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纳征礼,没有之前纳采礼来的轰动,送的东西,虽然精致不菲,但要中规中矩的多。

王妃也说了,煊亲王府不缺钱,就算不依靠煊亲王府,楚慕元也有能力给沈玥来个十里红妆,甚至二十里都不在话下,但先前送纳采礼闹的沸沸扬扬,还闹到了议政殿,就委实没有那个必要了,纳征礼她是依照当年煊亲王府迎娶她的时候送的。

当年,她可是昭王府郡主,皇上的堂妹,煊亲王府送给她的纳征礼,绝对不少啊。

只是要是楚慕元自己准备,肯定只多不少。

王妃喜欢沈玥,加上等了半天,没话可聊,就多说了一些。

煊亲王府纳征礼后两天,崇祖侯府也送了纳征礼来。

大夫人和沈瑶必不可免的又窝火了一整天。

第二天,就开始闹幺蛾子,给沈玥添堵了。

大夫人给沈瑶出嫁配齐了丫鬟小厮,打着为沈玥着想的名义,送了两个俏丽丫鬟来。

身姿丰盈,体态婀娜,说话声娇娇柔柔的,酥的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那一脸春色,只差脑门上没写我是给世子爷准备的妾。

送的时间又像是掐着的,她正好午饭吃了一半。

被两个丫鬟一请安,瞬间没了食欲。

她放下筷子,望着领人来的春香,问道,“她们应该就是母亲准备了让我带去煊亲王府,在不方便的时候,代为伺候的通房丫鬟吧?”

沈玥这么直白,倒把春香愣住了,她以为沈玥会装傻充愣的。

来之前,大夫人还交代她一定要让她收下。

既然大姑娘明白,倒省的她再解释了,春香点头,笑道,“是的,大夫人也给四姑娘准备了两个。”

第二百六十章 大方

还未出嫁,就先给夫君挑了小妾,搁谁心里都不舒坦。

丫鬟这么说,也是让沈玥心里好受些,然后坦然接受。

“四妹妹都收了,我是不能不收了?”沈玥挑眉问道。

春香忙道,“府里的姑娘出嫁,都会有的,是为了姑娘好,姑娘将来就懂了。”

自己带去的丫鬟做通房,既显得贤惠大度,通房小妾的卖身契又捏在她手里,拿捏起来容易,的确很好。

“既然如此,就把她们的卖身契给我吧,”沈玥伸手笑道。

春香连忙把卖身契送上。

如此爽快,倒让沈玥愣了下,还以为大夫人会捏着卖身契不给呢。

看了看卖身契,没有什么问题,就放在了桌子上。

春香见没她什么事了,就福身告退了。

春香走了,两丫鬟就给沈玥跪下,算是正式见礼,一般情况,沈玥敲打她们一番,再改个名字,就让陈妈妈给她们安排住处,然后该干嘛干嘛了。

不过大夫人这么痛快,她就觉得不对劲,要知道卖身契给了她,她就有权决定这两个丫鬟的生死,完全达不到添堵的目的啊,沈玥就问道,“你们是府里的家生子?”

要是家生子,只给了她们的卖身契,父母爹娘都在沈家,或者在庄子上,这两个丫鬟还是得听大夫人的。

可两个丫鬟的回答,叫她诧异了。

她们并非是府里的家生子,而是前几天才从人牙子手里挑的,这几天一直在教她们规矩,而且这两个丫鬟还认得字。

认字的丫鬟很少,价格比寻常丫鬟要贵不少,加上模样标志,没有三五十两,绝对买不下来。

看着两丫鬟,沈玥摸不透大夫人想干嘛了。

但不论她什么目的,这两丫鬟她都没打算留着,她把卖身契交给半夏,道,“找了人牙子来,把她们卖了。”

半夏听得一喜,她还真担心姑娘会收了这两个丫鬟呢,没想到姑娘要卖身契,是要卖了她们。

半夏连忙接过卖身契,然后下去吩咐了。

两丫鬟跪在地上,听到沈玥要卖了她们,蓦然抬眸看着沈玥,急道,“姑娘为何要卖了我们?”

她们还以为能跟着沈玥嫁进煊亲王府,见见煊亲王府的气派,就算她们不得宠,也能锦衣玉食一辈子了,可连煊亲王府大门都没进,就要卖了她们,她们不明白。

沈玥看着她们,道,“因为我没打算让煊亲王世子纳妾,留下你们,只能扫地擦桌子,那太委屈你们了,放心,我会叮嘱人牙子,给你们找个好去处的。”

两丫鬟心高气傲,绝对不甘心只做丫鬟的,她何必阻人前途。

沈玥直接了当的说不会给夫君纳妾,两个丫鬟吃了一惊,大约是没见过这么善妒的大家闺秀,即便心里不情愿,也不会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一下子把丫鬟的后路给堵死了,难道她们要留下来做扫地丫鬟吗?

两丫鬟有些颓败,却只能认命了,但愿她说的是真的,让人牙子给她们挑个好去处。

再说春香,把丫鬟和卖身契交给沈玥后,就去了牡丹苑,大夫人在那里,正好去回话。

听春香说沈玥没说什么,就收了丫鬟,大夫人怔了下,“她没有推辞?”

没有推辞吗?

春香觉得应该是有的,只是没有机会而已,要是她没有带卖身契去,大姑娘肯定就以此为借口,让她把两丫鬟再带回来了。

大夫人眉头拧着,要是沈玥推辞了,然后再收,她还安心些,现在这样顺从,她反倒不适应了。

沈瑶看着桌子上一堆头饰,眉开眼笑的,她摇着大夫人胳膊道,“娘,我数了数,有十三套新头饰,是单数,太不吉利了,你再给我添一套新的吧?”

大夫人拍着沈瑶的手,正要说话呢,外面一丫鬟匆匆进来,道,“大夫人,大姑娘要卖了那两丫鬟。”

“卖了?”大夫人脸一青。

她就说她怎么可能那么听话,可是才给她送去的丫鬟,她一转身就给卖了,那不是打她的脸吗?!

大夫人当即起了身,迈步出了门。

身后沈瑶气的跺脚,娘还没答应再给她买一套头饰她,怎么就走了。

这边大夫人前脚出门,那边沈琦进来了,怕挡着路,赶紧避开,随后望着沈玥道,“大伯母这是怎么了,这么生气?”

沈瑶从鼻子哼了一声,没有回答,沈玥如此不给大夫人脸色,说给沈琦听,她肯定会在心底笑话她们。

“你怎么来了?”沈瑶问道。

虽然这些天,沈琦有事没事就喜欢往她这里跑,以前总是和她抬杠,如今见她,多是奉承巴结,就连出门见谁,都会跟她报备一声,好像生怕没来她跟前,她会生气似的。

沈瑶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好像以前受的窝囊气,一下子全找了回来,拿乔了这么多天,对沈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了。

沈琦进来,脸上挂着笑道,“听到件稀罕事,觉得有必要和四妹妹你说一声,就过来了。”

“什么稀罕事?”沈瑶拿着根金簪看着,注意力明显不在沈琦身上。

沈琦也不介意,她笑道,“四妹妹还记得那天你去美人堂,大姐姐后来也去了吗?”

沈瑶斜了她一眼,“然后呢。”

“然后四妹妹先走了,大姐姐在美人堂遇到了代国公府几位姑娘,还去三楼挑了头饰…。”

三楼?

沈瑶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对了,她还没有在三楼挑头饰呢,一会儿要娘给她补一套三楼的。

左右买这么多头饰,用的钱都是秦氏赔的,该她买的,都还没用呢。

打定主意,沈瑶又开心了起来,见沈琦盯着她,她就道,“三楼怎么了,那天,她回府可是空着手的,去三楼,不过是沾了代国公府的光而已。”

沈琦摇头,“大姐姐上三楼,的确是被钟三姑娘拉着去的,可大姐姐在三楼挑了一套五千六百两的头饰呢。”

沈瑶脸色一僵,牙关紧咬,“从表姑母那里打劫来的钱,用起来可真不心疼!”

沈琦酸涩一笑,“岂止是用着不心疼,她把那套头饰送给钟大姑娘了…。”

ps:八点半,加更一章,求月票~~~

第二百六十一章 习惯

一句话,叫屋子里其他丫鬟都望着她,个个眼睛瞪圆了。

大姑娘送了一套五千六百两的头饰给代国公府大姑娘?

大姑娘出手也太大方了点吧?

“给我们一匹绸缎都舍不得,送给外人,却比谁都大方,她胳膊肘是怎么长的?!”沈瑶气道。

气不可耐,沈瑶起了身,要去跟老夫人告状了。

她去的时候,正好大夫人在跟老夫人说通房丫鬟的事。

老夫人听了,也觉得沈玥这事做的不对,哪怕丫鬟挑的不好,你可以说啊,既然收了,转手卖掉,就太不将大夫人放在眼里了,现在大夫人找她抱怨,她总不能叫大夫人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吧。

还有送给钟大姑娘那么贵重的首饰,五千六百两啊,这么贵重的头饰,只怕煊亲王妃也不见的有几套。

她有那钱,还不如送给煊亲王妃呢。

老夫人想不通,再加上丫鬟的事,就派了荷香把沈玥找了去。

沈玥很坦然,她既然决定卖丫鬟,就知道大夫人会发难,没有十足的理由,她也不会这么做。

等老夫人一问,沈玥就道,“祖母和母亲这样想,就错怪我了,我是敬重母亲,不愿意让她受人诟病,我要才卖了丫鬟的。”

大夫人气的嘴皮都哆嗦,都要卖掉她给她挑选的丫鬟了,还是敬重她,这是哪门子的敬重?!

“我倒要听听你卖丫鬟,还是敬重我,”声音里一股难掩的怒意。

沈玥看着她,道,“母亲不知道煊亲王府有嫡妻十年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吗,给府里出嫁的姑娘预备通房丫鬟,是咱们沈家的规矩,可我嫁进煊亲王府,自然要依照煊亲王府的规矩来。”

“不可纳妾?”大夫人愣了下。

煊亲王府这规矩,她还真不知道,她皱眉道,“什么规矩,我从未听过。”

沈瑶嘲讽一笑,“大姐姐你糊涂了吧,什么嫡妻无子,十年方可纳妾,煊亲王不是纳妾了吗,而且还不止一个,楚二少爷今年十七了,煊亲王在迎娶王妃过门的第三天,就娶了侧妃,你那什么规矩,是从哪儿听来的,也不怕惹人笑话。”

老夫人也看着沈玥道,“丫鬟传的流言,不可尽信。”

沈玥很无力,把某男抬出来,道,“是煊亲王世子亲口告诉我的。”

老夫人,“…。”

“煊亲王的确没有遵照家规,但王府其他老爷都只有嫡妻,而且不许纳妾,这些事都是煊亲王世子说的,我想他没必要骗我吧,既然他说有此家规,我还准备通房丫鬟带去,这不是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吗?”

“我大张旗鼓的卖掉母亲给我准备的通房丫鬟,是想借此告诉他,不是我沈家不讲规矩,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只是我以他为先,以煊亲王府为先,他说的是真的最好,要是哄骗我,将来后悔了,责怪与我,我也有话可说。”

沈玥一口气说了一大通,但是注意力明显不在这事上。

沈瑶的话,叫她震惊了。

煊亲王迎娶王妃过门三天,就迎娶了侧妃?

王妃可是出身昭王府,那时候皇上也登基了,煊亲王竟然如此不给面子,成亲三天就迎娶侧妃进门,这不是打皇上的脸吗?

难怪这么多年,皇上一直和煊亲王关系不睦,想干掉他。

煊亲王这也太欺负人了,便是寻常人家,好歹也过个一年半载再纳妾吧。

沈玥好奇了,王妃美成那样,煊亲王还将她撇在一边,迫不及待的迎娶侧妃进门,侧妃得是有多美啊。

沈玥在走神,老夫人拨弄着佛珠道,“丫鬟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卖了就卖了。”

大夫人则道,“那两个丫鬟是我亲自挑选的,就这样卖了,实在可惜,大姑娘不要,就将卖身契还回来。”

半夏正好把卖身契带在身上,见大夫人这么说,便看了沈玥一眼。

沈玥轻点了下头,半夏就把卖身契交到大夫人身边了。

大夫人拿着卖身契,望着老夫人道,“琅哥儿十七了,如他这般年纪的世家少爷,都娶妻生子了,这些天,忙着两位姑娘出嫁的事,那些贵夫人也有眼色,没来打扰,但挑选,再准备迎娶,至少也要大半年,我看要不先在琅哥儿屋子里放两个丫鬟?”

沈玥一听,就知道大夫人打算把那两个丫鬟塞给沈琅之了,见老夫人有些动容,沈玥忙道,“大哥还在岳麓书院求学呢。”

大夫人就不悦了,丫鬟她不要就算了,还不要琅哥儿要,她管的还真是宽,“在书院学业繁重,回府就该好好放松,哪个世家少爷迎亲之前,屋子里没一两个暖床丫鬟的,你虽然议亲了,到底还没出嫁,你大哥屋子里的事,你还是少管为妙。”

沈玥也知道沈琅之屋子里的事,她不该管,可她已经管了,既然帮他追钟文婷,就该对人家钟大姑娘负责。

她方才要卖掉丫鬟,已经惹怒大夫人了,现在又责怪她管的宽,她要再说什么,就是她不对了。

她犯得着为了两个丫鬟和大夫人杠上吗?

明天休沐,大哥今天下午就会回府,她直接找大哥不就行了。

到时候,她一定要她知道,她不仅管的宽,而且大哥还心甘情愿的让她管。

见沈玥不说了,大夫人嘴角就噙了抹笑了。

沈玥见没她什么事了,就要福身告退。

自然是没走成了,找她来,可不止丫鬟一件事呢,沈瑶就问道,“听说你送了一套五千六百两的头饰给钟大姑娘,是真的?”

沈玥看着她,道,“是真的,有问题吗?”

没问题!

就是听了叫人心里头不痛快!

沈瑶扭着绣帕道,“大姐姐对个外人,比对我们这些亲姐妹好太多了,实在叫我们这些做妹妹的羡慕。”

沈玥笑了,“这有什么好羡慕的?对自家人,才不用客气呢,我们姐妹之间,平常打闹嬉笑,互相戳痛处,早习惯了,我要真送你一套五千多两的头饰,那才不正常呢,你们无需羡慕,也不用琢磨,我为什么要送钟大姑娘那么贵重的头饰,只要记得,我从不做胳膊肘往外拐的事就成了。”

那还叫不胳膊肘往外拐,都拐到天边去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攀

可是沈玥都这么说了,就是不愿回答为什么了,而且她也没给人再追问的机会,福身就退下了。

等出了门,就吩咐丫鬟,沈琅之回来,就让他去找她。

沈玥很少让丫鬟给沈琅之传话,他回来,第一时间给老夫人请安,还未进门,就被丫鬟告知,沈玥找他,闹得沈琅之还有些心不安,怕出了什么事。

等见了老夫人,他就赶紧来了沉香苑。

彼时沈玥正在院子里,看着一堆空花盆。

沈琅之走过来,略带担忧的问道,“让丫鬟找我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沈玥看着他,见他呼吸有些喘,就道,“没什么大事,先进屋喝杯茶再说。”

等他们进屋时,丫鬟早把茶端上来了。

沈琅之也的确有些口渴了,他在老夫人屋子里压根就没多待。

喝了两口茶,沈琅之又看着沈玥了,沈玥这才问道,“母亲给大哥准备了两个暖床丫鬟,大哥可知道?”

“找我就这事?”沈琅之哑然。

沈玥看着他,沈琅之就嘴角抽抽了,“我还以为你找我有什么急事呢,方才母亲和祖母和我说了丫鬟的事,我没打算要,母亲一定要我收,正好又我急着来见你,就收了。”

沈玥,“…。”

就算着急来见她,也不用急成这样吧?

“大哥是打算收了那两个丫鬟?”沈玥问道。

沈琅之脸一红,“没有的事!”

某大哥内心有点小崩溃,为什么这些事,妹妹说起来脸不红气不喘,他却扛不住脸红啊,这是不是颠倒了?

沈玥没想到自家大哥脸皮这么薄,她看了半夏一眼,道,“那书桌上那几张纸拿来。”

半夏就退下了。

沈玥望着沈琅之道,“那两个丫鬟,大哥既然没想收了,就卖了吧。”

“嗯,我一会儿就卖了她们,”沈琅之点头道。

很快,半夏就回来了。

沈玥接过,翻看了两眼,而后递给沈琅之。

沈琅之不知道是什么,伸手接了,等看清楚纸上写了些什么,眼睛瞪的圆圆的,“这是…?”

沈玥笑道,“这是代国公府上到国公爷,下到几位少爷的兴趣爱好,大哥既然想抱得美人归,这些人什么性情就该有所了解,也好投其所好。”

沈琅之脸瞬间红成了猴屁股。

他默默的低头看着纸张,上面写的很详细,而且有好几张纸。

看到最后,里面还夹了张五千两的银票。

沈琅之抬头了,把银票递给沈玥,他以为是夹错了。

沈玥失笑,“这些爱好,可都是要花钱的,大哥身上有钱吗?”

“…有。”

“有也不够吧?”

“…。”

“可我也不能要你的钱啊?”沈琅之还是很讲原则的。

沈玥知道沈琅之有自尊心,她笑道,“算我先借给大哥的,将来大哥有钱了再还我便是。”

半夏在一旁补充道,“前些天,姑娘还送了钟大姑娘一套五千六百两的头饰。”

到时候要一起还呀,不要忘记了。

沈玥扶额,没想到她丫鬟竟然这么护财,见沈琅之望着她,沈玥就道,“大哥,为了你能如愿,我可是不遗余力,你可一定不要让我失望。”

沈琅之瞬间觉得手里几张轻薄的纸变的很沉。

他是很喜欢钟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