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安上下打量女儿一眼,猜到女儿是想去精心打扮,便吩咐宝蝉“去给你们姑娘拿件斗篷。”

宝蝉听话地去了。

曹廷安再对女儿道“走吧,马车都备好了。”

阿渔咬唇,向母亲递眼色。

江氏爱莫能助,能帮的她都帮了,这次再跟曹廷安对着干,今晚她又要被他折腾了。

母亲不帮忙,阿渔摸摸一边耳坠,不禁懊恼起来。

早知会这样,她过来吃席前就该打扮的。

正文 第58章 058

徐潜真的不怕曹廷安, 来接未婚妻却意外附带了准岳父岳母,他神色如常, 就连曹廷安的眼刀子都没叫他挑下眉毛。

他不怕, 阿渔怕,在父亲的眼皮底下, 她一眼都没敢偷瞄徐潜, 出门与徐潜身边的徐瑛打声招呼,然后就乖乖上了马车。

江氏最尴尬了,曹廷安冷着一张脸,只好由她来开口“我还没放过孔明灯, 这次跟着出去开开眼界,让五爷见笑了。”

与此同时,江氏第一次冒出想掐曹廷安一把的念头,都怪他, 害她陷如这般境地。

徐潜心知是曹廷安的主意,客气回道“灯数充足, 夫人可安心放灯。”

简简单单一句话, 江氏却熨帖极了。

她看着徐潜笑。

曹廷安见了, 抿抿唇,大手扶到江氏腰间,示意她去上车。

江氏吓了一跳,再不敢多加逗留, 朝徐潜点点头, 赶紧上了车。

夫妻俩同乘一辆, 阿渔、曹沛、徐瑛三个小姑娘坐了一辆,徐潜骑马跟在车旁。

秋冬行西北风,徐潜选的放灯地点位于京城城南的一片河滩上。

一行人来到河边,就见岸边也有其他准备放灯之人,彼此间隔了一段距离,虽然月明,但离得远只能看见几点孔明灯,人影都模模糊糊的。

徐潜共准备了八只孔明灯,放灯不急,丫鬟们在河滩上铺了厚厚的暖实席布,再摆上茶水糕点月饼,供主子们先行赏月。

江氏领着三个小姑娘先坐了。

曹廷安存心要隔开徐潜与女儿,便对徐潜道“他们喝茶,咱们去那边喝酒。”

徐潜淡淡问道“侯爷带酒了?”

曹廷安……

他哪知道徐潜准备了赏月,还以为放放灯散散步就回去了,自然没有带酒。

“你没带?”曹廷安瞪着眼睛反问,颇有老父亲想喝酒然后嫌弃儿子没给他带的意味。

徐潜不是他儿子,懒得伺候,冷冷道“我不喜饮酒,故而没带。”

曹廷安无话可接。

两个大男人在一旁杵着,江氏看看低着脑袋小手摩挲怀中食盒边缘的女儿,最终疼女之心战胜了对丈夫的畏惧,朝曹廷安笑道“过来吃月饼吧,阿渔亲手做的,你还没尝过呢。”说完,江氏努力不去看曹廷安的脸色,自然无比地叫徐潜“五爷也来。”

准岳母有请,徐潜行礼道谢,丢下曹廷安走过来,坐到了侄女徐瑛身边,对面就是阿渔。

阿渔真心钦佩他的勇气!

虽然徐潜与父亲是平辈,可两人年纪差了一辈,寻常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有几个不怕父亲?

想到父亲,阿渔抬头看了过去。

曹廷安总不能把徐潜拎走,沉着脸坐到了江氏身边,还隐晦地瞪了江氏一眼。

江氏不看他,笑着叫女儿分月饼。

阿渔的食盒有两层,每层四块儿月饼,分别是豆沙馅儿的、枣泥馅儿的、五仁馅儿的以及蛋黄馅儿的。

“爹爹要吃哪种?”阿渔孝顺地先问父亲。

曹廷安不爱吃甜食,也不爱吃蛋黄,硬邦邦道“五仁的。”

不同馅儿的月饼皮图案不同,阿渔赶紧挑了五仁馅的递过去。

江氏要了豆沙的。

徐瑛点了枣泥的,曹沛晚上吃撑了,笑着摇头,不吃月饼。

阿渔最后才问徐潜“五表叔呢?”

到底心虚,她声音细细的,轻轻的,却更加好听了。

那软软濡濡的声音就像一条线,轻飘飘地缠住了徐潜的心。

想了想,徐潜道“五仁吧。”

豆沙、枣泥都不够阳刚,蛋黄味道重,不雅。

阿渔低头给他拿月饼。

曹廷安挑了挑粗黑的眉毛,徐潜什么意思,故意跟他吃一样的?

一生气,他一口咬下了半个月饼。

另一头,徐潜接过小未婚妻递来的月饼,神色平静地咬了一口,仪态雅致。

江氏将两人的吃相看在眼里,越发替女儿高兴了,当然曹廷安也挺好的,但哪个小姑娘不想嫁徐潜这样文雅的男人?

不想准女婿白忙一场,赏了会儿月,江氏偏头,低声对曹廷安道“侯爷,咱们去河边走走吧?”

曹廷安不想去。

江氏偷偷地扯了扯他的衣袍。

曹廷安低头,就对上了妻子楚楚动人的眼睛,那眼里倒映着月色灯光,叫人想亲一口。

明明不合时宜,曹廷安却动了一丝色心。

再看女儿与两个姐姐聊得热闹,徐潜便是想单独与女儿说话也没多少机会,曹廷安便站了起来,嘱咐侄女曹沛“我陪你大伯母去走走,阿沛替我照看阿渔,别叫她落单。”

这话曹沛、徐瑛不懂,徐潜、阿渔、江氏都听出曹廷安的意思了。

阿渔真想躲到石头底下去。

徐潜面不改色。

江氏拽着丈夫便走,不懂风月的莽夫,千万别坏了女儿的中秋之会。

父母都走了,阿渔总算松了口气。

少了曹廷安夫妻,徐潜也自在不少,看向阿渔。

阿渔正好也朝他看来,四目相对,小姑娘做贼被抓般低下头,一双小手掩饰地端起了茶碗。

她的碗里却没多少茶水。

徐潜便拿起摆在中间的茶壶,问三个姑娘“谁要添茶?”

徐瑛、曹沛都要,就阿渔没出声。

但徐潜照顾完另外两个,还是自发地帮阿渔续了七分满。

阿渔就猜到他刚刚是故意那么问的,其实只想给她倒茶而已。

“多谢五表叔。”捧起茶碗,阿渔心里甜甜的。

徐潜嗯了声。

那边江氏与曹廷安已经走出一些距离了,江氏回头看看,见一大三小仍然坐在一起,忍不住嗔怪丈夫“你看,五爷哪里像轻浮之人了?”

曹廷安攥住她的小手,意味深长道“他不轻浮,我轻浮行了吧?”

江氏被他话里的意思烫到了,飞快避开两步,紧张地提醒道“这边人多,侯爷慎言。”也要慎行!

曹廷安左右看看,不屑道“黑灯瞎火的,谁看得见?”

说着,他飞快凑近江氏,在她脸上香了一口!

江氏急得都想骂他登徒子!

曹廷安不敢太过分,笑道“好了好了,散步,咱们散步。”

既然都出来了,陪她走走也好。

河滩上,三个小姑娘开始放灯了。

徐潜依次指点她们如何放,最后来到阿渔身边。

他一靠近,阿渔就紧张,双手托着孔明灯一动不敢动,似被点了穴道。

小姑娘披着斗篷,身形更显娇小,微风吹动她耳边的发丝,柔弱美丽,惹人怜惜。

徐潜站在她身边,抬手指点她,嘴上却说着毫不相关的话“阿渔,有句话一直没说清楚,其实能娶你为妻,是我之幸,那日先提出退婚,是担心你不想嫁我,又不敢违背父命,所以由我来开口。”

又乖巧又懂事又美貌的小姑娘,嫁他这种冷情之人都算委屈了。

阿渔终于明白他那日的所为了。

感动之余,阿渔非常愧疚,明知他是君子,明知他曾钟情于她,还胡思乱想那么多。

看着眼前明亮的灯,阿渔羞道“我,我想嫁的。”

徐潜心中一震,她居然说出来了。

是多喜欢他,才会如此大胆?

徐潜正要仔细看她,身后突然传来侄女的笑声“阿渔还没想好许什么愿吗?”

徐潜立即退后一步。

阿渔也赶紧闭上眼睛,佯装在许愿。

许什么愿呢?

其实很好许的。

阿渔唇角上扬,在心中默念月老在上,愿我与徐潜婚事顺遂,自此不离不弃,长相厮守。

许好了,阿渔松手。

孔明灯缓缓上升,随风远去。

“阿渔,你许了什么愿呀?”曹沛、徐瑛一左一右地夹着她,打趣问道。

心上人就在身后,阿渔怎会傻傻地说出来?

她只是望着灯笑。

那笑容甜蜜满足,徐潜顿觉不虚此行。

正文 第59章 059

曹廷安、江氏回来时, 徐潜自觉与阿渔拉开了距离。

“娘,该您放灯了。”察觉父亲审视的目光, 阿渔忙找个借口躲到母亲身边, 卖乖地道。

江氏是打着放灯的幌子来的,这会儿只好装模作样地放灯。

阿渔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

曹廷安并没有靠过来,江氏趁机小声问女儿“说了悄悄话吗?”

阿渔脸热,没有否认。

那就是承认了,江氏欣慰不已,总算刚刚没有白白被曹廷安欺负。

中秋过后,天渐渐变冷, 京城各府间的走动都减少了, 除非是寿宴、喜宴这种必须走动的大场面。

霞山的枫叶却一日比一日的红了起来。

霞山位于京城西郊,漫山全是枫树,到了秋日那山便如彩霞堆叠, 色彩红艳, 乃周围百姓赏秋的绝佳去处, 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只要有闲暇有雅兴, 都会在秋意最浓的时候去香山逛一圈。

曹廷安要去边疆走一趟, 临行前向江氏保证, 明年秋天一定陪她去霞山。

江氏不急着去赏景, 依依不舍地帮曹廷安整理行囊。

这男人给了她依靠给了她名分, 虽说有时候过于暴躁粗鲁, 但突然要分别了, 江氏不舍地哭了半夜,都把曹廷安半边胸口的中衣都打湿了,平时凶巴巴的平阳侯,唯独抵挡不住江氏的眼泪,冲动之下提出带江氏同行。

江氏立即想到了女儿、幼子,于是她成功收了泪,摇头道“侯爷去做正事,我还是不去添乱了。”

她舍不得丈夫,但她更舍不得孩子。

曹廷安也是一时冲动,知道她走不开也放不下孩子们,既然江氏不哭了,他便开始珍惜这个短暂的夜晚,抱着江氏各种怜惜。

翌日清晨送行,看着父亲冷峻的脸庞,阿渔眼圈也红了。

曹廷安看向面前的四个孩子。

长子曹炼最稳重,不必他担心,次子曹炯,嗯,他已经嘱咐长子严加看管弟弟,也没什么需要特别嘱咐的。另外两个,炽哥儿有江氏、乳母照顾,小家伙吃好喝好长得壮,曹廷安只担心他离家太久幼子忘了他,只有阿渔……

他走了,徐潜可还在京城!

往外走时,曹廷安悄悄对江氏道“不许你再纵容徐潜见阿渔,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

江氏登时腿软,马上点点头。

曹廷安继续盯了她一会儿,确定江氏知晓了厉害,这才收回视线。

依依惜别后,曹廷安翻身上马,背影飒爽地出发了。

他这一走,江氏蔫了几天,阿渔也很是不习惯。

然后,她就收到了徐瑛的帖子,邀请阿渔、曹沛随她同游霞山。

帖子中并没有提徐家会不会有人陪徐瑛去,那个人又是谁。

阿渔偷瞄母亲。

江氏看向女儿。

阿渔攥着小手低下头。

江氏心想,徐家肯定不会放心让徐瑛一个小姑娘单独出门,徐老太君又知道阿渔与徐潜定了婚,肯定不会安排年轻一辈的公子们相陪,既如此,照顾徐瑛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徐潜头上。

江氏很信任徐老太君、徐潜的品行,可曹廷安的威胁也很有分量。

思来想去,江氏对女儿道“霞山枫叶乃京城第一秋景,阿渔去吧,叫你二哥陪你。”

她没有放女儿自己出门,这样总能应付曹廷安了吧?

江氏抱着一丝侥幸想,随即派人去请二公子曹炯。

曹炯龙行虎步而来。

十八岁的侯府二公子,身高体壮,威武健硕,早已收敛了少年时的玩心。

江氏温声道“后日炯哥儿可有空?镇国公府的二表姑娘邀阿渔、阿沛去游霞山,我实在走不开,想请你陪她们过去,万一出了什么事你们兄妹好有个照应。”

继母貌美又温柔,细声细语的叫人难以拒绝,再加上他当哥哥的照顾妹妹乃本分,曹炯爽快道“母亲放心,我有空,我陪她们去。”

江氏很感激,世子爷、二公子都随了曹廷安,冷冰冰的,但兄弟俩待她疏离却客气,从未给过她难堪。

“马上入冬了,我给你做身袍子吧?”江氏笑着道。

曹炯知道继母想感谢他,笑道“不必,母亲真要谢我,回头帮我挑俩貌美的丫鬟好了。”

大哥的通房换了一波又一波,曹炯很是羡慕。

阿渔就在旁边坐着呢,闻言只好装作不懂,继续剥着瓜子。

江氏惊讶于曹炯的快言快语,愣了愣才失笑道“好,到时候我叫你过来亲自挑选。”

曹炯很满意。

江氏默默感慨,似乎大多数勋贵之家的子弟都会早早安排通房,只听说徐家家风极严,公子们婚前不纳通房姨娘,婚后也必须正妻三年无子后才可纳妾。

所以说,女儿能嫁给徐潜,真是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