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一切都是给郭清哑看的!

想到这,她忍不住悄悄捏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压下嫉恨和痛苦,因笑道:“姐姐快别说了,说的妹妹都不好意思了。妹妹这点手段也就管管家务,怎比得上姐姐做大事的气魄。”

谢吟月见她只是奉承,笑而不答。

谢吟风就问:“姐姐可有用妹妹的地方?只管说。妹妹任凭差遣。”

谢吟月摇头,轻笑道:“也没什么事。妹妹也忙,不敢劳动。”

谢吟风见她滴水不漏,无奈,只得道:“也对,这些对于姐姐来说,不过是历练中一道坎而已,很轻松就打发了。之前小小失利也不是姐姐才能浅薄,实在是九大世家帮郭家才会如此。姐姐,旁人也就罢了,方大哥你可要说说他。二月里我在湖上碰见他和严姑娘郭姑娘一起…”

“好了!”谢吟月不待她说完,就断喝道,“他们本来签了文书的。”

谢吟风顿了下,却不肯罢休,依然道:“虽说跟郭家签了文书,可到底也有个亲疏远近之别。郭家几个月没出货,他难道一点不知?恐怕是他心善,对郭家愧疚,所以才瞒着姐姐。谁知郭家手狠,到头来反害了姐姐吃亏…”

谢吟月不悦道:“郭家怎会告诉他?你不懂别乱猜!”

谢吟风见她气色不对,方不敢再说了。

又坐了一会,才不甘地告辞。

她走后,谢吟月却久坐不动,心中掂掇。

虽然她呵斥了堂妹。却不是一点不触动的。

堂妹的话,放在以前她自不会在意,可是严未央昨晚也提过此事,她心中不由自问:方初,真的在暗中帮郭清哑吗?

她被自己这个念头吓呆了。

一股揪心的疼痛从心底传来,她微微弯腰。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想。

今日郭大全请了沈亿三等人在醉仙楼吃酒。

这是郭家首次请九大世家的人。

有些人家父子都请了,只没有女孩子。

席上。他将玉佩还给卫昭。还有沈家的牌子,也一并还给沈亿三,笑道:“郭家亏得大家伙帮忙。才能撑起这摊子。我们父子都心里有数。这两样东西还给卫少爷和沈老爷,不然倒像我郭家捏着你们一样东西,将来好勒索还债一样!”

众人听了一齐大笑起来。

沈亿三笑道:“还是贤侄爽快。也罢,咱们今后就是熟人了。也不用这信物了,有什么招呼一声。沈伯伯绝不会坐视不理。沈伯伯有什么要找你的,也不会客气。”

卫昭接过那玉佩,笑了笑,也没多说。

就有曾老爷道:“郭贤侄爽快!我也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郭姑娘去织锦坊指点一二?郭姑娘才思敏捷。或许能看出些弊端,我们听了也好改进。”

说着,眼中流露出渴盼的神色。

其他人听了也都看向郭大全。甚为期盼。

原来,郭家一连两次将织锦技术白让给九大世家。他们都看出郭家无意染指织锦这一行,而选定棉纺这块发展了。

因此,众人无不打定主意要交好郭家。

在他们眼里,郭清哑成了这行超然特殊的存在。

他们最新的技术都拜郭家所赐,对她自然没什么好防备的。她教给他们的只限于转让的技术,他们回去后,凭各自实力发挥,宛如百花齐放。既认定郭清哑是这行的翘楚,若能请她上门去指点一二,定会所获匪浅。

严家和沈家早就有这个意思,原想让女儿私下去求清哑的。

谁知曾家当着人前提出来了,他们便看郭大全如何回。

曾老爷却是怕脸面不够,才故意在人前提这事。

在之前在郭谢两家争持中,九大世家独曾家和刘家帮谢家卖了棉布,现在后悔不来,却又不能像方瀚海一样放低身段向郭家道歉。因为方家是明面上得罪了郭家,道歉有名;刘家打着两边都不得罪、都讨好的主意,以同等的价格帮谢家卖布,道歉可怎么说呢?

这是他狡猾之处——若郭家拒绝了,以后也不好伸手帮别家;若碍着众人面子答应了,那便是意外之喜了。

郭大全想了一想,笑着点头道:“好!我就让小妹去看看。”

曾老爷没想到他这样容易就答应了,不禁大喜。

有了他开头,其他人也就不客气地请求了。

郭大全请他们议定个先后顺序来,以便他小妹上门。

大家都很客气,根据路程远近和各自安排,头一家便是方家,接着是严家、沈家、卫家、韩家等。

方瀚海笑道:“明日一早叫贱内亲自去接郭姑娘!”

这是好大的脸面了,足见他重视。

郭大全笑说“不敢当,怎好劳动伯母呢!”

方瀚海摆手道:“应该的,应该的!”

方初忽觉紧张起来,内心莫名蠢动。

宴席后,他父子回到家,和严氏说了此事,严氏十分欢喜,急忙命人安排准备车轿和吃喝等事项,预备接待郭姑娘。

方初也找来管事吩咐,命工坊做好准备,又抽调意匠和织工好手准备,又命闲杂人等到时回避,甚而还交代了备用茶水果品等事。

管事们无不纳罕,以为有什么大事呢,都紧张起来。

有人想,昨晚大少爷赶晚叫他们忙,原来是为了这个!

忽然方则一脸笑地走来,听见这样,笑道:“大哥你管的太多了,这个母亲都安排好了。只要叫工坊的人准备。回头郭姑娘来有哪些关碍处请教,才是正经!”

方初一震,无言以对。

再看着弟弟笑得那样,分明喜欢,心中忽觉落寞,因道:“说的是。我也糊涂了。这事你去盯着他们。回头郭姑娘来了,你就去听听。”

“嗳!”方则很欢喜地应了。“大哥放心。都交给我。”

方初“唔”了一声,伸手拿起桌上一份管事刚呈上来的南方售卖记录来看,低着头。半天不见动静。

方则还在说“郭家真是大气,居然连这样的要求都应了!”

方初眼前浮现清哑安静的面容,又有谢吟月有所领悟后隐现轻蔑的神色,心情前所未有的烦躁烦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他便命人都退下,又叫方则也去忙了。自己才闭目歇息。

一闭眼,耳边就飞来一串琴音。

他不知不觉松弛下来,静静听着…

郭大全回去后,告诉清哑这件事。

清哑略一想。便点点头。

越是这时候,郭家越要经营人脉。

已经连续两次送人情给九大世家了,最重要的技术都送了。何妨把人情做到底,去看看又如何。况且她心里也很想去各家看看。长见识拓展思路是一,和他们交流是二。

她是现代人,很知道这种交流的重要性,那绝对是互惠互利的。

吴氏却没有她这份心胸,就很不乐意。

而且,她还担心清哑,不想她出去。

郭大全解释道:“娘,那些人家如今都想跟咱们好,咱们当然得给面子。小妹去了,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她也不会说。看看人家的东西,对咱们也有好处。就是对小妹也有好处。这织布和织锦虽有不同,道理还是一样。还有,也看看人家是怎么管的。”

如此说了又说,吴氏总算没再反对。

她自知能力有限,因此凡男人和儿子做的决定,就算一时想不过来也会依了他们,然后等慢慢的经历了看结果,自然也就明白了。

比如这次公开机器,若不是亲眼看见,原先再想不到这个结果。

“明儿我陪清哑去。”她提出要求。

郭大全笑道:“娘去最好了。”

傍晚时,严未央派人来传信,说明天迟一步她也去方家。

她这是为清哑着想,觉得她和方家有隔阂,自己去了能居中调和气氛。又考虑方家请清哑去指点,若她在场不便,因此说晚一步到,那时清哑事情完了,她只管陪着说笑罢了。

吴氏便更加放心了。

一宿无话,至次日辰正时分,严氏果然来接清哑。

和她同来的,还有方则和方纹。

方则骑马跟随,方纹和严氏坐马车。

严氏带着一双儿女进郭家,热情地和吴氏等人寒暄一阵后,道明来意,便请吴氏、阮氏和清哑去方家做客。

吴氏对她知眼色很满意,一口应承,和清哑去了。

同去的还有冬儿,清哑早上临时想起来要带她去见识。

因她要逐步建立郭家技术开发部门,冬儿等几个手艺精湛的织工便被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队伍还在扩大。

闲言少述,当下大家出门,严氏和吴氏一辆车,方纹和清哑一辆车,丫鬟们带着细妹和冬儿坐另外的车,直奔方家而去。

清哑她们坐的马车外表平凡,内里宽敞精致:原木色车厢内壁,有几个暗格;下面铺陈了软垫,软垫上又铺了花纹精美的竹垫,放着各色锦绣迎枕和靠背;当中的茶几也和船上陈设一般,是固定在车体上的,茶几上雕镂出茶盘花纹,乳白的细瓷杯子和茶壶等都嵌在槽内,以防震动碎裂。

方纹和清哑第二次见面,熟悉了许多,热心招呼她。

清哑也从新打量她:不过才十二三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许是受了长辈叮嘱,她很小心又很礼貌地问清哑一些无关紧要,却又能活跃气氛、不至冷场的问题。

清哑挺喜欢她的。

说句不怕脸红的话,她觉得她们是一个层面的人。

就是没心机,所以和她说话省劲、轻松!

方纹先还小心应对,后来就渐渐露了本相,叽叽喳喳和清哑说笑起来;清哑也愿意回应,比平常活络许多。

两人才得了些趣味,车却停了。

方则在外叫:“二妹妹,到了。请郭姑娘下车。”

跟着车帘掀开,早有婆子端了绣凳来放在车前,方纹的丫鬟上来挨个搀扶方纹和清哑下车。

清哑下车后,一眼瞧见方则笑看她。

“郭姑娘,我妹妹没扰到你吧?”

他是听见车内说笑不断,所以这么问。

“没有。方姑娘很天真可爱!”

清哑先摇头,又评价一句。

方纹红着脸儿对方则嗔道:“二哥哥说的我跟老婆子一样。我…我跟郭姐姐谈的投机,相见恨晚,不行吗?”

方则见清哑不似敷衍,忍不住笑了。

“好了,算二哥说错了。”

他向方纹道歉。

跟着,又伸手请清哑,“郭姑娘,这边来。”

方纹直接上来牵着清哑走,“郭姐姐,咱们走!”

方则一愣,看着她们拉着的手笑了。

另一边,严氏也请吴氏往前走。

原来马车直接驶进了园子,至正堂前才停。

方瀚海闻声迎接出来,笑着将郭家母女迎入正堂,命人敬香茶、献异果,寒暄问好,十分热忱。

吴氏见堂上陈设雅致珍贵、气派非常,她只在谢家见过,不同的是那时谢家可不当他们是客人,眼下她却被方家尊着敬着。

虽然这样,她也没敢任意吃喝,小意矜持地端着架子与方氏夫妇说话,唯恐人说她乡下来的眼皮子浅,给闺女丢脸;又恐怕人笑话她言语粗俗没见识。

清哑却如常,在严氏招呼下用银匙吃了几块芒果。

前世她就爱吃这东西,喜欢那股浓郁的香气。

方家居然能弄来这东西,可见费了一番心思的。

方纹见她吃,忙也用银匙叉了一块陪她吃。

吃完小声问:“郭姐姐你喜欢吃这个吗?我喜欢吃。”

清哑点头,道:“若是加牛奶调拌水果奶茶,味道更好。”

方纹听了忙道:“真的?你吃过?”

清哑忽然想起这话甚是不妥,慌忙补救道:“上次沈家送了些,我这样弄的。”少不得撒了个慌。

方则在旁听了,对妹妹道:“咱们也叫人做去。”

方纹道:“可是家里没牛奶…二哥你去找。”

方则满口答应,道:“交给二哥。”

又对清哑道:“回头送些给郭姑娘。”

又指着一碟葡萄叫清哑尝,“这果子是西疆来的。甜的很,姑娘尝尝看可合口味。”

清哑点头,摘了两个吃了,果然清甜。

******

抱歉朋友们,今天有事外出刚回来。四千字送上。求粉红支持,让原野明天有动力继续加更!!(*^__^*)

第189章 击中(一更求粉红)

他们这里说话,上边长辈们看得清楚。

方氏夫妇自然是高兴的。

就是吴氏,看着方则心里也不是滋味。

她想,若不是跟谢家有仇,这方家二少爷可不是个好女婿么,比江明辉还强呢!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正想着,方初大步走了进来。

他先去堂上拜见父母和吴氏,再过来向清哑见礼。

见清哑和弟妹言笑晏晏,心中隐隐喜悦,又感觉不大真实。

清哑见他来了,趁机站起来,说先去作坊吧。

她谨记来此是有事的,不是吃喝作客的。

方瀚海和严氏忙都站起来,道:“如此,就劳烦郭姑娘了。”

一面招呼吴氏,大家陪着她母女一齐往织锦坊去了。

和谢家一样,方家织锦坊也紧挨着方家园子。原本只是一处不大的作坊,经营江南等地的货源。从去年得了郭家的织机和织锦技术后,方初花了精力和本钱,将周边居民所占之地都买了下来,将作坊扩大了一倍。如今看去自然是很有气象!

清哑一进入坊间范围,就凝聚了心神,仔细打量四周。

冬儿和细妹这时也都紧跟在她身后,用心观看。

方则见这样,忙一路为清哑解说,十分尽心。

方初在旁默默陪着,只有当方则说的不全,或有不尽之时,他才出言补充。偶尔瞅一眼安静的少女,觉得前所未有的心静和踏实,对于将要面临的,又充满期待。

方瀚海夫妇则只陪着吴氏说话。

大家进入坊间内,清哑看见一排排大花楼织机、还有埋头用心织造的织工们。便是听见有人来了,也不见她们停顿和抬头观看,可见其素质。

她不禁心生崇敬之情——

那些华丽美观的织锦,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她可以织一匹两匹,却无力大量生产。

郭家短期内是不可能汇聚这么多高素质的织工的。

还有缫丝、染色等等程序,都不是郭家眼下能做到的。

她走到一位织工身后,看着她织。

又去看楼上的提花工。

这时候。她是全神贯注的。

方家诸人也都不出声。不去打扰她。

清哑看了一会,又往前走。

一路看下来,她问身边人:“她们织得速度不一样。”

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很轻柔,仿佛怕惊了她,“是。熟练程度不一样,天赋也有差。纵使精心筛选过,也还是有快有慢。”

清哑转脸一看。却是方初。

她也不在意,因道:“你把人分一下,按熟练程度,和各人专长分开。叫她们分织不同的锦缎,可保证产量质量,也使她们循序渐进…”

她一边想一边说。

她是觉得这样一窝赶。每个织工都要练全能,影响效率。

虽然不能像现代一样流水线生产。细分化还是可以的。

随着她断断续续述说,方初眼光大亮。

他看着少女,觉得从未这样跟她贴近过,一股喜悦的暖流悄悄溢满身心。因为,他也正思改进,也是这个方向,不料她一言道破,还说得这么全面。

方瀚海和严氏对视一眼,赞道:“郭姑娘果然厉害!”

方则方纹也开心不已,都望着清哑笑。

吴氏见闺女一开口就令人敬服,自是满脸光辉。

清哑见他们领会了,便不再多说。

一时又往另一间屋子去,方家的意匠们正等着。

严氏见吴氏半通不通的,只不过不放心闺女,才要跟着,这会子那边谈的正酣,便有意引她去了别处观看,好不影响清哑。

这里,意匠们便将各类图稿拿给清哑看。

方家兄弟忙请清哑坐下,方纹又命人送茶点来,精心招呼。

清哑便坐下,不客气地一张张观看起来。

这一看可真是大开眼界,立即便沉入进去了。

方瀚海见一时半会没结果,走去另一边寻管事说话。

清哑看着,也会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或者询问疑惑之处,和意匠们互相交流。那些意匠都十分敬服,听她解说后又欢喜不已,自觉领悟不少。

方初见她随手将看过的图稿分放几处,先还以为是随意放的,后来发现不是,便觉得她肯定有想法,于是等着。

果然清哑看完了拿出来的所有图稿后,面现沉思。

因对方家兄弟道:“九大锦商都得了我的东西,各自也要有所专长才对。方家,就要有方家的特色!”

方初心中一跳,问道:“姑娘有何高见?”

清哑眼睛眨了眨,似乎想措辞。

方初看着她,就见那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的,一会盖住一会又掀开,中间黑瞳光芒忽隐乍现,他浑身僵直,似被雷电击中,一股酥麻感觉蔓延全身,几乎不能自持!

方则也看着清哑,觉得她想问题的模样好可爱。

不自觉的,他微微笑,看她的目光也温柔如水。

清哑想了一会,才道:“你们…把意匠也按各自擅长的分类,再根据织工擅长的,确定一个大方向,作为方家的主攻方向。将来人们提起方家,就会说,他家织的什么锦最有名…”

方初刚从僵立中恢复过来,听了此言又觉称心。

就听方则道:“我家云锦最有名。”

清哑抚着身边一叠图稿,点头道:“怪道我觉得这些更好。”

说着抽出一张来,问是谁做的。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应声站了出来。

清哑便对他说,如何调配花色和布局,才更显光华灿烂,突出贵气和雍容,老者不住点头,十分敬服。

方初怔怔地看着,一声说不出。

等她说完了喝茶的时候,他才轻声问:“姑娘将如此肺腑之言轻易示人,难道就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了师傅?”

清哑放下茶杯,道:“这是方家自己的能力!”

方家兄妹三个都诧异,暗想这不是郭家大方送的吗?

清哑道:“一幅图稿、一架织机并不能成大事。方家有实力,有眼光,有经验,还有人脉和技术,做出成绩来是自己的本事!”

她并不是虚词应对,而是说的真心话。

同样的东西,在郭家就是个烫手的山芋。

而在九大世家,就变成不可估量的瑰宝!

第190章 回馈(二更求粉红)

又比如谢家,并没有得到郭家的东西,虽比其他九家落后了些,百年的底蕴却依旧难以撼动;换上实力差的,早破产了。

方初再次被一阵酥麻袭击全身,心尖跟着微颤,似痛,似痒,似不安,似惶惑;又柔软一片,宛如坚冰化水,再也凝聚不起来。

他听不清弟妹和清哑说些什么,陌生的感觉让他无从以对,慌乱地低咳一声走到门口,对外张望,方则等人都没留意他。

恰在这时,他屋里的大丫鬟赤心匆匆走来,递给他一封信,道是谢大姑娘让人送来的。

他听了警觉,以为发生什么事了,立即恢复正常。

接过信来拆了看时,也没什么大事,是约他午时去画舫相聚。

他不由出神起来。

静了一会,才问赤心:“来人可走了?”

赤心回道:“我因为知道大少爷今儿有事,所以叫她暂等着,若有话好请带回去的。”

方初看着她赞赏地点头,然后转身进屋,跟一个意匠要了纸笔,刷刷写了一行字,封好后转来递给她,“交给来人带给谢姑娘。”

赤心正打量屋里的清哑,闻言忙接了过去,“是!”一面转身去了。

方初看着她走远,才回身进屋。

他静静地站在一旁,望着弟妹和清哑说话。

方则正跟清哑说方家织锦的发展史。

清哑听得很专注,等他歇气的工夫,忽然问道:“我能看看那些织锦吗?”

方则不料她会有这样请求,一时愣住了。

他不知那些织锦在不在这里,也不知能不能答应她。

可他又不愿拒绝。因为清哑可是全心帮了方家的。

清哑也不退步,一直等他回答。

一来她很想看;二来她想她都送了那么大人情给方家,怎么就不能看他们家的织锦发展史呢?所以很坚持地等着。

方初看着两人忽觉好笑。

弟弟还没学会临机应变做决断,这要求若是别人提出来的,肯定不行;但是,对方家有大人情的郭清哑例外!

而清哑神情仿佛在说:“我都帮了你们那么多,怎么就不能看看你们家的东西?就要看!”

他心中软软的。轻声却坚定地说道:“当然可以看。”

方则这才松了口气。不好意思地对清哑笑了。

跟着又掩饰地问方初:“大哥,那些锦缎这里都有?”

方初点头,道:“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