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桃叶感王郎深情,作《团扇歌》答曰:

七宝画团扇,灿灿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风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今之南京仍存“古桃叶渡”的石碑。风景自然不复旧时。据说在东晋时河岸种满了桃树,起风的时候桃叶桃花落于河上,时人笑谓之“桃叶渡”。后因有王献之在此作歌送渡,此地声名大噪,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不绝。宋人曾极《桃叶渡》:“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清人吴敬梓则作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后人都在追慕古人,看不穿往事凄凉。男人仰慕他的风雅,女人羡慕他对桃叶的爱宠,我更愿意把他对桃叶的宠爱,理解为一种移情。爱是一场戏,他太全情投入去表演了,反而叫人看出虚假的端倪来。以他历来的清高倨傲,何至于如此啊!

王献之的《桃叶歌》,品度曲意,更似是为郗道茂所作。说得残忍点,桃叶这貌美可爱的少女,只不过是王献之借以抒情的道具。桃叶固不能简单比之洛丽塔,王献之也绝非怪叔叔之辈。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心满意足深感恩宠的幸福少女是依附着一个中年男人不能启齿的恋旧之情生存。她无需知道她的可悲。

在他的幸福里,她只是一个替身,他追忆的始终是另一个人。

知道你不能再回来了。我找到了另一个人,只为她身上有一点点你的影子。我舍弃了你,我耿耿于怀,没有一刻忘怀。

对郗道茂的思念和亏欠拖垮了他。负疚之心使后半生的王献之平添几分令人心醉神迷的悲怆沧桑。曾经真实的灿美已经消失,记忆中绝美的光华却永不凋零。他在送别的桃叶渡,迎接的不是桃叶,而是,那永远回不来的郗道茂。

正文05-2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4)

伊人远走。我无能随你而去,唯有将念想的心魂留守这里。它早已为你伤痕累累负累不堪却固执地不肯离去。

外人眼中的我高不可攀,我花团锦簇的生活,唯有故人才知它破败凋残,不堪重游。

你知道么?我到现在才知道,全世界的仰望,不及你一个回眸。

你是我心中不堪重游的禁地,我把对你的爱沉没了,有生之年都不敢回顾。只有临终之际,我把对你的感情打捞起,放开怀抱,追随你渡江而去。

穿过冰冷的繁华,回到你身边,寻回那为数不多的温柔时光——这是我闭目之前仅余的念想。

正文06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1)

06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慷慨与悭吝

旧人面,新桃花。爱的慷慨和悭吝。像桃花美得叫人无可奈何,无可捉摸。世上有太多人,惊鸿一面,彼此错过。最是伤怀,来不及说,我爱你。

春光妖娆。她时时感到寂寞,心意浮光掠影。说不清自己在期待什么。日子就在静寂的辗转中,昼夜相承,抬头又见一年春,时间可以过得惊心动魄,却不着痕迹。

那一日。她听见有人叩门环。声音遥遥传来,不大。心中无端一惊。心想这个辰光,有谁到访?

出门去,见门口立着一个陌生男子。对视,复又暗惊。怎么这样眼熟。他清亮的目光似有千斤重,压得她险些抬不了头。

稳住心神,不能失礼人前,半天才款款行礼问道,何事?

他清颜俊貌。秀洁的眉目如春光伸展开来,微微摇曳。

他说,姑娘,在下行路口渴,可否见赐一碗水?语速轻缓,不紧不慢,是有修养的男子,他的恳求真叫人无法拒绝呵!

她不知怎的,心中一动就脱口而出,你进来吧。说完又悔,忒不矜持了!况家中无人,他要是个坏人怎办?偷眼看他,赶紧又自我安慰,看他读书人斯文样子,不像是歹人。

便引他进了院,自己到厨下打了一碗水端出来,临转出时,对水照了照,自觉仪容端正,虽未来得及修饰,好在尚可见人。其实,可以更好看一点的。

他站在那里饮水,看来是渴坏了。她倚着桃枝看他。温暖地注视,猜想他的身份,这时节长安城里多是应试的士人,他也该是其中之一吧。

他喝着水,原来也忙里偷闲看她。他目光清透,锁住她的心,如一泓温泉注入,使她周身温暖。两下里目光相撞,他倒不见有异色。只她腾地双颊飞红。但愿他没看见。

他有意将水喝得慢些,可惜再慢都会喝完,待他饮尽最后一口,两人心里都有些讪讪的。她不接空碗,只说,放在这里吧。并不急着送回厨下,怕转身,他就走了。

他仿佛也有意,不着痕迹地拖延着,好像仍需休息。

静默。终是他先开口道了谢。她反倒不知应什么,只笑着摇摇头。

正文06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2)

又站了片刻,闲话了几句,都是他在说,算是挑逗么?听起来并不轻薄。她只觉得心里欢喜得很。欢喜到了极处,又只是笑,事后想想真懊丧,觉得自己像个傻瓜。平日在家,总被夸是伶牙俐齿,不晓得为什么,见了他,连话也不会说。

他看她,倚住一枝盛放的桃花,着一身颜色素净的衣裙,寂寞而柔美。她的美不是倾国倾城,只是浑然天成。不是诱惑的诱惑更叫人猝不及防。

他心中珍重,竟不忍再多言唐突,借口天色不早,急急告辞离去。

见她关了门。他站在门外,望着墙内那株桃花,想着她。直到日落西山,暮色浮起,染黄了青衫才动步。心里浅浅的惆怅,如影随形了一路。

偶然想起她,又放下。京华倦客,在长安月下流离。他是前途未卜,功名未遂的士人,有什么权利去胡思乱想。

她站在那树桃花下,手里拿着空碗,直到夜凉风起,直到有人敲门。

心喜心慌去开门,期望是他折返,不是他,是家人踏月归来。

她送家人回房,看着他曾站过的地方,那桃花在月下收敛了媚气。净洁如他。

是这样姣如清月,妍如桃花的男子。她忽然间明了自己的怅惘。她微妙的心事,在这月下陡然现了原形,其实一直以来,就希望在这里,遇见这样的一个人。只不过今日见了他,原本朦胧的念想,得了灵性成了真。

思来恍如一梦。只不过半日,思量却似,半生已过。

在她眼中,他亦如桃花般静好。他的一言一笑,现在想来都值得回味。看得出明显是倦累的,但仍从容。他是忧伤的,却不脆弱。她后悔没有留他坐下,没有烧热水请他饮茶,没有与他多谈几句。兴许,谈笑能化解他的愁容,闲聊能为日后留下更多回忆。也许,该多问几句…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怎么当时就那么被动,那么蠢!

今日一别,转身两不相识,何年何月能再见?相思却不请自来。相思搅乱人心,它是个坏东西。

正文06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3)

对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人产生无可名状的倾倒。究竟为什么?我也不明白!可笑啊,无助啊!我爱上了偶然经过的你!是否我本性轻浮,你的到来只不过凑巧揭露了我本相?千百年后,一定有人笑我痴傻、轻狂、易爱。可他们不会知道,我们的邂逅不是春光乍现的偶然,是蓄意已久的重逢。一个人,遇上另一个人。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你原就是我的心事,潜伏心底的影子。虽然模糊却一直在我心里。山长水远,我找不到你,我看不清楚,终有一日,我等到你。我看到了你,你又离去。我的思念追不上你转身的步伐。

星汉迢迢。分别的日子,我总忍不住思量,你会想起,你还会记得我吗?仅有一面之缘的我。也许你早已忘了我,你是如此优秀,在繁华的长安城中,你身边有那么多人来来去去,不似避居郊野山庄的我,长日幽深,心中只藏住一个路过的你。

桃花淡淡的香气,你唇间淡淡的笑意,还未来得及绽开。我心开始不安分,为你蠢蠢欲动,又为你蛰伏不安。你眉间淡淡的愁绪,它们像遮住青山的白云。我多想,像春风拂过桃花,吹散它。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淡淡温暖。你知道的,一眼万年。

寂寞年华里,对爱情的渴望,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对绿洲的渴望。我是爱你的,你也会爱我吧。可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我们就分开了,失散了。

是谁错手划下的银河?你我不是牛郎织女,只在尘世有过一面之缘,还来不及相许。神仙尚有一丝可能渡河相聚,凡人就只能黄泉碧落,生死永隔。

遇上你,才会为情惆怅。我的每一次呼吸里都有了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你,是潜入我血骨生生不息的暗涌。

想见不能见。最痛。

我听人说,只有溺于绝望的爱,人才会死去。我原瞧不起这般死去活来。可是,爱人,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死亡能换得来生再聚。我情愿舍弃此生,清静死去。

就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来纪念浮生中的匆匆一面。

这一年,他一直心有所忆。常常恍惚,说不清暗藏愁绪,恰是因为无心,不经意考取了功名,遂了心愿。

世事蹊跷,着意失去,无心反得。

是年春色又来撩人。他又想起,长安郊外的桃花,桃花树下脉脉含情的她。带着茫茫的期许,他又踏上了前路。

正文06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4)

前路似归途。小院依旧,桃花依旧,他叩响门环。心中预备下无数说辞,叩门,再叩。

无人应,周身冰冷。春光霎时凋零,心凉若寒秋。

他伫立门外久久,直到天边露出一抹晚晴的橘子色。临去时,提笔在墙上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墨迹淋漓,是他无声的泪。写下心意,不为别的,只为教她知道,他的心意,愿她能看见。

过了几日,他又去,谁知佳人已逝。也许,不是什么都没发生,该发生的已发生。莫非邂逅只是邂逅,要到此为止?

桃花笑人痴,笑他来迟。遗憾她不知,为她写诗的人叫崔护。

爱这样慷慨,忽然就让我遇见了你;爱这样吝啬,短暂的,容不得我多说一句,我爱你。

错过的,不是一段感情,而是一生。

——在唐人孟棨所著的《本事诗》中,记载结局略有不同,女子因崔护到来,抚尸恸哭深情疾呼,死而复活,其父将她许于崔护为妻。崔护于贞元年间考中进士,官终岭南节度使。若记载属实,女子与他有此结局,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仍偏爱残忍结局。

有一阕词,亦是写他们的事: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空捻花枝空倚门,空着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奴家字阿莼。

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正文07-1桃花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第二卷情终情始

07-1桃花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静与自在

对于他,我总是心存念想。如果早一点,能在唐朝与他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因他心花怒放的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李白

他独自漫游山中,看桃花飘落,随清流远去。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像桃花一样随水漂远,意识得到控制,便见山是山,花是花,水是水,整个天地入眼清明。

很多人会觉得,这时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失落的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就成了这样的。

但或许是他意识到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或许是他觉得倦累了,要暂时转换心境。他从不曾因为逃避而退却,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无论漫游到何方,每一次的归隐,都是心灵的沉淀和清理。储藏精神给养。为下一次的游历作更充分的准备。归隐之于他,等同飞鸟或长或短的栖息,下一次的出发,会比上一次更积极,更长远。

终其一生,他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若他有困缚和压力,这冲击更多源自他的内心正在重整、扩张,而非外界的影响、压力。

李白的一生,常处于漫游的状态,精神层面的呼应,让我对他自然而然就心生亲近。读他的诗我会莞尔,会像个男人一样血如火烧,意气飞扬,会黯然神伤…他如我的隔世故人,忍不住有想伸手去拥抱他,亲吻他的冲动。

隔着迢迢的时间,透过诗章去感知他的情绪,一样心摇神荡。幸好,他的每一点喜悲都无所遁形,悉知悉见。

正文07-1桃花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我总是在想,如果早一点,能在唐朝与他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能因他心花怒放的人。

看他踏花入酒肆,对着美貌的龟兹胡女吟出动人的诗篇;听他在山中抚琴,送别友人;看他对月清歌,逐影起舞。愁也罢,喜也罢,他的才华从不枯竭。令人叹绝的诗句就如春风枝上桃花,自然地喷薄而出。

真的,我只要默默地跟在他身后,远远地看着,不介意山长水远,四处流离。若是能更亲近一点,我愿意为他当垆买酒,为他洗尽风尘,假如还有更亲近的机会,我愿随他登山临水,看流水桃花,辗转天涯。只是知己,不做爱人。

同是热衷浪游的人,内在是一个容器,旅行是自我清洁的方式。喜欢一再地自我清空,通过不断接受新鲜的刺激来获取更广大的精神力量。如花承接雨露,夜间微微闭合,白天又皎然盛开。

李白绝非一个不善言谈交际的人。他的内心亦不固守封闭。除却官场上的交际应酬是他不屑分薄精力的。生活中,他的社交能力毋庸置疑,强大彰显的个人魅力令他四处都有朋友。他亦从不为生计愁。是那个独一无二开放富足的时代成就了他。我曾笑说他这个人好像随身带着不限额度的ATM机似的,一路走来,有游侠之风,丝毫没有小文人的愁酸。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明艳生动起来。这样的人,我的记忆中只有两个,另一个是苏东坡。

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河岸的垂柳、杯中的美酒、乡间的胡麻饭,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是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他又不曾矫饰自己的心性,不曾高高在上,刻意隐藏。他醉饮高歌,放荡形骸。对朋友说:“我醉欲眠君且去,他朝有意抱琴来。”丝毫不刻意敷衍。天真而睿智的他,赤子之心从不曾失,洒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悉数落笔。心性自在,所以才华蓬勃。

李白以桃花入诗有多首,我最爱这一首,爱他此时的心境。此时的他,心中的愉悦和宁洁难与人说。面对友人来信相询,殷勤探问,只能回复一句:“别有天地非人间”啊!

真的不是寂寞,亦不寂寞。你可知这样清静的状态,是多么难得?入眼能看见多少繁花似锦吗?

正文07-1桃花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山中的生活,肯定不如红尘中热闹,可这正是此刻我心中所求。若你坚持问我山中有什么乐趣,是什么值得我留恋?我无可言说,只可借前人的诗来答赠你: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吴均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景宏书旗小说提供阅读http://www.bookqi.com/

我可以拿什么来证明我快乐呢?快乐就是逍遥!山中所有,清净为第一要义。所拥有的一切,仍是这个世间之物,不被惊扰,动摇。当人放开执念,思虑不再冗沉,就会感受到自在,清净,坚定,自足。

容纳是天地间最持久的力量。日色清明时,青山被照耀妩媚;暮色浓酽时,青山消隐于黑暗之中;阴雨滂沱时,山溪激荡汹涌;大雪纷飞时,山石松柏亦会冻凝。这一切变化,无损于它的本来面目。

别有天地,并非说此处脱离了人间,变作了仙境桃源。而是因心境转化,领略到另一重天地后豁然开朗,孜孜怒放的喜悦。

清溪象征着心性的宁静以及流转、变动的状态,桃花则象征着热烈的心性和一串串璀璨连续的念头。不要心生哀婉,不要强留,只要顺其自然,任其来去就好了。

那明末的柳姓才女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受到打击,伤害,挫败。人会很自然地灰心,低落。然而,这一时欠佳的情绪,它真的强悍到可以左右心的方向吗?不是这样的。情绪可以被调服,人可以学习拥有很多智慧的方法,使心变得安然,像山一样坚定,博大。

换一个角度去想,此时未达到的理想,是由于时机不至,或自身的积淀未够,愈发要沉心以待。每多一分磨砺,就会离理想更近一步。

正文07-2此心安处是吾乡(1)

07-2此心安处是吾乡

洒脱与磊落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也是徒然困居一室而已,若放下,即使颠沛流离,身无长物,也可挥手自兹去。

李白有个很与众不同的特点,他诗中很多意态都是动的,连停顿亦饱含急切飞扬之态。譬如:“欲上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直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首《山中问答》却是动中有静,尽显其悠然。

这首诗,我是当禅诗来读。虽然禅历来主张不立文字,道破语言是滞障,但是思想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来传达。语言文字如摆渡的舟筏,借此接近真理。至于登岸之后舍弃舟筏,那是另一重境界了。

李白的诗,天然就生动艳美,真真是丽质天成,效颦不得。我有时不免掩卷怅然,汉字语言的魅力被他用得出神入化。这就好比习武,武功高到了极处的高手,差距只在毫厘,但个人天分所终,中间苦修登顶的过程,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你从不见他如贾岛般苦吟,就像你看不见吴道子皱着眉头涂改画稿,遣词如作画,他是随心所欲皆成佳篇,信手拈来自臻化境。

他赋予桃花别具一格的意象,以嫣红桃花来比对苍茫碧山,以桃花的热烈,来映衬清溪的明净。意蕴却比字面上能够感知的更为清远。桃花落于“窅然去”,象征纷繁热闹的念头消弭于自在本心。与许多人流露出对桃源的渴慕不同,他指出自性具足,不去依恋传说,妄求桃花源——这正契合了禅宗强调“不假外求”的思想。寻常的诗,能做到意在言外就很好,李白的诗不单意在言外,其境更超拔于语言。

决意要扶济苍生的人,首先要学习胸藏天下,所以他会一次一次归隐山中。他是注定要出山入世的,建功立业是他的毕生意愿。归隐不是他的归宿,似谢安那样东山再起指点江山才是他追慕的风采。他所追求的境界是游刃有余,来去自如,而非汲汲以求。

他的等待和自我节制终于有了成效,这绝顶聪明的男子,他不是一个不懂得依照世俗法则去经营自己的人,他很懂得去经营自己的名望。这一点他很类似谢安。天宝年间,他因道士吴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朝中权贵的引荐入仕。

入仕之初,明皇对他极尽礼遇。到后来君臣之间有了龌龉,不谐。他也明了及时抽身远去的道理,被体面地赐金放还,没有与恩主反目成仇,引火烧身。

正文07-2此心安处是吾乡(2)

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就此了断治世之心。他一直自认是治世之能臣,匡扶天下之才。只可惜不为所用。明皇认为他更好的职业是去做个名满天下的诗人,发发清论也就罢了。

我一直觉得明皇这么做是对的。他洞悉了李白天真放诞的本性,他任性,容易被利用和伤害。虽有热情,却不适宜在政治的漩涡里玩刀头舐血的凶险游戏。

他不是个政客。说到底,明皇这么去处理他,是基于对他的保护,爱惜他百代不遇的才华。

他恢复了自由身,回到了山野,携一把锈剑,一头青驴游走于红尘,遥望长安一钩残月,月如霜,满心寂寞一身风尘。

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李白这样的人,你忍心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明不白地枉送性命吗?我连想都不愿想,他是死于某一场政治谋杀,尸骨不全死不瞑目。我情愿他在家人身边病死,情愿相信他如民间传说的那样是太白金星转世,酒醉之后在船头捞月失足落水而死。

他的后半生,依旧潇洒却不再逍遥。经历了安史之乱,牢狱之灾,流放,赦归,他渐渐老去,眼看昔日明主仓皇西逃,情意两心知。不会不黯然吧。帝国坍塌了,盛世转眼翻成断锦。黎民奔逃,辉煌化劫灰。那份惨痛,不是亲身经历,又如何能够心知?

好在他失意却不消沉,诗风由激扬转苍劲,与杜甫的沉郁遥遥相应。不得不说,是他年轻时的游历,在山中的自省帮他奠定了厚实的精神基础,让他历经离乱而不倒。

他努力过,至死都在坚持。他想到的,做不到;做到的,改变不了。那是悲壮的事实,是命运,再强大杰出的人都必须学会甘心,遵从命运。

我想起另一个人,苏东坡曾写给好友王巩这样一首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正文07-2此心安处是吾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