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绥转头,看了林俞一眼。

林俞下意识一抖,随即便挺直腰杆怒视燕绥。

接话的又是燕绝,这家伙经过燕绥一通折腾,大抵是破罐破摔了,胆子比以往肥了许多,站在燕绥身边,端着下巴似笑非笑道:“林大人,听你口气,似乎乌海见死不救这事,文大人也有份啊。”

林俞施礼道:“是,其实臣婿也曾向文大人求救,当时文大人就在唐家的备用船上,只是文大人并没有理会。”他冷冷看着文臻,“听说当日乌海海上,无数人落海,于风雨冷海中哭喊挣扎,文大人却被保护得很好,护卫群拥,厚衣大氅,一滴水都没沾着,想来对于他人的生死号啕,自然也难有体会了。”

姚太尉立即道:“陛下,此事乃吾侄姚文邕亲历,宜王殿下前几日没少受这乌海之事弹劾,至今也没给一句解释,想必是觉得千里迢迢,并无苦主。请陛下容姚文邕上殿对质。”

皇帝又看了燕绥一眼,半晌淡淡道:“宣。”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万事都有媳妇顶

太监的传报声穿过大殿直抵殿下,早就在那等候的姚文邕被那尖细的声音刺得膝盖软了软。

仰头看百级汉白玉阶梯一路直上如入云端,金殿于青天直上巍峨煌煌。

这是他朝思暮想的神圣之地,无数次梦中以足丈量景仁宫水色的金砖,到如今终于有机会见那皇家天颜,他心底却涌上一阵又一阵颤栗。

事情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他依旧还在恍惚中。

当日乌海之上,殿下叫他滚,让他自己去救妻子,他不敢,眼看着妻子没入那一片深红的海域,之后浑浑噩噩,在风雨中被接上朝廷的船,回了漳县,本想就此把这事情蒙混过去,谁知道乌海之事引起朝中轩然大波,老丈人知道他也携带妻子去了,再三去信询问安危。他无奈之下,只得和自己叔叔说了,当然不敢说当时发生的事情,只说燕绥不肯救导致林氏死亡。叔叔勃然大怒,正好他漳县任职期限已满,叔叔便命他回京述职,顺便活动一下新职司,他也便上京了。

上京之后才知道叔叔有意弹劾燕绥,并要他做个证,好借此在诸位大佬面前博一个好印象,谋个合适的职位。

姚文邕哪敢对上燕绥,吭吭哧哧不肯,眼看已经引起叔叔不满,而且老丈人得知他上京,前来询问,他才不得不把林氏已死的事情说出来,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只能把责任都推给燕绥文臻。

林俞就是个读书人,家中只这一幼女,听闻噩耗晴天霹雳,当即拉着他要上殿叩阍告宜王,姚文邕到了此时也已经没了退路,今日便只得站在了这里。

此刻听见传召声如传自天上,仰望高处日光刺眼,心中凛然的时候也不禁下定了决心——既然已经逼到死角,也只能拼死一搏。

反正当日之事也没有人证,也没有人知道林氏到底为何而死。

他进了殿,也不敢多看,顺着姚太尉的指示,俯伏在阶下,将当日之事又说了一遍。当然,这个版本里,自然他和妻子只是无辜的客人。这人是姚家难得的读书种子,口才很是不错,将当时船被撞断时候的天崩地裂,众生哀嚎,海上历险,暗鲨出没,渲染得惊险曲折,令人屏息,便是连文臻听了,都觉得仅仅就他的描述来看,此举实在是倒行逆施,反社会反人类的典型行为。

姚文邕之前已经推演了很多遍,自觉这说辞没问题,说完了心也定了,忍泪磕头,不发一言。

他如果哭着喊着要求皇帝皇后申冤,一来场合不对容易被人攻击;二来此刻的隐忍反而更能打动人。因此很多臣子都露出了同情之色,但一时还没人敢开口。

燕绝忽然嘿嘿一笑,道:“三哥,这事儿做得不怎么地道啊。还有,文大人,你在这事情里诸般表现,也愧为人臣啊!”

这话一出,便有人接话道:“确实。文大人,此事你当有个交代才是。”

顿时还有一批臣子附和——除了有明显立场的,弹劾燕绥的主力军以御史居多,毕竟这是御史的职责,且御史风闻奏事,弹劾无罪,是相对最不畏惧燕绥的人群。

御史们知道燕绥难啃,相反文臻倒是个很好的突破口,之前就听闻这位文大人和宜王殿下颇有些不清楚,如今正好问个明白。否则一个厨子出身,又是女子的人,虽说对朝廷有微功,但这样短期内一升再升,都升做一司主官了,实在也有些不像话。

御史好名,并不在意谁受宠爱谁强权,越是这种角色,啃下来越流芳百世,因此都飞快地蹦了出来,也忘记了这是皇后寿辰,笏板一伸,喷人的话儿便滚滚而出。

“听说建州百姓是被文大人邀请上船的,文大人对此有何解释?”

“撞船当日,百姓流离于海上,文大人当时在做什么?”

“文大人和姚大人一殿为臣,和林氏同为女子,不曾想竟然如此狠心,任林氏殁于海中。如此心性,怎可供职朝堂?”

“是极。裹挟百姓于前,不思拯救于后。如此罪责,理应追究!”

景仁宫又吵成了菜市场,到处充斥着鄙弃的言语和愤怒的眼光,林飞白好几次要走出来,都被文臻拉住,直到他们自嗨的话题进入了商讨如何对她处置的程序,她才上前了一步。

这一步,便让所有人自动歇了口。

一直没有说话的单司空和李相,对视了一眼,眼底微微赞赏。

不管事情真相怎样,最起码这小女子的养气功夫一流。这是她第一次上朝,换成寻常人,比如那个已经做了很多年官的姚文邕,在这样的场合都战战栗栗,更不要说第一次上朝就要面对群臣攻讦,狂风骤雨。

换成别的新人,要么两股战战,要么沉不住气早早辩白,那就会迷失在御史的伶牙俐齿风暴中,到最后免不了被人牵鼻子走。

等到所有人说个尽兴,再从容出面,确实是能瞬间主控场面,但,在这种情境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李相悄悄对单一令道:“殿下以福寿膏换司空扶持这丫头,司空当日还不乐意,如今瞧着可值得一扶?”

单一令捋须一哂,“是非且不提,但这份心性,殿下倒也没亏了我。不过…”他悠悠道,“且看今日,她要如何脱了这是非罢。”

文臻上前一步,直到确定吸引了众人目光,大家都收声了,才笑道:“今日这一场面,何其熟悉。仿佛前些日子为人庆生,也发生过一次。”

众人都一怔,随即才反应过来,她指的是宴请并为步湛庆生那一次,当时遭遇陷害,被千夫所指。

众人面面相觑,都明白这句话的双关意思了,这不是暗示并警告今日之事很可能和那日国宴情形相似,小心翻转打脸吗。

燕绝的脸色更难看了,道:“你是在暗示有人陷害你吗?乌海之上落海的数百百姓都是在陷害你和三哥是吗?”

“殿下啊,”文臻笑眯眯地看着他,“您的思路真是广阔。怎么会有人陷害我呢?就好像当日国宴之前有人先给步世子灌饱腹茶一样,那怎么能叫陷害呢?那不过叫更进一步考验啊。”

燕绝好像被针刺了一下,瞬间收声,叉着腿不说话了。

众臣:“…”

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文臻后半句话,已经笑吟吟又接了下去,“…所以今天的也不叫陷害,叫栽赃撒赖。”

“…”

林俞看样子要跳起来了,被姚太尉一把架住,其余众臣脸上神色五颜六色,忽然都觉得,传说里这位和宜王殿下关系不一般,现在看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起来温温柔柔娇娇小小的小女子,说起话来棉花里满满的毒针。

燕绥今日依旧是不说话,但今日的不说话又和以前的不说话不一样。像个老农一样稳稳站在那里,腿微微叉开,双手拢进袖子里,眯着眼睛,浑身都散发着吃软饭汉子一般的满足愉悦懒散气息。

万事都有媳妇顶。

管他朝堂攻讦急。

真好。

半晌,皇帝才终于开口,“文臻。好生说话。有什么冤屈便说明,不必如此拿人戏耍。”

“是。臣不敢轻浮,实在是气不过某些人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文臻向上一礼,道,“罪名既有二,臣便一一辨明。先说乌海撞船以致百姓伤亡一事。”她从袖中抽出一道奏章,一旁的太监便上来拿。

“陛下,这是建州刺史周谦的密奏,委托臣递交御前。其实也不能算是密奏,毕竟同样的内容,周刺史也写了一份,应该已经经由驿站抵达天京,只是不知道为何,那份奏章,似乎并没有被应该看见的人看见。”

一旁,李相怔了怔,偏头吩咐了身边一个文官,是中书省的秘书,那人匆匆去了。

过了一会回来,摇了摇头,李相脸色便不太好看了。

很明显,周谦专门写给朝廷汇报此事的奏章,并没有进入中书省。在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失踪了。

文臻讥诮地笑一下,道:“臣对此也做了准备,因此请周刺史写了两份,请陛下娘娘和各位大人阅览。”

她早就知道这朝中有暗流,对燕绥有利的可能会被卡,所以做了两手准备。之前提醒燕绥不要急着举荐周谦,也是因为她担心回京后燕绥可能遭到弹劾,建州刺史是此事的重要证人,如果燕绥已经举荐了周谦,就会被默认为燕绥门下,那这个证人的证词可信度就会大幅降低了。

皇后向来是谨守本分不涉朝政的,闻言只笑着点点头,不对那信张望,太子望着那信,脸上的微笑略略淡了些。

皇帝简单看完,便命下去传阅,众人从单一令往下,依次传看,除了几个城府特深的老臣之外,大多人神色诧异,传到姚太尉的时候,他皱眉草草扫了一眼,冷笑一声,传到林俞时,他跪在地下,梗着脖子不看。

鼎国公厉响在什么时候都要发表评论的,看完便大声笑道:“原来也没什么百姓伤亡啊。说得这疾风骤雨的,吓死老厉。”

文臻道:“当日乌海之上,因为唐家船只设计古怪,殿下怀疑船中有船,为免令人员遭受太大伤亡,便在推测了船中船所在位置之后,命人抢夺唐船船舵,由季家以甲船船尖对船中船机关所在处进行撞击,以瓦解唐船上可能对百姓不利的武器。而当时百姓都聚集在船头船尾,远离受撞击的中心位置。所以陛下,娘娘,诸位大人,想来也看见周刺史统计的伤亡数字了。百姓几乎并无死亡。”

众臣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个角度的解释,纷纷交头接耳,大部分人都觉得,如果真是这种原因撞船,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唐家本就是大家内心深处的假想敌。

关于唐家成亲还让百姓参与盛典之事,大家本就觉得不合常理,他们没想到里头文臻出的幺蛾子,只觉得这是唐家想要裹挟百姓做人质。

船中船这么惊悚的设计更证明了唐家用心不纯,作为皇朝殿下,燕绥出手针对船中船再合理不过。

文臻因为唐羡之的关系,也因为百姓其实是她自己带上船的,其实并不想引导群臣这样想,她心中感觉矛盾复杂,不愿燕绥遭受攻讦,燕绥毕竟因为她下令救援百姓了,也不想唐羡之因此被人践踏,如果不是她要求,唐羡之的原计划里绝对也没有百姓上船这一条。

她只能顺着事态的发展向前走,只能先顾着眼前人。

不能不顾啊,每次看见他,人群当中寂寥孤绝,人群中央万众攻讦,便忍不住,忍不得。

这本有她的错啊。

姚太尉冷声道:“以船撞船,那样的撞击,震动落水难免,更兼海水寒冷,事后伤寒生病的数据,想必周刺史急于回报朝廷,也没来得及统计?不过我这里,倒有一副在场人士的亲眼所见所绘之图,再现当时场景,比这所谓纸上数字都鲜明许多,可供陛下娘娘和诸位大人阅览。”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幅图,果然画的是当时场景,黑色的海浪倾斜成波谷,卷着无数的碎板乱桅,隐约还有海兽露出一点青色的头或者背脊,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之间,浮沉着各色头颅,男男女女,在黑天之下张大嘴呼喊嚎叫,眼底的惊恐之色,仿佛便要透纸而出。

这画画技并不十分出色,但布局手法人物描摹非常高妙,人们见着这画,便仿佛也置身于冰凉彻骨的黑夜海水之中,眼前是突然倾覆断裂的船,身周游荡着时刻等待撕咬人血肉的残忍海兽,恐惧也如这兽一般将人吞噬。

这情绪如此鲜明,那瞬间景象捕捉如此准确,说不是当事人亲身经历也没人信。

文臻皱眉看那画,总觉得说不出的熟悉,不是画面,而是那种感觉。

燕绥忽然轻轻笑了一下,道:“临摹得不错。”

“是临摹。”姚太尉直言不讳,“原作不知何人,流传出来后被人临摹。但是是临摹之作又如何?这样的画面不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众人也都赞同,文臻经此提醒,却忽然明白了。

然后她便笑了。

姚太尉看她那笑觉得越发刺眼,“仅观此图,便可以看出当时情形,绝非周刺史和文大人描述得那样有惊无险。众人都在为此图感叹着急,文大人为何还在发笑?敢情百姓安危,于你不值一提?”

他问得凶厉,文臻却依旧从容,一摇头道:“太尉言重。下官只是笑这人技艺拙劣。”

“拙劣在何处?”姚太尉咄咄逼人,“还是你敢说这画画得不对?”

“下官当时在场,必须承认这画画的正是当时场景。”

“那你还…”

“下官只是遗憾当时有很多更好的场景,为何却没有流传出来。”

“什么场景?”厉响很有兴趣地问。

“比如唐家楼船救援场面,比如在场的林侯和司空家世子救人的场面,比如殿下以自身异能催生船上菜地蔬菜托举百姓场面,比如…”文臻看了一眼宝座之上,终于还是说了出来,“殿下下令天京水师刘将军和季家铁甲船全力救援百姓场面。”

她最后一句话一出,燕绥目光就一闪。

宝座之上,皇帝垂下眼眸看了他一眼。

文臻看见这眉目官司,心中叹息一声。

这事儿燕绥不辩白,是因为有很多事没法辩白,当时乌海之上,大家都在救援,真正不打算管百姓只想趁机把门阀子弟都解决的,其实是皇帝亲自派遣的朝廷水师。

但朝廷的打算,和门阀的纷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到朝堂上来说的。百官只知道水师是当时救援百姓的主力,却不知道这是因为燕绥下的命令。

燕绥要怎么解释?说其实皇帝知道他的计划,说其实是朝廷不想救他才是那个不顾一切下令的人吗?

燕绥那么骄傲的人,就算没那份父子情谊,也不见得肯这么说。

文臻明白他们父子有默契,明白燕绥不在乎这些,明白哪怕群臣攻讦,皇帝让儿子顶了锅,心中有愧以后只会对燕绥更好,但她也觉得,忍不住。

真的忍不住。

燕绥长得看起来那么像背锅侠吗?

背惯了就该总背吗?

一层层锅摞着都快看起来像个万年龟了!

是,他是皇子,身份尊贵,只要做个纯臣,只忠于他父皇,就算一时受点委屈,陛下心里有数,总不会真令他吃亏的。

可是陛下百年之后呢?

又没打算传位给他,真打算传位给他就不会这样总由他背锅,纵着他性子做孤家寡人。

那百年之后无论哪一个兄弟继承大位,能容得下他吗?

群臣会有人帮他说话吗?

她这种,做个纯臣孤臣也罢了,大不了官不做头一缩,深山里头烤熊掌。

燕绥要怎么转身?深值体内的血脉要怎么割舍?

她垂着头,不看皇帝,看也看不出皇帝此刻是怎么想的,也许从此对她失望…那也没什么,她又不欠这个朝廷的,回头哪里一躲,再不然偷渡出国也行。

下一刻,她听见皇帝道:“是,这点朕可以证明。燕绥出京之前,得过朕便宜行事的旨意,也曾下令水师救人。”

他笑了笑,道:“之前朕没说,是因为你们都觉得朕偏袒燕绥,说了反而惹得你们弹劾更凶,朕也怕你们吵吵啊。”说着微带歉意对文臻一笑。

众臣便也笑,纷纷道陛下言重。文臻躬身一礼,心情更加复杂了。

皇帝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每次在她有所失望有所试探的时候,他总能给她一些意外的反应,让她的心情摇摆不定。

她定了定神,道:“太尉费心搜罗来的这一幅画是很好的。但当时那一刻的场景,如何又能证明百姓就没有人援救了?”

顿了顿她又道:“太尉因为一幅画一人言而判定他人有罪。那我就拿出更多画,更多人言,来证明一下,真正有罪的人是谁吧!”

她转身向皇帝拜伏:“请陛下允许臣传证人上殿对质。”

皇帝颔首。文臻一笑,道:“请传商醉蝉。”

这名字一出,殿上顿时一阵嗡嗡嗡,好多人惊喜地回头去看。

商醉蝉在东堂的名气,是根深蒂固历久不衰的,就算海上比试自己跌落神坛,以古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没那么快有反应,狂热的迷少了,但知名度是不会减少的。

他迎着众人的目光进殿,有点紧张,但也算从容,行礼如仪。并得到了皇帝的礼遇,让免礼赐座。

众人的眼神有点火辣,商醉蝉有点不自在地坐下。文臻便笑道:“商大家,咱们便直入正题吧。我想问您一句,这画是不是临摹您的作品?”

商醉蝉看一眼,便点头。

他和文臻海上比试这事,消息灵通的臣子们都有所耳闻,在他们看来,他和文臻是对头,而且商醉蝉名声太盛,众人自然也不会疑他和文臻这个后辈兼对手串通,因此都十分信任地注视着他。

“您这画技真是非凡。但我觉得,您应该不止画了那一幅,当日海上值得铭记的时刻,实在是太多了啊。”

“此言甚是。所以草民确实画了不止一幅,草民本就有遇事以画笔记录的习惯,今日便都带来了,也好教陛下娘娘和各位大人,周全地看看那日情景。瞧瞧这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将士勠力同心的场景。”

商醉蝉从怀中取出几个不大的卷轴,一一展开给众人看。

便如文臻所说,这些画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有铁甲船正中唐船中心位置的撞击画面,有唐船机关被启动巨箭飞射的场面,有巨大的黄瓜豆荚载人的画面,还有一幅群像——林飞白司空昱穿梭海上,文臻立在风雨中指挥救人,燕绥高居桅杆之上,季家船和水师船只放下搭板,百姓被转移到船上的画面。

还有一副是司空昱神出鬼没追杀唐慕之的画面,商醉蝉技巧高超,用很多个残影来描绘当时司空昱的诡异身影和情形的凶险,那画鲜活得让人看一眼便觉得紧张得难以透气。

为了方便携带,那画都经过折叠,打开来后不小,商醉蝉是站在文臻身边展示,忽然将一个还没打开的小方块悄悄往文臻手边推了推。

文臻看那画好像比平常的画小一些,诧异地打开一看。

“…”

那上面,画着风雨大海,海面上文臻骑着一条鲨鱼,头发被风直直扬在身后,手紧紧抓住鲨鱼背上一把刀,刀上系着两条绳子,绳子尽头,燕绥和唐羡之,正被拽成海里的旗。

如果不是在这举证对质的紧张时刻,文臻就能把早饭给喷出来。

这特么的,画得太真了!以至于她一看见,就回到了那日海上骑鲨狂飙的那一刻,身下滑溜溜,头顶呜呼呼,五感中只剩下了鼻端一片腥咸气息,鲨鱼速度快到她眼睛都睁不开,只记得用尽全身力气夹住鱼身,而头发被海风冷雨扯得潮湿冰冷,像一匹黏腻的旗。

第二感觉就是当时那么严肃紧张的时刻,为什么画面看起来这么搞?

还有燕绥唐羡之当时那个样子是认真的吗?像两只被拖拽的海豹…瞧着真令人心神舒爽。

文臻反应很快,第一时间就把这画重新折好。

商醉蝉对她眨眨眼,“我听君姑娘描述的,觉得有趣,便画下来了,怎么样,喜欢吗?一万两银子来换。”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文臻顺手把画塞进了她自己袖子里,一边诧然道:“画?什么画?”

商醉蝉:“…”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夫妻档所向披靡

商醉蝉:“…”

你还要不要脸了!

果然能干出骑鲨这种事的女人,就不能是正常人!

但他此时也无法伸手去夺——虽然大家都在传阅画,画又多,一时倒也没人注意这里文臻很快的动作,但是一旦抢起来了,那就太显眼了。

好在女魔头还有点良心,悄悄道:“以后江湖捞随便你吃,永远免单。”

商醉蝉这才满意地哼了一声,弹了弹最后一幅画,文臻打开一看,便笑了。

此时画已经大多传看过一轮,文臻便问:“陛下,娘娘,诸位大人,觉得这些画怎样?”

皇帝“唔”了一声,道:“不似有假,诸卿以为呢?”

单一令道:“这群像图,栩栩如生,笔触细腻,连旁边兵丁脸容都描摹清晰,若说是凭空捏造,委实有些勉强。”

大司空为重臣第一,年高德劭,素来很少表态,但他表态,再加上皇帝的态度,众人也都心中认可,因此都纷纷颔首。先前叫得最凶的御史声音也弱了许多,但犹自不服地道:“便不得已撞船,及时援救没有导致百姓死亡,但受伤总有吧?而且姚夫人的死,总是千真万确吧?”

他这么一说,一直梗脖子跪一边不看画也不理会任何人的林俞猛地直起腰,大声道:“陛下。人命何其重也!只死一人就不算有罪了吗!”

“有罪。”接话的却是文臻。

林俞诧异又警惕地盯着她。方才那一场,他已经领教了这位以厨子之身步步高升的女子的厉害之处,她不疾不徐,娓娓婉婉,行事也并不凶狠尖锐,但不知不觉间便掌握了整个朝堂的节奏,所有人都顺着她的思路,将那乱成一团的结,慢慢打开了。

他害怕这张嘴再微笑着冒出一个让人想不到的结论来。

这女子给人一种仿佛抬手便可翻覆风雨的感觉。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明白他的警惕和畏惧。

“乌海之事确实有伤损。殿下一直在关注此事。已经传令周刺史收集当日出海百姓名单,密切追踪他们事后反应。并已经拨了宜王府今年的田庄收入送去了建州,作为对这些百姓的后续照拂费用,殿下有令,务必保证这些人身体没有后患,如有人因此丧失生存劳作能力,则另拨银两抚养其与家中老小。绝不让一人因为此事有所伤损流离。另外,臣于此事也有不小责任,当初是臣先邀请建州百姓上船共享喜宴,以至于百姓蒙难受惊。臣虽力量微薄,也应有所承担,臣已经和周刺史谈好,除捐出一年俸禄补偿受伤受惊百姓外,稍后会在漳县开江湖捞分店,经营所得将会全部捐给漳县建造学堂书馆所用。”文臻先说后续处理的事情。众人纷纷点头,都觉殿下这回总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有了点人性,这样的处理,实在不能说不妥当了。

燕绥看文臻一眼,似笑非笑。

他倒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这么琐碎了。

这黑心蛋糕,又诓人了。

事情应该有做,但应是刚刚安排下去吧?

文臻接收到他的目光,彼此都是精明人,自然也明白燕绥意思,不过坦然一笑。

是啊,这些抚恤手段,今天早上她出门前才刚刚吩咐中文去办呢。

但那有啥关系,在场这许多人,真有谁会去查这抚恤下发的时间吗?

燕绝忽然道:“你说了这许多,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姚夫人的事情呢?见死不救的事情就想糊弄过去?还是就是林大人说的,死一人就不算什么事儿了?那我让你死一死好不好?”

他话还没说完,燕绥一脚踩在他靴子上,淡淡道:“老五,被文大人拆穿小九九就该老实些,这朝堂上满嘴威胁你这是把父皇当成什么了?”

一边说一边还碾了碾,正是燕绝脚上曾经受伤那处。

文臻为燕绝脚上那个命运多舛的洞叹息。

燕绝的脸都扭曲了,张嘴要大叫,被燕绥顺手一个点心塞在嘴里,道:“朝堂之上,不可喧哗。”

那点心是个糯米糕团,粘性很大,燕绝咽不下又吐不出,脸色瞬间青紫。

满堂朝臣眼睁睁看着宜王殿下又欺负弟弟,但完全找不到理由解救。

皇帝捂了捂额头,大概又头痛了,半晌才有气无力地道:“还不下殿,去寻人帮你抠出来。”

燕绝一瘸一拐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拼命顺着脖子,也顾不上威胁谁了。

在他三哥旁边,真是分分钟直面死亡,人还不用威胁。

众人都凛然,只有林俞越发悲愤,蹭蹭蹭向一边跪了几步,靠近了文臻,死死盯着她,看那样子,威胁人的是燕绝,想出手的人倒是他。

文臻迎着他的目光,道:“定王殿下问得也没错。人命同重,不分多少。臣,正要说此事。”说着将手中的画一展。

她展开画,顺便看了一眼旁边站的姚文邕。

姚文邕一直低头站在暗影里努力减少存在感,悄悄观察这殿上所有人的表现,此刻被她一看,明明是平常一眼,却心腔一缩,似有不祥预感逼近,瞬间冷汗流了满身。

而此时,满殿已经响起惊呼之声。

那正是商醉蝉特意藏起来的最后一幅画,画的是大海之中,已经失去一手的林氏,凄惨呼救,而在风雨中飘摇的唐船之上,姚文邕正跪在文臻面前,张大口,似乎在恳求什么。

林俞看见,浑身一震,随即热泪盈眶。

姚太尉皱眉道:“这画不是正证实了姚县丞所言不虚。”

众人也都是赞同表情,燕绥忽然嗤笑了一声。

群臣心中都发出咆哮声——又来了!

最讨厌宜王殿下的这种笑声。

每次这样一笑,就让人觉得自己不断缩小,且长出蒲扇耳拱嘴。

燕绥淡淡道:“妻子溺于海中,自己不去救,却去求一个弱女子?”

众人:“…”

姚文邕如被当面一掌,脸涨得通红。

姚太尉皱眉看了看那画,画上姚文邕可没缺胳膊少腿。

林俞却嘶声道:“他先是落海,再被打捞,想必也精疲力尽。他也不过是个文弱书生,不向主人求救又能怎样?”

众人大多都是文弱书生,又觉得有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不敢下海救人,也情有可原嘛。

商醉蝉忽然叹息一声,道:“当时草民也在场,陛下娘娘和诸位大人如果愿意听,草民倒可以复述一二。”

皇帝便点头。商醉蝉便从船断之时开始叙述,到林氏如何对唐慕之出手被唐慕之发现,如何被唐慕之驱使海中猛兽攻击,姚文邕如何恳求,唐慕之如何表态他自己下水她就放过林氏。姚文邕如何最终没敢下水,却去求文臻。

说到后来,殿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少,看姚文邕的眼神越来越怪,而姚文邕早就已经深深埋头,不敢看众人的反应。

商醉蝉刚刚讲完,忽然一人声音清越地道:“文姑娘当时在唐家船上已经遇刺,从船中船坠落后再次受伤,之后险些有性命之危,到现在也没痊愈。而当时海上,落海的百姓很多因为慌乱,做出了争抢伤人举动,文姑娘没去疗伤休养,一直立在风雨中协助救人,如果不是她在,伤亡怕是免不了。她,又何错之有!”

说话的是林飞白,他终于趁文臻分神,站出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举动引起燕绥冷淡的一瞥,和文臻无奈的叹息。

林飞白就当没看见,他没兴趣给燕绥解围,但文臻在整件事里,才是最无辜的那个。

“姚大人很早就被救下来,一介男子,无伤无病,却去求一个受伤弱女子救自己妻子,妻子没能救上来,不怪自己没出力,却去污蔑无辜女子没豁出命去帮。在下想请问,”林飞白转向姚文邕,“这是个什么道理?”

“我…我…我…”姚文邕给他这样不留情面地直接问到面前,嘴唇哆嗦着,半晌才挣扎着道,“我…我不大会水…但唐夫人…她当时是唐夫人…我只是求唐夫人派人帮忙…并不是要她自己…”

“宽己苛人,岂是君子所为。”林飞白冷笑一声,不理他了。

众人都不说话,心内难免鄙夷,只有吏部尚书易德中叹息一声道:“姚大人,此事你做差了啊。”

文臻看他一眼,心里有点奇怪,这位长川易出身的吏部尚书,向来碰上她都淡淡的,性格也不是个爱出头的,今儿怎么会为她说话。

姚文邕羞愤之下,忽然大声道:“是了,我是不该求她!她是唐夫人,是唐慕之的小姑子,我求她有什么用?我下去救又有什么用?她们一家子,都是要杀我妻子!那群人武功那么高,要对我们动手,我一介书生下去能救得了吗?你们说能吗!”他忽然哽咽出声,“我不是怕死,我只是想着,得罪了唐家,自然去求唐夫人比较有用啊!”

这话倒也说得通,姚太尉和林俞难看的脸色稍稍恢复了一些。

文臻忽然道:“能不能问姚大人一下哈,唐慕之为啥一定要杀你妻子啊?”

姚文邕的咆哮戛然而止,半晌呐呐道:“唐慕之就是那样,性子凶狠,看不惯我妻…”

“姚大人。”文臻幽幽道,“你又顺手诬赖了,这习惯不好。”

她转向皇帝,道:“陛下,唐慕之虽然性格暴戾,但还真不至于无端和弱质女流过不去。此事另有隐情,请陛下允许臣传另一位证人上殿。”

“宣。”

片刻后,易人离对着殿中所有人展开他略有些油滑的笑容。

林飞白看见他便走了回去,文臻忽然想起易人离和他之间似乎有些过节,之后两人多次遇见,却并没有打起来,也没有什么交集。

她一直没有机会问,今天便问了出来。

林飞白低头看了看她手指,问:“我送你的卷草匕戒呢?”

文臻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东西她带着了,但一个现代人对戒指总归有些敏感,又怕惹起某些神经病闹事,没戴手上。她还以为需要戴起来才能知道,便找出来戴上,林飞白注目看了一会儿,觉得细白的手指上古铜色的戒指很有韵致,半晌才满意地点点头,道:“师兰杰没有告诉你,卷草的旧事吗?”

文臻又愣,然后忽然想起昨晚师兰杰说。

“昔年神将曾经戴着这个东西,在身受重伤之后,杀掉了朝廷派来平叛相王的易将军。”

易将军…

文臻若有所悟。

“神将曾经用卷草杀了一个易将军,哪个易?”

“长川易。”林飞白道,“长川易当时唯一在朝廷出仕并领兵的子弟,算辈分可能是易人离的堂叔。这人死了之后,长川易就行事越发神秘,固守长川不出。”

文臻一直都知道易人离的身世不一般,也隐约猜过大概就是那两易之一,只是她从未曾在易人离身上感受过不妥,因此也就不想去探究朋友的隐私。他如果愿意,自然会告诉她,或者不告诉她,也不过是人家想要彻底告别过去。

她直觉易人离对林家的些微恨意,并不是因为一个堂叔被杀,他对长川易不可能这么有感情,这恨意也不深,倒像是有点怨念。

今日作证,包括商醉蝉在内,自然是她安排好的。易人离在船上听见了姚县丞夫妇的悄悄话,之后回京路上便告诉了她。燕绥被攻讦之后文臻便知道可能会有这一出,事先问过易人离是否愿意作证——他毕竟身份特殊,而皇后和易德中都是长川易出身。

易人离表现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想来皇后和易德中并没有见过他。从今日殿上情形来看,皇后和易德中也没显露什么异常。

她正思索着,忽觉似有目光灼灼烧着自己手指,一侧头,就看见燕绥目光落在卷草之上。

燕绥看到卷草的第二眼,给了林飞白。

林飞白并没有避让,两人目光相撞,似有杀气。

文臻:…真怕你们金殿之上就相爱相杀…

此时,易人离已经在皇帝的询问下,说起了自己当初在船上,听见的姚县丞夫妇的对话。

听说了姚县丞为了立功撺掇妻子一次次去冒险,去文臻那打听消息,去撩拨唐慕之和易铭,撩拨不成还要她来第二次,众人都抽气。

这人瞧着大义凛然爱妻如命,原来不过是嘴上的哄人活计。

混官场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的危险,自己不敢上,却花言巧语一次次要妻子冒险,难怪到最后要他下水救妻子他不敢。这渗入骨子里的自私,真真谁遇上谁倒霉。

唐慕之何等身份性情,听这位证人的说法,明显林氏在被放过之后,第二次还对她下了杀手,那唐慕之以血还血并不为过。

但始作俑者还试图恶人先告状。

“吭”的一声,众人惊呼声中,林俞一句话也没说出口,便直挺挺晕过去了。

姚太尉站在那里,高大的身形瞬间像佝偻了许多,好半晌他才抬起手,指着姚文邕,“你…你…”

平日里勇武非常,举百斤画槊不喘气的老将,此刻连手指都在颤抖。

看那脸色紫涨的模样,若姚文邕是亲儿子,大抵就想一脚踢死了。

众臣心中叹息,老姚家,没人了啊。

太尉的几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有心培养这个侄子,结果栽了这么一个跟头。

姚文邕到了此时,再无退路,索性一咬牙眼一闭死不承认,扑在阶下砰砰磕头,“陛下,臣没有!臣没有!这个证人,他是文大人的熟人亲信,他自然能捏造不利于我的谎言!人嘴一张,信口雌黄,也没谁能驳斥他!可臣也想请陛下问问这位证人,他当时听见的这些,可还有人证明?!”

他算定当时除了自己夫妇就是易人离,再没人能听见他对林氏的撺掇。易人离身和文臻关系匪浅,只能抓住这一点做文章,此事认了便完了,咬死不认还有一线生机。

易人离的证词原本细致严密,听来十分可信,众臣已经基本都信了,此刻听这一句,倒也确实又生出疑惑,有几个人盯着易人离,眼神里颇带揣摩。

林俞此时又悠悠醒转,听见这一句,倒又燃起几分希望——从亲疏和立场上论,他才是最不愿意相信这证词的人,此时便如又得救命稻草,狐疑地看看易人离,又看看文臻,像是想要从他们两人身上看出勾搭成奸来。

易人离手一摊,笑道:“你这话有点无赖了,当时你们夫妻躲的位置那么隐秘,我撞上就算老天安排不让你这种缺德货得意,怎么会给别人再瞧见?再说你夫妻对话里涉及的许多细节,我一个外人真的编造得出?”

姚文邕咬牙盯着他,恶狠狠道:“别人编不出,你家文大人却是编得出的!”

有人露出一点赞同之色——文臻的狡猾老练,朝野闻名。

“乌海之事,我也在场,文大人也在场,凭什么就该信她的,不信我的?”姚文邕心定了一点,也硬了更多,越发咄咄逼人,“你拿不出人证,我便要反告你诬陷!”

他知此时自己越强硬,反而越能解除怀疑,而朝堂上群臣的反应也证明了一点,本来已经人人蔑视的眼神,现下渐渐又多出了疑惑。

文臻皱起眉,心想真是不见黄河心不死。

正想着用个法子叫他自己认了,忽然有人开口。

“如果有人证呢?”

却是燕绥。

他之前被弹劾疯了都一脸懒得理会,此刻忽然开口,众人精神一振,都目光灼灼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