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没打算留在村子里,跟着一帮小姐妹到省城打工。刚去的时候岁数小,一般地方不敢要,只能到私人厂子里干,累死累活干一天,能挣五十块钱,扣去房租也只够吃饭。

熬到十六岁,她辞了厂子的活儿,到饭店端盘子,然后又到超市收银。

等满了十八岁,她在家写字楼找了个前台接待的活儿。

她长得漂亮,说话也甜,公司里的小伙子都喜欢跟她闹着玩儿。可闹归闹,并没有人愿意为她付出金钱,甚至连衣裳都没有买过。

只有主管对她最好,主管跟丽娜爸爸年岁差不多,约莫四十岁,总是穿挺刮的西装,系着领带。说话声音很温和,神情很慈爱,“小新啊,你跟我女儿年岁差不多,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外不容易,要是遇到困难就告诉我。”

她把主管当成了爸爸,家里的难事没有瞒他。

主管给她租了干净整洁的房屋,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带她去吃高级饭店,给她买了好几身高档时装,也顺理成章地住进她的家,钻进她的被窝,搂着她一声声唤“小心肝儿”。

小新觉得满足,她终于跟别人一样了,有爸爸疼她宠她,搂着她抱着她,给她买好吃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半年,主管的老婆跟亲生女儿就打上门来,把屋里东西砸了个粉碎,把她的衣裳都用剪子绞了,然后把她的东西往外一扔,把门锁了。

小新又没了家没了爸爸。

寒冷的冬夜,她穿着单薄的衣裳茫然走在大马路上,又冷又饿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忽然就觉得刺目的光芒朝她射来,刺耳的刹车声在她头顶响起。

经过漫长的黑夜与寒冷,再睁眼,她成了云楚青,被云度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她庆幸不已,纵然在那一世,她没有爸爸没有家,可现在她什么都有了。她衣食无忧,有丫鬟婆子跟在身边伺候,有俊朗英武的父亲疼她宠她,还有个粉雕玉琢的弟弟。

她满足而又珍惜,真心实意地照顾弟弟,眷恋父亲,可云度却告诉她,以后他是要续弦的。

她明白。

便是在那一世,男人死了老婆也很少有自己过的,何况在男女等级极不平等的现在。

但是,她不想让外人打扰现在的生活,更不想云度被别人抢走。

云度是她的,只能是她的,便是云楚汉也不能染指。

所以她本能地拒绝所有想嫁给云度的人,尤其是彭莹。

每次云度带她们姐弟去彭家,彭莹的目光就像生了根一般扎在云度身上,而云度好像并不反感,对彭莹说话时总是温温柔柔的。

现在尚且这样,如果成亲之后,两人岂不更加亲密?

云楚青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要亲自给自己找后娘。

在正阳门外见到严清怡完全是偶遇,当时只觉得她长得漂亮,三观也端正。

让她意外得是,竟然会在淮海侯家中再次见到严清怡。

严清怡说话温柔,性情随和,好像也没什么主见,否则也不会被何家姑娘使唤着挖土弄脏了裙子。

云楚青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腮边有梨涡的人性子都软。

就好比那个丈夫屡次偷吃却始终不肯离婚的明星丫丫,再好比被乳娘欺负以至于丧命的原身。

更重要的是,严清怡只是个从济南府过来的乡巴佬,赖以依靠的陆致也不过是从五品官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陆致敢跟堂堂伯爷叫板吗?

云楚青心中有了谱,可还要再试探一下,于是给陆家下了帖子。

陆家的两位表姑娘送得礼都不重,那就说明,她们没有刻意讨好她,并没有打云度的主意。

而且,云度进屋拜见彭老夫人及钱氏等人时,不管是常兰还是张芊妤都仔细地端详过云度,就连蔡如娇也打量好几眼,唯独严清怡只略略扫了一眼就低下头。

显而易见,她对云度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她没有胆量看陌生男人。

那么成亲后就不会使出狐媚功夫去勾引云度。

云度虽然是君子,可他身边好几年没有女人了,谁能保证他一定不受诱惑呢?

再有,严清怡的岁数也合适。

她才十二岁,即便现在定下亲事,至少要等到及笄之后才能成亲。

三年的时间,云楚青有信心能够打动云度,即便没有成功,她总归是一天天长大,她就不信了,凭自己的相貌,云度会不动心。

她才不去管什么父女血缘,因为她根本就不是原本的云楚青。

何况,自己先前生活过那一世不也有骨科吗?山阴公主还喜欢自己的亲弟弟呢,她就是喜欢云度,想永远陪在他身边有什么不可以?

云楚青思来想去,觉得严清怡真的是最好的人选。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严清怡跟云度的亲事定下来。

可严清怡对云度显然不感兴趣,而陆太太好像也没有要跟云家结亲的意思。如果请钱氏从中说合当然可以,但未必一定能成功。

云楚青想,假如严清怡不胜酒力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在客房小憩,而云度不当心闯入,这就不万无一失了吗?

只是,让她始料未及的是,严清怡竟然碰洒了那碗面,而云度对这门亲事丝毫不感兴趣…

第73章

父女俩默默地对峙片刻。

云度终于开口, “你既不喜欢彭家表姨也就罢了,我依着你, 可那位严姑娘不成,年纪太小了,我等不得。明儿我到魏府去找钱夫人,就定下常家姑娘。你若愿意,就帮着把正院收拾出来,要是不愿意, 就在屋里把《孝经》抄上几遍,顺道练练女红,我会另外指派管事娘子收拾…那些忤逆无礼的话休得再提,倘或再胡言乱语, 我就把你送到法严寺去养养性子。我云度没有这么不知羞耻的女儿。”

说罢, 扬声唤了红玉进来,“天色已晚, 送姑娘回去歇息。”

红玉偷眼扫一下云度,怯生生地对云楚青道:“姑娘, 回去吧。”

云楚青仰视着云度, 脸上泪痕未干就绽出个甜美的笑容, “爹爹的话, 我记得了。爹爹中意谁就娶回来便是, 只要别后悔就成…我也把话说在前头, 我不会放弃的。”撩开门帘, 脚步轻快地迈了出去。

云度瞧着清冷月光下她瘦小的背影, 眉头紧紧蹙了起来。

翌日。

钱氏送走云度,把府里各处事务一一处理完毕,便到魏夫人屋里说话,先提起昨天赴宴之事,一个劲儿咋舌,“彭老夫人真是…可能年纪大了,也不在乎亲戚家的脸面。当着陆太太、张太太的面儿专门数落人家姑娘,还把阿欣说了一顿,弄得我这脸上也火辣辣的。”

魏夫人“嗤”地笑一声,“她呀,年轻时候就这样,不管人前人后,该说不该说,只要碍着她的路,就劈头盖脸地数落别人。如今惦记着忠勇伯这门亲,那还能有好脸子?听说忠勇伯刚才过来,他到底相中了张家姑娘还是常家姑娘?”

钱氏正要开口,只听外头丫鬟招呼道:“五姑娘过来了。”

话音刚落,魏欣笑嘻嘻地进来,“我猜娘就是在祖母这里,”褪了绣鞋上炕偎在魏夫人身边,“还是祖母屋里舒服。”

钱氏嗔她一眼,“正说你呢,这么大个姑娘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没得让人挑鼻子挑脸。”

魏欣不以为然地道:“我才不管她,反正祖母不挑剔我就行。”

魏夫人被她逗得笑,让丫鬟拿了碟糖炒南瓜子放在魏欣面前,又特意吩咐另外沏了老君眉,才道:“在家里由得你自在,可出门千万得注意,就是装也得给我装出个娴静样子来,让别人挑理也没处挑。”

魏欣闷头“嗯”了声,“咯吱咯吱”磕南瓜子,耳朵却竖得老高,摆明了是来探听消息的。

钱氏岂不知她的心思,却也没打算瞒着她,继续道:“昨天我听忠勇伯的意思是两个都不太合意,张姑娘是太文静了怕撑不起家,常姑娘怕脾气不好委屈两个孩子。元娘倒是巴巴跟我说,她相中了严家姑娘。”

魏欣“咦”一声,连忙开口,:“娘别乱牵线,三娘不愿意嫁给忠勇伯,别好事办成坏事。”

“大人说话你少打岔,”钱氏斥道,“刚才忠勇伯来,却是改了主意,这次打算求娶常家姑娘。我想来跟娘讨个主意,这事我到底是管还不是不管?要说撒手不管吧,前前后后跟着忙活一阵子了,要说管,真怕出力不讨好,得罪彭家不说,没准把云家和常家也都得罪了。”

魏夫人沉吟片刻,“彭家无所谓,原先就势微,我看下一辈也没个出息孩子,要不怎么就巴着忠勇伯不撒手,得罪她家没什么。常家是新贵,这几年锦衣卫是越来越猖獗了,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对了,云家没有主事的人,你就当成男方人,让忠勇伯另外请个官媒去提亲,别把一摊子事儿全揽在自己身上。倘若以后事情不成,你是男方人自然要替男方说话,常家也怪不到你头上。”

钱氏想想,笑着应好。

魏夫人端起茶盅浅浅抿两口,见魏欣听得专注,笑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听见大人说起亲事,羞得赶紧躲开,即便无意撞到大人说话,也恨不得堵住耳朵听不见,五姐儿可倒好,眼巴巴跟过来听。”

魏欣将手里剥出来的十几粒南瓜子倒在魏夫人掌心,粗嘎嘎地笑:“我是长长见识,祖母不也没打算让我避开吗?”

魏夫人道:“姑娘家多见识下也好,对了,严三娘为啥不愿意嫁到云家去?”

魏欣道:“她说不想当后娘,眼下元娘跟阿汉虽然都亲近她,可真的成了一家人,她肯定要生孩子,一碗水端不平,她自然偏心自己的孩子,到时候免不了闹纷争,她懒得掺和。再有,忠勇伯跟前妻情深义重的,她半路插进来,又没法跟个亡故之人争宠,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魏夫人点头赞道:“倒是个通透的,活得明白。”

钱氏附和,“可不是明白?就上次那事儿,换个别家姑娘指不定就哭闹起来了,她却沉得住气,脸上丝毫不露。阿欣以后可得学着点儿,别天天咋咋呼呼的。”

魏欣噘着嘴不忿地说:“娘夸别人的时候,能不能别踩着我垫背?”

钱氏又好气又好笑,对魏夫人道:“娘,你看她,就只爱好话,听不进劝去。”

魏欣道:“本来就是,我哪里咋咋呼呼?”顿一顿,续道:“我承认确实比不得三娘能干,阿薰说以前三娘在济南府的时候,靠着卖绢花供给弟弟读书,家里买不起纸笔就用树枝在沙土上写。我看她的字也写得极好,最近又在学着打算盘,准备回济南府开铺子。我寻思着,要让我到街上叫卖,肯定张不开口。”

“你是没有逼到那份上,”魏夫人长长叹口气,“看着严三娘长得一副乖顺俏丽的模样,没想到有把硬骨头。老话不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估摸着严三娘定然是个有出息的。一个姑娘家寄人篱下,往后你能帮就帮她一把。”

魏欣笑应:“祖母放心,我知道分寸,前几次去陆家都是给足了陆太太面子。说来也奇怪,头一次见面,我就跟她合得来,是不是上辈子我们是亲姐妹?”

“嗯,”钱氏点头,打趣道:“兴许上辈子你们俩是一窝猪圈里的猪,也不知行了什么好事就托生到我们家里来了。”

魏欣气得瞪大了双眼,魏夫人却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笑着指了钱氏道:“有你这么当娘的,把我们五姐儿给说成什么了?”伸手搂着魏欣肩头,安慰道:“五姐儿别气,咱五姐儿白白净净,清清秀秀的,肯定不是猪投胎转世,我看十有八~九是绵羊。”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牲畜一类。

魏欣跳下炕,绣鞋顾不上提,趿拉着到门口,气呼呼地说:“祖母跟娘合起伙来欺负我,回头我告诉祖父,告诉爹。”

魏夫人慢慢收了笑,把身边大丫鬟叫来问:“五姑娘回去了?”

大丫鬟笑道:“嘟嘟囔囔地走了,连披风都没披,我刚打发人送过去。”

魏夫人颔首,须臾开口道:“你打发人到外院看看,要是侯爷得空,请他进来一趟。”

大丫鬟应声离开。

钱氏试探着问:“娘是要…这边没事那我就先回去了?”

魏夫人低声道:“上次宴客的事儿,我翻过来覆过去寻思好几天,范公公跟咱府交往一二十年了,从来没开口让咱家请过客,而宫里那位平常就没见出过门,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到咱家里来。你说那几株半死不活的番薯秧子,值当那位亲自跑一趟?”

钱氏愣一下,想起那件蓝底团花联珠纹锦斗篷。她吩咐人清洗过之后,不敢乱熏香,打发人送到淮海侯那里去了。

两天后,和安轩来人送了赏赐,赏了两盆墨菊,两匹蜀锦,两盒御膳房的点心,两盒宫里时兴的绢花。

还有张写着治疗风寒的药方子。

当时,她只以为是和安轩的人抓药煎药,不当心带了出来,现在想想,没准儿是记挂着严三娘落水,特意送来的。

钱氏正思量,听外头脚步声重,只是淮海侯回来,忙起身迎出去,恭敬地行个礼,“父亲回来了,娘在屋里等着,”趁机告退离开。

淮海侯在院子里跺跺脚,抖落脚底泥土才进屋,魏夫人见他衣襟沾了土,问道:“又到花房看番薯秧子了?”

淮海侯咧嘴笑笑,“秧苗长得很旺盛,但是种下去一棵番薯,长出来还是一棵,这不是白费力气吗?”

魏夫人根本不关心番薯,开门见山道:“侯爷明后天得空,进宫找范公公,有几句话说给他听。”

淮海侯问:“什么话?”

魏夫人想一想,道:“就说昨儿忠勇伯府里姑娘过生日,顺便给忠勇伯相看媳妇,忠勇伯相中了常家姑娘,他家姑娘却看上了严家姑娘。”

“就说这个?”淮海侯皱起眉头斥道:“就你们内宅妇人闲着没事天天东家长西家短的,范公公整日忙得不得闲,谁耐烦听这些?”

魏夫人沉下脸,“让你去,你就去。别的范公公不耐烦听,可这话他准听。”

淮海侯一向听夫人的话,闻言便道:“我进宫得有个理由,别人问起来,我不能就说这个吧,一个大老爷们传这些闲话,我这老脸往哪里搁?”

魏夫人苦笑不得,恨不能敲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装了是石头还是稻糠,“你怎么就不能编个由头?就说找范公公说说番薯秧子的长势,或者找两双护膝带着,说天气冷了,给范公公捂腿。又不是让你面圣,到西华门随便找个小火者传个信儿,谁还敢不给你通传?”

淮海侯一听确实是这话,痛快地答应了。

转天他估摸好时间,趁着圣上召见朝臣,不用范大档跟前伺候,寻个小火者将他叫出来,把魏夫人交代的话提了提。

范大档摸一摸手里厚厚实实两双护膝,笑道:“劳侯夫人记挂着,请侯爷代为致谢,改天有空我亲自过府给侯夫人请安。”

待淮海侯离开,范大档朝东北和安轩方向看了看,趁着有空还是先往七爷那里走一趟吧。

第74章

七爷刚喝完药, 正站在庑廊下沉默地望着那片葱翠松柏林发呆,瞧见范大档的身影, 苍白到近乎透明的脸上绽出一丝浅笑,“公公怎么有空过来?”

范大档忙行个礼,恭声问道:“外头正刮北风,七爷怎么不披件斗篷?”

七爷淡淡道:“我嫌屋里药味重,出来透透气,这便就进去。”说着转身往回走。

“七爷小心脚下”, 范大档紧走两步,上前虚扶着他的胳膊。

刚迈进门槛,迎面扑来一股热气夹杂着浓重的药味,着实不太好闻。

范大档将七爷扶到厅堂太师椅上坐下, 这才笑着解释道, “圣上刚还问起七爷的身子,奴婢寻思着有日子没见七爷了, 正好圣上召罗阁老议事,奴婢就趁机过来给七爷请个安。可巧遇到淮海侯, 他给我捎了两副护膝。每年冬天, 奴婢就指望这护膝暖暖膝盖, 往常他都是十月初就送来, 今年说是忙着给忠勇伯府大小姐准备生辰礼, 给耽搁了…说起来, 忠勇伯夫人过世已经四年了, 淮海侯世子夫人张罗给挑了几个姑娘, 正好借着贺寿之名相看相看。忠勇伯没表态,他们府上大小姐倒看中了兵部陆员外郎家的表姑娘,就是从济南府…”

话到此,范大档有意顿一下,就看到七爷原本平放在膝头的手忽然攥成了拳头。

七爷侧头,幽黑深亮的双眸淡淡扫视过来,“难得淮海侯有闲心给公公聊这些,他那番薯种得怎么样了?”

范大档暗呼侥幸,幸亏淮海侯多啰嗦了几句,否则还真回不了话,想到此,笑道:“秧苗长得倒旺盛,可就是没效用,侯爷说种一个结一个,这不白费工夫吗?”

七爷蹙眉想一下,“先前我听人提起如何种淮山,我觉得番薯也大致差不多。有两个法子,其一是把秧苗取下来另外种,一根秧苗挖一个坑,再有就是把番薯切几块连同上面的秧苗一起种。上次我见过,一个番薯能长出七八根秧苗,这不就能种…”

话音未落,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那声音撕心裂肺,就好似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般。

范大档听得嗓子眼直痒痒,死命压住了,朝着小郑子瞪眼,意思是怎么不赶紧给七爷捶捶背?

小郑子无可奈何地摊摊手,以示无能为力。

终于咳嗽声停,小郑子奉上热茶,七爷浅浅啜两口,将茶盅放到桌上,继续道:“一个番薯能种出七八棵苗来。不过让淮海侯不用急,等开了春在分苗不迟,现在先尽心伺候着。”

范大档连声答应,又试探着问:“七爷用得什么药,要不要请周医正再诊诊脉换个方子重新煎副药?”

七爷淡然一笑,“这方子是前天刚换的,周医正和韦太医秦太医一同斟酌拟定的,先吃上七天再说。”

这几位可都是太医院的圣手,再换还能怎样?

范大档心生黯然,四下打量番,见屋里空空荡荡,连盆花草都没有,遂道:“奴婢瞧司苑局养得好水仙,再有盘子大的金佛手,香气清清淡淡的,比熏香管用,奴婢让他们送几盆过来?”

七爷笑道:“我这里整日汤药不断,再好的花也经不住,不用糟蹋那好东西。”

范大档想想也是,又问:“要不寻几只鹦哥或者画眉鸟过来?奴婢听说有金刚鹦哥最特别巧,还会背唐诗,挂在廊檐下,也能给七爷解个闷儿。”

七爷本要拒绝,抬眸瞧见范大档脸上的关切,改口道:“好吧。”

范大档咧嘴笑,“奴婢回头就操办这事儿。”

七爷道:“你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还用得着你去做这些杂事?我另有要事吩咐你,你且跟我来。”

说罢,起身往西次间走。

范大档紧随过去。

西次间是两间打通的书房。

靠北墙摆着四座顶天立地,上面汗牛充栋的全是书,南面靠窗则摆着两把长案,上面放着文房四宝。隔着博古架,里面放一只罗汉榻,榻边是茶几,靠窗仍是摆满了笔墨纸砚的长案。

上次范大档就是在里间的案上看到了那张小像。

这次七爷仍是带着范大档进了里间,从长案左手边抽屉里取出一本册子,“上次章学士提出要征收间架税,凡屋两架为一间,我觉得很不妥当。公公瞧我这书房,该算两间还是一间?我去岁往山东去,见到一些贫寒之家,只小小方寸之地,却分隔成厨房、厅堂和卧室,那又该算几间?再有,章学士提出将房屋分上中下三等,按不同等级收税,就如京都来说,积水潭东边斜街有条暗巷,里面密不透光,可地角却是寸土寸金,应该算上等还是下等?齐化门附近低价便宜,但因距离通州码头近,不少客商在那边置地建房,据说屋舍多华美开阔,那又算是几等房?”

看着七爷毫无血色却是清俊儒雅的面容,范大档感慨不已,章学士的折子去年春天就呈到七爷手里了,迟迟不见回音,他本以为七爷没把它当回事,没想到七爷并非束之高阁,而是着人四处勘察去了。

难怪圣上会交待把章学士的折子交给七爷?

范大档正思量,只听七爷又道:“我觉得与其收间架税,倒不如征收田产税,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按亩收税。”

范大档迟疑道:“这倒是比间架税简单明了,只不过…京郊周围土地大半都在诸位公侯手里,许多还是祖产祭田,真要按亩收税,别处先不提,单京都就得闹腾一阵子。”

七爷轻轻咳两声,饮几口茶,笑道:“这倒简单,先让他们把田产报上来,按着爵位等级划分祭田,国公可涌有两千亩祭田,侯爵次一等一千五百亩,伯爵再次一等,一千亩祭田,这是可以免了税收的,其余土地再征田产税。若有漏报瞒报的土地,尽数收归朝廷。其余官员也都按品级各有豁免,再那些有秀才孝廉功名的,各自不等。我都一一列出来,以供皇兄参详。此事关系到黎民百姓江山社稷,还请公公在皇兄面前促成此事。”

范大档翻开手中册子,见上面工工整整的台阁体小楷。台阁体讲究黑、密、方、紧,因太宗皇帝极喜欢这种字体,学子们便争相学习,到康顺帝年间,十位举子中差不多有七人能写台阁体。

可七爷这台阁体却在方正光洁中更加了几分秀润圆融。

也不知到底用去多少时日才练就这一笔字?

范大档合上册子,再扫一眼七爷,恭声道:“奴婢定当遵从七爷吩咐,只是此事牵扯极大,实在不敢保证一定能推行。奴婢回去重新誊抄一份,先请罗阁老过目,他在内阁中支应,我这边再费点心思,把握会稍大一些。”

这次七爷突然犯病,万皇后早将事情查得一清二楚,其中最该挨罚的就是罗雁回。可七爷已经先一步把罗雁回打发到辽东去了,一罪不能罚两次,万皇后只得作罢,却将和安轩上上下下都罚过。

罗阁老因为罗雁回的缘故,必然会附同七爷。

七爷也想到这点,浅淡一笑,“有劳公公。”

那笑容犹若高山遗雪,清贵高雅,却又有种超脱于凡间的悲凉。

范大档再度感叹,将册子小心地塞进怀里,低头应道:“七爷折煞奴婢了,这本是奴婢分内之事。”

随在七爷身后,仍回到厅堂,抓起适才放在桌上的护膝,便要告退,忽听得七爷清清冷冷地问:“那忠勇伯多大年纪,长成什么模样,家中有何人?”

果然七爷是在意那位严家姑娘的。

他就说嘛,无缘无故地,七爷怎会不顾自己安康亲自跳到湖里去。

入秋之后湖水就凉了,就是普通人也未必能受得住。

范大档清清嗓子,装模做样地考虑片刻才道:“忠勇伯大概是而立之年,其妻赵氏四年前病故,家中只有一儿一女,女儿昨天过得是十虚岁的生辰,儿子不满五岁。忠勇伯相貌颇佳,剑眉星目鼻直口方,有一手好剑法还能写得一笔好行书。”