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儿红肿着眼睛给母亲掖被角,她一夜没睡,只在母亲旁边眯了半个时辰。

那孙家二房的吴姓管事妈妈闯进卧房,如过无人之境,嘴里喷着酒气,一把推开王素儿,坐在七姑太太枕边,大声叫道:“快把你家素儿的庚帖给我,家里主母还等着我回去复命呢!”

“你——!”七姑太太气得嘴唇都发青了,被吴妈妈推倒在地的王素儿眼泪汪汪的瞧着母亲。

四周的丫鬟婆子们竟无人敢去扶自家小姐起来!

那吴妈妈见七姑太太不说话,一双油腻的脏手竟然伸到她枕下掏着,“定时藏在这里了,咦,是个白玉环,成色一般,太太还是赏了我罢!”

言罢,就要把白玉环往袖子里塞!

那白玉环佩是七姑爷生前平日里饰在腰带上的,七姑太太留下来作为念想珍藏着,谁料到会落在这粗鄙不堪的婆子手里!

七姑太太也不知那来的力气,伸手就去抢,那吴妈妈一把拍开她,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骂咧咧:“都要死了的人!还霸着钱财作甚!等素儿成了我们家儿媳妇,这些家私还不是都要搬到我们孙家二房去!”

屋外蓦地喧哗起来,还冲进来好些面生的丫鬟婆子,有两个粗壮丫鬟一把将吴妈妈拖下床,一个管事妈妈将白玉环佩夺了过去,用帕子擦干净了,恭恭敬敬还给七姑太太。

吴妈妈就要乱叫,那管事妈妈冷冷朝一个婆子使了个颜色,那婆子扬起手中的竹板,啪啪开始掌嘴!

只挨了三下,那吴妈妈就被打松了两颗后糟牙,挨到第四下,吴妈妈连牙齿带血吐了一地!哀嚎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恶人自有恶人磨。

对鸟,祝各位看官六一儿童节快快乐乐!

18

18、七姑姑病倒灼华院,田婆子激骂吴妈妈 ...

刘妈妈说道:“把这婆子堵了嘴,拖下去捆着,再打了水擦地,没得脏了我们七姑太太的屋子。”

言罢,亲自扶了王素儿起来,搀着她到了床前坐下,暖言安慰这对苦命的母女:“我们九小姐得了消息就过来了,守门的长了豹子胆,竟推三阻四不让我们进来瞧您,小姐怕您和表小姐受了委屈,只得破门而入硬闯进来,实在情非得已,还望姑太太原谅。”

赶走了堵心的二房吴妈妈,七姑太太的脸色稍微好了些,“那些刁奴见我病倒了,就起了叛主的心,和王孙两家同流合污,一起把院子围得严实。多亏了你们进来解救,不然,我和素儿就要活活困死在这里。”

刘妈妈说:“七姑太太放心,我们小姐派人将那些叛主的家奴关起来了,等着您身子好了再惩治,您府上空出的差事,由我们先顶上。崔妈妈在厨房准备饭食,待会就送过来了。”

七姑太太点点头,阖上眼再次昏睡,刘妈妈招呼丫鬟们打水给王素儿洗脸梳妆,点燃了冰冷的青玉莲花状香炉,烧了块宁神的安息香。

约一盏茶后,刘妈妈高高打起门帘,采菱朱砂等丫鬟婆子簇拥着颜睡莲进来了,王素儿紧握着颜睡莲的手,怕惊扰了母亲,所以只是默默垂泪不语。

这样过了两刻钟,崔妈妈提了食盒摆上晚饭。颜睡莲拉着王素儿上了桌,主食是栗子粥,另有五碟新鲜菜蔬和一碗火腿鲜笋汤。

“母亲那里…。”王素儿忧心忡忡,难以举箸。

崔妈妈怜爱的说:“太太那份做好了,隔着水温着呢,表小姐拿来了两颗百年人参,在小灶上煎了独参汤,等太太醒了再喝。小姐一天水米未进,还是和表小姐一起吃罢。”

听这话,王素儿方放下心来,崔妈妈和刘妈妈在身后舀汤布菜。

颜睡莲吃了两口,就摆手说自己来就可以了,让刘妈妈下去吃饭,待会还有得忙,怕误了饭时。

王素儿苍白的小脸一红,结结巴巴的对崔妈妈说:“奶娘辛苦了,为我和母亲奔波劳累一天,您和刘妈妈一起去吃饭吧。”

崔妈妈眼圈红了,“为了小姐,奴婢什么都可以做,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小姐从小到大都是奴婢伺候吃饭的,小姐别是嫌了我罢?”

王素儿执意要崔妈妈去吃饭,否则她就停筷。崔妈妈拗不过她,只好去隔壁厢房吃晚饭去了。

采菱和刘妈妈在小抱厦里就着咸菜啃包子,还灌了半肚子冷茶水,听到这边的王素儿和崔妈妈的动静,采菱再也坐不住了。

“母亲,我瞧着七姑太太家上上下下行事太没个章法了,我们小姐替她们考虑的周到,连下人的晚饭都是从我们从大街上买的包子,崔妈妈倒好,只顾着给自家小姐太太做晚饭,连壶热茶都不给我们煮上。”

“那表小姐更是不知所谓,看着我们小姐放了您吃饭,她接着就要崔妈妈下去——行事未免太做作了些,知道的明白我们小姐是真真的关心下人,那些不知道还以为我们小姐是故意打她的脸,暗示她不懂得体恤奶娘。”

刘妈妈细嚼慢咽,像是在吃无上美味似的,末了喝了半盏冷茶,缓缓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姑太太治家不力,又不会做人,表小姐年纪小,没什么主见,所以她们即使守着金山都过不上安稳日子。”

采菱嘟囔道:“我们九小姐还比表小姐小两岁多呢,行事说话那个周全。”

“七姑太太未出阁前是颜老太太护在手心的宝贝。出嫁后七姑爷家里人口简单,上无公婆需要孝敬,下无小姑妯娌掣肘,姑爷是个极省心的,还没有姬妾通房添堵,那里晓得世间险恶。表小姐比七姑太太有心眼,但脸皮忒薄。”

刘妈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京城颜府深似海,先五夫人死得蹊跷,咱们九小姐是五房嫡长女,没了母亲照顾,从小胡打海摔惯了,估计断了奶就懂得看人脸色,考虑如何生存,自然和一般的闺阁小姐是不同的。”

采菱迟疑道:“九小姐什么都好,就是心肠有些软,那周妈妈一家如此害她,她最后还是打算护着他们。”

刘妈妈说:“心肠软些,对咱们做下人的来说倒是一件好事,你以后就明白了…。”

正房内寂然饭毕,七姑太太再次转醒,王素儿端着晚饭劝食,七姑太太看着女儿只是流泪。

颜睡莲劝道:“吃了饭才好吃药,吃了药这病就好了,日子还长,素儿表姐还巴望着能在九月和您一起登武担山赏芙蓉花呢。“

七姑太太听了,才勉强吃了些东西,末了,又喝下一盅参汤。

颜睡莲见她精神见好,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始说正事:“七姑姑,那些背主的奴才已经圈禁了,男的关进地窖里,女的锁在柴房,听候您发落。”

“撵出去!都撵出去!”七姑太太情绪激动起来,“吃里扒外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害了我的素儿!”

想起昨夜和今天的各种委屈,王素儿扑在崔妈妈的怀里小声哭泣。崔妈妈眼眶通红,怜惜的抚着王素儿的脊背。

颜睡莲和刘妈妈对视了一眼。采菱年纪小,脸上藏不住事,泛出不屑和失望的情绪来。

刘妈妈拉了拉采菱的衣袖,采菱连忙收拢了情绪,垂眸敛手,权当自己是个木头人。

唉,七姑姑果然还是不知其中的厉害,最后还是要自己提醒,颜睡莲缓缓劝道:“孙家二房能有昨晚的动作,必定是早就算计好了。如果现在就撵这些刁奴出去,他们出了门,嘴里会有什么好话?把白的说成黑的,和二房一起朝着您头上泼脏水,到时候您百口莫辩,又要伤神。”

七姑太太听了,面如死灰。

王素儿则巴巴的望着颜睡莲。

崔妈妈心中一动,讨好的问道:“想必是九小姐已经有应对之法了?”

颜睡莲说:“依侄女愚见,这些刁奴严惩乃至逐出家门都是应该的,只是目前还不是时候。但留他们在府里断然是不可能的,不知什么时候又弄出什么乱子来。”

“七姑姑在乡下不是有两个大田庄么?眼瞅着要秋收了,田庄里缺人手,把他们送到乡下去帮忙,等忙完了农活就是冬天,那时府里的事情早就平息,您寻几个由头一个个的打发了出去,谁也挑不出您的错处来。”

七姑太太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王素儿脸上依旧有愁容,“乡下田庄天高地阔的,他们若是逃回成都城,和二房同流合污,再编排我们的不是怎么办?”

颜睡莲冷笑道:“那就更好办了——不听从主家的安排,擅自出田庄就是逃奴。按照律法,若不是主家额外开恩,逃奴是要被处死的。同样的,二房也犯了窝藏逃奴,侵占他人财物之罪。都是戴罪之身,随他们怎么编排,别人都说他们是诬蔑。”

卧房内沉寂片刻,七姑太太点头道:“就按照你的法子办吧,事不宜迟,今夜就捆了他们送到庄子里去。”

“是。”颜睡莲应下,话题一转,“二房的那个吴妈妈和几个下人还捆在耳房里,七姑姑您看…。”

王素儿一片茫然,崔妈妈瞳孔一缩,握紧了拳头才生生忍住说打骂一顿扔大街上的话。

七姑太太长长叹了口气,握着颜睡莲的手,“前几年过继嗣子的事就是孙家二房撺掇了父亲王氏族长干的,这次他们还要逼娶素儿,我恨不得将那不要脸的二房千刀万剐——只是,嗣子那件事我可以据理力争的阻止,可今天这件事毕竟关系到素儿的闺誉,我不敢闹大了。好侄女,你比姑姑强百倍千倍,你说说该怎么办?”

刘妈妈心中一阵叹息:七姑太太好强一辈子,遇事从来不主动求娘家庇护,如今为了女儿,却要向一个晚辈低头求助,难道她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么…?

“我们姑息求全也可以将此事平息,可是二房真真的可恶,恐怕不能善罢甘休,再生出毒计来,我们防不胜防。”颜睡莲紧紧回握住七姑太太的手:

“我有一策,如果使用得当,就一劳永逸,既可以保护素儿表姐的闺誉,也能断绝二房再次生事。只是此计一出,您和孙家二房就彻底决裂,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七姑太太沉默了,脸色几经变幻,最后目光越来越冷,神色也愈发决绝,示意颜睡莲继续说下去。

刘妈妈朝着采菱使了个颜色,采菱知趣关严门窗,将不相干的下人屏退出灼华院,自己办了张竹凳坐在门口守着。

约一盏茶后,刘妈妈推开门,唤了刚才拿着竹板掌嘴的婆子进去。

那婆子姓田,是灶间的小管事,手脚勤快,干活利索,一张嘴甚是厉害,吵遍颜府无敌手,外号“田铁嘴”。

颜睡莲好几次听那田婆子骂小丫鬟,心下不悦,曾经找刘妈妈谈过是否放田婆子出去,

刘妈妈道了这田婆子的来由,原来这婆子是庄户人家的女儿,青春时丧夫无子,婆家和娘家都逼她改嫁,她走投无路,自卖自身到了颜府,无依无靠,能依仗的只有颜府。

又说这田婆子其实面恶心善,厨房事多人杂,她若不嘴上厉害些,就要被人明里暗里欺负了去。

所以田婆子人忠心,遇事能舍得下脸面豁得出去,在颜府一直扮演唱黑脸的角色,昨晚夜审周妈妈一家,她就居功甚伟。

那田婆子听了颜睡莲的吩咐,点头如疾风,“小姐放心,奴婢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今天若不把那二房骂趴下了,我就把姓名倒过来写!”

刘妈妈笑道:“你这老货,不识字丢人都丢到姑太太家了,这‘田’字横写竖写正写倒写都一个模样。”

这样一番打趣,卧室沉闷的气氛纾解不少,田婆子退下,颜睡莲众人又紧锣密鼓的安排下一步计划。

且说田婆子领命,带着六个粗壮婆子,四个家生媳妇子,数十个家丁小厮,又从街坊借了二辆用来掏粪的驴车,将那作恶的孙家二房周妈妈并五个婆子捆结实了扔上去。

一行人并二辆臭烘烘的驴车在大街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咳咳!

田婆子左手握着三尺擀面杖,右手举着一块木砧板,双手在空中轮了一圈,擀面杖和木砧板激烈碰撞,极有节奏的咚咚二声,摆足了架势,田婆子扯着嗓子正式开骂:

“都来瞧瞧这些黑心肝的东西!灌了二两黄汤来我们府里连偷带抢!猪油蒙了心!老寡妇我今年四十七,无钱无势却行的直做的正!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立得人起,肩膀走得马过!”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二房主子养的一堆好货!大的小的穿的绸吃的是油,却窝在一起做出这等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路人问:“到底是什么勾当?”

隐去逼娶王素儿这件事,田婆子将孙家二房做的腌臜事添油加醋、敲着砧板如唱歌似的一件件的说了。

围观的路人顿时明白原来是孙家二房欺负孤儿寡母夺家产,此时正过晚饭时分,街道上摊贩正在收摊,田婆子嗓门大,整条街都能听她骂街声,将二房的丑恶嘴脸渲染到了极致。

不知是那个摊贩听得义愤填膺,将顾客挑剩的臭鸡蛋砸向坐在驴车上的二房吴妈妈众人,蛋壳正中吴妈妈的脑门,吴妈妈扯了嗓子开嚎,连呼冤枉。

那扔臭鸡蛋的摊贩捡了地上半截白萝卜砸过去,还叫嚷道:“了不得了!这贼还敢反咬一口!快拿马粪堵了她的嘴!”

作者有话要说:田婆子骂街的道具,以及“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立得人起,肩膀走得马过。”这句台词出自明朝冯梦龙的《三言二拍》。

嗯,写到现在,发现以前收集的资料不够用了,干脆买了本明清古董拍卖年鉴,铜版纸印刷,翻看了一天,深感古人生活各种的奢华,一个犀牛雕的三国人物摆件,里面人物栩栩如生,染色象牙雕的盒子,居然是用来装蟋蟀的!难怪古人有玩蟋蟀把家都败了的故事。

8过,瓦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象牙雕的荷花人物蚊香盘。。。咳咳,里面人物居然是春/宫。。而且还是百合性向!而且人物表情那个啥。。。。佩服佩服!

19

19、多行不义二房自毙,沉疴已久素儿丧母 ...

摊贩这一举动起了“抛砖引玉”的效果,路人摊贩纷纷将剩菜叶臭鸡蛋死鱼虾砸向驴车,有孩童干脆抓了土块扔过去,那吴妈妈的哭声被围观路人的唾骂声掩过,在二房她也算是体面的,今日受了这等侮辱,几欲寻死。

就这样,田婆子在越来越多的围观路人簇拥之下,一路骂到了荔枝巷孙家二房门口。

门口家丁们忍着骂声和驴车的恶臭,将吴妈妈众人连拖带拉进了角门,然后紧锁大门,仍凭田婆子堵在门口大骂。

孙二老爷和夫人捂着口鼻听完了吴妈妈的哭诉,不禁面面相觑:原本觉得王素儿母女好面子不敢声张,可以随意拿捏,没想一夜之间软绵绵的面团变成了硬生生的石头,自己不但没吞下,反而嗑断了门牙。

难道自己还斗不过一对孤儿寡母?!二老爷和夫人命人套了马车带着家丁去岳丈王氏族长家求援,有族长在,还怕王素儿不肯嫁!可一开门,迎面就是田婆子的叫骂、路人的起哄、和铺天盖地投掷的石块臭鸡蛋烂菜叶,生生的堵在门口就是出不去。

二房的仆人硬着头皮往外闯,又被田婆子带的家丁小厮绊倒,扭打在一起,场面更乱了,许多路人打抱不平,赶上去拉“偏架”,看似在劝和,其实就是困住二房的手脚,让田婆子众人沾净了便宜。

二房不死心,改走后门,守门的小厮战战兢兢来报,说后门被一群乞丐堵死了,他们好话歹话说尽,钱粮也给了,那群乞丐就是赖在原地不肯走,驾了马车硬冲过去,他们就睡在路上拦道,乞丐身份低微,但也是良民,弄出了人命官府也是不饶的——更何况,衙门邢铺头就带着十个衙役就站在一旁,不理会二房的献媚讨好塞钱,只是在那里看笑话。

一直到成都城敲响暮鼓,要宵禁了,田婆子和围观的路人方慢慢散了。

这一夜,晚上宵禁巡街的似乎盯准了二房,整个晚上荔枝巷的官兵就没断过。

次日一早,晨鼓敲响,宵禁解散。二老爷和二夫人“磨刀霍霍”预备出发,可马车刚行到巷口,邢铺头头戴乌纱平顶巾,穿着圆领皁衣,腰悬锡制腰牌,他挥了挥手中的文书,“衙门收到状纸,说你纵奴行凶,侵占良田,人证物证皆在,跟我们走一趟吧。”

言罢,两个青衣皂隶将足足二十斤重的木枷套在二老爷和二夫人的脖子和手腕上,赶牲口似的上了大街,这一路上又被早市的路人围观唾骂,重现了昨日吴妈妈“游街”时的盛况,只要路人扔的不是要人性命的大石头,皂隶们都懒得去管。

仅仅一夜时间,王家二房觊觎孤儿寡母家产一事闹得满城皆知。次日二老爷和二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枷锁被投进监狱,原本以为事件就此结束,没想,这只是开始。

那日衙门的鸣冤的大鼓都快被擂破了,桩桩件件都是状告孙家二房,罪行五花八门:

二老爷十年前曾逼迫某良家女为妾,该女有孕后,又被二夫人以偷窃家财为由活活打死,一尸两命。

二老爷的幺儿纵狗咬伤老人,事后不仅没有道歉赔偿,反而说老人讹诈,老人的儿子气愤之下踢残了恶狗,那幺儿居然带着家丁小厮寻上门闹事,抢了祖传的宋代汝窑花瓶当做医治伤狗的“汤药费”。

…。

九思巷,王宅。

因前天元宵节颜府着火,昨日七姑太太和孙家二房撕破脸又是颜府下人田婆子闹开的,实在让人很难不联想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甚至昨晚就有流言说颜宅西偏院的火就是孙家二房放的,为的是威胁颜睡莲不要插手七姑太太家产一事。

孙二夫人的父亲是王氏族长,所以在外人看来,此事已经从王氏家族的内部家产之争,上升到了颜氏和王氏这两个成都大家族之间的角逐。

这一日王宅宾客盈门,除了几个是和七姑太太有些交情的贵妇,剩下的全都是素日与颜睡莲亲厚的颜氏族人的女眷们,她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二房纵火之事的愤怒,肆意欺凌颜家的姑太太,并明示或者暗示自己会通过某种方式报复,颜家是百年望族,怎能让王家这种渐渐没落的家族踩在脚下…。

其实此事只是巧合,颜睡莲含含糊糊的和族人们应对,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她明白自己门第虽高,但强龙有时还斗不过地头蛇呢,若要将二房彻底打趴下,最好的办法是将整个家族拖上战船。

下午的时候,一辆普通的青帷马车悄然驶入王宅的角门,颜睡莲和王素儿亲自在二门迎接。

姚知芳扶着仆妇的手,踏着脚蹬下车,她一手拉着勉强用脂粉遮盖浮肿眼皮儿的王素儿,一手拉着明显消瘦不少的颜睡莲,满脸歉意嗫嚅道:“我本该早点来的…。”

“我知道你的难处。”颜睡莲摇摇头,“你父亲是成都知府,今日我们家的事情已经闹到了衙门,你自己自然是要避嫌的。”

正因如此,姚夫人才没来,姚知芳也没有坐平日那辆宽大华丽的马车,而是普通人家乘坐的青帷车。

王素儿眼圈又是一红:“你能来我就很感激了,没白交你这个朋友。”

三人进了待客的西花厅,分主宾坐下喝茶,姚知芳对王素儿说:“我母亲叫我转告你母亲,说尽可放宽心些,人间自有公道,孙家二房不足为惧,你们王家族长也不敢贸然插手此事。”

王素儿含泪点头应了,颜睡莲见表姐又哭泣失态,劝慰了几句,崔妈妈扶着素儿下去清洗糊掉的脂粉。

姚知芳拉着颜睡莲说体己话,一开始就捏着睡莲的脸颊问:“一月不见,怎么瘦成这样了?以前这里可都是肉的。”

拜托!我这个月经历了一番生死。颜睡莲闷闷答道,“先是吃坏了肚子,大夫不让沾荤腥,天天清粥小菜。元宵节失火一夜没睡,昨夜要安排一些事,也没怎么休息。今天一早数拨族人来拜访,我和素儿都没有时间吃饭,倒是陪着客人喝了一肚子茶水,怎么不瘦?”

“我带了你爱吃的零食。”姚知芳命丫鬟提了食盒来,端出桂花糖蒸栗粉糕、酥酪、鹅油卷等小食。

颜睡莲分出一大半,命采菱给七姑太太母女送过去,自己挑了块马蹄糕吃着。

姚知芳屏退众人,低声问道:“我听我母亲说,衙门状告二房的状纸足足有七份了,全都是有凭有据,但没有一件的原告是你和你七姑姑。给我说实话,这背后主使是不是你们?”

颜睡莲含糊了几句,最后说道:“孙家二房本来就作恶多端,受害者敢怒不敢言,衙门有四个原告确实是我们在背后推了一把,另外三个是看二房翻身无望,墙倒众人推,借这个机会伸冤而已。”

姚知芳半信半疑,“可都在这一日——也太巧了吧。”

颜睡莲说:“是巧,但确实是事情,雪中送炭难,落井下石可容易的多。”

姚知芳惋惜道:“你七姑姑真是可怜,摊上这种不要脸的亲戚。”

颜睡莲咳了咳,“我也是七姑姑的亲戚。”

“淘气!”姚知芳笑着拧了拧睡莲的下巴,“明明知道我说的不是你!”

颜睡莲吹捧姚知芳,“是因为你这个古道热肠的知府千金,我才有底气对付这些豺狼。”

“我那里有什么古道热肠,鸭肠子倒是有一根。”姚知芳嬉笑着夹了一片酱香鸭肠送到睡莲嘴里。

颜睡莲顺从的吃下,两人交谈了一盏茶时间,崔妈妈传了王素儿的话要留姚知芳吃晚饭,姚知芳婉言谢绝,又稍坐了一会便辞行了。

颜睡莲理解姚知芳掩人耳目低调的跑一趟不容易,就没有强留,亲自送了她到二门。

灼华院小书房内,王素儿听崔妈妈说姚知芳走了,半晌没有说话,末了,怯生生问道:“以前我和知芳最为亲厚,而现在她和睡莲妹妹话最多了。妈妈,是不是因为我没用?胆小怕事,所以知芳瞧不起我了?”

崔妈妈连连安慰道:“诶哟,我的好小姐,你想到哪里去了!女孩儿家最看重的是模样才学,你那样不比表小姐好?就是心肠软了些,不比表小姐泼辣会理家事而已——这都是小事,你慢慢就都会了。”

“但愿如此罢。”王素儿凄苦的眼神泛出一丝坚定,“从今以后,我不再是躲在母亲身后的女孩儿了,睡莲妹妹能做的,我也可以做到。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十二年,我再也不能让她受昨日之辱!”

崔妈妈抱着王素儿,哽咽道:“小姐放心,哪怕刀山火海,我都会一直陪着你的。”

自从男女主人下狱,孙家二房就乱成了一锅浆糊,五个儿子见大势已去,不但不去宗族衙门走关系救父母,反而为了财产各自为阵内讧起来!

王氏族长拜会过颜氏老族长三次,三次都被拒之门外,到了第四次,老族长终于将王氏族长请进了书房。

长谈约一个时辰,王氏族长步履沉重的回家了,最后到底也没有管女儿女婿的事。

二房迅速分崩离析,五个儿子为家产争得头破血流,没有人请状师为二老爷和二夫人辩护,他们最后被流放到了那里也无人得知。

九月中旬的一个清晨,九思巷王宅门口换了一对白纸糊的灯笼。颜府东篱院睡莲正吃着早饭,刘妈妈带着一身白麻孝衣报丧的婆子进来,说:“七姑奶奶没了。”

20

20、护侄女柳氏出妙言,保房产颜睡莲献策 ...

九思巷,王宅。

女主人去世,大部分仆人在八月的风波中被驱赶到乡下田庄,王素儿和崔妈妈带着几个老仆独木难支,几乎连个像样的孝棚都搭不起来。

最后又是颜睡莲过来救场,她已经是第二次办丧事了,带了颜府得力的管事和仆役,驾轻就熟开始理事。

京城颜府,松鹤堂。

颜老太太惊闻亲生女儿去世的消息,就立刻病倒了,时隔四年多,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她日夜啼哭,一来哀叹女儿命苦,青春丧夫,中年丧命;二来可怜外孙女王素儿被王家薄待,差点误了终身;三来觉得自己老无所依,顶着继室的名分为颜府操劳一辈子,最后一双亲生的儿女都走在自己前面。

五房平起平坐的两位夫人——杨氏和莫氏衣不解带,日夜在杨老太太病榻前侍疾。五爷关在书房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成都王氏族长,说颜老太太挂念外孙女,思恋成疾,希望接王素儿来燕京。另一封写给好友——成都姚知府,托付他年底任期满回京述职时带上外甥女王素儿。想来看在知府大人的面子上,王家不敢找借口留着不放人。

末了,五爷把这两封信摘重点告知了病蔫蔫的颜老太太,此消息如一记速效救心丸,颜老太太的病即刻好了大半,用了整整一碗燕窝粥。

榻边端着空碗的七夫人柳氏笑道:“素儿是个极好的,有她在老太太身边尽孝,以后我们这些个媳妇要靠边站了呢。那几年我在成都的时候,她得了一枝珠花,还要和九丫头睡莲轮着戴,得一匣子芙蓉糕,硬是巴巴忍着馋,分给我们一半儿。”

九丫头?杨氏瞳孔猛地一缩,什么意思?七弟妹是在暗示要老爷把睡莲一道接回来么?

颜老太太听了,心中警铃大作,如果只接素儿来燕京,却没接自己孙女睡莲,传出去旁人会说自己只顾着疼嫡亲外孙女,却不理会继子嫡长女的死活——从血缘上,自然是素儿亲,但从礼法上,九丫头睡莲更亲。

幸亏有老七媳妇柳氏装着玩笑话暗中提醒,如果只顾着接素儿,颜老太太在情理和礼法上站不住脚,会被人诟病的。

想到这里,颜老太太“挣扎”着起来,杨氏赶紧扶着老太太的背,莫氏默默在老太太腰际后塞了个半旧不新的弹墨引枕。

侍疾半月,面和心不和的两个夫人配合默契如斯,一来是显示自己的贤惠,二来是为的不让五爷落下“不孝”的名声。

“老五啊,睡莲这丫头在成都八年多了,该是时候把她接回来,就让素儿顺便和她一起吧。”颜老太太这句话轻飘飘的,符合卧病已久的状态,只是有意无意的着重强调了“顺便”两字——主角是你女儿睡莲,素儿不过是捎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