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沉默了一下,扬脸说:“我不知道。我曾经经历过的,和未来也许会发生的,我没法做出比较。因为那是未知的,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你呢?”

甘遂也学她的样子,想了一下才说:“我觉得男人的数字应该比较大,才好算是男人吧。刮骨疗伤的可是关羽呢。”

“这个我可不能同意。虽然女人会被针扎一下就哭哭啼啼,但历来含莘茹苦的,都是女人。刮骨疗伤是关羽,可生孩子是女人。生孩子那种痛楚,去产科看一下就知道了。那种疼痛的尺度,男人估计捱不住。可是女人们呢,在过去,是会生上十个孩子的。”

甘遂这个没法和她争,只能同意她。不想茵陈却又接着说,那种痛楚的耐受尺的数字那么大,可还是会一再去承受,是不是说,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甘遂听了哭笑不得,问她,这不是我的问题吗?怎么又到你那里去了?

茵陈也觉得好笑,自嘲地说,我混乱了。

甘遂看着她,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茵陈被他看得不好意思,含笑带嗔地问:“看什么?”甘遂说:“看你的态度。”茵陈嗯了一声,表示疑问。

正好他们等的公交车来了,甘遂笑一笑,手臂扶在她背后,让她先上车,他跟在她后面。当他落后一步,站在公交车的第一级踏板上,就比她矮了一点,那正好让他可以贴在她耳边说话。他低声说:“我喜欢看你研究问题时的态度,你会只探讨问题的本身,而不是争辩谁对谁错。”

茵陈被他这种亲密的行为弄得耳朵发红,甘遂在下面看得一清二楚,他踏上一步,护着她走到窗边,自己站在她身后,手抓在车窗前的横杆上。这个姿势,就像她靠在他的怀里,而他拥抱着她。

上海的公交车上永远是那么拥挤,两个人之间若要站得开点都不可能,人群会逼得人和人之间没有一点空隙。甘遂和茵陈身体贴着身体站着,在人群中间,反而是一种掩护。茵陈回转半边脸看他,甘遂用一只手揽在她腰间,看着她的眼睛。茵陈慢慢在脸上绽开一个笑容。

在车上他们就那么微笑着看着对方,不再说话,到站换了一部车,又乘了几站才到了老城隍庙。不是过年不是节假日,城隍庙却人多得挤过公交车,每走一步都会被对面过来的人撞,甘遂拉着茵陈的手,不敢放开,生怕一个不小心,两人就被冲散。到了豫园门口,买了票进了门,才算人少一些了。茵陈扭了扭了手腕,甘遂松开她,茵陈抬起手来看,雪白的腕间已经被甘遂捏得发了红。

甘遂忙说对不起,我怕我们会挤散,没想到我手上有这么大力气。茵陈笑一笑,说没事。甘遂托起她的手腕来看,忽然说:“这么软的手,像没生骨头。”茵陈失笑,把手握成一个空心的拳头,让指关节突出来。笑问:“那这是什么?”甘遂轻拍了一下,“鸡爪子。”恼得茵陈握成拳头在他手臂上捶了一下。甘遂呵呵笑着,换了一边,牵起她另一只手,和她往小径深处走去。

外面的老城隍庙热闹得像开庙会,一道花墙之隔的豫园,居然有安静得没有人声的小小庭院角落。高高的雪白粉墙,墙顶的黑瓦,墙基的青砖,铺路的青黑色鹅卵石,墙角的芭萑翠竹石笋,每一处都让人恍忽,怎么如此世俗的地方,却有这么安静的园林?

茵陈问:“当初这家的主人怎么会在这样的闹市中心买地建园?不说别的,隔壁人声鼎沸,怎么休息?和城隍比邻而居,怎么也不能算是善宅。”

两人在一处小庭院的门廊下的美人靠上坐下休息,甘遂侧耳听一听市声,说:“你听,有这么多的树木和重重院墙,外面的吵闹声还真传不进来。”

茵陈听了听,点头说:“确实,还真不算吵。不过你闻,这庙里的香烛烟火气还是飘进来了。这园林的草木清气被沾污了,可惜。”

庭院里的中间,有一小座假山石,上面种了紫薇和桂树,还有一株矮小的红枫。秋天了,枫叶的叶子转红,紫薇谢桂花落,只有这枫叶像花一样艳。

两人坐着,享受这难得的静谧。过了很久,秋日夕阳转薄,寒意慢慢侵人,茵陈说:“这是不是可以算得上停车坐爱枫林晚?我们坐车停下来到这里,恰好有枫叶似火。”

甘遂说:“这一株枫树不算什么,等明天我们去了南京,那才好看。你去过栖霞山吗?”

茵陈摇头,“没有,我没去过南京,上海我都很少来。豫园还是第一次进来,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好还是不好?”甘遂问。

“很好,我很喜欢。”茵陈没有看他,眼睛仍然落在那棵枫树上。“虽然比不上杭州的灵隐虎跑龙井九溪,但一动一静,外面是城隍庙里面是园林,这样的感觉很奇妙。有对比,才更显得这里的难得。”

“那我下次去杭州,你做向导。”甘遂说。

茵陈猛回头,盯着他看,问:“会有下次吗?”

甘遂说:“我要说有,就一定会有。”

茵陈收回视线,想想未来的不可知,回他一笑,算做回答。

Chaptre 6 情人墙

作为他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少不得知道些太平天国小刀会的历史,在豫园的点春堂前欣赏任伯年的《观剑图》时,茵陈随意哼起舞剧《小刀会》里流传最广的一段音乐来。甘遂听了说,这个我也会,随着她哼的曲调唱了两句,“双手捧上酒一盏,献给英雄刘丽川”。

他还没唱完,茵陈先笑得弯了腰。甘遂停下来,问她为什么笑,茵陈说,我没想到你还会唱歌。甘遂说:“我们军区文工团来上海取经,学过这个舞剧,有一阵老演这个,听也听熟了。”茵陈说:“我知道,我也是这么听熟的。我只是没想到你会唱出来,我总觉得你是很严肃的人。”

甘遂拖了她的手离开点春堂,笑说:“我严肃吗?我一直以为,我给你的印象是另外一种。”茵陈偏过头去,问哪一种?甘遂笑而不答。茵陈默然一笑,不再提这个话头。

确实,甘遂在和茵陈接触的这一个星期里,半点都不严肃。一开始就炫耀他的书法,后来又是递纸条又是送电影票,逮到机会就不放手,偷香窃吻、求爱索欢,没有一点严肃的地方。但他外表一脸冷毅的样子,让茵陈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也许女人们都喜欢这样外表冷静内心热情的男人,那让她们觉得,他对别人都冷若冰霜,就对自己热情如火,那一定是我的原因。是我让他这么开心,愿意流露情感。

豫园不大,小半天就逛完了。出了园子,甘遂带茵陈去老饭店吃饭。只有他们两个人,甘遂点的两三样菜,够他们吃就行了。正是秋天,上海著名的大闸蟹上市,甘遂点了清炒虾仁、芙蓉蟹斗,一个冷盘是糟毛豆。都是上海菜里的精致菜点,茵陈每吃一个都说好吃。

甘遂显然是一个点菜高手、常下饭店的人,而茵陈却是除了在家吃饭,就是吃学校和单位的食堂,这样在外吃饭的机会不多。最后一个小盅子上来,揭开盖子,是清炖蟹粉狮子头,汤是用的鸡汤,金黄的蟹粉油点缀着粉白的狮子头,边上有两棵小小的青菜心。喝一口,鸡汤香混着蟹粉香,直往胃里钻。

虽然前面已经吃了炒虾仁和炒蟹粉,但这个菜融合了蟹黄的浓香鸡汤的鲜美以及久炖之后狮子头的清甜,味道好得无与伦比,盖过了前面两个小炒。茵陈把一盅汤喝了个清光,直说好吃。甘遂看她吃开心,索性把自己的那一盅推了过来。

茵陈哪里好意思再动他的那一份,忙推说够了。

甘遂说:“这个我没怎么动。”

茵陈以为他是以为她在嫌他吃过了才不肯吃,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吃吧,你都没吃呢。”

“我知道,我就是看你吃得开心,既然喜欢,就多吃点。要不,我们再要一份?”

茵陈摇头,说:“不用了,吃到不够,就说明正好。真要觉得够了,反倒是多了。”

甘遂说:“你这句话很有哲理的样子啊。”看一看那盅汤,问服务员要了一碗米饭,用汤汤泡了,准备吃。

茵陈见了就说:“汤泡饭,对胃不好的。”甘遂点头,抬头一笑,说:“我也知道,不过这汤太鲜,不下一碗米饭可惜了。”茵陈掩口笑,说:“我倒觉得,加了米饭会冲淡汤的鲜味。”

甘遂倾身过来,轻声说:“实话告诉你吧,我一向不吃鸡汤的,觉得那个味道太浓,接受不了。也就这个,里面又有蟹粉又有肉汤,拌上米饭,鸡汤味没那么浓,才能吃一碗。”

茵陈看他半晌,才失笑说:“早知道,不如我自己吃了。”甘遂说:“所以我推给你吃,你又不要,我只好泡饭吃。”茵陈好笑,说:“我哪里知道会有人不喝鸡汤。你自己既然不喜欢吃,为什么点呢?”甘遂说:“这道菜是这里的名菜,来了总要尝一尝的,我是介绍给你,你喜欢,就对了。”茵陈说:“谢谢,我喜欢。”

甘遂扒了半碗米饭,又说:“据我所知,不少男人都不喜欢喝鸡汤。”茵陈摇头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经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我外公好像也不怎么喝鸡汤,他喜欢炖鸽子汤喝,那个汤比鸡汤要清淡一些。我外婆常年吃素,连鸽子汤都不喝。”

甘遂看一眼她的脸,问:“你也跟着两位老人吃素了吧?看你多瘦,你有九十斤吗?”

茵陈扑哧一笑,不回答。

吃完饭,甘遂带她去到外滩,去见识一下著名的情人墙。茵陈也颇有耳闻,传说上海因住房困难,青年男女没有恋爱的空间,不约而同的约在外滩防汛墙前,一对一对的肩并肩,脚碰脚,各谈各的恋爱,各聊各的心事。微有细语过耳,却彼此不干扰。没想到甘遂会带她到这里来。

茵陈到了防汛墙前,虽然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但仍然被眼前的情形惊了一下。从黄浦公园往南,防汛墙上一对挨一对,全是男青年女青年,一对对面朝黄浦江,靠在齐腰高的防汛墙上,一眼望不到头,估计总有几百对。陌生的情侣挨得密密的,中间不过隔着一拳的距离。有的搭着肩,有的挨的头,有的互揽着腰。在防汛墙后面半米的地方,就是半人高的花坛,上面种着树摆着盆花,下面是供人歇脚的长凳。那些长凳上,也是一对一对的侧身坐着面对面低语的情侣。看来是早来的抢到了凳子,晚来的只好靠墙站着了。

这防汛堤岸上其实有路灯,但被那些花坛上茂密的树木遮了光线,使得整个防汛墙一带都影影绰绰,看不真切。这样的灯光,正好合了来这里谈恋爱的人们的心理。没有亮光不安全,太亮又不自在,这样半明半暗的,恰恰好得不得了。

茵陈看了这画面直笑,甘遂却一本正经地牵着她的手,在情人们身后巡视,对茵陈小声说:“我们也进去挤一个位置。”茵陈说不要了,甘遂说要的,到也到了这里,怎么也要在这里靠一靠,就好像去风景名胜地要刻个“到此一游”一样。茵陈被他拉着,还真的在一处稍宽松的地方挤了一个位子出来,却只能站一个人。甘遂把她推进去靠着防汛墙,自己站在她身后,双臂前伸撑在防汛墙上。这样一来,比别的情人都要亲密。

茵陈万般的不好意思,直推甘遂,让他离开这里。甘遂却不理,只管嘻皮笑脸的在她耳边说,咱们就呆一会儿,你看多有意思的地方。你在杭州我在北京,都看不到这样的奇观呢。茵陈听他说什么奇观,忙嘘了一声。两边都是人,他说人家是奇观,太没礼貌了。甘遂就贴着她耳朵说,那你还扭来扭去的,就不怕打扰别人?

在这样人多的地方,越动越会惊扰旁人,茵陈只得老老实实待着,用眼光瞄瞄左边再瞟瞟右边,没有人对他们这样人贴人站着有任何侧目的意思,大家早就见惯不怪,到这里来,不就为了这个吗?他们不能在马路上手拖手,那会被小孩子嘘;不能在弄堂里没有路灯的地方亲吻,那会被居委会大妈管;家里更是没有个人单独的小空间;除了这里,诺大个城市,没有让他们亲热的地方。他们化公共为私人,变广场为角落,用人海战术强征了一块领地,让整个城市默许了他们无声的呐喊。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作主。

茵陈安静地凭在防汛墙上,身后是她的情人。她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她跻身在几百对情侣中间,人群让她觉得安全。她终于和同龄人一样了,一样有男青年钟情她,一样有恋爱的表现,她万分享受这个过程。她靠在甘遂的胸前,在心里把这一刻变成永久。

秋风从江面吹来,夜越来越凉,但因为有身后甘遂的体温,茵陈心里情热如火。左边右边的情侣一对对的少了,防汛墙空了一大半,甘遂问她累不累,要不要坐一下?现在后面肯定有空的凳子了。茵陈回头看他,说:“我们回去吧,明天不是要乘火车?我行李还没收。”甘遂说好的,又问你冷不冷?茵陈摇头说不冷。把手放进他的手里,真的不冷。

又转两次公交车才回到宾馆,已经快十点钟了。甘遂把茵陈送到她的房间,他在路上买了一串香蕉,准备明天在火车上吃,这时就顺手把香蕉放在茵陈房间的桌上。茵陈看一下桌子上的东西,随口说,咦,江老师已经离开了。甘遂看一眼室内,两张单人床,一张上面还放着书和一个布包,另一张已经被服务员整理过了,掸得平平整整的,可以和军营的床单媲美。

茵陈忽然觉得不自在,甘遂也看出来了,便说你早点休息,我明天来叫你。茵陈把他送出去,关上门,心还在跳。一晚上她都睡不塌实,老是觉得有敲门的声音。第二天一早真的敲门声响起时,她已经没精神。甘遂看一眼她的脸色,关心地问,怎么,昨晚没睡好?茵陈不好意思地拎起整理好的行李,说没啥,走吧。

甘遂说:“我昨晚也没睡好,和我同屋的老刘聊了半夜。”茵陈好奇,问你们都聊什么了,甘遂说我们聊现在最流行的书,《大趋势》啊《基辛格评传》啊《艾柯卡自传》啊。茵陈听到这里,自己倒先笑了。

看她笑得古怪,甘遂问你笑什么?是我不是看这类书的人?茵陈忍住笑说:“是刘老师看上去不像看这类书的人。”甘遂说:“哦,老刘阅读面很广,什么书都看过。我们甚至谈了《我的奋斗》和《金陵春梦》。”茵陈一本正经地点头说:“是的,还真都是不相干的书。”

在火车的软座间里,两个人因为昨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而在补觉,梦中茵陈听见有人敲门,她打开来看,不出意外是甘遂。她本来就睡得浅,这时半梦半醒的,心里倒也清楚,这其实是她心里的绮梦。心里深处,她是希望他能来敲门的。

Chaptre 7 樱桃柄

到南京后,甘遂带着茵陈到了南京军区辖下一家高级疗养院去找住宿的地方,他的军官证在路上比任何介绍信都好用。买车票住宾馆进候车室,茵陈跟着甘遂,第一次尝到了特权带来的方便。不过此前她一直呆在学校和研究所那样的象牙塔里,基本与社会脱节,倒也没觉得社会上有多少不公平来。因此甘遂手持军官证穿州过府攻城拔寨,她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有觉得这一路这么顺利,是有男友在照顾。她从十五岁上大学开始,就是自己照顾自己,上食堂打饭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没人帮她占座,暖水瓶从来是自己灌。过了十年这样的生活,这一下子有人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让茵陈整个人都沉浸在甜蜜里。

放下行李,两人在各自的房间里略微漱洗,茵陈又把长辫子打开,想重新梳一下。甘遂来敲她的门,说还有时间,可以在城里转一转。看见她的长发打开披散在肩头,辫过的头发再打开,就有了自然的起伏。

甘遂说:“别辫辫子了,就这样,好看。”他上前来,把手指□她的发丛里,贴着头皮,慢慢往外拔,轻轻抖松,让她一头秀发蓬蓬地披在背后。发长过腰,细细的小波浪,一向严谨端正的茵陈被这些微微的曲线镀上了温柔的气息。

茵陈的脸发红。她想幸好早上起来洗过头发,当时时间紧,赶着上火车,没等干透就梳成了辫子。束紧的三股发绺让海鸥洗发膏的香气藏在里面。甘遂抖开时,还有湿意在发丝间,氤氲的,有水的光泽,青丝如瀑,黑得发亮。

她伸臂环抱住甘遂的腰,抬脸吻他。从黑暗的电影院那个意外之吻开始,一直都是他吻她,她接受。她不是不想回吻他,她是在享受这个被追求的过程。到了现在,她决定给这种慢吞吞温吞吞的过程加一把火加一点温,她不想再是被动地接受,万一他退却了呢?难道她还要等?

甘遂得到她的鼓励和暗示,不再犹豫,加重了手上的力度,双手捧着她的后脑,和她做舌上之舞。茵陈被这个热吻吻得站不住,她挪开一点脸,说:“我忘了…”

甘遂和她耳鬓厮磨,在她的耳边问:“什么?”

“我忘了在哪本翻译小说里看到过,说如果能用舌头把樱桃的柄打个结,就可以做个好情人。”茵陈慢吞吞地说。

甘遂听了忍不住笑起来。他早知道这个文静含蓄的女孩,是个内心慧黠的淘气姑娘,却没想到她能说出这样有趣的话来。他问:“那我及格了吗?”

茵陈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还是接着自己的话说:“我一直以为那是外国人的夸大之词。”

甘遂再次大笑。他说:“那意思是,我是可以把樱桃的柄打结的?”

茵陈把腰向后拗一点,好看清他。

“你是。”她说。

甘遂问:“那我们还要出去吗?”他试探地问。

茵陈别转脸,答:“要。”

“什么时候可以下一步的樱桃之旅?”甘遂正经地问。

茵陈回过头来说:“已经开始了,不是吗?”

甘遂笑,收紧手臂,拉回她的脸来,在她面颊上吻一下,说:“那好,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先去莫愁湖玩吧,近,转弯就到了。”

“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茵陈笑答说:“为什么洛阳的莫愁女到了南京?”

“好像是卢家郎到南京来做官,她跟着来了?我们走吧,再不去,公园要关门了。”

两人锁了门,往莫愁湖那边去,黄昏时分,有下班的自行车流从身边淌过,车铃声泠泠作响,他们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种身入其中的感觉,好像他们是平常的夫妻,正随着下班铃声回家,内心有莫名的雀跃。

到了莫愁湖公园门口,甘遂买了两张票,售票员好心叮嘱说,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关园门了,不如明天来。甘遂说不要紧,我们就住附近,随便走走看看。

茵陈偷偷笑说:“她怕我们花冤枉钱,其实一张门票也不贵。”

“是,才几毛钱,跟买张电影票一样。”甘遂拖了她的手往湖边去。

“电影票不一样吧?要是放映时间过了半场,售票处就会关门,入口也没人验票了,那还是公园宽松点。”茵陈说。

公园不大,稍走一走就找到了莫愁堂。堂前的小水池里有那尊著名的女子雕像。甘遂看了看白石雕的仕女像,又回头看看茵陈,“和你有点像。”他说。

茵陈扑哧一笑,问:“哪里像?”

“静态的神情像。”甘遂说,“看着就让人觉得安宁,气定神和的,特别心静。”

茵陈莞尔一笑。吟道:“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卢家郎。”她停下来,问:“莫愁的传说不都是幸福美满的,我好像记得沈荃期有诗《古意》,也是写莫愁,他笔下的莫愁可没这么幸运了。”

甘遂接着她的话头背那首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空教明月照流黄。”

茵陈点头说:“照他诗里所写,卢家郎曾经去边关打仗十年,十年征戍忆辽阳,所以是空教明月照流黄。看来这个莫愁女并不是像梁武帝写的那个卢家妇。可是李商隐曾写诗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唐明皇都不如卢家郎有福气,白当了四十年的皇帝,最后赐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这么多的莫愁女卢家妇,到底是从哪里起就搞混了?”

甘遂说:“《容斋随笔》里记载过这个故事,洪迈说是怀疑后人把郢州石城和石头城搞混了,以至附庸风雅者在南京石头城附会出一个莫愁女来。郢州在湖北,就是现在的钟祥。不过还是和洛阳隔得有点远。”

茵陈轻轻啊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我没看过《容斋随笔》。不记得我外公那里有没有这本书,回去我去找找。”

“要是没有,我把我的送给你好了。听说主席生前最后在看的书就是这本《容斋随笔》,我好奇,才找来看的,倒没多喜欢。”甘遂说,“不过我觉得,你会喜欢这本书的。宝剑赠名士,红粉赠佳人,书也要找到喜欢它的主人。”

茵陈说:“好呀,不过我还是回家找找吧,找不到再问你要。我听说外面找不到的书,你们那里都会有。”

甘遂哈地一笑,“是的,有这种说法。你想找什么书?开出书单来,我试试去。”

茵陈偏头一笑,问:“脂批红楼有没有?”

甘遂眼瞅着她笑,说:“我就猜到你会说个。”

“我不信。”茵陈说。

“不信?你看地上。”他指一指地面,浮土上果然有一个草写的红字,是甘遂趁她不注意的时候,用鞋尖画的。

茵陈掩口而笑,说:“我就这么容易被你看穿?”

甘遂说:“是的,你就像蒸馏水一样清澈无杂质。”

“这是说我没有社会阅历单纯愚蠢吧?他们都那么说。”

甘遂摇头。“那是他们太复杂,人心叵测,反说君子没防备之心。”

茵陈一笑,说:“我们再走走吧,不然真的要白进来了。”

甘遂揽了她的肩离开莫愁堂,在这个不大的公园里逛逛看看,说些金陵旧事。茵陈头一次觉得有人说说闲话不谈专业和学课是那么有趣的事,而甘遂又天文地理历史都知道一些,两人说说笑笑,分外投契,直到公园的管理人员骑了自行车摇着铃铛来提醒游客公园要关门了才惊觉时间过得飞快。

出了公园,甘遂带她去夫子庙状元楼吃南京官府菜,茵陈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你对南京这么熟。甘遂说,我大学是在上海二医大读的,像国庆元旦这种短假,就来南京玩了。南京来过好多次,熟了。

“原来你在上海读的大学呀,怪不得对上海那么熟。怎么,只来南京玩。不去杭州?”茵陈笑问。

甘遂给她的杯子里倒上点黄酒,说:“杭州也去,放暑假的时候就去杭州。杭州有我们部队的疗养院,去了就住那里,就在西湖边上。”

他说个地址,茵陈说那里呀,我乘车回学校总要经过的,老是见门口有人站岗,从来没进去过。甘遂说:“那下次我去杭州带你去玩吧,里面小食堂有个大师傅,菜做得很好,楼外楼的西湖醋鱼都不如他做的味道好。”

茵陈停下筷子,问:“你会去吗?”

甘遂说:“当然会去,你在那里,将来我就会常去的。等我回去找到脂批红楼,就给你送去。”

茵陈这个时候,一点没有想到将来他们会怎样,只是为他说的动心。想如果两个人要是真的能在杭州见面,他们一人骑一辆自行车,从苏堤上飞驰而过,桃花柳枝拂过头顶,那就太美了。

茵陈是一心一意想谈个甜蜜的恋爱。吃过饭他们就在夫子庙和秦淮河边散步,倘佯在想像中的六朝烟粉气息中,秦淮河的浆声灯影其实不用亲眼见到,有那么多的诗词篇章替他们勾描轮廓丰富细节,他们只需要在如梦的六朝乌啼中沉醉就可以了。

等到车声灯影都暗了,甘遂和茵陈在李香君住过的媚香楼下的桥坞头边拥吻。夜风中茵陈的脸凉凉的,甘遂的嘴唇滚烫的,贴在她的耳边,问她,等会儿我去你那里,行吗?

茵陈把脸埋在他的颈项间,闭上眼睛,任他的吻落在她的心上。过了好一会儿,她答:好的。

传说可以把樱桃的柄含在嘴里用舌头打个结的人,就是完美的情人。茵陈相信她遇到的就是这样的男人。他们住的高级宾馆半夜是不会有服务员来查房,甘遂把“请勿打扰”的牌子挂在茵陈房间的门把手上,带领茵陈亲赴一场爱情的盛宴。

茵陈活了二十五岁才知道,身体不只是用来承载生命和思想的,还是可以飘浮和飞翔的。情爱是肉体的尘世和灵魂的天堂间的唯一通道,没有亲历过,不知道那天堂里是多么的美丽和炫目,让人留连忘返。

好似一朵昙花,有红丝苞片缠裹着,在深夜绽开雪白的花瓣,吐出神秘的幽香,超凡脱俗,妖异媚惑,只开放在漆黑的夜里,唯有缘人才能窥见。蕴守多年,只开一霎,到清晨已经香收花萎。

人的生命显然要比昙花一现更持久,茵陈的美丽,在第二天才真正盛放。

Chaptre 8 子夜歌

第二天他们去游明孝陵。早上甘遂打了一个电话,不多时有人送了一辆摩托车来,甘遂拎了摩托车钥匙回来对茵陈说:“这下方便了,我带你去玩,不用挤车了。”

茵陈问这是什么,甘遂说是摩托车钥匙,问这边的一个朋友借的。茵陈好奇,又问为什么你在南京会有朋友?

“我不是在上海念的二医大吗?班上有个同学就是南京的,我们几个要好的男同学,遇上五一元旦国庆这些假日,就跟他来南京玩了。他毕业后分回南京,这车就是问他借的。”甘遂说。

茵陈摇头笑说:“我没坐过摩托车,不敢。”

“不怕,”甘遂说,“这辆是军用摩托,带挎斗的,就是俗称的‘边三轮’。”

茵陈听了这名字就笑了,说:“这个不是电影里美国大兵开的吗?德国兵也开,那个《虎口脱险》里的德国兵就是开这个摩托车的。我这样的,坐在上面也不像。”

甘遂说:“对呀,美国兵德国兵,都是兵,所以是军用摩托,不是日本雅马哈本田那种,你坐在挎斗里,不危险的。”

茵陈斜睨他一眼,半笑不笑的问:“你怎么会开这个?我以为这个都是纨绔子弟开着追女孩子的。”

甘遂拧了拧眉,假意怒道:“高衙内胁迫林冲娘子?”茵陈掩口笑,甘遂又假作正经地说:“就像雷锋同志会开卡车一样,开摩托不过是军人的一项必修技能。走吧,不然公交车那么拥挤,你的身体哪里受得那个罪?”

茵陈含羞呸了一声,还是坐了跨斗摩托车去了。

一路风掣电策的,到了孝陵,甘遂就停下了,锁了车扶茵陈下来,说:“中山陵石头台阶太多,你肯定爬不动的,而且除了一座石雕的睡伟人,没有什么别的看头,真棺早被运到台湾去了。而明孝陵光是前面神道上的翁仲和石像石骆驼,就值得一看了,并且没有那么多的石级。”

听他把睡美人说成睡伟人,又用睡伟人来代替中山先生,茵陈就笑起来了。而他一再提到她爬不动台阶,明显意有所指。听得她大发娇嗔,说:“我走不动,你不能背我吗?”甘遂在明孝陵的售票处门口排队买票,听她问,回头笑说:“我能,你肯吗?”

茵陈被他问住了,想了半天,也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五湖四海的游客面前,趴在情人的背上让他背着上中山陵,却又不满他的戏谑,只好用拳头打他的背。甘遂用额头顶顶她的额头,在她耳边轻声说:“晚上回去我背你。”茵陈羞赧上颜,离开他,自己先在入口处去等着。

甘遂买好票在入口处找到她,就见她和两个男青年急哧白咧在争什么,他赶上两步问怎么回事,茵陈见了他忙一把拉住,松了口气说:“我说的是真的,我在等人。”甘遂看向两个男青年,问有什么事。那两个男青年打扮得流里流气,见美人真有男人来了,便嘻皮笑脸的说没什么,我们就问问这位“夺姑娘”要不要请导游。

茵陈一听这个“夺姑娘”就屏不牢了,拉了甘遂赶紧让收票的人撕了门票进门去,一边走一边笑。甘遂问她笑什么,茵陈说我听见他们管叫“大姑娘”叫“夺姑娘”就忍不住好笑了。甘遂听了也笑,说刚才那两个人的样子,还真是有点“夺”姑娘的架势。

“夺姑娘”茵陈说:“我还是第一次遇上小流氓,亏得有你在,我当时真怕死了。”

甘遂微微惊奇了一小下,问:“你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搭讪?”

茵陈嗯一声,眨眨眼睛说是。又马上说:“不是,你才是第一个。”说着一笑,面上的神色不无得意。可见女性倒不是真的不想有人来搭讪头,就看搭讪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