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柱哥,上次我高考,苏厂长给我弄了点酸梅汤,我得感谢她。”

苏大柱嘴一张,觉得不对劲儿,“你干啥喊我哥?”

“……我这不是比你小吗?”

“你以前都没喊的。”苏大柱这人比较较真。

崔向北摸了摸脑袋,“可能是我现在长大了,懂事了。想懂礼貌了,可以不?”

“哦,那也行。”苏大柱接受了这个理由。又问道,“不对啊,我妹子干啥给你送酸梅汤?”

崔向北:“……可能是因为之前我给你弄了营养品。”

苏大柱认真道,“所以我妹子这是给你还人情啊。你这又送鸡蛋回去,那不是没完没了吗?不成,我不能给你送。我随随便便收东西,我妹子要生气的。”

崔向北要气死了。

这大舅哥也太一根筋了!

等他和苏曼同志处上了。他就自己送,再也不让他们帮忙了。

最后还是他直接去找了苏三柱,告诉他,这鸡蛋是苏大柱让他顺路带过来,给苏曼补身体的。

苏三柱听了之后,愧疚的不得了,“我大哥这么疼小妹,我在小妹身边呢,都没关注过小妹。我真不是个东西。”

崔向北心道,没事儿,等我们处上了。也没你们这些当哥的啥事儿。

☆、第169章第 169 章

苏三柱把鸡蛋放食堂那边, 让食堂每天给苏曼煮着吃。

第二天苏曼去食堂拿早饭的时候,就拿到了一颗煮熟的带壳鸡蛋。正宗的土鸡蛋,香喷喷的。和她在系统里面买的那种味道还不一样。

苏曼一问才知道是苏三柱放这边的。说是她砖厂的大哥让人给送过来的。

听到砖厂,苏曼就知道咋回事了。

说苏大柱他们给她送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倒不是他们舍不得。而是他们没这个意识。苏家的男人口袋里都是不装钱的,以前是交给老娘, 现在发工资了,也要上交给媳妇。苏家男人没买东西的习惯, 就更别提送东西了。

你让他送东西,他可能会直接送钱。

苏曼吃着鸡蛋, 就想着自己还有个没名分的未来对象。

这几天忙着, 电话也没接。苏曼就去办公室给他打了个电话。

也得亏了崔向北现在每天都在办公室里面整理资料,要不然还真接不到电话。

一听是苏曼的声音,崔向北心里乐滋滋的, 也不知道说什么。就听苏曼道,“鸡蛋我吃了,挺好吃的。谢谢你啊崔向北同志?”

“不,不客气。”崔向北心里满满的高兴, “都是找老乡买的。老乡家里那鸡蛋舍不得吃,我就和他们换。你要喜欢,我就还去换。”

“不用啦,我这边不缺吃的。别倒腾这些。我这几天挺忙, 忙完这阵子, 咱再说其他的。”

说其他的, 说啥?

崔向北心里动了动,盘算着通知书的日子,嘴里道,“好。正好我这阵子也交接工作。咱好好努力,一起进步。”

苏曼还要赶去交通局那边,也说不了两句,电话就给挂了。

因为这么一个电话,崔向北一早的心情就飘起来了一样,高兴的不得了。

他不知道别人处对象是还咋样的,可他觉得这种感觉很不赖。

而且现在还没处上呢,等处上了,肯定更好。

崔向北心情愉悦的整理好这边要交接的资料,就和高厂长那边请了假,要去县里各地出差,检查养猪的情况。这夏天正是猪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可不能马虎了。

临出发之前,他又给家具厂那边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依然是苏曼的秘书。

崔向北让她转告苏曼,自己要去出差,砖块要是有啥事儿,就和厂里联系。

其实主要目的就是让苏曼知道,他出去忙了。毕竟是快要有对象的人了,不能让对象担心。

苏曼倒是还真没长那份心,听丁玲说崔向北去出差了。知道他去忙了,也没惦记。

她就没觉得崔向北这个人会吃亏。有文化会打架,完全不用担心。再说了,还没处上呢。她现在也不会提前履行作为女朋友的义务,于是一心埋头苦干。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县里的道路了解清楚了。

光是这个还不够,苏曼还了解了码头的大客户,了解哪几个县里比较离南平比较近,而且需要运输货物多。

最好是那种有矿产资源需要运输的。

搞定这些资料之后,苏曼就和龚局长,还有高县长一起挑选了几个地方去出差。

先去的是小冶县。

小冶县城有铁矿石,以冶炼钢铁为主,所以叫小冶县。

县里有铁矿石,所以他们还搞了一家钢铁厂,光是矿场和钢厂,就养活了半个县城的人。这是南平羡慕不来的。

要说他们唯一的不好,那就是交通不便利。被群山围绕。山也不高,挺平缓,但就是阻碍交通。

之前他们一直走汽运,往省城那边运输。反正他们有钱,也不差这么点儿运输费用。

后来南平宣传之后,他们发现南平这边稍微近点儿,关键是免费,所以就往南平这边走。

因为他们有钱,所以苏曼就挑中了这个县城。

来到小冶县之后,苏曼就羡慕起来了。这县城可比南平要大多了。一水儿一样的土黄色工装。不用说,都是一钢厂的。

高县长也是挺羡慕的。在这里当领导,只要不犯错,基本上就是坐着发展的。

毕竟啥厂子都可能倒,钢厂是不可能的。不止不会出问题,还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

他问苏曼道,“小苏,你觉得这县里怎么样?”

苏曼严肃道,“看样子他们有钱,修路的钱肯定拿的出来。高县长,咱没选错地方啊。”

高县长:“……”

因为小冶县使用了南平码头的事儿,所以两边还有些交情。高县长带着苏曼他们来的时候,得到了热情的招待。还在人家县城里吃了顿饭。不是周一也不是周末的,竟然还吃上了一顿肉菜。

吃完之后,小冶县的县长就招待他们去办公室聊天。

双方县长扯了一会儿闲话之后,高县长才道,“今天过来看了看,你们这县里发展真不错啊。钢厂的工人,气质就是不一样。”

小冶县的古县长边抽烟,边笑。脸上一脸骄傲自豪。

高县长笑着道,“不过啊,这交通方面,好像不大便利。”

古县长:“……也不是不便利,我们和省城的路还是修的很好的。很便利。”

“可你们去县城,也太远了。要六个小时吧,我们南平,只需要四个小时。坐船的话更快,顺流而下,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古县长就觉得这南平县是来找茬的。

苏曼道,“高县长,其实小冶县的交通也不算差,反而还挺四通八达的。除了省城之外,他们南靠有河的东河县,北靠我们有江的南平县。挺好的。”

古县长诧异的看了眼苏曼,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副局长还帮着他们这边说话呢。

果然是年轻人,喜欢讲真话,实事求是。

龚局长点头,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小冶县和南平还有东河,好像路都不好走吧。我记得,他们来我们南平,还要别的县城绕道。白白耽误两个小时的时间。”

古县长脸一沉,心道耽误什么,我们有矿!我们不怕绕道!

苏曼笑道,“路不好走,修路不就成了呗。小冶县这么富裕,修个路还不简单?回头路一修,四通八达,想去哪里都成。”

古县长一听修路两个字,就听出点门道来了。

他看向高县长,“南平这边今天是为了修路的事儿来的?”

高县长笑道,“老古,你也知道的,我们最近在搞建设。林书记自从修了个码头之后,就特别重视县里的基建。惦记着修桥修路。这不,就派我们出来考察了,看看哪里适合修路。想合作一起把路给修了。”

古县长笑着摇头,“我们小冶县就是修路,也不用和你们南平修啊。”

高县长道,“这事儿我们不是专业的,要不,咱把搞交通的同志叫过来,和我们县里的同志一起合计一下。分析分析这个路修还是不修。我都来了,就是走个过场,也让我走走,回去好和林书记交代。你也知道他个性强。”

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古县长就打电话,让交通局的同志过来 。

小冶县交通局也是来了两个局长,一正一副。正好和苏曼他们职位相当。

听说南平县想找他们修路,他们就笑了。其实自从他们的货物往南平那边运输之后,他们就想到,南平迟早有一天要修路的。毕竟修了路,才能够让他们其他县城的同志走南平那小地方去。

没想到来的还挺快。

他们把华州地区的小地图拿了出来,指了指两边的位置,小冶县的交通局长就道,“是该修路,这要是不修,路不通,我们以后迟早还是要去省城那边的。”

苏曼一听,就知道这是遇着明白人了。

也笑了,“这路确实要修,要是不修,好好的小冶县就只有省城这一条路可以走了。路那么远,每天要浪费多少时间和资源呀。这要是打通了,整个小冶县的格局也就活了。想去哪里都能节省时间了。”

龚局长也道,“没错,我们南平码头虽然比不上省城,可是我们比他们也有优势,我们这边货物少,不用排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装货上船。关键是,这路如果修了,可比去省城要近。”

小冶县这边的局长就看了眼两人。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南平是有备而来。

他镇定道,“可是我们修不修无所谓,反正这些年也走过来了。习惯了。我们的矿石该运出去还是运出去,不耽误。”

苏曼笑了,“这话确实是的,确实也不耽误,但是对小冶县也没啥好处吧。不修路,小冶就永远就那一条路走,我们龚局长上任之后,南平修了路,修了码头。这可都是成绩呀。”

高县长笑道,“还别说,我也沾了光了,路和码头都是我上任期间修的。”

龚局长笑了笑,他才是捡了大便宜呢。这都是县里做的决定。

南平这边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开心。倒是让小冶县这边的人不好想了。

古县长不用说了,县里是不穷,可也没啥政绩。毕竟每年都一样的成绩,你能够说那是自己做出来的政绩吗,不能呀。

而小冶县交通局就更不用说了,和南平的交通局比起来,他们确实是一事无成。

刚刚那点儿傲气也就被打下来了。

小冶县是有钱,是富裕,可和他们小冶县交通局的政绩无关。通往省城的那条道,那是早八百年前就通的。

高县长劝道,“老古啊,咱其实也不在乎政绩,可是修路这件事情,确实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以后路通了,小冶的老百姓就能去我们南平那边坐船,多方便呀。”

古县长看了眼自己这边交通局的两人。

局长脸色有些不好,本来想着还想让南平这边求着他们修路,这样到时候就能让南平掏钱修路了。

可人家也是明白人呢。至于副局长这边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顶头上司都说不出话了。

最后还是古县长这边问道,“那要是修路,你们准备怎么修。”

高县长就将方案给说了。南平没钱,所以修路得让小冶这边修,到时候南平码头可以让出几年的使用权来抵债。然后等有钱了,南平这边可以再将钱给补上。”

小冶县的干部们:“……”

这可真是太不要脸了。

空手套白狼呀。

高县长道,“我们可是亏大了,我们如果用码头抵债,那可是双倍的抵啊。相当于你们花同样的钱,可以多用几年。小苏,你给这些同志算算这笔账。”

苏曼就给他们算了起来了。

“路是迟早要修的,就算咱南平不提这事儿,难道小冶县就永远不修?肯定不是呀。既然迟早要修,这笔钱肯定还是要花的。现在南平加入进来了,小冶花了这笔钱修路,不止得到了一条路,还能得到一个码头多年的使用权,这个使用权价值修路资金的两倍,相当于你们赚了一条路。”

“……”听着有那么点道理。

“另外,路修好了,这可是小冶县的政绩啊。对于小冶县的各位同志来说都是成绩。”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咱们南平不是一个普通的县城,它是一个有着码头的县城。我们的八一码头现在得到了区里的拨款扶持,还在扩建当中。越来越多的货船停靠在我们的码头上面。打通了通往我们县城的道路,以后小冶县格局从此就不一样了。这就和当初修省城那条路的功劳一样呀。甚至,我们南平比省城还要近,还要方便。功在当代,立在千秋。这带来的利益,是无价的。”

“总结起来,这路修了,就是赚了。不修,那就亏大了。而且我们南平选择还有很多。一两个县城的路不通,对我们来说不一样。毕竟我们有码头,哪里都能去。”

高县长总结,“小苏说的很清楚啊,老古,你自己说,这路修了之后,对你们是不是利益更大?我们南平也不是不愿意出钱,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毕竟对于你们来说,就修一条路,而我们南平还要和其他县城修路,那可不是一两条啊。等以后我们赚钱了,肯定还。”

至于啥时候还,这个说不清楚了。反正咱们也不赖账,还不起这不是还有码头吗?

古县长咽了咽口水,看了看自己交通局的同志。

这两位还在趴在桌上算账。似乎是在算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古县长没等他们算明白,他自己心里觉得好像也不算亏。

人家也不是不给钱,还双倍的还呢。这不就相当于,是南平修了这条路吗?路修好了之后,小冶县就多了一条路了。

☆、第170章第 170 章

小冶县这边当然也想修路。

要是能够不花钱的修路, 他们巴不得能够将四面八方的路给修了。

他们又不是傻,还能不知道修路的好处?

可舍不得钱啊。小冶县富裕,但是也是能省则省的。

要不然也不会看到南平那边码头免费,仓库免费,就巴巴的跑过去占便宜了。这都是为了省钱呀。

小冶交通局还琢磨着让南平把路给修起来呢。结果人家这找上门来了,把利弊这么一分析。他们竟然就找不出不修路的理由来了。

而且竟然还觉得花钱修路似乎没亏, 赚了。

小冶县交通局的两个领导仔细的把这账一算,好像……确实也不亏。

局长再次确认道, “双倍抵债?”

“对。”高县长回答的很爽快。“等以后有钱了,我们还要还钱。绝对不赖账。我们不是这种人。咱到时候签协议。”

“咱得合计合计。”古县长道, “修路也是个大事儿, 得商量。”

高县长能理解,点点头,表示他们会在这边招待所住一晚上, 明天上午走。

也就是说,小冶县明天上午得给答复。

苏曼也没意见。这会儿是真穷,可和未来那种动则批款修路不一样。这会儿用钱的地方,都要扣扣索索的省着。

她还给古县长他们提了个建议, 要是县里实在拿不出来钱,可以找单位帮忙嘛。反正后期用码头的,也是单位那边用。免费的福利是他们享受了。当初南平修码头,那也是众志成城给弄起来的。再说了, 又不是不还。当时找他们借的。

古县长一听, 眼睛就亮了一下。

等回了招待所之后, 高县长就问道,“小苏,几成把握?”

“八成,只要古县长能说得上话。这事儿就成了八成了。”

“他是个有本事的。很说得上话。”高县长感慨道。这是想起了当初自己来上任的时候的心酸了。

还好最后证明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老林是个靠得住的搭档。

另外一边,古县长也让大伙儿出主意了,古县长对于苏曼提的那个建议很有兴趣。

钢厂和矿场那么有钱,修路完全修的起来呀。

而且他们这么拼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们这两家大单位?

交通局这边当然乐意,这样一来,能省下钱啊。

于是几个电话打出去,立马召集人开会。

因为是打通南平和小冶县之间的路,这路就算不修的很精细,也绝对不是个小功臣,和当初南平修码头有的一比了。

所以要的钱还不少。

交通局这边给了个预算,古县长就让钢厂和矿场那边表态了。

因为想到可以不用县里出钱,所以这会儿古县长不自觉的就站在了南平这边来说话了,“这都是借的!就和当初南平修码头一样,人家那些小单位也拿了那么多钱出来了,你们这两家,全省都是出了名的,拿不出来?这话说出去了,我都替你们脸红。”

两边的领导也确实脸红了,不是害羞的,是气的。

这修路还找他们头上来了。

古县长严肃道,“这修路难道是为了我们吗,那都是为了你们。之前几次因为下雨,道路堵塞,影响运输,这事儿你们都忘了?我都没有在南平的同志面前提这事儿。我没提,不代表没发生。要不然我为什么会考虑修路?”

古县长又把之前苏曼分析的那几条修路的理由拿出来分析给他们听,最后总结,“修路对大家都好。修了之后,你们两家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小冶也能有新的气象。”

钢厂和矿场的领导们,“……”

胳膊扭不过大腿。这事儿县里定下来了,钢厂和矿场这边虽然有些不乐意。可也没有多少力度去反驳。而且县里说这钱是借的,后期可以用码头使用权抵债,也不担心赖账。他们也就肉疼一下拿出来的钱,倒是没那么全力抵触的必要了。

第二天,高县长他们再来的时候,古县长就和他们握了握手,决定在南平和小冶之间打通道路,以后做长期往来的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