻一些才对,但往往如释重负的感觉只是虚晃一下,取代之的竟是更沉更重。

“你为什么不听那老头的话?想想他总不会有恶意。”这个没头脑的张生,怎么一点同情心也没有?

“我之所以坚持,是因为…说了你不要笑我,我觉得整个新裳谷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我没有笑。你也没做错什么,咱们还是解决问题要紧。”

“咱们?”

“我要帮你。”

“还是那句话,你帮不了我的…这么说吧,我如果有问题,就像今天这样,我一定会找你帮忙,好不好?”

“咱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去找到那个老头。”张生对孟思瑶的话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

“你知不知道,短短两个月里,我已经去了新裳谷三次。这个我以前没有和任何人提起,怕别人笑我真的去相信那老头的无稽之谈,可我心里很害怕,怕那是真的,所以我想找到他,澄清这一切。可是,我每次去,都没能遇见他。山下的村子里也问过,村民们似乎都不知道这么个人。那么大的山,我不知道怎么能撞见他。”

27.十四减八(1)

第二天,网上关于大理翻车事件的报导出现了新的突破:《大理翻车事故已发现尸体71具,幸存一人》。

有了幸存者,总是件好事。

不久,幸存者的照片上了网,一名中年男子,重伤的痕迹遍布全身,惨不忍睹。到下午快下班时,网上一篇《新大众晚报》的综合报道被争相转贴传递,细数翻车事件发生的真相。

幸存者开口,大理翻车事故人为造成

田鑫源是名年富力强的交通建筑工程专家,此刻,他本应该在办公室里审定施工方案,但一场突来横祸,使他几乎丧失了一切。

他就是大理翻车事故的唯一幸存者,也是翻车事件存留下来的唯一目击者。

此刻的田鑫源,头上缠满了纱布,勉强露出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皲裂的嘴唇。他的左腿需要截肢,全身有十处以上的骨骼折损,肝脏和脾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震伤。

“我昨天就向车队和公司领导,以及公安部门汇报过了,当时司机老邱师傅一定是遇见了让他不知道怎么应付的情况,他只来得及对我说:‘不好,那个女的要抢我方向盘,没人能挡得住!’然后,我们调度室的扬声器里就传来一片混乱的声音,最后是一声巨响。调度室里几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很苍白,心里想:完了,这明明是爆炸的声音。”在巴士坠毁爆炸前和618号车司机通话的调度靳海回忆着事发时的感觉。

这恰恰呼应了田鑫源对当时车上情形的描述。当田工的情况稍稍稳定后,他向部分新闻机构谈了事发的细节。

田鑫源和一批交通建筑工程设计院的同事这次来到大理,是参加交通部于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主办的研讨会,会议的最后一天,主办者组织与会人员至虎跳峡水电站参观考察,向滇池旅游集团包了三辆大巴士,田鑫源和武汉来的大部分同事就在第三辆车上。

“那是一段盘山公路,路况也一般,外面风景还不错,车上很多人都互相熟识,大家说说笑笑。这时候,我们单位的小夏(化名)突然从前排座位上跳了起来。”田工回忆到这个情形时,声音仿佛还带着惊讶。

那名叫小夏的年轻女工程师一边向驾驶位跑,一边大叫“停车”、“停车”、“掉头”、“掉头”。小夏所在科室的主任大声喝止,小夏转过身,满面泪痕地对主任说:“相信我,帮我劝劝司机师傅,一定要停一下车,这关系到好多人的生死存亡。”

田鑫源回忆说,小夏的脸色很诚恳:“可是司机也有他的难处,当时车开在盘山路上,这么大一辆车,路边停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停在路上就更危险了,掉头更是不现实。司机很讲道理,对小夏说:‘等到下一个路边停车点就停下,不远了。’”

不料小夏忽然猛冲向司机,司机座和乘客之间只有一道护栏,小夏很快爬过护栏,去抢司机的方向盘。司机没有料到小夏会向自己扑过来,在慌乱中,巴士东倒西歪。有几名乘客上前制止小夏,但为时已晚,扭打过程中,方向盘完全失去了控制,巴士驶离了公路,滚下山坡。

“我记得车厢里一片尖叫声,我用手臂紧紧护住头,车子忽然被什么巨大的东西一绊,大概是山石吧,我可能正好坐在震动点最有效的位置,所以被猛地弹出了车窗外,对我来说,大概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随后就发生了爆炸。”田工的眼里饱含泪水。

对于同事小夏为什么会有异常的行为,田工说得很宽容,一点没有责备她的意思:“她在设计院工作了三四年,是个很有上进心的青年工程师,本来应该是前途无量的。不过,我也注意到,最近这两个月来她好像情绪不大稳定。她本来就比较年轻气盛,有脾气就会发出来,所以很多同事都注意到了。现在想想,并不是一点征兆都没有。”

可惜,悲剧已经酿成。但愿我们能牢记血的教训,预防这类悲剧再次发生。

本报记者 顾向东

看完后很久,孟思瑶仍陷在沉思里。十四个去新裳谷的人中,已死去了八位,这个趋势似乎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看来会一直到十四个人全部丧生,划上悲惨而完整的句号。商小曼为什么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完全不像她做的事呀?她本来和我通手机,好像一切正常,直到她说看到了什么以后,就不再和我说话,转而去制止司机,甚至到了抢方向盘的地步。

她看到了什么?只怕,再也没有人会知道。

27.十四减八(2)

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将孟思瑶一吓。

“婉儿?你这个坏丫头,总算给我回电话了,知道我为你多担心吗?”孟思瑶舒了口气,是常婉。

常婉叹了口气:“我刚出差回来,最近我们销售这头不是很景气,压力好大。再说,上回我不是给你留过言?但我随后又出差了。”

接着,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小曼她…”

常婉说:“刚在网上看到所谓‘真相’,我怕得不行。非得和你说说话,才会感觉好一点。”

“不但可怕,而且太离奇了,”孟思瑶还是不大敢相信刚才读到的,假新闻和夸张其实的新闻实在太多,“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该相信那个综合报道。”

“但不管怎么说,小曼还是遇难了,不是吗?”常婉一定哭起来了,孟思瑶可以听见鼻子吸动的声音。

“乖婉儿,你不要哭啊,我哭得眼泪都快干了,你这样,让我又想哭了。”孟思瑶的眼睛真的又开始湿润。

“好了,我不哭。不哭又能怎么样呢?我到现在身边连个能安慰我的帅哥都没有。”

“瞧你的出息!你最近还好吗?没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吧?”孟思瑶觉得好像很久没和常婉交流了,这段时间里,诡异的事频频在自己身边发生,似乎预示着更大的祸事。

“我…还好啊。”常婉的话里似乎带着迟疑。

孟思瑶立刻问道:“怎么了,婉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一定要告诉我。”

“没有,没有,真的没有什么。你这个瑶瑶,怎么这么敏感…其实你可以猜到的,我在想,下一个会是谁?”常婉终于说出了真实的想法。

“婉儿,你怎么也这么乱想?”孟思瑶觉得自己的抗议苍白到了极点。

“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孟思瑶!”

孟思瑶被深深刺痛了,她握着电话,半天说不出一个字,脑中闪过无数个场景,她终于理解了,轻轻地问:“婉儿,你是不是也恨我,恨我那天执意要进拾夕洞?”

常婉也沉默了很久,才带了哀求的声音说:“瑶瑶,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控制住,我不知道,不知道该恨谁,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怕,我真的好怕…”电话那端又传来了嘤嘤的哭声。

“婉儿,其实,我不怪你,我要换成你,也会这么想…你如果真的怕,要不要晚上到我那里,和我一起住…”

“不要,不要,”常婉打断道,回绝得干脆无比。“瑶瑶,你也不用多想,我是需要安慰,也需要自己冷静一下。”

放下电话,孟思瑶又像入了定一般,慢慢咀嚼着一个苦果。一次错误的决定,一次欠缺理性的坚持,年轻的生命一个个走到终点,而自己,不但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众叛亲离的痛苦,那几个好朋友中,还有哪个不恨我?

她有种感觉,生不如死。

目光还呆呆地停留在网上那篇报道上,下一篇报道为谁而写?

忽然,铃声又响起来,她希望是常婉再打来,告诉她:“瑶瑶,刚才是我乱想一气,不怪你,一切都是不幸的巧合,咱们还是最好的朋友。我们晚上一起吃饭。”

可是,传来的却是她并不喜欢的一个声音。

“你在看的,是不是我在看的?”郭子放故作深沉。

“你难道就这样发稿的?语法狗屁不通。”孟思瑶没有心情和他周旋。

“你看到那篇综合报道没有?你一定看了,对不对?你快下班吧,回家来,我有礼物给你。”

28.下一步(1)

孟思瑶一进楼门,就看见郭子放踌躇满志地在厅里踱步。

“小孟,来看,来看!”他指着茶几上的几张照片。

孟思瑶凑上前,呆呆地看了一阵,抬起脸时,已有两行泪水从眼角流下:“郭子放,你是不是觉得在我身边发生的这一切都特别炫?是不是很有新闻价值?值得你这位名记大下苦功?如果我那些朋友们的死、还有我的困境,能给你带来刺激、带来事业腾飞的契机,那么我现在明白地告诉你,我死也好,活也好,都不能陪你玩下去了。”说完,拾起那几张照片,狠狠甩向郭子放,再不多说,转身上楼,“砰”地将屋门关上。

郭子放怎么也没想到孟思瑶会突然间发那么大的脾气,目瞪口呆地站着。郦秋正好下班进门,看到孟思瑶哭着上楼的背影,忙走到郭子放面前,轻声问:“我能看看吗?”郭子放仍没醒过来,任凭郦秋看了照片。

“亏你还做记者,难道你们专业不修心理学的课?这是大理翻车的现场照片,对不对?瑶瑶已经够难过了,你干吗还要再刺激她?这上面鲜血淋漓的,多惨不忍睹啊?你到底想干什么!就不能等几天,等瑶瑶心里平静些了,再拿出来?”郦秋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怒容,摘下墨镜,美目含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