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好办的就是他在外头的女人不断,家里妻子也不放。

“你现在只能先劝着三郎不要养外室、让他帮里的兄弟少去青楼瓦子。这样的风声太过头了。”

楼云和季青辰的亲事一订,接着的就是要说服她跟着他一起坐海船去青州。

四月佛诞之前,青龙寺里灯会不断。

他直接就在寺里订了精舍,天天请了季家兄妹过来赏佛会。

季辰虎和许淑卿正有了孩子,哪里会来碍他的眼。

季辰虎每回都来,却是坐坐就走。

留在精舍里赏花观灯的人。自然只有季青辰和她身边的妈妈们。

“青娘,过一段日子等王世强从金国回来,楚州就要整兵了。我少不了要三郎的船帮给我搭把手。他们哪里还顾得上女人?等他们在生死场上打了个转。回家有一个老婆和孩子等着,他八成就要改了。”

精舍里摆着小席,菜肴精美,细点佳茗,院子里佛灯照耀一树春花。

楼云是如此劝说的。

季青辰心里再不踏实。现在也只能这样先看着了。

“再说了——”

楼云自酌了一盏山阳春。笑着看她,

“我看你家三郎也知道,不管计较妾室、外室的宋女多不多。他阿姐可是绝不会容得下这些的。”

因为屋里的妈妈们退了出去,他握住了她的手,满意看着她手腕上的早不见了陈文昌送给她的腕绳,换上了他聘礼里的墨玺玉珠琏子。

他柔声说着。道:

“至于我们成亲后,你只管放心。”

季青辰听楼云能说这样的话。心里自然欢喜,

于是她就斟酌着和他说起了去金阁寺的事情。

楼云听说那述律元也是打算去山西金阁寺,就有了些意动。

季青辰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一向他说清。

“中都里,金国国主有一位丽妃蒲察氏生了公主。两个月不到就夭折了。”

她并不觉得这样的事情少见。

在前世里,她家里那样的穷山镇上,生了孩子的人家都被会镇里通知去卫生所里打疫苗。

她自己就听曾经见过。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岁前打的疫苗就是好几套。

而这个时代是没有这个医疗环境的。

就算是再有权势的人家,比如大宋的赵官家。金国的完颜国主,他们宫里的御医都保不住小孩子突然发病突然死亡。

金、宋两家的皇帝都年轻,都曾有妃嫔生下儿女,却都没有子嗣存活。

“国主派了人去金阁寺上香,为佛祖重塑金身。求保佑子嗣康健。听说一路上还要布施,向沿途的大寺观捐献僧衣、道服。这中间的生意就是述律家接了。”

季青辰觉得,跟着述律元去金阁寺,简直是太安全了。

‘这人我知道,和你们黄氏货栈生意很大。暗中也和大宋职方馆有过一些来往。”

楼云听到这里,心里就动了意。

他其实也想过,她要是从青州去山西,说不定在路上就会被怀疑和十八连环寨有勾结。

他要是一直陪着她去,倒是不怕。

但他毕竟身为淮东节度使,总掌淮东军机。

他到青州去招安最后一路山东义军已经是冒了风险。

再要送她去山西,实在是不方便了。

“听说那于氏也要同行?”

楼云站起来踱步,状似随意问着。

季青辰抿唇一笑,却知道他心里的盘算多了,她索性就直接说了。

“以前王世强和这述律元有过交情,他还和我说过,如果有意的话可以和述律元结亲。但人家现在有喜欢的人了。这回也是要把于氏接走。回金国成亲。”

楼云当然就是因为听到王世强曾经要拉述律和季家结亲的这个风声,才提起了于氏。

“述律在金国有没有正妻?”

这事季青辰也不清楚,楼云一看就知道她对这门亲事从没上过心,自然就先放了一半的心。

“难道这于氏和述律如此情深?”

反倒是季青辰诧异着和他说起。

这于氏嫁过去,想来也不过是个妾。

门户差得太远了。

述律可是契丹里的大姓,前朝大辽的皇亲人家。

连季青辰也不免觉得,与其嫁那样远去金国做妾,她还不如留在淮阴嫁人。

找个小户人家做正头夫妻。

所以楼云不免就要笑着疑问道:

“依三郎的性子,他就算是看上她,也绝没有动粗强来的道理。她就这样想嫁到北边?”

“听说是和寡母相处得不好。她撑起来的几家铺子,弟弟长大在铺子里做事,母亲叫她把收入全都让弟弟掌着。连铺面的地契都在弟弟手上。前些日子她要给自己办嫁妆了,母亲都不肯把钱拿出来。反倒动手打了她。”

楼云听得这样的家事,也是无言摇头,便也想起了这事隐约听说过,

“这事张学礼也和我说过,说是于氏找了关系打听,问这事好不好到衙门里打官司。这也过了些。虽然是儿子为母亲养老,但按大宋律家里的家产也是女儿有份的。更何况还是这于氏辛苦多年,撑起了家里的小生意。”

“她是失了先手。以为是一家人没有信不过的,就把钱铺子里的帐目、家里的余钱和地契都给了母亲和弟弟。如今就算是后悔了,想另开铺子都没有本钱。她难道还真能到公堂上和母亲、弟弟争吵这些?”(未完待续)

220 笑语生疑

季青辰深知这于氏不好处理这事,

“只是她也太软弱了些。这就要外嫁?一份嫁妆都不要了?如果是我——”

她说到这里,瞅了楼云一眼,没有再多说。

楼云却笑了起来,坐到了她身边,端详着她笑道:

“这些事你自然是拿手的。听说你小时候在家里也被三郎欺负过?爹娘都不理你?后来怎么把这小子给整服帖的?”

季青辰哧的一声笑了出来,纳罕她和陈文昌说过的事,居然也被楼云打听到了。

“我病了后,好不容易活了。爹娘又都去了。三郎只怕我身子弱再出了事,哪里还敢欺负我?动我一个手指都不会了。我们在坊里争吵起来他声音大些,看着我不高兴了,他都会服软了。”

季青辰含笑说着,伸手理了理楼云的衣袖边。

“这些日子,你公事辛苦。却还要来陪我。”

“并没有,不过就是和王大人应酬一二。”

楼云见得她在灯光下神色温柔,容颜娇美,早就心动。

跟从的家将、妈妈都在院子廊下看灯,他自然又移近了些,在袖子下紧握了她的手,悄悄贴着鬓发和她说话。

季青辰咬了唇,轻推了他一把,向门外斜了斜眼。

楼云暗骂了一声,转头看向房门。

楼春知道触了霉头,压根不敢抬头接他的眼刀,只能低头陪笑着,道:

“大人,王大人那边还等着大人开席。”

“…知道了,说我还在路上。马上就到。”

楼云在肚子里咒了王世强一句,赖在这边不肯走。

她凝视他的眼眸极是温柔,悄声道:

“打从我来了山阳城,让你这样跑来跑去,辛苦了。”

她心里早有些猜测,他八成是从陈文昌那边打听她的习惯和往事。

所以她到楚州这些日子以来,他公事再忙也要到佛会上来见她一面。

连王世强这样的应酬。他都索性订了隔壁的另一座精舍。

他就借口佛会热闹。请了王世强从驿馆住进来,由张学礼等军衙门的属官陪着钦差说话,

“都是逛佛会。我去露个脸就成了。”

楼云得了她的夸奖,心里得意,悄悄亲了亲她的手指尖,恋恋不舍地站起身。准备去隔壁打个转。

“我去敬几杯酒,就回来陪你。”

他当然是要去向王世强打听清楚那述律元。季青辰也觉得他出面说不定能知道些她还没打探到的内情。

这些消息越多越好,到金国,她才是要担风险的人。

走到了房间口,他又转头看她。笑道:

“你要有法子帮那于氏,就和她说上几句。那述律元打点了本地县州的衙门,可以带着她嫁过去。我只掌军衙也不好说话。但按律。大宋女是不能出境嫁人的。我也得给他使几个绊子,才叫这契丹人知道在楚州办事没这样容易…”

季青辰愕然失笑。掩着唇站起身送他,敛袖一礼笑语着,

“楼大人既然有吩咐,小女自然为大人办得妥妥贴贴。”

楼云意外之后哈哈大笑,跨到门外的脚又收了回来。

他把王世强甩在脑后,回屋拉着她和她说笑。

“按说咱们两家订亲,他在季府、楼府送了两份礼,也算打点到我面前来了。我要是在官面上再给他使绊子,他就得以为我是脸皮太厚,嫌礼物不够。”

季青辰禁不住笑着点头。

她也要打点官员,当然清楚被使绊子时巨商述律元想的是什么,掩唇笑着,

“他有身家不在乎这一点,说不定会再送礼到你府上来,至于在背后,他少不了要在契丹商人圈子里埋怨你胃口大。”

楼云本来就是憋不住的嘴,平常是藏着怕叫她觉得他油嘴滑舌。

现在见得季青辰自己就喜欢说笑,他也放开了说了。

“商人们背后议论倒也罢了,这样的事要是传出去——”

楼云笑着瞟了她一眼,

“这样的事传到士林清流耳朵时去,那就是我风评不佳。叫孙昭那些人听到了,我的下场就是罢官回家养老,我是寒门出身,王仲文却是世宦书香之家,他罢职了回家可以吃自己,我们家以后就得靠你来养家了。”

季青辰表示,她手下的铺子多,楼云回家吃老婆的完全没问题。

他可以去做大掌柜。

每个月给她报帐时,她会给他发红包当零用钱的。

楼云大笑而去,连外面的妈妈和家将都在嘻笑,听着了他们俩的胡扯。

劳四娘见得楼云去了隔壁,连忙走了进来。

她笑过之后反倒有些忧虑,在季青辰面前欲言又止。

季青辰一边问着,一边笑着唤人进来,把菜酒都拿去温着,等一会楼云来了再用。

她又叫人去香积厨,做了醒酒汤等着他回来。

王世强和黄七郎的酒量她早就清楚,楼云不喝到半醉只怕是回不来。

劳四娘见得她这样用心,自然就开口提醒着,道:

“大娘子,楼大人对大娘子那是没得说。但他订亲时,上门礼除了平常的酒、雁、鱼、币,主礼就是一串玉珠腕绳。他分明是想起了大娘子以往为陈公子戴的绳串。”

她的眼睛落到了季青辰腕上,瞄了一眼那串润泽光滑的墨玺珠串,

“他时不时都要提一提孙大人或是文昌公子那边的事。我看他还是心里记着这两年大娘子选了陈公子,没有选他。万一…”

季青辰能听出这中年妇人心里的不安。

万一楼云心里放不下她当初选了陈文昌,无视了他的求亲,他成婚前可能还只是偶尔提一提,吃吃醋,成婚后难道不会寻机吵起来?

过几年,如果淡忘了那是最好,但男人就怕心眼小,将来影响夫妻相处。

“大娘子,要不要写信去和谢十三公子商量一二?”

劳四娘深知楼云和谢国运的关系密切。

这门亲事当初在驻马寺里,不也是谢国运一力促成?

“不用了。”

季青辰想了想,还是摇了头。

“他也就是嘴上说一说罢了。这次是王世强来了,他难免多心。我自然要顺着他一些。一事不过三,他下回要是再提,我就堵回去。叫他以后不敢再开口就好了。”(未完待续)

221 整治毛病

劳四娘一听,知道她自有主张。

她心里寻思,觉得经了陈文昌的事,大娘子现在自然不会被楼云的体贴用心马上冲晕了头。

他这样吃干醋的坏毛病还是趁早下手整治的好。

如此,她就放了心。

隔壁精舍里,酒过三巡,在席的都是官袍幞帽,衣冠楚楚。

王世强是主客、黄七郎自然就是陪客,楚州知州、山阳、淮阴等地知县都在座。

乐伎是不能不招的,楼云却没招官伎美人。

他打着王大人远道而来要让他看看楚州风情的现由,在城中瓦子里唤了两名擅长口技的男戏子。

席前摆了几案,戏子们拿出了一手绝活。

长江奔通的水浪声中,军船帆响,铁鼓隆隆,利箭破空。

口技戏子声如玉石,互相配合,在席前演练出了古战场上,两军水面交战的惨烈之声。

满座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王世强赞叹不已,楼云谦逊客气。

他也不用担心在这席上招了女伎,转头回隔壁没办法向季青辰交代。

酒酣耳热之时,因为楼云说了和王世强有私交,要叙一叙旧情,各州县的民政官们自然就识趣地到院子里去赏灯。

王世强是刻意要与楼云结交,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但他现在看着楼云却是极不顺眼。

他一到山阳城,就被楼云气得不轻。

楼云表面上大度,细细问了他去金国出使的安排。

这人还和他商量了季青辰如果跟团安全不安全,方便不方便等种种问题。

就在他以为楼云居然完全不防着他王世强撬墙角的时候,这家伙却又明目张胆地表示:

黄氏货栈生意什么的要商量完全没问题。

但只要他王世强在。季青辰就没空,他楼云负责传话就行了。

王世强二十岁不到就认识了季青辰,到如今已经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