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就是原来的曾府!”容畦拉一下妻子的袖子,嫣然抬头,那两扇大门还是紧闭,不过已经露出衰败之相,上面的封条虽然已经撕掉,可也能想象当时情形。

侯府当年的荣华富贵,还在眼前,嫣然不由叹一口气。

来到容家在京城的宅子住下,容畦也就让人去打听曾家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嫣然在那准备礼物,既进了京,各处都要去拜访拜访,景府林府还要容玉致曾之贤那里,都要去瞧瞧。

想到曾之贤,嫣然的手不由微微一顿,不晓得经历了这样一场风波,曾之贤现在怎样?虽说她和石安,算得上患难夫妻,可是这么些年,谁晓得有没有变?

容畦已经打听了消息回来,进得房中见嫣然在那怔怔站着,不由上前拍她一下:“想什么呢?”

嫣然回神过来:“我在想,曾府没了爵,现在又穷的很,不知道大小姐会不会受什么影响?”

“你不是和大小姐常有书信来往?”容畦的话让嫣然微微摇头:“初时他们在京中,还有书信来往,后来石老爷不是又放了一任外任,等又回京时候,就只写了一封信。算来,上次收到大小姐的信,都已是一年前了!”

一年前还是风平浪静,石安在做官,安远侯府好好的,而不是现在这样。

容畦听出妻子话里的惆怅,拍拍她的肩:“别想了,我已经打听了,曾家的府邸原本就不是御赐,而是后来自己建的,因此府邸发还。但一来曾家现在没爵位了,住不了这样的府邸,二来这样大的府邸,用的使唤人也多,因此在卖呢,但谁家敢买?”

难怪那样的衰败,嫣然叹一口气:“那现在他们家住哪里?”

“世子奉着侯爷,住在世子夫人的一所陪嫁宅子里,不过那宅子不大,因此遣散了不少下人!”嫣然能察觉丈夫话里的不尽之词,没有说话,依旧在那备着礼。

容畦握住妻子的手,嫣然抬头:“世事变幻莫测,我明白的!”

虽然能明白,可当容畦夫妇来到现在曾家住的地方,依旧被这宅子的小吓了一跳。这宅子只有两进,现在住了差不多有二三十人,大门半开着,只能听到里面吵吵嚷嚷。

当初曾太夫人的上房,想来也不比这宅子小。嫣然心里想着,小厮已经上前推开了门。

门一被推开,里面的吵嚷声就更大,还夹杂着女孩子的尖叫:“这是我的簪子,不许你来抢!”

堂堂侯府小姐,哪里会因为一根簪子就要和人抢?别说小姐,就算是有体面的丫鬟也不会这样。

“不给,就不给,这是我娘给我的!”听了这话,嫣然的眉皱的更紧。

“什么你娘,不过是个妾罢了,你也好叫娘?你还有没有点小姐样?”先前说话的那个姑娘的声音更尖了。

“你们都别吵了,像什么样子,难道没看见有客人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姑娘走出来,瞧着嫣然夫妻,眼里满是惊诧,她比妹妹们大些,侯府的教养和日子并没忘。自然能瞧出嫣然夫妻虽然衣着简朴,但身上的衣衫都是好料子。

“请问你们是?”这姑娘把两个妹妹扯过来,她们俩争的那根簪子也被她拿下,让一个婆子带进去,这才上前问容畦夫妻。

嫣然还没从方才的震惊醒来,侯府千金,金枝玉叶,今日竟落到这样境地,还有面前这少女,隐约能瞧出她和曾之庆有些像,想来是曾之庆的长女,也能瞧出她的教养还不错。

容畦见妻子除了震惊没说出一句话,急忙在旁代答:“我姓容,你是世子的大小姐吧?”

大小姐和世子,这样久违的称呼让少女眼圈微微一红接着少女就道:“现在家已经落魄,当不得这一声了。容老爷容太太请往里面坐,我让人去请父亲!”

嫣然几乎是被容畦拉着进了厅,厅里的家具用的还是原来的,不过因为屋子小,这些家具放在这里,显得十分不相称。

况且这些家具也失于保养,不是掉漆就是缺角。嫣然虽然晓得曾家境况不好,可到此时还是有些伤心,眼角有些酸涩。

“哈哈,小容,你这两三年往京里来的少了,怎么我一倒霉,你就来了,可是来取笑我?”曾之庆的笑从门口传来,虽然在笑,可嫣然分明听出里面有苦涩。

“世子可安好?”嫣然努力压住心里的伤心,抬头站起身迎接曾之庆。

此时的曾之庆也快三十了,当日的他意气风发,眼前的他虽然收拾的还算干净,可比不上原先了,瞧见嫣然,曾之庆脸上神色有些变化,接着曾之庆就笑了:“是嫣然啊,你果真是有大福气的,不然今日,还不晓得是什么境况!”

当日曾之庆是说过要嫣然做他屋里人的说话的,若是嫣然当日真的听了,那么现在也许就是在那抱怨不迭了。嫣然也觉喉咙有些哽咽:“全是托世子的福!”

“我能托你什么福?”曾之庆手一挥就自顾自坐下,有人端上茶来,是个七八岁的毛丫头,这样的人,原先在侯府,哪还能上前服侍?嫣然接过茶,对那丫鬟一笑,接着顺手就褪下一个簪子放在托盘上。

这样簪子,对原先侯府的下人来说,真是算不得什么,可那丫头还是又惊又喜,见曾之庆点头,这才拿了簪子喜滋滋下去。

“嫣然,你还是和原先一样好心!”曾之庆话有所指,嫣然眼里不觉有泪,接着就道:“其实世子,当时也很好心!”

“我好心能抵什么?”曾之庆反问一句才有道:“你们夫妻进京来是做什么?探亲还是访友?可惜大妹妹不在京。”

“我还说去探大小姐呢,谁知她不在京?”嫣然强忍住泪又道,曾之庆点头:“不瞒你们说,若大妹妹在京,我们也不会有今日这田地,几个堂妹,也只有大妹妹为人最好。可惜她也只能托人送些银子来,别的帮不了什么。”

“说到银子,世子,今日我们来此,本就是受了岳父之托,要把产业献上,解旧主人燃眉之急!”

容畦的话让曾之庆神色变了,接着曾之庆就摇头:“胡闹,什么燃眉之急?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现在这样,也很平常。哪需要你们献产?嫣然,你爹爹的心意,我领了,但你们回去好好过日子,别想着这些有的没的。”

、第261章 变化(上)

嫣然看着曾之庆,当初那个无忧无虑在侯府快活笑着的少年,已经被岁月磨掉。这让嫣然心中,开始升起一些叹息。

曾之庆面上神色渐渐收敛起来,接着曾之庆就伸手去拍容畦的肩:“都说女子从夫,既然嫣然嫁了你,就要听你的,赶紧把她带走!”

曾之庆会反对这是容畦夫妇来之前就想到的,他那样的骄傲,手里的东西只有赏赐给别人的,哪有会接受昔日仆从的献产。容畦并没接曾之庆的话,只是轻声道:“曾兄,到的今日,你又何必这样推辞?”

“就是因为到的今日,我才要推辞!”曾之庆看了眼嫣然,眼移开看向远处:“我们曾家,赏出去的从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这一句话听的嫣然心如刀绞,她抬眼瞧着这堂屋里的家具,这些料子很好,做工精细但失于保养的家具,想到方才推开门时听到的那些嚷叫,还有曾之庆现在说的话,嫣然眼里的泪终于忍不住滴落在衣襟上:“世子,你这又是何苦?”

“嫣然,虽说你从小在侯府长大,可是有些事,你不懂的!”说完曾之庆就叫来人,这回进来的不是方才那个上茶的毛丫头,而是个小姑娘,睁着圆鼓鼓的眼睛:“爹爹,你叫人做什么?”

“带这位…”曾之庆想对女儿表示嫣然是什么样的人,可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对女儿说,只得含糊地道:“带她去见你母亲。再和你母亲说,让准备点酒菜,我和你曾大叔喝上几杯!”

小姑娘圆溜溜的眼在嫣然身上瞧了瞧,哎了声走到嫣然跟前,做个请的手势。

嫣然用袖子遮住脸,让自己的泪水别被小姑娘瞧见,这才放下袖子,对小姑娘微微笑道:“劳烦你了!”

小姑娘又嘻嘻一笑:“不劳烦的,这位姑姑,我之前怎么从没见过你?”

这个称呼让曾之庆对女儿赞许的笑了笑,接着就对嫣然道:“我差不多一无所有,所能有的,不过是努力教好孩子们罢了。”

教好孩子们?想到方才那两姐妹的吵闹,嫣然的眼不由微微一黯,小姑娘已经抬头对曾之庆笑了:“爹爹的话,我一直记得呢!”

“世子,你爹爹,平常教你什么?”往后面去的路上,嫣然瞧着小姑娘缓缓问道?这小姑娘大不过七岁,却已经屈起手指,摆出一副大人样:“爹爹说,人这辈子,总会遇到很多事,如果只顾着眼前的好,那就不好呢!”

没想到曾之庆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这是当初那个侯府世子,怎么都不会说出来的,嫣然不由轻声叹息,果真不到最后,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昔日的曾少夫人听的女儿在外面和人说话,掀起帘子走出来,她也快三十了,这件事对她的影响,感觉要比对曾之庆更大一些。曾经保养的很好的侯府少妇,仔细看去,眼角已经有细细的纹路。甚至,当嫣然对她行礼时候,看见她鬓角,有银光微微闪过。

当嫣然行礼起来时候,曾少夫人才迟疑地开口:“嫣然?我记得,你该是祖母身边服侍过的吧?”

嫣然应是方道:“来京城有些事,听的侯府遇难,特地前来探望!”

曾少夫人细细地看着嫣然,接着笑了:“当日祖母在时,曾说过,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我还以为,祖母不过是说着玩的,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侯府的荣华富贵,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能握住丈夫的心又如何,能把姬妾侍婢都管理的井井有条又如何,甚至,曾少夫人想起过往,不由又轻声一叹。谁都没想到,灭顶之灾来的那么快,不过一个小案子,竟把自家牵连进去。

在那惴惴不安地等待中,昔日的仆人也是人心惶惶。也曾想过惩罚几个人立威,后来想想,如果侯府还在,那自然不愁人来依附。侯府不在的话,又何必让人都跟着自家一起死?

这一年来遇到的事,比曾少夫人过去那二十八年遇到的加起来都多,此刻见到嫣然,曾少夫人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少夫人,夫人听到外头有声音,问谁来了?”一个仆妇掀起帘子,缓步走到曾少夫人身边恭敬地道。

“果儿?”看到那个仆妇,嫣然有些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迟疑地喊出声。

当日分离时候,果儿还是曾太夫人身边的一等丫鬟,那时的吃穿用度,比外头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强的多。现在再见,果儿已经挽起了头发做妇人装扮,已经衣着简朴,只是那眉间的神色,还是没有变。

听到熟悉的声音,果儿抬起头,看见竟是嫣然,果儿不由露出不相信的笑,接着就道:“嫣然姐姐,你还好吧?”

接着果儿就摇头,又何必问呢,眼前的嫣然虽然衣衫很简朴,发上也没多少首饰,可是衣衫料子很好,还有和原先不一样的那种气定神闲的气度。面皮白皙手若柔荑,她的日子过的一定很好。

“夫人她?究竟出了设么事?”主人在旁,嫣然不好和果儿叙那些往事,只对她笑一笑就问道。

“公公是过年时候下雪出去,摔伤了腿,婆婆是因为侯府遇到事,又担心公公的身子,一着急竟中风了!”曾少夫人微微迟疑,才把实情说出。

原来如此,难怪站在这里说了许多时候的话,都没听见赵氏的声音。

果儿想起过往,也忍不住用袖子擦一下泪,接着就对曾少夫人道:“少夫人,还是先请嫣然姐姐进屋坐着,我先进去服侍侯爷和夫人!”

按说被夺了爵,就不该这样称呼了,可长久来的习惯谁又改得了?

曾少夫人点头,请嫣然往堂屋里坐。此刻嫣然才算瞧出来,堂屋算是待女客的,两边这两间,只怕就是侯爷和赵氏分别养病的地方。

那曾之庆夫妻就带着孩子住到两边厢房去,至于那寥寥无几的下人,就随便找个地方住。见嫣然瞧着这堂屋,曾少夫人亲自给嫣然倒茶:“现在比不得原先了,这茶叶只怕都入不了你的口,润润喉罢了!”

嫣然接过茶,这茶色泛黄,不再那样清亮,更不用说有新茶那样绿似嫩葱!这样的茶,若是昔日侯府别说拿出来待客,就算是三等仆妇都不屑用这样的茶。

嫣然忙提醒自己不要去想过往,曾少夫人已经拿出两样点心在那摆,笑着道:“你出嫁算起来,也有差不多十年了,听说先头生了个儿子,现在有几个孩子了!”

“他经常出去外头做生意,也就一儿一女,儿子倒罢了,女儿着实调皮!”提到孩子,嫣然面上笑容多了几分暖意。

“女儿家,调皮些也不算什么大过错,毕竟,也只有那么几年好时光!”曾少夫人有些感慨地说。

想到方才进门时候那两位小姐的争吵,嫣然刚想说就听到外头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声,接着是一个女子怒骂:“哭什么哭?你还要脸吗?还以为现在是在侯府,还以为…”

不止是树倒猴孙散,看着曾少夫人面上连神色都不动,嫣然索性低头瞧茶杯。

西边的屋帘子掀起,果儿又走了出来,匆匆走到外头就对外边喝道:“姨奶奶你这又是何苦,客人还在屋里坐着呢,你就在打孩子。”

“这是他比较宠的一个妾,家里也算好人家出身,原本他不想收的,可是…”说着曾少夫人的头微微一摇:“跟了他,也算过了几年好日子。现在这样,难免心里就有怨气。她生了一儿一女,我也懒得去管!”

平常人家的女儿,非要做妾,而且是侯府的妾的话,只怕也是娘家打着攀附的主意。只怕还因为些事,和曾少夫人争执过,不然曾少夫人是不会说出懒得去管这样的话。

“这些都过去了,以后…”嫣然想安慰曾少夫人,可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曾少夫人浅浅一笑:“其实她有不服我也晓得,毕竟她娘家也没受多少牵连,世子说过,要肯离开,也就让她离开,只是她娘家那边,不好说,不好说!”

能献女攀附侯府的人,心里在打什么主意谁不知道,此刻若让女儿回家,定会被人骂,倒不如索性舍了女儿,还能得个好名声,横竖受苦的不是他们自己。

“我今日来此,本是为了…”嫣然决定直接把自己的打算告诉曾少夫人,话没说完就见果儿上前:“嫣然姐姐,夫人听说是你来了,想见一见你!”

赵氏会有这个要求也属正常,嫣然刚想起身曾少夫人的眉就微微一皱:“按说也该见的,不过那房里,毕竟是久病的人,气味不大好。”

嫣然已经掀起帘子,铺面而来的是一股老人味合着久病之人身上的味道,虽然窗户开着,可这屋子不够亮,一张简陋的床上,躺着昔日的安远侯夫人赵氏,在她床边的是方才嫣然见过的曾之庆的长女。

、第262章 变化(下)

瞧见是嫣然进来,这姑娘的眼不由眨一眨,嫣然对她笑一笑,这才走到赵氏跟前:“夫人安好!”

赵氏虽然躺在床上又不能动弹,可那双眼倒极其清亮,听到嫣然这话,又往她身上瞧了瞧才道:“以前婆婆说过,你是有福气的,我一直不信,现在才相信,你是真的有福气的,当初我的想头,实在玷辱了你。”

“夫人也是为了世子好!”嫣然的话让赵氏咳嗽起来,她孙女立即上前用帕子给她擦着唇边的吐沫,等咳嗽定了,赵氏才叹息:“我现在只恨当初没有多听听婆婆的话,眼光未免短浅了些,不然也不会落到今日地步。”

“祖母,那些事都过去了,爹说过,让您好好养病,别的什么都不用想。”这姑娘大致猜出嫣然的身份是什么,既不能待嫣然亲热了,也不能太冷漠了,索性只含糊着说。

“琴姐儿,我就恨耽误了你,我老了,活了这么多年了,就算死了这辈子也算值了,可是我的琴姐儿还这样小,又被退了亲,以后日子该怎么过?”

琴姐儿?曾家下一辈该用思的排行,那她叫曾思琴?嫣然看着她。侯府世子的嫡长女,定的定也是差不多一样的人家,若对方不退亲,嫁过去了,还能对曾家帮扶一下,对方毫不犹豫的退亲,只会让那些和曾家平日有怨的人,趁机踩的更厉害。

没有谋生的本事,家里又有两个重病的人,原先的那些产业,只怕也会准了账去,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难。

可就算这样,曾之庆还是不肯要郑家的产业。回去路上,嫣然想到今日所见,不由深深叹息。

容畦听着妻子的叹息,把她的手握紧一些:“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让曾家同意收下这些产业的!”

“你总不会要说出实情吧?说出的话,以后只怕,”容畦笑了:“你怎就这样不相信我,虽然你比我足智多谋,可在这些上面,我比你还是要稳重。”

自吹自擂,一点也不害臊,嫣然白丈夫一眼,接着又忍不住叹气:“离开的时候,我悄悄地给果儿塞了点东西,听果儿说,现在留着的,也只有他们家这一房和两个小丫头了。她男人也不想留,是被她公公打着骂着的,才勉强留下。现在她公公也得了个咳喘的病,只怕等她公公一过世,她男人也就要辞了这边离去!”

容畦听出妻子话里那满满的伤心,把妻子的手握紧,嫣然已经低头一笑:“我不过是说几句闲话罢了。说来就算没有这回事,如果爹娘知道,特别是爹,一定会想着怎么帮上一把的。如果没有曾府,我们家也没这样的好日子过。”

“岳父是个厚道人!”容畦的话让嫣然又是一笑,车已经到了容家宅上,嫣然和容畦下车时候,陆婆子已经迎上来:“三爷,有位程大爷说是您的好友,前来相访。”

当初那段公案,只有京中的人知道,扬州这边的人就算知道也不详细,更何况是陆婆子这样的仆妇?

听的是程瑞如来访,嫣然不由一笑:“那我从后面进去吧。”容畦也不愿妻子和程瑞如相见,不然的话,容畦就经常想到当初程瑞如想要做的事。

容畦尚未点头,容家大门处已经走出一个人,看见嫣然,他脸上神色有微微变化。数年不见,嫣然她不但没见容色凋残,反而更添风韵。

这种风韵,看在程瑞如眼里十分刺眼。她的日子看来过的非常不错,这不过是提醒自己,当初她的选择是对的。

“程大爷!”既然碰见,嫣然也行礼下去,这陌生的称呼让程瑞如不觉眼湿,嫣然已经对容畦点一点头:“你在这陪程大爷说话,我进去了。”

容畦也笑了,对程瑞如做个手势,请他往里面去。

程瑞如恋恋不舍地收回自己的眼,这才对容畦道:“瞧来,你的日子,的确过的很不错。这两三年你往京里来的少了,倒是你二舅兄经常来此。”

“我和二舅兄还合伙做生意,他来京城我就往别处去,这很平常的!”容畦那轻描淡写的话,又刺痛了程瑞如的心,宿家比起郑家来,简直贪婪的没有办法。妻子就算再贤惠,也难免让程瑞如对宿家生了许多芥蒂。

现在夫妻之间客客气气的,回家说上几句儿女家事,回转房中,自有解语花相伴,可再相似的解语花,也不如那一朵真花。

“都说打虎亲兄弟,我就不成了,儿子今年都十岁了,他娘决意要他读书上进,不肯让他跟我学做生意,小的那几个,年纪又太小,我只怕还要熬上好几年!”

程瑞如的话让容畦又笑一笑:“程兄家里有数朵解语花,难免要辛苦些!”

“小容,你是在刺我呢!”程瑞如提起过往,已经不再会发怒,更不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而是轻快地像说别人的事一样。

“程大奶奶是个贤惠人,程大爷又何必如此去想别人?”容畦的话意有所指,程瑞如面色微微一变就道:“是啊,我已经该知足了。”

“若程大爷早晓得知足,今日也就不会如此了。”容畦终究还是忍不住说出一句从没说过的话,昔日往事终究是容畦心中的一根刺。

宿家不肯,程瑞如娶了宿氏也就是了,可竟想着骗娶嫣然,尽管已经过去了十来年,容畦还是有些不满。自己的妻子,是那样的值得珍惜,而非被人胡乱欺骗。

程瑞如的眼垂下,接着重新抬起:“都十多年了,不提了。曾家的事你晓得了吧?出事之初,我曾去寻过世子,问他可有什么好帮忙的?世子拒绝了!”

曾之庆现在所能有的,大概也只有这一点傲骨了,容畦点头:“我们就是方从曾家回来。”

程瑞如哦了一声就道:“若他肯接受资助,算我一份!”容畦点头,再说别的似乎也没有意思,程瑞如起身告辞,容畦送他出去,瞧着那通往后面的路,程瑞如久久没有移开眼,接着转身离去,不过一声叹息。

程瑞如走后,容畦在外面平复一下心情,这才回屋。

进屋时候见嫣然在收拾东西,容畦不由笑了:“你不是早就把那些礼给收拾出来了,怎的这会儿又在收拾?”

“果儿说,别的不行,若有些旧衣衫还是可以的,我想了想,把行李里用不上的那些衣衫都收拾出来,给果儿送去。”

容畦嗯了一声就从后面把嫣然抱住,嫣然感到丈夫那热热的呼吸喷在自己脖子上,用手托着他的头:“都和你说过,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你还想着原先的事?”

“总是不一样!”容畦的声音有些闷,嫣然拍拍他:“有什么不一样,这个结,我都不在意了,你还在意什么呢?等以后,说开了,你愿意继续和他来往就来往,不愿意了,不理就是。何必总迈不过去。”

容畦认真地看着妻子:“真的?”嫣然捏捏他的下巴:“瞧瞧,胡子都长出这么一大把了,还以为我说的是假的?你和程大爷之间,如何交往,都是你的事,碍不着我什么。”

容畦又笑了,接着把妻子重新抱在怀里:“所以我说,你才是这家里,最要紧的宝贝。”

嫣然噗嗤一声笑出来,搂住丈夫的腰,随着年岁渐长,容畦的腰身也开始发福,不复当年少年时,可嫣然觉得,这样抱着丈夫的腰,感觉更安心。

容玉致夫妇在嫣然他们去曾家的第二日前来拜访,容畦在外面和妹夫说话,嫣然在里头招呼容玉致。容玉致一进了屋就四处瞧瞧:“怎的馨姐儿没带来,我可想她了。”

“就她那个调皮劲儿,一带来,不用赶路了。”

嫣然的话让容玉致笑了:“说的是,侄女这也不晓得像谁。”嫣然也微微一笑,把给容玉致的东西拿出来:“这啊,年礼和别的都算一起。”

容玉致把东西就那么一撩:“我还约了四嫂呢,不过她这几日忙,也不晓得会不会来!”

话音才刚落,丫鬟就在门外道:“奶奶,四奶奶来了。”嫣然刚要迎出去,就听到秦氏的声音,还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快些进来瞧瞧你三伯母。”

说着秦氏就抱着孩子走进来,身后还跟了她闺女。

这样倒有些像在扬州,嫣然忙接过秦氏手里的孩子:“这就是你进京后得的哥儿,不是说还有个小的,怎不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