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法子?”楚九歌就知道来找沈卿是对的,论权谋心计,沈卿可以排上前十。

沈卿不以为然的道:“这世间又不止有他一个帝王,你完全可以借西凤、南凉和北林的力量来制衡他。”

“借其他三国的力量?就像你给京都府尹他们施压一样?”楚九歌问道。

沈卿随意的点了点头:“差不多吧,如果是三国帝王出手,格局肯定不一样。你不知道王家的底蕴,不明白王家与四国皇室间的联系有多深,王梓钰他肯定知道,这事你不用操心,皇上不敢做得太过,他也怕王家反弹。”

“王家与四国皇室,有什么渊源?”楚九歌还真不知道,她只知道王家在东林地位超然。

“王家是前朝大世家,现今四国都是从前朝分裂出来的,你说呢?”存世数百年,历经两朝不衰,王家的根基能浅吗?

“我知道还问你?”楚九歌没好气的道。

“远的不说,就说西凤吧…西凤的开国皇后姓王,这样你明白了吗?”沈卿有几分别扭的道。

他与王家也算是姻亲,可是…

他的辈份很低。

要按王那边的辈出份来算,他得叫王梓钰…表叔祖。

“北林和南凉呢?”西凤的开国皇帝到现在已经四代了,就算有关系也远了。

“北林上一位皇帝,是王家那位大学者的弟子;南凉…南凉皇室倒与王家没什么关系。南凉那个地方你知道的,在前朝是不毛之地,是夷族之地,那地方又穷又野蛮,识字人数千不过一。南凉建国后,王家便给予了一些资助。南凉的藏书楼,里面大部的书是王家捐献的,南凉的书院最初全是王家建的,可以说南凉的读书人,都是受了王家的恩惠。”

说起王家,沈卿也是佩服的。

有些家族,不管他内里腐不腐烂,不管他是不为了图虚名,他确实为天下,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一如,王家…

第879章 实力,逆我者亡

王家不仅有软实力,还有硬实力。

沈卿故作高深莫测的道:“你知道,现在四国通用的银票,背后的主家是谁吗?”

“王家?”楚九歌瞪大眼睛看着沈卿,眼里满满是震惊和不敢相信。

掌控四国的经济,王家这是要逆天呀!

“是四国皇室加王家!你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沈卿给了楚九歌一个白眼:“怎么可能只有王家?如果单只有一个王家,你觉得…四国皇帝能容忍王家到今天?”

“呵…”楚九歌回了沈卿一个白眼:“四国皇帝加王家,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王家手里不是吗?”

王家这权利大到,让人忌惮,难怪四国皇帝对王家态度暧昧。

这是凭一个家族的力量,与皇室的力量相抗衡了。

“嗯。”这一点沈卿没有否认,也无法否认:“加进王家并不是王家多强势,而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建国初期,四国皇帝谁也不相信谁,他们不会容许任何一个国家掌握主导权,但是…什么事都上四方共同决定又太慢了,他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四国都信服的人,出面打理银庄,王家是最好的选择。”

王家的好名声,好口碑,就是四国皇室也是信服的。

做人做到王家这个份上,真的是成功了。

虽然,王家走到今天,是牺牲了大部分王家人权利换来的,但对王家整个大家族来说,真的是好事,也是一种荣耀。

“而且,银庄要得到百姓的认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初四国通用的银票能推行,可以说全是王家的功劳。是王家带头把银子存进银庄,又带头使用银票结算。不然,你以为四国之间的商贸往来,会这般欣荣?”王家是真的为天下百姓做了许多事,但…

人总是贪婪的,总有人觉得还不够,王家还可以付出更多,也有人认为,王家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于是王家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上位者都是贪心的,他们根本不想将权利分给第二个人。

王家这个跟皇帝分权的人,怎么可能不让皇帝厌恶?

“我明白了。”楚九歌点点头,凝思片刻后,问道:“现在银庄已经平稳下来,四国百姓早就接受了银票,银庄也自有一套规则,有没有王家人都无所谓,所以皇上对王家出手,毫无顾忌?或者,皇上想要银庄的控制权?”后面那个猜测更大胆,但这个猜测更符合皇上的利益。

“皇上怎么想的,我怎么知道?不过,我可以肯定,其他三国一定不乐意,在这个时候把王家踢出局。先前三国联手,气势如虹,一连破东林数城的时候,要是皇上对王梓钰出手,把王家踢出局,其他三国一定很乐意。”沈卿一脸嘲讽,那双清冷的眸子,带着看透世事的冷清…

楚九歌想到沈卿的经历,不由得一叹…

沈卿他…应该活得很累,尤其是在西凤的时候。

对西凤皇帝来说,沈卿虽是他儿子,但除了血缘关系外,并没有亲情,西凤皇帝接纳沈卿,并不是因为亲情,而是皇室需要。如若他真对沈卿有亲情,有亏欠,西凤皇帝不会连一个身份都不给他,让他顶着别人的身份而活,成为一个替代品。

而沈卿他自己?

他应该看得很明白,而他也没有把自己当成皇室之中,从他的言谈中就能看出来。

有时候,人真的不能活得太明白,活得越明白,越痛苦。

沈卿在楚九歌面前,从来没有伪装过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大大咧咧,毫无隐瞒的道:“现在,明显是东林占了上风,要是把王家踢出局了,属于王家的那一份,必然会被东林给吞了。”

沈卿说到这里,嗤笑了一声,又继续道:“别看其他三国占了三分,但这世道从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东林有北王这个已成名的名将,还有应颐这个后起之秀,短时间内,西凤、北林和南凉三国都奈何不了东林。毕竟,这三国真没有一个能打的。”

沈卿不由得想到了西凤的情况,摇了摇头,将心中的烦躁压下:“东林势大,又没有王家这个缓冲剂在,到时候,银庄由东林说了算,其他三国必然要吃亏。你知道的,这世间没有人愿意吃亏,尤其是一国皇帝,更不可能吃亏隐忍,银庄拆伙是早晚的事。”

“银庄拆了伙,没有可以在四国流通的银票,四国间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良好的商业往来,肯定要中断了。届时,四国固步自封,彼此不往来,物品不流通,最后受苦的必然是普通百姓。”

但,上位者,帝王,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们只在乎他们手中的权利。

这就是沈卿觉得可悲的地方,而他看明白了,却无力改变,这就是他觉得更可悲的地方。

“但,其他三国必然不想银庄拆伙,对吗?”楚九歌直指问题核心。

沈卿点了点头:“当然,东林富庶,近几年来,不管是西凤、南凉还是北林,都从东林赚取了大量的银子,他们恨不得把东林的白银搬空,怎么舍得在这个当口,把银庄停了。”

“这也就是皇上对王家出手的理由,他并不在乎银庄是否中断,对吗?”楚九歌大约明白了。

这大抵就是两国贸易,东林对其他三国都是逆差,不断的给其他三国银子赚,自己却赚不到银子,白银大量往外流,皇上会高兴才有鬼。

先前皇上隐忍不发,是找不到王家的错,也怕贸然出手,把王家逼得倒向其他三国。现在,北王把其他三国打怕了,其他三国一心想要和谈,根本不敢闹事,皇上没了顾忌,自然怎么高兴怎么来…

沈卿摇了摇头:“谁知道皇上怎么想的…咱们这位皇帝,你说他昏庸,他又能把一干老臣、能臣干掉,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昏庸吗?你要说他英明,可他行事从来都只顾自己爽不爽,从来不管大局,也不管天下苍生,你能说他英明吗?”

皇上这人,沈卿也无法评价他。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皇上是不是明君,他把帝王的权利,用到了极致!

顺我者差,逆我者亡。

除去北王外,凡是让皇上不高兴的人,全都活不痛快,凡是挡了皇上路的人,全都…死了!

第880章 生变,事实胜于雄辩

王家底蕴之深,家底之厚,远超楚九歌的想象,从沈卿那里知道的越多,楚九歌就越不担心王梓钰。

王梓钰手中能打的牌太多了,皇上虽然恨不得除了王家,但顾忌也有很多,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而这就给了王梓钰喘息,甚至反击的空间。

听着屋外不曾减弱的狂风,看着屋外不曾变小的大雨,楚九歌果断选择回房睡觉,放弃三更半夜去找王梓钰的打算。

外面没有一点光,又是狂风暴雨,太容易出意外,要因半夜出门失足而死,那就真的太亏了。

那么多人想要弄死她,她都没有死,要自己把自己作死了,那可真是要贻笑大方了。

楚九歌睡了约莫两个时辰醒了过来,透过窗户,看到屋外刺目的太阳光,就知今天天气极好。

想到黎英说的话,楚九歌猜测昨天的天气,很有可能是人为。

狂风暴雨,乌云坠地,正是杀人毁尸灭迹的好时机。就是不知昨天席家杀了多少人,如若席家能将那些匪徒全都弄死,也不失之为一件好事。

走出门,被暖暖的太阳一晒,楚九歌只觉得全身都舒坦了,眼前一片明媚,因昨晚的狂风暴雨,和黎英带来的消息,所造成的负面情绪,被太阳一晒,顿时消散一空。

然,楚九歌还前后高兴不到三秒,苏慕白就匆忙而至,一脸急色的道:“九歌,出事了。

不等楚九歌寻问,苏慕白又接着说:“案情生变了,王梓钰的外祖家突然出现,说王梓钰的母亲是双生子,王夫人是姐姐,无法生育,王梓钰是由王夫人妹妹所出。”

案情陡然生变,很明显,这是冲着王梓钰来的,也可以说是冲着楚九歌来的…

王梓钰的外祖家,否定的是王梓钰的出生,也是楚九歌的权威。

“王梓钰的外祖家?他们家是干什么的?”能与王家结亲的,都不是普通人家,按说轻易不会被人煽动才是。

“书香门弟,传承了数十年,名声口碑都极好,品性高洁,在士子文人圈中风评极佳。”正因为这样事情才麻烦,苏慕白才着急。

“这样的人家,好好的…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做,对他们并没有好处,难不成只是为了心中的正义?”楚九歌看着苏慕白,以眼神寻问他。

苏慕白苦笑摇头:“王梓钰的外祖家行事低调,为人谨慎,他们家的消息轻易打探不到。”所以,他也不知道原因,正因为不知道原因才着急。

“打探不到?一点可能也没有?”苏慕白手上的情报系统,就那么差?

苏慕白苦着脸摇头:“就算能打听到也来不及了,官府不会给我们时间。王梓钰外祖家叛变的太突然了,我们实在没有防备。”

这世间不怕对手坑你,最怕的是亲人反手捅你一刀。

王梓钰外祖父这一刀,捅得王梓钰又痛又诧异,王梓钰毫无防备。

“我明白了。”楚九歌点了点头,略一沉吟便道:“你去给我搭一个台子,我要义诊…就在官府对面的那条街上。我只给妇人看病,看病不要银子,药材也不要银子,如若我诊错了,倒赔一万两!”

“啊?”苏慕白一脸诧异,眼中写满震惊:“看病拿药不要银子,诊错了,还赔银子?”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吸引大批量的妇人来看病,不是吗?”楚九歌挑眉,冷笑。

“没错。”苏慕白无法反驳。

“人多,才能证明我的实力,才能证明我看诊,从来不会看错。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现在来不及找证据,那就是用事实告诉他们,王梓钰的出身没有任何问题。”她不会错,她的话就是权威,她说王夫人生过孩子,那就是生过孩子。

“王梓钰的外祖家站出来,手上必然是有实证的,他们要拿出实证,我们会很吃亏。”苏慕白也有担心,他怕楚九歌为了王梓钰的事,把自己搭进去。

免费给妇人看诊,不收银子反倒赔银子倒没有意思,无论是北王还是王梓钰,都是不差银子的主,主要是…

一旦楚九歌做出公开看诊的事,旁人就好动手脚。

大庭广众下,楚九歌要是出了错,他们连遮掩都遮掩不了。

“他敢说出,他们家养了药人的事?他敢说出,他们家拿人命续命的事?”皇上正等着六皇子给他续命,这个时候,皇上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暴露出来。

一旦暴露出来了,百姓怎么想?

皇上为了活命,连自己的儿子都能牺牲,如若牺牲他们能保皇上不死,皇上还会犹豫吗?

普通百姓一向是最好治理的一群人,除非活不下去,不然他们都会安安分分,守着自己的田产过日子。如若,死亡的利刃悬挂在他们的头顶上,有心要再一煽动,他们必然会乱…

“当然不敢。”这一点苏慕白很肯定,这么多年了,各家各族,都小心翼翼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不让它流传出去。

“那不就得了。”楚九歌笑容凌厉,语气严肃:“王梓钰的外祖家有了一对双生姐妹,为何要隐瞒另一个人的存在?为何要将身体不健康的嫁去王家?王梓钰的外祖家是跟王家有仇,故意养坏女儿,好去祸害王家三代吗?”

“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苏慕白差点不厚道的笑了出来。

楚九歌这话很有意思。

“但是,王梓钰外祖家,现在做的就是在坑王梓钰,坑王梓钰。他们家现在打着正义的名号,得到大部分的欣赏与认同,但如果过了,就是处心积虑的害王家,害王梓钰。人都是感情动物,我们欣赏品德高尚,大义灭亲的人,但是…如果那人是有坏心,处心积虑的大义灭亲,你让普通人怎么想?”有一句话楚九歌没有说,那就是…

我们欣赏别人大义灭亲,但当自己是被灭的那个“亲”,就没有人能欣赏起来。

他们现在要做的,一是树立她的绝对权威,让官府甚至是普通百姓相信,她楚九歌不针错。

二是制造舆论,把王梓钰塑造成一个弱者,一个悲情的弱者,哪怕受到至亲的背叛,也默不吭声,默默承受的弱者。

弱者,更容易得到普通百姓的同情,与更容易让人代入其中…

第881章 神人,你不是无可取代

站在王梓钰的立场,苏慕白很赞同楚九歌的做法。

在绝对的实力下,王梓钰外祖家,不管拿出什么证据,都会被人怀疑,甚至…

就像楚九歌所说的那样,王梓钰的外祖家,很有可能会落得一个别有用心、处心积虑,想要坑死王家的名头。

一旦这个名头坐实,王梓钰的外祖家就再难翻身,他们越是说王梓钰有错,世人越是相信王梓钰是对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楚九歌不会出错,绝对的权威之下。

说实话,苏慕白很担心。

他相信楚九歌的医术很高,但大庭广众之下,能动的手脚太多了,一旦楚九歌站出来,就成了靶子,所有人的目光都会放在她身上。

此举,明显是损己利人,为王梓钰吸引战火。

苏慕白很想劝说楚九歌三思而后行,但是…

楚九歌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你若安排不了,我就让别人去做。苏慕白,这世间并不只有你一个能干的人,也不是只有你一个,能把事情做好的人。”

楚九歌这话可以说是警告了,苏慕白顿时冷汗淋漓,再也不敢多说,连忙应是,顾不得一夜未睡,也顾不得身体疲倦,转身就亲自去处理此事。

一个时辰后,苏慕白派人传来消息,事情已经办好了,消息也放出去了。没什么意外的话,京中那些穷苦人家的妇人,哪怕是冲着那万两银子的赔偿,也会选择去找楚九歌看诊。

至于中途会不会出别有用心的人,苏慕白现在不能保证,他能做的就是尽力避免,防范好一切。

“让人照顾好黎英,其他人跟我去帮忙。”这一个时辰,苏慕白在忙,楚九歌也没有停下来,她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随时都都能出门。

楚家小院上下十几人,除了留下两人照看黎英外,其他人都随楚九歌去义诊台了。

不得不说,苏慕白的办事效率极高,不过一个时辰,他不仅在京都府衙对面找到了合适的地方,还寻来了不少病人。

看着长长的看诊队伍,楚九歌心中的担心去了一半。

她对自己的医术有绝对的信心,她不怕病人多,也不怕有人来捣乱,就怕没有病人,造不出势。

她今天就是要造势,要在人前树立绝对的权威,让人看到中医的魅力,进一步铲除丹医堂,以及丹药对百姓的影响。

早些年,楚九歌没少去义诊,对义诊的程序十分熟悉,也很清楚义诊没有打开名气前,会来看病的都是穷苦人家。

这些人,多数是患了重病,病了许久,无力医治,也无银钱医治,报着成则最好,不成也没有损失的态度。

是以,看到面色蜡黄,嘴唇发青,衣着破烂,甚至还需要人搀扶的病人,楚九歌一点也不意外。

排队等候的病人有六七十余人,这些人大多面无血色,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在楚九歌来之前,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浑身都透着一股暮气沉沉的死气,周身没有一丝活力。

见到楚九歌过来,一个个都鲜活了过来,离得近的几个,更是大着胆子寻问:“楚大夫,你真的是那个,给王二公子治好病的楚大夫?你真的要免费给我们看病?药钱也不要?”

“楚大夫,我自打生了小儿子后,就一直下不了床,你说我的病能好吗?”

“楚大夫,我这腰一直直不起来,这病你能治吗?”

“楚大夫…”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眼露急切与期盼,无不希望楚九歌能回答他们的问题。

然,楚九歌很清楚,义诊前她需要证明自己,但绝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回答这些对病人自身来说很重要,但对其他人来说不重要的问题。

一旦她开口,今天就不用看诊,光回答她们的问题就够了。

“各位安静,请听我说…”楚九歌没有回答与病情相关的问题,而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几句,保证承诺为真,不收任何诊费,并且诊断错误赔万两现银。

看诊前,楚九歌就让随行的下人,将带来的长椅搭好,让后面的人可以坐着等,另外还让人煮了补血益气的茶汤,免费供给等候看诊的病人。

她可不希望,她还没有开始看诊,病人就出事了。

病人一一安置好,有下人过来维持次序,引导病人进去看诊,楚九歌要做的就是看诊,快速、精准的判断病人病情,为她们开方子,抓药。

因生病的都是妇人,有些病症难以启齿,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楚九歌用一块屏风格开,单独划出一块区域,用来看诊。

第一位妇人走了进来,楚九歌盯着她的脸看了片刻,便让妇人伸出手,好方便她把脉:“体虚气弱,你生了三个孩子。两年前生最小的孩子时难产,致使恶露不止,身有异味,我给你开济汤药,你回去喝上三副即好。”

楚九歌提笔,开了一副产后救生汤,根据妇人的情况,将柴胡与当归的份量加重了一钱,并特别注明了服用的方法。

“楚大夫说得对,我就是生了三个孩子。这,这也能看出来?”妇人张了张嘴,不可思议的看着楚九歌。

她正要说自己的病情,结果才张开口,这楚大夫就霹雳吧啦的全给说了出来,要不是知道楚大夫不认识她,她都要怀疑楚大夫调查过她了。

“看病看病…你不舒服,我这个当大夫的当然要看出来。按方服药,一共三剂,恶露止后,可服桃花汤调理。”楚九歌说话间,又给妇人写了一副桃花汤的药方。

习惯了用毛笔写药方,楚九歌写得又快又好,字迹清晰,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懂。

“多谢楚大夫。”原本只有三分信心的妇人,看到楚九歌自信从容,语气坚定的样子,顿时有了七分信心。

也许,这一次,她的身体真的可以治好。

妇人拿着药方,满脸欢喜的走了出来,身后排队的人见状,纷纷出口寻问里面那位免费为她们看诊的楚大夫,医术到底是不是像说的那样神?

第882章 付出,看病难

病人对大夫既崇拜、期待,又充满了不信任,尤其是像楚九歌这样的年轻大夫,大部分病人都不相信,她的医术真有说的那么好…

要不是王梓钰的病确实好了,要不是王梓钰的名声口碑还没有彻底毁掉,要不是有那条没有治好病,赔万两银子的赌约在,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找楚九歌看病,哪怕不要银子。

治病不是旁的,一个不好可是会丧命的,没有人会轻易拿自己的命去冒险。

看到有人看完诊出来,多问两句乃是情理之中,楚九歌也不介意,只是…

第一个进去看病的那妇人是个促狭的,她脸上带着笑,可旁人问她什么都不说,只道:“你们进去就知道了。”

楚大夫真得是太神了!

真的什么病都能看出来!

难怪敢说,看不好病就赔万理银子。

楚姑娘真是太可怕了!

不能她一个人被吓到呀!

不能她一个人没有见过世面呀!

大家都是一起来看病的,自然是要丢脸也一起呀。

这妇人没说两句,排在第二位的妇人便进去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看到她如同捧宝贝一样,捧着一张纸出来,同样有人问她楚九歌的医术如何,她的回答也是:“你们进去就知道了。”

再多一句她就不肯说了,把一众等着看病的妇人急得不行,尤其是排在阶伍后尾的,身体稍好一点的,就开始踮脚往前看,估算着要多久才能到自己。

“这是在干什么?”衙门对面的铺子,坐了一排排的人,一个个捧着竹碗喝水,有人路过免不了问了一句。

“没看到在排队嘛。”

“排什么队呀?”

“看病呀!”

“看病要排队吗?丹医堂虽然撤离了,可药铺还在,丹药还是能买到的。前不久开的几家药房,里面的坐堂大夫也十分厉害,看个病而已,哪里需要排队?最主要,看病的诊金多贵呀,一点小毛病,哪里值得特意来看大夫,去买两颗丹药吃就行了。”寻问的人,一副“你们这些人太浪费、太不懂事”的神情,头摇了个不停。

“你懂什么,这大夫免费给我们看病,还免费给我们药,看不好还赔银子!”排队的人一听,顿时不乐意了。

他们看上去像傻子吗?

他们看上去,像是有银子看病的人吗?

要不是免费,他们才不来看病,有看病的银子,给家里买一块肉,全家都能吃上,什么大病都没有了。

“什么?免费看病,看不好还赔银子?这世间还有这等好事?哪来的大夫,这么蠢?不是,不是,是这么好?”问话的人顿时惊吓,眼睛瞪得滚圆。

“医好王二公子病的楚姑娘…那些人不是不相信,楚姑娘的医术好吗?楚姑娘这就证明给他们看了,看…对面就是衙门,你们懂了吧?”排队的人,一副我知道很多的样子,引得其他人纷纷好奇起来,可就在这时…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快,快去告诉你七姑八姨,三姑和六婶…叫她们都来了,还有虎子、花儿、桂子,叫他们都来,有病看病,没病图个安心。”

这话一出,排队的人顿时炸了锅:“哎哟妈,我真是猪呀!只知道自己来,忘了把我弟媳叫来,我弟媳成婚三年了,还没有生孩子,正好让楚大夫看看,有病治病,没病图安心呀。”

“可不是,让楚姑娘看看,有病治病,没病安心。我闺女都三岁了,还走不稳,也不知是啥子问题。大嫂子,你帮我占着这个位置行不行?我回去把我闺女抱来。”

“住我隔壁的那户人家是个寡妇,那儿子据说烧哑巴了,不知楚姑娘能不能治,要是能治好,那可真是救人一命呀。”

“我公公前些年摔断了腰,瘫在床上动不了,要是楚姑娘能治就好。”

“楚姑娘说,只治妇人与姑娘家。”

“那能不能通融一二?我们不要今天治,明天也行?”

“不管啦,我先回去,让我男人把我公公送来,到时候就是跪下来求,我也要求楚姑娘给我公公看看,哪怕看不好也没事,我不要那劳什子的赔银子。”

“要是我弟媳能怀上孩子,楚姑娘医不好我的病也没事,我也不要那什么赔的银子。”

“大妹子,你给我看着我这位置,可得要记住,别让人抢了,我这就回家,跟我那隔壁寡妇说。你不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真正是可怜哦。”

“你快去,我给你占着位置,保证不让人抢走。”

排队的人本就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衙门外顿时就如同菜市场一般闹腾得不行。楚九歌在室内给人看病,听到声音,派下人出去寻问,得知外面为什么争吵后,楚九歌沉默了许久…

看病难,病难看,难看病。

从医十多年,楚九歌太清楚对普通百姓来说,看病有多难了,也清楚有多少幸福的家庭,因为家人生病而毁去。

只是,她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

皇上登基后,只信丹师与巫师,只服丹药,以至百姓也不信他们这些大夫。大夫无法养家糊口,只能弃医做别的,这就让医疗资源更加的匮乏,也让更多人看不起病,以至于小病拖成大病,大病…

生生拖死了!

“姑娘,咱们要怎么办?那些人…要治吗?”下人见楚九歌没有反应,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楚九歌一怔,敛起情绪,眼眸微闭,片刻后,她睁开眼,眼神坚定的道:“治!告诉他们今天不行,两天后,我在楚家小院外摆台看诊。不收诊金,但药材需要付铜钱。告诉他们,都是中草药不贵的,如若付不起药钱,可以采药抵。”

她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但这不是她什么都不做的理由,也不是她逃避的理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她多做一点,至少就能多救一个人病人。

只是,一直免费为病人送药,她就真的负担不起。

别说她负担不起,就是一个国家,也无力负担这笔庞大的支出。

全民免费医疗需要的银钱,数以亿亿计,那个数字太可怕了,现在她连想都不敢想…

“姑娘,您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保证妥妥当当,绝不会出问题。”下人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忍住,哽咽地开口:“姑娘,您是好人,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可惜我娘…我娘没有遇上您这样的好人。要是我娘遇上您这样的好人,我娘就不会死,我也不会跟我弟弟分开了。”

她本不想说,可…

她忍不住。

她娘病了,丹师要的诊金高,他们家穷负担不起,她爹随便给买了两颗药给她药吃,她娘当晚就去了。

她娘头七还没有过,她爹就把她和弟弟卖了,卖的银子娶了后娘!

她娘,怎么就没有遇到,姑娘这样的好大夫…

第883章 针对,也许能多做一些

那丫鬟说完,抹了一把眼泪,便匆匆跑了出去,只给楚九歌留下一个背影…

楚九歌看了一眼,轻叹了口气。

她当年一点也不想学医,更不想当大夫。

她打小跟在爷爷身边,见过太多老、病、死,见过太多人间丑恶。

病症就像是一面照妖镜,多少看似幸福的家庭,因为家里出了一个病人,而尽显丑态。

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病床前无父母亲人。

爷爷说,这一切都是大夫不够多,他们这些做大夫的医术不够好闹的。如果他们这些做大夫的医术够好,大夫又足够多,天下就没有病人了,也就不会有家庭因此而破碎,可是…

真的会有那一天吗?

她问爷爷,爷爷给她的回答是:终会有那么一天的,而在那一天没有来临前,他们绝不能放弃。个人力量再小也是一股力量,每个人出一把力,就能汇聚成江河大海。

她信了,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竭尽全力的救治每一位病人,但独自行医近十年,她有时候也会累。

病人那么多,她只有一双手,何时才是一个头?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病人千篇一律的绝望眼神,和病人家属不讲道理的怀疑哭喊,几乎将她心中为数不多的医者仁心消耗殆尽。

不知何时,行医救人对她来说已变成一种负担,枯燥烦闷的行医生涯让她时刻想要逃离,但碍于在爷爷面前发现的誓言,让她即使再不喜欢,也咬牙在大夫的职位上,一日接一日的做下去。

但,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不满,让她对大夫这份工作反感至极。

为了不受到伤害,为了不让病人的病情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在不知不觉间,她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让任何人靠近,也不靠近任何人,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使命,无关个人喜好…

她一直都清楚,这样是不对的,早晚有一天,她会因此患上心理疾病,再无法行医,可她无法改变现状。

她答应过爷爷,要做一个出色的大夫,便是做不到让天下再无病痛,也要做到见病医病,绝不袖手旁观。

这些年,她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无关喜好与对错,就是在执行她爷爷,临终前留下来的遗愿。

是以,哪怕面对仇敌,她也能尽全力医治,因为…

她从来就没有真的用“心”,也不在乎病人的感激与崇拜。

但是,就在此刻,就在那小丫鬟红着眼睛说她是好人的时候,红着眼睛说她娘怎么就遇不上,像她这样的好人时,她的心堵得厉害。

她似乎有些懂她爷爷的坚持了。

这世间,不缺把责任往大夫身上推的病人和病人家属,但更多的还是心存感恩的人。

她不应该这么消极…

也许,她应该多做一些。

也许,她能够做得更好。

不给楚九歌多想的时间,又有病人进来:“大夫,我女儿腹中时常绞痛,已经年过十六了,还不曾来月事,您看这病…”

年长的妇人扶着脸色苍白的女儿,在楚九歌面前坐下,妇人小心翼翼地看着楚九歌,眼中满含紧张与期待,透着拘谨与不自在,还有一丝丝潜藏在眼眸深处的希冀,她女儿则低着头,含胸驼背,不敢看人,只是怯生生的眸子,同样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

楚九歌看着面前的母女,眼眶微微泛酸。

她想,哪怕是为了让这抹希冀的光芒越来越亮,她也应该多做一些,至少不能像之前那般消极,只是遇病治病,从来没有想过主动的、积极的,为这些病人做些什么。

“经期不顺导致的,还好发现得及时,不算严重。你躺下,我给你扎两扎,回去后吃上两幅药,就没什么大碍了,如若十天内不来月事,就来找我复查。”如果是以前,楚九歌是不会提复查的话。

她对病人并不耐烦,只尽着把他们的病医好的责任,现在她却想要多做一些。

“真的,真的能好?”妇人一脸惊喜,那低着头,不敢看人的小姑娘,也猛地抬头,湿漉漉的眸子亮得吓人。

楚九歌不自觉的笑了出来:“我保证!”

“太,太好了。谢谢,谢谢楚大夫,您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您不知道,我…我男人死了,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要是有个不好,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活。”妇人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

这世道,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求生实在太艰难了,尤其是这个孩子还不健康,如若不是遇到楚九歌,她们母女二人余生怕是没有盼头了。

“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药方写好了,你让你女儿躺下,露出腹部,好方便我扎针。”说话间,楚九歌已经药方写好,递给对方。

妇人拿着方子,如同捧着什么珍宝,红通通的眸子满是欣喜,那沉默怯弱的姑娘,也悄悄抬起头,怯生生的看着楚九歌,无声表达她的谢意…

之后的几位病人情况都不算严重,除去偶尔几位要扎针的,大多用药就能好,一连看了二十余位病人,楚九歌已有些累了,但精神却极好,一双眸子神采飞扬,任谁都能看出她此时的心情极好,状态极佳。

前来就诊的病人,见到楚九歌自信的样子,对她的怀疑也渐渐消失了,病人一个接一个的走进诊室,而后带着笑出来,也让排队的人渐渐多了一分期待和自信…

辰时过半,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与京都府尹一同来到衙门,只是平日宽敞的大街,今天却堵得水泄不通,四辆马车可并行的宽大街道,此时只能容得两人通过。

“前面是怎么一回事?”三位大人坐在马车上,面露不喜。

王家的案子竟是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这么多人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人前,就叫他们审案多了几分难度。

“回大人话,是…是楚九歌楚大夫在前方义诊,免费为京中的妇人治病。”官差早早的就打听清楚了,只是不敢主动上报罢了。

结合今日要审理的案子,楚九歌此刻在衙门对面,只为妇人诊病,明显是跟衙门的叫板…

第884章 插队,这一拨可以宣传

果不其然,三位主审官一听到差役的话,顿时脸黑了。

“谁让她在这里摆摊的?走走走,让她赶紧的走,这不是她能呆的地方!”京都府尹没好气的开口,声音粗哑,显然昨晚没有睡好。

王梓钰的案子一波三折,他实在睡不好。

“真以为有北王护着她,咱们就不敢拿她怎么样吗?”大理寺卿的口气也不好,看他眼下的青黑,同样是一副没有睡好的样子。

刑部尚书没有开口,他眼睛合拢,脑袋一点一点的,一副睡着了的样子。

作为纵横官场数十载,也没有栽下去的老狐狸,刑部尚书很清楚,王家这事已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左右的,他们现在掺和的越多,最后死的越惨。

毕竟,最先牺牲的,都是掺和最深的棋子。

“大人,对面,对面…不是咱们的地方,咱们没这个权利赶人家走。”官差一脸为难的开口。

大人真当他们先前没赶人?

他们赶了,只是赶不动而已。

这是京城,是天子脚下,不是什么穷乡僻壤的地方,他们就是官差,也得讲道理。不然,会被京中的权贵告死。

“聚众闹事,拿人!”京都府尹张嘴,就给排队的人定了一个罪。

官差更想哭…

这个理由,他们用过,但…

“大人,对面的铺子是王家的,这条路…当年是王家修的。”官差压低着声音,一副羞于启齿的模样。

京都府尹哑然失声,马车内许久都没声音传出来,官差冷汗淋漓,现场有片刻的死寂,直到刑部尚书从马车内下来:“好了,时间不早了,不能当事人来了,咱们还没有到,也没有多远的路了,走过去便是了。”

“嗯。”刑部尚书开了口,大理寺卿与京都府尹也有台阶下了,两人黑着脸,随同刑部尚书一同下了马车。

一下马车,看到眼前黑压压排队的人,京都府尹的脸色更难看了:“无知刁民,不收银子的大夫,能是什么好东西。”

“放屁!”京都府尹的话声音不小,排在队伍末的妇人听到这话,顿时怒了,心急口快的她,霹雳啪啦的开口训斥:“楚大夫医者仁心,照顾我们这些穷苦人,怎么就不好了?合着一个人非要像丹医堂一样,跟官府那些官差一样吸我们的…”

“大胆!”官差见这人说得不像样,急忙打断他的话:“谁准你这么跟我们大人说话了。”

“大人?”那妇人吓了一跳,抬头看了一眼,脸一白,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呀。小妇人只是来看病的,求大人高抬贵手,不要跟小妇人一般见识。”

那人跪地求饶,见被官差护着的大人不吭声,咬咬牙道:“大人,小妇人实在不知,您也来排队看病。您,您往前排…小妇人不敢跟大人抢,你去前面看诊。”

原来,这几个大人也是来看病的?

排在前面的妇人,暗戳戳的鄙视了京都府尹几人一眼,心不甘情不愿的侧过身子,给天人让路:“大人,您请,您请…”

“无知妇人,本官需要来这里看病吗?”京都府尹没好气的一甩衣袖,正要叫官差把这些人都赶走,排在队伍末尾的妇人,就“热情”的给他们让路:“大人,您请,您请…”

“大人,我这位子让您。”

“大人,您往前…”

也有人忍不住,小声的嘀咕:“看病就看病,有啥不好说的。”

“一群大男人跟我们争,还当官,真是…”

队伍末尾的骚动,很快就引起排队人的注意,她们不知事情始末,见到后面的人都给一群官老爷让位,不满的人更多了:“都是什么人…看病就看病,居然还插队,仗着自己是官身就了不起了。

“咱们这些穷苦人,是没有办法,才来这里排队等着免费看病,这有钱的官老爷是脑子有病吧?居然也跑过来,跑过来就算了,居然还要插队,我这都等了半个时辰了。”

“好了,快别说了,别让官差看到了。都让让,给后面那几位大人让让,也就是几个人,楚大夫看病快,耽误不了多久。”

“楚大夫说了,这三天只为妇人看病,过几天才给其他人看病,这几位大人是得了什么病,这么着急,跟我们一群妇人抢,真是…不知羞。”

队伍中间和前头的人,仗着人多,乱,官差管不过来,小声的交头接耳,后方的人却不敢,即使面上不满也乖乖的给京都府尹几人让位。

偏偏,那几个交头接耳的妇人,自以为声音小,却不想大家都在说,声音不免大了起来,也让京都府尹听到了她们的抱怨。

京都府尹和大理寺卿气得想要抓人,刑部尚书反倒是笑了:“既然来了,咱们就插个队去看看,楚大夫的医术,我们那天也是知晓的。”

果然,不插手王家这事是对的,哪怕有皇上出手帮席家又如何?

王家不是吃素的,楚九歌也不是吃素的,北王也不是吃素的。

“看什么看,时辰快到了,要开堂了。”京都府尹并不想去,但刑部尚书根本不理会他,在官差的开道下,在排队的人主动让路下,一路杀到义诊的内堂。

刑部尚书一上前,让道的妇人迅速站回原来的位置,后路断了,京都府尹出不去,只能跟着往前走…

三人在官差的护送下,一路插队,排在了队首,在前一位妇人看完病后,三人就进去了。

“三位大人是来看病?请坐。”楚九歌早就收到了消息,见到三人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连起身都没有。

这是她作为大夫的权利,不服,就不要来找她。

“楚九歌,谁给你权利,在这里义诊的?官府同意了吗?”被一群乡下妇人指责,京都府尹的修养,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看样子三位大人不是来看病,是来找事的。”楚九歌笑着起身,然,就在三位大人,以为楚九歌要做什么的时候,她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朝不远处的丫鬟招了招手…

“你想找谁?王梓钰吗?他现在自身难保,保不了你。”京都府尹冷笑。

楚九歌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京都府尹的话,而是对小丫鬟道:“让人告诉苏公子,让他把三位大人身患隐疾,为求神医诊断,不惜在开堂前,插队就诊的消息,给我宣传出去,让越多人知晓越好。”

楚九歌完全没有避讳的意思,大大方方,当着三人的面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