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儿就笑着应了,然后出去忙了。

他叫人去传话,直接去行宫外头跟舒科道说:“舒大人,您老起来吧。太子爷的话,这案子不是还不清楚呢么,您老跪着也不叫个事儿不是?您先起来,这不眼瞅着就开始审了么,回头是是非非的都有定论。”

舒科道忙谢过太子爷大恩,这才起身:“无论如何是臣治下不严,臣甘愿领罪。无论太子爷要如何查,臣配合就是了。”

这案子审起来实在是简单的过分。

知府徐志旺都束手无策,并且根本没有狡辩,倒是直接认了个识人不清。误判冤案。导致韩有为冤死狱中。

不过当然不是他这么一认就没事了。

一通板子打下来,他自然也是认了收受贿赂,故意给韩有为用刑,导致他一介书生枉死狱中。又怕被人察觉,所以连夜将韩有为的尸首拉出去了埋在了乱葬岗里。

可怜一个读书人,被奸商贪官合谋害命,死不能安息。

也可怜韩家妹子年纪轻轻被逼迫致死。

要不是韩家遗孀包氏不计生死当街拦住了九爷的马,这案子只怕没有昭雪的一日了。

至今,好歹抱住了韩家那个小儿子。

这案子,才是个开头。

黄家父子作恶多端,自然下狱拿办。

黄广德是个怂货,被抓之后只许提起一个韩氏来,就立马全都招了。

他仗着黄家权势,多年来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这强抢民女的事也不是头一回。

只是他聪明的一点是,也不吝啬银子。

用个几十两,几百两的给了女孩子娘家也就算啦。

多数时候,没人计较,得了银子,就能给家里的男孩子娶妻或者是买几亩地。

而十分舍不得闺女的,黄家实力在这里,也是斗不过。

所以这之前十来年,竟然都没闹出大事来。

这回碰见了一个韩有为,那是宁愿吃糠咽菜,也不肯卖了妹妹得那可能他一生都赚不到的五百两银子。

所以就有了这一出,自己和妹妹都没了命。

而黄家之所以能这么无所顾忌,自然与知府徐志旺脱不开干系。不光是这样,还有黄家与别的盐商家的生意,以及与扬州城其他商户的争斗也是占尽便宜。

他这一倒下,就有无数人来告状。

一时间,黄家已经是四面楚歌。

黄家的长辈积极奔走,希望用银子来平息事情,可惜没机会了。

九爷直接带着扬州府官兵包围了黄家,以及徐家。

不管案子最后如何定,这抄家是跑不了。

何况,就这样恶贯满盈的人,也活不成了。

黄家有七十多口。加上小厮家丁护院奴仆共计四百多人。

这是将整个扬州城占据了一大片的一片宅子。

主家的院子比之京城里有爵位的人家也不差多少了。

单单只是看这个宅子,已经是万死的罪过了。

何况,抄家还抄出了进贡的东西,以及一些稀有的绫罗绸缎,以及东珠。

黄白之物更是不计其数。远超过了一般商家该有的数目,并且都是私产。

都知道扬州盐商有钱,可到了这地步,也是叫人惊讶了。

徐志旺的府邸果然也没叫九爷失望。

九爷手里拿着一卷画册笑起来:“爷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幅画是收藏在圆明园如意馆里的,这里怎么倒是有了?”

旁边有官员笑道:“这徐知府是个能耐人,如意馆里那一副,皇上自个儿是说过的,是赝品,画的不错所以收起来。皇上也说了,这哪天找到了真品也不能丢了的。”

一个官员笑着往皇上住的地方拱手以示敬意。

正文 第952章 忽然害怕

他笑呵呵的:“这没成想啊,真迹就在咱们徐大人府上呢。啧。”

四爷原先说的那一幅画,是当着许多大臣说的,纵然他在圆明园里说的,但是这种事又不是秘密,各地官员恨不能直接找到给皇上好吗?

结果这位大人可好,直接私藏了。

是,皇上不能为这个定罪,可就为这个,也显见这位徐大人胆子是多大了。

很快,就找到了很多与盐商们的来往证据。

以及数目完全超出了他俸禄甚至赏赐的金银玉器古董,以及除了这一幅画之外,还有十来卷各种书画。

全部都是真迹。

一个知府一年多少收入这都是有数的,何况徐志旺本身寒门出身,又不像是贵族。可以是家里的东西。

所以这这人贪污数额是真的不少了。

青雀儿不懂的,就礼貌的问。

也不吝是问舒科道还是问九爷十爷,以及当地官员。

审案子的过程不算复杂,他一直都很认真。

用了四日的时间,这件案子已经定了。

知府徐志旺贪污,渎职,大不敬,与盐商黄家勾结多年来残害乡里。斩立决。

徐志旺虽然该死,但是念其家人多年不在扬州并不知情,予以赦免死罪,之将年三十以下男丁杖责五十,年二十以下女子杖责十,出嫁之女不受牵连,家中媳妇娘家不受牵连。

徐志旺发妻未曾尽责规劝着剃度出家,徐志旺三子流放宁古塔,一女发还本家自嫁。

盐商黄山纵容其子强抢民女,自己哄抬试驾,打压同行,贿赂官员,私藏贡品,私藏禁物,隐瞒盐税,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着黄家父子七人全部腰斩,黄家其余男丁本家全部斩首,黄家本家女眷年四十以上流放,四十以下充为官奴,黄母赐自尽。

三族内男女全部流放宁古塔。

腰斩黄家父子那一日,就是徐志旺斩首的时候。

扬州城百姓都来看,他们中多数都恨极了黄家。

黄家有钱,确实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人家,可是他们也确实很坏。

只是没有被伤害到头上,多数人也只能是忍着。

如今这样的一家子说倒了就倒了,真是叫多少人拍手称快。

而那些个充为官官奴的黄家女眷,很快就被其他商户买走了。

他们恨黄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黄家那些个年轻的姑娘们还有机会,她们为奴之后,要是能有机会被人看上了,尽管脱不了籍,也还有可能活得好。

可那些年纪大了一点的,就不会有好下场了。

不管怎么样,普通百姓们是拍手称快的。

这些富贵人家的事与他们无关,但是只要听说是恶人被惩治,那就是好事了。

雅利奇听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要准备启程去苏州了。

青雀儿带着一箱子东西过来请安。

“额娘吉祥。”

“这是什么啊?”雅利奇看了看。

“这是黄家和徐家抄出来的一些东西,皇阿玛叫儿子给您选的一些,拿来让您跟姐姐们看看。”青雀儿笑道:“皇阿玛还把其他的都给了我,我也不好意思要啊。也选了合适的给额娘看看。”

“你皇阿玛把抄家的东西都给你了?”雅利奇一愣。

“不是不是,就是一些摆件什么的,字画皇阿玛收了,古董和银子什么的都送回京城里去了。黄家抄出来的首饰皇阿玛叫儿子选了一部分来,也有些小玩意,都还是不错的。儿子知道好坏的,皇阿玛给的儿子不敢都要。”

“那就好,你是太子了,虽然你皇阿玛宠爱你,但是你自己要知道底线。额娘还是放心的。”雅利奇笑了笑。

青雀儿也笑:“额娘就不要多想了,儿子是您养大的,跟您学就是了。”

“你呀也别跟我学,我是个没出息的,算了不说了。你都拿来了,我就瞧瞧有什么。”

雅利奇打开了箱子,首先看见的就是那些品相极好的东珠。

雅利奇摇头:“要不说盐商富呢,这东珠宫里的也就这样了。”

她受宠,打从进宫第一天起,四爷就给她最好的首饰。

她喜欢珍珠,自然最好的都在她这里了。

皇后还在世的时候,除了规矩上的,太后那的,其他的好的都是给了贵妃的。

如今皇后没了,太后更喜欢玛瑙,除了个人吉服帽子上缀着的,其余好品相的东珠都是叫雅利奇先选先挑的。

所以说,雅利奇是见过各种好珍珠,各种颜色。

可黄家这些,也是委实不错,不如四爷也不会叫人送来了。

“何止这些,黄家还抄出来十几块太湖石,品相比起园子里的也不差。各色印章竟有千枚,都是各种稀罕玉料石料。”青雀儿道。

说到这里,雅利奇就是一愣,心里一个咯噔:“青雀儿……你……喜欢印章?”

她心跳有点快。

四爷虽然不是历史上那样,但是还是四爷。

四爷的孩子里没有叫弘历的,钮祜禄氏没孩子。

可青雀儿也是排行四的,未来登基了之后,会不会也得叫乾隆?

要是也是乾隆,那这孩子会不会也是个盖章狂人?以及喜欢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及好色败家好大喜功?

往这里一想,心都凉了,这太可怕了。

“额娘这是什么意思?儿子不喜欢啊,印章有几个日常用的不就是了?何况儿子虽然爱读书,但是画画跟皇阿玛一样不怎么好。书法的话……反正就日常印章用一下就好了吗。不过那一千多个印章都是好东西,皇阿玛给了儿子,儿子打算回头找内务府的师傅将下面的字磨掉,然后分给兄弟们玩去。”

雅利奇拍胸口:“儿子,额娘有个事,能让你同意一下吗?”

“额娘是怎么了。您说啊,儿子都答应。”青雀儿点头。

“没什么要紧事,就是额娘必须要求你一下,以后看了前人的书法绘画,前往别在上头乱题词也别盖章,行不行?”不然你很容易被人骂牛皮鲜专家的啊儿子!

“额娘何出此言?儿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青雀儿觉得不可思议,还有这么有病的人吗?

雅利奇点头:“应了额娘就好,至于为什么,就别问了。”

正文 第953章 不孝子

雅利奇一向觉得,历史上那位弘历阿哥大约是童年不怎么幸福。

想也是嘛,历史上那位四爷宠爱的是小年糕那块盐碱地。

不停生,不停死,不停死,不停生的。

打从小年糕进了府,那就其他粉黛无颜色了。

想想吧,福晋和侧福晋乌拉那拉氏和李氏都惨的不要不要的,何况那时候只是个潜邸格格的纽祜禄氏?

估摸着弘历小时候也得是个小白菜样的人物。

历史上那位四爷又比较会搞,种地啊,穿粗布衣啊,念佛啊。

那不得把府邸弄得素淡啊。

估摸着一个格格生的小阿哥,也没啥好的。

毕竟小年糕的孩子一直都有,那是一个没了就接上一个的生的。

而李氏生的弘时一直也是受宠的,只是后来四爷登基了才出事。

这一来,自己和额娘不受宠,那他对自己的阿玛能有多少好感?

等到四爷需要立下一个皇帝了,好嘛……

儿子死光了。

小年糕死了之后,最后一个儿子也一年就挂了。

弘时最早把自己作死。

四爷剩下仨儿子吧,还有一个送出去了。

那不是弘历就是弘昼了,弘昼嘛,历史有命的浪荡子。

四爷那是没得选啊。

只能是弘历了,这位上台可好。

就没见他维护自己亲爹,反正念着的是爷爷的好,要不是这败家子故意放纵,四爷的名声都没那么难听。

反观那位四爷,短短十几年皇帝生涯,前半截给自家阿玛堵窟窿,后半截给自家儿子攒家底儿。

到了自己累死了,结果儿子还不念着好。

而这位败家皇帝,那是完全放飞了自我。君不见如今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个瓷器。

那叫一个五彩缤纷。

雅利奇个人觉得,大概就是让小时候素的,把孩子憋坏了。

反正这位是怎么奢侈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

童年太苦了。

雅利奇反观自家儿子,想想不应该。

这孩子没显出喜欢作诗的苗头来。

也没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品味还是很在线的。

而且四爷最宠爱的就是他额娘,也就是自己。

对这几个熊孩子也是什么都舍得,所以这几个孩子打小见过了最好的东西,最温暖的亲情。

日后他做了皇帝,要是有人敢编排四爷,青雀儿绝不会容情的。

扬州的事结束,就该去苏州了。

四爷临走把九爷留下叫他在这边善后。

舒科道还是两江总督,但是四爷罚了他五年俸禄。

五年没有收入,他也不会好过,要是五年里,他敢贪污,那就是个死。

当然,没有俸禄还有别的,比如一年里的三节两寿,四时孝敬少不了。

苏州的这一趟也是很愉快的,雅利奇带着孩子发挥了啥也不管的风格。

反正忙的都是四爷和青雀儿。

就连黏糊四哥的六阿哥都叛变了,生怕有什么事,每天跟着姐姐们,要么直接跟着侍卫们疯跑。

终于到了四爷之前定下来的与江南士子们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六月里了。

过完了这几天,就该北上去蒙古了。

选取三十个秀才,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五十多岁。

他们有的第一次就考中了,有的蹉跎了半辈子才考中了秀才。

行宫里,皇子们都在,太子也穿上了杏黄的吉服。

要与读书人见面,自然少不得要自己有些知识。

四爷一早就跟青雀儿说了:“不要怕丢人,你懂得多少,就是多少,不懂也不要怕请教人。”

四爷其实心里清楚,这些读书人来了也不会为难太子,他们要的是出人头地,而不是得罪太子。

所以从头到尾,青雀儿都游刃有余。

一个年轻的读书人激动的满面红光,讲自己的文章。

四爷含笑听着,心中不以为然。

文章是好的,可惜书生意气,不切实际。

这三十人不知道是怎么选举出来的,但是要说都是才俊,四爷也不信。

确实有几个是真有些学识见识的,但是毕竟还是太嫩了。

放在官场,他们这样的根本不够看的。

那个十二岁的小秀才倒是真真实实有学问的。名字叫做罗汛,世代书香门第。

前明的时候就是官宦人家。

四爷打眼倒是觉得这孩子不错。

小秀才起初觉得不能太为难太子爷,太子爷才十岁。他三岁就开始读书了。

但是谈论起来了,才发现太子爷学识不一般。甚至看过很多偏门的书。

他素来就不认同只能读四书五经中庸史记的。前人著书,定然有其精妙之处。

总不能因为八股文用不上,就不去看。

世间之大,总有诸多奇妙,岂是呆板的八股文能解释的?

今日遇见太子,竟有遇见知音之感。

要不是身份察觉实在大,他恨不能就与太子结拜了。

而对于青雀儿来说,也是同感。他酷爱读书,喜欢书海畅游。

他长这么大,最支持他的就是额娘。

额娘经常说,多读书没什么不好,读一些闲书也好。只要你心思够正,就不怕带歪了。

事实上,没有什么书能把人教坏了,人本身会变坏。

而闲书抛开了那些歌功颂德以及八股文章的死板,其实更贴近这个世界。

你不能走遍世界,但是可以多看书,也算你走过了。

他一直深以为然。

今日遇见了罗汛,也有同感。

“孤与你今日相见,实属缘分。今日不便,明日孤叫人去接你,你再来行宫,与孤好好谈谈。”青雀儿道。

罗汛忙道不敢,心里却十足欢喜。

等秀才们走后,四爷将青雀儿叫进书房:“今日感觉如何?”

“回皇阿玛,儿臣觉得尚可。”青雀儿笑道:“虽说这些个读书人们都是书生意气,但是他们毕竟都是读书人。”

“哦?那你对那个李老如何看?”四爷问的是那个最大岁数的。

“儿臣以前听额娘说过一句话,虽说是玩笑话,但是如今想来,深以为然。”青雀儿道。

四爷一听是雅利奇说的话,就兴趣来了,坐直了一点:“你额娘怎么说的?”

“额娘说,读书读了一辈子还每年赶考都落榜的,除非是家底殷实,否则都得叫家里的人受罪。”

正文 第954章 小伙伴

“而这样的人,往往还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瞧不起银钱,瞧不起劳作。若无人帮扶,他们怕是要饿死在书本里。读书科举想做官无可厚非,可读一辈子书其他事都不管,就只一心想要做官,就算做了,也不是个明白官。”

四爷失笑:“你额娘啊!”

“你额娘就是懒得动脑子,她看的是最清楚不过了。”

四爷笑过之后,又叹气:“你额娘不容易。她性子就是这样。什么都不敢说,生怕哪里规矩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