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莲见太后没这个意思,倒是一笑置之,只看着奶娘怀里的赵青不说话。

赵青快两岁了,也会说话了,但还不甚利索,但毕竟是皇长子,养的娇,就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显小,原本有静安逗着他,他挺高兴的,但见阿顺一来,静安就不理他了,顿时不高兴的大叫起来,蹬着腿的要下地去找静安玩儿。

太后一见他这样就笑的开怀:“小孩子就喜欢扎堆玩儿,且把他放下,跟着他哥哥姐姐一处玩儿去。”

顾莲却不像林淑妃那么没见识,觉得阿顺分走了赵凌的疼爱什么的,她觉得赵青和阿顺的关系越好,这将来的助益就越大,毕竟赵凌可没说一定立赵青为太子,而且自打林淑妃进了冷宫,赵凌又开始进入后宫临幸后妃了,眼见着赵青后头的弟弟就要来了,将来的皇位落入谁手还真是说不准。

因此太后一发话,顾莲就叫奶娘小心看护着,把赵青抱到了静安和阿顺身边。

有了这么个小魔王作梗。阿顺也不能好好跟静安说话了,只好先把他哄好,毕竟阿顺做惯了个哥哥。下头的弟弟妹妹阿芬阿和一个比一个难哄,可还不是都对他服服帖帖的,因此不过是玩了一会儿,赵青就抱着阿顺的胳膊直喊哥哥了。

静安哭笑不得,道:“这个小没良心的,我刚才哄了他好一会呢,这会理也不理我了。”

阿顺只笑着伸出两只手。一只手里握着一枚棋子,然后让赵青猜棋子在哪只手里。赵青咯咯直笑吗,一会指左手一会指右手,自己就玩的不亦乐乎。

太后看着这一幕叹道:“到底是宫里的孩子太少了,若是再多几个。就是天天闹脾气打架呢,也比这样冷冷清清的要好。”

顾莲低着头没说话,眼底却浮现一抹哀痛…

阿顺在宫里玩到半夜,然后理所当然的就留宿宫中,赵青舍不得阿顺,非得跟他一起睡,赵凌见状就把两个人带到自己那儿与自己一床睡,结果,两个孩子闹腾来闹腾去。一直到后半夜才睡着。

赵凌再次说了让阿顺到内书房读书的事,阿顺拒绝了:“虽然我也很想来,但我不能让母亲担心。在家里也很好,关键是我年纪太小了,等大一些,母亲放心我出门了就好了。”

赵凌挺不忿的:“就她那个脾气,在她眼里你可一辈子也长不大。”

阿顺笑道:“我都听说了,义父是不是生气母亲骂了您的事?我替她给您陪个不是。您可别伤心了。”

赵凌笑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可是破天荒头一遭挨骂。”

阿顺道:“是父亲责怪母亲,说母亲脾气太浮躁了。我在一旁听着了,这才知道的。”

赵凌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好吧,等你长大了再说。”

这一等,便是七年。

又是一年中秋节,王蘅正在看庄子上送来的各色鲜果子,挑了一些好的叫人送去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那边,虽然分了家,但几处的走动都还在,如今又是中秋节,定要回来给老太太磕头请安的。

如今曹氏的年纪越发大了,纵然身子骨硬朗,可一些免不了的症状也慢慢冒头了,自打开了春就大病小病不断,除了岳氏外,其余的三个儿媳妇也是见天过来侍疾问好,前段日子才算是痊愈,又赶上了过节,定要好好热闹热闹的。

这些年周家大事小事也发生了不少,周玉出嫁了,是何恺做的媒,对方是个军营里的副将,叫陈平,比周玉大了六七岁,长得也不是多么出挑,但难得心地淳厚善良,为人也很豪爽,对待周玉更是体贴关怀,刚开始周玉没看上,不过是大家都说好,她也不想总是这么耽搁着让家里人操心,就应允了,可关起门来过日子,她就知道陈平的好处了,几次回娘家问她如何,她都羞羞答答的说陈平待他很好,更是成亲没半年就有了喜信儿,如今儿子都三岁了,这又怀上一个。

岳氏是最高兴的,直说周玉是苦尽甘来,这次过中秋,因陈平无父无母,就叫他们一家子来周家过节。

而海氏和曲卿却都同时怀着孩子,管家的事就担在了段婷和王蘅的身上。

这些年周家又有不少喜讯传出来,单说大房光孩子就*个了,海氏在生了长子阿宝,长女阿鸾后,又生了次子阿烈,这是怀着第四胎,好像要卯足了劲把以前没生的给弥补了才成似的。而曲卿在生了长子阿城后多年,这是怀了第二胎,王蘅自打生了阿芬阿和姐弟俩后就一直没动静,段婷也在五年前生了次女阿巧,这些年一直心心念念想生个儿子,却未能如愿。

周硕倒是还只阿庆一个儿子,周颂成亲三四年了,也是去年才得了一个儿子,因为年纪小,就很少出门。

而周家出嫁了的姑娘里,周云只得何蒙一个儿子,今年十二岁,周玉有一个三岁的陈熙,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周静生了一个女儿岳如,今年九岁,还有一个儿子岳南,今年七岁,周琳则是两个儿子,一个叫孙楚,八岁,一个叫孙茂,六岁,周文出嫁最晚,儿子也最小,叫沈良,才五岁。

这足足十五个孩子挤在一处,简直能把屋顶给吵翻了,你跟我亲近,我跟你亲近,这些年下来倒是分了好几派,主要是年纪差不多的凑在一处,比如阿顺和何蒙的年纪最大,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他们俩就走的很近,跟十一岁的阿宝也很亲近。

而阿和虽然十岁了,但他性子软,比不得何蒙喜欢跑跑跳跳的到处玩儿,因此就跟比他小了一岁的阿城和小了两岁的阿庆比较熟悉,而剩下的岳南,孙楚,沈良三个不常来,年纪也小,表哥们也不喜欢带他们玩儿,因此他们三个比较亲厚,而五个女孩子则以阿芬为首,再带上一个才四岁的阿烈,她们经常玩在一处。

但也有例外,比如阿城和阿庆性子活泼,经常黏在几个哥哥后头,不带着玩也不成,死皮赖脸的就要跟上去,而文静的阿和就落了单,这个时候阿顺就会退出,陪着阿和跟几个年纪更小的弟弟一块玩儿,而何蒙则做大哥领着下头一帮弟弟上蹿下跳的,而阿芬那儿,除了偶尔过来的岳如,其余四个也分成了两派,阿芬跟阿柳比较要好,阿鸾跟阿巧只差了一岁,也就常玩在一处。

中秋节前一日,他们约好了一齐过来过节,一大家子人给曹氏磕头,光看着这些孩子就让曹氏笑的合不拢嘴了,虽然不是过年,但仍然一人赏了个大红包。

等吃过饭,孩子们就三五成群跑出去玩了,阿芬到底大了,虽然还是霸道的不行,但经过王蘅这些年锲而不舍的教导,总算能装出几分淑女的样子,因此带着几个妹妹在园子里掐花,要染指甲,而何蒙跟小老虎似的,一刻也闲不住,提着两个风筝,后头呼啦啦跟着一群,跑到宽敞地方去放风筝了。

阿顺见阿和慢吞吞的跟在后头,就过去道:“阿和,我记得你也有一个风筝,怎么不拿出来玩儿?”阿和没精打采的:“哥哥去玩儿吧,我讨厌跑来跑去弄得一身汗。”

阿顺暗暗摇头,阿和不喜欢出门,也难怪身体不好,遂道:“有何表弟带着他们,我就不去了,我要进宫去,你要不要一起?阿青想见你呢。”

自打两年前阿和跟着阿顺一起进宫,倒是投了缘分,阿和反倒与赵青无话不谈,跟亲兄弟似的。

想到好久没见赵青了,阿和总算是有点精神:“好啊,我去拿个东西,阿青让我帮他画的荷风图我已经画好了。”阿和不喜欢读书,但是在丹青一技上却很有天分,这也是亲戚朋友众所周知的。

拿了东西,阿和与阿顺一起坐马车进宫,赵青正由赵凌亲自盯着练字呢,他顽皮,宫里太监嬷嬷没人能管得住他,也只有赵凌亲自上阵了。

赵青还挺不服气:“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哪有过节还要练字的?”

赵凌瞪了他一眼,虽然没说话,可那意思却很明显,赵青到底畏惧,嘟着嘴不说话了。

一直到阿顺阿和进宫,赵青也不顾赵凌在跟前了,把笔一扔就往外头跑,也不让阿和先行礼问好了,拉着他就跑,跟逃命似的。

阿和被他像风筝似的扯着,跑的一身汗,浑身黏腻腻的很是不高兴,瞪着赵青,把画往他手里一塞,道:“下次可别找我画画了。”

赵青道:“怎么了?上次你替我画的那幅谷风图,连父皇都没认出来呢。”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阿和道:“你当皇上是傻子?皇上不过是不说罢了,反正这是最后一次。”赵青悻悻的:“我还得了好东西留给你呢,没想到你这么没良心,哼,东西可没你的份了。”

阿和转身就走:“谁稀罕,我想要的话我哥自然会找来送给我。”

赵青赶忙把他拉住:“哎哎哎,你怎么这么爱生气啊,我认错还不行吗。”

两个人正拌嘴呢,静安正好路过,过来打招呼,她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出落得更加美丽,也更加温柔,像所有的公主一样高贵端庄。

阿和与静安也熟悉,见了赶忙行礼问好,静安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是一个人来的?”阿和道:“哥哥在皇上那儿呢。”

静安笑道:“那你们俩怎么跑这儿来了?我正好要去义父那儿呢,咱们一起过去。”

赵青不大乐意,可也不敢直接拒绝,趁着静安不注意,拉着阿和就跑,静安看着他跟逃命似的,无奈的一笑。

阿顺与赵凌说话也说到了静安的亲事,阿顺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了驸马的几个人选,他回去挨个的查了一遍,每个人都有缺点,但要说大奸大恶,也是没有的,总而言之,没有十分优秀的,可也都不差。

阿顺直接便道:“我觉得礼部压根就没有用心挑人,许多有名的青年才俊并不在上头,他们不过是挑一些中等的来敷衍义父罢了。”

赵凌道:“这也没法子。都知道静安不是我亲生的,他们的算盘都精着呢,得看着我的态度才成。要是觉得娶个公主不划算,倒不如高门大户之间联姻,还有些实惠。”

阿顺道:“义父让我挑,这些人我是一点也看不上眼,姐姐性子软和,若是嫁到这样的人家,岂不是要受欺负?”赵凌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再看看了,幸好也不着急。等过了节,又是秋闱,你细细的挑了挑这里头的青年才俊,若有好的。我再提拔也是一样的。”

阿顺应了,见静安来了,就撇开这个话题说起别的事情来。

赵青拉着阿和跑了一阵,阿和浑身是汗,只觉得不自在,非要重新沐浴换衣裳,赵青只好又把他带回自己的寝宫,等阿和收拾好出来,半个下午都过去了。又有小太监来传话,这下想躲也不成了,赵青只得乖乖的带着阿和去见赵凌。

王蘅的这三个儿女。赵凌都是见过的,他疼爱的是阿顺,最喜欢的是阿芬,但最怜惜的却是阿和,阿和的身子骨太弱了,他的性子也绵软。不管是周旭还是王蘅,都不是软弱的人。因此阿和这脾气就很让人发愁,真不知道是随了谁。

因为这样,大人们也更偏疼他,偏偏他从来不会仗着长辈的疼爱就骄傲起来,反而彬彬有礼,那么小的人就有那么细的心思,就是女孩子也未必能有这样的细心,这就让人感慨了。

赵凌看着赵青和阿和,明明是差不多的年纪,但阿和就比赵青矮一头,但论规矩礼节,赵青就比不上阿和了,虽然他从小也是被人教导,知道规矩,但做起来就是不如阿和好看,惹人疼。

赵凌先是朝阿和招招手,把他叫到身边问了几句话,又赏给他一幅名人字画,等快到晚饭时候才放这兄弟两个回家。

本来阿顺就是看着过中秋节,要来给赵凌磕头问好的,家里的宴席也是要赶回去的,回去的路上,阿顺就道:“不是说了不叫你在宫里沐浴更衣么?这样不好。”

阿和有点不高兴:“阿青拉着我跑来跑去,一身的汗,我觉得很难受啊。”

阿顺看了他一眼,语气有些严厉:“宫里不比在家里,小心些是没错的,总不能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阿和顿时低着头不说话了。

兄弟俩一路上都没再说话,等回到家里,阿顺先和王蘅说了在宫里的事,王蘅见阿和耷拉着脑袋,就把他揽在了怀里:“阿和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阿和没吭声,看了阿顺一眼,阿顺也不理他,倒让阿和害怕了,阿芬正坐在炕上对着妆镜戴王蘅的耳坠呢,见了笑道:“这还用问,必定是阿和做错事,被哥哥训斥了。”

王蘅看阿芬要戴她那副镶了莲子大小的红宝石的赤金梨形耳坠,道:“不许你戴那个,沉甸甸的,把耳朵都坠坏了。”

阿芬嘟着嘴很不情愿,可还是又换了一副,王蘅这才看着阿和道:“是不是你做错事了?若是你做错了事,就给你哥陪个不是去。”

阿和从小到大不知道陪过多少次不是,多半是对着阿芬,一时间也没有不好意思,慢腾腾蹭到阿顺跟前,话就是说不出来。

扭头一看,母亲正在帮着姐姐挑耳坠,父亲坐在那边看书,丫头们来回倒茶上点心,没有注意这边的,这才飞快的对阿顺说了一句:“哥,我错了。”

阿顺看了他一眼,道:“光知道错了顶什么用,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

阿和嘟着嘴不情愿道:“我下次一定改。”阿顺拍拍他的肩膀,也就不说话了。

等阿芬终于挑了一副镶着黄豆粒大小的红宝石耳钉戴上,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心满意足了,这才站起来朝周旭伸手:“爹爹背我,我穿了一双新鞋呢。”

王蘅瞪了她一眼:“穿了新鞋就不会走路了?那就脱下来!”

周旭却笑道:“是不是你哥哥送你的那双镶了珍珠的?”阿芬得意的掀起裙子翘起脚,小巧玲珑的脚上套着一双大红色的绣鞋,上面用金线绣着桃花,花蕊镶嵌着一粒粒珍珠,又华贵又好看。

王蘅一伸手把她的脚给拍下来:“跟你说过多少回,不许翘脚,要有点女孩子的样子,叫人看见了岂不笑话?”阿芬偷偷扮了个鬼脸,非得让周旭背着她,结果周旭果然把她从飞云轩背到了引绿轩,阿芬又向曹氏炫耀她的新鞋。

阿柳和阿鸾,阿巧也有一双一模一样的,都是阿顺送的,此刻见阿芬穿了,也都嚷着要回去换,结果又叫人回去把新鞋拿过来,各自换上,四姐妹坐在一处,都穿着大红色的裙子,大红色的一模一样的绣鞋,简直跟四个仙女一样,曹氏瞧着只是笑,一个个抱在怀里爱得不行。

过了中秋,阿顺便开始去内书房读书,这个时候内书房的学生早就换了一拨了,赵凌又把内书房按着年纪分成了两部分,年纪小的仍旧跟先生学四书五经,年纪大的除了念书还要练习骑射,阿顺一早就说要去了,这也在内书房掀起不大不小的一个波浪。

阿顺是皇上的义子,六岁的时候就有了四品威武将军的头衔,十岁的时候又升为三品,如今十三岁了,过了年一直要说封郡王呢,听说皇上连封号都选好了,阿顺自己给拒绝了,如今又要来内书房念书,有人盼着能套个近乎,有人就很不屑,也有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毕竟当年就是因为他,才让林淑妃被打入冷宫,虽说后来被放了出来,可封号却没有恢复,至今还是个贵人,再加上皇长子赵青一直与他称兄道弟,自然是有福气,但一不小心,也会引火烧身。

大家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因此阿顺在内书房的第一天就很顺利,把内书房的人都认识了一个遍儿。

内书房的人不多,加起来才*个,但既然能到内书房念书,说起来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赵青外,还有刚满九岁的二皇子赵雪,六岁的三皇子赵影,姜寒六岁的儿子姜琦,平西侯的嫡长子、十三岁的韩靖,护国公杨奇的嫡长孙、十一岁的杨聪,段青山的嫡长孙、十二岁的段黎。

其中赵影并姜琦由其他四五个伴读一起陪着念四书五经,但其余几个都是开始练习骑射了,这里头除了段黎和赵青与阿顺很熟悉,关系不错外,赵雪并韩靖,杨聪都对阿顺没什么好感,过了头一天,见阿顺脾气温和,就起了心思要把他制服。

赵雪是赵凌的第二个儿子,与赵青只差了三岁,他性格活泼开朗,嘴又甜,又聪慧,没有父母不喜欢这样的孩子,跟他一比,赵青就有点贪玩不懂事,那么大的孩子了一点分寸也没有,没有一点皇长子的风范。

这两年,虽然没有人敢催促赵凌立太子,但大家暗中都分成了两派,或是支持赵青,或是支持赵雪,也有人支持赵影,说做父母的疼小儿子,但毕竟赵影还小呢,看不出什么来,大家的目光主要还是放在了赵青和赵雪身上。

其实别说那些大臣了,连阿顺有时候都替赵青着急,明明是做哥哥的,却偏偏被弟弟给赶在了前头,这要是换了他,肯定羞愧极了,可偏偏他还没没事人似的,整天就是想着吃想着玩儿,想着如何调皮如何闯祸,阿顺想,若是阿和也这么不争气,自己非得打他一顿才成。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内书房总共有四位先生,两位是翰林院派来讲解四书五经的年轻翰林,分别是上一榜的榜眼和探花,学问是不用质疑的,第三位便是段青山,主要是讲解史书,时常议论些朝政,第四位便是教授武艺的许将军,他也曾是武举人,后来上战场拼杀出来的,一招一式自然与那些花拳绣腿不同。

第一天风平浪静的过去了,第二天就有人为难阿顺了,段青山讲完一段史书后,口渴去喝茶,叫几个学生休息片刻,于是几个人就聚在一处闲谈起来。

阿顺只与赵青并段黎坐在一处,赵雪并韩靖,杨聪坐在另一边,只听得韩靖恭贺杨聪,说杨聪的父亲又升了官,是几品几品,这时杨聪就跑过来问阿顺:“周兄,不知令尊几品啊?”

众人皆知,周家自打削爵后就沉寂下来,这些年更是离那些权贵皇亲的圈子越来越远,虽然有周宁和周硕做官,也不过是小官罢了,而周旭更是直接是做生意,闲赋在家,杨聪如此问无非是想羞辱阿顺罢了。

阿顺瞧了他一眼,淡淡一笑:“我父亲并未入朝为官,自然无品级,敢问令尊几品?”

杨聪得意道:“官居一品。”

阿顺笑道:“看来令尊不如我父亲有福气啊。”

这下不光杨聪脸色变了,连赵青都好奇起来:“这是为什么?”

阿顺道:“护国公世子贵为一品。只可惜他的儿子却是无品级,而我父亲虽然无品级,但却有一个正三品的儿子。说起来,我父亲的确不如护国公世子,但护国公世子的儿子却远远不如我父亲的儿子。”

赵青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杨聪虽然是护国公的嫡长孙,将来可以承袭爵位,但现在连他父亲也只是护国公世子罢了,更别提他了。若论身份,自然不比有三品将军头衔的阿顺了。

杨聪气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再加上赵青那一阵哈哈大笑,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最是要强,也最要脸面,顿时觉得被羞辱了。一时气昏了头,指着阿顺道:“周皓,你也别得意,你不过是仗着皇上疼你罢了!你若不是皇上的义子,也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庶民罢了,你父亲经商,是个商人,士农工商,商人可是最低贱的!”

这年头的确重农抑商。这话不假,但在座的每一位,哪一家都不敢说一点生意买卖的事也不沾。不过做的更隐秘罢了,杨聪如此一说,连赵青都觉得有点过分了,正要骂杨聪呢,只见阿顺不紧不慢站起来,指着杨聪回骂道:“杨聪。你也别得意!你不过是仗着你爹官居一品罢了,你若不是你爹的儿子。你爹若不是皇上的臣子,你也只是一个低贱的庶民罢了!士农工商,商人的确低贱,但你祖父跟随皇上打天下之前,也不过是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罢了,谁又比谁高贵些!”

赵青击掌道:“骂得好!谁又比谁高贵些!如今虽说是龙子凤孙,少爷公子,但往上数三辈,不照样都是三教九流混日子的,英雄不问出身,倘若真的从祖宗论起来,更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咱们既然聚到一处,只看各人的本领,靠着父母兄弟耀武扬威算什么本事!”

赵青毕竟是皇长子,就是赵雪在他跟前也得客客气气的,更别提杨聪了,因此他一说这话,杨聪就是再不服气,也知道不能继续理论下去了,只恨恨的瞪了一眼阿顺。

阿顺才不理会他呢,只继续和段黎说话:“…四婶的身体好多了,精神也比以往要好,昨天我听母亲说,四婶过几日还要回娘家瞧瞧呢。”

段黎见阿顺轻而易举化解了杨聪的刁难,心里可是佩服的紧,笑道:“那可好啊,我回去就告诉祖母去,她肯定高兴。”

这些年段婷为了想要个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弄了些奇奇怪怪的药方来吃,别人也不好劝,她自己倒把自己的身体折腾的厉害,这两年也算是死了心了,可身体却不如以前了,段黎是她的娘家侄儿,最是敬重这个姑母,因此见了阿顺才有此一问。

杨聪和阿顺的这场争执可瞒不过人去,书房里光伺候着的太监就有三四个,一人一张嘴,不过半上午就把这件事传遍了,段青山不过是喝茶的功夫,自然也听说了,只是不动声色,假装不知道罢了。

谁知杨聪心里不服气,待段青山一来又起身道:“请教先生,自古以来是父以子贵呢还是子以父贵?”段青山瞥了他一眼,觉得他真是愧对自己的名字,一点也不聪明,连形势都没看清楚就敢胡乱得罪人,阿顺来上书房分明是皇上的意思,处处刁难他,岂不是叫皇上难堪?

就是不看着皇上的面子,阿顺那样的脾气性格,能是任人欺负的?

段青山摇摇头,道:“倘若做儿子的比做父亲的还要能干,自然是做父亲的欣慰,做儿子的孝顺,倘若做儿子的一生依仗父亲的权势为非作歹,没有建树,那是做父亲的悲哀,做儿子的不孝了!”

这话似乎没有回答,但似乎也回答了,杨聪却有些不忿:“先生这说法有些偏颇吧。”

段青山觉得好笑:“我的说法偏颇?那好,咱们举个例子,倘若一个人是庶民之子,一个人是公卿之子,要想做到一件事,不用质疑,自然是公卿之子更容易做到吧,那么这样的比较又有什么意思?公卿之子天生就比庶民之子要占优势,他们的起点不同,目标自然也不同,所以你们要比,不要去跟比自己弱小的人比,因为那样即便是赢了也没有意思,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家都纷纷点头,觉得段青山说的很有道理,再加上段青山本就劳苦功高,身为国家重臣,大家都十分敬重,杨聪此番质疑的确是有点不太礼貌。

别人且不说,段黎身为段青山的孙儿,就先瞪了杨聪一眼,杨聪本想拿自己和阿顺举例子,倘若段青山偏袒阿顺,他就又说头了,可偏偏段青山狡猾,似是而非的岔开了话题,倒显得他小人之心,他一见犯了众怒,就不再说话,闷不吭声的坐下了。

上午的课一结束,因下午还有骑射课,中午那点时间就用不着进宫出宫来回跑了,赵雪邀请韩靖和杨聪去他那儿,赵影也邀请姜琦去吃饭,赵青就叫段黎和阿顺去他那儿吃午饭,结果一出书房的门儿,赵凌身边的太监就把阿顺请走了。

大家眼睁睁瞧着,说不羡慕那可是假的,连赵雪这么深受赵凌疼爱的也忍不住冒酸气,对赵青道:“大哥,您瞧瞧,算上三弟,咱们兄弟三个,却都比不上周皓这个义子呢,想想就叫人不服气。”

赵青心眼大,倒是觉得什么不对,就是心理不舒坦,也断不会露出来叫赵雪看笑话,因此故意拍了拍赵雪的肩膀叹道:“你才多大啊,又知道多少事,父皇的事又岂是我们能议论的?他疼爱谁自然有他的道理。”

赵雪面上不说话,心里却气的厉害,晚上没人时跟他的生母朱妃道:“母妃可知道父皇为什么那么疼爱周皓?”

朱妃是第一回选秀就留在宫里的老人了,但是一直都不受宠,直到林淑妃依仗生了唯一的儿子骄傲自满,赵凌才开始临幸其他妃子,其中就有朱妃,不过有好运气怀上龙胎的可不多,朱妃算一个,另一个是生了皇三子赵影的秦妃。

朱妃倒也不是那等见识浅薄的女子,林淑妃的事可给她提了个醒,在这宫里谁也别说什么功劳的话,要论起功劳来,是皇上的功劳最大,没有他,她们这些人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哪还能做高高在上的嫔妃呢。

再者说,单看这么些年林淑妃一直没晋位份,还只是个小小的贵人就知道了,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惹火了他,谁都没好果子吃,因此当时她和秦妃生了皇子后也没有多么骄傲,反而越发的战战兢兢,夹起尾巴做人,那些关于皇上的旧事秘闻,她也听说过,猜测过,但一个字儿也不敢说出口,就怕惹来祸事,因此一听赵雪如此问便道:“是谁在你跟前嚼舌根了?”

赵雪道:“并没有谁说什么,是儿子自己觉得疑惑。”

朱妃叹道:“说起来也是周家这位小少爷投了皇上的眼缘,我也是听旁人说的,当初皇上还是王爷时,曾以杭州为大本营,那时候周家老爷子还在,是燕帝的肱骨之臣,皇上为了制约周家,就把当时尚在杭州的周家五少爷并少奶奶扣在了府衙做人质,当时五少奶奶正怀着孩子,便是周少爷,周少爷是在府衙出生的,当时皇上见了就喜欢,当即不顾周家的立场就认了做义子,后来也曾有人疑惑,说这位周家的嫡长孙会不会是皇上的骨肉?但说这话的人如今可都死绝了,皇上自己也曾经说过,如果周少爷真的是他的亲生儿子就好了,可见传言就是传言,信不得。”

赵雪好奇道:“周皓有何德何能让父皇如此疼爱他?”

第一百五十九章

朱妃笑道:“自然是他自己的福气了,以前连大皇子都没出生的时候,宫里很是冷清,皇上就喜欢把周少爷接到宫里来,别看你是正经八百的皇子,可若论对着皇宫的熟悉,你还不如他呢,我本来不该和你说这些,可就是为了告诉你,不要轻易和周少爷过不去,得罪了他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单说当年的林淑妃,如此的显赫荣耀,可就因为踹了周少爷一脚,至今不过是个贵人,连林家都没落了,这可是个警惕。”

赵雪笑道:“今天杨聪还跟他锵锵起来了呢,也没讨着好。”

朱妃冷笑:“那是他傻,仗着他祖父有从龙之功,就得意起来了,你可别跟着学。”

赵雪认真道:“儿子记下了。”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他自然会韬光养晦,不会轻易树敌,他比周皓还要小几岁呢,他等得起!

阿顺回到家自然也跟周旭说了今日发生的事,周旭问他自己是个什么意思,阿顺笑道:“我能有什么意思,他若是有本事立足,我自然动不得他,他若是没本事立足,我就是不与他作对,他迟早也会自寻死路,我只管好我自己就罢了。”

周旭满意的点点头,道:“我也知道你的为难,但现在你还小,羽翼未丰,要的就是隐忍和宽容,这容人之量,不仅要容得下比你厉害的人,还要容忍那些小人,且让他们得意去。”

阿顺点点头。一出书房的门就看到阿芬阿和趴在外头偷听呢,被他抓了个正着也不怕,阿芬笑嘻嘻的上前挽住了阿顺的胳膊:“哥哥。内书房好玩吗?”阿顺笑道:“这可要看怎么说了,怎么,你也想念书了?”

阿芬不屑道:“娘早就把四书五经给我讲过一遍了,我又不想考状元,去内书房做什么?”

阿和在一旁补充道:“她就是想去玩儿。”阿芬瞪了他一眼:“没大没小,谁许你说我的?”

阿和是受惯了阿芬的气,都说姐姐要让着弟弟。可在周家却成了弟弟让着姐姐,阿和也不敢跟她顶嘴。不过也蛮不服气的,阿顺很是无奈,对阿芬道:“就是我想带着你去瞧热闹也不成,宫里的规矩大。以前小,别人不说什么,但现在大了,要是错了规矩,可就不能用年纪小做借口了,多少眼睛盯着瞧着,生怕挑不出你的错,你还是好生待在家里吧,宫里可不是好玩的地方。”

阿芬嘀咕道:“可是你跟阿和都进过宫。单我没去过,我想瞧瞧宫里的房子是不是真的朱墙金瓦,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宽阔雄伟。”

阿顺笑道:“阿和去过。让阿和给你画出来吧。”

阿和有心叫阿芬眼馋,故意道:“宫里的那份气派,那可不是能画出来的,非得亲眼瞧着才成。”

阿芬气的直跺脚:“哥哥你听,他又气我了,我要告诉爹爹去。”

阿和哼了一声就往正屋跑。想寻求王蘅的庇护,阿芬提着裙子就在后头追。阿顺见两个人又要闹起来,赶忙追过去把阿芬拦腰抱起来:“不许胡闹!”

阿芬气的蹬着腿道:“哥你坏!你帮着阿和不帮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